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假光绪在湖北招摇撞骗,张之洞是如何一眼识破的?

  由于古代通信不发达,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经常会搞出很多的乌龙事件。就连古代官员走马上任的时候,都有可能出现顶包的情况。然而假冒皇帝的,他是古来第一人。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一场戊戌变法,让光绪帝失去了自由身。年仅29岁的光绪帝,就以皇帝的名义确立下了大阿哥溥儁,史称己亥建储。

  戊戌变法的失败已经让朝中官员深感不安,如今皇帝才30岁不到就立下了储君,这到底意味着什么?难道说光绪皇帝病重?

  皇帝册立储君,本来是大喜之事,意味着以后有了后人。但是朝堂上所有人缄口不言,尽可能的避免对此事发表看法。

  虽然天下百姓仍然以光绪帝为正统,但是已经有小部分人准备开始拥护大阿哥,但是更多的人还是选择作壁上观。

  因为慈禧老佛爷已经60多岁,说不定哪天就没了。而光绪皇帝正值壮年,万一老佛爷先走一步。之后再把大阿哥废掉,那么拥护大阿哥的人肯定没有好下场。

  张之洞等人在和南方各省总督商量之后,他们统一以“跪贺天喜”的说法,来暂时的稳定局面。
但是后来传出光绪帝被囚禁在瀛台,又让所有人人心惶惶。据说当时的光绪帝还向亲信大臣传信,希望他能帮助自己逃出牢笼。

  海外各地也不断传来消息,不断的筹集资金联合内地来一个“勤王”。就连是外国的报社,也时不时的发布各种文章来支持维新变法。

  有贵人远道而来

  就在天下各地教会四起,所有人都蠢蠢欲动的时候,从京城来了一位贵人。时间是在光绪25年的10月份,这位贵人从四川乘船来到了湖北,身边只是带了几名随从。

  后来辗转来到了蕲州,托人和知州凌兆熊搭上了话。但是他的嘴里似乎没有一句准头景,一会儿自称是康有为的弟弟,一会儿又说自己是五王爷,总之是乱七八糟。

  知州凌兆熊拿不定主意,就把事情报给了张之洞。由于不知道他是什么身份,只好暂时把他收押到江夏县的一处监狱。但是刚到监狱当中,这位贵人就被监狱长赵庆颐认出。
他回忆七八年前曾到京城游玩,不小心曾经撞坏一位宗室的扳指。恰好这位贵人适时的出现,旁边那位宗室立刻站立恭顺。在这位贵人的调解下,赵庆颐才能够顺利走开。

  有了赵庆颐的证词,这位贵人的身份似乎更加奇怪了起来,很多人猜测他最起码也是王公一类的人物。

  后来在监狱当中,这位贵人时不时的说自己是天下第一人、寡人、朕等字样,甚至还说自己与湖北总督有旧,整个湖北上到总督,下到按察使,都和自己有关系。

  这条消息一出,整个监狱当中可谓是门庭若市。有一好事人杨端臣过来探监,刚见面就行跪拜大礼。于是这位贵人就顺水推舟,给了他一份谕旨。

  让他带着这封信,转交给张之洞和湖北巡抚于荫霖,先从本地库房当中提出200两纹银送到江西的龙虎山。有了这道谕旨的消息,监狱当中每天有各色“大臣”要排队见他。

  一时间有关他的身份问题,传的更加邪乎了。说他乃是当朝皇帝光绪,终于从瀛台逃出,希望让张之洞护驾。
有人说张之洞作为晚清名臣,怎么可能不认识光绪皇帝呢?但是不要忘记,他在光绪7年被外放到山西当巡抚。后来先后担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已经有十几年没有见过光绪皇帝了。

  再加上之前见面的时候光绪帝也还小,他也不清楚现在的光绪帝长什么样。虽然他为人谨慎小心,而且也非常会办事,但是过分的谨慎却成为了他的致命伤。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最后实在是没办法,张之洞叫齐了湖北巡抚政史、按察使,几个人来了一场四堂会审。但是整个审问当中,这位贵人言辞飘忽不定。

  不过最后声称自己是山西平遥人,岳父是山西平阳府的知府,舅舅是山海关副将萧仰溪,自己的真名是李成能。并且还告诉张之洞,只要给荣禄发成能两个字,就可以知道我是谁了。

  此时的张之洞心想,就算他不是皇帝,也是一位妥妥贵人。而且与朝中很多大臣有旧,否则不可能连荣中堂都认识。为了自己以后前途着想,自己必须要谨慎再谨慎。

  为了确认他最后的身份,张之洞给所有牵扯到当中的人发电报。他先是向山西布政使求证是否有平阳府知府此人,又给山海关副都督询问萧仰溪何人。
但是最后却得知萧仰溪去年就不干了,也不知道和李成能有没有关系,现在他本人的下落也不知道在哪。最后在多方求证不敢确定的情况下,终于把电报发到了荣禄的手上。

  在审问李成能的时候,他曾说自己给荣禄发过两封电报,但是并没有得到回复。抓着这个线索,张之洞详细的向荣禄询问了相关事情。

  根据荣禄回复的情况来看,他并不认识李成能,也没有收到过两封电报。并且表示自己非常关心此案,让张之洞立刻给出最后结果。

  但是由于张之洞本人的小心谨慎,商量了几天都没有给荣禄回复。还是荣禄等不及的情况下,给张之洞发了一封电报催他。告诉他自己已经从上海的报纸当中了解到了事情的始末,要求将其就地正法。

  最后多方查证之后,发现他只不过是一个破产的商人。后来游荡到上海的时候,认识了会党领袖洪春圃,他可是洪秀全的族人。实际是想趁着光绪皇帝被囚禁之时,煽动全国各地人的情绪。
而这件事情当中还有一位关键人物,监狱长赵庆颐,从事后看来,他当初估计已经被收买。不过就之后张之洞的处理情况来看,这位关键人物只不过是被革职,实在是有点避重就轻了。

  从整个事件来看,张之洞有点优柔寡断。刚开始以为光绪帝外出找人护驾,后来又以为是哪一个王公贵族出门,甚至还以为他是哪些名门之后,与朝中各路高官有着关系,所以处理起来拖沓不前。

  不过从张之洞处理事情来看,这也正是当下一些人的心态。

  要说骗子冒充皇亲国戚招摇撞骗,这个在历史上并不少见。但是敢冒充皇帝,却是绝无仅有的。清末的时候,就有一人曾冒充光绪皇帝。那么,他为什么敢进行这样的冒充呢?结果怎样呢?

  (清朝年间的武昌城)

  据清人刘禺生在《世载堂杂忆》中记载,1899年,热闹的武昌城里来了两个外地人,一个年轻的一个年长的。年轻的打扮得雍容华贵,面容白皙,身材颀长,行事说线岁左右,面净无须,言语尖利似女音。他随侍在年轻人左右,行动举止颇为小心翼翼。一看,这两人就是主仆。

  这二人入住金水闸一处公馆后,年轻人匿居馆中,少有见人。生活起居,也多由年长者出外购置。但见他所购物品无不奢华昂贵,生活用度也是相当奢侈,于是引起了好事者的注意。

  不久,好事者便发现,年长者每敬献食物,必跪拜在地,口称“圣上”。再加上二人都操着一口纯正的京片子话,人们的好奇心,有一次加重了。

  随后,好事者发现,年轻人所盖的被子上绣有金龙,所用玉碗箸上亦有雕工精细的五爪金龙。再加上这二人讲究颇多,很有些皇宫里的规矩,因此纷纷猜测不已。

  有人一口咬定,年轻人必是当时的皇帝光绪皇帝无疑,年长者必是近侍太监。

  然而,一帮老百姓,谁又见过当朝天子光绪帝呢?所以都不敢确定。

  不得不说,群众的智慧是不可小觑的。有人就提出,如果能验明年长者是个太监,那年轻人自然就不用再考证了。

  为此,还真有人费了一番功夫和年长者套近乎,最后成功地把他约进了澡堂子,并确定了他是个太监无疑。

  (光绪像)

  这下老百姓相信了。毕竟那太监不是假的,谁也不会想要行骗,把自己割一刀。再说了,就算是骗子,谁又敢冒充皇帝呢?那可是要杀头的呀!

  所以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整个武汉三镇都沸腾了。

  人人都兴奋无比地往金水闸公馆涌去,个个都争着去一睹天子真颜,并希望能有向光绪行跪拜大礼的荣幸。

  百姓一窝蜂,达官贵人们也坐不住了。为了谨慎起见,官府中的官员,甚至还暗中托了京中做官的朋友搞来了一张光绪的照片。经过对比,得出个“面容似相仿佛”的结论。

  于是,达官贵人们纷纷带着厚礼前往拜谒,希望能借此机会,捞个一官半职什么的。特别是一些候补官员,本来官位就是花大钱捐的,结果一直坐在候补的冷板凳上。为了早日出仕,他们更是砸起钱来不眨眼。

  对于送来的重礼,年长者都收之泰然。年轻人则偶尔出来露个面,展示一下皇帝亲民的风采。

  当时的江夏知县陈树屏听说后,觉得事有蹊跷。为了谨慎起见,他向湖广总督张之洞汇报了这件事。

  (张之洞)

  张之洞毕竟身居高位之人,消息较其他人灵通。他知道,“戊戌政变”后,光绪已被重掌政权的慈禧囚禁在了瀛台。因此,只要求证光绪是否脱逃就知道了。

  张之洞向慈禧身边的军机大臣荣禄暗中打听此事,在得知光绪还被囚禁于瀛台后,便着令陈树屏,将那个年轻人和年长者抓捕归案。

  经过一番拷问,那两人好歹算是招了供。

  原来,那个年轻人叫崇福,是满洲旗人后裔。由于生得眉眼清秀,年幼便被送到宫中做了戏伶。由于他长得有几分像光绪,因此在宫中还得了个“假皇上”的外号。

  至于那个年长者,的确是宫里的太监。在库房任职多年,一直得不到提拔。一心想荣华富贵的他,在京城也见过一些骗子假扮王公贵族行骗,屡屡得手的事。于是,他萌生了行骗得富贵的想法。

  年长者想到光绪被囚,认为这正是个难得欺瞒天下的好机会。于是找来崇福,二人合计了一番后,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案情水落石出后,那二人自然脱不了个死,最后被判了个斩立决。至于他们收受的厚礼,张之洞则全部装箱,连着此案的卷宗,一起送到了慈禧手中。

  至于那些献金送银的达官贵人,看着张之洞把他们的银两送到慈禧那里,虽说嘴上不敢反对,但是心里却忿忿不平,于是坊间有传说称:张之洞为了取悦慈禧,出卖了“光绪”。

  (参考史料:《世载堂杂忆》)

  当时信息封闭,加之时局动荡,也就应用而生了这出闹剧,挺佩服这位仁兄,若其演技用于救国救民的大业上,也不失为豪杰义士:

  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光绪帝幽禁于中南海中的瀛台,几如囚犯。可就在这件大事发生后的第二年,在湖广总督张之洞眼皮之下的武昌,又出现了“光绪皇帝”。据当时亲历此事的刘禺生在《世载堂杂忆》中的记述,情况是这样的:

  武昌有一位等着候补当官的湖北籍书生,在金水闸买了一所公馆,因候差无期,开支紧绌,便书帖于门,愿将公馆出租一半。不几日,有主仆二人前来纳银租住。这老仆50余岁,白面无须,说线不到,身材不长,气态不俗,二人均操一口北京官腔。入住此公馆后,少主从不外出,每日在家读书作文,老仆出外采办一切,开支豪奢。每当老仆为主人进呈各种食用物品之时,均行跪拜大礼,口称“圣上”,自称“奴才”。这一切被那位候差的房东看在眼里,疑在心中,便告知了一些朋友,很快传开去。不久又有以下重大发现:首先,这位主人所盖的被绣金龙,所用的碗也镂金龙,还时时抚弄着一方玉印。有人欲求一观,老仆小心捧出,上面“御用之宝”4个篆字赫然在目。其次,这老仆的外貌与形态颇类阉人,好事者邀他出外游玩,再伙至浴室洗澡,“验明正身”,确是一位太监。这样,在那政局多变的年月,“光绪帝已到武昌”的消息不胫而走。有几位以前在北京做官时曾见过光绪的“人物”前往探访,也觉得很像昔年的“万岁爷”,有的还连忙上前三跪九叩,“恭迎圣驾。那青年将手一挥,说“不必为礼”,举止雍容,别无他言。从此以后,每日前往跪拜请安者有之,青年均不多言;每日前往贡献珍玩巨款者有之,老仆照例收下。不久,此事竟传到上海,一些报纸谓光绪帝已从瀛台脱走,往武昌依张之洞谋图再举,张之洞即为保驾大员,即将扶主中兴云云。

  事已至此,武昌的官员们不敢再坐视不理。首先,知县陈树屏去到金水闸,请安之后,询问情况。青年答曰:“见张之洞,方可透露。”再问,则一言不发。陈只好禀报张之洞。张闻之大惊,急密电京中好友打听一切。回电是瀛台严禁如故,光绪仍幽禁其中。张之洞心中有底,但不知假皇上有无皇亲中其他背景,遂叫陈再去询查,答复与前日无异。可就在这满城风雨之时,每日进贡者仍不绝于路,不少人将一生赌注都押在这个可能重登九五的“万岁爷”身上了。

  就在这时,京中大员都纷纷电告张之洞,要他将假皇上立即逮捕处治,不要造成失职之罪。张这才下了决心,将这一主一仆押上了总督衙门的大堂。在严刑拷打之后,二人方供出真情。

  原来,这青年人本是旗人,名唤崇福,自幼学伶唱戏,曾多次入宫演出,对宫中礼仪习俗颇为熟悉。他面貌颇似光绪,在伶人中曾有“假皇上”的绰号。这老仆确是宫中太监,职司守库,因盗窃库物,被人发觉,在尚未处置之时,大偷一次之后潜逃。诸如御玺、金龙被等物均系他从宫中盗出。这太监逃出清宫后,即找到早已相识的崇福,策划了上述伎俩,到外地行骗发财,武昌是他们出京后的第一站。只因老太监胃口太大,久滞武昌,未及时潜往他处,故而败露迅速,不仅成为阶下囚,而且断送了脑袋。

  刚开始的时候,张之洞也是胆战心惊啊!

  (张之洞)

  《世载堂杂忆》中讲了这个故事,很精彩。

  话说光绪二十五年,武昌来了两个神秘人。主人年纪约为二十多岁,长得很白净。仆人四五十岁,没有胡子,说话有点女声。这两个人都是操着北京话,旅馆租了一间房,整天在里面神神秘秘的。

  后来住在旁边的一些候补小官就发现,仆人把主人称为“圣上”,非常尊敬。这普天之下,能称为圣上的,就只有皇帝了啊!但是,此时的光绪已经被慈禧囚禁在瀛台,难道逃出来了?

  一时间议论纷纷,都说光绪跑出来了,来湖北找张之洞了,张之洞要保驾了……

  这个“光绪”还有皇上才能用的东西,甚至还带了一方“御用之宝”的玉印。当时老百姓有很多都去看热闹,还有些候补官员,趁这个机会送上一些东西,想捞点好处。

  当时的江夏知县陈树屏还亲自去问问,“光绪”说:“我要见张之洞。”

  (光绪帝)

  此时的张之洞肯定是左右为难,幸好,宫里传回消息,这个光绪是假的。

  于是,张之洞放心大胆的把主仆二人抓回来,当堂审理。最终结果,这个仆人确实是公里的太监,因为偷了宫里的东西,跑了出来。这个假光绪,从小就经常进宫演戏,熟悉宫里的情况,长相也和光绪有点相似。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开始假冒行骗。

  最后这两人肯定是被砍了,张之洞等人后来很轻松的说:一开始就知道他是假的,因为举手投足都像是舞台上演戏一样,太假。

  不过,张之洞也是得到确凿消息,才敢动手抓人审案的,在这之前,他也是捏了一把冷汗。要真是光绪跑出来,投靠他,你说张之洞该怎么“护驾”?

  关于假光绪在湖北招摇撞骗一案并未出现在官方档案中,只是刘成禺在《世载堂杂忆》记载的一个事件,真假难辨!

  这个事件讲述了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戊戌变法后,湖北忽然冒出一个自称“圣上”的皇帝,一时成为湖北的特大新闻,各种报纸争相报道,一些居心不良的人甚至争相去拜访,在湖北引起轩然大波,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在得知了这件事情后,先是派人去探底,后又是亲自发报北京去询问,得到北京方面的消息后,才审理这个假光绪。

  原来这个光绪是假的,但是太监却是真的,因为偷了宫里的宝贝逃了出来,而“假光绪”是一个唱戏的,对宫里的事知道一些,两个人干脆就凑一个组合,到湖北来行骗了。

  张之洞是何许人也,1863年就考中进士,参加殿试的时候被慈禧提拔为探花,从此官运亨通,在为政的前20年一直都是京官,直到1881年担任山西巡抚离开北京,此后一直担任地方大员并且主持洋务运动,从背景上来说,李鸿章算是从地方走向中央,而张之洞则是从中央来到地方。

  张之洞对中央很熟悉,光绪也不可能没见过,有人说,张之洞在京的时候,光绪还小,光绪长大了,张之洞就外调了,针对这种说法,纵横表示,地方官员也要进京述职的,尤其是张之洞这样的地方大员,以当时张之洞的身份,不管是真假光绪到了湖广地面都不会嘚瑟。

  这个事件,在当时充其量就是一个小案件,以张之洞的能量,即使是真光绪来了也敢去一探究竟,根本用不到别人去探路,张之洞有多牛,大家可能不知道,甲午战争朝廷调南洋水师北上援助北洋水师,张之洞拒绝,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张之洞表示“坐拥东南,死不奉诏”。

  假光绪这个事件之所以能够被传的神乎其神,其实离不开当时的大环境,那就是戊戌政变后,光绪被慈禧囚禁在瀛台,随后慈禧以光绪的名义立溥儁为大阿哥,史称己亥建储。按照清朝的规矩,从来不在皇帝生前立太子,即使立储也是秘密立储,当时皇帝不到三十岁,慈禧太后此番作为必然要引起人的遐想。

  正是因为这件事,后来还一度引发了清朝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危机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在这个时间段任何有关光绪的话题都是政治敏感,当时就有风言风语说光绪要别人来勤王,比如跑到国外的康有为还拿光绪的“衣带诏”说事,如果光绪逃离京城,那必然是要掀起一番血雨腥风的。

  这件事就跟这个假光绪一样,其实根本就是假的。

  很多人猜测,如果光绪真到了湖北,张之洞会如何护驾,其实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

  关于张之洞和慈禧的关系前面已经说了,慈禧提拔张之洞的事情,慈禧之所以如此提拔张之洞,实际上是要掣肘没有曾国藩时代的李鸿章,就像慈禧当初提拔李鸿章掣肘曾国藩一样,在最高统治者眼里,权力是要守恒的。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事件后,东南督抚集体罢工,坐拥东南,拒不奉诏,其中就有张之洞,在东南互保期间,湖广总督张之洞和两江总督刘坤一决定趁乱迎接慈禧和太后到汉口或者南京,然后发动政变,迫使慈禧归政光绪,重启维新变法。

  针对这个事情,曾经有过“两广独立”计划而泡汤的李鸿章是坚决反对的,而张之洞和刘坤一最终没能达成一致,也在于二人心存芥蒂,刘坤一建议假如成立新政府的话,最好是成立在湖广总督驻地武昌,而张之洞表示应该设在两江总督驻地南京,最终两个人在这点小事上都没能达成一致。

  对于,扳倒慈禧,提升自己在朝廷中的位置,他们都是乐意的,但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承担分裂国家,谋逆中央的千古骂名,两个人都不愿向前迈一步,可以说,清朝的士大夫做事瞻前顾后,前者曾国藩、后者就是张之洞、刘坤一这些人,要是康有为那样的伪儒士二话不说早就把慈禧剁了。

  所以,即使真的光绪来到张之洞的地界,张之洞也会礼送出境,说到底,他没有那个魄力去对抗以慈禧为首的中央。

  相信很多年龄大了点的朋友都看过《康熙微服私访记》这部剧,这部电视剧在当时其火爆程度不亚于近几年的《甄嬛传》、《延禧攻略》。

  在《康熙微服私访记3》《铃铛记》中,康熙厌倦了宫廷内的斗争,决定出宫散散心,宜妃和三德子等人出去找康熙帝,没想到遇到了假康熙帝、假宜妃、假三德子、假法印、假小桃红。后来因为假康熙帝不会说满语被识破。

  这段剧情是虚构的,历史上并没有这件事,但是清末却真的记载有人冒充皇帝招摇撞骗的,骗子冒充的是光绪帝。

  这件事记载在刘禺生的《世载堂杂记》中,甲午战败后,国人都希望变法自强,慈禧太后在形势的逼迫下,将一部分权力归还光绪帝,光绪帝于是依靠维新派变法改革,最后事情做过了,遭到了顽固派的激励反对。

  慈禧太后连夜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接将光绪帝软禁在中南海的瀛台,维新人士被大肆逮捕,新法被废除,慈禧太后再次垂帘听政,这次慈禧太后与光绪帝撕破了脸,慈禧太后不许外人与光绪相见。

  对于光绪帝这个悲惨皇帝,很多人都非常同情,在京的洋人居然联名干涉慈禧太后废帝,逃往海外的维新人士也纷纷寻找力量营救光绪帝,但是这些同情、支持光绪帝的人都不知道光绪帝此时的情况,只知道光绪帝被软禁了。

  维新变法失败的第二年,有主仆二人在武昌租了一间公馆,这间公馆的主人是一个候补官员,租房的两个人一个是五十余岁的老人,一个是三十来岁的少年,这个少年器宇不凡,两个人都是操着一口流利的北京官腔,一听就是从北京来的,房东于是刻意观察着两个人。

  这个候补官员发现,这个少年每天做的事就是吟诗作文,在房间里穿着龙袍,还有一方皇帝特有的玉印,那个老仆每次见少年都是行跪拜大礼,还口称少年为“圣上”,自称“奴才”。

  这个官员联想到之前光绪帝被囚禁的事,觉得是光绪帝逃出来了,于是光绪皇帝到了武昌的消息不胫而走。

  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大吃一惊,纷纷赶去一看,这些士绅官员见这个少年与心中的光绪帝差不多,心里想可能是光绪帝,所以众人也不敢仔细观察,都忙着行跪拜大礼,纷纷将金银珠宝献与少年。

  消息越传越邪乎,由光绪帝到了武昌变成了光绪帝从北京逃到了武昌,准备依靠湖广总督张之洞夺权,最后变成了光绪帝受到革命党的掩护,从北京逃到上海,再逃到武昌,找张之洞图谋再举。

  这消息传到张之洞耳中,张之洞大吃一惊,但是张之洞并没有慌张,因为现在已经是19世纪末,电报、电话都已经发明出了,而且还传入了国内。张之洞给朝廷发了一封电报,朝廷回复光绪帝还在北京,张之洞立即命人去捉拿那两个人。

  这两个人被带到衙门之后,装疯卖傻,什么都不说,最后经过严刑拷打,他们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这个假皇帝是八旗伶人崇福,经常到宫里唱戏,所以对宫里的礼仪熟悉,而那个老仆是宫中的老太监。

  真相大白之后,这两个人被判斩立决。

  佩服这两个人,居然连皇帝都敢假扮。

  总所周知光绪1898年被慈禧太后关押在瀛台,其原因是主张变法侵犯满清贵族的权益,光绪认为慈禧已经把大权交给自己,不成想袁世凯通报慈禧光绪要自己逼宫,慈禧大怒将光绪流放瀛台之中,名为养病,实则看押。不过在第二年也就是1899年湖北出现了光绪的行踪,并且点名要找张之洞,见到张之洞后不料被砍头,张之洞能够识破假光绪靠的是什么?我认为原因有以下五点:

  1、看守严格,重兵把守

  瀛台看守乃重中之重,光绪帝何故能够轻松逃出生天,先不说别人,慈禧太后把光绪关入瀛台就是为了不让光绪以后报复自己,虽然光绪多病,但肯定能够活过慈禧太后,因此慈禧一定会派重兵把守,光绪能够逃脱的几率不是并不大,也是不是百分之多少,而是百分之百。

  2、权小势微,无人敢得罪慈禧

  光绪帝并无亲信,唯有梁启超、康有为等人敢于帮助光绪变法,而且这几人也在戊戌变法也就是百日维新结束后被杀头的杀头,逃走的逃走。生杀大权是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才能享有的,而当时清朝的最高统治者便是慈禧,光绪帝当时的处境可以用权利下无势力来表达,也就是说没有人敢帮助光绪逃跑。

  3、没有逃跑的必要,等慈禧死后东山再起

  光绪帝根本没有逃跑的必要,自己只是被慈禧囚禁,至于多长时间慈禧死后自己自然能够逃出生天做自己的皇帝,继续自己变法的伟大创举,自己虽然多病,但慈禧毕竟年事已高,慈禧当时只顾吃喝玩乐所以自然不会再次变法,光绪坚信自己一定会出去的。

  4、张之洞手下提前踩点,认为假光绪太戏剧化

  张之洞的手下叫做陈树屏,他并没有代表张之洞去看假光绪,而是也想和其他权贵一样攀附光绪,但陈树屏看到光绪后,认为光绪仪容仪表都显得十分装,皇家威严怎会住在如此小店?为何不直接去找张之洞?一个逃命的人,就算他是皇帝还有空逗留?陈树屏将这些情况告知张之洞后,张之洞反复思考认为陈树屏说的有理。

  5、多方取证

  张之洞通过北京方面多方取证,致电好友、老友证实了光绪帝确实在瀛台。

  通过以上五点张之洞可以断定旅店内的光绪帝确实为假的,在开堂审理后立马开到问斩,结束了这桩假扮皇帝案。

  清朝末年还真有人假扮光绪皇帝这事。

  话说,光绪二十五年,也就是西元1899年。这一天,湖北武昌一家客栈里忽然来了一主一仆两人。

  
 

  这个主人长的,白白净净的,看着就像有钱人家的公子,而这位仆人呢,四五十岁的样子,脸上没有一丝胡须。

  这两个人,一口老北京腔,平时在客栈中深入简出,但是出手不凡,甚是豪奢。有人说,见过这位仆人给他主子端茶送水时跪着自称“奴才”,还叫他的主子为“圣上”。还有人说,曾经看见这两个人,拿着御用的禁物。似乎一切证据都在说明,这俩人就是当今光绪皇帝和他的下人。

  但是,消息稍微灵通点,人都知道,这个时候,光绪皇帝因为变法失败,慈禧太后囚禁在瀛台之中。难道说,过去皇帝私自出逃,为了躲避老太婆慈禧的磨爪,竟然一路逃到了武昌。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开了,但是,有人还是半信半疑。

  
 

  有人怀疑,这位“光绪皇帝”身上的御用品是假的,但是这位仆人,为了打消大家的疑虑,还曾经向众人展示过,这些御用物品的做工、质地,确实是难得一见的珍品。还有人怀疑这位仆人是个假太监,专门去捉弄他,抓其下身,但是,事实证明,他确实是个太监。

  这下不得了了,皇帝陛下从北京出逃来到武昌,这可是真龙天子下凡了。武昌城的男女老少们都坐不住了,纷纷前来面圣,每天客栈门口都乌泱乌泱挤了一大堆人,只为一睹天颜。还有很多富商、候补官员,听说皇帝陛下来了,这可是天赐良机,纷纷携带厚礼,前去看望。

  
 

  当今光绪皇帝陛下来湖北武昌这事儿是传的越来越邪乎,传的越来越广,各地的报纸,听到这个消息纷纷报道。这事甚至还惊动了外国媒体,老外们听说后也是一脸懵。

  
 

  至于皇帝陛下为什么来武昌呢,其中一种说法是告诉皇帝这次来湖北武昌,是从北京逃出来的,这次出来就是为了来找张之洞保驾,护送他再回到北京城,从慈禧老太婆手中夺回权力。

  这消息传到张之洞耳朵里时,张之洞也很迷惑。但是他迷糊了一会儿,就越发感觉蹊跷。干脆拍一封电报,发到北京,问下情况。结果,北京朝廷来电说,跟皇帝在瀛台住的好好的,根本没有去武昌。

  
 

  收到回电之后,张之洞即刻派人,抓捕这两人,过堂审问。一审才知道,这俩人还真有点儿来历。

  这个假皇上,是原来在宫中的一个戏子,他从小就在宫中演戏,对紫禁城中的事,都很熟悉。更为凑巧的是,他长得还特别像光绪皇帝,和他一起唱戏的小伙伴,私下里,都笑称他是假皇上。

  
 

  而这位仆人呢,原来还真是宫中的一个太监,但是后来因为偷盗被人发现,干脆逃出宫。这俩人碰到一起合计,干脆玩起了江湖骗术。一开始经常在北京城中扮演假亲王、大臣,骗点儿小钱,后来,感觉不够刺激,于是来到外地,打算玩一票大的,直接扮演皇帝,后来就被识破了呗。

  
 

  玩儿大了,被张之洞斩首示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假光绪在湖北招摇撞骗,张之洞是如何一眼识破的?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