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伊犁将军的地位极高,权力非常大,为何能管理庞大的新疆地区?新疆伊犁将军是谁

  

伊犁将军的地位极高,权力非常大,为何能管理庞大的新疆地区?

  

伊犁将军的地位极高,权力非常大,为何能管理庞大的新疆地区?

  

伊犁将军的地位极高,权力非常大,为何能管理庞大的新疆地区?

  满清铁骑在入关后,他们为了能让自己薄弱的力量覆盖整个中华大地,他们就严格地将手下军队分成了两大不同阵营,这两大不同阵营就是八旗军和军。

  八旗军队大家都有所了解,主要是由满清的核心力量八旗子弟组建而有,里面既有满人,也有汉人、蒙古人。

  而兵可能大家就比较陌生了,清朝的兵最开始是由汉人的降兵降将们组建而成,在后来的多年历史发展中,也一直以汉人为主。

  在清朝时期,兵的军队人数是要比八旗军队多上许多的,不过由于八旗军队比较受到清朝皇帝的信任,所以单纯论地位来说,八旗军队的地位要比兵高上一大截。

  在镇守全国的过程中,兵承担起了主要的镇守任务,至于八旗军队,则起到了监视这些兵作用,一般来说,八旗军队是不用跑到前头去打仗的。

  在清朝的八旗军队中,地位最高者当属他们的驻防将军。

  这些驻防将军们的地位非常崇高,拥有着正一品的品级,是清朝武将中最高品级的职位,就相当于我们现如今所说的军区司令。

  在这14个驻防将军官职中,有5个将军的权力远比其他的将军大上许多,这5个将军分别就是驻扎在清朝的边缘地区的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伊犁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

  这5个地方的将军之所以比其他将军的权力大,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所驻扎的地区当时并没有设置行省、没有安排相应的官员管理,属于军事管辖区,因此,他们才能掌握远比其他将军巨大的权力。

  回归正题,下面我们就着重介绍一下这5大驻防将军中的伊犁将军。

  说到伊犁可能大家不太熟悉,但是说到新疆,或许大家就不会感觉到陌生了。

  没错,清朝时期所说的伊犁就是我们现如今所说的新疆。

  在我们的历史中,新疆一直游离在我们的中原王朝统治之外,以往一直被称作为西域,直到清朝时期开始,随着乾隆平定了准噶尔的战乱,新疆才算是彻底纳入了我们中原王朝的版图。

  在确定了对新疆的统治后,清朝皇帝为了更好地管理新疆,就专门设置了伊犁将军这个官职,用来管理新疆这辽阔的领土。

  正如同上面所说,伊犁将军的地位非常高,是正一品的将职,而伊犁将军除了崇高的品级之外,权力也非常巨大,在整个辖区内保持着至高的军权和行政权力,这点是内地的总督无法比拟的。

  虽然内地总督所管理的人口、所掌握的各种资源要比伊犁将军多上许多,但是由于内地的总督要处处受到巡抚、提督、驻防将军们的制衡,因此单纯论权力自由程度来说,内地总督是根本比不过伊犁将军的。

  通过上面的种种介绍,想必大家已经了解到了伊犁将军的不俗之处,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伊犁将军所掌握的军队人数实际上并不是特别多。

  清朝长年驻扎在新疆的军队保持在3万到4万人左右,这点人数的军队驻扎在辽阔的新疆,简直就如同一把盐撒入了大海一样,从这点人数来看,我们就可以知道伊犁将军所掌握的兵力有多么薄弱了。

  正因为力量的薄弱,所以在清朝晚期阿古柏入侵新疆的时候,伊犁将军才会在完全无法抵抗的情况下逃亡到了兰州,一直等到左宗棠大军开赴新疆剿灭阿古柏,这才回到了新疆。

  在经历阿古柏事件之后,清朝深刻认识到了单纯依靠驻防将军是无法有效治理新疆的,于是接下来他们就把新疆设置为了行省、在新疆设置了巡抚官职来管理新疆。

  在把新疆设置成省份后,虽然伊犁将军仍然牢牢把握着兵权,但是由于大部分行政权力被巡抚夺走的原因,因此后期的伊犁将军在权力方面根本就比不过中前期的伊犁将军。

  首先,我们需要讲一下清朝两种不同类型的将军,分别是镇守将军和八旗驻守将军。清朝入关以后,在每个省几乎都驻扎了一些八旗兵,但人数不多,通常只有几千人。请注意,八旗兵的地位特殊,总督和巡抚都无权管理八旗兵,由各地的将军负责管理。例如杭州将军、广州将军、江宁将军等等,这些将军们负责管理一个省的八旗兵,但不能插手地方行政工作。另一种将军就是镇守将军,例如盛京将军、黑龙江将军等等,在一些地区由于没有行政区划,自然也就没有行政官员。由镇守将军负责辖区内的所有军政事务,清朝总计有5位镇守将军。

  其中,伊犁将军是最后建立的。在清朝统治的前期,西北准噶尔部对清朝虎视眈眈,从康熙皇帝时期开始,清朝与准噶尔部展开了长期的战争。起初,清朝处于防御状态,但逐步转守为攻,直到乾隆皇帝在位的中前期,趁着准噶尔部内乱,清朝最终平底了准噶尔部。但在此以后,准噶尔部并不平静,一些贵族不断的发动叛乱。这让清朝意识到需要在新疆地区长期驻扎军队,并且需要留下重要官员管理新疆地区。公元1762年,清朝建立了伊犁将军,这个官职为清朝在新疆的最高军政长官。

  按照清朝的规定,伊犁将军的权力很大,能够节制南北两路,统辖外夷部落,操阅营伍,广辟屯田。如果从品级来说,伊犁将军也是最顶级的官员,因为伊犁将军属于正一品武官。在整个清朝官员中,正一品的高官几乎数的过来。例如乾隆朝的猛将阿桂就曾经担任伊犁将军,后来阿桂成为乾隆皇帝的宠臣之一。伊犁将军除了负责新疆地区的军政事务以外,还需要负责处理周边关系。由于西北地区以游牧业为主,很多牧民误入清朝控制区,或者新疆牧民误入周边政权的控制区,都会引发一些矛盾。伊犁将军需要负责处理这些矛盾,很多小事根本不需要汇报乾隆皇帝。

  在内陆地区,总督负责管理兵,各地的将军负责管理八旗兵。由于伊犁将军的地位特殊,伊犁将军能够管理新疆地区的所有武装力量。在清朝统治的中期,伊犁将军的权力非常大。但这样也有潜在的危机,由于没有建立行省制度,也没有各级行政官员。伊犁将军对各地的控制力比较差,而且对各地的情况并不熟悉。进入清朝统治后期,西方列强开始染指清朝的西北地区。中亚军阀阿古柏率领军队进入新疆地区,当时,伊犁将军根本无力抵挡。由于自己的管辖区已经丧失,伊犁将军在兰州住了很长时间。

  后来,清朝平定了太平军、捻军以后,终于开始了西征。年迈的左宗棠率领大军西进,最终重新收复了新疆地区。鉴于拱卫边疆的重要性,清朝在新疆建立了行省,也出现了新疆省巡抚。从这个时候开始,伊犁将军的重要性逐步降低,新疆巡抚开始成为全省的最高长官。其实除了新疆,清朝东北地区也面临类似的情况。原本有盛京将军、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到了清朝统治的末期,东北地区也建立了省份,这些镇守将军的地位开始下降。后来随着清朝的灭亡,这些官职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伊犁将军虽然是满清政府在新疆地区最高级别的官员,但他的职权并没有后来也就是光绪十年新疆建省之后的新疆巡抚的权力范围广。

  首先,就监察权而言,清政府对伊犁将军作了以下规定:

  这段话比较长,综合起来就是,伊犁将军对乌鲁木齐都统以及回疆事务大臣只是节制而已,至于乌鲁木齐都统及各回城事务参赞大臣节制下的各地办事、领队大臣,其任免由朝廷直接进行。将军、都统、参赞大臣等,只是将各自管辖区域内各城大臣出具切实考语,密行陈奏。

  而后来立的新疆巡抚,与其他巡抚一样兼任左副都御史,具有监察辖区内官员的权力。新疆巡抚的检察权包括了对所述文官两司(布政使和按察使除外)以下,武官梯度以下的各级官吏行使考核权,“官吏贤否去留,凭督抚文册”。此外,巡抚还具有对文职道府以下,武职副将以下官吏的题调权。题调是皇帝赋予督抚直接任命官员的权力,巡抚可以不必经过吏部,直接任命知县。至于推荐官吏,则更加是督抚的一项经常性责任。

  然而,这些权力,伊犁将军乃至于乌鲁木齐都统,回疆事务大臣都是没有的!

  而就行政事务处理权而言,伊犁将军对乌鲁木齐都统、回疆事务参赞大臣及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所属地区的行政事务,并无处理权。其地区内的一般行政具体事务,均由都统及参赞大臣自行处理,仅是知会将军而已。

  然而,后来的新疆巡抚的行政事务权则大大加强,巡抚具有刑事裁决权,巡抚对本区域所发生的刑事案件有权处理流刑以及的集中刑法,同时还具有上奏会计及监督藩库的权力,也就是财政监督权,最后,还有救灾赈济权,地方发生自然灾害时,巡抚有权力亲自或派人去勘察,并且上报朝廷受灾情况,请求拨款。然而,伊犁将军是不具备这些权力的!

  就军事职责而言,伊犁将军的直辖区是伊犁军区,对辖区内的军队,伊犁将军既有管理权,也有调遣的权力,且凡乌鲁木齐、巴里坤所有满洲、索伦、察哈尔、绿旗官兵,应听将军总统调遣。理论上,伊犁将军可以调动全疆驻防官兵,军事权力极大。

  但如果单纯以行政管理而言,伊犁将军只是名义上统辖全疆各级大臣。新疆的乌鲁木齐都统,参赞大臣,回疆事务参赞大臣,各级办事大臣。领队大臣,虽然都是武官,但他们分驻全疆各地,驻守官府衙门,治理各地的军政事务,对上可以直接向中央政府报告言事,对下可以监督个地方民族官员。各大臣各自为政,有较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伊犁将军是不能够插手各级行政事务的。

  由此一来,题主的问题也就清晰了,伊犁将军的军事权力极大,但行政权力却被最大新都削弱了,治理新疆的事情,除非到了叛乱的时候,他才有最大的军事调动以及指挥的权力外,其他时候,他没有权力去命令各地大臣,新疆全省的行政事务,他插不进去!

  清朝的武装力量主要就是八旗兵与兵,八旗兵是由旗人组成的子弟兵,清朝入关后,将八旗兵一分为二,一部分负责保卫京畿,充当皇帝的侍卫与亲军,另一部分被分到全国各省驻防。

  因为旗兵数量不足以稳定全国治安,清朝又组织了一支效忠清朝的汉人军队,是为兵,配合驻防的八旗兵驻守全国各地,兵的最高统领一般为总督、巡抚或提督。

  而将军就是驻防旗兵的最高统领,从一品,与顶着尚书头衔的地方总督品阶相同,掌握军权,实权不如总督,但是地位高于总督。

  (本文所有图片均摘录于赖洪波先生的《清代伊犁将军职主汇考》)

  自乾隆中期起,全国一共设置了14名将军,分别驻守盛京、吉林、黑龙江、绥远城、江宁、福州、杭州、荆州、西安、宁夏、伊犁、乌里雅苏台、成都、广州。其中盛京、吉林、黑龙江、伊犁以及乌里雅苏台五地的驻守将军,因为守地是边境,突发状况与外来侵扰多,在军政事宜上比内地的将军们有更大的权限,而伊犁将军又有不同。

  乾隆统一新疆地区后,建立了伊犁军府管理制度,任命伊犁将军为新疆的最高行政长官,不仅掌管地方军权、军政,还代表朝廷负责整治民生、考察官吏、征收赋税、管理财政等民政事务,此外还受命管理中亚哈萨克、布鲁特等藩部的事宜。

  伊犁将军就是妥妥的一方诸侯,所以朝廷对出任伊犁将军的人选十分谨慎,基本都是出自满族的皇亲贵臣,深受皇帝信任,自身也得是出类拔萃的将才,比如第一人伊犁将军就是乾隆皇帝内侄,第二任就是大名鼎鼎的阿桂。

  军府管理制度实行之初,南疆还处于自治状态,由原来的驻扎大臣主事,不听令与伊犁将军,乾隆三十年,南疆有维吾尔民众抗暴起义,伊犁将军出兵平乱,遭到了南疆驻扎官员的阻止,导致事态扩张,清廷耗时半年才平息动乱。经次教训,乾隆下旨南疆各地由伊犁将军统一管辖,将军必须定期巡视南疆地区,军府管理制度得到完善,伊犁将军的权势到达了巅峰。

  值得一提的是,伊犁将军的任命、罢免、任期、连任界限没有明确规定,都是看皇帝心情,47任伊犁将军中任期最长的是以勒图,几次任期加到一起有15年之久,最短的舒兴阿只干了5天。

  虽说伊犁将军的权限已有明令,但是国力是否雄厚、皇帝施政风格都影响了将军的政绩,尤其是一手创办军府制的乾隆主政时,事无巨细都要过问,当他的伊犁将军发挥空间并不大,当然皇帝监督的严,将军办事就不敢怠慢,也是好事,军府制前期的将军在任上表现都很出色,稳定一方。

  鸦片战争爆发后,大清慢慢走向衰亡,朝廷无能,庸官昏官辈出,伊犁将军任上也多是平庸无能之辈,只知敛财享乐,引起了军民共愤。

  同治三年,南疆以及宁远城的维吾尔族、回族人民又一次起义暴乱,与驻军争夺宁远、惠宁、惠远等地,两年的战乱,最终以伊犁将军明绪满门殉难,原将军常青被俘,惠远城里 数以万计兵民遇难,横尸遍野结束了军府制近百年的统治。

  清朝是由满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入关后为了统治广袤的国土,清朝统治者将人数不多的八旗兵分派到各省,称为驻防八旗。驻防八旗不归当地总督和巡抚管辖,最高长官为驻防将军,伊犁将军正是驻防将军之一。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经过长达71年的征战,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彻底收复新疆地区。1762年任命明瑞为第一任伊犁将军,在惠远城(今新疆霍城县南)设立将军府做为驻地,周围兴建了惠宁、绥定、广仁、宁远、瞻德、拱宸、熙春、塔勒奇八座卫星城,统称伊犁九城。

  新疆地域辽阔,地广人稀,驻军在军事要地修城筑堡,设立哨卡,巡查边界,加强防务。新疆驻军分为马兵3000余人,步兵13000余人,台站兵2600余人,这点兵马自然无法抵御外敌入侵。同治三年(1864年),新疆发生回乱,阿古柏趁机入侵,占领喀什噶尔,库尔勒,吐鲁番等地。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出兵占领伊犁,清军几乎完全被逐出新疆。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伊犁将军能够管理庞大新疆地区有赖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对新疆地区的努力经营,坚决新疆的分裂反叛分子,维护国家的统一有关。西汉西域都护府,唐朝的安西都护府管辖地域都涉及新疆地区,明朝时期几乎放弃了新疆、青海、西藏地区的管辖。清朝建立后坚持恢复对新疆、西藏、青海地域管辖,乾隆时期对新疆彻底完成有效的管理,设伊犁将军。

  新疆名称是乾隆时期起的。伊犁将军全称为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是清朝乾隆皇帝平定准部和回部之后设立的新疆地区名义上的最高军政长官 ,正一品武官。1884年新疆建省后,伊犁将军则只负责伊犁和塔尔巴哈台的防务和军政,管辖区面积缩小了。

  伊犁将军为清朝新疆地区最高官职,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南北两路,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额尔齐斯河上游,天山南北两路,以及楚河、塔拉斯河一带和帕米尔等地的军政事务。从设官来看,驻防重点在北疆。

  伊犁将军节制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乌鲁木齐都统、喀什噶尔参赞大臣。伊犁将军有统率驻军、考察官吏、屯田置牧、组织生产、核征赋税、巡边守土等职能。

  正是依靠综合国力强盛和清政府及广大百姓支持,伊犁将军能够有效管理庞大新疆地区。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乾隆在统一天山南北之后,清朝将额尔齐斯河东北,今阿尔泰的大部分地区划归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管辖。额尔齐斯河西南,东起巴里坤,哈密,西抵帕米尔高原,北达巴尔喀什湖,南至昆仑山脉的天山南北辽阔地域则设伊犁将军管辖。

  伊犁将军为新疆最高军政长官,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立,其权限为:“凡乌鲁木齐,巴里坤,所有满洲,索伦,察哈尔、 绿旗官兵,应听将军总统调遣。至回部与伊犁相通,自叶尔羌、喀什噶尔至哈密等处驻扎官兵,亦川将军兼管,其地方事务仍令各处驻扎大臣照旧办理,如有应调伊犁官兵之处,亦准咨商将军就近调拨,开明职掌载入敕书。\"

  一般情况下,新疆常设驻防、换防之八旗,官兵 3 万余员名,其布防原则为北重南轻,比例约为5:1,北南配备之兵种也体现这一原则。

  北路以伊犁为第一重镇,这里是将军府治也是新疆的军政中心。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设立将军后,伊犁先后建成塔勒奇、宁远、惠宁,惠远、绥定、广仁、瞻德、拱宸、熙春等9 城,将军驻于惠远城。伊犁驻军种类及人数均为全疆之首。

  乾隆二十九年(1764 年)至三十一年(1766年)从热河,凉州、庄浪调取满蒙八旗官兵4370 员名,携眷移驻惠远城,编为八旗四十佐领,称惠远城满营;三十五年(1770年)至三十六年(1771 年)又从西安调取满蒙八旗 2204 员名,携眷移驻惠宁城,编为八旗二十佐领,称惠于城满营。

  乾隆二十九年从张家口外调取察哈尔官兵 1837员名,携春移驻于博罗塔拉,哈布塔海,赛里木淖尔,编为八旗左右两翼,称察哈尔营;三十年从盛京调取锡伯官兵 1018 员名,携眷移驻伊犁河南,编为八旗八佐领,称锡伯营;二十九年从黑龙江调取索伦官兵 1018 员名,携眷移驻奎屯、萨玛尔及霍尔果斯河一带,编为八旗八佐领,分左右两翼,称索伦营;二十九年从热河调取达什达瓦额鲁特及自二十五年以来在伊犁陆续招扰之额鲁特共计 1200 员名,编为八旗左右两翼,安置于特克斯,察林塔玛哈,霍诺海、崆吉斯,哈什一带,称额鲁特营。

  此外,伊犁还有一镇,有兵丁 3000 名,基本上都从事屯田事务,设伊犁镇总兵统辖,这些兵丁原系从陕甘各提镇标营抽调,定期更换,自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改为携眷驻防。总计伊犁驻扎携眷官兵有1.5 万员名左右,其中 80%为八旗官兵,只占 20%。

  乌鲁木齐是仅次于伊犁的北路重镇,当地最高军政长官是乌鲁木齐都统,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设,驻巩宁城,乌鲁木齐都统受伊犁将军节制,其军事职责为“统辖满汉文武官员,督理八旗,军务,总办刑钱事件。辖领队大臣五(本城一,吐鲁番一,巴里坤一,古城一,库尔喀喇乌苏一),协领十二(本城六,外城六),节制提,镇(迪化城提标,巴里坤镇标,哈密协,玛纳斯协)城守营一\"。

  乌鲁木齐驻有满,蒙八旗携眷官兵 3000余员名,乾隆三十七年(1772 年)调自凉州,庄浪,编为八旗二十四佐领,驻防巩宁城。乌鲁木齐是新疆屯驻重地,当地驻防,屯田官兵总计将近1万员名,设乌鲁木齐提督统辖。

  提督\"驻扎迪化城,统辖巴里坤镇总兵暨本标中,左,右,城守四背,巩宁城守营,哈密协,玛纳斯协,库尔喀喇乌苏营,晶河营,喀喇巴尔噶逊营,济木萨营等处弁兵操防,屯田、马政、台站事务,仍受都统节制”。总计乌鲁木齐驻扎携眷官兵将近 1.3 万员名,其中 23% 为八旗官兵,官兵占77%。

  巴里坤地处天山北路东部,是北路的又一军事重镇,有“新疆屯防首尾相应之总汇” 之称。这里驻防的八旗官兵约有 1000 员名,乾隆三十九年(1774 年)从西安满营调取,携眷移驻于巴里坤之会宁城,设领队大臣统辖。新疆统一后,巴里坤先为重兵驻地,移安西提督驻其地,辖本标五营马步兵。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重定北路建置,将巴里坤提督移驻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总兵移驻巴里坤。

  此后,巴里坤设一镇,总兵驻汉城,辖本标中,左,右,城守四营及哈密协营,古城营、木垒营等处官兵约 4000 员名。占城地处巴里坤、乌鲁木齐之间,这里驻防的八旗官兵是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从宁夏满营调取的,共计 1000 员名,设领队大臣统辖。古城另设游击一员,辖马步兵 200 名,隶巴里坤总兵。

  厍尔喀喇乌苏地处乌鲁木齐,伊犁之间,也是自乌鲁木齐北上塔尔巴哈台的必经之处。当地设办事,领队大臣各一员,“管理巴特玛乌巴什游牧并库,精二处屯田,以及军台等项事务”。当地不设八旗驻防兵,只设马步兵一营及部分屯田兵丁。

  塔尔巴哈台地处四北极边,西联哈萨克,北扼俄罗斯,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乾隆二十九年(1764 年)清军于雅尔地方建肇丰城驻屯(旧址在今哈萨克共和国乌尔扎尔),后因当地雪大,南移 200 里在楚呼楚地方筑绥靖城屯驻(即今塔城)。塔尔巴哈台设参赞大臣一员,领队大臣二员,管理卡伦,游牧事务。当地的官兵主要是换防军。由伊犁派驻满蒙八旗官兵 700 余员名,察哈尔、锡伯,索伦、额鲁特四营官兵 700 员名。由甘州、西宁,谢州提镇标营派驻电田兵 800 名。这些官兵皆定期更换。此外,当地游牧的察哈尔,额鲁特,投诚哈萨克,土尔扈特等部皆编设佐领,其中察哈尔设游牧兵 170 名,额鲁特设游牧兵 230 名,半分钱粮兵 688 名,这些兵丁则是驻防兵。

  南路的军事布防与北路有很大区别户,其特点是驻军大多是换防军,但东西各城也不尽一致。

  喀什噶尔地邻浩罕,巴达克山,在南路诸城中位置最为重要。清朝在喀什噶尔设参赞大臣一员,总办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阿克苏、乌什、库车,喀喇沙尔八城事务。其下设协办大臣一员,专理喀什噶尔及英吉沙尔事务。

  喀什噶尔驻防军共计 1100 余员名。其中,满蒙八旗官兵 440 员名,由乌鲁木齐,伊犁两地驻防八旗中定期派往换防;锡伯,索伦官兵 224 名,山伊犁锡伯,索伦二营定期派往换防; 641名,由西宁镇标,汉中镇标及乌鲁木齐提标营中定期派往换防。

  英吉沙尔设领队大臣一员,隶喀什噶尔参赞大臣辖。当地驻防军共计 287 员名。其中,满蒙八旗官兵 81 员名,由乌鲁木齐驻防八旗中定期派往换防;官兵205 员名 ,由河州镇标营定期派往换防。

  叶尔羌设办事大臣,协办大臣各一员。当地驻防军912员名。其中,满蒙八旗官兵 210 员名,先由伊犁驻防八旗中定期派拨换防,后改由巴里坤、古城,吐鲁番驻防八旗中派拨换防;官兵 702 名,由陕甘诸提镇标营派拨换防。

  和阗设办事大臣,协办大臣各一员。当地驻防军为官兵 228 员名,由陕甘诸提镇标营定期派拨换防。

  阿克苏设办事大臣一员。当地驻防军 782 员名。其中满蒙八旗官兵 68 员名、由乌鲁木齐驻防八旗中定期派拨换防;官兵 714 员名,由陕甘诸提镇标营定期派拨换防。

  乌什设办事大臣一员。当地驻防军共计 947 员名。其中,满蒙八旗官兵 151员名,由巴里坤、古城、吐鲁番驻防八旗官兵中定期派拨换防;官兵 796 员名,由陕甘诸提镇标营中定期派拨换防。

  库车设办事大臣一员。当地驻防军为官兵 320 员名,由陕甘诸提镇标营中定期派拨换防。

  喀喇沙尔设办事大臣一员。当地驻防军为官兵 614 员名,由陕甘诸提镇标营中定期派拨换防。

  吐鲁番设领队大臣一员,管理满营、差营,屯田,回务,受乌鲁木齐都统节制。

  当地驻防军共计 1650 员名。其中,满蒙八旗官兵 548 员名,系乾隆五十五年(1780年)从乌鲁木齐满营壮丁中挑选移驻;官兵 1100 余员名,由陕甘诸提镇标营中定期派拨换防。

  哈密设办事大臣,协办大臣各一员。当地驻防军为官兵 854 员名,设副将一员统领,求巴里坤镇总兵管辖。

  清朝在新疆实行的行政管理制度,是根据新疆地域辽阔、民族复杂的特点,本着因地制宜,因俗设治的原则制定的,主要有札萨克旗制、府县制和伯克制三种。

  1.札萨克旗制

  札萨克旗制本是清朝为统治内、外蒙古面订立的制度,后又推行于青海蒙古中,这种制度综合了满洲八旗制和蒙古部落制的特点,组织管理严密同时又有一定的自治性,是一种带有军事编制色彩的行政管理制度。新疆的札萨克旗制主要在平定准噶尔部之前即已归顺清朝的哈密、吐鲁番维吾尔人中及以后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实行。

  哈密维吾尔人编设旗制始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十五年噶尔丹败亡,哈密达尔汉伯克额贝都拉擒其子献于清朝。三十六年,清朝封额贝都拉为一等札萨克,仍“达尔汉”号,并遗官赴哈密编立旗队,设一旗十三佐领,置正副管旗章京、参领,骁骑校各员,准其用红纛。额贝都拉死后,其札萨克达尔汉职号先后由子郭帕伯克、孙额敏承袭。额敏率部属助清军屯田有功,雍正年间先后晋封为札萨克镇国公、固山贝子。

  额敏子玉素卜随清军平定天山南路有功,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封多罗贝勒,赐郡王品级,其子伊萨克袭爵。伊萨克子额尔德锡尔袭爵后,诏世袭罔替,其子博锡尔再袭爵后晋多罗郡王,咸丰年间赐亲王。博锡尔子卖哈莫特于同治六年(1867年)袭札萨克和硕亲王爵,其内弟沙木胡索特于光绪七年(1881年)再袭爵。

  有清一代,哈密王公家族始终是清朝在新疆予以信赖的家族,每有战事,哈密王公率部随征,为清朝加强在新疆的统治屡建功绩。清朝亦给其优厚待遇,除不断晋爵外,准许札萨克旗制下的维吾尔人不负国家徭役,赋税之义务,札萨克王公对其属地,属民享有完全的统治权。这种统治特权直至清朝灭亡尚未废除。

  吐鲁番维吾尔人实行札萨克旗制有一过程。雍正十年(1732 年)吐鲁番万余维吾尔人在额敏和卓率领下决计随清军东迁,消息报至京师,雍正帝立即降片:“额敏和卓著封为札萨克辅国公。” 次年,额敏和卓率维吾尔人抵达瓜州,清朝正式“颁给札萨克印信,俾总领其众”,其余头目,分别等级,“照番民土司之例,给与正、副千户职衔札付,分领部落,散居各堡”。乾隆 十九年(1754 年)清朝派遣官员赴瓜州,正式对维吾尔人“编旗队,置管旗章京,副管旗章京,参领,佐领,骁骑校各员,如哈密例”。设一旗十五佐领。至此,继哈密维吾尔人之后,吐鲁番维吾尔人中正式建立了札萨克旗制。

  与哈密额贝都拉家族一样,吐鲁番额敏和卓家族也是清朝在新疆维吾尔旗上层中最为信赖的一个家族。自雍正十一年额敏和卓封札萨克辅国公后,“乾隆二十一年晋镇国公,旋晋贝子。二十二年赐贝勒品级。二十三年授多罗贝勒,旋赐郡王品级\",有清一代,世袭罔替。

  2.府县制

  新疆统一后,清朝在天山北路东部的巴里坤,乌鲁木齐地区推行了与内地同一的府县制度。府县制在天山北路东部地区的推行,是以清朝在这一地区大规模移民为基础。

  大山北路水源充足,可垦地辽阔,人口稀少,其东部地区是历代经营西域的基地和交通孔道。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开始,清朝从河西和陇东各府、州,县招募无业贫民,官费资送至乌鲁木齐,巴里坤,授予土地,籽种,耕其,贷给耕畜,住房,扶助他们安家立业。

  与此同时,在乌鲁木齐,巴里坤就地招募和鼓励自行出关寻找生计的手艺人,小商贩及眷兵成年子弟,服刑期满的罪犯等落户认垦。移民政策收到了卓著的成效,至乾隆末年,乌鲁木齐,巴里坤两地的移民垦地数为 101.4万余亩”。嘉庆八年,各类移民总人数达 15 万口以 上。

  起初,清朝于巴里坤,乌鲁木齐设直隶厅管理移民行政事务。随着移民人口的增加,耕地面积的扩大,行政管理事务日益繁杂,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对原有行政建制进行调整改革:于巴里坤设镇西一府,领宜禾、奇台二县;于乌鲁木齐设迪化直隶州,领昌吉,卓康,绥来三县’同年,设镇迪道于乌鲁木齐,驻巩宁城,辖迪化直隶州、镇西府。于是,天山北路东部形成一道一府一直隶州五县的行政建制。此外,天山南路东部的哈密,吐鲁番虽已实行札萨克旗制,但因地邻甘肃,内地民人聚居不少,先后置厅,设同知,通判管理事务,乾隆一十八年,清朝决定将此二厅“均归巴里坤新设知府管辖”。

  清朝对新疆设立的府县建制极其重视,议定建制时,乾隆帝即谕令陕甘总督勒尔谨,“现议改设府,州、县沿边各缺,定为繁、杂、难最要,令该督于陕、甘两省满员内拣调”。以后,出任新疆道,府、州、县的官员,大多是满人,次为蒙古,汉军籍人。

  新疆设置的道,府、州,县隶陕甘总督管辖,其境内布防军队则隶乌鲁木齐都统统辖。但府,州,县民广缴纳的税粮用于供给布防军队,与内地不同,“内地之仓以济民食为主,而新疆之仓以裕军需为要”\"。因此,道,府,州,县又与新疆军府之间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管辖府,州、县,厅之镇迪道其衔为“粮务兵备”,全称为\"镇油箱各兵备道”。

  3.伯克制

  伯克,维吾尔语\"官长\"之意。新疆统一之前,维吾尔族居住地区普遍实行伯克官制,《钦定皇舆西域图志》载:“按回部官职小大旧有等差,伯克其统名也。”伯克高低不一,职掌有别,按其名称,约有35 种之多。新疆统一后,维吾尔人居住地区,除了哈密,吐鲁番实行札萨克旗制而外,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乌什,阿克苏、库车 ,拜城 ,沙雅尔、赛里木,布古尔,库尔勒,吐鲁番之辟展,伊犁之宁远城皆因俗设治,沿用伯克官制。据《钦定皇奥西域图志》载,以上各城共配备着大小伯克二百九十二员\"。

  清代的伯克制度是在对伯克旧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后制定的。清朝废除了伯克的世袭旧制,规定,各城伯克的任用和免职,按其官职的大小,或由参赞大臣,或由办事大臣拟定奏报,请旨决定。任命伯克,要求从“回人中有从戎效力,及输诚内附者,虽材以授”。特别是大城的阿奇木伯克,更是要求从忠实于清朝的维吾尔人上层中选任。

  如首任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是哈密郡王玉素卜,首任乌什阿奇木伯克是玉素卜之弟阿卜都拉;首任叶尔羌阿奇木伯克是叶鲁番郡王额敏和卓,其次子茂萨,四子鄂罗木杂布先后出任伊犁阿奇木伯克,六子伊斯堪达尔曾出任喀什噶尔阿奇木伯克。

  为防止伯克利用职权为所欲为,清朝规定,伯克不得在原籍任职,“大伯克回避本城,小伯克回避本庄”,并规定,出任伯克者,不得兼任宗教职务,“其阿浑子弟,有当差及充当伯克者,亦不准再兼阿浑”,以防止伯克利用政教合一面专权。

  任用的伯克皆授以品秩,“自三品以下,至七品不等\"。一城行政事务的阿奇木伯克为三品,协理一城行政事务的伊仙罕伯克为四品,管理地亩桹赋的噶杂纳齐伯克、专司征输粮赋的商伯克皆为五品,刑名事务的哈资伯克,管理税务的巴吉格尔伯克,管理水利疏浚灌溉事务的密喇布伯克,经理文移记档事务的都官伯克等定为六品,征输千户粮赋的明伯克、专司巡缉捕盗提牢诸务的帕提沙布伯克,专司驿馆米刍杂务的什扈尔伯克,管理市集细务的色迪尔伯克,征输百户粮赋及管理挖铁事务的工孜伯克等定为七品。

  为使伯克们忠于职守,奋勉效力,清朝给以伯克较为优厚的待遇。除了阿奇木伯克岁支养廉银 500 两,伊什罕伯克岁支养廉银 200 两外,还按伯克品秩高下,分别给与养廉地亩和种地人。其三品伯克每员给200帕特玛籽种地亩,种地人百名;四品伯克每员给 I50 帕特玛籽种地亩,种地人 50 名; 五品伯克每员给 100 帕特玛籽种地亩,种地人 30 名;六品伯克每员给 30帕特玛籽种地亩,种地人 I5 名:七品伯克每员给 30 帕特玛籽种地亩,种地人8名。

  养廉地亩和种地人是作为伯克的俸禄授予的。种地人被称为“燕齐回子\"或“烟齐回子\",《西域闻见录》载:“凡伯克皆有小回子为其服役,如奴仆,自百户至二三户不等。”经过改革后的伯克制度已与旧制有了重大区别。伯克已由原来的世袭土著官变为土著流官,他们的特权受到限制。伯克的日常工作处于派驻各城的参赞大臣、办事大臣的监督之下,参赞大臣,办事大臣手中操有参奏,请旨任免伯克的大权。

  改革后的伯克制度对于清朝加强对维吾尔人居住地区的统治显然是有利的,同时,对于缓和维吾尔人居住地区的各种社会矛盾,促进当地生产力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积极作用。

  但是,伯克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最大的向题即是伯克易与派驻当地的办事大品串通一气,胡作非为,激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乾隆三十年(1765 年)爆发的乌什反清起义即为一例。乌什阿奇木伯克阿卜都拉“性情残暴,将乌什人鞭责凌辱,习以为常,贪纵之极,多方需索\"。当地办事大臣素诚\"昏愦不治事,又酗酒宣淫\",与阿卜都拉共同压迫剥削百姓。乌什维吾尔人不堪欺凌,群起反抗,将阿卜都拉和素诚合家杀死,焚烧衙门,市据城池 清朝从伊犁,喀什噶尔调派军队,围攻乌什城将近半年,才进入城中,起义。

  伯克制存在的问题在乾隆朝以后发展更为严重,道光八年(1828年),钦差大臣那彦成的上奏中谈到,乾隆年间规定阿奇木伯克给种地人 80 户,\"近因相沿日久,任意增至数百广”而且巧立名日,任意科派,贪污中饱,并随意奸占妇女。为了与当地的办事大臣串通一气,每逢大臣到任或巡阅之时,阿奇木伯克都要呈献黄金,元宝,绸缎,皮张,马匹等物,并借此机会加重摊派,贪污肥已“”。道光朝以后,天山南路的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无不与此有关。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关注】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清代有14个驻防将军,其中有5个将军的权力远比其他的将军大上许多,原因是这些地方并没有单独的行政体系,所以这些将军是军政一体的长官,所以权利比较大。

  这5个将军分别是: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伊犁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

  其中东三省的三个将军,盛京、吉林和黑龙江,有其特殊原因,满族是从那里起家的,早就这么定了;

  而后的伊犁将军和乌里雅苏台将军,分别是征服准噶尔部、回部和设立的。

  所以,伊犁将军同其他四位将军一样,都是权利非常大的,军政一体长官,并非只有伊犁将军权利大。

  但是呢,考虑管理面积、抛开历史成因和等级,伊犁将军是正一品,在乌里雅苏台将军从一品之上。

  都别抢,我来答。

  这个问题颇有一点无厘头,既然都说了地位极高,权力非常大,为什么就不能管理新疆呢?

  《清史稿·职官志》记载:

  它的职责《清史稿》里也写的很清楚,就是修改考察一下地方的刑律,有不合理的地方提出建议,另外就是要搞好军民关系,定期举行军事训练。

  也就是说它只管军政这一块,譬如说有敌人来攻打,驻防将军就可以和总督以及巡抚一起商量该怎么办,调动军队进行抵御。但在平时,驻防将军基本上就是一个闲职。

  因为地方上有总督和巡抚在管理,所以驻防将军是插不了手的。

  不过新疆这个地区比较特殊,因为它直到光绪年间才建立行省,也就是说在此之前,新疆地区是没有总督和巡抚的。

  因此在没有建立行省之前,这个伊犁将军的权力还是很大,相当于一方诸侯了,等于集军事和政务权力于一身的封疆大吏,从这一点来看,它在新疆地区远比那些内地的总督和巡抚权力要更大。

  “节制南北两路,统辖外夷部落,操阅营伍,广辟屯田”,后来因为新疆建立了行省,驻防将军的权力也就被剥离了,只管军政这一块。而相比较内地那些驻防将军的清闲,伊犁将军始终是驻防在边境地区,所以责任和压力就更大。

  他不仅要保证本地的生产,最主要的职责就是保护边境的安全。也因为这样,所以驻防将军的官阶甚至要比总督还要高,驻防将军是从一品官阶,总督才是正二品,兼任兵部尚书的话,才能达到从一品。

  但是如果比起权力来说的话,总督的权力无疑要比驻防将军要大。

  乾隆年间新疆发生大小和卓叛乱以后,清政府意识到了在新疆地区驻军的重要性,毕竟山高皇帝远的,军队可能刚刚一开走,叛乱立马就会发生,

  所以就开始在新疆地区驻军,实行屯田,粮食全部由军队自己解决,朝廷每年拨饷银给军队就行了。

  所谓伊犁将军,全称的应该叫总统伊犁等处将军,是清朝乾隆帝平定准部和回部之后设立的新疆地区名义上的最高军政长官 ,正一品武官。

  伊犁将军辖境东到哈密和巴里坤、西到葱岭和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北到巴尔喀什湖和额尔齐斯河中上游,南到昆仑山。乾隆二十七年,任命明瑞为第一任伊犁将军,1912年志锐作为最后一任伊犁将军而结束。伊犁将军节制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乌鲁木齐都统、喀什噶尔参赞大臣。

  乾隆时期,经过长达70多年的战争战,清朝终于消灭的强悍的准噶尔部。但是随后又爆发了大小和卓叛乱,清朝派遣军队进入西北地区。在局势彻底稳定之后,清朝设立了伊犁将军,负责管理整个新疆的军政事务。而清朝在新疆地区总计驻扎了3万多军队,全部由伊犁将军管理。从品级来说,伊犁将军是最顶级的官员,正一品武官。伊犁将军除了负责新疆地区的军政事务以外,还需要负责处理周边关系。乾隆时期的大臣阿桂就曾经担任过伊犁将军,在世之时,他的地位一直在和珅之上;纪晓岚也曾经被发配过伊犁。

  与内地省份不同的是,在内地,总督负责管理兵,各地的将军负责管理八旗兵。但伊犁将军的地位特殊,伊犁将军能够管理新疆地区的所有武装力量。在清朝统治的中期,伊犁将军的权力非常大。清朝后期,中亚军阀阿古柏入侵新疆,时任伊犁将军无力抵抗,被迫放弃驻地跑往兰州躲避。1876年清朝派左宗棠进军新疆,,1881年收回伊犁,1884年设立新疆行省,伊犁将军的重要性逐步降低,新疆巡抚开始成为全省的最高长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伊犁将军的地位极高,权力非常大,为何能管理庞大的新疆地区?新疆伊犁将军是谁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