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清朝名臣陶澍娶妻时被骗娶了黄家丫鬟,他知道真相后是如何处理的?陶澍娶妻的故事

  穷书生要娶富家女,结果在洞房之夜掀开盖头后,却发现新娘子被人掉了包...

  这就是清朝名臣陶澍在新婚之夜,所发生的尴尬事情。

  说到陶澍,可能很多人会比较陌生,这么说吧,他是晚清重臣左宗棠的引路人和儿女亲家,由此就可以知道,陶澍也是一个十分厉害的人物。

  不过,新婚之夜的尴尬事,发生在他年轻的时候,原本定好的婚事,到了洞房后才发现,盖头下面已经换了人。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陶澍在知道真相后,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陶澍是湖南安化人,生于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9年),据说他的祖上,是陶渊明的后代,不过年代久远,已经无从考证。

  到了陶澍这一代,家里已经是非常一般了,父亲陶必铨是一个普通的教书先生,微薄的收入,让一家人日子过得十分紧张。

  偏偏这个陶必铨,还是个“逢考必不过”的主,先后多次参加科举,每一次都名落孙山,以至于到了最后干脆放弃,安心当了一个教书匠。

  不过陶必铨对儿子陶澍,倒是抱了很大期望,陶澍本身也比较聪明,学东西很快,再加上有父亲陶必铨手把手的教育,那肚子里的墨水,一点都比他爹少。

  就这样,小陶澍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之下,一天天的长大,随着儿子逐渐成人,终身大事也就提上了议程。

  在陶澍的家乡,有一家姓黄的富户,家中虽不是万贯家财,倒也颇为殷实,至少在当地来讲,算得上一个有头有脸的人家。

  这家有个闺女,正值妙龄,黄老爷的意思是,给闺女找一个读书人,一来呢,可以熏陶下自己的家庭,二来以后若是科举高中,说不定还能飞黄腾达。

  带着这样的想法,黄老爷就托人物色,一来二去,就打听到了陶家,详细了解之后,黄老爷大喜过望,这不就是他想给女儿找的人家吗?

  虽说陶家现在穷,但是那个叫陶澍的小子,一肚子墨水,若自己加以资助,日后必定能考上个一官半职,那自己就是官老爷的岳父了。

  黄老爷这就是典型的“投资”啊!

  不管怎么样,黄老爷认定了陶澍,差人前去陶家提亲,陶必铨对这个从天而降的好姻缘也是十分高兴,毕竟自家什么情况,他也十分清楚,因此,就答应了这门亲事。

  不过对于陶澍来说,倒也无所谓,黄家姑娘长什么样子他也没见过,再说现在正是他考取功名的时候,既然父亲没有异议,自己遵从也就是了。

  陶黄两家,就这样给两个从未谋面的年轻人,定下了婚约。

  定下婚约后,陶澍继续攻读,黄家千金也等待着他高中的那一天,结果,这个陶澍可能遗传了他父亲陶必铨的“好运气”,再一次上演逢考必不中。

  这下,黄家就开始犯嘀咕了,莫非这个陶澍的运势,和他父亲一样,没有做官的命?如果这样,把闺女嫁给他,岂不是吃了大亏?

  黄老爷是越琢磨越不对味,越不对味越后悔,思来想去,就想到了不如退婚吧。

  不过,退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没那么简单,因为依照大清律,如果没有缘由,且单方面悔婚的话,不仅要退回礼金,并且还要赔偿对方损失。

  这点钱对于黄老爷倒没什么,但是大清律还规定,即使是退钱,这人还是要嫁过去,也就是说,如果闹到公堂之上,黄老爷不仅得掏银子,还得亲手把女儿送到陶家。

  正在黄老爷踌躇犹豫的时候,乡里的一个姓钱的富绅,前来登门拜访,两人相互客套一番后,黄老爷才知道,这钱财主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原来,钱财主的夫人刚过世,他寻思着续弦,听闻黄家千金美貌,于是就亲自登门,想谈谈这门亲事。

  钱家在当地是大户,财力雄厚,黄老爷早有素闻,他倒是有心答应,但中间还夹杂着与陶家的婚约,这就让他十分为难,最后,干脆把事情原委和女儿说个明白,让她自己定夺。

  这黄家千金只不过是一个姑娘家,她哪里有什么主意?还不是听父母之言,说来说去,还是应了那句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黄家干脆就决定,不能把女儿往陶家这个火坑里推。

  但怎么交代呢?毕竟人家陶家也没什么错,如此毁约,以后这名声还要不要?

  正当几个人商议的时候,一旁伺候的大丫鬟,站了出来说到,不如由她代替黄家姑娘嫁到陶家,反正那个陶澍也没见过新娘子什么样子。

  黄老爷一听,这还真是个好主意,马上就开始着手准备,先是将这个丫鬟认做干女儿,对外宣称是二千金,然后与陶家商定大喜之日,准备嫁妆,很快,就将这个充当黄家千金的丫鬟,送到了陶家。

  陶家这边呢,不明就里。敲锣打鼓的就将这个丫鬟迎进了门,老陶看着儿子成家也十分高兴,同时也对黄家千恩万谢,感谢他们瞧得起黄家,将千金嫁了过来。

  也就是说,陶家上下,都不知道新娘子已经被换了人。

  不过,这个丫鬟却是个实诚人,在新婚之夜时,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的都告诉了陶澍,得知自己的新婚妻子,已经被掉包换人,陶澍陷入了沉思。

  要说这陶澍,倒也大气,在知道事情原委后,并没有去找那黄家理论,而是最终决定,和这个叫做黄德芬的大丫鬟,安心地过日子。

  于是,一场“姊妹易嫁”的风波,就这样被消弭在无形之中,陶澍不仅没有嫌弃自己这个妻子,反而对她十分尊重。

  以德报德,黄德芬在婚后,看到丈夫对自己很好,心中也是十分感动,也就对这个家越发额贴己起来,每天忙里忙外,将家里上下打理的顺顺当当,就为了丈夫能够安心读书。

  而这陶澍,自从有了一个贤内助,如同开了挂一般,先是在嘉庆七年的乡试中,成为安化的唯一一个进士,之后又在殿试中过关斩件,得到了嘉庆帝的召见,定为当年榜上第55名。

  这下陶家算是熬出来了,终于有人高中皇榜,而陶澍踏入官场后,更是有如神助,从一个翰林编修开始做起,一路历经监察御史、户部给事中等官职,到了嘉庆帝驾崩的那一年,陶澍已经是川东兵备道。

  等到道光皇帝登基后,由于陶澍能力颇强,并且风评极好,直接提升他为山西按察使,而这还不是陶澍的终点,在道光三年,陶澍又被提升为安徽巡抚,成为了地方上的大员。

  最终,由于政绩突出,陶澍在51岁那年,坐上了两江总督的位置,真正成为了封疆大吏。

  而当年不嫌弃他穷,选择嫁给他的妻子黄德芬,也因夫而荣,被道光皇帝封为了一品诰命夫人,这可是当年的她,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自己只不过是一个丫鬟出身的人,当年也是想着嫁人后过小日子,哪怕陶澍只是一个教书先生,她也觉得很满足,怎么就稀里糊涂的,当上了一品诰命夫人呢?

  这正应了那句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黄德芬当年的一个小选择,给自己带来了如此丰厚的回报。

  并且,在陶澍这些年官位不断升迁时,对自己的结发妻子依然的十分尊重,从没有怠慢过她,更没有因为自己高官得坐,去嫌弃这个丫鬟出身的妻子。

  哪怕是黄德芬只给自己生了三个闺女,没有生儿子,陶澍依旧对她是礼遇有加。

  要说这世事真是奇妙,在陶澍一路官运亨通的同时,那黄家千金的日子,却每况愈下。

  最开始,在她嫁给钱财主后,日子还算可以,这钱家有钱,什么吃的喝的用的,可劲的挥霍,但这钱财主本人,却是个喜欢耍横的主儿。

  仗着家财万贯,在地方上横行无理,而在一次与他人争抢地盘的时候,蛮横的钱财主被对方一顿殴打,回来没多久,就一命呜呼。

  那个年头,男人是家里的顶梁柱,这男人没了,基本上和天塌差不多,而黄家千金只是一个妇道人家,除了哭天抹泪之位,什么也做不了。

  于是,没过多久,钱家的财产,就被亲戚们瓜分一空,分到最后,就连宅子都被卖掉。

  这下黄家千金连住的地方都没了,不得已之下,只能回到娘家,而黄老爷看到女儿的悲惨遭遇,又听闻那个叫陶澍的小子官是越做越大,又后悔又生气,急火攻心下,也撒手人寰。

  就这样,黄家千金成了一个孤苦伶仃的人,日子过的是凄凄惨惨,此时的陶澍,已经是按察使,因此,当地的官员看在他的情面上,偶尔还能接济一下。

  最终,黄家千金的悲惨遭遇,被陶澍的夫人,也就是当年那个大丫鬟得知,征得丈夫的同意后,将她接到了陶澍的老宅里,就这么供养了起来。

  不过最终,这个黄家千金的结局成了迷,一说是在陶澍当上两江总督那年,他回老家省亲,得知消息的黄家大小姐就受了刺激,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寻了短见。

  另一种说法则是,在被大丫鬟黄德芬接回来之后,黄家大小姐心中羞愧,就没在陶澍的老宅生活几年,找了个地方,削发出家去了。

  结语:

  发生在陶澍身上的这个“姊妹易嫁”的故事,记录在清朝文学家梁恭辰的《北东堂笔录》中,故事真假有待考证,不过陶澍有才能则是真的,他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凭借着自身的能力,一路做到了两江总督的位置,并且,在左宗棠还落魄时,是陶澍一眼看中了他,并主动和他结为儿女亲家,也就是有了陶澍的引路,才有了后来名震天下的左宗棠。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陶澍?这人的名字大家伙瞅着有点生,所以开头的时候,老梁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人,打个底,然后在来解决题主的问题。

  陶澍满清那会临幸嘉庆,道光二帝的名臣。脑壳上帽子那是一顶比一顶大,官至两江总督,还贴着太子少保的衔。

  尤其是道光对陶澍那叫个器重,当年俩人第一次见面,就谈的不错,之后两天就见了三次面,一次就唠叨两三个时辰。就这环境,陶澍想不发达都难。

  不久,左宗棠奔着京城去会试,这一家伙下去有点倒霉——名落孙山。

  人家陶澍听了这信,直接将左宗棠接到自己个的家里盛情款待,期间指着自己那两江总督的办公桌说:“小子!爷们看好你!我是老了,瞅见那个位置没,它一定是你的。”

  弄的左宗棠都不好意思了。

  接着陶澍趁热打铁:“之前我一直不好意思提,现在我厚着脸皮给自己二小子,向你讨个女儿做儿媳妇,咋样?”

  瞧人家这事办的利索不。之后陶澍被老黑老白邀请去喝茶,就让左宗棠照看自己个的家人。而左宗棠在安化桃园别墅,也就是陶澍的家里一住就是七年,一边教导陶澍的二小子,也就是自己个女婿,一边帮着打理陶家的家业。

  到了最后左宗棠的名气远超陶澍,两江总督的帽子都是最小的,入驻军机还当了大臣,就这位置放过去,那也是宰相啊,但左宗棠却一直以自己是陶澍的继承者自居。

  好了有了前边打底,咱再瞅瞅题主这事到底是咋回事呢?

  所以这事应该是有的。那么老梁就把这事的经过详细的说明一下。

  这么说吧,老梁觉得陶澍这岳父一大家子就是一窝棒槌,那俩眼珠子扣出来可以当泡踩着玩的存在。

  陶澍的老爹——陶必铨,那是满肚子的墨水,名气大的很,可是他极度不适应科举这事,那叫个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一辈子就一个职业——教书。那年月教书也只能填饱肚子而已,他还特别喜欢收藏书籍,好家伙这爱好直接导致了家里那叫个穷。

  在这种情况下,陶澍就出生了。想必有陶必铨的熏陶,陶澍的才气那也是杠杠的,那小肚子里装的墨水不比他老子陶必铨少多少。

  陶必铨瞅着儿子一天天的长大,这就找了一个姓黄的人家订了亲。

  这老黄家家境好,能让他们家瞅上陶澍的原因就是陶澍那一肚子的墨水,就想着来个提前投资啥的,捞个官老爷亲戚的帽子戴戴。

  于是两家人这就约定,乡试之后结婚。

  就在老黄家犹犹豫豫的时候,这城里边有一个姓钱的富户,循着味就找来了。

  “俺那黄脸婆刚死,现在寻思续个弦啥的!转脸就听说你家要出阁的闺女长的那叫个水灵,听的俺心痒痒,把你女儿嫁个俺咋样?”这老钱上了门就提亲。

  老黄家感觉这官老爷亲戚的帽子捞不到,捞个有钱人亲戚的帽子也不错,一家人关起门来商量,最后把问题推给女儿,让她自己做主。

  得,你说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人,她能有啥见识。开头瞅着陶澍家里那黑锅底一样的房子,就老大的不乐意,现在让她自己决定,那还用选吗?直接就投了老钱家一票。

  好吧,老黄家这主意是打定了,可这和陶澍的婚事咋整?

  您要是直接拒绝,这名声你要不要?毕竟人家陶澍没有啥错不是?

  这时候,黄家小姐的丫鬟站出来:“要不把我嫁出去吧,反正陶澍也没有见过小姐是啥模样?”

  老黄家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一拍大腿根子就这么决定了。

  丫鬟出嫁的那些个陪嫁一样都不少,丫鬟这就嫁过去了。陶澍不知道啊,喜滋滋的就把这婚事给办了,美滋滋的入了洞房。

  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咋说呢?这丫鬟那就是个旺夫的命,忙里忙外的承担了陶澍家里的事,还鼓励陶澍安安心心的应考。

  陶澍这抡起大笔杆子,在科举的路上一路猛冲,他二十三岁那年,用手中的笔杆子终于捅开了进士的大门,成为了安化县那嘎达第一个进士。

  那叫个美,骑着高头大马,满大街乱窜,一帮子平头老百姓凑热闹一样的看着。

  那丫鬟也顶上了一顶一品诰命夫人的帽子戴上了,戴上这帽子的丫鬟,瞅着这帽子小心肝扑通扑通的跳着。

  这咋整呀?原先就想着,陶澍撑死了弄个七品芝麻小官坐坐就得了,再不济当个教书先生也不错,起码一家子吃喝够了就成。可您这要么不发达,这一发达,连带我这个丫鬟命,居然也捞了一顶帽子戴,这玩的有点子大了。

  这丫鬟乘着晚上,老陶高兴的时候,就把这事前前后后都交代了。

  听完老陶乐了:“我以为啥事呢?就这事!你在老黄家是丫鬟的命没错,这到了老陶家那就是老陶家的大老婆?再说开头的时候家里有啥?你不是赔着俺走过来了吗?现在要啥有啥!这就不是个事,好了我知道!以后就要别提了!现在挺精神的,咱忙乎一会,累了再休息?”

  “瞧你个死样?”……

  好吧,这事到这也就那样了,老陶家就算翻过去了。

  那么老黄家呢?

  大家伙也知道那年月,男人就是家里的顶梁柱,这顶梁柱塌了,首先就是那些个亲戚上门,把这姓钱的家产一股脑的分了,最后一脚就把这黄小姐给踢出了大门。

  得,连家都没有了。

  开始的时候,陶澍脑袋上的官帽子还不够大,这黄小姐的生活那叫个凄惨,到了陶澍做了赏析按察使的时候,当地的官员对这黄小姐还照看一二。

  最后丫鬟知道了这事,回乡把黄小姐接到了陶澍的老屋里养了起来。

  当陶澍当了两江总督的时候,陶澍特意回了趟家省亲,结果就把这黄小姐给刺激了,拉个绳子就上吊了。

  一说这黄小姐就死了,另一说是黄小姐被救了回来,蹲在陶家的庵堂里带发出家了。

  这事也就这样了,也没啥好说道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陶澍(shù)在嘉庆三年(1798年)时,还是湖南益阳市安化的一个穷秀才。陶澍大婚时,洞房花烛夜里发生了一件让他很难堪的事,当他掀开新娘的红盖头时,大吃一惊,新娘子告诉他,自己并不是他要娶的黄家大小姐,而是黄家的一名丫鬟。

  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嘛,如果换了其他人或许会把黄家闹个天翻地覆,可是聪明的陶澍并没有这么做,他的做法很明智,不但让自家保全了脸面,还让后来的黄家大小姐悔青了肠子。

  历史上的陶澍,字子霖,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生于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1779年元月17日)湖南安化县(现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小淹镇的陶家湾村,自幼家境贫寒,倒也算书香门第,他的父亲陶必铨是个教书先生,闲暇时就带着陶澍在家种地,过着耕读的生活。陶澍从小就很聪慧勤劳,热爱学习。

  他6岁左右就开始砍柴、放牛、打渔(“公起寒微,渔樵耕读”);7岁时跟随父亲远走长沙,到岳麓书院这座千年学府学习理学和汉学;11岁就能巧答各种对联,脑子反应神速;12岁就能写八股文,智商超群,被邻里坊间称为“神童”;16岁时参加县学考试,被录取到县上的学校读书。

  陶澍到了订婚的年龄,有了定亲对象黄小姐。黄小姐长得十分漂亮,家境殷实,比陶澍的家庭条件好多了。黄家看上了书香门第的陶澍,认为陶澍爱学习有上进心,是个不错的潜力股,尤其黄妈妈对这个未来女婿是十二分的满意;陶家认为自己属于贫寒之家,能娶上媳妇就不错了,何况还是大户人家的女儿。

  两家各有各的打算,经过媒人撮合,很快正式结为儿女亲家。马上就要到了结婚的日子,可是却冒出了个第三者,邻村有个吴公子看上了黄小姐。

  吴家是周边有名的富有人家,吴家少爷的老婆病死了,吴少爷看上了黄小姐,打算娶她续弦。

  可是当吴老爷打听到黄小姐已经许配了人家时,吴家并不死心,认为自己有的是钱,这事好摆平。

  他不惜重金托媒人找到黄家,向黄家承诺,只要黄家毁了和陶家的婚约,他马上明媒正娶黄家大小姐,保她一生荣华。

  嫌贫爱富的黄老爷立刻就同意了吴家的婚事,黄小姐本人也决意另嫁吴少爷,只有黄妈妈比较守信,她一听,马上表示拒绝,无论如何也不同意悔婚,一家人争执不下。

  这时,黄小姐身边的一名贴身丫鬟站了出来。

  这小丫头是个勤劳踏实的机灵女孩,能说会道,遇事有主见。她和黄小姐年纪相仿,长相也不比黄小姐差,她虽是个丫鬟但和黄小姐情同姐妹,黄老爷和黄夫人也待她不薄。

  当她看到黄家父女悔婚的态度很强烈,认为黄家如果正大光明悔婚,定会在乡邻间留下坏名声,陶家是有骨气的正派人家,怎会甘心受这种屈辱?说不定一纸诉状将黄家告上法庭,到时吃亏的就是黄家。

  另外,她分析吴家公子本身就不是啥好人,明知道人家姑娘已经订婚,仗着自己有几个臭钱就来破坏人家,这样的人太自私,没有道德,早晚得出事,她本人作为黄小姐的贴身丫鬟,小姐出嫁自己自然也会作为陪嫁丫鬟跟去,将来也不会有多好的命运。做对事赢一次,跟对人赢一生,无论如何要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对的人。

  考虑到这些,小丫头灵机一动想出一个既能为主家排忧解难,还能让黄小姐满意,更能让自己有一个满意的归宿的好办法。

  面对僵局,丫鬟说自己愿意替黄小姐嫁给陶澍以解主人之忧的话。黄父一听大喜,觉得这办法很完美,这样自家即保全了名节也为女儿找到了如意郎君。他马上让为丫鬟改名换姓为黄德芳,正式认这名丫鬟做了自己的女儿。

  于是就上演了一幕假黄小姐嫁给了正准备进京赶考的陶澍,而真黄小姐嫁给了吴少爷作填房的事儿。

  新婚夜,当陶澍听到假黄小姐的“坦白后”,他判断出这丫头通情达理,聪慧,仗义,而且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真诚,她生活在底层,勤劳能干,没有大小姐的造作,正是自己要找的知己,是难得的好妻子,所以当他知道真相后并没有去找黄家讨说法。

  他决定接受上天的安排和黄德芬共度此生。于是,一场“姊妹易嫁”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

  陶澍不仅没有嫌弃自己的这个妻子,反而对她十分尊重。

  黄德芬和陶澍同岁,也是出生在乾隆己亥(1779)年,婚后勤俭持家,夫妻恩爱,陶澍对自己的岳母黄老夫人一直当亲生母亲版孝顺,黄德芬被朝廷封为一品诰命夫人,共生有三女,名字皆被载入史书。

  长女瑞姿才貌双全,嫁给了在翰林院编修书籍、原任吏部、户部、兵部、工部侍郎、江南学政、崇祀名宦、湘潭周系英三子、分发两淮盐库大使讳贻朴;

  次女琼姿是个孝女,从小孝顺父母,13岁时得知母亲的病需要肉做药引子,就忍痛割自己大腿上的肉和药,使母亲的病痊愈,嘉庆帝亲自下旨表彰,称其为“孝女”,给银建坊,适直隶澧州学训、导岳州巴陵县教谕、本都王可权子、邑增生育耀;

  三女佥姿,适嘉庆己卯科进士、户部贵州司员外郎、长沙彭永思子、候选通判、道光乙未科顺天乡试举人申甫。

  成家后的陶澍在事业上平步青云,家有贤妻一切顺风顺水,清嘉庆七年(1802年)陶澍考中进士,授庶吉士,任翰林编修,不久升任御史,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布政使和巡抚。

  到了道光十年(1830年),陶澍任两江总督,后加太子少保,任内督办海运,剔除盐政积弊,兴修水利,并设义仓以救荒年。

  尽管黄德芬没有为陶澍生下儿子,陶澍仍然对她恩爱有加没有丝毫的嫌弃。

  古人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了后代,黄德芬支持陶澍再娶。陶澍续娶了贺夫人,生下5女4儿,可惜所有儿子都夭折了。于是他又娶了张夫人,可惜只生了1个女儿。她又娶了刘夫人仍没儿子,后来他又娶了卢夫人,生了3个儿子都夭折了。陶澍都54岁了,还没有儿子,黄夫人没有放弃,她当家作主让家里的的丫头张氏给陶澍做妾,终于生下了儿子陶桄,陶桄平安长大,陶澍终于有了自己的血脉,唯一的独子。

  黄德芬享尽荣华,活到道光甲辰(1844)三月三十,终年 66岁,按照清朝封赏惯例,封为安人、晋封宜人恭人、诰封淑人、例晋夫人、诰封一品夫人。

  而那位真的黄小姐人品太差,出嫁后的生活不尽人意。她的婆家太势力,待人刻薄,在一次和姓曾的人夺财产时她丈夫吴少爷被打死了,不久公公也死了,由于吴家为富不仁,得罪仇人太多,邻居都不愿帮助她。黄小姐无儿无女遭人欺凌,家里的财产都被族人搜刮干净,生活一落千丈,终日以泪洗面。

  黄德芬作为黄小姐的义妹,做人不忘本,她时不时去看望黄小姐,陶澍知道后可怜黄小姐的遭遇,让夫人拿50金帮助黄小姐,又出钱为她买房子居住,提供她的一日三餐及生活开销。

  黄小姐的日子过得凄风苦雨,但她不舍得花这50两金,终日羞愧抱金痛哭,结果被小偷偷走。当她得知两江总督的陶澍在江西巡阅军营后要回安化省亲时,黄小姐羞愧难当,自知无颜面对陶澍,上吊自杀,被邻居救下,在陶家庵堂当了尼姑,代发修行。

  道光十五年,道光皇帝招陶澍入京陛见, 很看重陶澍的才能,三天两头亲自接见他,每次长达两三个时辰。君臣关系良好,无话不谈。

  陶澍曾在日记中载,道光听他谈自己的童年和家乡,谈父亲陶必铨……道光还在陶澍家的祖屋亲笔题写了“印心石屋”的牌匾相赠,足见对陶澍的盛宠。

  左宗棠在醴陵县学馆教书时就把“江南第一才子”陶澍作为自己的偶像,24岁那年他中了举人,终于见到了61岁的陶澍,二人一见如故,促膝长谈到深夜,成为忘年交。

  再见左宗棠时,陶澍指着总督衙门中自己办公的椅子说,将来这个位置一定是你的!并为自己的独子陶桄向左宗棠求亲,二人皆大欢喜结为儿女亲家。左宗棠对陶桄视如己出悉心培养。有了陶澍的引领,40年后,左宗棠也如陶澍所言坐上那把椅子。

  陶澍除了与湘西三杰左宗棠关系好外,还与曾国藩 胡林翼关系密切。陶澍还将自己的五女儿和7岁的胡林翼定了娃娃亲。

  道光十八年(1838年),陶澍突然中风,第二年病逝于两江节署,享年 62岁。晋赠太子太保,依尚书例赐恤,谥号“文毅”,入祀贤良祠,并祝名宦祠,於海州建专祠。

  前两江制府安化陶文毅公……少极贫,初聘同邑黄氏女,有富翁吴姓者闻黄女姿色,谋夺为其子继室,以厚利啖黄翁。黄顿萌异志,迫公退婚,公不可。黄女之母亦不愿,而女利吴之富意已决。又其父主持甚力,遂誓不适穷生家。有养婢愿以身代,女之母许之。文毅亦坦然受之。初不相疑,即今之膺一品夫人诰命者也。后吴姓恃富又占曾姓田,两相仇斗,吴子被殴死,吴翁亦继卒。族中欺黄女寡弱,侵吞其田产殆尽。时文毅已贵显,以丁外忧,归里始悉其颠末,怜黄女在窘乡,赠之五十金。黄女愧悔欲死,日抱银号泣而不忍用,旋为偷儿窃去,忿而自缢……

  陶澍娶假的传奇经历,我认为,大大讽刺了那些贪图眼前富贵的鼠目寸光的人,告诫做人做事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将格局放大将眼界放宽,多注重德行,否则吃亏的还是自己。哪怕条件再艰苦也要追求上进,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是金子终会发光的。那么,您怎么看呢?

  陶澍的确有个姊妹易嫁的故事,是清人梁恭辰《北东园笔录》里记载的,虽不见于正史,但流传甚广,甚至连道光皇帝都知道,所以我们宁可信其有。

  陶澍,字子霖,号云汀,谥文毅,道光朝的重臣,太子太保、兵部尚书、两江总督,清朝经世派大家,与龚自珍、魏源齐名,是曾国藩、林则徐、胡林翼、左宗棠等人的精神导师,晚清洋务运动的思想启蒙者。

  陶澍是陶渊明的后人,母亲在他幼年时就去世了,父亲陶必铨是湖南有名的教书先生,先后辗转长沙的岳麓书院和安化学宫,也到有钱人家去做馆,他当爹又当娘,一直把陶澍带在身边悉心教导。

  陶澍不负所望,嘉庆五年湖南乡试中举,嘉庆七年壬午科会试,陶澍高中二甲第十五名进士,点庶吉士,入翰林院,从此步入仕途。

  陶澍幼时家贫,父亲陶必铨给他定了一门娃娃亲,是安化黄姓小姐,与陶澍年龄相仿。黄小姐据说貌美,有安化第一美人之称,传闻多了就被别人惦记上了,一吴姓富户倾慕黄小姐美貌,上门求娶。

  黄父贪图丰厚的彩礼,遂生悔婚之念。黄小姐本人也嫌弃陶澍家贫,不愿意嫁给陶澍。但黄母喜欢陶澍,觉得他家虽贫,但书香门第,陶澍本人知书达理,又一表人才,日后必有后福。

  黄父却看不起陶澍,也不相信陶澍会有什么出息。在他眼里,陶澍未来顶多步其父的后尘,当个教书先生,还不见得有乃父的名气。陶澍那个时候只是个秀才,由于陶澍之前安化从来没有出过进士,除了他亲爹陶必铨,没人相信陶澍会有飞黄腾达的机会。

  黄家父女去意已决,非要悔婚不可,可陶家肯定不会善罢甘休。黄家岳母觉得都不能做人了,悬梁自尽的心思都有。看着主母左右为难,黄小姐的贴身丫鬟挺身而出,提出可以由她代替小姐出嫁,反正陶家从来也没见过黄家小姐。黄母喜出望外,马上认丫鬟为义女,对外宣称是家中二小姐,并且将原来给黄小姐准备的丰厚嫁妆悉数转给她。这个所谓的黄家二小姐就是日后陶澍的原配夫人黄德芬。

  嘉庆三年,陶澍十九岁时与黄德芬完婚。新婚之夜黄德芬向丈夫坦言李代桃僵之事,并转致岳母的歉意。但陶澍丝毫不以为意,他对黄德芬非常满意,黄家的姊妹易嫁对他完全没有影响。

  此后,陶澍有如神助,一路过关斩将。婚后第二年中举,第四年中进士,独身一人在京里当翰林,然后父亲陶必铨去世,回乡守孝,三年丁忧期满,才携夫人重进京,黄德芬与陶澍成亲七年之后,夫妻才真正意义上团员。

  从北京到川东的巴县,十几年里黄德芬一直追随陶澍宦辙,陪他渡过婚姻中最艰苦的岁月,直到他官至山西按察使。那时黄德芬患上咳喘,无法适应北方寒冷的气候,不能再与陶澍随行了,无奈回到安化老家的桃园别墅养病。黄德芬非常贤惠,生了三个女儿,陶澍为她请封一品诰命。但回乡不到二年,黄德芬就病逝了,没有陪陶澍走到最后。

  而如愿嫁到吴家的黄大小姐却命运多舛。

  吴家虽富,但为富不仁,为与族人争产,黄大小姐的丈夫被人打死,那时陶澍远在四川巴县的川东兵备道的任上,官太小,够不着家乡,因此没有帮上什么忙。黄小姐没有子息,族中人欺负她,直到陶澍当官当到山西按察使时,地方官才开始关照她。

  不过那时她已人老珠黄,贫病交加,地方官不了解她与陶澍的关系,只把她当做陶澍的姻亲,照顾的比较潦草。陶澍为官清廉,不愿意为私事麻烦地方官,只能让夫人用自己的俸禄银子周济她。而她早就无处可去了,娘家人都不在了,只剩下陶澍和她的妹妹黄德芬了,黄德芬回乡后第一时间把她接到陶家老屋照顾。可是不久黄德芬去世,她就孤单一个人苦熬度日。

  道光十六年,已经是两江总督的陶澍在江西巡阅军营后顺路回安化省亲,黄小姐自感无颜面对陶澍,投缳自尽,但被邻居和亲友救下。据说黄小姐被救以后,仍拒绝与陶澍见面,只愿意以陶澍家人的身份,在陶家庵堂戴发出家。

  陶澍对自己的岳母一直很好,他的父亲去世后,陶澍把她当成自己唯一的长辈奉养,可惜黄夫人生不永年,在陶澍当京官时就辞世了,没有看到陶澍日后的风光。

  道光十五年,道光皇帝招陶澍入京陛见,那个时候距离他离京已经十九年了。他走的时候,道光皇帝还在潜邸,再度归来,已经物是人非,道光皇帝登基十几年,陶澍也官至总督,君臣竟然从未谋面。

  道光皇帝对陶澍一见倾心,两天之内三次接见他,每次长达两三个时辰。作为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那两天几乎是一腾出空就招陶澍过去聊天。据陶澍的日记载,他们谈到陶澍的童年和家乡,谈到他的父亲陶必铨对他的教导。陶澍那时是重臣,疆臣领袖,朝野风传他家里姊妹易嫁的故事,津津乐道,想必道光皇帝早有耳闻。我们现在不知道君臣之间是否谈到这个话题,因为谈了陶澍也不会记载,只知道道光皇帝亲笔给陶澍家的祖屋题写了“印心石屋”的牌匾,一切的亲情、相思和遗憾都在“印心石屋”这四个字里了。

  第二年,陶澍回乡路过醴陵,看到接待他的行馆门前有一幅崭新的楹联:

  这个楹联满是陶澍的典。上联是说他金殿独对,圣眷优隆和皇帝对他少年成长的关怀,下联的每一句都是陶家祖先诗词文章的梗。

  陶澍读完大加激赏,马上找来办差的醴陵县令,要见这个挠了他的心痒,又才华如此横溢的作者,于是就有了左宗棠与陶澍的初次见面。左宗棠当时在醴陵县学馆教书,县令慕他大名,盛情邀请他为陶澍行馆题写楹联。那一年左宗棠二十四岁,刚刚中举,陶澍六十一岁,垂垂老矣。两人相见恨晚,秉烛彻夜长谈,结为忘年之交。

  不久,左宗棠赴京会试落第,受同窗好友、陶澍的女婿胡林翼之邀造访两江总督衙门,陶澍放下所有公事,热情款待左宗棠。他指着总督衙门他办公的椅子说,将来这个位置一定是你的。然后,为自己的独生儿子陶桄向左宗棠求亲,二人结为儿女亲家,郑重其事向左宗棠托孤。为了报答陶澍的知遇之恩,陶澍死后,左宗棠在安化的桃园别墅一住就是七年,亲自教导女婿陶桄的功课,并且替陶家打理家业。

  陶澍看人可比曾国藩那个半吊子相人之术靠谱多了。

  四十年后,左宗棠果真坐在那把椅子上了,只不过他的官职和功业远在陶澍之上,彼时他已封侯拜相,位至二等恪靖侯,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成为真宰相,替朝廷镇守东南半壁河山。

  他在陶澍用过的书桌上给两宫太后上折,呈请朝廷在江宁为他杰出的前任建祠纪念,并给那个专祠亲笔题写楹联,一点也不谦虚地把自己比作陶澍的后继者:

  1798年,19岁的陶澍迎娶富家黄小姐,洞房之夜,掀开红盖头一刹那,陶澍察觉出了端倪,19岁的陶澍和一位女子入洞房,掀开红盖头一刹那,陶澍生出了几分疑虑,发觉自己新婚之夜的新娘子不是自己要明媒正娶的黄家小姐。后来,新娘坦白了,果然不是小姐,而是“李代桃僵”的丫鬟,是“狸猫换了太子”。

  陶澍一生可以说是传奇,十分厉害,备受清朝皇帝恩宠,在政坛上混得风生水起,在文坛也堪称是扛把子,绝对是个引领风骚之人。

  不过新婚之夜的尴尬事,是发生在他年轻的时候,当时他家穷得叮当响,能与富贵千金喜结良缘,是一桩美事,结果洞房之夜掀开盖头后,却发现新娘子被人掉了包。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知道后是如何处理的?要讲清楚,还得从他年轻时被骗婚说起。

  陶澍出生在1779年,湖南安化县小淹镇陶家湾人,家境中等。父亲陶必铨一生想要走上仕途,但生活无情地嘲笑了他,偏偏是“逢考必落”,终其一生就是个秀才。

  为了生计,最后干脆放弃,安心当了一个教书匠,不过,父亲教书先生这个职业,三天两头的换东家,陶澍就跟着父亲到处漂泊,还经常挨饿,父亲也只能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儿子陶澍是个机灵鬼,悟性好,学得又快,所以陶必铨对这个儿子抱很大的期望。7岁的时候,父亲就带着他一起在外求学,再加上有父亲陶必铨手把手的教导,陶澍肚子里的墨水,一点都不比他爹少。

  1797年,父子二人一起参加乡试,此时,父亲42岁,儿子18岁。不得不说,年纪轻轻就成了秀才,前途不可限量。

  有意思的是,有一个姓黄的富户,打起陶澍的主意。原来他家中有个闺女,正值妙龄,黄家老爷想找个肚子里有墨水儿的女婿。

  虽说家中不是万贯家财,但在安化当地也算得上一个有头有脸的人家。给闺女找一个读书人,一来,有个学识渊博的女婿,面子有光彩;二来,若科举高中,自己就是官老爷的岳父了,说不定自己还能飞黄腾达。

  于是,黄老爷四处托人物色,结果看中了陶澍,虽说陶家现在穷,但是陶澍这小子一肚子墨水,如果,这小子中了举人,仕途一片光明,到时左邻右舍,谁都想攀上陶澍,不如早作“投资”,一旦陶澍成功了,自家女儿的前程就保证了。

  不管怎样,黄老爷认为陶澍从小聪颖,有些名气,以后就是个“潜力股”。那时候结亲讲究门当户对,陶必铨父子再怎么有才,在大户人家的富贵眼睛里也只是一对穷酸文人罢了。

  黄老爷二话不说,马上差人带许多东西前去陶家提亲,陶必铨对这个从天而降的好姻缘也是十分高兴,毕竟家里条件就放在那里,就爽快答应了这门亲事。

  但对于这门亲事,陶澍倒也无所谓,毕竟,女子一面未见,长得啥样都不知道。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岂能当儿戏?

  定下婚约后,陶澍继续攻读,能考取功名,黄家千金也在等待着陶澍高中的那一天。

  1797年,陶家父子二人参加乡试,结果,陶澍可能遗传他父亲陶必铨的运势,二人双双落榜,被一窝给端了,这打击太大了!

  这下,黄家就开始犯嘀咕了,这陶家的求学路屡次落榜,莫非陶家人压根就没有中举的命?黄家一思量,把闺女嫁给他,就吃大亏了。

  黄家突然有一丝悔意,思来想去,就想退婚。不过,退婚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如果没有缘由,依照大清律法,若单方面悔婚的话,属于“毁约”,不仅掏钱双倍赔偿陶家损失,还得亲手把自己女儿送到陶家。

  黄老爷正犹豫不决的时候,有个乡绅世家一个姓吴的富翁,夫人去世后,他寻思着续弦,听说黄老爷家的千金有点姿色,便登门来采访,就想高价聘礼与黄老爷谈谈这门亲事。

  吴家在当地是有名的大户,财力雄厚,黄老爷早就有耳闻了,看吴家出手阔气,禁不住金钱的诱惑,同时看这个准女婿也没有什么出息,决意要悔婚。

  不过,黄家的姑娘,偏偏也想找个高富帅当老公,也不想不嫁穷书生。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既然女儿都有这意思了,黄家干脆就答应,将女儿嫁给吴家。

  那中间隔着陶家怎么办?

  正当黄老爷愁眉莫展的时候,掂量了一下在一旁伺候的丫鬟,这位貌美的丫鬟似乎会意到了黄老爷的意思,立马站了出来,对黄老爷说她愿意代替黄家大小姐嫁到陶家。

  黄老爷一听,拍手称“狸猫换太子”好计策,反正陶澍和自己女儿没见过面。所以立马起身准备张罗,对外宣称这个丫鬟是他黄家的二千金,然后与陶家商定大喜之日。

  很快,陶澍和黄家“小姐”的婚礼如期进行,陶家这边不明就里,敲锣打鼓就来迎娶这个冒充的“黄家千金”丫鬟进门。

  这天,苍天作证,大地作证,百姓作证,就这样,一对新人礼成!陶家人非常感谢黄家人,瞧得起他们陶家,将千金嫁了过来。

  也就是说,陶家人压根不知道新娘子已经被人调包。就在陶澍掀开红盖头,除了看到了这新娘子的眼中的恐惧,还有眼中的担心,并且陶澍也发现了姑娘的手粗脚大的,粗活干了不少,不像养尊处优的富家大小姐。

  这个丫鬟也很坦诚,在新婚之夜将此事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告诉了陶澍,得知自己的新婚妻子,已经被掉包,陶澍陷入了沉思。

  这时候,这个丫鬟也抱着被休扫地出门的打算了,但陶澍也并非是无情无义之人,知道事情原委后,看到姑娘的真诚,陶澍不怒反喜,宽心地接纳了这个名叫黄德芬的丫鬟,并告诉她,你是我明媒正娶妻子,我愿意与你度过一生。

  一席话说完,感动得黄德芬哭成泪人,心中充满了温暖,这样的夫君可是上天赐给她的最完美的礼物。

  于是,这一场“骗婚风波”,就这样被消弭在无形之中。

  成婚后,他不仅没有嫌弃这个妻子,反而十分尊重,在这个妻子的鼓励下,一路高歌猛进。

  而黄德芬婚后,也是以德报德,对陶家越发的上心,把陶家打理得井井有条,就是为了让陶澍安安心心读书。

  1820年,由于陶澍能力颇强,并且风评极好,陶澍被道光皇帝任命为山西按察使。三年之后,44岁的陶澍成了安徽巡抚。

  1830年,51岁的陶澍担任了两江总督,成为了真正的封疆大吏。

  陶澍虽然这些年官位不断升迁,高官得坐,期间,还娶了多位妾室,但他从未嫌弃丫鬟出身的妻子,哪怕是黄德芬只给他生了三个闺女,没有生儿子,陶澍依旧对她是礼遇有加,二人虽然是贫贱夫妻,却是感情深厚。

  然而,千金与丫鬟婚后的命运截然不同。

  据说,当年爱慕虚荣的黄家小姐在嫁到吴家后,最开始,她日子还算可以,这钱家有钱,吃的喝的用的,可劲地挥霍,但这钱财主不是老实的主,却是个喜欢耍横的主儿。

  就在陶澍一路官运亨通时,而黄家千金的日子,没过几年,却每况愈下。吴家继续“挖墙脚”专业,侵占他人田产,争抢地盘,结果两相仇斗,黄氏女被打就一命呜呼,丈夫一死,吴家族人欺负黄氏女一个寡妇,侵占了她家的田产,黄氏女凄惨度日。

  后来黄小姐被吴家族人赶出吴家,只能回娘家。黄老爷见女儿这么凄惨,又听闻陶澍这小子官是越做越大,悔不当初,急火攻心下,也撒手人寰。就这样,黄家千金成了一个孤苦伶仃的人,日子过得是凄凄惨惨。

  这时候陶澍已经发达了,陶澍回乡听说黄氏女的情况,念在当年旧情,赠给了黄氏女五十金。

  黄氏女又惭愧又后悔,天天抱着这五十两黄金痛哭流涕,不舍得使用。偏偏黄氏女的儿子是个败家子,知道母亲有笔巨款,偷偷把这笔钱偷走,一时羞愤不堪,自缢而死。

  还有人说,她的处境被大丫鬟黄德芬得知后,将她接到陶澍的老宅生活几年,后来黄家大小姐心中羞愧难当,便削发出家为尼了。

  不过最终,这个黄家千金的结局成了迷,总之,过得不咋好!

  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果当初黄家不急着否认陶澍,又何至于错过一个好女婿呢!

  通过陶澍娶妻这件事,让我们明白了选择自己的另一半时,眼光有多么的重要。换了谁在洞房花烛之夜这样的大喜的日子里知道自己的妻子被李代桃僵,都不可能忍下这口气。当然,我们无从得知陶澍当时是怎么想的,记载这事是在《北东园笔录》描述陶澍的处理方法只有四个字:坦然受之。

  推测,应该是想到了“娶妻娶贤”这样一个古老的标准。黄德芳的坦诚,对比黄家小姐的嫌贫爱富,黄德芳可称一个“贤”字。不过,故事真假有待考证,但陶澍一生传奇则是真,陶澍的眼光,不仅限于选妻。更有识人之明,在左宗棠落魄时,陶澍一眼看中了他,并主动和他结为儿女亲家,也就是有了陶澍的引路,才有了后来左宗棠成长为与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齐名的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晚清名臣张之洞也曾经评价陶澍为道光以来人才,当以陶文毅(陶澍的谥号)为第一。

  穷小子结婚被易妻,飞黄腾达的他得知真相后咋做的?结局令人舒适

  陶澍一名,于许多人而言并不熟,但提起林则徐、魏源、左宗棠、胡林翼等近代人才,怕是无人不知,而这些人要么是陶澍培育的,要么是深受陶澍影响的。

  戏剧性的来了。

  清朝中期名臣陶澍是湖南安化人,其父陶必铨是小有名气的诗人、学者,虽然家中贫困,但为人慷慨、酷爱藏书。陶澍自幼跟随父亲读书,一度到岳麓书院深造,学业因此大有所成。不过,陶澍虽然极富才学,但由于家境贫寒,所以等到结婚的年纪时,娶妻便成了大难题。

  起初,陶家托付媒人,曾给陶澍说下一门亲事,女方是同县富户黄姓人家的姑娘。但就在两家议定好婚期、准备成亲时,一位吴姓大富翁因为听闻黄小姐容貌甚美,便想着把她聘为儿子的继室,并重金贿赂黄老翁。黄老翁虽然家中并不穷,但依然是见钱眼开,竟然要求陶澍退婚另娶,但被后者断然拒绝。

  黄老翁没办法,回家后便跟老婆和女儿谈及此事,黄夫人听后,坚决不肯答应退婚。没想到黄小姐听后却是大感兴趣,觉得自己若跟着穷书生过日子,不知道啥时候才能熬出头,倒不如嫁入有钱人家,马上便能过上阔日子。所以,黄小姐便跟父亲站在“同一战线”上,跟母亲软磨硬泡,声称非嫁入吴家不可。黄夫人无奈,最终只好屈服。

  黄家三口虽然达成一致意见,但问题是如何给陶家一个合理的交代,却成了老大难的问题。此时,黄家自幼养大的婢女为替家主分忧,便自告奋勇地提出准备冒充黄小姐,嫁给陶澍为妻。黄家觉得陶家既然没见过黄小姐的真容,这方法倒也不错。所以,等到成亲这天,黄家便把黄婢女送到陶家,而陶澍对此也并不知情。

  黄婢女嫁入陶家后,一方面严守黄家的秘密,从不敢向丈夫泄露半点实情;一方面无微不至的照顾陶澍,鼓励他专心科举,以建功立业、博取富贵。要说陶澍的命也足够好,虽然在科场上偶受挫折,但还是在年仅24岁完成心愿,成为安化史上第一个进士,时在嘉庆七年(1802年)。

  陶澍由科举入仕后,从翰林院编修做起,在此后近40年时间里,曾担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省的布政使和巡抚,并于道光十年(1830年)出任两江总督,成为管辖苏、皖、赣三省军政民政的封疆大吏,直到9年后去世。陶澍居官期间,以勇于任事著称,深为朝廷嘉许。冒牌黄小姐妻凭夫贵,成了一品诰命夫人,经历无比传奇。

  文毅少极贫,初聘同邑黄氏女。有富翁吴姓者,闻黄女姿色,谋夺为其子继室,以厚利啖黄翁。黄顿萌异志,迫公退婚,公不可,黄女之母亦不愿。而女利吴之富,意已决,又其父主持甚力,遂誓不适穷生。家有养婢愿以身代,女之母许之,文毅亦坦然受之,初不相疑,即今之膺一品夫人诰命者也。见《北东园笔录初编·卷六》(注:陶澍死后谥号为“文毅”)。

  陶澍、黄婢女的命运在迎来大转折的时候,本应嫁给陶澍为妻的黄小姐,情况却越来越糟。原来,黄小姐嫁入吴家后,的确过了一段时间的阔日子,但好景不长,没几年时间便遭遇大变故。起初,吴家恃富欺人,强占同乡曾家的田地,结果引发两家大规模的械斗,导致黄小姐的丈夫被对方打死,吴富翁因为伤心不已,不久后也翘了辫子。

  丈夫、公公一死,族人们欺负黄小姐寡弱无助,便经常侵占吴家的田宅家产,没多久便把里外“掏个干净”。事后,吴家的族人们又把黄小姐“扫地出门”,任她自生自灭。黄小姐被赶出吴家后,只要寄居在父母家里,境况怎一个“惨”字可以形容(“后吴姓恃富,又占曾姓田,两相譬斗。吴子被欧死,吴翁亦继卒。族中欺黄女寡弱,侵吞其田产殆尽。”引文同上)。

  对于夫人的真实身份,陶澍从来都没有怀疑,直到父亲去世、在家守丧时,才从乡亲的口中得知真相,并获悉黄小姐的情况,不仅大为感慨。陶澍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并没有追究夫人的冒名顶替之罪,而是对她一如往昔。不仅如此,陶澍因为怜悯黄小姐的遭遇,还派人给她送去五十两银子度日。

  没想到黄小姐因为懊悔羞愧,竟然抱着银子哭哭啼啼,不忍心使用,结果最后竟被人盗取。黄小姐人财两空,心中既愤怒又悲痛,最终竟悬梁自尽(“时文毅已贵显,以丁外忧归里,始悉其颠末,怜黄女在窘乡,赠之五十金。黄女愧悔欲死,口抱银号泣而不忍用,旋为偷儿窃去,忿而自缢。”引文同上)。

  资料来源: 《北东园笔录初编》、《清稗类钞》、《清史稿》

  

陶澍娶妻时,还只是个穷书生。结婚时,老丈人后悔了,偷偷用丫环替换了新娘。新婚当晚,新娘就把来龙去脉,全告诉了陶澍。此后,陶澍扶摇直上,岳家却穷困潦倒。

  其实,陶澍的婚姻,史料清晰,根本没有争议。

  1798年的某一天,19岁的陶澍和一位女子入了洞房,在揭开红盖头的一刹那,陶澍生出了几丝疑虑。

  疑虑什么呢?新娘子不像是自己要明媒正娶的黄家小姐。

  很快,新娘坦白了,果然不是小姐,而是“李代桃僵”的丫鬟,是“狸猫换了太子”。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陶澍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我们从头说起。

  陶澍自然是很有名的,是湖南人中的翘楚,不过,有名是在成年后。

  陶澍出生在1779年,家境中等,是湖南安化县小淹镇陶家湾人。

  父亲陶必铨一生想要走上仕途,但生活无情地嘲笑了他,终其一生就是个秀才。

  当一个人实现目标不容易的时候,希望就会寄托在下一辈身上了。

  陶必铨在陶澍7岁的时候,就带着一起在外求学了。

  不得不说,陶澍是个机灵鬼,悟性好,学得快,年纪轻轻就成了秀才,前途不可限量。

  1797年,父子二人一起参加乡试,此时,父亲42岁,儿子18岁。

  有意思的是,安化当地一个姓黄的财主,打起了陶澍的主意,如果,这孩子中了举人,那么说媒的人会把门槛踩断,不如早作“投资”,将女儿许配于他,这样,一旦陶澍成功了,自家女儿的前程就保证了。

  对于这么亲事,老陶是高兴的,小陶是懵逼的,毕竟,女子一面未见,长得不好怎么办?

  但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岂能当儿戏?

  1797年,陶家父子二人参加乡试,结果,双双落榜,这打击太大了,一窝给端了!

  看得见的打击,是落榜,看不见的打击,来自黄家。

  陶澍父子落榜,老黄再看老陶一生求学路,突然有一丝悔意,或许,陶家人压根就没有中举的命。

  于是,老黄说了,退婚吧!陶澍的老爹一万个不同意,哪有此理?老黄的老婆也认为不妥当。

  但是,黄家的姑娘,也不想下嫁了。

  恰在此时,有人看中了黄家姑娘,想给儿子讨了黄家女。此人有钱,姓吴,是个地主富户,怎么办?嫁了。

  那陶家怎么办?

  老黄一家人一思量,闺女的前程不能毁了,那就嫁一个丫鬟过去吧!而当时,确实有一个貌美的丫鬟愿意嫁人。

  好计策啊!这狸猫换太子玩得溜,还是有钱人会玩。

  陶澍和黄家“小姐”的婚礼如期进行,在1798年的某一天,苍天作证,大地作证,百姓作证,一对新人,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对拜,礼成!

  切换到开头那一幕,挑开红盖头,陶澍发现了姑娘眼中的羞涩,还有眼中的担心。

  姑娘担心是正常的,毕竟,“代替小姐嫁人”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这是婚姻中的作弊现象,万一被发现,陶家人该如何大发雷霆?直接休妻出门,那该如何是好?

  除了看到了小姑娘的恐惧,陶澍也发现了姑娘的手大脚大。

  一个丫鬟,粗活干了不少,没法和养尊处优的大小姐相比。

  陶澍带着疑问,没有说话,静静地看着姑娘。

  终于,姑娘心态崩了,开始和盘托出,黄家人是如何想悔婚的,黄家小姐是多么想嫁吴家公子,自己是如何“代小姐嫁人”的,这一幕一幕,毫无遮掩地全部说了出来。

  丫鬟说完轻松了,她再也不用为一个谎言找各种借口来掩饰了,毕竟,那太难了。与其这样,把决定权交给陶澍,让他自己决定未来。

  陶澍当年仅仅19岁,但是,想到黄家的丑恶嘴脸,看到姑娘的真诚,陶澍反倒被感动了。

  陶澍告诉丫鬟:其实,我已看见了你身上的种种疑问,对你的身份有所怀疑,但我就想等你亲自告诉我原因,如此我夫妻之间不会再有种种假象和矛盾了。你是我明媒正娶的,我愿意和你度过一生。

  一席话说完,丫鬟已经哭得泣不成声了,她被感动了,心中充满了温暖,这陶澍就像是上天赐给她的最完美的礼物。

  一夜无话,春宵一刻值千金,两个年轻人感受着激情带来的甜蜜,品尝着初尝云雨带来的喜悦。

  从此,两人要携手走那人生路,快乐一起欣赏,困难一起承担!

  至于黄家那个便宜老丈人,陶澍是不想理会了,毕竟,黄家人不善良,多少还是欺骗了陶澍年轻的心。

  忘了说了,丫鬟名叫黄德芬。

  1800年,陶澍参加了乡试,这次,陶澍中了举人。这生生打了黄家人的脸。

  1801年,陶澍进京赶考,落榜了。

  举人是可以当官,但是,那得等机会,而且比起进士,无论从声望来说,还是从收入来说,或是从仕途前景来说,都差一大截。

  对于陶澍中了举人,黄家人自然还没有太难受,也没有太大的悔意。

  但是,1802年,嘉庆开了恩科,这意味着,1801年落榜的,又可以进行会试了。这一次,陶澍没有让机会溜走,考中了进士,会试、殿试后,陶澍定为55名。

  这是安化第一个进士,整个安化都轰动了。老陶高兴得老泪纵横,而黄家的脸色实在太过难看,毕竟,那姓吴的,从社会地位、人脉关系、未来前程,都是无法与陶澍相提并论的。

  嘉庆九年(1804年)二月,陶澍赴任翰林院。

  儿子开始出人头地了,但老陶却在1805年病逝了,当了半辈子的秀才,他还是欣慰的,毕竟,把儿子培养出来了。

  丁忧三年后,陶澍继续上了京城。

  到了1820年的时候,陶澍被新皇道光任命为山西按察使。三年之后,44岁的陶澍成了安徽巡抚。

  1830年,51岁的陶澍担任了两江总督,成为了真正的封疆大吏。

  而后来的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等人,无一不受到陶澍的影响,而且,左宗棠成为了陶澍的亲家,胡林翼成为了陶澍的女婿。至此,湖南人在大清政坛开始完全活跃了起来。

  那么,嫁给他的那个小丫鬟怎么样了呢?

  黄德芬随着丈夫的官位一路高升,地位也是越来越显赫,并且成为了一品诰命夫人。虽说,这陶澍在以后的日子里,还娶了多位妾室,但黄德芬的地位不可动摇。

  陶澍在1839年去世,年62岁,而黄德芬在1844年去世,年66岁。

  那个曾经的黄小姐,在嫁吴家后,期初过了一段美好的享受生活,几年后,因丈夫嚣张跋扈,被人打死,公公也因此气死,田地也被人霸占,黄小姐就此流落街头。

  陶澍给父亲丁忧时,知道了黄家小姐的悲惨处境,于是给予了金钱上的支持和帮助。

  后来,据说黄小姐自杀身亡了,还有人说是出家为尼了。总之,过得不咋好!

  有一句话说得好,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因为黄家人隔着门缝看人,导致看低了陶家,看高了自己,如此的胸襟和眼光,有不堪的结果,也在清理之中。

  记住:不要小看任何人!

  说起陶澍,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他的女婿胡林翼想必大家就都很熟悉了。此外,林则徐曾经是陶澍的下属,龚自珍是他的好朋友,左宗棠是他的亲家,纪晓岚是他的老师。

  陶澍出生于乾隆四十四年,家庭贫困,但陶澍小时候非常聪明,被称为“神童”。21岁时中了举人,23岁中了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之后,陶澍逐级升迁,做到了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真真正正的封疆大吏。

  尽管陶澍在吏治、漕运、盐政、水利等各个方面,都干出了不错的政绩,但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却是他看人的眼光。

  陶澍年轻的时候,家里很穷,父亲陶必铨给他定了一门娃娃亲,对方是黄家小姐。原本这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好姻缘,陶澍是读书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黄家满以为将来陶澍高中之后,也算是嫁给了书香门第,不算辱没了小姐。

  但谁也没想到,学富五车、才思敏捷的陶澍第一次乡试竟然落榜了,也就是没考中举人。举人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一环,考中举人就有了做官的资格,这叫有功名在身,朝廷有很多优惠政策。所以,中举的举人,在当时还是很吃香的。

  陶澍没考中举人,黄家就有些不乐意,琢磨着陶澍可能不是考科举的料。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姓吴的人家上门提亲,吴家很有钱,黄父就有意悔婚。

  可是,在古代无故悔婚是一件很严重的事,陶澍当时虽然不是举人,可也是秀才,清朝的秀才虽然不如明朝不秀才值钱,在当地也是很受人尊重的。如果无缘无故推掉秀才的婚事,官府是可以追究黄家的责任的。所以,黄父不免左右为难。

  此时,黄家小姐的贴身丫鬟站了出来,说,“反正陶澍也没有见过小姐,不如就让我代替小姐出嫁吧。”

  黄父一听大喜,立刻认了丫鬟当干儿女,风风光光的当做黄家二小姐嫁给了陶澍。

  (道光皇帝写给陶澍的题词)

  对此陶澍当然不知情,还以为自己娶的是真正的黄家小姐。在新婚当晚,丫鬟就将实情告诉了陶澍,虽然此时生米已经做成熟饭,但也不免担心陶澍大发脾气。

  岂料陶澍听后,只是淡淡一笑,并未生气,还是把丫鬟当成自己的妻子对待。当初黄家为了以假乱真,所以丫鬟的名字和黄家小姐一样,也是叫黄德芬。

  两人结婚后,陶澍的真正实力展现了出来,很快就考中了举人,又考中了进士,并且在官场上一路畅通,官至一品。替小姐出嫁的丫鬟黄德芬,也成了一品诰命夫人。

  而真正的黄家小姐,在嫁到吴家后不久,其丈夫就因为与人争夺地产,被打死了,从此家道中落,日子十分凄惨。在道光十六年的时候,陶澍回老家省亲,此时他已经贵为两江总督,地方上下无不尽心竭力迎接服侍。黄家小姐自觉无颜,遂投缳自尽。后来被邻居救起后,万念俱灰,带发出家修行。

  “姊妹易嫁”的事情似乎对陶澍没有任何影响,他虽然娶的是个丫鬟,可陶澍一眼就相中了她,愿意不计前嫌,和她白头到老,这是黄德芬的福气啊。

  而黄德芬自从跟了陶澍之后,风雨同舟,相夫教子,陪伴陶澍度过了十几年的光阴,这却又是陶澍的福气了。如果当初真的娶了嫌贫爱富的黄家小姐,只怕未必会有丫鬟这般贤惠。

  陶澍当两江总督时,回老家省亲,路过醴陵。看到接待他的馆舍有一副题联:“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月,八州子弟,翘首公归。”陶澍一见,对联意境贴切高雅,书法壮丽舒美,十分高兴。急忙问是谁写的,左右告诉他是左宗棠。

  “乃激赏之,询访姓名,敦迫延见,目为奇才,纵论古今,至于达旦,竟订忘年之交。”

  两人一见如故,当晚就聊了一个通宵。要知道,此时陶澍已经六十一岁,而左宗棠才二十四岁,陶澍是两江总督,朝廷重臣,左宗棠不过刚刚考中举人,还是一介布衣。

  第二年,左宗棠到京城参加会试,不料名落孙山,未能考中进士。在到陶澍府中做客时,陶澍指着自己的座位说道,“他日君当坐此,名位尚在吾右。”古人以右为尊,陶澍的意思是将来左宗棠一定能做到两江总督的位子,甚至还要超过他。

  这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安慰了,而是说明陶澍对左宗棠无比的看好。因此,陶澍为儿子陶恍向左宗棠之女求婚,“以子要文襄女而抚孤。”陶澍不顾门第差别之大,以总督之尊,求布衣举人左宗棠之女为儿媳,足以表明陶澍独具慧眼,知人之深。

  这和当年黄家要将女儿嫁给陶澍时的情形是多么相似啊,只不过黄父和陶澍却没有可比性。

  陶澍死后,左宗棠曾在陶家做了八年的总管,不仅帮忙经营家产,同时还负责教导孩子读书,尽心尽力的打理家事。

  后来,左宗棠果然坐到了两江总督的位置,而且还是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爵位也在陶澍之上,四十年前陶澍的预言竟然一一成真。

  胡林翼与曾国藩、李鸿章、彭玉麟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但他在八岁的时候,也不过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小孩子而已,当时跟着爷爷在益阳修志馆编修志书。

  陶澍偶然见到了胡林翼,立刻惊为伟器,说:“我已得一快婿”,遂订下娃娃亲,将自己五岁的女儿许配给他。十九岁时,胡林翼与陶琇姿在桃花江陶氏别墅完婚。

  结婚之后,胡林翼不求上进,既不做官,也不读书,而是整天泡在妓院里,钱花完了就跟陶澍要。对此陶澍家里上下都看不惯,但陶澍丝毫不以为意,反而叮嘱账房先生,只要胡林翼来拿钱,不要问缘由,统统给他,一年下来,胡林翼花了陶澍一万两白银。

  如此过了一年左右,陶澍突然大请宾客,南京城内大小官员悉数到场。胡林翼当时正在妓院喝酒,陶澍命人将其召来,并让他坐在了首位上。陶澍对胡林翼说:“你既年轻,又有才干,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温柔乡不是可以长住的,希望你从明天起,把以往的生活结束,从头做起。今天我是专门为你饯行的,在席的世丈们可以作证我的诚意。”

  此话犹如当头棒喝,胡林翼瞬间幡然醒悟,从此埋头刻苦用功读书,不久便中举人,再中进士,入了翰林院,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曾国藩曾说,“润芝(胡林翼)之才胜我十倍。”刘体仁也说,“胡文忠(胡林翼)之才,为中兴诸贤之冠。”

  然而,早在胡林翼八岁的时候,陶澍就看出了他的不凡;在胡林翼流连妓院、不求上进之时,陶澍又给了他重新走上正途的机会,可见陶澍的眼光之独到。

  

清朝名臣陶澍娶妻时被骗娶了黄家丫鬟,他知道真相后是如何处理的?

  

清朝名臣陶澍娶妻时被骗娶了黄家丫鬟,他知道真相后是如何处理的?

  

清朝名臣陶澍娶妻时被骗娶了黄家丫鬟,他知道真相后是如何处理的?

  

清朝名臣陶澍娶妻时被骗娶了黄家丫鬟,他知道真相后是如何处理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清朝名臣陶澍娶妻时被骗娶了黄家丫鬟,他知道真相后是如何处理的?陶澍娶妻的故事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