乐乐故事网

中国妈妈讲了怎样的主题?

  

中国妈妈讲了怎样的主题?

  

中国妈妈讲了怎样的主题?

  

中国妈妈讲了怎样的主题?

  

中国妈妈讲了怎样的主题?

  《中国妈妈》,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母亲抚养日本遗孤的故事。它围绕着 “母爱”这个主题贯穿着全舞,每一个阶段都真实再现着中国妈妈在从抗拒、不忍、接受、关爱日本遗孤及不舍送行整个过程中母爱复杂的情感变化;全舞大致分为四个小部分:憎恨(抗拒)、接纳、养育、送行。四个部分舞蹈充分体现了典型的中国母亲的伟大精神,使中国妈妈的形象扣入人心。

  舞蹈的开头,中国妈妈用有力的动作表达对日本人的憎恨,那直指前方的手,苍老却坚定的举着,那是对日本暴行的指控,对中国妈妈来说,那是不可饶恕的黑暗与血腥以及无法忘却的痛苦与悲伤。她们用手捂住了嘴,无声的嘶喊,却让痛苦,愤怒直达人心。那弯曲的背,绝望的眼神,舞蹈深刻表现出中国妈妈遭受的苦难,失去亲人的痛苦。

  而当那个日本小姑娘抱着头出现时,中国妈妈开始了心灵的挣扎,一方面是对敌国的国恨家仇,另一方面,看着幼小可怜的孩子,本性善良的中国妈妈感到不忍与同情,但最终,无私的母爱使中国妈妈接纳了这个日本孤儿,演员围成圆后再散开,瞬间她的和服换成了中国小女孩的衣服。

  当养育遗孤孩子时,中国妈妈表现出的那种真情流露及无私奉献,让所有人都能感到中国女性的伟大精神。在寒冷的冬天,妈妈将孩子的手捂在怀中取暖,而自己却被冻得瑟瑟发抖时,一个中国妈妈对孩子的疼爱不言而喻,无关国界,这是真正的“大爱”。此时,当年的异国小儿郎已经成了一个地道的中国姑娘了,她的活泼与懂事,让中国妈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简单的播种收割动作,让人联想到妈妈辛勤劳作,抚养这个本不属于自己的孩子,憎恨与母爱的矛盾碰撞,母性的伟大瞬间体现。尤其是那几句歌词“老玉米,金黄黄,养活了异国的小儿郎。我捧着玉米回头望,地里站着的是我娘……”让我忍不住朦胧了视线。

  一片静默中,气氛变得沉重起来。当年的小儿郎已经长大了,可以帮妈妈干活了,可是中国妈妈却并没有就这样让孩子留下,白发苍苍的妈妈弯着背,一步一步蹒跚着步子拿出了当年的和服,告诉她当年的身世。当她狠着心将女儿推出自己的怀抱时,她不舍,她心痛,那是她养了十几年的孩子啊,是她的儿啊。谁能体会她的心疼与无奈,在送行时,母亲、孩子的恋恋不舍,让人为之动容。尤其是那漫天大雪中,母亲长久凝望的身影,让我体会到了中国妈妈的博大胸怀。

  在整个舞蹈里,没有华丽的服装衬托,没有炫目的舞美灯光,也没有用字幕表述来阐释作品的内容。最朴实的东北妇女日常生活中的服饰,梳着典型农村妇女发髻的中国妈妈形象给人一种重归历史的自然,亲近与苍凉。默默的辛勤劳动的体态,因劳作而略弯的腰,描述了生活的单一与凄苦。

  清新的音乐带着东北特色的民间小调,简单儿童民谣,贯穿了整个舞蹈主题的故事结构。憎恨、接纳、养育、送行。随着故事的发展,音乐也随着变化得跌宕起伏。在激昂、舒缓、快速、深沉的音乐变化中,让人不但在视觉中得以震撼,也在听觉中完全的溶入整个故事里。音乐与舞蹈的结构丝丝相扣,这种音乐在情绪上同步进行的方式,使舞蹈各部分的衔接更加自然,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亲切。

  整个舞蹈作品朴实无华,却把人感动得潸然泪下。因为我们都有一颗心,一颗真挚、温暖的心,所以,我们能感受到舞蹈所体现的感情。因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所以我们才更知中国妈妈的不易与伟大。她们从狭隘的憎恨中走出,走向一个宽广的境界,用无言的行动将善良诠释到极致。 当她走近我们,我们看见她是那么的苍老,额上深刻着的皱纹,写着老人一生的辛劳。压弯的身躯诉说着老人生活的沉重。黝黑的皮肤透出老人生命中的艰涩。但她依然是那样慈祥,那样开朗,那样幽默,那样豁达,让人难以忘怀。

  全舞围绕着主题“母爱”发展开来。在情感上运用不夸张造作而又具有真实感的表情,动作完整的表现出了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变化。憎恨、接纳、养育、送行四个环节紧紧相连。憎恨时的家恨悲痛,接纳时的拒绝挣扎,养育时的真情奉送,送行时的恋恋不舍。脸上诚恳而又丰富的表情,细腻而极具表现力的动作完美的演绎了这段过程,把“母爱”的主题演绎得淋漓尽致。一段跨国的母爱,一位善良的中国妈妈抚

  养令人发指的日本鬼子的遗孤,显彰出了女性的伟大胸怀。

  爱能超越国界、超越阶级,母性的包容强烈的震撼每个人心灵。没有高超的舞蹈技巧,没有刻意的展示。用简单的劳动的动作,构成了舞蹈的动作主题。不断的强化和发展的主题动作,动与静、立与跪、下蹲与抱起,层层渲染,层层强化,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强大的震撼力,直抵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拨动每个人的心弦,撼动着每个人的心灵。母爱,总是这样的伟大与无私!

  1、《中国妈妈》是1995年上映的中国剧情电影,由黄健中执导,李克纯,马明威等主演。

  2、《中国妈妈》讲述了王秀琴的儿子耿辉9岁那年由于庸医误诊失去了听觉能力,身心受到了严重摧残。王秀琴勇敢地接受现实,以母亲博大的胸怀去温暖和帮助儿子选择积极的人生态度。

  舞蹈《中国妈妈》选材的背景是在战火弥漫的抗日战争期间,是以一位中国母亲抚养日本孤儿的故事为题材。讲的是一群中国的妈妈们在房子被烧、亲人被杀、财产被抢的仇恨环境下,意外捡到一名日本的孤儿。中国的妈妈们对这名日本孤儿的心态非常复杂,有的人唾弃憎恨,有的人疼爱怜惜,还有的人淡漠冷视。日本的孤儿在中国的妈妈们要走的时候试图挽留,但是此时的妈妈们都非常犹豫,妈妈们都对收养这个日本孤儿举棋不定,最终妈妈们经过内心激烈的挣扎,在母爱的力量下,收养了这个日本的孤儿。

  舞蹈《中国妈妈》这个作品的主题主要是对世界上最伟大的母爱进行歌颂赞扬,但是这部作品里的母爱不仅是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爱,还有对饱含着民族仇恨的日本侵略者的孩子的爱。母亲与日本孤儿、日本侵略者三者之间在关系上夹杂着“大爱”和“大恨”,然而这部作品正是通过对这种“大爱”和“大恨”的对比,凸显出中国妈妈母爱的无私和伟大。同样在这部作品中,母爱又可以是一种抨击战争和感化侵略者的真情力量,以表达中国妈妈热爱和平、期盼和平的一种美好愿望。

  中国妈妈》这部作品出自于2007年12月18日在四川歌舞剧院举办的第七届全国舞蹈比赛,并获得了大赛的“文华舞蹈节目表演奖”。

  此比赛题材限于现实题材和革命历史题材,鼓励艺术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这也许是编导创作这部作品的艺术背景之一。对于舞蹈的创作是一个较为主观的精神活动,由于每位编导的文化水平,生活经历,个性特点尤其是舞蹈专业知识技能都不相同,必然会形成不同的编创内容。

  作品的创作者一一王舸,国家一级编导,创作了很多经典优秀的舞蹈作品,他的艺术创作主要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善于从生活中提取艺术素材,这些作品的情感表达也大多来自于生活和经验。王舸是个热爱生活的人,热爱生活的人,心中总是充满了阳光,因此他的作品中折射出来的,永远有一种爱的温度。王舸坚信只有具备真实的创作感受才能让观众感动,只有达到情感的真实才能让观众相信作品中的人物以及他的命运。其代表作《风悲鸣》、《红高粱》等都是这类情感的表达。《中国妈妈》被著名舞蹈评论家舒巧评到:“短短八分钟的舞蹈,却能表达出舞剧的结构形式,情感饱满,舞技精湛,值得称赞。”要盖好一座房子,必须先立好根基。

  因此创作一部好的作品一定以好的创作思路和手段为前提。正是编导所坚持的创作信念与创作原则,对生活的感悟与热爱以及一些可创的社会背景,是他创作手段与思路形成的重要条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中国妈妈讲了怎样的主题?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