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唐山有哪些流传下来的老故事?

  麻山种玉

  玉田县的由来,有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古代中原一带大小诸侯争霸,连年打仗,民不聊生,许多百姓背井离乡躲避战乱而东逃西散。有个叫阳伯雍的小伙子,千里迢迢来到燕山山脉的麻山安家落户。他在这偏僻荒凉、人烟稀少之地造起了一间草房,动手开荒种地,过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

  有一年,麻山一带天遇大旱,伯雍种的庄稼苗都打了蔫儿,他决定去远处找水,翻过一座座高山,越过一条条山谷,终于找到一股清泉。他乐得像是得了无价之宝,满满的灌了两桶泉水,急忙忙往回赶。当他赶回麻山脚下,刚想浇灌小苗时,迎面来了一群逃难的百姓。他们眼巴巴的看着桶中的泉水,哀求给他们喝口水。逃难人喝了泉水走后,两桶水只剩下了半桶。就这样,小伙子数天不知挑了多少桶水,救活了多少逃难的人。

  一天,伯雍正想用逃难人喝剩下的水浇禾苗,却听到不远处传来呻吟声,他急忙放下水桶,匆匆走过去,发现原来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倒在地上,又渴又饿,眼看支撑不住了。他毫不犹豫地把剩下的水喂给老人,然后把他背到自己的茅屋里。过了好些天,老人在他的精心服侍下获救。老人在临走前给了小伙子一把石子,叫他将石子种在地里,暗示将来必有收获。秋天到了,种石子的地里,一块块晶莹洁白的美玉露出地面,小伙子左看右瞧,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可他整天想着麻山脚下最缺的是水,美玉如果变成甜美的泉水该多好呀。他暗暗祈祷:好心的老人啊!如果你是神仙,就赐给麻山人一道清泉吧!

  
 

  这是我经历的真实的唐山故事,就是唐山大地震,迄今为止,记忆犹新。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续约23秒。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伤,[1]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二,仅次于海原地震。

  唐山7.8级地震已经过去了40多年了,但当时那房屋顷刻间成为废墟的场面如今还让人毛骨悚然。

  那天后半夜三点多,在睡梦中的我感觉自己在炕上滚来滚去,夹杂着不停地晃动。就听见我妈大声嚷着:“都快起来,地震了”!我那时候六岁不知道地震是咋回事。紧接着我妈把我和姐用胳膊一边一个夹出去了。我和姐还没有反应,衣服都没来得及穿。我记得清清楚楚,那天晚上下小雨,我妈把我和姐放在用炕席shan的大蒜垛底下被雨。我妈又进屋给我和姐拿了衣服。现在想想我妈胆可真够大的。我爸就去喊我哥他们了,我哥他们在厢屋住,厢屋的门被地震晃动地卡住了,说啥也打不开。我爸急的用脚踹,用榔头抡,直到把门砸坏了我哥他们才出来。好险啊!

  那天夜里我们一家人一直躲在蒜垛里。我和姐吓得直哆嗦。耳边传来喧哗声,吵闹声,大人小孩的哭泣声。我妈说估计是有人没跑出来。太可怕了!

  早上天刚有点亮儿,我们就都出来了。都被当时的景象震惊了!真是房倒屋塌啥样的都有,村里一片狼藉。歪的歪,斜的斜,裂的裂,严重都塌了,根本没法在住人。我家的房还好点,不是特别严重,修修凑活着还能住人。

  大人们开始忙碌地收拾,妈嘱咐我和姐别乱跑,怕有余震被砸了。我和姐听话一直没敢动。

  家家户户都在院子里准备搭窝棚,窝棚简单,用四根长一点粗一点的木头戳成四方形,顶棚和四周用炕席围着,条件好的在用塑料布把顶棚shan一下,地下又找来麦秸子铺上,就可以住人了。

  紧接着就是搭锅灶。人是铁饭是钢,折腾半宿了也都饿了。我和姐吓得都没感觉到饿。搭锅灶简单,用砖头码个圈上面在放口锅就可以做饭了。我爸妈干活麻利,很快锅灶搭完了,我妈也简单的做了点饭。

  时不时传来不好的消息,谁谁腿砸断了,谁谁娘砸死了,谁谁家还有人没刨出来,各种的负面消息迎面扑来,震惊着大家。大家的心情都很低落。

  喧哗声,哭闹声,接连不断。村队长组织全村劳动力搞救援。轻伤的在家让村大夫处理,重伤的送往乡卫生院。背的背,抬得抬,开始了紧张的救援工作。

  直到快晌午了我才听说,和我经常一起玩儿的连睇被砸死了。我连哭带跑直奔她家,只见她浑身是伤,因为没来得及穿衣服,身上的伤痕清晰可见,哪哪都是血。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许久我妈把我背回家。晚饭我没有吃,老回想连睇,我两一起跳绳,一起藏猫猫,一起跳房子,踢毽子,我两真是形影不离。说好的要一起上学。眼泪止不住的流。

  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和连睇一起去上学了……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一、相关的历史典故

  1、不食周粟---《史记》中《伯夷•叔齐列传》记载,商周时期的北方孤竹国(唐山地区),国君有两位王子,长子伯夷,次子叔齐,两位王子均舍弃君位世袭,并出周国力阻周武王伐纣,维护社会秩序,商灭后,他们耻食周粟,最终饿死于首阳山(河南洛阳邙山附近)。但却留下千古绝唱: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2、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国大军北伐山戎途径孤竹国(唐山迁安地区),被孤竹国君用诈降引入迷谷(今唐山滦县榛子镇西乱石山一带)之中,齐军迷惑失道,数日不得出,恒公苦恼不得道,后管仲献策“老马多识途,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忘而随之”,恒公依言,取老马随行,遂出谷口。于是留下了老马识途这一老少皆知的典故。

  3、寻蚁求水---这也是齐军北伐山戎时候,大军行进于山地中,山中无水,士卒口渴困到无数,后得隰朋提议说:‘’蚂蚁冬天把巢筑在山的南面,夏天把巢筑在山的背面。如果蚂蚁窝口的土封高一寸,蚁窝下面七八尺处就会有水。”齐军于是寻找蚂蚁洞穴,掘地而寻,果然找打了水源。

  二、地名历史故事

  大城山--唐朝时期,唐太宗帅军远征高丽(也就是朝鲜),一举夺得数十座城池,但攻打安市城时,确遇到高丽军队顽强抵抗,苦战半年,久攻不下,粮草将尽,不得不班师回朝,太子李世民从长安千里来迎,在今唐山滦县一带相遇。之后再次途径唐山回都。唐太宗驻扎于大城山上,于是赐名此为唐山,这也是唐山名称的由来。后《永平府志》,《滦州志》等多本史册都有记载。

  唐山大城山公园钓鱼台--传说唐太宗东征驻兵唐山时,曾到大城山北侧河岸边欣赏风景,放线垂钓,不禁为这里的风光所沉醉,后人将这里成为钓鱼台,纪念唐太宗到此,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

  今钓鱼台景致晾甲山--同样也是得名于唐太宗,相传唐太宗帅军行军至此,当时天正在下大雨,雨水将士兵们铠甲等全部浇湿。于是唐太宗命将士们在大城山外1公里出山丘上晾晒铠甲,后人将此处称作晾甲山(晾甲坨),后又演变成亮甲山(亮甲坨)。今大多称为贾家山,在唐山钢铁公园内。

  晾甲山除此之外,还有曾经唐太宗越过的三跳涧(迁安市东15公里);擂鼓御敌的擂鼓台(滦县外两百里);谎骗诱敌的谎粮坨(滦县城南25公里)等等。

  今唐山美景唐山不是只靠一次地震而闻名于世的,它更多的是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有自己的独特意义。任何一个地方的兴盛和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不了解的地方,也许还有更多有意思,有意义的地方等待你去发掘,等你找到了,也是这才是的一生引以为傲的家乡。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唐山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又临燕山脚下,渤海之滨,近代有革命先驱李大钊的故事,爱国义士节振国的故事,滦州起义的故事,还有刚直不阿,为姐报仇“杨三姐告状”的故事;古有“伯夷叔齐”、“麻山种玉”、“老马识途”、“轩辕皇帝”、“曹妃传说”、“孤竹国”、“秃尾巴老李”……

  民间还有“盐母”、“巧儿”、“哥仨找药”、“贝壳姑娘”、“二檩头过端午”、“三姑爷巧贬官姐夫”、“对联传情”、“县官画虎”、“倒穿鞋”、“财迷”、“锯大缸”、“认婆婆”、“头股香”、“韩老大打官司”、“比岁数”、“鬼友报仇”、“钟馗探妹”、“小秀才捉弄大知府”、“王翠峰三进净觉寺”等故事。

  唐山玉田县的由来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

  线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改号武德。当初,四方不宁,天下纷争,在削平群雄、统一全国的战争中,李世民立下了许多战功,声誉越来越盛,权势越来越大。武德元年李世民率军消灭了割据陇右的薛仁杲。武德二年,战胜甘肃的李轨。武德三年,击败山西刘武周。武德四年逼降河南王世充,击败河北的窦建德、刘黑闼,一路往北势如破竹,兵锋所指,无不归顺,就这样说话间,铁骑就要到达如今的唐山区域。

  这日,李世民召集幕僚账中议事,老臣长孙无忌禀报说:“昨晚臣观天有异象,听到有凤凰合鸣,故老臣占得一卦,卦象说,见龙在田,德普施也。”意思是说,龙已经出现在大地之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的人均获恩惠。长孙无忌还查出了一个传说:在远古的时候,这平州蓟州一带山海相连,并无平原,由于龙王的儿子小青龙爱上了山上凤凰的女儿,惹怒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想割断这份爱情,命令山和海各退百里,才出现了现在这块平原。可当时青龙和凤凰却固执得很,山和海都退了,他俩就是不退,小凤凰就变成一座石山,小青龙变成了一条土龙。龙王对小龙又气又恨,却又爱子心切,在距龙头一百丈的地方开了一条河,名曰青龙河,目的是为小龙入海修一条水道。为保证这条河水源充足,又在上游距龙头一千丈的地方,河的西岸开出一泉,名叫龙泉。不知经过多少年的风雨,沙土已埋掉这土龙的全身,龙头已成为长五十丈,宽五十丈、高五丈的土坨,而且每年还在不断升高,坨上植被繁茂,祥瑞蒸腾,每年都向河边移动。“现在龙头距河水已不足三十丈,水气已让小龙苏醒,又遇唐王亲临,真龙出现,是吉兆”。长孙无忌又道:“现守踞这一方的头领名唤高开道,出身泼皮,应早日征讨,免有后患。”李世民听后大悦,说:“一市井流氓,何需劳我大军。”无话。

  却说这高开道,盘踞平蓟二州,设都在渔阳(在今天的蓟县和玉田一带),自称燕王,他勾结突厥,四处攻掠,横行乡里,残害民众,无恶不做,这里的民众恨之入骨。面临李世民大军压境,每日胆战心惊。这天,高开道唤来谋士商讨对策。谋士也闻听有真龙出现一说,但他深知高开道是虫不是龙,这龙就是李世民。于是献计说:“只要把这龙困在土中,不让他入水,一条旱龙就不会有所作为,然后再想办法切断龙脉,挖出龙骨。”高开道连连称是,谋士接着说:“只要在龙头前面挖一道九尺宽、九尺深、百丈长的深沟,隔断青龙的水气,自然就切断了这青龙入海的通道。”“这有何难?”高开道下令在附近强征劳役。

  当地老百姓痛恨高开道的所作所为,出工不出力,白天挖开,夜间填埋,所以每天都平复如初,连续十几天都无所进展。高开道认为是青龙作祟,于是派来千名兵丁,他亲自督战,连续劳作,不得信息。经过一天一夜的时间,这条深沟终于完成。高开道又命士兵沿沟一字排开,朝沟底放箭。千支利箭齐刷刷地射向沟底和沟壁,只见箭落之处,土里渗出殷红的血水,只见无数的地方都血流如注,腥气扑鼻,众兵丁大骇。就在这时,天上雷声阵阵,乌云滚滚,顷刻间暴雨滂沱。兵丁们顿时作鸟兽散。趁混乱之际,部将张金树杀死了高开道。

  天,黑乎乎压得人揣不过气来,风在呼啸,雷在轰鸣,闪电在天地之间四处狂击。暴雨就这样下了七天七夜,青龙河两岸成了一片泽国。附近百姓聚于土坨之上,有人看见青龙乘云驾雾回到了大海。又过了七天七夜,水退了,留下了一汪亮晶晶的水面,像镜子一样镶嵌在平原之中。昔日青龙困遁的地方,便是今日所说的南湖。有探马将经过禀报李世民,李世民当时只微微一笑,原来张金树早已报他知晓。624年,张金树杀死高开道后归唐,这才有两年之后的玄武门之变。公元626年8月,李世民登基,改年号贞观,是为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李世民称帝后,念念不忘这块真龙出现的风水宝地,又感动于青龙和凤凰的坚贞爱情,于是,赐封此处的一座燕山余脉为唐山,因此,渤海的一部分也就成为唐山湾了。而南湖水中隆起的高台就叫凤凰台。

  一次在餐厅吃饭,邻桌一位穿着时尚的妈妈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在和朋友吃饭。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一段谈话。内容好像是女孩母亲的朋友在问小女孩,长大想去哪里上大学?小女孩操着地道的唐山话说想去苏州或者杭州,当朋友问为什么时,小女孩的回答是因为那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喜欢有历史地方,不像唐山,除了大地震,就没有什么可以提及的了。旁边的母亲也赞许的点点头表示同意女儿的说法,并打算以后一起和女儿去苏州或者杭州定居,找一个有历史,有传统的地方居住。

  河北省唐山市地图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毗邻京津两地的唐山丰南区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7.8级强烈地震,地震持续23秒,造成30万人左右伤亡,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级小城市可以说在一瞬之间被世界所熟知。

  唐山大地震后实景老照片

  但唐山只是有一个大地震被熟知吗?其实它还有很多被遗忘的历史文化。

  一、唐山的古代文化

  其实唐山的发展,从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了。据早期考古发现,在唐山市滦县城东北9公里的泡石淀乡东灰山村发现距今17000年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共计出土约182件石制品。其中包括刮削器,尖状器,雕刻器等数种增加生产力的器械。原料以燧石为主,体型小巧,工艺精湛。

  石器时代的各种石器

  从50年代起,唐山君子口,遵化等地又相继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多达20处,以唐山大城山,迁西西寨村,迁安安辛庄三地为代表,石器工艺更加先进,推动了社会生产地的巨大进步。并通过90年代考古发现,唐山滦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

  唐山滦河

  商周时期,唐山属于北方孤竹国,主要用烧制土筑等方式制作陶器,并开始接触和应用铜器。而历史上著名的孤竹国两位王子伯夷叔齐的故事就是发生在此地。

  北方孤竹国

  而后战国时期,唐山属于燕国属地,经济发展迅速,陶器和各种青铜器技术成熟,广泛流传和推广使用,相继铁器应运而生。后唐山在秦汉时期归于幽州,分右北平郡和辽西郡,生产地再次提高。

  燕国地图

  在西汉时期,唐山地区水稻种植及水利技术发展成熟,冶铁铸造行业兴起,引起朝廷重视,并专设官吏分管盐铁,实行专项督管。

  西汉地图

  魏晋南北朝,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唐山融入多民族,文化元素丰富多样,并在隋朝时,撤州并县。

  二、相关的历史典故

  不食周粟---《史记》中《伯夷•叔齐列传》记载,商周时期的北方孤竹国(唐山地区),国君有两位王子,长子伯夷,次子叔齐,两位王子均舍弃君位世袭,并出周国力阻周武王伐纣,维护社会秩序,商灭后,他们耻食周粟,最终饿死于首阳山(河南洛阳邙山附近)。但却留下千古绝唱: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国大军北伐山戎途径孤竹国(唐山迁安地区),被孤竹国君用诈降引入迷谷(今唐山滦县榛子镇西乱石山一带)之中,齐军迷惑失道,数日不得出,恒公苦恼不得道,后管仲献策“老马多识途,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忘而随之”,恒公依言,取老马随行,遂出谷口。于是留下了老马识途这一老少皆知的典故。

  寻蚁求水---这也是齐军北伐山戎时候,大军行进于山地中,山中无水,士卒口渴困到无数,后得隰朋提议说:‘’蚂蚁冬天把巢筑在山的南面,夏天把巢筑在山的背面。如果蚂蚁窝口的土封高一寸,蚁窝下面七八尺处就会有水。”齐军于是寻找蚂蚁洞穴,掘地而寻,果然找打了水源。

  三、地名历史故事

  大城山--唐朝时期,唐太宗帅军远征高丽(也就是朝鲜),一举夺得数十座城池,但攻打安市城时,确遇到高丽军队顽强抵抗,苦战半年,久攻不下,粮草将尽,不得不班师回朝,太子李世民从长安千里来迎,在今唐山滦县一带相遇。之后再次途径唐山回都。唐太宗驻扎于大城山上,于是赐名此为唐山,这也是唐山名称的由来。后《永平府志》,《滦州志》等多本史册都有记载。

  唐山大城山公园

  钓鱼台--传说唐太宗东征驻兵唐山时,曾到大城山北侧河岸边欣赏风景,放线垂钓,不禁为这里的风光所沉醉,后人将这里成为钓鱼台,纪念唐太宗到此,名称也一直沿用至今。

  今钓鱼台景致

  晾甲山--同样也是得名于唐太宗,相传唐太宗帅军行军至此,当时天正在下大雨,雨水将士兵们铠甲等全部浇湿。于是唐太宗命将士们在大城山外1公里出山丘上晾晒铠甲,后人将此处称作晾甲山(晾甲坨),后又演变成亮甲山(亮甲坨)。今大多称为贾家山,在唐山钢铁公园内。

  晾甲山

  除此之外,还有曾经唐太宗越过的三跳涧(迁安市东15公里);擂鼓御敌的擂鼓台(滦县外两百里);谎骗诱敌的谎粮坨(滦县城南25公里)等等。

  今唐山美景

  唐山不是只靠一次地震而闻名于世的,它更多的是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有自己的独特意义。任何一个地方的兴盛和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不了解的地方,也许还有更多有意思,有意义的地方等待你去发掘,等你找到了,也是这才是的一生引以为傲的家乡。

  曹妃甸的传说

  唐太宗跨海东征高丽,带一爱妃姓曹名娴儿,因遇狂风巨浪,战船漂流到一 个小岛,岛本无名。曹妃在岛上身染重病,为叫曹妃养病,唐太宗令三军岛上休整,待曹妃病愈后启程,不料曹妃的病越来越重,几天后不幸病殁,唐太宗非常悲痛,为怀念曹妃,唐太宗东征凯旋后,在此建一大殿(庙宇),塑其金身,因此,小岛就叫曹妃殿(甸)。

  唐太宗为甚么如此珍爱曹妃:一说是因为她容貌娇美,能歌善舞,琴棋书画无所不通,海上航行陪伴唐太宗消遣取乐;一说是因她聪慧睿智,多谋善策胜过须眉。风浪中运粮船沉没, 军中缺水断粮,曹妃向唐太宗献策,用船上帷幕割成鱼网,捕捞鱼虾,解决了三军断炊问题。

  红豆的传说

  从前,遵化东陵附近汤泉村有一个小伙子名叫阿虎,自幼父母双亡,不得已给本村的一个财主当长工。别看他年轻,地里的活样样精通。

  一天中午,阿虎正在吃饭,忽然发现一只壁虎正眼不眨地盯着他,看样子,它好像很饿。阿虎觉得它有些可怜,就把碗里的几粒豆子拨出来,放在壁虎的嘴边,轻声说:“朋友,如果你饿的话就把它吃了吧!”奇怪!壁虎竟像听懂了他的话,冲他点了三下头,用嘴衔着一粒豆慢慢地爬走了,阿虎心里很高兴。第二天午饭时,那只壁虎又来了,阿虎十分快乐,把一些豆子给那壁虎,壁虎点点头,衔一粒豆又走了。从这以后,壁虎天天来。

  一天中午,当这只壁虎来到时,阿虎便说:“喂!我说壁虎。算咱们有缘,你叫壁虎,我叫阿虎,而且我孤身一人,咱俩交个朋友吧!”那壁虎冲他连连点头,阿虎心里很高兴呀!因为他也有朋友了!从此,阿虎对壁虎更亲热了,常喊“壁虎兄弟”,但是,壁虎仍然只中午来,有时阿虎留他,它就连连摇头。

  阿虎的东家是一个又凶狠又恶毒的吝啬鬼,阿虎干活稍有差错,就大打出手,打完了还要罚饿,不给阿虎饭吃。壁虎出现给阿虎增添了无限的欢乐,但是他却受不住财主的压迫,终于有一天他决定逃离这里,但“壁虎兄弟”怎么办呢?他犹豫了。当壁虎到来时,他流着泪说:“兄弟,明天我决定逃离这里了!可你怎么办呢?我,我怎舍得你呢!你,你和我一起走吧?”“不!”壁虎竟说话了:“大哥,你对我的大恩和咱们的交情我永世不忘!但是我不能和你走。因为我是这儿的壁虎神,附近的蝎子精都归我管,如果我走了,它们就要作乱乡里了。”阿虎又惊又喜,万没料到壁虎兄弟竟是这里的神。“大哥,你走吧!我虽然是神,但我不能徇私关照你,从今以后,你自己去闯吧!但要记住,无论何时都要扬善除恶!”说着它从嘴里吐出一枚红豆,“这枚红豆你带上,有了这颗红豆,日后你也许会遇到你的心上人。保重!大哥!日后我们还有见面的时候。”说罢,就爬到阿虎的掌心里,任凭阿虎抚摸。泪水模糊了阿虎的双眼。

  第二天,阿虎逃离了狗财主家,过起跋涉的生活。路上,他什么事都做。

  一天。他来到一个村子,见一群人正围在一圈痛哭,他走上前一看,原来一个大碾盘子上正躺着一个小孩,死了!碾盘上还有许多白骨。他连忙询问这是怎么回事,一位年轻的媳妇扶着一个年迈的老太太,哭着说:“那块碾盘有毒,人碰上就死,至今已不知死了多少人了!他的小儿子顽皮,跑到碾盘上玩,就……”老太太哭得死去活来,“我的宝贝孙子啊——”,阿虎听了很气愤,决定解开这“毒”谜,他安慰老太太说:“老奶奶,别悲伤!我把这孩子给你抱下来!”“别,千万不要抱!”“为什么?”他感到很奇怪,“你碰不得呀!如果一抱我的孙子,你也得……”“噢!”他这才明白为什么碾盘上有白骨!“我不怕!”说着走到碾盘边把孩子抱了下来。果然,他安然无恙,孩子也慢慢苏醒过来,阿虎把孩子交给了那位年轻媳妇,娘俩个千恩万谢,说啥也要请阿虎到家吃酒,庄上的人也像遇到救星一样,不让阿虎走了,一群人簇拥着把阿虎带到了那位母女家里。人们帮着母女杀鸡宰羊,招待阿虎。阿虎推辞不过,只好在妇人家里饱餐一顿,然后想上路回家,妇人说啥也要阿虎留宿休息一晚。

  夜幕降临,人们散去之后,这时孩子也缓过精神来了,妇人领过孩子,母女双膝跪下,再次感谢阿虎,阿虎赶紧搀起妇人,两人接手的刹那,四目相对,仿佛超越了千年,阿虎这才就着烛光打量妇人,见妇人虽然面色憔悴,但柳叶弯眉,鼻翼高耸,口若朱丹,俊秀婀娜。妇人拉阿虎坐下,原来妇人丈夫因朝廷拉壮丁,去年在长城边塞战死,留下孤儿寡母和老婆婆艰难度日,阿虎听了妇人遭遇,甚是同情。两人谈起各自经历,说话非常投机。

  妇人就问阿虎,白天他凭什么能安然把孩子抱下来。阿虎就从怀里拿出了那粒红豆,看见红豆,妇人满脸惊异,前日她在地里收拾庄稼,一位少年也给了她一棵红豆,说是日后会遇到一个有同样红豆的汉子,就是她终生依靠的人,还说只有两人结合,并把两颗红豆聚在一起,才能战胜碾盘下面的蝎子精,永远铲除祸害。妇人望着阿虎,想着那少年说的话,不禁脸一红,低下头去。老太太听了两人的谈话,也高兴的拉着阿虎:“为了除掉妖魔,你就留下来吧。”

  说着,老太太赶紧打扫内室,把阿虎和媳妇推进房内,然后领了孙子去厢房安歇了。

  次日一早,阿虎和妇人刚刚起来,村上的人就围在了门口,原来是蝎子精昨晚居然闯到老乡家里,喷毒气,洒毒液,要求村人每天交出一个孩子,否则一不做,二不休,灭了全村。

  妇人赶紧把红豆一并交给阿虎,领了众人来到碾盘前,众人齐声叫阵,让蝎子精现出原形受死,那精怪看见阿虎手里的一对红豆,不敢出来交战,但仍伸出长长的爪牙,妄想毒害村民,阿虎见妖怪躲在碾盘下,于是干脆躺到那碾盘上,两颗红豆一碰,轰!一声响,碾盘飞了起来。人们看那碾盘原来的地方,大惊失色,炸死的蝎子精,尸体四分五裂,足有一铺炕那样大。危害多年的妖怪终于除掉了。

  后来,阿虎与妇人恩恩爱爱,生了一双儿女,两人白头偕老。小村子也宁静祥和,再没有妖魔鬼怪出现过。

  
 

  唐山大地震

  很荣幸能够看到这个问题,也很高兴给大家分享我对这个问题看法与想法,废话不多说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那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关于这个问题。

  首先我分享下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与想法,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给大家带来帮助和快乐,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

  唐山有着悠久而光荣的历史。据考古证实,在远古时代,唐山的先民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爪村文化遗址距今约45000年,孟家泉人的发现,至今有约17000年,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在滦县的东灰山,遵化的君子口等处都有发现.自50年代起,唐山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达20多处,今唐山市内的大城山,迁西的西寨村、迁安的安新庄三处遗址具有代表性,它说明人类文明的历史时期当时在这里已经开始。90年代后考古发现进一步证明,唐山人在这块土地上早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滦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据说唐贞观十九年(645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亲率10多万唐军东征高丽(统治区在今辽河以东及朝鲜半岛北部)。经过半年多的苦战,虽然夺取了十几座城池,但在攻打安市城时,遇到了高丽军队的顽强抵抗,久攻不克,粮草将尽。辽东早寒,草枯水冻,唐太宗于九月下令班师。太子李治从长安千里来迎。
唐太宗率3000骑后入临渝关(今山海关),在今唐山滦县一带和太子相遇。此时,唐太宗所穿的战袍已旧敝不堪,为他献上了新衣,之后又途经今唐山回都。唐太宗率军途经唐地,曾在大城山上屯驻,以后此山遂名“唐山”,这是唐山得名的开始。后来的《永平府志》、《大清一统志》、《畿辅通志》、《滦洲志》、《天下郡国利病书》等史志对此有过记载。大城山下的成鲜水(今陡河)遂名“唐溪”意为唐山脚下的河水;河上建桥名曰“唐山桥”。唐山桥 西一业形成的村庄称桥头屯(今路北乔屯)。
唐太宗东征在今唐山地区留下了许多有关地名的传说。钓鱼台,传说唐太宗东征驻兵唐山时,曾到今大城山北侧河岸边观赏风景,放线垂钓,后这里称钓鱼台,名称沿用至今。晾甲山,相传唐太宗率将士行军,适值大雨滂沱,将士铠甲尽湿,于是在大城山东1公里处山丘上晾铠甲,后人遂将该山称作晾甲山(晾甲坨),后又演变成亮甲山(亮甲坨),今称贾家山,在唐山钢铁公园院内。 三跳涧,在今迁安市东15公里处,相传唐太宗东征时普跃过此涧,涧帝有试剑石。 擂鼓台,今滦县西百里,相传唐太宗曾在此学习擂鼓动御敌。 谎粮坨,在今滦县城南25公里,相传唐太宗以此谎敌。 唐山土城,在今市区内,遗址无考。 亮甲店,在今玉田县城东南11公里处,相传唐太宗东征时遇雨,晾甲于此,故名,后用谐音称亮甲店。 还有晒甲坨、晒甲岭、廒里井、挡驾庄、马棚峪、石臼坨岛等。 唐朝出于屯兵和积粮的需要,在今唐山一带建了许多城池,如平安城(今遵化平安城)、万年城(今迁相三屯营北)、平州城(今卢龙县)、马城(今滦南马城)等,还建筑了一些要塞。又修建了兴唐寺(在今唐山南郊)、净觉寺(在今玉田)等寺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唐山有哪些流传下来的老故事?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