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绿帽子”一词源于哪个朝代?有何依据?

  “绿帽子”这个词不用我多解释,估计亲们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妻子红杏出墙,不守妇道和第三者通奸,妻子的这种行为就是给丈夫戴了一顶绿帽子。

  “绿帽子”这个词是随历史慢慢演变过来的,至少有上千年。在古代,绿色和青色被人们视为贱色,我猜想这和种庄稼的人身份低微有关。

  官宦之家的人不穿这两种颜色的衣服,只有低微的人或者戏子、开妓院的老鸨、仆人等穿绿色或青色的衣服。

  如果不穿这样的衣服,但必须头裹绿头巾,以示区别。

  

 

  顺带一提,关羽的绿帽子是个例外。关羽戴绿帽大概起自宋末元初。宋朝民间说书唱戏的很兴盛,戏子们本来从事的是贱业,平常头裹绿头巾。

  有一次饰演关羽的没解下绿头巾,结果演出效果很好,戏台下的观众说:“关羽红脸配绿帽,在远处看得清清楚楚,十分英俊威武,以后就这样装扮吧。”从此关羽的服饰就定为了绿袍绿帽。

  (回到主题)有关“绿头巾”的人和事:比如汉朝汉武帝刘彻的姑姑长公主刘嫖,在丈夫死后,她和英俊的小伙子董偃相好,二人上演了一场旷世“姐弟恋”。
 

  刘嫖身份很高,是当今皇帝汉武帝刘彻的姑姑,后来还成了刘彻的丈母娘。刘嫖即便找情人也找个门户相当的吧,可是董偃的身份很低微,估计就是个“午夜牛郎”的角色。董偃的头上就裹着绿头巾,刘嫖并不嫌弃,常带着他出入各种场合。

  

 

  有人考证说“绿帽子”这个词是唐朝一个叫李封的县官发明的,据说他在延陵任县官时,规定若官吏有罪,可不加杖罚,但必须头裹绿头巾以示羞辱,期满后才能解下。
 

  到了元代,《元典章》(元朝官修书籍)规定:娼妓之家长和亲属男子必须头裹青头巾,以示贱业。

  从这时起,“青头巾”和娼妓、男性有了联系。

  由于青色和绿色很接近,后来人们习惯说“绿头巾”。

  到了明、清两朝,“绿帽子”这个词成了专用词,指出轨妻子送给丈夫的“礼物”,一直流传到现在。

  有关绿帽子的传说很多。比如有一对卖布夫妇,妻子和隔壁老王有了奸情。

  

 

  有一次,丈夫说是出去旅游,妻子很高兴,于是邀请老王来家中玩,谁知丈夫没赶上车次,半后晌回来了,吓得老王躲在床底下过了一夜。

  妻子到后来想了个办法,他用绿布给丈夫做了一顶绿帽子,丈夫戴上正合适,妻子在旁边还一个劲地夸英俊。

  妻子对丈夫说,帽子省着戴吧,出去上货就戴上,平时就收起来。丈夫说“行”,在家邋遢点没关系。

  其实这是妻子的阴谋,他告诉隔壁的老王,只要看到她老公戴着绿帽子出去,就说明我老公出去上货了,你就赶紧过来。自从有了绿帽以后,奸夫淫妇如鱼得水,三人相安无事。

  文/秉烛读春秋

  “绿帽子”一词本来没有特殊含义,是随着历史的演化,赋予了特定的含义。关于这个词的特定含义,究竟产生于哪个朝代,并无定论,有人说最早产生于春秋时期,也有说产生于两汉,还有一种说法是元朝,或者明朝。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绿色代表了什么意义,及其演变过程。

  颜色最早仅仅是区别于素色,所以最早它代表的含义就是身份尊贵。一般老百姓只能穿粗麻素衣,颜色只有单调的黑白二色,只有身份尊贵的人,才穿得起五颜六色的绢绸。

  所以,那时候绿色没有题干指代的特殊含义。有人考证说,春秋时期就有娼妓之家的男子,传绿衣的传统,这个说法有点不靠谱。除非官府强制,谁愿意主动给自己贴这种标签?

  其实,绿色在秦朝还代表着尊贵的含义。按秦朝法律规定,高级官员一律传绿袍深衣(以黑色为主),老百姓一律素袍。

  这个变化跟阴阳五行学说的流行有关。古人认为,每个朝代都对应五行之一,与前后朝相生或相克。周朝五行属火,秦朝五行属水,水克火。火所对应的颜色是红色,水对应黑色。所以秦朝尚黑,即以黑色为尊贵。

  西汉比较复杂,一会儿认为秦朝非法,自认承继的是周朝,所以也尚黑,一会儿认为秦朝是合法的,所以自认属土,尚黄,一会儿又认为与前朝的关系不能相克,而采用相生。按照相生的说法,水生木,汉朝就应该属木,对应颜色是青色。

  虽然一直没有定论,但是绿色在汉朝依然没有低贱的意思,刘向说王氏外戚满门青紫,很显然,青色与绿色在当时还是代表了尊贵。

  直到隋唐以后,青绿色才逐渐被“降格”,规定高官一律传紫袍,六品以下官员传红袍或绿袍,吏员传青袍,平民传黑袍,士兵传黄袍。

  看起来,颜色就是流行病,各个朝代的历史因素和审美潮流完全不同,往往乾坤大转移。明清视为最尊贵的黄色,隋唐时期竟然是士兵的服装!不过,自隋唐以后,青绿色一直没抬头,地位直线下降,沦为七八品低阶官员和吏员的着装。

  那么,“绿帽子”究竟什么时期,被赋予了特定含义呢?我认为起始于元朝,到明朝初年,才变成了人人皆知的隐喻。

  至正五年,元政府第一次正式对娼妓和乐坊的着装,做了统一规定:“娼妓穿皂衫,戴角巾儿;娼妓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

  元朝这个少数民族政权,不光在族群上有明确的贵贱之分,又对职业的贵贱做了区隔,娼妓之家被强迫裹青头巾。这恐怕是历史上,最接近绿帽子含义的一个事件。

  朱元璋于建立大明后,依然沿袭了元朝对娼妓业的鄙视,在延续娼妓之家男子裹绿头巾的规定外,他还下诏:“教坊司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人服”。

  从此,青绿色头巾,慢慢成了特种行业家属的身份代表,并逐渐延伸为男子被妻子出轨的指代意思。

  由此可见,绿帽子一词特定含义的起源在元朝末年,而逐步变成约定俗成的含义,是在明朝初年。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绿帽子”可谓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帽子了,这个有颜色的帽子,成为国人避之不及的东西。

  具体含义我们都懂。

  那么绿帽子这个不可描述的含义,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绿帽和出轨这个事情结合起来,不是很早的事情,要不然,关羽战神为什么会对绿衣服绿帽子情有独钟呢?
 

  绿色和帽子联系起来的故事,要到明朝了。

  在关于大明历史记载的《明实录》中有一个记载:“教坊司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人服”

  原来是朱元璋下令,让教坊司里的工作人员,穿戴有绿色标志的衣服,用来和一般的士人分别开。

  什么是教坊司呢?

  其实就是官办的特殊娱乐场所,里面有一些罪臣犯人的妻女,供人取乐,做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

  所以朱元璋觉得,这里面的人,要和外面的正经人区别开来,于是就发明了一个用绿色区别的办法。

  绿色就这样和帽子一起,成为特殊行业的标志。

  因为经常出入这类娱乐场所的人,都不是什么正经人,所以就有戴绿帽子用来形容对异性不忠的说法。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绿帽子的含义大家都懂,我就不啰嗦了,而关于绿帽子的起源,最早应该可以追溯到元明时期。

  我们知道,我国古代的男人一般都是戴帽子的,并不会裸露发髻。理由也非常简单,你想啊,在那个时代大家头发又长,又不像现在一样天天可以用洗发水洗头,那发质油腻的人走在路上都是一股子味道,并且下地干活,出门打仗也不方便,所以只能用帽子,或者头巾盖起来了。
 

  自然而然,人们在选择自己头巾和帽子的时候,就有人喜欢绿色,所以整天就顶个绿帽子,这其中最著名的就属于关羽,关老爷了。

  但是呢,大家都知道,古代又是一个以颜色来区分阶级极其严格的时代,比如说普通人家是不能拥有明黄色的,那可是皇帝专属,黑色的帽子普通人也不能戴,一般都是青色的。而其中,到了元明二朝,绿帽子是娼妓老公和戏子等人的专属,并且这还是写入法律里面的。
 

  至元五年中书省札,娼妓穿皂衫,戴角巾儿,娼妓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元典章》

  按祖制,乐工俱戴青字巾,系红绿搭膊,常服则绿头巾,以别于士庶,此《会典》所载也。——《万历野获》

  看到这里,很多东西就不言而欲了,由于娼妓家长,亲属男人必须戴绿帽子,于是民间就把绿帽子比喻成为了你懂的绿帽子。
 

  比如明朝中期郎瑛的《七修类稿》就说,“吳人稱人妻有淫者為綠巾,今樂人朝制以碧綠之巾裹,意人言擬之此也。”这就说明至少明朝中期的时候,绿帽子这个词的含义就跟现在一样啦。

  前几天不知在哪儿看到过一条旧闻:说是某外国人,来中国玩,买了顶绿帽子,觉得甚是称意,于是戴着满街,只见街上人人盯着他看,且笑。该外国人士甚是得意……

  呵呵,这“绿帽子”跟“隔壁老王”这种梗,属于国人才能明白的。

  那么,“绿帽子”究系从何而来?且来探讨一番。

  其实最开始“绿帽子”就是绿色帽子,也没别的含义。但是绿色在古代,一直也不是什么高贵颜色。古人将颜色分为“正色”和“间色“。《礼记.玉藻》有言:

  士不衣织,无君者不贰采。衣正色,裳间色。

  东汉郑玄认为:古代最高规格的礼服是冕服,玄(黑)纁(浅红)下。绿色是“苍黄之间色“,因此,它在颜色等级谱系中就处于较低的位置。相应地,穿着绿色服饰的人社会阶层地位比较低下,绿色是贱人服。绿帽子,估计也就是低位低下之人会选择的帽子。

  大约到了元明时期, 绿帽子才有了特殊含义。

  《元典章》规定:娼妓之家长和亲属男子裹着青头巾。

  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规定:

  乐妓明角皂褙子,不许与民妻同。

  又令:

  教坊司令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人服。

  此外,清朝钱塘人梁同书在《直语补证》中援引明人著作《杂俎》言:

  (娼妓)录于官者为乐户,又为水户,国初之制,绿其巾以示辱。

  这表明,绿头巾变成娼妓家属专属头巾,是元明之际。估计到了这个时代,也没谁会去混戴绿头巾了。

  随着时间的流转。慢慢民间就把妻子出轨的丈夫唤作”戴绿帽子”的。由于这个称呼带着浓浓的八卦意味,流传得比啥都快,举全国之人,没有不知道它的特殊含义的。还流传出许多故事来,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绿帽子这个词的历史,可是非常久远了!

  相传在春秋时期,那些依靠妻女卖淫谋生的男子(被称作“娼夫”),就“以绿巾裹头,以别贵贱”。

  不过,确定将绿帽子与妻子出轨、与人偷情有染联系在一起,这应该是元朝以后的事情。

  根据《元典章》的记载:娼妓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

  家里有娼妓,男人就得带上绿色的头巾。

  直到明清时期,这条规定仍然奏效。例如,清朝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指出:

  明制乐人例用碧绿中裹头,故吴人以妻之有淫行者。谓其大为绿头巾。

  由此可见,绿帽子这个称呼,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了。

  当然,在元明时期,绿帽子这个称呼还没出现,当时主要用的词语是“绿头巾”。

  但无论是绿头巾也好,绿帽子也罢,总归是同类事物。这就说明,绿帽子的历史是非常悠久的。

  事实上,绿色自古以来就不是什么好颜色。

  例如,汉朝的馆陶公主曾带着情夫董偃觐见汉武帝,董偃的装束就是“绿帻傅鞲”。颜师古对此有云,“绿帻,贱人之服也”。

  总而言之,绿帽子的历史大概可以追溯到很远很远。

  “绿帽子”梗据说来自一个古代“隔壁老王”的段子,但根源还是从古至今我国文化中对用青绿色代表低贱的习惯。

  “绿帽子”由来有一个段子

  先说段子,古时候有一对夫妇,丈夫是个商人,常年要外出跑商,就妻子一个人在家。

 

  这个妻子耐不住寂寞,加上自身条件也不错,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久而久之,就和隔壁开布店的老板好上了,姑且称之为卖布老王吧。

  只要商人出去跑商,女人就把卖布老王招到家里,家人胡天胡地,哼哼哈嘿到大半夜才肯罢休。

  结果有一天,那个商人骑马又出去了,结果不是跑商,而是出城打猎,卖布老王不知道,女人没通知他,于是精虫上脑傍晚又爬进房来。

 

  这下不要紧,商人打猎归来,差点抓个正着,就暴露了俩人奸情,费了半天劲儿老王才脱险。

  经过这次教训,那个女人就和老王说了:你去布店给我扯块绿布,我给他做顶绿帽子,以后只要你看见他戴绿帽子外出,说明今晚就可以来我家开车,明白了吗?老王使劲儿点头。

  几尺绿布就能和别人媳妇开车,老王觉得忒划算了,就立马回去扯了几尺。

  从此以后,倒霉催的商人每次跑商时,妻子都“热心”的为他缝一顶绿帽子,说外面风沙大,这顶帽子可以保护头发,商人乐呵呵的就带上了。

  经过布店的时候,老王一看,好,这家伙出去了,今晚可以去找他老婆了。

  后来这事情还是让人摸清规律了,从此“绿帽子”成了媳妇被隔壁老王睡了的男人的别称了。

  “绿帽子”的文化渊源

  说完了段子,就该说正经的了。

  我国文化对颜色很敏感,比如明黄色是代表最高的皇权,一般人谁敢用一块这颜色的布料那就视同谋反。

 

  所以对应的,青绿色也被认为是最低贱的颜色。

  比如低级官员的官袍就是青绿色的,“京州司马青衫湿”,含蓄的表达自己官儿小。

  宋朝的《梦溪笔谈》记载过一件事,有个贵族公子哥戴着一顶青绿色头巾出门,被官府抓了,觉得他斯文扫地,说了句“巾帽用青,屠沽何异?”意思是你一读书人,非要带绿帽子,和屠户卖酒的有啥区别,斯文扫地!

  在《元典章》里还有规定娼妓的家长以及配偶,必须戴青绿色头巾。

  你想想,娼妓万一真有配偶,那每天和别的男人亲热的事情能少了?所以排除段子的说法,戴绿头巾的娼妓家老公才是“绿帽子”说法的始作俑者。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绿帽子",就是指已婚的女子“红杏出墙”,背着自己的丈夫与别的男人偷情。被戴了绿帽,都是很丢人,没有面子的。但是却很少有人清楚“绿帽子”一词源于哪个朝代。

  它起先来源于唐朝,在当时只是绿头巾,并不是帽子之类的东西。而戴绿头巾的,多是意味着此人地位的卑贱,例如:“娼妓,清怜”等从事贱业者,所以一般人家的姑娘是不会戴这种颜色的东西出来的,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就是说在古代,人们对绿色的定义是“肮脏的性”,大家都非常忌讳这个颜色。所以呢,绿色也与不正当关系存有一定的联系。

  其实,对于“绿帽子”的出处,古往今来说法有很多。有说开始是出自明朝郎瑛所撰写的《七修类稿》,相传在春秋时期,因为日子苦,就让妻子女人为娼妓来贴补家用,然后人们就会强行在这个男人头上扎绿头巾,这种人也是活该被辱骂和唾弃!

  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来源于元朝,说在那个时候的蒙古没有所谓的娼妓等贱业者。而是想要就要,在大草原上,只要双方愿意,直接开撩,这说法听来也是蛮匪夷所思的哈。

  在挥军南下进入中原时,看不惯中原人居然还开设妓院?于是统治者就规定:妓女要穿紫色衣服,在青楼做工的男人要戴绿头巾,与一般人区分开来。后来延续到现在,就衍变成了当今中国男人最害怕的“绿帽子”。

  “绿帽子”一词源于哪个朝代?众说纷纭,没有标准,但它代表的含义可以说是害怕到了发疯的地位。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又为了这顶帽子大打出手、血流成河呢?

  我是搞史人,欢迎关注。

  “绿帽子”这个词在现代的意义大家都心领神会。不解释。这个词具有现在意义是出现在元朝时期,在此之前绿色只是表示一种身份的低贱的标志而已。

  今天所谓“绿帽子”,源自古代的“绿头巾”。而古代绿头巾的颜色,除纯正的绿色外,也包括偏蓝的暗绿色乃至深蓝色,因此“绿头巾”也称作“青巾”“碧头巾”“碧绿头巾”“绿帻”,元代以前,绿头巾被底层百姓广泛使用,没有贬义。比如当兵的,北周尉迟迥手下有一支上万人的亲军黄龙兵,“皆绿巾锦袄”。唐宋时期,头戴青巾常常是仙道中人的标志。宋代关拭《隐真道堂记》中提到一名姓刘的道士,“戴青巾、披青氅”。

  到元代,绿头巾的贬义竟被国家制度确定下来。元朝明文规定乐户、倡优家男子必戴绿头巾,作为和其他人区别的标志。绿头巾自此成为世人周知的贬义词,实际上还是一种身份的的标识。明代以后,世俗遂泛称妻子与外人有奸情为给丈夫“戴绿头巾”。由于清代以后世人日常多不裹头巾,而是戴瓜皮帽子,便又由“绿头巾”引申出“绿帽子”。

  “戴绿帽子”被认为是男人的耻辱,而令人瞠目的是,有些男人为了升官,主动把去戴绿帽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回有两句联语:“不怕头巾染绿,须知顶戴将红。”就是讽刺这类人的,晚清获得红顶戴的方法有九种,称作“九红”,其中通过自己的妻女姐妹等卖身于权贵而得到的红顶戴的行为,被称作“肉红”。

  “绿帽子”一词用于骂人,无疑是传统文化中的一大陋习,人们习惯于用嘲笑的眼光来看待这种现象,将其作为攻击当事人的把柄。俗世的嘲笑声,不在于要维护固有的社会和家庭秩序,而在于从无聊中获得一种幸灾乐祸的满足吧了。

  “绿帽子”一词的演化穿越千年。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颜色是拿来区分等级的最显著也最重要的因素,而绿色一直被视为比较“卑贱”的颜色。“穿红挂绿”对今人来说是指服装鲜艳的意思,但穿绿对于古人来说,是表示身份的卑贱,戴绿更是一句骂人话,尤其那个“绿帽子”。

  
 

  这是为什么呢?刨根问底,我们先来解释一下绿色为什么这么不受古人待见?

  
 

  绿色缘何“卑贱”?

  《诗经》中的“绿衣”诗篇有云:“绿衣黄裳,心之忧矣”,就是比喻地位卑贱的人开始僭越。由此可以看出三千多年前,古人就不待见绿色。

  
 

  《广韵》中解释绿为“青黄色”,孔颖达注疏“绿,苍黄之间色”。现代色彩学将红黄蓝三种定位“三原色”,这在古代被称为“正色”,除这三种以外还有黑白,一共五种正色。“正色”就是正统的意思,比较高贵。

  
 

  比如清代的黄白红蓝都是正八旗,而绿军是八旗之外的汉人军队。绿色地位不高,就因为它非正统,是中间色,是蓝色和黄色调和而成的。

  
 

  绿帽子的由来

  “戴绿帽子”现在是指妻子与别人私通的丈夫,但其实刚开始并不是这个意思。在春秋时期,凡是有卖自己的妻女谋求活路的人,都要裹绿头巾,以别贵贱。从这里看出,最初的“戴绿帽”并不是妻子对不起丈夫,而是丈夫对不起妻女而要自我贬低,以求自贱。

  
 

  到了汉代《汉书·东方朔传》中记载:馆陶公主是汉武帝的姑母,中年守寡。后来和很年轻的情夫董偃出双入对,一日汉武帝来看姑母,她让董偃出来觐见,董戴“绿绩”谒见汉武帝,董偃故意贬低自己,代表自己是奴才。

  
 

  到了唐朝,“戴绿帽”更是作为了一种惩罚工具,《封氏见闻录》中记载,有些地方凡是犯错的官吏视情节严重,让其“戴绿帽”,情节严重的戴时间长。而且在唐宋时期,碧青绿诸色被视为贱民所穿服装的颜色。

  
 

  到了元代开始,碧绿青诸色的服装只能给“娼妓”、“唱戏”的人穿。《元典章》规定:“娼妓穿皂衫,戴角巾儿;娼妓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规定:“教坊司伶人常服绿色巾,以别士庶人服”。娼妓家的男子必须头戴绿巾,腰系红褡膊,足穿带毛猪皮鞋,不许在街道中间行走,只准在左右两边“靠边走”。

  
 

  至此,大家是不是已经看到“绿帽子”的雏形了,因此“绿帽子”可不是专门损男子的而是说他们家出了“娼妓”。按照这样的逻辑来看,说什么古代妻子给丈夫做了一顶绿帽的那种故事,基本都是假的。
 

  我是史小二记,我来说一说!

  听到“绿帽子”一词,意思肯定都懂,不言而喻,而且让人闻风丧胆。但是它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用来挖苦男人的。

  

 

  绿帽子的前身叫做绿头巾。绿头巾并不带有什么贬义的色彩。只是用来区分身份的高低贵贱。戴绿头巾的人,地位等级低。

  当时,在春秋时代出现了一类人,他们“货妻女求食”。货,卖。这一等人,头顶上必须得裹绿色的头巾。“以别贵贱”。

  汉代也不例外,戴绿头巾,身份不高。馆陶公主晚年的面首董偃第一次拜见汉武帝时,就是头裹绿帻。

  

 

  唐朝李白特地讽刺了一波,写诗道:

  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

  所以,唐时延陵令李封在处罚犯罪错的官吏时,也不杖打,直接让他戴绿头巾。罪重的人,戴的天数多。试想,一群绵羊堆里跑进来几只狼,这是什么情况?一时,众人都以戴绿头巾为耻。延陵,吴地。时间一久,这便形成了吴地的一种观念。

  不过,注意一点,不是戴头巾有错,而是戴绿色的头巾有罪。

  绿色在今天看来,象征着青春活力,满满地生命力。但古时候,绿色就是间色,次色,它是从正色(原色)调和而来。打出身就低一等。所以,历来不被人看好。

  

 

  正色、间色,重要吗?但嫡和庶重要吗?绿色变卑微最开始来自《诗经》,里面出了一首诗歌叫《绿衣》,说:

  绿衣黄裳,心之忧矣

  衣,上衣。裳,下裳。本来是上黄衣,下绿裳。现在成了“上绿衣,下黄裳”主次不分的局面。上下易位,怎不忧伤啊?比喻正妻失位,妾上位。

  妾卑微吧?绿色比喻妾,嫡庶有别,绿色随着妾卑微。始终也不能僭越。悲剧吧!难怪白居易说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绿衫,官职卑微。

  

 

  到元代,绿色更卑微,李封只是将“戴绿头巾”作为惩戒措施。而元朝却将它写进典章条例。史载:

  娼妓之家,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

  从这里可以看出,戴绿头巾的人群范围缩小了,具体到某特殊行业。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认为可行,又被延用下来,细节上更是加以创新。比如头戴绿头巾,腰上系红搭膊(红色束衣腰巾)……

  戴绿头巾,便“定型”了!只要见到“绿头巾”,就能知道家里有“青楼一族”。逐渐地,“戴绿头巾”流行起来。

  (绿头巾)
 

  万历年间的进士谢肇淛写了一本随笔札记(读书笔记)——《五杂俎》,里面说:

  国初之制,绿其巾以示辱,盖古赭衣之意。而今无矣,然里尚以‘绿头巾’相戏也

  绿头巾普及化,成了日常用语,被用来挖苦男人。当时的小说里,也常见。

  明后是清朝,自然不兴头巾。他们爱瓜皮帽。所以,头巾又引申出帽子。到近代,辫子被剪了,帽子也成时尚装饰。

  在口角后的骂人声里,女偷汉、男戴帽就成了有力的武器,伴随日常,也遗留了下来。成为这一种挖苦。

  

 

  每天带来精彩历史内容,我是史小二记,欢迎您的关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绿帽子”一词源于哪个朝代?有何依据?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