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小说大纲写法?

  对于刚刚接触写小说的新手来说,他们都是当场在键盘上敲击完一个章节后,当场便在小说网站上发布的。然而有很多写作者在开始写的时候,都很顺利,没有遇到什么头脑空白,不知道接下来要写什么内容的情况?

  
 

  
 

  
 

  一. 场景

  小说是由一个个场景链接而成,在提纲写作初期,是思维发散期,重要的是不要限制思维,大胆写下想到一切场景,也就是“场景清单”,这是一个头脑风暴的过程。

  首先,按照时间顺序,写下所有你想到的、已知的场景,不需要格式、逻辑,想到什么写什么,这是对场景的概述阶段,之后,再对自己写的信息排列整理,“1、2、3…”的形式依次列出,这个步骤是补充灵感创意的阶段,如果关于场景,有任何好的想法,灵光一现,马上逐条记下来,不要在此阶段进行场景的连接,这是后面的工作。

  在逐条列出场景之后,可以进行一次检查,标出问题,某部分逻辑不通或需要完善的,标记出来(下划线等),凯蒂的方法是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代表“有问题的”、“需要完善的”、“有新想法”等意思进行标记,这些是做笔记的方法,可以参考《超实用笔记法》等书籍。

  现在,初步的场景出来了,这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连点成画”的游戏一样,这些场景就是“点”,接下来需要“线”,把这些场景串联起来,这些线就是“情节”。

  凯蒂连线过程包括“自由写作”、“相信直觉”和“提问”,她反复强调的,在这一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尽情的写”,头脑风暴,写得越快越好,“切忌停下来评论自己”。在凯蒂看来,这一阶段是个探险的过程,你会看到什么风景、遇到什么人、去到怎样的世界?你的人物如何跟随你自由的脚步逐步变得立体、丰满起来,你们又会遇到怎样的大反派,一起打怪升级,这些都是未知。因为未知,所以激动不已,所以有趣。

  
 

  

 

  戴上你们的遮阳镜,开始探险吧。

  在场景串联成线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整个小说创作过程都是这样,思路中断很常见,怎么办?

  凯蒂使用的是“提问”的方法, “句号会堵死灵感,它意味着之前的一句话自给自足,无需作家进一步探索”,问号却像一扇任意门,带我们通往想去的地方。将陈述句改为疑问句,将句号改为问号。极其简单的一个动作,却能激发惊人的创造力。

  二. 核心元素

  我们常说的小说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环境,凯蒂在书中提到的小说的核心元素列举比较详细,包括动机、愿望、目标、冲突和主题。凯蒂说:“越早将他们融入到作品之中,你之后的创作就会越顺利。不要马不停蹄的一直埋头写,要学会时常从创作的旋涡中跳出来,对小说要素进行评估。”这里简单说下冲突与主题。

  
 

  在中国戏剧的理论中流行一种说法——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法国戏剧理论家布伦退尔在《戏剧的规律》中,明确的把“冲突”作为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之后形成了“冲突说”这一解释戏剧本质的观念。作为与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的小说,“冲突”同样举足轻重,也可以说,没有冲突,就没有小说。

  要写出能够吸引作者读下去的作品,就要让你的小说情节能够黏住读者,如果“人物在书页上漫无目的地游走,人物之间缺乏交流;他们做遭遇的阻碍,除了自身枯燥的世界观以外,罕有他物”,那文字就只是作者自己的呓语。

  “冲突”,就是运用各种手段给我们的主人公制造麻烦,每当愿望要达成,就要让他希望落空。手段很多种,大反派、迷你反派(人物冲突),让主人公不得不做他最不擅长的事情(意料之外的情境),让他的生活支离破碎再火上浇油(惊险刺激的情节)。

  但不能仅仅有外在冲突,也就是人物对冲突的行为反应,要让内在冲突与外在冲突同时存在。内在冲突就是人物因事件所产生的心理波动。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描述一个场景的时候,可以同时用外在冲突推进情节、用内在冲突推进人物成长,

  
 

  
 

  在凯蒂对作家丽萨.格蕾丝(Lisa Grace)的访谈记录中,丽萨对推动主人公成长的情节设置很值得借鉴。为了保证她的主人公在小说结尾一定要有所成长,她会在情节设置上设计主要情节和次要情节。次要情节,就是阻止主人公实现目标的障碍,有了提前构想好的次要情节,会帮助她创造完成次要情节的人物,让他们去推动情节发展。

  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冲突的合理性。

  冲突的源动力是挫折,也就是说,要在人物和他的目标中间,设置障碍,让他不断的跌倒,再爬起来。但人物不会无休止的爬起来,他必须有足够内在的动力才能承受住作者一次次的打击,动力来源于动机。这就涉及到动机的设定。

  动机可以有很多种,但小说人物的动机,一定不能普普通通,不光人物的行为要有趣,他背后支撑他的动机也必须有趣。通过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对比,可以巧妙的设定人物性格,比如,动机与行为相符,我们塑造的是一个直率的人物,如果动机与行为不符,我们可能塑造了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

  可见,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推进,设置冲突的时候要兼顾人物性格塑造、情节推进的节奏,一味狂轰滥炸式的制造冲突,不给人物和读者喘息时间也是不行的,要张弛有度。通过冲突,让人物往什么方向成长,也直接关乎小说的核心,也就是接下来要说的“小说的主题”。

  三. 主题

  多数作家认为,如果一个人刻意雕琢主题,所写出的会是拙劣的伊索寓言。

  
 

  小说是不是一定要有主题?不见得。但好的小说,一定要有主题,也就是说,你要通过这个小说表达什么思想、什么人生观价值观,或者简单的对什么问题有什么态度。

  很多人读书是为了好玩,但同时也希望作品言之有物,有所得,有所启迪,对小说的要求,更是希望能与自己有情感共鸣,撞击心灵。娱乐与获取知识并不矛盾。要兼顾二者,需要作者有坦诚、真挚,敢于打开自己的内心给读者看,敢于分享自己最真实的世界观。

  如果作者害怕读者从他的作品中窥探到他自己的内心,害怕通过他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看到他自己的影子的话,那么他塑造人物形象时必会层层包裹,说着“不偏不倚的对白”。坦诚、真挚,但也不是说要把作者本人的经历、思想赤裸裸的和盘托出,解决的办法是,塑造立体、丰富、多面的人物形象,融入情节,制造问题。

  正如凯蒂所说:“你的小说都是对世界的馈赠,你要让它变得值得分享。列出你所在意的主题、议题及信条,它们应是你愿意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

  
 

  现在,假设你已经可以敞开心扉,贡献自己心底真实的声音了,那么,要怎样找到主题、体现主题呢?主题可不是生拉硬拽的。

  这里又可以看出提纲的重要性了。“清晰的人物轨迹是塑造深刻主题的关键”,主题可以不留痕迹地从人物的行动中体现出来,开篇到结尾,人物的成长就是体现主题的最重要方式。很多作家的主题不是在写作开始阶段就有,而是笔下的人物一点点告诉自己的,这并非不可,但如果作者有好好的写提纲,那么他会在写作开始阶段,就对人物的动机、目标、挫折、成长轨迹有整体的把握,那么、是不是就可以瞪大眼睛寻找、更早的发现主题?

  通过提纲尽早发现主题,关于这点,凯蒂列举了一些作者可以给自己提出的问题:

  “主人公的内在冲突是什么?”

  “随着小说的发展,主人公的哪些观念发生了变化?它们是如何改变的,为什么?”

  “在小说的开头与结尾,主人公如何证明自己前后不同的观念与态度?”

  这些问题都涵盖人物的行为轨迹,要通过行为来表达主题,而非言语,含蓄的表达,避免把主题硬塞给读者。有个技巧,叫做“象征手法”,使用得当的话可以很好的强化主题。比如,春天象征生命力、希望,一部言情小说可以让男女主人公在一个微风吹拂的杨柳岸邂逅,而“分手总在阴雨天”。季节可以作为象征,一个重复出现的物体、一个反复的习惯性动作、一句让人物时不时提起的口头禅,都可以作为象征来辅助强化主题。凯蒂在书中列举了几个生动例子,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仔细品味一下。

  可以看出,主题应该是小说的组成部分,与情节不可分割,而不是情节的提炼、总结、升华,否则会使主题变为“说教”。“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才是高境界。

  不知道这个书写故事大纲的方法你学会了吗?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在下面留言言哦!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更多写作技巧。

  小贴士

  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小说大纲写法?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