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武松的主要事迹?

  简单地说,没有超越,而且差很远。

  比如2011年版水浒<武松醉打蒋门神>的这集。
故事很简单,武松为报答施恩,前去快活林找蒋门神算账,准备海揍蒋一顿,把酒馆抢回来。在去快活林的路上,武松每路过一个酒家就喝三大碗酒,最后在快活林用醉拳教训了蒋门神,夺回了酒馆。
基本上电视剧这一集也是按原著来的,重头戏是武松在酒店里和蒋门神的那段对打,动作设计很精彩,灯光、布景、摄影、剪辑都比上一版本精致不少。但是,败笔也恰恰就是这场戏。

  原著小说中打斗是发生在街上,而在2011电视剧里被搬到了酒馆内,别看只是场景的不同,差距可大了。
为什么呢?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武松其人
1、徒手打死老虎。其实在整个水浒传里,武松没遇过对手,说明武松武艺高超。
2、他杀嫂前还特意找来邻居来,做了“审判”,说明武松有很强的控制欲和表演欲。
3、他不杀王婆,交给官府处理,以使武大郎冤屈昭雪。说明武松极其冷静,从不冲动。
4、哪怕他囚犯身份时,充军发配路上,在介绍自己时,都是说"景阳岗打虎英雄武松""阳古县督头武松"。说明武松很在意排场。


那么,现在再分析武松在去快活林的路上,他为什么不骑马而选择步行,每路过一家酒家都要喝三碗?

  因为武松有充足的自信,又勾起了他的表演欲。
为什么要选择醉拳醉打蒋门神?是因为醉拳威力最大吗?不是,后来武松可再没用过醉拳。

  因为醉打有观赏性,最大限度地羞臊蒋门神。

  
说到这,你该明白把这场打戏改到酒馆里有什么不好了吧,因为酒馆里缺少武松最在乎的两件东西_____观众和叫好声。

  <新水浒传>的这个小改动就破坏了因果关系,解释不清武松喝那么多酒的目的,难道是武松嗜酒?

  
 

  在《新水浒传》中,当看到武松在和方蜡之战中,断了手臂,但最后还是成功地擒住了方腊,我觉得有些不对,因为原著中方腊是被鲁智深擒获的呀,立即跳到后面,看关于鲁智深的结局-----鲁智深圆寂了,宋江得知消息后更是伤心地昏厥过去。

  对于这两个桥段,我认为是非常值得吐槽的,似乎剧组创作人员根本没搞明白原著的精髓。

  一、武松主要事迹:

  1、景阳岗打虎

  2、杀西门庆、潘金莲,为兄报仇

  3、结识开黑店的孙二娘、张青,并结拜张青为兄

  4、替施恩出气,醉打蒋门神

  5、张都监及张团练迫害武松不成,反而全被武松杀死

  6、在酒馆里,因争肉吃,和孔亮等人发生争执,并醉打孔亮

  7、酒后在清溪边,被条小黄狗吠,武松一刀砍去,却砍个空,跌落在小溪里,狼狈不堪

  
 

  
 

  二、林冲主要事迹

  1、自己娘子被调戏,林冲正要发作之际,发现调戏之人是高衙内,强忍怒火放下高举的拳头

  2、被自己好友陆谦及上司高裘、富安陷害,发配充军

  3、野猪林被押送公差谋害,幸得鲁智深相救,

  4、在柴进府中,和洪教头比武,点到为止,棒打洪教头

  5、风雪山神庙,他在草料场看守时,又遭到陆谦、富安放火暗算,林冲终于爆发,提枪戳死仇人

  6、投靠梁山,被寨主“白衣秀士”王伦嫉贤妒能,多方刁难

  7、在吴用的智激之下,火并了王伦,吴用等推林冲坐第一把交椅,遭到林冲拒绝。

  
 

  
 

  三、李逵主要事迹

  1、江州劫法场,为了救宋江,李逵“独自从预先藏身的楼上跳下,砍翻两个刽子手,与梁山众人同时在法场里厮杀。救出宋、戴二人后,李逵杀得性起,逢人便砍,对他喝阻也无效。”

  2、为了让朱仝上梁山,李逵杀了沧州知府之子四岁的小衙内

  3、李逵去请公孙胜,但只因公孙胜师傅罗真人不放公孙胜走,李逵一气之下斧劈罗线、参与了梁山三打祝家庄等行动,杀祝龙、祝彪等,灭扈家庄

  
 

  
 

  总结一下以上三位英雄好汉,他们杀人的缘由分别是:

  武松——“谁惹我,我杀谁”

  林冲——“谁逼我,我杀谁”

  李逵——“谁挡我,我杀谁”

  他们对是非的判断区别是:

  武松——谁对我好,我对谁好,哪怕你是杀人越货开黑店的

  林冲——不惹是非,只要别来伤害我

  李逵——是非是什么?

  
 

  
 

  由于篇幅,我省略了对宋江的分析。看到这里,我想你也能出明白这几位英雄身上都多少有些不可爱的地方,所以,作者在他们的命运中都安排了些“坎坷教训”:

  宋江:脸上被烫金,浔阳楼边题反诗被揭发,不得不吃屎喝尿装疯卖傻,也没逃过一阵责杖之灾。最后结局是被朝廷赐毒酒,毒发身亡。

  林冲:脸上被烫金,充军发配在野猪林双脚被烫,最后结局是得风寒死在庙中。

  武松:脸上被烫金,在张都鉴陷害后被打得死去活来,在清溪边被条小黄狗戏耍,最后结局是断了手臂,归隐佛门,以不全之躯换得全满

  李逵:因宋江担心李逵谋反,被宋江毒死

  
 

  
 

  之前说过,这是一部关于人物命运的小说,不难看出作者在安排几位英雄的命运时,煞费苦心。

  说到这,还有一位重要的大英雄没有分析,他就是鲁达(鲁智深)

  金圣叹对鲁达的评价是:“上上人物”、“侠”

  明代思想家李贽对鲁达的评价是:“仁人、智人、勇人、圣人、神人、菩萨、罗汉、佛”

  为什么评价这么高呢?我们也来看看鲁智深的主要事迹吧:

  1、为了帮助与他毫无关系的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镇关西

  2、在五台山出家当和尚,智真长老赐鲁达法号“智深”。(注意,智真把“智”字法号给予自己徒弟,本不合理,这样一来智深和智真成了同辈,可见智真长老对鲁达的偏爱)

  3、大闹五台山后,被长老推荐去了东京大相国寺,在菜园子里做了一个菜头(管理菜园子)

  4、路过桃花村,解救被桃花山强盗强抢的民女

  5、路过瓦官寺,解救被恶道士欺负的和尚

  6、野猪林暗中护送好友林冲

  
 

  鲁达的性格其实就隐藏在作者给他起的姓名当中,看似“鲁莽”“豁达”,其实“深藏智慧”。这智慧是什么?就是随遇而安。

  这随遇而安不是说对人生没有追求的麻木,而是面对人生的每次糟遇迎头而上、不躲不避的勇气。

  最近流行一句话叫“大人不讲好坏,只讲利弊”,林冲就是一个过于考虑利弊的精细人,但孔子曾说“虑极必私”,考虑过多了,必然把自我利害关系想得太多。而鲁达是遇见什么,解决什么,只做是非判断,不做利弊判断。老版《水浒传》中有句歌词是“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其实真正能做到这点的有几个?唯有鲁达。

  鲁达对自己的身份也透露着随遇而安,去五台山出家后,他就开开心心做和尚,从此不提“鲁提辖”而以“鲁智深”自称,一身袈裟再以没脱下过。这点和常自称“都头”“打虎英雄”的武松不同。

  当鲁达被安排去大相国寺做个菜头,他也认认真真地做好看菜园的工作。当鲁达朋友林冲被发配充军,他一路尾随暗中保护,这点和施恩在武松发配时,只送上酒菜和几句叮嘱又有很大区别。

  鲁达交朋友也和别人不一样,前面说过武松是“谁对我好,我就对谁好”,鲁达不一样,“我看不上你,对我再好,也不鸟你”,在桃花山,周通给鲁达又是金银又是绢帛,但鲁达不辞而别,因为你是强盗还强抢民女,我看不起你。

  在见到史进,鲁达看出史进也是条好汉,盛情邀请史进喝酒,但途中遇见正在打把式撂地的史进师傅李忠,顺便也拉上李忠喝酒,李忠请鲁达稍等片刻,鲁达的回答是“你爱去便去,谁有鸟空等你?”按说李忠还是史进的师傅,辈份比史进还高呢,鲁达就觉得买狗皮膏药坑蒙拐骗不是英雄所为,所以看不起李忠。

  
 

  
 

  所以鲁达是让人可敬可叹、光明磊落、心地善良、气量恢弘,是侠义精神的最高境界,是水浒里面的一个完人。

  那么小说中,鲁达的命运是什么样的?

  1、完满,这辈子所遇到的事,都成功完成了,想救的人都救了,想杀的人都杀了,没有遗憾。

  2、完美,脸上没烫过金字,没受过责杖之苦,没受过体肤之伤,没受过欺压之辱。

  3、梁山最大的功让他立了,捉住了方蜡。

  4、在剿灭了方腊后,不愿接受朝廷封官,在杭州六和寺出家,随后在六和寺圆寂。

  
 

  
 

  虽说鲁达没像武松那么活到80多岁,但是生命的精彩从不在于它的长度。

  
 

  
 

  分析完几位英雄的差异后,我们再回到电视剧当中来,新版《水浒传》中,对于武松擒方蜡的这点小改动,虽说不破坏故事述事节奏,也不影响因果逻辑关系,但它失去了原著中蕴藏深厚的人生哲理和境界。特别是后面当鲁智深圆寂时,圆寂本来是鲁智深作为佛家弟子修炼到大圆满升华最高境界,戏中安排宋江在旁边像“小寡妇哭丈夫”的戏,真是让鲁智深掉价不少。

  
 

  我不是小说原著的卫道士,小说到影视剧肯定会有改变,但改编只有一个目的------为了更好!

  1997版本《水浒传》中对原著也有很多很精妙的改动,举个例子,原著中征讨方腊取胜之后,林冲得了风寒,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作为大英雄没有战死沙场,却死在病中,结局可谓凄惨。

  而在1997版本《水浒传》中,在征讨方腊之前,宋江正和朝廷商讨招安之事,林冲作为被朝廷(高俅)迫害的受害者,当然是不愿意招安的,但面对忠义两字,自己个人意愿又算什么。郁闷之际染上风寒,不久朝廷派招安官员来到梁山,当林冲得知自己仇人高衙内也在其中,林冲明白自己的仇恨再也不可能能报了,怒火功心,一口鲜血喷出。接下来一边是林冲的苟延残喘大块大块咯血,另一边是宋江和官员把酒言欢,最后林冲一命呜呼。这场戏就改得特别好,既有原著中林冲的悲惨命运,更是加强了个人命运与群体意志的冲突,使剧情更有感染力和张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武松的主要事迹?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