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张飞单枪匹马于当阳桥上喝退曹兵,曹操仓皇撤退,冠簪尽落,是真害怕张飞吗?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有趣的故事,那就是刘备长坂坡之败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原本是刘备有数的大败战场,变成了刘备手下战将们表现武勇的舞台。先有赵云七进七出曹军阵营,后是张飞独自在当阳桥断后。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下,刘备虽败犹荣。

  当然,这些情节都是小说的描写,在现实中不一定存在。不过,既然是历史小说,一是不能偏离历史史实太远,二是说的要符合逻辑。那么,张飞在当阳桥头独自断后,三声大吼,吓得曹操仓皇逃走,能够自圆其说吗?如果曹操逃走,是真的因为害怕张飞吗?

  我们先看事件的发生过程。刘备在得知曹操南下的消息,还没有准备迎敌,就又得到了刘琮投降的消息。刘备一下子就陷入了前有曹军,后无依靠的险境。刘备无奈之下,只得率军南下,脱离曹军的接触。可是有无数百姓也要和刘备南撤,刘备在无奈之下,只得携带着十几万百姓一起南撤。

  刘备南撤的目标是长江上的战略要地江陵。这里地势险要,城池坚固,还储存有大批的物资。如果刘备占有此地,加上十几万百姓,还可以继续和曹操抗衡。

  可是,曹操一接受了刘琮的投降,马上就问刘备的去向。当曹操得知刘备的企图后,马上挑选了五千铁骑,一天一夜赶了三百多里,在当阳长坂追上了刘备。猝不及防的刘备被曹军打得大败,只得带领一部分部属逃走。

  在刘备的大将中,赵云却没有随着大家逃走,他反而杀进曹营。这是因为赵云肩负着保护刘备家小的责任。赵云在曹营中杀了个七进七出,终于救出了甘夫人和后主刘禅。

  而张飞在知道赵云的去向后,就带了二十多骑兵来接应赵云。书中描写,张飞来到当阳桥上,他心生一计。让手下的骑兵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桥东的树林中往来驰骋,冲起尘土,以为疑兵。而自己单枪匹马站在桥上。

  当赵云来到的时候,背后跟着大批的曹军人马。张飞让过赵云,单枪匹马挡住了曹军。这个时候,十分诡异的情况发生了。那就是,大批的曹军人马都停了下来,没有依然胆敢上前挑战。

  张飞在和诸葛亮共处的时日多了,也学会了用计。他让手下人马在树林中故作疑兵,使得曹军人马不敢轻易渡河去攻打张飞。可是如果要正面和张飞作战,曹营中人是没有人敢去尝试的。

  这是因为张飞独自堵在桥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要想和张飞交手,就必须一个一个的上。曹营的人都知道张飞的武勇,谁敢前去挑战?即便是有人想去挑战,可是想一想自己一日一夜奔波三百多里,又跟赵云纠缠半宿,早已经人困马乏。面对以逸待劳的张飞,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送了性命。因此,谁也不愿意前去以命相拼。

  于是,大家谁都不上前挑战,只等曹操到来定夺。就在张飞和曹军的大队人马对峙的时候,曹操也赶到了。曹操仔细观看了这个形势,也不禁心中起疑。这是因为张飞的疑兵之计起了作用。在这个情况下,让曹操进退两难。

  曹操对张飞很了解,知道张飞是一个粗人,他根本就不相信张飞会用计。所以桥东树林中尘土冲天,肯定是有人马埋伏。那么,要是有人马埋伏,就有人用计,那么这样用计的人就只有一个,就是那个一直没有见到露面的诸葛亮。

  曹操的军队已经吃过诸葛亮两次大亏了。诸葛亮的两把火,烧得曹军大败亏输。那么在这里,诸葛亮又会使出什么计谋,这是曹操心中疑虑的。

  同样的,在当年关羽白马斩颜良的时候,说起张飞的话,也让曹操胆战心惊。当时关羽单刀匹马冲入袁绍军中,轻而易举的就斩了颜良回来。当曹操夸奖关羽的时候,关羽却说自己何足挂齿,自己的兄弟张飞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这让曹操不得不防备。因此,曹操一见张飞,就赶快让撤去伞盖,以免被张飞发现自己的行踪。

  张飞看到曹军一直对峙,也十分烦躁,他对曹军大喝起来。这个时候,曹操已经在心里决定撤退。不过曹操不能在部下面前示弱,他就在张飞大喝的时候,对部下说对张飞不可轻敌。这话已经十分清楚了,他的一众将领都心领神会。

  谁知道,没有等曹操发话,他的部下因为恐惧过甚,自己先崩溃了。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当然也是率先逃命。这是因为关羽所说的那句话对他影响太大。曹操还真怕张飞利用曹军混乱追杀过来,来一个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要了自己的性命。这是因为他手下的将领都早已人困马乏,根本挡不住张飞的锋芒。

  结语:

  《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张飞的三声大喝吓得抱头鼠窜。这不但是因为张飞的神勇,这里还暗含着诸葛亮计谋对曹军的影响,还暗含着关羽对曹军的影响。

  正是诸葛亮两番施展妙计,大败曹军,才使得曹军上下心中留下了阴影。也正是关羽在白马斩颜良的英姿震慑了曹军。关羽为张飞做的评价,使得曹军对张飞心生惧怕。就是在这些影响的叠加下,造成了张飞三声断喝,就吓退了曹军。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不是,是因为罗贯中想要表现出张飞的勇猛,笔随意走,故而来了这么一段描写。在“张飞当阳桥上喝退曹兵”这段故事里,张飞是主角,是要被突出的角色,曹操很惨,在这一段里,只是个配角,于是必须胆小怯弱,必须真害怕,不然如何体现张飞的气势?至于曹操身边的许褚、夏侯兄弟、张辽、徐晃等猛将更是连出场机会都没有,好像曹操身边都只带了一群胆小的绵羊一样。

  张飞据水断桥这事得两说,一是三国演义说,二是三国正史说,这事在三国演义和三国正史上的说法是不一样的,不过得记住,三国演义是小说,是虚构的,但因为太过出名,以至于掩盖了真实的历史。

  一、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据水断桥

  先说三国演义,看待任何历史事件都不能断章取义,要联系前后情况来看待问题,三国演义中,张飞据水断桥发生在赵子龙七进七出救阿斗之后,也就是说先有赵子龙在数万曹军中七进七出,斩杀了五十多员将领,孤身冲出曹军数万大军的重围,安全救出了阿斗,然后张飞为赵子龙断后,守在当阳桥。

  张飞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是没有弄断桥的,只是一个人骑着马在桥上,否则赵子龙带着阿斗也不可能逃过去,曹军赶到岸边时,都不敢上前挑战张飞,文聘、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曹将先后赶到,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是曹将觉得张飞身后有埋伏,所以不敢上。

  其实并不是这样,问题的关键在那座桥,三国时期的桥已经很少见了,那个时候能修桥也是非常简陋的,当时桥下的河叫沮漳河,是长江的一个重要支流,直接汇入长江,张飞一个人骑着马站在桥上,桥本来就不宽,如果曹军想和张飞交手,基本上也只能一对一单挑,人多了根本施展不开,何况还有马,既然是一对一,当然就没人敢和张飞单挑了。

  张飞据水断桥

  曹军中有很多人认识张飞的,当年三英战吕布的时候,曹操也在,像曹仁、夏侯惇、夏侯渊、乐进都见识过张飞是如何与吕布打成平手的,张飞一个人都能跟吕布打成平手,刘关张三人能击败吕布,但是曹营六将才能击败吕布,这样一比,曹营六将才能比得上刘关张三人,要是单挑的话,曹营将领其实是不占优势的。

  而张辽、张郃、许褚等人,在关羽投靠曹操期间,也没少听关羽说张飞如何如何厉害,就算没见过张飞,怎么也见过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吧,多少对张飞有些顾忌,再加上赵云刚刚大闹一场,曹将也都身心疲惫,因此不敢单挑张飞。

  张飞

  后来曹操亲自率军赶到,看到这种情况,知道是张飞守在桥上后,马上想起关羽跟自己说过的话,关羽斩颜良后曾经跟曹操说过:我三弟张飞能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容量。曹操听说后,还把张飞的名字记在自己的袍子衣襟下,以便今后遇到张飞可以避开,或者收为自己所用。

  显然曹操是把张飞当成和关羽一样可以在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的将领,曹操还做了一件傻事,把当年关羽和他说的话又当着曹营诸将的面说了一次,曹操的本意是提醒众将不要轻敌,但起到的作用却是把曹营诸将吓到更加不敢上前挑战张飞了,连主帅都这么说了,你叫曹营诸将敢上吗?

  曹操

  再加上张飞嗓门超大,声音洪亮,连吼三声:

  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这一叫不打紧,把曹操身边的夏侯杰给吓着了,一不小心掉落马下,三国演义并没有说夏侯杰是被吓死的,只是说夏侯杰被吓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肝胆碎裂只个形容词而已,并不是说真的肝胆碎裂,那也不现实,只是说夏侯杰掉落马下,死没死并不知道,但肯定伤着了。

  曹操原本在长坂桥已经大破刘备,抢了刘备的辎重和百姓,目的基本已经完成了,不想为了一个张飞让手下去拼命,连赵云、关羽都不愿意投降自己,张飞肯定也不愿意投降,既然如此,还不如撤退,曹操已经有撤退打算,结果又遇到夏侯杰掉下马,所以曹操也失态了,冠簪尽落,披发奔逃,意思是说曹操头上固定头发的冠簪掉了,头发没有东西固定,就是披头散发地逃走了。

  夏侯杰

  这就是三国演义中,张飞据水断桥喝退曹军,曹操冠簪尽落、披发奔逃的故事。

  二、三国正史上的张飞据水断桥

  正史上显然跟三国演义不一样,正史上张飞不是一人一骑站在桥上的,而是率领二十名骑兵守在岸边的,同时还弄断了桥。

  《三国志 张飞传》: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最关键的就是张飞弄断、拆毁了桥,所谓的断桥就是这个意思,据水断桥的意思就是:守住河岸、拆毁河桥。然后张飞也有对曹军大喊:我就是张翼德,谁来决一死战!

  好吧,桥都断了,曹军要怎么攻打张飞?

  张飞的任务是为刘备断后的,明显早就想好了计划,想要追击刘备,要么从桥上过去,要么有船渡过去,现在桥断了,曹军仓促也还没有准备船,曹军要怎么攻打张飞呢?有人说,曹军不能射箭吗?当然可以射箭了,然后张飞是傻子,他不会躲开吗?射箭根本伤不了张飞啊。

  曹操

  再说了,正史中的张飞是万人敌,是三国历史上唯二的万人敌,另一个是关羽,三国历史就他俩是万人敌,不仅武力了得,而且懂得兵法,一般曹将根本不是对手,现在桥又断了,再加上在长坂一战,曹操获得了刘备大量的物资,连同十万百姓也被曹操俘虏,刘备已经实力大损,曹操南下追击刘备的主要目的就是阻止刘备进入江陵城,现在曹操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了,刘备是向江夏方向逃走了,曹军追到沮漳河边时,发现桥断了,也就没有追了。

  另外,正史上曹操没有到过张飞所在的河边,因为曹操是主帅,在正史中主帅是不可能冲到前线上去的,曹操在后方指挥作战,根本就没有看到过张飞,所以正史上也不可能被张飞吓得逃走,即使真遇到了,曹操也不会怕张飞,别被三国演义误导了。

  不是。主要是曹操因为自己孤军深入,突然遭遇张飞,张飞勇猛,是万人敌,张飞身后尘土飞扬,他对诸葛亮用兵非常忌惮,怕中埋伏。还有身边夏侯杰受惊摔倒马下而死,一时军心大乱所致。这可以分析事件前后的历史就可以看出答案。

  一、当阳桥张飞退曹兵的背景

  1、曹操南征第一败

  按照《三国演义》曹操南征从公元207年就开始了,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并拜为军师,日夜操演军马。207年秋天,曹操派夏侯惇为都督,于禁、李典、夏侯兰、韩浩等为副将,领兵十万,杀奔新野征讨刘备。

  博望坡是曹军进军新野必经之路,刘备与诸葛亮在博望坡精心排兵布阵。夏侯惇与于禁引兵至博望坡,不料中了诸葛亮的火攻埋伏,曹军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夏侯惇兵败突出包围而逃。诸葛亮出山第一仗在博望坡用火攻打败曹军,着实令曹操非常震惊。史书有诗为赞:“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2、曹操南征刘表

  经过207年兵败,曹操对刘备颇为忌惮。208年听闻刘表病重垂危,曹操怕刘备趁势夺了荆州。曹操采纳荀彧的建议,率领轻骑赶赴宛、叶,新继位的荆州牧刘琮年幼无主见,经不住曹操大军威慑和蔡瑁(刘琮的亲舅舅)劝说,刘琮率众投降了,曹操轻易得到荆州。

  刘琮投降曹操并没有通知刘备,等刘备知道消息,曹操已经大军压境。刘备无奈率军向南逃往江陵。江陵是荆州的粮草后勤军备重地,曹操听闻刘备逃往江陵,他深知粮草的重要性,立刻率五千精骑以一天一夜三百里的速度追击刘备。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

  刘备拖带着妻儿老小和大量的老百姓,行动迟缓,被曹操追上,刘备和自己的妻儿都被追失散。幸亏赵云杀进曹营七进七出才救得刘备儿子阿斗生还,刘备两个夫人也投井自尽了。为掩护赵云撤退,张飞带了不到百人为赵云断后,就上演了当阳桥张飞单枪匹马拒曹军精彩的一幕。

  二、张飞单枪匹马当阳桥退敌

  1、张飞当阳桥布阵

  张飞简单向赵云了解曹军情况,送走赵云,自己带了不到百人迎着曹军拒敌。张飞粗中有细,艺高人胆大,让士兵马尾拴上干树枝来回跑动,扬起灰尘作为疑兵,自己单枪匹马横立当阳桥头,单等曹军来到。大家看看,这是不是也有点像空城计。
 

  《张飞传》记载: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瞠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2、曹操当阳桥头遭遇猛张飞

  曹操率众将领轻骑直追刘备,突然在当阳桥上遭遇张飞阻截。曹操对张飞很熟悉,深知张飞勇猛,一是亲自目睹过张飞与刘备关羽虎牢关三英战吕布的风采;再者关羽也向他介绍过张飞的厉害,关羽说自己都比不上张飞,张飞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入探囊取物一般。所以突然遇到张飞,曹操就猛地一惊,又看到张飞身后烟尘四起,怀疑有埋伏,心想才见识赵云厉害,又遇到万人敌张飞,真是让人头疼,于是告诫身边将领小心应对。

  曹操身边知名的大将文聘、曹仁、张辽、张郃等人都在场,他们也都深知张飞的威名和厉害,也深知自己的阵营的第一猛将徐晃与张飞大战几百回合不分胜负,所以都心里在掂量自己与张飞的实力对比。
 

  张飞看到曹操阵营怯战畏惧,就大吼三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一死战”。曹操身边将领夏侯杰,也可因为能长途奔袭劳累,也可能因为张飞威猛声厉,突然摔下马而死,曹操身边人看到这个场景,一时军心大乱,裹带着曹操仓皇撤退。

  综上所述:曹操仓皇撤退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张飞确实威猛;二是诸葛亮用兵如神,的确不敢轻视,被火烧博望的阴影一直笼罩在心头,深怕有埋伏;三是曹操生性多疑,张飞占据有利地形,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自己力量无法展开,挤在一起风险特别大,一旦遭遇埋伏,后果不堪设想;四是夏侯杰摔死,给了疲惫将士带来了很大的震撼,畏怯而逃。但笔者认为最大的原因是曹操生性多疑,怕遭埋伏是他撤退的主要原因。
 

  这个历史事件给我们的启示:遇事不乱,粗中有细,妥善应对也可以转危为安;再者,遇事情况不明,不争一时之强,谨慎退守,也是一种稳妥的策略。

  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评论、点赞。

  曹操也算是军事才能很出众的一位统帅,麾下谋士众多,与袁绍、公孙瓒、吕布等其他诸侯交战中,常以少胜多,其战绩快赶上韩信了。然而,到了荆州,他便突然智商下线,被刘备、周瑜等人耍得团团转。

  这不,刘表去世后,曹操率领大军南征,刘琮便立刻俯首称臣。刘备当时正驻扎在樊城,听说此事后,赶紧向江陵撤退。曹操得知后,立刻率5000精锐以日行300里的速度疾驰,并在当阳长坂坡追上刘备,刘备只能带着诸葛亮、张飞等几十人逃走。张飞率领20多位骑兵断后,他拆毁当阳桥,站在河岸边,看着河对面飞驰而来的曹军,怒目圆睁,手执长矛大吼道:“张益德在此,谁敢前来与我决一死战!”曹军无人敢近,刘备因此逃脱。

  曹操有5000精锐之多,张飞不过20多人,难道真如传说中的“当阳桥头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吗?

  虎豹骑体力不支,张飞以逸待劳

  从樊城到江陵大约200公里路程,当阳长坂坡在中间的大约120公里处。而曹操所率领的5000精锐是由曹纯指挥的虎豹骑,当时的速度300里/天,大概相当于今天的120多公里/天。而刘备带着老百姓、辎重,行军速度只有10里多/天,也就是5公里多/天,这速度是相当慢了。

  据《三国志》记载,曹操疾驰了一天一夜,按照上面的分析,差不多跑了120公里,恰好跑到当阳长坂坡,就在那里追上了蜗牛般行军的刘备。

  也就是说,曹操虎豹骑跑了24小时,几乎没有休息,而张飞几乎没走几步路。疲劳不堪的虎豹骑正打着瞌睡呢,突闻精力旺盛的张飞霹雳一声震天吼,吓得腿软是人之常情。

  这时,曹操不开口,谁愿意上去和他单挑呢?

  张飞无人能敌,害怕刘备设伏

  正如魏国谋士程昱所说,张飞雄武威猛,仅次于关羽,有万夫不挡之气概。曹操带来的虎豹骑就算是体力充沛,也没有人是张飞的对手。

  有人说,一个人打不过,可以群殴啊?不好意思,这当阳桥早被张飞拆毁了。曹操的虎豹骑得先想办法过河。这条河有多宽,历史上并无记载,从当时的地图来看,没有记录,那么不过是条小河。

  如果虎豹骑强行过河,根据《孙子兵法》,对方常会“半渡而击之”。仅仅是张飞那20多个人,过河肯定没问题,不过会费一些时间。但如果万一刘备设下埋伏,等虎豹骑下水后,再乱箭射之,那么,曹操引以为傲的精锐将毁于一旦,这是曹操绝对不愿意冒险的。

  关羽在哪里?

  刘关张三兄弟之前从来都是形影不离,如今只有张飞在这里叫嚣,关羽去哪里了?这时曹操要考虑的问题。关羽能在万人丛中取颜良首级,且来去自如。假如关羽就埋伏在附近,取曹操的项上人头也不过是探囊取物。

  另外,曹操在长坂坡与刘备大战时,就没有发现关羽的踪迹,刘备会不会对他别有安排?曹操最担心的是关羽先他一步赶到江陵,那里粮食辎重颇多,易守难攻。

  因此,关羽的消失让曹操心生疑窦,当下赶到江陵是上策。

  结语:

  当阳桥上,张飞一声大吼,便吓退曹操5000虎豹骑?其实他留下来,才真的是大错特错。

  曹操虎豹骑长途跋涉,疲劳不堪,而张飞以逸待劳;
 

  虎豹骑是曹操的精锐,如果强行过河,恐遭遇刘备的弓箭兵埋伏;
 

  曹操一路赶来,并未见到关羽,唯恐江陵有失;
 

  因此,曹操并非真的害怕猛张飞,而是不愿虎豹骑涉险,另外,80公里外的江陵才是他的最终目标,没有时间与张飞作过多纠缠,生怕丢了江陵这个军事重地,这也是曹操追击刘备的真正目的。如果他真的留下来,与张飞开打,那他就不是那个曾撰写过《孙子略解》的曹操了。

  张飞是三国蜀汉名将,他和关羽都是当时万人敌的勇将,当然在《三国演义》中,他以闻名,有猛张飞之称。其和关羽、赵云、马超、黄忠并称为蜀汉五虎将。同时他和关羽追随刘备较早,都是深受刘备信任和倚重的人。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的勇猛有很多地方都是可以体现出来的,比较著名的故事情节就是在长坂坡当阳桥匹马单枪吓退曹军。让曹操和曹军落荒而逃。

  那张飞匹马单枪吓退曹军,是真的害怕张飞那?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能在桥上匹马单枪吓退曹军,那说明曹军多少是有点害怕张飞的。当然还是有其他的原因。

  首先,张飞是当时勇将,这一点毋庸置疑。而重要的是当初关羽在曹营时,那时曹操和袁绍相争,在现场上,袁绍账下大将颜良、文丑分别一度让曹营诸将粟然。

  但还好的是那时关羽在曹营,关羽出阵后很快的就分别斩杀了勇武的颜良、文丑。这让曹操更加钦佩关羽的武艺,同样的曹营诸将也深服关羽的武艺绝伦。

  然而这时关羽却说他的武艺不算什么,他三弟张飞比他还要厉害,是能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曹操听后就记在心里了,并且还告诫他的手下以后碰到张飞万加倍小心,而且还把张飞的名字写在衣服上。可见曹操、曹营诸将在没有见过张飞时就已经心生忌惮了。换而言之,这多少是有些怕张飞的。

  其次,在张飞匹马单枪出现桥上时,张飞自报姓名,再加上他性烈如火、声音如雷,这就更让曹军顾忌的。而重要的是当知道他是张飞时,曹操和他的将军就想起了曾经关羽之言。所以这时谁也不敢轻易出战。

  直到之后张飞把曹操部将夏侯杰惊的肝胆碎裂摔下马而死。这让曹操更加吃惊,想不到打都没打,就能把夏侯杰吓死,太可怕了,于是他就仓促逃走。作为主帅的他逃走,他的属下自然而然的溃败了。

  最后,曹军虽然惧怕张飞之勇,但是那时曹操军毕竟多,而张飞就算再勇猛,不过是匹马单枪独身,所谓双拳难敌四手,曹军也没有什么可怕的,毕竟他们人多。当然曹操怕的是曾经关羽说的张飞我有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能力。

  而至于曹军为什么会退逃,是因为当时张飞让人在桥后的林中策马来回狂奔,人虽然少,但气势弄的却很大,让曹操觉得张飞只不过是一个诱饵,而桥后可能是大量的伏兵,若冲上去了,可能就会被伏兵袭击。故而曹军不敢轻易追赶。

  当然,《三国演义》毕竟是一部小说,作为小说,他的写作方士就有文学艺术的需求。张飞能单枪匹马吓退曹军,就是为了突出张飞的勇猛、性格和胆识。

  曹操并非真的害怕,他只是中了张飞的疑兵之计。

  故事背景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军南下荆州。此时,荆州牧刘表已经病逝,蔡氏家族拥立刘表幼子刘琮继位,并秘密向曹军投降。

  刘备此时身为客将,寄居刘表帐下。刘琮等人投降,刘备一开始并不知情,等刘备反应过来时,曹操大军已经到了宛城,刘备来不及抵抗,遂携民渡江,向江陵撤退。

  江陵钱粮充沛,曹操害怕刘备占据江陵,于是精选虎豹骑日夜追击,在长坂追上刘备。这场奔袭战,曹操打得很果断,疾驰300里后迅速投入战斗,一举击溃刘备部众。这一仗,可以说刘备败的很惨。但是,赵云救出后主、张飞拒水断桥,这两人表现亮眼。

  拒水断桥

  张飞很聪明,他知道自己一个人打不过那么多的曹军,就想到了一个疑兵之计。他派部下砍了树枝,绑在马尾巴上,然后在林中奔跑,扬起了漫天尘土,就好像有千军万马一样,其实他手下一共就几十个人……

  然后,张飞一个人立于桥头,颇有一夫当关的气魄。

  曹操多疑,看到张飞身后尘土飞扬,张飞一个人有恃无恐的样子,感觉这是张飞设的计谋,于是不敢前进。

  看到曹操不敢前进,张飞明白曹操心疑了,于是施展绝学狮子吼,在桥头大喝,震得曹军曹将脑袋嗡嗡的。在张飞的虚张声势下,曹操果断撤退,张飞此举,给刘备争取了逃跑时间,也留下了自己威猛的形象。

  张飞单枪匹马,赫退曹军,曹操仓皇逃跑,是真害怕张飞吗?(流誉原创 抄袭必究)

  

 

  按照《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记载,是有这么一回事。建安十三(208)年,曹操大军南下,占领襄阳之后,刘备逃往江南。曹操组织骑兵队伍,不分日夜,连续猛追,一天一夜后,当阳长板,坠上刘备一行。刘备猛然听说,曹军已经追到,丢下老婆、儿子,先跑掉了,留下张飞带二十骑兵,担任断后掩护任务。张飞凭借河水,拆断小桥,面对追来的曹军,毫不畏惧,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怒声大喝道 : “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追来的曹军,没有一个人应战,刘备因此脱离危险境地。 看历史记述 :

  

 

  【 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於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 这段故事除了张飞拆桥、大喝语句、叫战次数,略有差别外,基本与《三国演义》没多大差异。需要说明几点 : 第一,《三国演义》中,罗先生不是虚构,是有依据的;第二,这支骑兵,是曹操亲自带队;第三,张飞确实隔河喝退了曹兵,刘备也因为张飞掩护,才顺利逃掉。

  

 

  不过,也有一些疑问 : 比如,曹操带队,不代表曹操带头冲锋,一直在前,也不一定就在与张飞对峙现场。因为一天一夜的连续奔波,十分累人。当时,曹操已经54岁,数千人的骑兵疾驰,又长达二十多个小时,必然拉开距离、零零散散,曹操作为最高领导,没必要和年轻骑兵赛跑;再比如,《三国演义》中,张飞是曹兵退走后,才拆断小桥,记载却说是“据水断桥”,那么一座小桥,拆不拆区别不大,如果拆掉,再隔岸大喝,就有点掩耳盗铃。再笨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装腔作势,忽悠人,何况是曹操?所以,史料记载也有不合理的地方。

  

 

  而《三国演义》的描述,十分细腻,几乎没有明显漏洞。比如,张飞令二十名骑兵,马尾绑上树梢,来回奔驰,扬起尘土,那一带正有一片树林……给曹操无限想象空间;比如,最先追上的文聘,由于与张飞是友军,被刘备当场臭骂,羞愧难当,不好意思再为难,自动退走;比如,曹操到现场,听张飞自报家门,想起关羽那句:“某何足道哉,吾弟张翼德,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耳”!曹操曾让将军们当场记在衣襟下,提醒众将 :今后如遇张翼德,不可轻敌;再比如,凑巧和曹操并马、就在身旁的夏侯杰,被一声大喝,惊得掉下马,脑浆崩裂……等等。 为啥这夏侯杰如此不堪?

  

 

  这其实也好解释,试想 : 一天一夜连轴转,没睡、没吃(甚至没喝)饥饿、疲乏,迷迷糊糊,人家丞相亲临阵前,夏侯杰能不硬撑着吗?凑到人群里,正在穷补瞌睡,长时间奔袭后,可能马鞍已歪歪扭扭,本就凑合,张飞突然大喝,夏侯杰失魂落魄,惊悸万状,栽落马下,这是一个符合逻辑、瞬间连贯的过程,既能讲得通,也是基本可信的。

  

 

  回归提问,曹操是真的怕了吗?从上面的情节分析,曹操的“怕”,只是分段、暂时晕脑现象。在张飞怒吼、夏侯杰落马的刹那,曹操正想是否避开?夏侯杰突然失态,打断了思路。下意识的应激反应,促使曹操不由得勒转马头,加上一鞭,这时,脑子里就只一个“跑”。在张辽拉住马缰,说了桥头已无张飞踪影,而且,还拆了桥,曹操已经清醒。立即下令,全军反身追击,不得延误。不过,随后又被借到援军的关羽,半路截出,反杀回来,不但没有追上刘备,还受了些损失。

  汉末三国时期,有两位将领在长坂坡之战中封神。一个是七进七出的赵子龙,另一个是怒喝曹军的张翼德。然而!长坂坡之战是刘备集团建立以来,败得最惨的几场战役之一。其丢妻弃子狼狈奔逃,两个女儿皆落入了曹纯之手,饱受曹魏将士的摧残。只有后主刘禅被赵云救回。

  因此,这里面就有很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既然张飞有万人之敌,能怒喝吓退曹军,那么刘备军岂能被五千长途跋涉的曹军打得丢妻弃子。既然有吓退曹军的本事,焉能不救刘备的两个女儿脱离魔爪?所以这个问题谁要说靠武力吓退,那基本是瞎扯淡。其中势必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接下来!分别从演义与正史分析张飞喝退曹军的主要原因!

  ——先说演义剧情

  根据演义的剧情,张飞还至当阳桥,目的是一枪戳死“投降”曹营的赵子龙。由于他平时喜欢刑杀士卒,众士兵大多不愿跟随,跟他到当阳桥的只有二十骑马。张飞见此桥的地势特殊,桥东一带树木丛生,是设置疑兵的最佳位置。

  于是乎!猛张飞绣花——粗人办细事的情况就出现了。张飞令二十亲随将柳条砍下拴在马腿上,来回在树林里驰骋,造出千军万马之势。——张飞的用意,即明摆着告诉曹操树林里有伏军,从而引起曹操的怀疑。

  不过曹操老谋深算,身边亦有张辽、张郃、李典、曹仁等智将跟随。单单一个普通的疑兵之计,恐怕很难唬住他们。因此张飞又做了一个二次明示,即单枪匹马立于桥头,假装胸有成竹,故意引诱曹军过桥厮杀。

  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虚虚实实,用兵之道。二者皆实是为实力,二者皆虚则为赌博,类似于空城计的套路。曹操见树林中尘土飞扬,先自起了疑心。再见张飞胸有成竹立于桥头,一副不怕死的样子,很容易误以为林中的伏军为实。故不敢轻举妄动。

  加之魏将夏侯霸(非夏侯渊之子夏侯霸,同名而已。毛本改为夏侯杰)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被张飞三声怒吼,吓得肝胆俱裂,倒撞落马。致使曹军阵型大乱。从而形成了四面慌逃的局面。

  因此!按照演义的说法,是因为张飞计谋运用得当,成功唬住了曹军。然而曹军将士亦非等闲之辈,退走不多时,张辽便看出了端倪,劝服曹操调转马头追赶。张飞虽然粗中有细,却细得非常有限,其斩断桥梁的举动,反而提前暴露了疑兵计谋。迫使刘备不得不放弃江陵的原路线,走小路往沔阳路而逃。

  ——再看正史中的情况

  在《三国志》中,前边的剧情大体相同。由于刘琮举荆州投降曹操,没有提前告知刘备,刘备打探到曹军情况的时候,已经来不及组织抵抗,于是慌忙逃往江陵。江陵是荆州的第一军事重镇,如果让其成功入驻了江陵,那么等待曹军的,将会是一场恶战。所以曹操连夜挑选了五千精骑,一日一夜急行三百余里,于当阳长坂坡追上刘备。因此曹操方的总兵力只有五千,而且是一支长途跋涉的孤军。

  刘备军却仍然被打的大败,其抛妻弃子,仅率数十人得以幸免。说明无论张飞还是赵云,他们都没有力敌万人的能力,否则刘备军不至于惨败。刘备于是让张飞率二十骑断后。张飞行至当阳长板桥,遂“据水断桥”迫使曹军未再追赶。

  曹军为什么不再追赶?

  第一、张飞据水断桥,桥已然被拆毁,曹魏的五千骑兵又岂能涉水过河呢?

  第二、刘备麾下不是没有兵马,而是曹军来得突然,其兵力分散在外。如今曹操已经深入荆州腹地,若刘备的兵力聚合,后果将不堪设想。

  第三、曹操的五千骑兵远离后队军马,孤军深入,若不退走必然全军覆没。因为长坂坡之战首将关羽至始至终都没有出现。刘备让关羽去调集军马,结果在汉津接住刘备,足足万余兵马。

  第四、曹操为了阻止刘备入驻江陵,率五千骑兵狂奔一日一夜三百余里,将士们长途跋涉,亦经历长坂坡大战,已成疲惫之师。

  综上所述,无论演义中,还是现实中,长坂坡一战曹操退军,皆非忌惮张飞的个人勇武。

  我是历史领域优质创作者青史回声,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应该不至于,曹操是谁,征战沙场二十多年了,怎么会被张飞吓到?而且当时曹操又不是一个人,后面几万曹军,而对方张飞,却只有一个人,这么明显的态势,怎么能够说因为害怕张飞,所以曹操仓惶撤退,还弄得冠簪尽落?想想都不可思议。

 

  所以只有一个原因:作者罗贯中先生将其夸张化了。

  因为《三国演义》毕竟是一本通俗小说,而不是一本史书。如果真要写成一本史书,如同《三国志》,那么恐怕也不会口口相传,艺术总归需要加工的,文学同样如此。

 

  众所周知,《三国演义》这本小说,其主流是尊刘贬曹,虽然有失公允,但是小说嘛,总需要有一个反派衬托主角,很不幸,曹操就是最大的反派。虽然曹操实力很强,但架不住罗贯中去黑他,所以也就有了这一出猛张飞单枪匹马吓退曹操大军。

 

  不过转头一想,这不对呀?再怎么说,几万人会被一个张飞吓走,他武力值再高,还能够像七龙珠里的孙那样,变成超级赛亚人?所以这里面有bug。当然我不是说这里不妥,小说嘛,毕竟需要有一些夸张情节,我们也不用过于纠结这一点,大家就图一乐。

  在《三国演义》里,作者对曹操是刻意贬低的,有的时候表现曹操的奸诈,有的时候表现曹操的胆怯,这一场张飞吓跑曹操的情节就是表现曹操的胆小和张飞的英勇,这里面有滑稽的场面就是描写曹操冠簪尽落。

  想想吧曹操被张飞吓跑了连帽子和头上的簪子都掉了,真成了丧家之犬了。其实,曹操到这一次战斗为止已经参加了很多次恶战,光是被敌人的弓箭射中头盔都不止一次了,现实陈登射了曹操一箭,后来有事郭图守冀州的时候乱箭射曹操,也是射中头盔,而且是险透其顶。也就是说几乎射透头盔射进曹操头顶。

  经历了多次生死考验的曹操是不会随便惊慌失措的,如果真的是惊慌失措那就有失大将风度,会被身边的将士看不起的。再说曹操一直以来都是身先士卒的,所以曹操是不怕死的。但是为什么要在这里把曹操写成一个胆小鬼呢?为了突出张飞的英勇。

  早在关公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的时候,关公就给曹操说过自己有个兄弟叫张飞,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当时,曹操就很重视,因为关公武艺高强他这样说张飞拿张飞肯定是万中无一的好汉。

  于是就下令把这个消息写到锦袍的底子上。这说明曹操早就把张飞记住了,所以在长坂坡前遇到张飞以后就先是畏惧了三分。曹操身边的人当时也是停了关公的介绍的,所以很多人都知道张飞厉害,因此大家见到张飞都很害怕。

  张飞还摆了个迷魂阵,让手下人在马尾巴上挂上树枝来回跑,掀起阵阵尘土,让曹操一位有埋伏。

  在到达长坂坡之前,曹操和诸葛亮交过手,直到诸葛亮喜欢打埋伏,所以比较担心。见到张飞一个人挡住自己的百万大军,后面又是飞扬的尘土,的确让曹操产生怀疑。更严重的是,曹操身边的夏侯杰竟然被张飞的吼声给吓死了,这一下,大家都害怕了。于是阵角移动,于是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草草的军队一泻千里的溃败了。这一段写得真是好,把张飞的英勇表现得玲离尽致,把曹操的色厉内荏也刻画的入木三分,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

  在《三国演义》里曹操是真的怕了,要不然跑的不会那么快。那么惨!让人 忍不住发笑。这一个情节里曹操成了一个小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张飞单枪匹马于当阳桥上喝退曹兵,曹操仓皇撤退,冠簪尽落,是真害怕张飞吗?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