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从未经历过实战的诸葛亮,为何初出茅庐就如此厉害?

  诸葛亮是汉末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

  《三国志·诸葛亮传》的作者陈寿说:“亮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就是说诸葛亮身材高大,器宇轩昂,当时的人都感到他与众不同。这是说他的外貌,一看就觉得与一般人不一样。

  至于才能,诸葛亮自己认为堪比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相国管仲、战国时期燕国著名的将帅乐毅。

  但当时的人并不认为他有那么大的本领。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等好友认为诸葛亮的确有这个本事。

  当时荆襄名士庞德公、司马德操认为,诸葛亮的本事还不止于此,甚至还要超过管仲和乐毅。

  这是因为诸葛亮的才能超出一般人太多,人们都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真会有人有那么大的本事。

  诸葛亮的才能,不是纸上谈兵,是立于实战的。特别是对于现实局势的精准分析判断以及具体的谋划策略,只有像刘备这样的英雄人物,才能听得懂,才看得清。

  事实证明,刘备也就是大体听得懂,大体明白而已,并没有真正的明白。

  尽管如此,但诸葛亮也不是一出山就多么的厉害。

  《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新官上任三把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

  把曹操烧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烧出了三足鼎立的局势。

  

从未经历过实战的诸葛亮,为何初出茅庐就如此厉害?

  其实,史书上就没有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这一说。

  曹操南征刘表,大军到了,刘备还不知道,诸葛亮也没有提前算出来,更没有请主公刘备放心,说他早就有了破曹操的计谋。

  反而是刘备被曹操追的是屁滚尿流,一气就被赶到了长江边的夏口。

  当阳长坂坡,被曹操杀得只剩刘备、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刘备十几万人,当然主要是百姓和文武官员及随从全部丢弃,辎重全部丢失。二位夫人也在此战役中身亡,赵云几经苦战,才救出幼主刘禅。

  至于火烧赤壁,这是史实。但主要是东吴周瑜干得,不能说与诸葛亮没有干系,但干系不大。

  赤壁之战,诸葛亮的功劳是劝说孙权联合抗曹。

  其实不管有没有诸葛亮的游说,孙权在周瑜、鲁肃等的建议下都会决定对抗曹操。

  充其量诸葛亮就是一个孙刘联合的使者而已。

  演义里借东风、草船借箭之类的就是个娱乐,不能当真。

  诸葛亮真正开始发挥作用是从刘备借得荆州之后,被任命督办长沙、零陵、桂阳南三郡的钱粮,筹备后勤物资开始。

  之后,受命入川,协助刘备攻下成都,开始益州的治理。

  特别是刘备病逝以后,诸葛亮独揽大政,显示出了卓越的管理能力。

  之所以刘备没有能够有更大的成就,就在于诸葛亮出山之后,刘备并没有给与充分的信任及放权让诸葛亮统领一切。

  总而言之,诸葛亮的确是大才,但在刚刚出山以后,并没有多么厉害。

  不是诸葛亮不厉害,是刘备不知道诸葛亮真这么厉害。

  尽管在隆中对时,刘备已经领教了诸葛亮的高瞻远瞩。

  

从未经历过实战的诸葛亮,为何初出茅庐就如此厉害?

  但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刘备认为是“如鱼得水”,但绝没有言听计从。

  比如,诸葛亮建议刘备攻占襄阳,但刘备以不忍心为由没有采纳。

  从刘备对付益州牧刘璋那一套看来,绝非因为刘琮是汉家宗室而不忍心。而是刘备认为即便占据了襄阳,恐怕也抵挡不住曹操的围攻。

  既然诸葛亮能够建议攻占襄阳,谁又敢说诸葛亮就保不住襄阳哪?

  说到底,刘备当时还是不信任诸葛亮,没有真正认识到诸葛亮不是一般人物。

  只有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才是奇迹,才是超人的智慧。

  都以为能做到的事,做到了那还是诸葛亮吗?

  历史没有如果,但如果诸葛亮一出山,刘备就像托孤时那样信任,把大事委托给诸葛亮,恐怕刘备就不是今天我们了解的刘备啦。

  匡扶汉室,恐怕就不是刘备的夙愿啦,很可能就成为了史实。

  遗憾的是,诸葛亮一出山,不是很厉害,反而是很不厉害,因而没有改变历史的进程。

  我是历史笑春风,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世界上,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一个没有经过实战检验的人,一出手就可以打胜仗,这种几率基本为零,天才是不存在的。不信的话可以历史上真正的纸上谈兵的兵法家陆机的下场。

  诸葛亮也是一样。我们对诸葛亮的印象首先是来自《三国演义》。诸葛亮被罗贯中塑造得如同神一样。其实在现实里,诸葛亮并不是象《三国演义》刻画的那样,而是交足了学费。

  诸葛亮在刚加入刘备集团之后,刘备把他当做萧何使用。诸葛亮镇守后方,足食足兵。在治军上,诸葛亮有着自己的独到的特长。在他的努力下,刘备的实力发生了质的变化。无论是财赋、户口、兵力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增长。使得刘备摆脱了兵微将寡的困境。

  但是,刘备在军事指挥上并不依靠诸葛亮。他把诸葛亮列为文官之首,出外打仗从来不带诸葛亮。但是,诸葛亮既然负责编制训练军队,对军事方面肯定要接触一些。

  到白帝城托孤前后,刘备为了弥补蜀军的损失,专门让诸葛亮开大营,编练新军。这批军队后来成为蜀汉的军事支柱。诸葛亮费尽心力,终于组成了十二万左右的军队,视同命根子一样。他不敢把这支军队交给别人,只有自己亲自统领才放心。

  诸葛亮在治军方面的优点,并不能弥补他在军事指挥才能方面的缺陷。在第一次叛乱的南蛮交战胜利后,诸葛亮有了初步的军事指挥经验。但是,这种经验的取得,来自实力太弱的蛮族,对诸葛亮的能力提升作用不大。

  结果,当诸葛亮信心满满的进行第一次北伐时,吃了他一生最大的败仗。这次失败,才是他第一次真正带兵打仗交的学费。

  这次北伐,把诸葛亮的优点和缺点都暴露无遗。优点是治军严整,军容肃而号令明。缺点是,过于谨慎,机断不足。

  正是因为诸葛亮的缺点,不敢在对方兵力分散的情况下,穿插分割,抢占要点,各个击破敌人。只敢按部就班,拖拖拉拉的进军。造成了在陇东整整一个月无所作为的局面。使得曹魏的张郃兵团能够赶到陇东,给了诸葛亮致命一击。

  最为吊诡的是打了街亭这一场莫名其妙的战役。在历史上,被一群《三国演义》迷们封为战略要地的街亭,除了马谡那个不知死的鬼,没有发生过任何一场战斗。为什么?因为街亭就是死地,马谡就是个送死鬼。

  在街亭往前不远处就是控制陇道的东汉关中四大关之一的陇坻。这才是真正的要地。可是诸葛亮磨蹭了一个月,也没有控制这个要地。为什么?不是诸葛亮不知道这个地方,就是诸葛亮根本就没有想到控制这个地方,再要不是就是诸葛亮没有能力攻下这个地方。

  不管是怎么回事,总之,诸葛亮眼睁睁看着张郃的铁骑,冲过几十里陇道来到自己的面前。于是,一场本来不该发生的战斗就在那些被《三国演义》洗脑的人封为战略要地的街亭发生了。可想而知,马谡理所当然的失败了。马谡成了替死鬼被斩首示众。

  当然,马谡的失败是违反了诸葛亮的节制,不过让人怀疑的是,不违反诸葛亮的节制马谡是不是能够打胜?最终诸葛亮只有撤回汉中,第一次北伐失败。在日后的战争中,诸葛亮再也没有敢走下丘陵,来到平原和曹魏的铁骑交过手。

  所以说,诸葛亮不是刚出山就那么厉害,他也没有《三国演义》夸大的那么厉害。他也是从失败中走过来的,交够了学费的。

  我是历史笑春风,喜交往,爱朋友,希望能够和大家共享历史的乐趣。欢迎关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宝贵意见。

  韩信未经过实战,一出手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霍去病没有经过实战,一出手就打得匈奴大败,创造出比卫青还要大的功绩,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像诸葛亮这样的天才,是时时刻刻在作好准备干一番大事业的。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中国历史历来有崇尚成王,同情败寇的传统,那些所谓的成王从来就不是一天练成的,我们只看到他们的成功,而没有看到他们的付出和汗水,我们没有看到的,并不代表不存在。

  诸葛亮3岁丧母,8岁丧父,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受到如此打击,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磨难,在诸葛亮8岁的时候,已经父母双亡,只能跟着叔父诸葛玄生活。

  15岁的诸葛亮及其弟弟、姐姐一起跟随叔父诸葛玄赶赴豫章郡上任太守,结果官职被人朝廷另外派人顶替,诸葛玄便带着这些晚辈投靠身在荆州的刘表,没过两年,诸葛玄也去世了,留下17岁的诸葛亮带着弟弟诸葛均和两个姐姐在荆州生活。

  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诸葛亮的家虽然不是穷人,但是失去父母及长辈的诸葛亮兄弟姐妹们,未出山之前,只能蜗居隆中耕读,一面读书,一面耕地,养活自已和弟弟及姐姐们。

  你可以想像一个家庭全是孩子的情况如何生活吗?

  诸葛亮17岁,诸葛均小一点,还有两个姐姐大一点,巨大的生活压力迫使诸葛亮发奋读书和学习,以便改变自已的命运,同时为了在荆州生存下去,诸葛亮将自已的两个姐姐分别嫁给了荆州的世家大族。

  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荆州名门望族蒯氏家族的蒯祺,与刘表手下的蒯通、蒯越是同族兄弟,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荆州世家大族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也是庞统的族兄,同时诸葛亮自已又娶了荆州大族黄承彦的女儿为妻子,黄承彦的妻子与荆州牧刘表的后妻是亲姐妹,同是荆州望族蔡讽的女儿,蔡讽还有儿子叫蔡瑁。

  我们并不知道父母双亡的诸葛亮是如何做到与荆州大大小小的名门望族通婚的,要知道在当时,讲的是门当户对,士族只与士族通婚,而不与庶族通婚,诸葛亮借此巩固了自已在荆州的人际关系网,为后来刘备集团的骨干力量提供了渠道,这就是能力。

  从诸葛亮17岁到他出山的27岁的十年间,诸葛亮在隆中度过了他人生最重要的十年,而不是闲在隆中耕读的十年,这十年中,诸葛亮时时关注天下局势,为自已的复出寻找机会和主公。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管仲乐毅是名相和名将,诸葛亮如果没有资本和能力,他凭什么自比管仲乐毅力?管仲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以法家治国,诸葛亮不仅学到了管仲的治国之术,而且将法家治国的理论用到了之后治理蜀汉的内政上去,并且蜀汉的治理,在整个三国中,是最稳定和最好的。

  当曹魏和东吴因为政权而明争暗斗,甚至弑君另立、改朝换代的时候,蜀汉依然是稳定的政治局面,这就是诸葛亮的历害之处,他在隆中的十年间,没有闲着,一直在学习管仲的治国之术,如果诸葛亮没有下一番苦功夫,哪有日后的精于治国?

  乐毅是战国时期的名将,诸葛亮也自比乐毅,也说明了诸葛亮一直在学习军事理论和兵书,以诸葛一生唯谨慎的态度来学习,当诸葛亮日后在战场上发挥军事才能时,没有这段时间的学习,又哪有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呢?

  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能力,虽然没有经过实战,但是以诸葛亮的性格和能力,他学的东西不会比一般人差,学好了东西,才能在今后的实战中加以运用,没有理念知识,哪来的实战经验呢?

  我们只看到诸葛亮取得的巨大成功,只看到了诸葛亮一出山就很历害,却没有看到诸葛亮挥汗如雨、悬梁刺股般的学习态度,钢铁不是一天就烧成的,而是长年累月的制造,同样的道理,诸葛亮的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不断的学习运用中,不断的提高,不断的改进,最终形成我们看到的历害。

  终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而在刘备请出诸葛亮时,诸葛亮已经为刘备规划好了争夺天下的战略--《隆中对》,这决不是诸葛亮一拍脑袋就想出来的,而是诸葛亮经过长年的观察和思考得到的结论。

  机会从来就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诸葛亮从来就是一个有准备的人,在准备的时间段,诸葛亮在父母双亡,长辈不在的情况下,不断的学习改进,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提升能力,就形成了我们日后看到的一代名相诸葛亮。

  诸葛亮不是一出山就很历害,他是一直在提升自已,一直在学习,一直在进步,抱着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的态度在时刻准备着,这就是诸葛亮成功的原因。

  题主问说:“诸葛亮未经实战,为什么一出山就如此厉害?”指的大概是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吧?《三国演义》里,诸葛亮一出手,先是火烧博望坡,然后又是火烧新野,在赤壁之战中更是借东风、草船借箭等等,给人感觉诸葛亮打仗好厉害啊。可惜的是,这些都是小说里的诸葛亮,而不是历史里的诸葛亮。

  历史里的诸葛亮,一出山根本就没打仗。

  博望坡之战是有的,但不关诸葛亮啥事,因为刘备还不认识诸葛亮呢。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记:

  《三国志·魏志·李典传》记:

  通过《先主传》,可以看到博望之战是发生在曹操北征乌桓之前,曹操北征乌桓是在公元207年,而刘备三顾诸葛亮的茅庐,是在公元208年。此时刘备都没听说过诸葛亮,诸葛亮又怎么火烧博望坡呢?

  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先是烧了博望坡,接着又烧了新野,给予曹军重创。事实上,博望坡之战,发生在曹操入荆州之前;而新野之战,更是子虚乌有。

  刘备刚投奔刘表时,驻军于新野。但是在曹操大举入荆州时,刘备并非驻于新野,而是驻于樊城。有史书为证:

  从《三国志》可看出,刘备先是驻屯在樊城,后来到宛城、过襄阳,一路逃到当阳。那么,在一路逃跑途中,诸葛亮有什么表现呢?史书只提到两处,其一,他劝刘备攻打刘琮,刘备不肯。其二,就是以下这段:

  刘备一行人一路逃到当阳,遭到曹军五千骑兵的追击,刘备抛妻弃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十余骑狼狈而逃。对于张飞与赵云在撤退时的英勇表现,史书都有写。但是诸葛亮干了什么,史书并没有写。

  在接下来的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对联合孙权共同抗曹起到一定的作用。他对孙权采取了激将法,这样说道:

  孙权听了当然非常不高兴,嘲讽道:“那么刘豫州怎的不投降?”

  诸葛亮答道:“当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位壮士,宁可自杀也不愿投降,何况是皇家后裔刘豫州呢?刘豫州英才盖世,士人仰慕,纷纷前往投奔,就像百川归海一样。就算大事不成,这也是天意,岂可投降曹操呢?”

  这又是激孙权。诸葛亮说,刘备虽然很落魄,却宁死不降,立场分明,乃是光明磊落的英雄豪杰,不像你孙权,只会首鼠两端,见风使舵。

  孙权怒了,勃然道:“刘备不投降,难道我会投降?我岂能把东吴之地、十万精兵拱手让出,甘受制于人呢?我决心已下,你不必怀疑。”

  可以说,诸葛亮的外交任务,完成得非常精彩,这绝对是一个经典的案例,可以看出诸葛亮在外交上过人的才华。

  然而,在整个赤壁之战中,我们从正史上找不到任何诸葛亮指挥作战的记录。因此,在诸葛亮入蜀前,实际上很少参与具体的战事。故而所谓诸葛亮未经实战,一出山就很厉害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

  说诸葛亮未有实战,出师北伐就取得一定的成就,这个不完全正确,诸葛亮在北伐之前是有实战经验的。

  诸葛亮第一次实战:取益州

  建安十三年,刘备带兵进攻益州,呼诸葛亮率军支援,诸葛亮便统领军队逆流而上攻蜀,分定郡县【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虽然碰到的都是一些三流文官,但这也是诸葛亮第一次统兵,诸葛亮的调遣、攻城、统筹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当然中间也发生了一次比较大的战争,是和帐下司马张裔的一场激战。【璋帐下司马蜀郡张裔距亮,败于柏下。裔退还。】。在这次战斗中,诸葛亮用了釜底抽薪的战术,偷袭了张裔的老巢【亮与裔书曰:“君昔在栢下,营坏,吾之用心,食不知味】,从这一战也可以看出诸葛亮善用谋略,打了一场漂亮的战争,并攻下了德阳。

  诸葛亮第二次实战:平南蛮、七擒七纵

  建兴三年,诸葛亮在经过几年的修生养息后带领两万大军深入不毛,平定南中叛乱。兵分三路,诸葛亮、马忠、李恢各统一路。诸葛亮对付的是势力最强的高定,高定在旄牛、卑水、定笮驻好营垒等着诸葛亮,卑水一战诸葛亮攻破高定的三处营垒,取得大胜。【高定元自旄牛、定笮、卑水多为垒守。亮欲俟定元军众集合,并讨之,军卑水】。卑水大败后,高定退回邛都,结果再次大败,连自己老婆都被俘虏了【初谓高定失其窟穴,获其妻子,道穷计尽,当归首以取生也。】。最后一战,高定纠级两千人和诸葛亮决战,不但大败,连自己都战死了【而邈蛮心异,乃更杀人为盟,纠合其类二千余人,求欲死战】。资治通鉴直接记载【亮在南中,所战皆捷】,面对勇猛耐战的南蛮人,诸葛亮三战三捷,正兵实力不用多说。

  五月,诸葛亮渡过泸水,与孟获大战,连续捉了孟获七次【亮以方务在北,而南中好叛乱,宜穷其诈,乃赦获使还,合军更战。凡七虏七赦。】孟获也终于服了,再第七次被抓后心悦诚服的对诸葛亮说【明公,天威也,边民长不为恶矣。”】跟抓小偷一样,轻松摆平孟获,继续向南挺进,越巂、益州、永昌、牂柯四郡都给收复,并且一直向南打到了越南北部,这次南征的范围只有几百年后的史万岁才给打破。王莽时期二十万打不下来的被诸葛亮两万轻松收复,不说别的,就这战绩也没几个人能比了。

  诸葛亮通过巧夺荆州、取益州、定川蜀、平南蛮、七擒七纵积累大量的军事战术和军事战略的实战经验。所以诸葛亮在北伐时,取得不小的成就,五次北伐加一次防卫战,共计六次北伐,诸葛亮以三胜两平一败的战绩,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以当时北伐的形式来看,诸葛亮北伐蜀国相比于魏国,除了诸葛亮这个人才优势,蜀国没有任何优势,这也就是诸葛亮为何拥有中国三国杰出军事家、政治家头衔的原因,也是为什么武庙十哲,从三国到魏晋南北朝再到唐朝只有诸葛亮一人入选的原因。

  很多人说诸葛亮北伐,是劳命伤财,并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果,这是出于一种对三国政治方面不了解的肤浅观点。诸葛亮政治最让人佩服的一点就是屡此出兵北伐,不但没有劳民伤财、穷兵黩武还让蜀国国以富饶,这一点张博已经指出来了【 亮所能者,日用兵而民不知兵,日调赋而国不知赋,军农并兴,若行无事。以周公之法寓于管子之令,而天下莫能窥其间,是以神也。】。这是一个多么高的境界,历史上几个人能做到,史书记载蜀国十二万,诸葛亮每次带八万,依此替代 【 其兵多不过十二万,孔明所用八万,常留四万,以为更代。蜀之所以强者,以孔明不尽用之。】而诸葛亮还在汉中等地屯田,因地制宜,史书记载魏军在蜀营中【获其图书,粮谷甚重】这就是国力不衰弱的原因吧。

  诸葛亮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都是令后人称赞的,这也是诸葛亮,受历朝历代政治家、军事家人物敬佩的原因。

  每当我们拜读《三国演义》,总会感慨诸葛亮的伟大,他以一人之力,行汉初三杰之事,甚至比张良、韩信、萧何更强,是三国演义的书胆,实在是厉害。

  曾与朱元璋为敌的罗贯中,不得以放弃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不得以淡出江湖,拿起手中的笔,来塑造一个永远都光芒四射的典型人物诸葛亮。(因罗贯中在1356年时候到了张士诚部做过谋士,他是不是在塑造自己?)

  罗贯中描绘了一幅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他吸收了陈寿《三国志》长处,取得了民间话本《说三分》精华,收集了数以万计大小故事,将孙子兵法36计都用上了,并且人物事迹大多能找到历史原型,只是对这些人物加上了自己的喜恶。

  他才华盖世、有口皆碑,功勋卓著、垂范青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济世奇才、神化似妖。后世的百姓都很崇敬诸葛亮,后面的英雄豪杰都为之折服。

  他虽善于战前谋划,而不善于战场上根据战争的需要,灵活变通;他虽精通谋略,也时常失算;他虽博学多才,也并非无所不能;他虽有着高尚的人格,也有性格上的致命弱点。

  这个问题涉及到“天才论\"。

  世界上有没有天才?绝对的天才是没有的。但相对的天才是有的。

  比如有的人天生就聪明一些。有些人天生喜欢数学,一学就通。有些人天生喜欢文学,出口成章。

  但天生就聪明的人,长大未必成材。天生对数学一学就通的人,如果不持之以恒的学习钻研,成不了数学家。天生出口成章的人,如果日后不勤学苦练,也成为不了文学家。

  诸葛亮肯定在政治和军上有相当高的天分,这是无庸怀疑的。但是,他在出山之前,也肯定博览群书,精研过前代先贤的战略战术,下过苦功夫。这也是无庸置疑的。

  当代伟人主席,在秋收起义前也无军事实践,却在井岗山屡创奇迹,用兵如神,迭败敌军。概在他博览群书,胸有成竹,又注重军事,故能随机应变,顺势为之。

  欢迎点评

  这个世界上是真的有天才,某些天才往往不会去努力做任何事情,就会突然之间获得某些天赋,我们称之为骨子里流淌的血脉。

  而诸葛亮也正是那骨子里流淌着极端军事天才和政治天才的血脉获得者之一。

  我们只知道诸刘备三顾茅庐成为经典佳话,却忽视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刘备单纯的听到诸葛亮的名字,就已经决定一而再再而三的去邀请诸葛亮了呢?

  如果诸葛亮没有过人之处,如果诸葛亮没有展现出自己聪明绝顶的那一部分,恐怕刘备的时间再多、再富裕,自己再缺乏人才,也不会卑躬屈膝的去邀请诸葛亮来加入自己的团队。

  事实上,在刘备等人组建自己的军队,刘关张三人在整个华夏地区小有名气的时候,就已经听说了诸葛亮的无上威名。而当刘备三顾茅庐在茅庐当中听到了诸葛亮三分天下的形式和政策为分析之后,就越发的信任自己捡到了一个宝。

  诸葛亮属于那种不世出的奇才,再没有经过社会历练,再没有经过政治培训之前就已经敏锐地察觉到整个帝国未来的走向,整个华夏平原未来的发展趋势。

  好了,既然把诸葛亮的优点都夸完了,接下来就要说一些事实:很残忍的事实。那就是这个世界上的确有天才,但诸葛亮不是,诸葛亮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他付出了比别人想的要多得多的努力。

  诸葛亮三岁丧母,八岁丧父,十五岁的时候曾经随从自己的叔父前往任职太守,然后被别人冒名顶替,十七岁的诸葛亮带着自己的弟弟和两个姐姐前往荆州生活。

  诸葛亮在未成年之前就已经遭受了诸多磨练,而在遭受这样多磨练的同时,诸葛亮已经看清了人世间的冷暖和世态炎凉,并且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

  从整个人生的发展历程来看,诸葛亮成为军师,最主要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点,比别人的磨炼要多得多;第二点比别人读的书要多得多。

  当然除此之外诸葛亮还掌握着一门绝学,而这门绝学可以称之为玄之又玄的东西,因为不是正常人能够领悟的,叫做:天文。

  古代的天文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似乎可以上知天下百事,下知疑难杂症,总之没有不知晓的。比如说诸葛亮草船借箭,巧换东风,都属于天文领域。

  而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身边也有着这样一位天文学的奇才,他的名字叫做刘基,在早期的时候为朱元璋对抗陈友谅,张士诚和元帝国付出了不朽的战功。

  没错,诸葛亮并不是天才,只是比一般人聪明一些罢了,可是把这一切外在的条件统统抛出去的话,就会发现,诸葛亮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他的付出比别人要多得多。

  而那句所谓的未经过实战一出生就会如此厉害,是因为诸葛亮在出山之前,就已经在脑海中预想了千百遍甚至数万遍的战争形势和发展规模。

  诸葛亮在27岁之前,也就是公元207年之前,他一直躬耕于南阳,直到刘备三顾茅庐,有了著名的隆中对,才一步步辅佐刘备三分天下,那话说诸葛亮所谓的隆中对不过是纸上谈兵,和历史上的赵括又有何不同呢,赵括也是说的条条是道,为啥他一出山就败的一塌糊涂,而同样是未经过实战的诸葛亮,为什么一出山就如此厉害?

  个人经历

  诸葛亮虽然躬耕于南阳,其实就是自己家的菜园子,没事的时候去锄锄,并不是真的种菜,诸葛亮从小经历战乱,在很小的时候就从老家琅琊(山东)逃难到豫章(江西)后来又跟着叔父跑到了荆州,这是其一,其二,诸葛亮搞了十几年的后勤,很懂士兵,他对军队的了解说不定比打打杀杀的武将们还清楚。

  个人出身

  诸葛亮的姐姐分别是襄阳蒯氏,庞氏家人,这两大家族都是当地豪门,他自己的老婆黄月英,在荆州也非常的有钱,蒯氏,庞氏,黄氏,蔡氏基本就是整个荆州地区的统治集团,诸葛亮的关系网在荆州那真的是非常的广,而且,他的好友司马徽,庞德公,庞统,徐庶,各个都不是等闲之辈。

  个人天赋

  根据《魏略》记载: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我们常常会说,一个人的经验很重要,因为实践出真知嘛,但是每个人的天赋不一样,其个人的成长速度,也有很大的区别。

  我原来对这个问题也颇为迷惑。有了社会经验后,就觉得可以理解了。个人觉得三个原因:1、家庭背景。诸葛亮本身就出生在琅琊官吏望族之家,祖辈当过中央领导,其父死后所跟随成长的叔父也是高级干部,后来还当过豫章太守,后来又投奔到刘表搞相关政治工作。所以,这种背景的家族,出身即视野和资源就完全不同,算得上是当时社会的顶层视野和资源了。在这样的背景下,且不说对政治、军事的认知这些见识了,仅仅就因家族所认识结交的社会关系就完全不同。举个现实的例子:就比如王思聪,他可以不用懂的具体的营销操盘,但他一定有着自己的资源和渠道能落实大量有水平的操盘高手。也就是说一方面站得高,脉络熟悉,另一方面在技术层面知道怎么去找资源,我想这就是家族背景带来的先天优势。

  2、自己天赋和努力。这个就不用细说,三国里的描述和交代都很清晰。三国家庭背景比他家好的多得去了,但诸葛亮能一骑绝尘,这即是其努力带来的不同。

  3、刘备团队全力信任和支持。在遇到诸葛亮前,作为北方军事集团代表的刘备兵团其实在战术层面上非常强悍的,技术硬件和军队战斗力没得说。加上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基本上来说,可以看到,刘备高超的领导艺术,让诸葛亮一上任就为止高效地配置了相关资源。那么,这个本来就在各技术层面实战力都很强的兵团,碰到诸葛亮就真如鱼得水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从未经历过实战的诸葛亮,为何初出茅庐就如此厉害?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