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刘姥姥三进贾府,情况各不相同,为何有人说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关键?

  谢谢小秘书的邀请!

  我不认为刘姥姥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关键!

  《红楼梦》有两条线,一条线是宝黛钗三人情感的走向线,从宝黛相识,到宝钗进贾府以后,好奇心重的宝玉与宝钗之间的走近,由此引起黛玉内心的危机感,再到宝玉心性已定,金玉良缘之言突起,最后宝、钗结婚,黛玉魂归离恨天,宝玉出家这样一条线。另外一条线则暗含着四大家族的衰败,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中,在大家都耽于吃喝玩乐的开心中,危机早已四伏,大厦即将倾倒,人人皆成危卵……

  刘姥姥的出现,就我的观点,暗含了这几层意思:一是作者对那些处于穷苦生活中的下层人群的悲悯,谁又能说这不是当时曹雪芹真实生活的写照呢?否则何以证明出身贵族之家的他居然把刘姥姥展现得如此活灵活现,完全不逊于书中的任何一位主角。甚至有很多人觉得刘姥姥是书中写得最好的人物。二是贾家还没有完全丢了属于他们的仁慈之心,所以为自己的后来铺了一篥路,虽然这路不宽,好歹也算是令人欣慰了。三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没有刘姥姥,全书要逊色很多,完全是一群富家老爷太太公子小姐们的生活日常,而刘姥姥作为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阶层的代表,让全书有了更重的分量。

  人们记住了刘姥姥,是因为这个角色太鲜明,给人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要说她来推动故事向前发展,那倒未必,更谈不上是什么关键。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刘姥姥这个小人物靠着自身的努力,在荣国府贾家登堂入室,得以攀附贾家,最终让自己家挣脱贫穷的窘境,实现小人物逆袭。而刘姥姥的设定是三进荣国府,可惜,前八十回中,刘姥姥只完成了二进荣国府。而刘姥姥眼中的荣国府,每一次都不一样。

  【一】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仿佛进了皇宫。眼睛都不够用,满眼刺激,处处令她瞠目结舌。第一次进荣国府,刘姥姥表现得手足无措,行为不堪。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锣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附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地乱晃。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
 

  刘姥姥满眼的新鲜,对应的是她的彷徨和患得患失的心情,那时候的刘姥姥紧张到不能的地步。她对接下来能否要到钱完全不确定。贾家的富贵,平儿的派头,王熙凤的气势,贾蓉的规矩……都让刘姥姥看到一个从所未见的豪门大家族,这一切在刘姥姥眼中,代表了富贵,完美!贾家的一切都让刘姥姥内心向往!

 

  【二】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无端的有了自信。就在于心情完全不同。一进荣国府,刘姥姥有所求,钱对她来说非常重要,没有钱她可能过不了冬。而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完全没有那种患得患失心情。王熙凤给了钱,庄稼丰收了,她不担心冬过不去了。她带着时鲜的瓜果来贾家,是感谢而来,当然,私心里,她认为贾家一定不会让她空手而归。这一次,她是笃定心情轻松而来的。得到更好,得不到也没损失!

  二进荣国府,刘姥姥的眼中不再是对富贵的敬畏,而是更多的猎奇。尤其贾母对她接见,更让刘姥姥看到机会。把握住这一次,就极可能人生逆袭。刘姥姥虽然出身最底层,可却有底层人少有的勇气。再进荣国府,没有心理负担,刘姥姥彻底发挥出自身的潜力,将贾家上下这些贵族太太小姐逗的喜笑颜开,更为难得的,是她收获了王熙凤的尊重和友谊。此刻的贾家,不再让刘姥姥觉得高不可攀,而是一个帮助过她,让她感恩戴德的亲戚。

 

  【三】

  刘姥姥远不止三进荣国府。第二次来后,刘姥姥应该会常来常往荣国府,平儿也说过,经常来,只需要带一些晒干的菜就好,全家都爱吃。不过刘姥姥再来都是隐藏的线,没必要明写。

  刘姥姥第三次再进荣国府,就应该是贾家覆灭之时。贾家被抄家,树倒猢狲散,所有的人都弃贾家而去,只有刘姥姥闻讯赶来。这符合刘姥姥的人物设定。此时贾家凋敝,凌乱,所有人都是彷徨无助,比刘姥姥第一次来还要不堪。文学作品的魅力就在于情节设置的对比。刘姥姥的眼中,通过三次所见所闻,彻底实现了现实的逆转。

  不过对于刘姥姥如何救助巧姐儿,我持有保留意见。我认为刘姥姥绝不可能千里奔袭救巧姐。当时社会除非荒年禁止平民随意出门,刘姥姥一个老农妇,要出门更难。而巧姐儿被卖也不可能两三百两银子可以搞定。刘姥姥也没那么大的财力。

  贾家抄家后,能收养巧姐儿的有三个人。第一王仁是娘舅;第二贾蓉等堂兄;第三李纨母子。可惜,王仁收养一定贪了巧姐儿不多的钱财,又被奸兄贾蓉给卖了。最后十有八九还是动用了王熙凤预留的钱救了巧姐儿。但收留她成了问题。李纨母子没收留,刘姥姥此时挺身而出,收留了巧姐儿。这与判词和【留余庆】对应上。对于巧姐儿来说,收留她是给她乱世活下去的根本,如同再造,也是刘姥姥能给予的最大帮助。我认为刘姥姥根本不用倾家荡产救巧姐儿,当然,这事见仁见智了!

  【文/君笺雅侃红楼】欢迎关注!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工笔红楼梦》清.孙温

  刘姥姥原本只是一个乡下老妇,因为自己女婿祖父和王熙凤的祖父认识,两家连过宗,彼此之间才有了联系,她三进荣国府,经历了贾府由盛转衰的过程,使小说中的很多人物、事件才得以连缀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打秋风时,荣国府正是宁静富贵的繁华时期;二进荣国府时,正值贾元春受宠,贾府鼎盛富贵时期;三进荣国府,贾府走入没落,已是繁华不在的凋零时期。通过刘姥姥的三进荣府,清晰地展现了百年贾府各个时期的变化。

  1. 红楼梦第六回,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见识了什么是富贵。

  刘姥姥带领板儿到荣国府的门前,看到荣国府最下等的看门人,也是挺胸叠肚指手划脚的“太爷”,吓得她只能“蹭”到前去。后来遇到一个好心人告诉她周瑞家的住在后街上时,她是绕过去的。异常繁华的后街上,周瑞家的居住在其中,其实是暗示依附贾府生存的仆人占据了整条街道。刘姥姥打听一个路边玩耍的小孩就能轻易指认周瑞家的门口,可以证明这一点。另外,袭人家里也在这里安居。因为春节期间,宝玉和茗烟偷偷到袭人家里时,书中写得很清楚,距离宁国府不过半里之遥。正式拜见王熙凤时,未进其门,刘姥姥已深深感受到贾府的气派。周瑞家的带她才入堂屋,只闻一阵香扑了脸来,竟不辨是何气味,身子如在云端里一般。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悬目眩。刘姥姥此时惟点头咂嘴念佛而已。进到平儿房间时,看到衣光鲜亮的平儿,误以为是王熙凤,后来才知是个体面的丫头。等待王熙凤的时候,看见非常少西洋钟……也就是说,还没有见到王熙凤,贾府的富贵已经扑面而来。

  2.红楼梦第三十九回,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见识是什么是奢华。

  刘姥姥被贾母留下来住了两三天,见识了贾府里的衣、食、住、行各个层面的鼎盛与糜烂。她刚出场,就碰上了螃蟹宴,刘姥姥给算了一笔账:“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贾母请她赴宴,王熙凤捉弄她时,一个鸽子蛋掉在地方,刘姥姥万分惋惜,说“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贾母问她大观好不好时,刘姥姥说,进了园子一瞧,竟比画儿还强十倍。到了林黛玉的房间,感叹林黛玉的房间比上等男人的书房还要好时,还忍不住惊叹贾母那房间的柜子比好家里那一间房子还大还高。第四十二回,她要离开贾府时,向王熙凤辞行时,得到半炕的财物。不仅有青纱、实地子月白纱、两个茧绸、两匹绸子,还有一盒子各样内造点心,两斗御田粳米,各样干果。此外还得到了王夫人的一百两银子和王熙凤的八两银子。平儿给她两件袄儿和两条裙子,四块包头。向贾母辞行时,贾母送给她几件衣服、面果子。四样药品和两个荷包。另外,贾宝玉派一个小丫头送给她妙玉的成窑钟子。

  3. 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三回,刘姥姥第三次进荣国府,见识了什么是衰败。

  此时贾府已经不复杂当初的繁华富贵,宁国府被抄,贾母去世,王熙凤也已病入膏肓,就连周瑞家的也已经被撵了出去。刘姥姥没有忘恩负义,接受了王熙凤的临终托孤,掏钱为王熙凤祷告,并临危出手,救助了巧姐。

  据清朝嘉庆年间姜祺统计,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有名有姓并有真实出场章句佐证的人物共有四百四十八人。从世代簪缨到平头百姓,从豪门贵族到田间农户,形形色色四百余人,所费笔墨虽不尽相同,但形象尽是饱满鲜活。今日所说不是旁人,正是“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的刘姥姥。

  一进荣国府,眼看他宴宾客

  《红楼梦》第六回,此时主要角色诸如宝钗、湘云等均未正式出场,但一个来自农村的老妪已经先出场了。衣食无着,难捱漫漫冬日,年逾六旬的刘姥姥就是在这样窘迫的情况下一进荣国府。

  “上山打虎易,开口求人难”,更难的是却是见不到“真佛”,之前还未有感,而今读来只觉唏嘘心酸。先是被门房戏弄,辗转找到陪房周氏才得以见到凤姐。

  泼辣势利如凤姐,对于无权无势、无亲无故的乡下老妪,先是哭穷,直言“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又是推脱暗示,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已经走到这步,“宁撞金钟一下,不敲破鼓三千”,刘姥姥怎么会轻言放弃?好说歹说,终于能磨来二十两银子!

  曹公大笔如掾,通过前五回的铺垫,红楼在第六回终于正式拉开帷幕。借助刘姥姥,贾府这等“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面貌似窥见一斑。

  不仅如此,纵观全书,将给丫鬟做衣服的二十两银子赠予刘姥姥几乎是凤姐结的唯一一桩善缘,这也给后来刘姥姥救出巧姐埋下了伏笔。

  二进荣国府,眼看他高楼起

  刘姥姥二度出场已是第三十九回“刘姥姥是信口开河,情哥哥偏寻根究底”。田里摘了头遭的新鲜瓜果菜蔬,刘姥姥连忙送到贾府请众人尝鲜以报救急的恩情。如果说一进荣国府是为了活命,那么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更多的则是为了报恩。

  相比上次,二进荣国府的刘姥姥幸运得多,不仅得到贾母青睐,和贾府众人同游大观园,一副乡间做派惹得贾府女眷连连发笑,而且走时财物收货颇丰。除了王夫人给的一百两银子外,还有各种衣物、小玩意儿、药物,以及妙玉弃之不用的成窑杯。并且贾母允诺,送一张孙女惜春画的大观园图给她。

  此时的刘姥姥家因为经营有道早已不担心温饱问题,贾府更是“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曹公借刘姥姥一角尽情挥洒笔墨细说大观园之壮观及贾府生活之奢靡,不过这也是贾府走向的最后一个巅峰……

  三进荣国府,眼看他楼塌了

  第三次出场已是八十回之后,刘姥姥再次登门,贾府早已败落。在贾芸等人的疏通下,刘姥姥得以进入狱神庙看视凤姐。此时的凤姐早已被贾琏休弃,时隔多年,二人再见不免先哭一场。刘姥姥问巧姐何在,凤姐已从小红处得知巧姐被人拐卖,但别无他法只能委托刘姥姥搭救。不忘恩情,刘姥姥倾尽家财把巧姐从火坑救出……

  此处并不是曹公亲笔,但依据前两次伏笔,倒也说得过去。刘姥姥在一进荣国府时受过凤姐恩惠还曾给巧姐起名,最后相救巧姐于水火或许也是曹公的想法。

  偌大一个贾府,不过几年时间就破败不堪,尤其以刘姥姥之眼所见,相比没有什么比一个田间老妪亲眼目睹豪门贵族由盛转衰的对比更让人震撼了!

  或许这正是曹公的高明之处,通过塑造刘姥姥这样一个田间老妪的形象,看似不起眼,实则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尤其在红楼巨著中,试想如果只是单纯描写四大家族和各王公贵族之间的迎来送往,只有锦衣玉食,满是盛世繁华,那红楼魅力不再,其令人深思的回响也将消失。

  
刘姥姥这个人必须出现,因为她是金陵十二钗之贾巧姐命运的关键人物。刘姥姥一进贾府点明她的来龙去脉;慌慌张张的一点就过,让读者明白贾家有这么一门亲戚。二进贾府,牵出贾巧姐的名字来源和她的将来的未婚夫王板儿。二进的大写繁写强调姥姥于贾家的重要性,三进贾府我们没看到,

可能还要四进……那就可能是关乎巧姐的结局了。贾府败落后,刘姥姥的命运会和贾家紧紧连接在一起。落难后的巧姐需要她拯救。巧姐被她安排进她的女婿狗儿家做板儿的媳妇儿,这就是第五回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一个美女在荒村野店纺织的图片。对于死了母亲,又流落烟花的女孩来说,这样一个结果就很好了。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红楼梦》是我的最爱,百读不厌,每次阅读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刘姥姥是《红楼梦》中很有智慧的一个老人,虽然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村妇,但是她的生活智慧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刘姥姥一共进大观园三次,每一次的目的都不一样。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是因为那个贫穷的冬天,家里穷困无法度日,刘姥姥的女婿王狗儿顾头不顾尾,生活困难就找老婆撒气,此时的刘姥姥就想到王狗儿的祖父曾经当过一个小官,与大户人家王夫人家连过宗,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求得帮助,刘姥姥带着孙子板儿先找到周瑞家的,再由周瑞家的领着刘姥姥去找王夫人的侄女也是荣国府当家的凤姐,这一次带着板儿来到了凤姐的女儿大姐儿的房间。得到凤姐的资助。心怀感恩,满意而归。

  刘姥姥第二次进大观园,大观园是为元妃省亲建造的,刘姥姥第一次去的时候还没有建设,这一次是彰显刘姥姥的知恩图报,她带着孙子板儿、带着丰收的蔬菜去大观园感恩,凤姐女儿大姐儿与板儿交换玩具,在玩耍的过程中着凉,凤姐央求刘姥姥为其女儿取名为“巧姐儿”。

  刘姥姥第三次进大观园,是得知贾府衰败,刘姥姥去看望曾经的恩人,走的走,死的死,凤姐临死时将自己积攒的银两还有巧姐儿交给丫鬟小红,让其托付给自己的亲弟弟王仁,没想到王仁不但不记得姐姐的帮衬之恩,反倒责怪在当家期间帮得太少,将其女儿卖入烟花之地,最终还是刘姥姥与平儿、王夫人一同救出巧儿,嫁与板儿为妻。

  刘姥姥三进荣国府都巧姐儿有关系,推动了故事的发展,刘姥姥知恩图报、假装糊涂的生活智慧是值得大家学习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刘姥姥三进贾府,情况各不相同,为何有人说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关键?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