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文人间相互戏谑逗趣的故事你知道哪些?讲一个呗?

  苏东坡和佛印就经常戏谑逗趣。

  苏东坡,就是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这个人天赋极高,四十多岁才开始学习写诗词,可是取得的成就非常了得。著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并且苏轼能书善画,也是著名的书法家、画家。

  佛印自幼就学习《论语》等典籍,可以说是知识渊博,他是丹阳金山和焦山两寺的主持。

  一个是大文豪,书法家,一个是名僧,可谓都是才高八斗,自然志趣相投,成为铁哥们。

  哥们之间,互相戏谑逗趣是常有的事。

  一次,苏轼和佛印去江边游玩,这时候苏轼看到有一只狗在河岸上啃骨头,苏轼脱口而出:“狗啃河上骨”。

  河上,谐音和尚,佛印岂能不知,也不生气,顺手把手中的折扇扔进水里。

  苏轼一看就明白了,扇子上是他写的诗,佛印的意思是:水流东坡诗。诗,尸谐音,你说狗啃的是和尚(佛印)的骨头,我说水冲着你苏东坡的尸体,对联对的真的是工稳巧妙,不仅平仄合而且意对,佛印毫不思索就对了出来而且又加以反击,厉害!

  之所以这故事流传到现在,说明人们对苏轼和佛印的欣赏和佩服。

  一个才高八斗,才思而又敏捷的人谁能不欣赏呢?他们之间的故事才被人们津津乐道。

  问题 :文人之间互相戏谑逗趣的故事,你知道哪些?讲一个吧!

  导言

  自古以来,从文人相轻到文人相戏,以至于文人相谑逗趣。提及文人,大多数给人的印象便是古板严肃,因循守旧,不苟言笑,之乎者也。然而,有道是:画家的笔,文人的嘴。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古籍中,特别是一些名人轶事杂谈中,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人有趣的开心笑料。彼此能相互调侃,自是有一方为幽默风趣之人,否则一个巴掌拍不响。

  有关这类趣闻,若论最富盛名的莫过于东坡先生,他的故事正反映出“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林语堂《东坡传》)
苏轼趣闻集锦“一觉抵三觉”

  据明代王世贞《调谑编》中记载:苏东坡喜欢调侃,常与丞相吕微仲开玩笑。某一天,苏东坡去拜访吕微仲,正赶上微仲在睡觉,很久不出来接待,东坡等得很不耐烦。

  过了好长时间,吕微仲才出来,两人相见说话。屋里有一个葛蒲盆,里面养了一只“绿毛乌龟”。苏东坡便说:“这个龟不算稀奇,如果是六眼龟,就难得了。”微仲问道:“六眼龟出自何处?”东坡答道:“当年后唐庄宗时,林邑国进献了一只六眼龟。

  当时优人敬新磨在金殿下进口号大喊说:“‘不要闹,不要闹,听取这龟儿口号:六只眼儿,分明睡一觉,抵别人三觉!’”。

  一“屁”过江

  苏轼之才华集“儒释道”为一体,开起玩笑来同样不失风雅,当然对佛教的参悟,已有自己的高见。但这次却服服贴贴,心安理得。“乌台诗案”谪贬黄州后有那么一天,苏轼心血来潮,诗兴大发,一挥而就,毫不得意地写了一首赞佛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诗中苏轼将自己的心境写了进去,同时也暗喻自己的心境已经是“八风吹不动”,对自己有如此禅定修为,沾沾自喜。于是写完之后苏轼让侍童拿着自己的诗去送给住在江对岸的好友佛印。

  苏轼觉得佛印一定会对自己大加赞赏,但是佛印在读了苏轼的诗之后却在诗的下面批上了——“放屁”两个字让侍童带回。

  苏轼看了勃然大怒,气冲冲的去找佛印论理。等划船过江到了佛印那里,谁知道小和尚却说:师父吩咐下来,今天不见客。

  苏轼听了更是火冒三丈,不顾小和尚的拦阻,径直向佛印的禅堂闯去,到了却看到房门上贴着一张字条——“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轼见到这句话,恍然大悟,然后哈哈大笑,原来自己真的错了,为了区区一个“屁”字,竟然大动肝火,何来“八风吹不动”呢?于是苏轼自叹自己的修行远远不及佛印。

  “佛印”其人,宋代云门宗僧。法名了元,字觉老,俗姓林,饶州浮梁(旧属江西省鄱阳郡,今属江西省景德镇市)人。自幼学习儒家经典,三岁能诵《论语》、诸家诗,五岁能诵诗三千首,长而精通五经,被称为神童。住云居四十余年。与苏轼友善,轼谪黄州,佛印住庐山,常相往来。

  除此之外,有关苏轼和“佛印”和尚的奇闻逸事还有很多:

  诸如“牛粪与佛”的调侃;“狗啃河上(和尚)骨;水流东坡尸(东坡诗)”,“ 秃驴何在?;东坡吃草!”之类的哑谜对联,以及“智吃东坡鱼”、“菩萨吃饼”等一系列日常“生活趣谈”,无需一一道也。
@兵法天下 如是说(结束语)

  附庸风雅,卷帘一阙【鹧鸪天•屁话】

  文/@兵法天下 【原创】

  悟道参禅志趣浓,中天稽首似从容。

  释儒兼悟戏禅意,诗赋双修惊雪鸿。

  文恣肆,语藏空。紫金莲坐稳八风。

  佛陀谙晓躬行事,一屁因何形色匆?

  【备注】钦定词谱,词林正韵。

  附诗友原玉:

  一屁因何打过江?功名留久便心慌。

  从来学问勤为径,纵教诗钟玉拨锵。

  知行践,待商量,梵音传齿也高亢。

  浮生但少生浮欲,渐悟禅机渐蕴藏。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尊崇原创,不忘初心。自古读书本难,行文不易;既然有缘,文笔相见。如果您认可“兵法天下”,敬请赞转分享,雅评留言】

  大家好!我是兵法天下,很荣幸和大家分享这一话题,诚谢题主邀答。赠人玫瑰 ,手有余香;奇文共欣赏,疑意相与析。

  王戎常与阮籍作竹林之游,有一次王迟到,阮说:“俗物又来扫人兴了。”王笑着说:“像你们这样的人也这样容易扫兴吗!”

  【典源】(王) 戎每与(阮)籍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戎笑曰:“卿辈意亦复易败耳!”(《晋书・王戎传》)

  事亦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苏轼与王安石同在唐宋八大家之列,虽政见不合,但私交很好,公余逗趣,笑点多多。

  王安石在政治领域的造诣远高于只做过中低级官吏的苏轼,“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嘛!他看到大宋朝积贫积弱,积极主张通过变法来富国强兵,故平时语多言利。一次和苏轼闲谈,说梁山水泊八百里 ,如果排干了水,可都是良田,只是水没地方排。苏轼说他有办法。王安石一听来了精神,连崔快说。苏轼说旁边再挖一个八百里的人工湖就行了。

  王安石研究文字入魔,喜欢穿凿附会。如“笃”字,他解读为从竹从马,以竹鞭马,是为“笃”矣。苏轼就挖苦他:以竹鞭马为“笃”,不知以竹鞭犬有何可“笑”?还有一次他问苏轼,“鸠”字从“九”从“鸟”,何也?苏轼就耍他:《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和爷和娘,恰是九个。

  当然,王安石有时也黑色幽默苏轼。一次,苏轼看到王安石书桌上诗稿有“明月当空叫 ,黄犬卧花心”之句,苏轼感觉王安石犯了低级错误,就提笔把“叫”改成“照”,“心”改成“荫”,粲然而归。王安石也一直没再提此事。多年后苏轼到南方做官,知道了当地有一种鸟叫声清脆唤做“明月”,一种黄蜂唤做“黄犬”,才明白被王安石黑了这么多年。呵呵……

  相传,苏东坡脸长,其妹子苏小妹曾出句嘲笑他: “去年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流到腮边。”

  苏东坡拿妹妹的长相开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额凹眼是: “未出堂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几回拭泪深难到,留得汪汪两道泉。”

  苏东坡留着一把大胡子,苏小妹反讥道:“一丛哀草出唇间,须发连鬓耳杳然,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有声传。”

  我来讲一个吧,虽不不太算是戏谑逗趣,也是很有意思的,是我在读两本书时突然发现的,像发现新大陆一样,也算是小惊喜。

  一、起源于一篇文章《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我先读的是线装经典《朱自清散文经典》,第一篇文章就是朱自清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记录的是和俞伯平1923年8月的一晚一起乘坐着“七板子”同游秦淮河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文字淡雅清新易懂,文章的后部分用了大量笔墨记述了花船上的歌妓过来兜揽生意自己拒绝后的不好意思又略带歉意的思想斗争,还戏说了自己和俞平伯在对待这一类事情上的不同反应和性格,相信俞平伯看见也会觉得很有趣。
 

  过了一段时间,又读了线装经典《最美的散文》,里面又有俞平伯的一篇文章,题目也叫做《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本来对朱自清的那篇文章已经淡忘了,总感觉题目很熟悉,于是又重新翻书,才发现其中小秘密。俞平伯因为是古典文学研究家,熟谙古典小说诗词,具有深厚的顾问造诣,使他的文章更添了几分韵味与风采,但是现代人读起来某些地方文字还是显得过于繁琐,也掺杂进了很多极富哲理性的描写。
 

  后来看了文章介绍,查了相关资料,才知道俞平伯和朱自清都是当时著名的文学青年,因此,游历完秦淮河以后,两人约定各自写一篇同题文章《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1924年1月25日,两篇文章发表在《东方杂志》上,两文文风迥异,但都是很精彩的散文。

  二、关于朱自清和俞平伯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江苏扬州人,现代作家、学者。其散文文笔清新,风格淡雅,开创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先河。著名的散文有《背影》《匆匆》《荷塘月色》等。朱自清的散文特别优美,早在20世纪20年代便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他的散文辞藻平实而不失优雅,描写清新而韵味悠长,叙述随意而文意却丝丝入扣,行文流畅却极具内涵。

  俞平伯(1900—1990),原名俞铭衡,字平伯。浙江湖州德清东郊南埭村人,出生于江苏苏州。散文家、红学家,新文学运动初期的诗人,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与胡适并称“新红学派”的创始人。俞平伯的散文属周作人的“美文”一派。《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描写情景交融,景色朦胧,是他散文的代表作。他的散文以独抒性灵见长。用笔细腻、意境朦胧而灵动、闲适而伤感,语言运用透出古代文学的深厚传统的影响,被周作人誉为“近来的第三派新散文的代表”。但有时描写太过繁杂、用力太过。

  俞平伯比朱自清小两岁,却比他早一年考上北京大学,二人同校不同系。1922年,二人和叶圣陶等人创办了《诗》月刊创刊。1923年8月,两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同游秦淮河,并在同题文章中印证了彼此的存在,可以说秦淮河见证了朱、俞二人的友谊。

  我是张三疯,也来答一番,说一个苏东坡的逗趣故事: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石家庄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东坡在瓜州当官时候,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禅师相交莫逆,经常在一起参禅论道。一日,苏轼静坐之后,若有所悟,便赋诗一首,让书童送给佛印禅师。诗的内容是:“嵇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佛印禅师读了诗作,微微一笑,拿笔批了两个大字,叫书童带了回去。苏东坡见书童归来,以为禅师一定会赞赏自己修行的境界,急忙打开诗作,却赫然看见上面写着“放屁”两个大字,不禁怒火中烧,立刻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待船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已在岸边候着了。见到佛印禅师,苏东坡大声质问:“大和尚!你我是至交道友,我一向视你为知己,我的诗,你不喜欢也就罢了,怎么能乱批复?”

  佛印禅师若无其事地反问:“我批复了什么?”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禅师哈哈大笑:“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来了呢?苏东坡呆立半晌,终于恍然大悟。

  两人所说的八风在佛教里是指“得、失、谤、扬、赞、嘲、忧、喜”八种影响人心境的情绪。人有七情六欲,遇到“八风”而不动几乎不可能,一生的修行也未必能做得到。有些人自认为自己“八风吹不动”,那是过分自信和自大了。

  而佛印看到苏东坡的诗后回复“放屁”,就是在点醒他人生在世是一种修行,毕生修行就是为了剔除“八风”侵扰。如果苏东坡看到那两个字后大发雷霆,那就说明他连八风中的“嘲”字都没有剔除掉,那另外的七风更当别论了。

  
 

  关注张三疯,和你一起成长。

  很多人对文人官吏纪晓岚不陌生,也有很多影视作品来戏说纪晓岚,我呢就给大家分享他的一些文人间戏谑逗趣的小故事:

  纪晓岚和和珅同朝为官,可以说是针锋相对,处处的打趣和珅。

  一、传说和珅建了一个亭子,请纪晓岚提写匾额,纪晓岚给和写了两个字“竹笣”,告诉和珅“竹笣”即竹笋,是出自《诗经》,形容事物像雨后的春笋破土而出,寓意和珅仕途顺利飞黄腾达,和珅很高兴。后来乾隆帝探访,看到亭子上这两个字,哈哈大笑,问是何人所提,和珅回答说是纪晓岚提匾,乾隆笑着告诉和珅:“竹”拆解开为两个“个”字,“笣”拆解开是“草包”,纪晓岚是骂你家“个个是草包”,是打趣你和珅呢!

  二、有一次和珅宴请官僚同仁,纪晓岚最后一人到,和珅有意为难之,说:“纪侍郎,来来来,有事请教。那个那个是狼是狗”,“狼”谐音“侍郎”,纪晓岚一听就知道和珅使坏,就答到: “是狼是狗,你一个堂堂尚书还分不清吗,来来来,我告诉你,尾巴下拖的是狼,上竖的是狗”,“上竖”谐音“尚书”,狼吃肉狗吃屎。和珅听后郁闷的哑口无言!

  纪晓岚还在无意间嬉戏了一次乾隆皇帝,故事如下:

  纪晓岚有一次在翰林院校理《四库全书》时,因时逢盛夏天气炎热,汗流浃背,于是脱下衣衫; 谁知这时乾隆皇帝大驾光临,他来不及穿衣服,不能光着身子接驾,只能躲在书柜后面。乾隆帝早已看到纪晓岚,假意不知,示意臣下安静的各司其职,自己看书。纪晓岚在书柜后听到没什么动静了,便探出头问到: “老头子走了吗?”,乾隆帝和大臣们都笑了!乾隆说:“纪昀无礼,何以出此轻薄之言,有说则可,无说则杀”。纪晓岚急中生智,忙解释道:“老”是指万寿无疆; “头”是指一国之主,万民之首; “子”是指天子,“老头子”这三个字是尊敬之意!乾隆听后转怒为喜,笑逐颜开。

  文人的表述往往比较高雅,隐晦; 即使戏谑打趣也是别有风味!

  


 

  【树袋熊TAT/答文】

  苏轼和张先:一树梨花压海棠

  据说苏轼的好友张先,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兴奋之余作诗一首: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苏东坡知道此事后就调侃道: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梨花指的是白发的丈夫,海棠指的是红颜少妇,一个“压”道尽无数未说之语!其戏谑调侃之意可谓是尽数彰显。

  《铁齿铜牙纪晓岚》——侍郎是狗

  看到这个问题,就突然想起了和珅和纪晓岚的那段经典互怼,纪晓岚不愧是个小机灵鬼!

  ——和珅:哎呀,纪侍郎,这是何物啊?是狼(侍郎)是狗啊?

  ——旁边的御史大人:侍郎,是狗。

  ——纪晓岚:和大人,和尚书,做了这么大的官,是狼是狗,这都分不清吗?那我可得教教您了,是狼是狗,你要看狗尾巴,下拖的是狼,上竖(尚书)的是狗,记住,尚书是狗。

  ——御史大人:狼吃肉,狗吃粪,这个东西它吃肉,侍郎是狗?毫无疑问啊。

  ——纪晓岚:狼性固然吃肉,但是狗也不是不吃,它是遇肉吃肉,遇屎(御史)吃屎啊!御史吃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文人间相互戏谑逗趣的故事你知道哪些?讲一个呗?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