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亲子国学教育对家风家教的作用大吗?

  当然。但必须教育得体。

  国学经典蕴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三字经》中“仁、义、诚、敬、孝”等道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为世人所公认,无不是培育孩子良好道德修养的典范教材;孔子提出的一系列做人学问,主张每个人都应在躬行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成就自己的理想人格。这些思想,可谓“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

  不少国学经典语言精辟,字字珠玑。然而,国学经典的真正意义不是诵读,而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只有“言教”与“身教”合一,国学经典中的道理才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职员躬亲共守。”如此,国学亲子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这里所说的“教职员”,同样适用于于广大家长。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成员。因此家庭成员中最为重要的亲子教育也就尤为重要。而在传统文化中浸蕴而生的国学经典,则会对当代家庭亲子教育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1.有利于孩子们学会修身立人

  在这个物欲横流,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孩子由于自身的判断性弱,一不小心就容易误入歧途。因此家长尤为要教育孩子修身立人之本,督促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国学经典为尺,来使孩子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通过家庭内部之间的互动,将这些国学积淀在脑海中,虽然他们还不完全理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和阅历的增加,他们会逐渐加强对国学的理解。从而在他们心灵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其日后的人生态度与方向。

  2.有利于孩子们学会待人接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父母教、须敬听”,“长者先、幼者后”,“长者立、幼勿坐”,“凡出言、信为先”;这些国学经典中的内容。教导着孩子们应该如何对待父母亲人朋友和他人。国学经典中的内容体现了古人对待人接物方面的淳淳教诲。父母可以在亲子教育中以这些国学经典为教材,教导孩子从小培养好的修养,睦邻友好,长幼有序,与人有信。从小为孩子灌输正确的待人接物的价值观,社会也才能因此更加和谐有序,祖国也才能更加文明和谐。

  3.有利于孩子们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都是爱国志士在国家危难之时发出的呼号,这种表达出对国家的爱同样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但是我们同样要饱含一颗爱国之心,居安思危。在亲子教育中家长要通过国学经典让孩子感悟圣贤文明、通晓启迪心智、热爱祖国。长大后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4.使亲子交流更为密切,家庭关系更加融洽

  国学经典进入家庭亲子教育,使家庭中亲子的交流更加密切。纵观现代社会家长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与孩子缺乏沟通,从而在孩子越走越偏时毫不知情,等到后悔莫及的事情比比皆是。因此通过阅读的方式来与孩子共同学习,不仅能端正孩子的成长还能促进亲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使得家庭关系更加融洽。

  亲子国学教育,我是这样认知的。你同意吗。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

  谢邀!经过三十年的探索,我发现国学(特别是《易经》和《道德经》等)最大的特点是:以实践为基础,然后结合自然的性质特点得出结论。就以《易经》为例:该经首先通过真实的人和事,然后结合相应的自然现象,进行推敲对比,最后才得出可靠的科学结论。千百年来,为什么我们总是无法准确地破解经书的秘密,其关键就在于我们缺少相应的实践经验。没有实践无论谁都难以进入其核心。对国学的探索,根据我了解的探索途径有:1,通过打坐念经,2,通过读书学习。其实,打坐只是对肉身修炼,虽然有一点精神效果(即可以实现无为或放下),但很难实现再超越。为什么?因为方法过于单纯或懒惰,根本没有达到‘’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效果。再说读书学习。有很多学者,在学习国学时,他们都喜欢把国学著作都背下来,然后像复读机一样进行讲解。其实这不是他们的错,错就错在他们没有实践经验和对这种方法已经习惯成自然。所以改不了,所以没有办法突破(即无法实现放下或无为)。综合而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没有掌握学习国学的思想方法和认识方法。也就是说,只有掌握学习国学的思想方法和认识方法,才能超越前人实现全面创新。所以说不管何种教育,首先要掌握思想方法和认识方法。

  我觉得这样的教育很有帮助,主要是培养孩子树立几方面的思想观念:1.懂得感恩和珍惜;2.自主独立和担当责任;3.慈悲善良;4.厉行节约;5.礼貌待人,宽容谦让。

  作用是无可替代的,一定要学。家风即是传承,所谓三代出贵族。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为人处事安生立命之本。先学国学,可以指导人生,后学国学,可以反求诸己。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所谓教育。身教大于言传。国学就是最高的哲学,无上的智慧。

  国学里并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亲子关系,国学依据宗法制度制定家族规矩,每家都把孩子管得服服帖帖。

  为什么服服帖帖?因为不服不行,有官法在那管着呢,忤逆顶嘴不孝已经不是自己家的事,而是国法难容,带多重的枷锁、打多少板子、蹲多少天班房都有明文规定。

  那里也不时兴北漂、深漂,想生存必须有宗法家族罩着,只有在族群里才能正常生活,自绝于家庭的也必被族人抛弃,也就是很难村里、乡里生活下去了。

  从这个角度上看,古代的好家风并不只是教育的结果,主要还是制度和经济的胁迫。如果只靠说的,你有一个道理,孩子可能有十个道理在那等着,因此对于不懂世事的孩子来说,强制力比苦口婆心重要得多,也有效得多。

  有人说一个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那么家长就是家庭的灵魂,家风如何取决于这个家长如何。而这个家长是什么样子,很可能在他或她的幼小时期已经注定,修正完善的过程是艰苦和漫长的,在积极身上的人身上叫做休养,在相反一些人身上叫做退步,它们都有着强大的惯性力量,在成年后很难改变。

  在这个问题上我是认可道家无为的方式教育孩子的。靠别人教出来的家风,过于刻意有点装,别把孩子培养成影帝。

  这是育家风的一种方式,很有必要

  谢邀,我个人觉得,家风家教源于孩子生活的原生家庭的影响,而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起到作用。例如:孩子生活的原生环境里的每一个人都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让自己的孩子有很好的家风家教。那么就从自身做起。

  我记得小时候我奶奶经常给我讲这样一故事:从前有一人家,好不容易给儿子娶了媳妇,可媳妇很厉害,经常性的对两位老人不孝顺,尖酸刻薄。老人因为手脚不利索经常把碗弄地上摔碎。儿媳妇就用狗盆子让俩老人吃饭。时间慢慢过去,儿媳妇的孩子也随着长大。有一天孩子那个木头在瞎鼓捣。被儿媳妇看到了便问道“儿子你在干啥,弄伤手了咋办?”他儿子说“我在弄个碗,等你老了给你用。”此时的儿媳妇浑身无力僵在那里。故事里的小孩因为被妈妈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啊!父母才好孩子最好的老师,因为言传身教,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

  非常有必要。国学是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逐渐形成发展而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和文明源源,长久以来滋润着中国人的心灵。而且确实对形成良好的家风家教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国学当中蕴含的急公好义、与人为善、尊老孝道、扶贫助弱、自强不息、坚毅志勇、进去担当、虚怀若谷、志存高远等精神,无不体现着人类的美好品德要求。让青少年浸润在这些精神当中成长,对于从小塑造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良好性格,健康成长为一个有用之才有巨大帮助。从我个人从身边的亲人观察的情况为例,我一个亲人的小孩高中毕业后考至香港读大学,后美国留学,一共8年,至博士毕业,另一个国内一流大学博士毕业。留美博士由于长期在美国生活学习,很多理念与国内博士截然不同,甚至相左,这当然也无可厚非。但其中有几点很难让人接受,比如一些非常重大的决定如就业、婚姻等不远和父母商量,认为这是非常私人的事,不顾及把孩子的事看得比天大中国父母的感受,又比如对谦虚、孝道等不屑一顾等等。而国内毕业的那个孩子在父母和亲朋眼中就觉得这方面好得多。毕竟在中国生活,悠久的传统文化对每个人的影响巨大,在社会生活中都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传统的标准看待、评价人,按传统的方式开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现在国学教育已纳入学校课堂,但这还远远不够,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但同时还要注意一个留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问题,不能把历史中的垃圾当宝贝,毒害孩子毒害社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亲子国学教育对家风家教的作用大吗?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