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红楼梦》当中,宝玉和黛玉一起读的《西厢记》是一本什么书?作者是谁?

  谢谢邀请。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取材于唐朝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也叫《会真记》。

  作者是王实甫,全剧一共五本二十一折。

  主要描写了书生张君瑞与相国之女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愿。

  该剧具有反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由的超前意识。

  

 

  我是梁园大雪,贾宝玉和林黛玉一起读的《西厢记》是本小淫书。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为元代的王实甫。

  《西厢记》的故事脱胎于唐代的传奇小说《会真记》。中国小说发展到唐代才开始有虚构成分,小说在是史学的分支,在唐之前基本都是记录真实的事情,之所以魏晋有《搜神记》是因为那时的人真的相信有鬼魂。

 

  唐代中期著名的大诗人元稹写的传奇《会真记》,讲的是他和自己表妹情爱的故事。在《会真记》中,张君瑞是个风流种子,温润如玉又多情,当他遇到自己的远房表妹崔莺莺时,被莺莺的美貌打动,主动撩妹。终于,苍天不负有心人,张君瑞成功泡到美妞崔莺莺,在一个花好月圆之夜,把崔莺莺睡了。

  得逞后的张君瑞去京城赶考,久滞不归。痴心一片的表妹崔莺莺多次写信并寄去信物,希望能挽留住薄情寡义的表哥。可是,科举考中的张君瑞依旧没有回去,无情的把崔莺莺抛弃。

  此外,在张君瑞跟朋友谈起旧情人崔莺莺时,说崔莺莺是尤物,太美的女人终究是祸端,应该被抛弃。

  后来的后来,张君瑞和崔莺莺各成家室,张君瑞以表哥的身份去拜见崔莺莺。崔莺莺想起张君瑞的始乱终弃,薄情寡义,写一首诗递出去给张君瑞,奚落了他一番,并没有与之相见。

  这个故事收录在宋代的《太平广记》中,发展到元代,元代戏剧家王实甫把故事进行改编,使之变成一个歌颂爱情自由的小黄书,当然,结局是大团圆的。

  

 

  《红楼梦》中,贾宝玉给林黛玉读的就是王实甫的《西厢记》。

  故事情节是,崔莺莺和母亲扶父亲的灵柩经过普救寺,在那里借住,崔莺莺住在西厢,而赶考的书生张君瑞也住在普救寺,一日求香时,张君瑞窥到崔莺莺的美貌,当时就酥软了。后来,孙飞虎围普救寺,张君瑞依靠自己朋友白马将军的帮助,救下普救寺,为崔莺莺母女解围。

  为了答谢张君瑞,崔母宴请张君瑞,张君瑞与崔莺莺又相见,沉醉于崔莺莺的美貌,不能自拔。因无法相见,痴情懦弱的张君瑞病倒,在热心婢女红娘的帮助下,张君瑞与崔莺莺私会。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张君瑞爬墙到一箱与崔莺莺私会,终于,暖玉温香抱满怀,把好事做成了双。

  后崔母嫌弃张君瑞没有功名,张不得已进京赶考,于是有了著名的“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据说,王实甫写到这一节时,思虑过甚,用力太猛,气血攻心,吐了好多血。

  张君瑞与崔莺莺话别后进京,顺利的考取了功名,回来与崔莺莺结为连理。故事在大团圆中结束。

  其实,《西厢记》中有很多黄的部分,青少年男女一块看,确实不合适。比如,张君瑞说崔莺莺“娇羞好比花解语,温柔好比玉生香”w崔莺莺说“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 张生说崔莺莺大好的青春光阴都在空虚中浪费掉了,应该找个人来卿卿我我,朝朝暮暮。

  这样的话,这样的思想对青年男女开始,确实具有毒害作用。

 

  还有,比如在“西厢艳情”一节,原文是“却说张生接住了小姐,把小姐抱在怀里,小姐也不拒绝,而是紧紧地靠在张生的胸膛上,一股男性的气味,冲入鼻腔,令她懒洋洋的,舒服极了。张生把小姐娇小的身躯捧进里房,放在床沿上。……”

  

 

  这样的情节,黛玉看了怎不想入非非,当贾宝玉打趣她,“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时,黛玉才从情节中出来,顿时羞得不行,说要告诉舅舅去。

  

 

  所以说,贾宝玉和林黛玉一起看的《西厢记》是二人的爱情启蒙,有人把《西厢记》称为艳情文学,宝黛的爱情在这里就埋下了种子。

  路过,是王实甫写的一个剧本,里面的故事情节其实沒有引人入胜的地方,让人叫绝的是里面的曲子,也就是唱词。在我的头脑里,他的成就至少是平了唐诗宋词。抛开里面的唱词,如果有人把它拍成电影,或搬上戏剧舞台,改成用大众都能听懂的语言,我想沒有几个会喜欢和欣赏的。

  《西厢记》戏本,从林黛玉复诵戏词可以断定,他们俩一起读的是戏本,作者,据说是王实甫。

  而这个故事的最早版本是小说,叫《会真记》,作者是唐朝的元稹(?是吧?但愿我没记错)。

  但问题是,曹雪芹在书中提到时,说他俩读的是《会真记》,这就让人有点疑惑了。既然俩人复诵的是戏词,就该称这本书为《西厢记》才对,可为什么没有提“西厢记”而明明白白提的是“会真记”呢?你想出解释了吗?

  王实甫写的话本,其实就是言情小说,主角张生和崔莺莺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名《王西厢》,作者是元朝王实甫,元曲大家。

  我印象中是一个剧本。

  是一本元杂剧。作者元大都王实甫。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王实甫的戏剧作品,讲述张生在普救寺遇到崔莺莺一见钟情,后在有人围寺抢夺崔莺莺时得到崔老夫人承诺“解围者将莺莺嫁与”,写信给朋友解了普救寺之围,但老夫人却想悔婚,张生因此病倒,崔莺莺在红娘帮助下与张生私定终身,老夫人被逼无奈同意婚事,但要张生考中状元方可,张生入京考中状元后终于与莺莺团圆。《西厢记》改编自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那个写下“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这样深情悼亡诗的元稹写《莺莺传》带有自传和夸耀的意味,且《莺莺传》是始乱终弃的悲剧,而元稹还推卸责任污蔑莺莺是祸水。但在王实甫笔下莺莺与张生的故事最终大团圆,二人成为自由恋爱的深情代表,丫鬟红娘也成为媒人的代称。

  

 

  
 

  《西厢记》,全称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杂剧作家王实甫的作品。这个故事的蓝本,是唐朝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也叫《会真记》。只不过结局不一样。

  读完后,宝玉拿里面的词撩黛玉,说她是“倾国倾城的貌”,说自己是“多愁多病的身”。说明他们读的不是《莺莺传》,而是《西厢记》。

  

 

  不过你品:

  鞋儿刚半拆,柳腰儿够一搦,羞答答不肯把头抬,只将鸳枕捱。云鬟仿佛坠金钗,偏宜䯼髻儿歪。

  我将这钮扣儿松,把缕带儿解;兰麝散幽斋。不良会把人禁害,呔,怎不肯回过脸儿来?

  我这里软玉温香抱满怀。呀,阮肇到天台,春至人间花弄色。将柳腰款摆,花心轻拆,露滴牡丹开。

  但蘸着些麻儿上来,鱼水得和谐,嫩蕊娇香蝶恣采。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揾香腮。

  

 

  你再品:

  春罗原莹白,早见红香点嫩色……灯下偷睛觑,胸前着肉揣。畅厅哉,浑身通泰,不知春从何处来?

  这就是小黄文啊!怪不得宝钗告诫黛玉,少看这种书,免得“移了心性”。

  只是,宝钗怎么会知道这书不好呢[机智]

  [机智][机智]

  《西厢记》是“元杂剧”,在《元曲选》中,作者是元代剧作家王实甫。在清代是线装石刻本,《会祯记》是评话,写的也是同样的故事,略有增删。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红楼梦》当中,宝玉和黛玉一起读的《西厢记》是一本什么书?作者是谁?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