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你觉得诸葛亮真的有那么神吗?“舌战群儒”是否存在夸大现象?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投刘备阵营后上演的第一场文斗大戏就是舌战东吴的群儒了,而诸葛亮的这段经历在历史也确实存在,只不过远没有小说中的那么精彩。

  在孙策死后,孙权过的很憋屈,本来自己是一方之主,却总被江东的糟老头子们所节制,尤其是张昭。这日孔明来向东吴求援,想两家一起抗曹,孙权一听孔明来了,马上撇下张昭准备放飞自我,但诸葛亮一来就说你江东药丸啊,北方的汉子就要踏上江东劫掠了。孙权和诸葛亮年纪相仿,想着能和这个小伙子扯点别的,没想到诸葛亮一来带的就是坏消息。孙权说你别扯淡了,要死也是你家主公先死,你以为我十万水军是摆设吗?孔明接着说咱俩家现在处境差不多,唇亡还齿寒呢,你自己考虑后果吧。孙权思考再三,决定帮助刘备。

  这就是诸葛亮去江东干的事情,江东群儒们压根就没搭理他。

  要论谁舌战群儒过,其实诸葛亮的侄儿诸葛恪在年轻时候倒是上演过一出与大人顶嘴的场面,其中败阵者有孙权、张昭、范慎等人。被公认为神童的诸葛恪却给诸葛瑾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他觉得儿子风头过剩,成人后不一定能在宫中很好的被人接纳,那么诸葛恪的结局大家也都知道,可以说他算是墙倒众人推的典范了。

  我们回到《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了体现诸葛亮的机智,把东吴群儒都设定成了一群贪生怕死的腐儒之辈。在诸葛亮来访时张昭首先发难,说你诸葛孔明总是自比管仲、乐毅,刘备为了拉你入伙也是“费劲了心思”,但你刘家的荆襄之地却被曹操占领,你这不是打脸吗?孔明不慌不忙,说荆州刘表和我家主公是亲戚,想从年幼的刘琮手上拿下来实在是容易的很,但我家主公不忍心,刘琮又没有主见,所以先被曹操拿走了。张昭哈哈大笑,说人家管仲、乐毅一出场就替各自的主子拿下不少地盘,可据我所知刘备现在连个正经的栖身之地都没有…孔明反笑到,就算我家主公颠沛流离,身边也不乏许多忠勇之士,所以我们才能在博望坡火烧曹军,我主仁慈不忍丢下百姓,而百姓也愿意跟着我主一起逃亡,这是何等的凝聚力啊吗?但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自恃位高权重整日溜嘴皮子的人,他们才是团队的毒瘤啊。

  张昭准备继续反击,暴躁的虞翻出场了,他问孔明,曹军即将南下,先生有什么对策。孔明说曹军皆为草莽,不足为惧。虞翻冷笑道,你家主公吃过的败仗比我娶过的老婆还多,你还嘲笑曹操?孔明说,我们人数不多,也敢和北方的百万士兵抗衡,不像有的人,占据长江天堑,却只会龟缩防守,甚至有人还想投降。

  虞翻哑口无言,正义感爆棚的布骘问道孔明先生难道想效仿张仪和苏秦来游说我们东吴吗。孔明看出布骘把二人定义成单纯的说客了,就说张、苏二人除了口才不错,二人也是当时豪杰,为了自己的家园愿意抛头颅洒热血,而你们一听到曹操的夸大之词,就吓得要投降,实在是令人可笑啊。

  接着儒雅的薛综问孔明怎么看曹操这个人,孔明仅用“汉贼”两字就定义了曹操。薛综确认为汉朝气数将尽,并且颇得人心,你家主公与曹操抗衡不就是逆天之举吗?孔明装成很生气的样子,说薛综简直不明白道理,曹操食汉禄却行篡汉之举,简直妄为人臣,你薛综居然觉得他是正统,简直和糊涂至极!

  薛综之后陆绩又来发问,说曹操身世可考,你家主公总说是汉室后裔,却没人能证明,说白了你就是卖草鞋的,拿什么和曹操抗衡。陆绩怀橘世人皆知,孔明早就想和这个孝子见见面了,于是便说道,我家主公的身份可是被献帝承认的,曹操身为汉臣却蔑视王权,况且高祖刘邦就是从区区亭长开始发展的,我们卖卖草鞋怎么了?

  后来严峻、程秉等人也先后发言,最终黄盖出面打破了这一尴尬局面,经鲁肃、诸葛瑾引荐,诸葛亮又智激孙权,终于两家达成了一致。

  文/逻辑文史游
 

  在罗贯中笔下,东吴群儒也是“反面角色”了。

  舌战群儒是小说《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小说中,舌战群儒片段中的诸葛军师,我实足地喜欢。武侯之雄才不是普通寻章琢句之才,非一般才俊可比。
 

  江东俊杰的目的是攻击诸葛亮,希望以人身攻击达到驳倒对方观点的效果。这样做其实本身已是偏失了方向。诸葛亮并非东吴敌人。诸葛亮反驳的观点让人顿时胸中透亮。且看原著人物语言: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视之,乃严畯也。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也。孔明答曰:“儒有小人君子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扬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德枢不能对。众人见孔明对答如流,尽皆失色。
 

  这两段是我最喜欢的,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跃然纸上,把东吴才俊都比成了渣。武侯之才是有思想,有策略的治国者。普通所谓才俊不过是自恃读了多少书,写了多少文章,记忆力有多超群之辈,比如张松,比如杨修等人。

  此辈人胸无天下之治,无挽狂澜之力,见识浅薄,自视甚高,只以炫耀才学为事,真正遇到需为家国出力时就只会退缩以求自保。所以黄祖杀祢衡,曹操杀杨修。也许尔有才,但并不因此别人就都欠你的。正因为没有思想,见识浅薄,所以略读书便自恃有才,格外轻狂,反倒更无可取之处。
 

  武侯之雄才不是普通寻章琢句之才,非一般才俊可比。也许作者罗贯中就是这样的人,所以能写出如此精彩的《三国演义》,跳出重重羁绊,人物个个鲜明,故事引人入胜,毫无疑问是一部的确称得上好的小说。

  三国时的诸葛亮,可谓闻名了古今中外。特别是他过江东舌战群儒的故事,更是成了了千古美谈。但是,很多人认为,诸葛亮“舌战群儒”事迹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只是《三国演义》的小说,故意夸大了诸葛亮的能力。

  但是,不管历史上诸葛亮是否真的舌战群儒,但这件事的历史背景,却是确实存在的——史书记载:“诸葛亮面见孙权,东吴主战派、主和派相争日盛。”那么,既然历史上真有这事,那么至于诸葛亮究竟是如何说服一干江东才子的,就没那么重要了。总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事情办成功了,就是王道!

  而且,如果说小说《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夸大了、神话了,但小说也可能将其他人物,如曹操、孙权、周瑜、刘备等人,都进行过夸大或虚构的改编,小说毕竟是小说,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揪住“诸葛亮”被夸大的传言而经久不放。

  说实话,说起诸葛亮“舌战群儒”的事情,真的让人钦佩不已:

  诸葛亮初到江东时,作为弱国的使者,他一个人看上去势单力孤。而且江东的那些自以为才高八斗的谋士们,一个个盛气凌人,完会没有把诸葛亮放在眼里。特别是以张昭为首的江东首席谋士,气势非常嚣张。他表明的主张是“降曹”,并说了一大堆冠冤堂皇的理由,令很多人点头称是。

  但“降曹”虽然暂时平安,可实际上却是既无能又无耻的表现。于是诸葛亮瞅准这个弱点,便出手凌厉,他历数刘备一方怎样仁义爱民、艰苦抗击曹操等。之后,话锋一转:“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应誉欺人;坐议交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就这样,诸葛亮一下子就揪住了张昭的短处,使张昭羞得张不开口。

  后来,还有许多人不肯服输:薛练、步鹰、萍踪、陆绩、严峻、程德枢之流等。可是,他们上来只是一个回合,就翻身落马。比如:

  程德枢与程德枢,问诸葛亮“适为儒者所笑”,“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

  “小人之德……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诸葛亮说的二人哑口无言。

  后来,薛练与陆绩二人的发言,出于贬低刘备,抬高了曹操的身份,这就犯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的舆论大忌。

  于是,诸葛亮又一下抓住这点,斥责他们一个是“无父无君”,一个是“小儿之见”,直说的两个人“满面羞衡”,先后“语塞”。就这样,诸葛亮一一的击中他们的弱点,使对东吴的群儒们,个个理屈词穷。

  诸葛亮的确很神,不要苛求他,未出茅庐而献隆中策,为刘备出谋划策,先暗暗发展军力,争取人心,东联孙权,取得赤壁之战胜利,巧夺荆州,后又占益州,下决心增加攻打汉中的援军。治理蜀中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夷陵之战后加强与东吴修好,平定内乱。北伐曾打了不少胜仗,大败司马懿,可惜综合国力太弱,输不起,打不起大仗,即便打大胜仗也巩固不了。他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书法家,文学家,忠诚良将楷模,胸怀天下,还是科学家发明家,他发现利用天然气,发明孔明灯,改进连弩,制造锋利的战刀,改进后勤保障,制作木牛流马,大面积种植萝卜类蔬菜,制作馒头包子,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他超越了时代

  首先,诸葛亮没有那么神,什么“借东风”、“草船借箭”都是小说家的虚构;其次,舌战群儒也是虚构。

  有关诸葛亮其人,《三国志》作者陈寿作出了如下评价: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三国志-诸葛亮传》

  陈寿首先肯定了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也就是识人用人、治理国家的良才,是堪与管仲、萧何匹敌的政治家;但是他也认为,诸葛亮连续数年征战却未能成功,是因为“应变将略”,并不是诸葛亮所擅长的领域。

  后世欣赏诸葛亮的人,认为这是陈寿在故意抹黑诸葛亮,因为陈寿在诸葛瞻手底下不得志,所以就抹黑诸葛瞻。这一点尚有争议,但是有关诸葛亮的评价,我认为是中肯的。因为在刘备去世以前,诸葛亮基本就没有管过军事,即使在镇守荆州期间也是关羽管军事他管行政。让一个没有基层部队经历、也没有带过兵的人担任蜀汉北伐前敌总指挥十一年,确实是有些没有道理(当然也是无可奈何)。

  至于舌战群儒,更是没有的事情。实际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之中的贡献,就是代表刘备前往柴桑会见孙权,并且促成了孙刘联盟而已。史书上所记载的他的行踪,只有他和孙权的对话,连周瑜都没见到,就更不要说舌战群儒了。相反,张昭倒是很看重诸葛亮,还和孙权推介过诸葛亮。按舌战群儒里诸葛亮臭骂张昭的剧情,张昭会这么做么?

  欢迎关注我的“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又到了辟谣环节,诸葛亮没那么神,都是小说编的,舌战群儒不是夸大不夸大的问题,这件事压根没有发生过。

  剧作需要,这是在单方面的烘托人物形象。

  舌战群儒跟诸葛亮没啥关系,是老罗写给她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你觉得诸葛亮真的有那么神吗?“舌战群儒”是否存在夸大现象?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