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曾经被后世称为“武圣”的伍子胥,为何落得个死无全尸的下场?

  感谢邀请;

  先了解一下人物背景,伍子胥: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吴国的大夫。辅佐两代吴王,并帮助吴王夫差坐上了春秋霸主的地位。可以说伍子胥是吴国的功臣,可吴王夫差听信谗言。

  我们最熟悉的一个典故里面就有关伍子胥的事迹,卧薪尝胆,说的是越王勾践灭国后在吴国的事迹,详细的在此不过多的阐述,当时在吴王留着勾践的时候伍子胥就曾说过此人不可留,此乃是养虎为患,自掘坟墓之举,可当时的夫差年轻气盛那听的进去这些,最后结局是被越王勾践给灭了。

  当然是在伍子胥死了九年以后吴国才被灭掉的,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就这样一位忠贞之臣最后却被夫差赐剑自刎而死。伍子胥死后流传下了很多的故事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掘墓鞭尸、一夜白头、七星龙渊和千金报恩。

  按照常理来说这样一个功臣不应该死后不留全尸的,其中原因有一下几种:

  一是伍子胥拥有功勋太高了,两朝元老,也就是所谓的功高盖主。

  吴王阖闾在死之前,传位给了夫差,给了伍子胥吴国的最高爵位,封为相国公,嘱咐他辅佐夫差。夫差即位后,伍子胥也能尽心尽力的辅佐他。但是面对着伍子胥,夫差总是有着说不出的压迫感。夫差是一个有着才华的统治者,他对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他又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根本听不进去伍子胥的一些建议,反而会很反感,就像现在的一些企业一样的,子承父业,可是年轻人观念前卫,对一些老人的意见就会不认可,认为你已经过时了,等着退休就可以了。所以,这是矛盾激化的一点。

  二是伍子胥的性格也是他死的原因之一。伍子胥是人才没错,但同时也很自傲,说话从来不会考虑君王的感受,也不会顾及场合,感觉自己说的都是对吴王好对吴国有利的,为什么不能直言,时常在朝堂之上就跟夫差吵了起来,一点面子不给夫差留,完全没有顾及到君臣之礼,所以吴王很是懊恼,暗言只要有机会就会办了他,不明着来只是顾及身份而已,其实已经很懊恼了。这一点是伍子胥自己给自己断的后路。

  三是综合以上的情况就给了小人作祟的机会,再一次出使齐国的机会,被一个叫伯嚭的抓住了机会,伍子胥把自己的孩子交给齐国以好友照看,伯嚭告诉夫差说伍子胥早已叛国,自己的孩子家眷都已经被齐国保护起来接走了,加上之前的种种,以及叛国这样的事,所以没有过多的调查就轻信了,直接将伍子胥直接赐死。

  
 

  为人做事要懂得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哪怕是良言也要注意说话的方式和处理事情的方式,历史中不乏这种被自己的耿直害死的忠臣。

  关于如何处世,如何说话,讲到对方想听,做事做到对方心里,可以关注“鬼谷子智谋”更多精彩内容来解析。

  历代王朝介如此,过河拆桥,古往今来,大有人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曾经被后世称为“武圣”的伍子胥,为何落得个死无全尸的下场?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