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总是发脾气,而对外人却很礼貌,这是为什么?

  一个人,不讲亲情,何谈家国情怀?

  父母生养我们,为我们劳作一生。那么,我们究竟给予了父母什么?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生养了我们,把我们拉扯成人,那么,我们究竟给予了父母什么?这是每个人都应当好好回答的问题。

  回到题主的问题: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亲总是发脾气,而对外人却很礼貌,这是为什么?

  我想,走过漫漫人生长路,当我们已经为人父母,再回首往事。对于父母的埋怨与脾气会成为自己一生的痛,事实上父母给予我们的,远远大于我们所做的。难道不是吗?

  01想起高考那年的陈年往事。

  作为一名六零后,在那样一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讲,供一个孩子读书负担很重。像自己的家庭,兄弟姐妹多,更是难上加难。

  但是自己从小就喜欢读书,而且也比较执着。像儿时许多的好伙伴,因为家境贫寒,大多数人都中途退学。但是在支持自己读书上,父亲态度也很坚决,他这样讲: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读书。

  父亲的态度支持着自己向前走,当中自己的家庭,因为自己读书承载了太多的经济压力。仅此一点,足以让自己感念一生。

  记得高考成绩公布下来,一个电话催自己返回县城。但是,要回县城总得带点路费吧,可是,农村家庭在那个季节,正值青黄不接,家里根本拿不出钱来。

  母亲翻箱倒柜凑了五斤多鸡蛋让我带上,父亲讲到县城变卖后就是钱。那时从村里到县城,还没有客车,得骑着自行车去。我一想这些鸡蛋带在车上,去颠簸崎岖狭窄的山区公路,到县城肯定是一堆烂鸡蛋。

  我埋怨了父母几句,也讲明了不想带鸡蛋的理由。父亲默默出去,满村里跑了一圈,总算凑足了十多元的路费。

  这件事过去几十年了,但是,对父母的埋怨却常常历历在目,成为一种刻骨铭心的痛。现在静下来仔细想想也是,那时父母能供自己上学已经很不容易,自己犯不上为一点路费,去责怪父母。

  02父母的叮咛陪伴着自己一生。

  后来自己从省城毕业之后,分配到县城一家银行工作。入职之前,父母又忙碌着炒菜摆酒,为自己饯行送别。父亲反复叮咛:咱们是农家出身,一定要老老实实做人。你又要去银行工作,整天与钱打交道,一定要严管自己,不能胡来。

  父亲的叮咛犹如一尊金钟,时刻在自己的耳旁敲着。在自己的金融人生中,无论是从事哪个岗位,或兵或将,自己始终洁身自好,严守底线。

  即使是调往市里工作,父母在世时,每年春节,自己一家人都要回老家与父母一块过年。不为什么,就为那一抹无语的亲情。

  后来,父母们花钱住院看病吃药,自己都承担了下来,平常的米面油日常开支,自己都承担起来。兄弟姐妹们也说过费用分摊的事。但自己只是讲:父母供自己读书花了钱,权且算归还父母吧!

  父亲去世后,我赶回家料理后事,大哥将父亲的钱夹子交给我,说是父亲叮嘱的,一定要亲手交到我手上。我打开钱包后,除了父亲的身份证外,就是千余元的现金。

  父亲的意思简单明了,就是物归原主的意思。只是睹物思人,让人禁不住落泪。但是,不管怎么样,算是自己尽力尽心了,也没有太多的遗憾!

  回到题主的问题:对父母、对外人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无论如何,自己是不能接受的。一个人不讲亲情,何谈家国情怀!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好好赡养父母吧,在这个问题上,谁都没有任何理由!

  

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总是发脾气,而对外人却很礼貌,这是为什么?

  

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总是发脾气,而对外人却很礼貌,这是为什么?

  

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总是发脾气,而对外人却很礼貌,这是为什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总是发脾气,而对外人却很礼貌,这是为什么?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