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是齐国阿鄄地方人,春秋时期“兵圣”孙武的后裔,曾与庞涓一起同鬼谷子学习兵法。他们之间结仇源于庞涓的妒贤嫉能,把孙膑视成自己权力路上的绊脚石。
鬼谷子其人,姓王名诩,又名王禅,因其修道,所以又有一个道号称玄微子,而鬼谷子的称号则是因其在东周阳城一座山谷中修道,这座山谷丘高沟深,林木茂盛,到了夜间更是鬼火闪动,幽不可测,当地人称为“鬼谷岭”,鬼谷子后来隐居此地修道,自号鬼谷先生,于是人们便尊称他为鬼谷子。
相传他有隐形藏体之术,有混天移地之法,还会脱胎换骨,超脱生死,能撒豆为兵,斩草为马。除了硬实力,还善于揣情摩意,纵横捭阖。早已飞升成真仙,能够历经数代而不老。听起来十分之不靠谱!
当年孙膑和庞涓一同和鬼谷子学习兵法,三年后庞涓耐不住寂寞,决定下山干一番大事业。临行前鬼谷子为他取花卜算,对庞涓说你必出仕于魏国,‘遇羊而荣,遇马而卒’。庞涓分别时对孙膑说:“我们同学一场,我准备去魏国,如果我能获得魏国重用,一定迎取孙兄,共同建功立业,也不枉来一回人世。庞涓下山来到魏国后,由相国王错引见于魏惠王,魏王问他有何才能?庞涓倾尽胸中所有,滔滔不绝地讲了很长时间,并保证说:“若用我为大将,则六国就可以在我的把握之中,一定战必胜,攻必克,此时正值庖丁为惠王上“蒸羊羔”的菜肴,惠王大加赞赏庞涓,封他为元帅职,正好应验了“遇羊而荣”。
又过一年孙膑学成山,鬼谷子也为他取花卜算,预言孙膑有残疾之难,但并无大碍,最终会功成名就,并送锦囊一枚,嘱他遇有生命危险时打开。孙膑辞别师傅后,便到到魏国投靠庞涓,一番交谈之下,庞涓发现孙膑才能已在自己之上,担心自己的权位受到威胁,就想陷害孙膑,他找人假扮孙膑在齐国的亲人写信给孙膑,让其回齐国探亲。然后庞涓假意建议孙膑回家探亲,同时向魏王告状说孙膑想要投奔敌国。孙膑前去和魏王辞行时,魏王被蒙在鼓里,以为孙膑真想要投奔敌国,不由得大怒,令人断孙膑二膝盖骨,孙膑为了活命打开鬼谷子给的锦囊,乃是“诈疯癫”,于是装疯躲过了庞涓的猜忌。之后改名孙膑到了齐国。
后来在马陵之战中,庞涓中了孙膑埋伏,此时他已被齐军击败,暮色之中,他隐隐发现一株大树被剥去了皮,并被刻上了字。他命人燃起火把,发现上面刻的是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然后齐军伏兵四起,万箭齐发,魏军大败,庞涓自知失败无可挽回,于是引剑自刎,死前叹道:遂成竖子之名!齐军马陵一战不光杀死魏军将领庞涓,还俘虏了魏国太子申。孙膑一战成名,庞涓死在马陵道,也应验了“遇马而卒”。
至于孙膑功成名就之后隐居深山,专注于研写《孙膑兵法》(该书的竹简本于1972年2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为我国的军事理论研究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孙膑和庞涓的结仇,全因庞涓的追求名利、妒忌同门所致。他们之间的矛盾,体现了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人各为其主,胜者为王败为寇,不惜同门残杀的历史史实。那么,他们是如何结仇的呢?下面来给大家说一说。
1.桂陵之战爆发
时间回到公元前446年,魏国的魏文侯即位后,他爱惜才杰,不惜重金招揽天下贤杰,其手下有李悝、吴起、西门豹等人。魏国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很快成为战国初期最为强大的国家。在魏惠王继位后,他继承前期霸业,积极向外扩张。
公元前356年,自西周以来一直是东方地区的齐国面对魏国的倔起,齐威王任邹忌为相,改革吏治、加强国防建设、强化中央集权,利用韩、赵、魏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公元前353年对魏国发起大进攻,史称“桂陵之战”。
2.庞涓出师
庞涓和孙膑是同学,两人拜在鬼谷子的门下学习兵法。孙膑是吴国大孙武的后代,当时他学习过祖传的《孙子兵法》。
桂陵之战爆发后,魏惠王用重金招徕天下豪杰。庞涓得到消息后,认为自已学业已满,建业时机已到,建功机会来了,便辞别老师、同学去求见魏王。通过讲述治国强兵的道理,魏王拜他为大将。
庞涓作为魏国大将,他加强兵马的操练,壮大兵马的力量,采取从小入手,逐一对付过打了几个胜仗,深受魏惠王的信任。
3.妒能谋害同学
庞涓在魏国虽然春风得意,但作为同学之间他深知孙膑博通《孙子兵法》,又深得鬼谷子厚爱与深造,并且,魏惠王也早闻孙膑的名声,今后孙膑必成为自己前进的绊脚石。于是,庞涓派人把孙膑请来并一起与魏惠王共商国事。
庞涓却在背地里中伤诬陷孙膑私通齐国,最终孙膑被定罪脸上刺字,割掉两块膝盖骨并投入监禁中。
4.田忌赛马、围魏救赵显身手
孙膑是被齐国一位使者没法把他救出并带回齐国,又通过帮助齐国大将田忌赌赢千金赛马,得到了齐威王的信任并重用。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向卫国发动战争并使卫国屈服称臣,接着又派兵包围了赵国国都。赵国向齐国求救,孙膑采用“围魏救赵”的方法大败魏国。从此,魏国一蹶不振,庞涓对孙膑恨之入骨,后悔以前没有赶尽杀绝。
5.减灶诱敌、设伏聚歼
公元前341年,魏国派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魏国派田忌和孙膑前往解救。魏国在齐国军队深入魏地时突然放弃韩国,转向齐国。
孙膑通地形分析和利用庞涓的轻敌心理,巧妙地采用减灶败逃,诱敌深入,然后设伏聚合出其不意出歼的方法,把魏军引进马陵。最终结果是正如孙膑刻在堵路木头上面的字一样:“庞涓死于此树下。”庞涓被围困无路,只好拔剑自刎。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孙膑庞涓二人结仇的经过有点难以理解,二人原是鬼谷子的徒弟,都是一时俊杰,庞涓先学成下山,出仕于当时的天下霸主魏国,魏国是魏武侯的儿子惠王在位,一席交谈后非常欣赏他,任命他为将,庞涓在此期间应该立下一些战功,更受看重。然后重点来了,师弟孙膑也出师,要前来乱世建功立业。关于庞涓如何接到孙膑的,史书没有交代,只说庞涓感到孙膑才学高于他,接到身边不怀好意,也太难以理解了!接到身边后又寻找机会在魏惠王面前诬告他,使得孙膑受了刖足之刑。
孙膑庞涓结仇的经过如此简单又直白,真的难以致信,孙膑为什么下山?庞涓既然如此妒忌,为什么不直接杀了他?史书没有解释,而作为小说的《东周列国志》之类,则加插了一些演绎,比如说是为了孙膑祖传的兵法和鬼谷子的传于一人的秘术,庞涓才不杀死孙膑。又说孙膑下山是因为魏惠王得知有这么一位高人,让庞涓请来的。如此一样,疑问就解释得通了。但毕竟是明朝人写战国事,史书所无,也没有考古或其他佐证,真实性实在可疑。不管如何,庞涓砍了孙膑双足,二人的梁子就此结下,又派人把他软禁起来,在脸上刺字,决心埋没了这位师弟。
孙膑不是普通人,发现昔日同窗的诡计后,装疯卖傻瞒过了庞涓,在齐威王派人出使魏国时,悄悄拜会了使者,以言辞打动了他,使者便把他偷偷带出魏国,来到齐国。鬼谷子大名在外,他的学生自然有一定市场,一来二去,田忌招揽了孙膑,成为客卿之类。这自然不会是孙膑的目标,他在后来通过齐威王与田忌的赛马会,以下驷对上驷让田忌赢得比赛,走入齐王法眼,得以在齐国朝廷登堂入室。孙膑的成名战与庞涓息息相关,桂陵马陵之战是庞涓人生两大转折战役。这对同窗仇敌对手在这两仗中各施奇策,调动对方,既是二人的角力,也是齐国魏国争霸的斗争。
桂陵之战起因是三晋的赵国侵夺卫国的国土,卫国的盟友魏国不乐意了,出兵攻打赵国,展示带头大哥的风范,直接兵围赵国都邯郸,赵王惊慌失措,当时的最强国实在摆在那里,赵国接不住它的出招。只得向邻国齐国求救。齐威王在听取了朝堂论证后,决定出兵,采取的策略是让魏军攻下邯郸,齐国打伤魏国,一举而削弱两个敌国。主帅就是田忌,孙膑应该是副手。这一仗发生了有名的“围魏救赵”故事,齐军在孙膑的施策下,先佯攻平陵,给庞涓造成敌军无谋的错觉,再准备直取魏国都大梁,激怒破赵后的庞涓回援,再在中途设伏,打掉敌方后勤等计策,一仗全歼敌人,生擒庞涓。
战国形势风云突变,在初期由于还有其他小国存在,合纵连横朝秦暮楚的事屡见不鲜,不久齐魏讲和,庞涓被释放回国。有关参战国也各自取得平衡。引出了庞涓孙膑两人的第二次交战马陵之战。距桂陵之战有十年之久,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答应出兵,又再一次不直接求援,从侧旁敲打,以期达到削弱韩魏的目的,又是直取魏国国都大梁。庞涓再次回援,又中了孙膑的增兵减灶之策,轻敌冒进,追到马陵道,死于孙膑准备好的包围圈中,师兄弟两人的恩怨至此结束。也宣示魏国霸业没落和齐国兴起。
师出同门,却又因妒生恨。最终,一死一残,令人唏嘘!
一、庞涓率先在魏国为将,妒忌孙膑,残害同门
庞涓和孙膑一同学习兵法,但《史记》上并没有提及,这二人的老师到底是谁,但不管是谁,都应该是个厉害的角色。既然是同学,估计双方的才能都是相互了解的。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代,可能有遗传的因素,孙膑的兵法比庞涓厉害。
后来庞涓来到魏国,得到了魏王的赏识,成为魏国的将军。此时的庞涓到想起了孙膑,不是同学的思念,而是害怕孙膑的本领。庞涓害怕这个厉害的同门,相信这个同门一旦到了其他国家,以孙膑的才能,在战场上相遇,估计自己打不过!
此时的庞涓便有了类似“金屋藏娇”的想法,暗地找人招来这位同学,监视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庞涓贵为将军,在自己的地盘,设计陷害孙膑犯了法应该不是难事。按照刑法,对孙膑施以“膑刑”和“黥刑”,不是砍掉双腿就是砍掉膝盖骨,反正极其残忍!又在孙膑的脸上刻上犯人的刺字。
二、孙膑在齐国被重用
庞涓认为,孙膑现在这个样子,再无出头之日了,时间久了自然放松了不少。
所幸齐国的使者遇到了孙膑,见孙膑虽然形象全毁,但谈吐绝非凡人,便偷偷的把孙膑装进马车,带到了齐国。
齐国的田忌,是一个喜欢招揽门客的人。孙膑就在田忌的府中作为门客。
庞涓以为残害孙膑的形体,就能将孙膑埋没,但孙膑还是得到了机会。田忌喜欢和齐国的公子们赛马,比赛规则是三把两胜制。平时田忌可能输了不少次,这次孙膑告诉田忌有我在可以赢!孙膑既然是田忌的门客,应该也和孙膑深谈过,决定相信孙膑的智慧,下了重注。孙膑让跑的最慢的马对战对手最快的马,然后用最快的对别人中等的马,中等的对别人跑的最慢的马。这样一来第一局败,第二三两局胜!三局两胜,最终胜出!这就是有名的“田忌赛马”。
孙膑得到田忌的赏识。
三、围魏救赵,桂陵之战,擒获庞涓,孙膑并没有杀害庞涓
公元前354年,赵国攻击魏国属国,引发战争,魏国庞涓为将,进攻犀利,围攻赵国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救。
孙膑展现用兵才能。赵国求救,孙膑分析战局。认为,魏军强悍,但主力投入战场,远离国土作战,这时的魏国是空虚的。如果直接到邯郸和魏军主力作战,没有胜利的把握,不如避实击虚,攻其必救,佯攻魏国首都大梁,逼迫庞涓救援大梁,魏军撤退,赵国自然脱险。然后在魏军回援的必经之路上伏击魏军,以逸待劳,突然袭击,把守势转成攻势!魏军必败。孙膑不愧是用兵奇才。
齐军照着孙膑的计划展开行动,庞涓果然中计,匆忙回援的路上被齐军伏击,魏军大败,齐军擒获庞涓。
孙膑为什么不杀庞涓?或许在孙膑的眼里,在战场上大败庞涓就足够了,毕竟自己不和庞涓是同一类人,又或者有其它的原因。
不仅没杀庞涓,而且庞涓在后来还回到了魏国,继续做他的将军。
四、围魏救韩,马陵之战,庞涓身死,恩怨烟消云散
桂陵之战十年后,魏国再次发动战争,这次的目标是韩国。相似的剧本,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先坚定的许诺救援韩国,韩国看到希望拼死消耗着魏国军力,五战五败后,秦军开始了救援。魏军大怒,调转兵力进攻齐军,此时的齐军已经深入魏国的土地,见魏军放弃进攻韩国冲自己而来,就佯装逃走,一路减少做饭要挖的坑。庞涓上当,精兵追击齐军。孙膑把最终狙击魏军的战场设在了马陵,计算魏军行军的速度,在马陵埋伏上万个弓箭手,砍伐树木阻断道路,还留下一棵大树,砍去树皮,写下“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命令弓箭手,见到魏军点火查看就万箭齐发。
庞涓追到树下,举火查看,齐军万箭齐发,庞涓羞于中计,料定无法脱身,当场自刎!
庞涓和孙膑的恩怨就此化作云烟!
五、孙膑留下兵法
后来的孙膑也不知到底怎样个结局,但他留下了《孙膑兵法》。其中的“必攻不守”或许就是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总结!只要发现敌人的弱点,就果断进攻,就是敌人强大,也不会落入被动防守的境地,把守势转为攻势!
(文/一世嘉文 图片来自互联网,侵权必删)
孙膑和庞涓的是同门师兄弟,根据民间传说,他们在师从鬼谷子先生的时候,两个人就经常因为见解不同,所以二者之间争端比较多,最后两个人互相下绊子,所以在那个时候开始结仇,但是事实上从庞涓邀请孙膑去魏国当官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得出,两个人之前在同门的时候可能会爆发些小矛盾,但无伤大雅,并不是那种生死之仇。
两个人真正开始结仇是因为孙膑到了魏国的首都,然后庞涓把孙膑介绍给了魏王,当时孙膑表现出来的才能让庞涓刮目相看,所以他觉得孙膑这个人未来可能会威胁自己的地位,因此她故意不告诉孙膑一些魏国的法律知识,让他犯了一些事情,并且在他的特意关照之下,本来只是一些很小的过错,被庞涓直接直接改成了很重的刑罚。
也就是让孙膑的双腿残废,并且在他的脸上刺字,要知道那是一个很讲究血统和形象的年代,在那个时候你脸上被刺字了,那简直就是一生与观察与权力无缘了。
由此孙膑就感觉自己这个师兄忒不厚道,自己好心好意过来投奔他,原本是不想来的,后来三番五次的盛情邀请自己算是过来帮她,结果就这么一种对待法,所以当听说齐国的使者到了魏国以后,孙膑二话没说直接亮出自己的身份,说自己是孙武的后代,自己熟读兵法要求他带自己去齐国。
孙辈也就此和庞涓分道扬镳,由此两个人各自辅佐不同的国家,开始了自己的把霸业之路,
其实这件事情呢,说起来也挺无奈的,你说庞涓一开始也是好心好意,可最后还是被自己给活活坑了,要不然你就别邀请孙膑,要不然你就邀请他了之后下狠手直接把他给杀了,不就完了吗?偏偏要留了一口气,让人家找到机会找你复仇,庞涓和孙膑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了。
当然对于孙膑来讲,其实孙膑这个人在历史上面除了马陵和桂陵,这两场战役以外,其他方面的记录大家可能并不大了解,(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孙膑在战胜了魏国的魏无足以后,并没有活跃在齐国的官场上,不是说孙膑告老还乡了归隐山林了,而是他一心想要涉足于观察,可惜齐国的政治也不适合孙膑,孙膑在齐国的政治场上多处碰壁,碰了一鼻子灰以后,政治失意的孙膑离开了齐国的政坛,然后回家出书去了。
从这一点上来讲,孙膑和庞涓其实是同类人,只不过从我们这一点上来看,孙膑被庞涓坑了以后,孙膑是一个受害者,所以我们更多的会从受害者的角度来考虑这件事情,可两个人都是想要涉足政治的人,他们最终要么服饰艾同一个势力互相之间同为政党,要么就服侍于不同的势力,互相之间互为生死之敌,这这是他们的宿命,为什么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两个人都是从鬼谷子先生有今天纬地之才,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天下之大难以有二人共同容身之地。
两个人的反目成仇,从孙膑踏足于他国政治开始便已经注定了二者之间是一个不死不休的局面,就算庞涓不把孙膑的腿给锯了,不把她脸上测测生病最后也会成长起来,成为一个庞涓不得不去面对的一个对手。就好像犀首,公孙衍以及张仪,一个负责连横,一个负责合作,那天下所有的土地就那么大,一块儿只够你们两个人玩儿的。
鬼谷子的门徒甚多,其中俩徒弟孙膑和庞涓,都是学兵法的奇才,师兄弟俩人本来关系非常不错,最终却成了生死之敌,是为什么呢?
这种情况也不奇怪,历史上很多先是情义大如天,最终反目成仇的事情。
事情大概经历是这样的,庞涓先下的山,他选择了魏国。魏国有兵家亚圣吴起打的底子,魏武卒横行天下。庞涓看中的是魏武卒,下象棋都知道\车\厉害,魏武卒就是象棋里的\车\,所以说庞涓很厉害,眼光独到,他要用魏武卒这个大\车\下一盘好棋。
这时候的孙膑,不叫孙膑,叫孙宾,还在鬼谷子那里学习呢。
当年孙宾与庞涓情同手足,非常要好。鬼谷子看在眼里,心里却犯嘀咕,都是自己徒弟,他俩不应该又这么好的关系才对呀,就卜了一卦,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
什么卦?两损卦!今日感情越深,他日仇恨越大。鬼谷子知道天命不可违,只能顺从自然,由他去吧。
庞涓由于跟孙宾关系好,自己又在魏国很受器重,当上大将军,就想着孙宾找来一起为魏国效力。这样也省得孙宾到了别国,将来打仗碰上了不好办。于是就请孙宾下山,孙宾就欣然答应了。
鬼谷子知道该来的终将会来,也就没有阻拦孙宾下山。
知道什么叫一山难容二虎吗?一个魏国有两大军事强人,就等于是一山有二虎!庞涓处处对孙宾都很照顾,并且向魏王举荐了孙宾。
魏王当时那个高兴的,就经常跟孙宾聊强国治军的事情,渐渐地跟庞涓商量国家大事的时间就少了。
庞涓的手下亲信,就开始不满意了,说长此下去,我们将军就会失势,于是就跟庞涓说事。说将军你对孙宾亲如兄弟,可是孙宾却抢了你的风头,只怕时间再长一点,就没有将军什么事了。
庞涓也注意到魏王逐渐冷落了自己,又觉得孙宾不够意思,是我庞涓让你有的富贵,你竟然让我不好过,说不准你孙宾在魏王那里还说了我庞涓的坏话,于是就恨起了孙宾。
庞涓手下见庞涓对孙宾有了防备之心,就干脆找事给孙宾扣帽子,说孙宾里通外国。这事闹到魏王那里,魏王就再也不信孙宾了,而且要庞涓来处理孙宾的事情。
庞涓见孙宾不被魏王待见了,但又不能让孙宾离开魏国,跑到别国跟自己做对,就把孙宾的膝盖骨给挖掉了,就是膑刑。以后孙宾就叫孙膑了。
孙膑,不仅受了膑刑,还被脸上刺了字。可以说是苦不堪言,痛不欲生。
庞涓明摆着是要孙膑走不了路,见不了人。孙膑心有不甘,发誓只要有机会,定然要报仇!
庞涓觉得孙膑就是一个废人了,就不再严密看管他了。
有一天,齐国的使臣来魏国,被孙膑知道了,他爬到驿馆,说明来意,希望齐国使臣能把他带到齐国。
齐国使臣一看,连路都走不了的废人,到齐国能有什么用?就想拒绝孙膑,孙宾就把他为什么被膑刑的内在原因说了出来,就是为什么他会被膑刑,就是因为他有能力威胁到庞涓,所以才遭此横祸,因为有才!
齐国使臣一听,觉得有理,正好齐王也在招贤纳士,就偷偷的把孙膑藏在车里带到了齐国。
孙膑来到齐国,跟田忌成了朋友。说起这个事,跟赛马有关,田忌喜欢赛马,但每赛必输。
孙膑就找人告诉田忌,只有他孙膑能让田忌在赛马场上赢!田忌虽然不信,自己的马不如别人的好才是关键,但是老输又不甘心,于是就选择信了孙膑。
孙膑说:\做事情是讲究方法的。只要方法用的对,弱也能变强的!\
田忌问:\依你之见,我的马都比主上的马差,如何能用弱马赢强马呢?\
孙膑说:\将军可以把自己的最差的马,跟大王的最强的比第一局,第一局我们不要赢,认输就可以了。\
\那还能赢个屁!\田忌不由得怒道,\你还不如我呢!\
\将军听我说,第二局,我们用最好的马跟大王的二等马比赛,我们赢第二局。\
田忌一听,转怒为喜,说道:\哎呀,对呀,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个茬?这么干总归还能赢一次!\
孙膑接着说:\最后将军用二等马跟大王的最差的马比赛,又赢一局。输一局而赢两局,岂不胜券在握?\
田忌握着孙膑的手,激动的不得了,说:\方法太重要了!\
赛事开始,按照孙膑所言操作,田忌赢了比赛,跟孙膑成了好朋友,有事就跟孙膑商量,同时再次向齐王举荐孙膑。为什么说再次?因为齐国使臣举荐了齐王没看上孙膑,还把那个使臣给骂了一顿,说找了个残废给齐国丢脸。
这回田忌举荐孙膑,齐王也不以为然。当田忌说赛马是根据谋略才赢的这件事时,齐王觉得做事要用对方法的确是很重要的,能够有方法的人就是人才!齐王就接见了孙膑,一谈话,齐王佩服孙膑。
孙膑从此不仅成了田忌门客,还是齐王的座上宾。
庞涓在魏国,如日中天,魏王对他信任有加,派他攻打赵国。
庞涓所向披靡!横行天下的魏武卒令赵国闻风丧胆,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不被灭国,只好来齐国求救。
齐国于是开会,到底是救,还是不救?最后达成共识,了决定救赵国。
孙膑主张救,齐王问能干的过庞涓吗?庞涓这么厉害,齐王心里没谱,希望孙膑给他一颗定心丸,毕竟孙膑办法多。
孙膑说,救赵国我们先要有方针,就是我们齐国不能陷入战争。我们先回复赵国,齐国一定救赵,让赵国拼死跟魏国战斗!齐国不能过早的救,救早了赵国没用力,倒成了齐国跟魏国干仗,赵国头一缩没他什么事了。
齐王一听,觉得非常有理,就认命孙膑为大将军主持救赵事宜。
孙膑就推辞了,主要是因为上次魏王亲近他,结果导致庞涓妒忌,对他下了狠手,这个事他终身难忘,不想再栽跟头在这上面,就说腿脚不便,不能为大将军,希望大王让田忌带兵,他随军出出主意就可以了。
齐王一听,也行,就这么招吧。
田忌是个急性子,就问孙膑何时发兵到赵国跟庞涓干仗,也好帮孙膑把挖膝之仇给一块报了!
孙膑说:\将军看见过别人打架吗?\
田忌一脸懵逼:\看过呀,怎么啦?\
\打架的时候,旁边有人劝架,有时候劝架的人没有处理好,也被打了的都有。如今魏国打赵国,我们就是劝架的人,说白了我们是那拉偏架的。庞涓的军队很厉害,是吴起留下的魏武卒,我们上前,说不准就挨劈!\
田忌说:\我们打仗的,怎么能怕?难道赵国不救了吗?\
\救!怎么不救?\孙膑清了清嗓子,\如今魏国强兵都在赵国!那么魏国的国都大梁就十分空虚。兵法有云,避实而击虚!我们摆出奔袭大梁的架势,庞涓必然回兵,在庞涓回军路上设下埋伏,不仅赵国救了,还能打败不可一世的庞涓。\
田忌听明白了,立刻按孙膑的计划实施,带领齐国军队直奔大梁!上演了一出围魏救赵的壮举!庞涓大败而归。
不可一世的庞涓后来又进攻韩国,孙膑又故伎重演,上演了一出围魏救韩都大戏,里面又添加了佐料,增兵减灶,让庞涓误以为齐国军队怯战逃跑的人数过多,帅轻兵猛追,误入孙膑口袋阵,兵败自杀!
这师兄弟俩用生命演了一出历史大戏。
庞涓太嫉妒孙膑了,嫉贤妒能,就怕孙膑入世之后抢了他的风头。所以先下手为强让孙膑残疾,这样就永远压他一头。唉,庞涓这厮真让人不知说什么好。还有一个李斯也是这样嫉妒韩非子,导致韩非子早夭。男人心胸狭窄起来都没女人什么事了。
孙膑战国时期兵法谋略大家,出身名门、是一代兵法鼻祖孙武后代,与魏国大将军庞涓师出同门,同为隐世高人鬼谷子四大得意弟子之一。可惜虽师出同门,庞涓却毫无同门之情,心胸狭隘,嫉妒孙膑才华谋略,设计谋害致孙膑受刑致残、经历生死投至齐国麾下,成为齐国一代谋臣军师。并最终成功为自己复仇,两次使计大败魏国、令庞涓兵败身死万箭之下,结束了这两位同门师兄弟的仇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孙膑和庞涓因何结仇,最后结局如何?
热门信息
阅读 (8186)
1 准备在杭州创业?这15家在杭投资机构不能错过阅读 (2012)
2 《燃烧》中吴贵祥死时与他开房的情 人到底是谁?致命的壮阳药又是怎么回事?阅读 (1771)
3 编一个绑架白袜男孩的故事?阅读 (1501)
4 华人创业在硅谷:遭遇天花板 纷纷选择回国阅读 (1186)
5 中国互联网金融第一股:宜人贷在美纽交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