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子贡拒金”与“子路受牛”体现的是孔子的什么思想?

  手机回答,没办法引用原文,请谅解。大致情况是这样的。子贡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富豪,受到孔子仁者爱人思想的影响,特别喜欢做好事。有一次,他从齐国赎了一批奴隶回到鲁国。按照规定,子贡可以去国库报销,但子贡没有去,觉得自己做了好事,后来,孔子知道了,狠狠地骂了他一顿。

  子路是孔子弟子中比较穷的一位。有一次,他救了一个落水的人。人家感谢他,送了子路一头牛,子路泰然自若就把牛牵走了。孔子听了后,狠狠地夸赞了子路。

  同样是做好事,为什么得到截然不同的评价。后来,孔子解释说,一种社会道德,他的要求不可以太高,如果要在全社会被接受和推广的话,应该贴近百姓,是百姓力所能及所做的事情。子贡是大富豪,可以做好事,但是他不收报酬的行为,却无法推广。子路做好事,收了人家报酬,这样的行为反倒是容易学习,容易推广。孔子是从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的,这也体现了一个哲学家的整体思维和睿智的思考。

  这个故事出自《吕氏春秋》,可信度稍存疑。先放原文上来。

  吕氏春秋览部 第十六卷 第六篇 察微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於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於府。子贡赎鲁人於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於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故事大意是讲孔子两个弟子,子贡愿意自己出钱帮助同乡而不要国库报销,子路则救出落水人后接受人家谢礼。孔子肯定了子路的做法,认为这种能带来实际利益的好事,会有更多人愿意去效仿,从而在更大层面上帮助到更多人。

  《吕氏春秋》是法家的著作,法家是讲究务实、以法治国而非以德治国的。所以与其问这个故事反映了孔子什么思想,这故事孔子或者孔门儒生自己承认么……不如问写故事的吕不韦门客是怎么想的。很简单直接,作者反对道德绑架,反对刻奇,认为由实际利益驱使人类行为才是宇宙间唯一的真理。

  那么相对于对人民进行“德育”“教化”,提倡鼓吹纯精神化享受,作者更倾向于制度设计来保证“好人有好报”。这个在一定程度上当然是有道理的,但是也不能绝对化。如果完全否认德育的作用,那是又走到另一头的极端了。

  故事梗概不再来来回回反刍了直接回答。

  个人读书不多,说不出太深远的大道理请别见笑。

  子所要表达的的意思很直接。子说的意思“老夫鼓励人们做好事,更鼓励仁人志士能为国家或者家庭做多一点贡献,但是,老夫觉得做了好事已然足以传颂美德啦,周围事实上已经获得有效收益,为何做好事的人不能也获得较为相应的报酬嘛,如果他能因此获得好处,自己美哒哒别人也羡慕啊,这样也能鼓励更多的人再参加进来大家一起鼓捣,岂不美哉乐哉……”。

  子所说实在具有穿越时空的进步意义。国家奖励有社会贡献的科学家和道德模范以及见义勇为的行为,不就是子在两千多前的意思吗?个人也觉得这样的做法,是绝对符合人性的,在某种意义上讲,大到国家小到企业这个道理是通用的道理。企业有合理的奖励制度才能调动智慧之树发芽,并还可以星火燎原共同进步共同温暖……。扯得虽远也是事实,这个世界金子有了是,智慧和眼力才是最稀缺的资源。

  美,是一种观察的角度。
 

  子贡拒金与子路受牛体现的是孔子对社会公德示范带动作用的思想。

  子贡是出身富豪之家,具有仗义疏财积善好德的品质。鲁国是孔子的家乡。鲁国有一个法律规定,如果有人发现鲁国人在其他的国家做奴隶。能够用重金赎回并送回鲁国。鲁国会回赠他赎金。子贡作为孔子的弟子,以老师之心为我心。在外见到鲁国的奴隶都要赎回。但却从不到鲁国去领取赎金。孔子知道这件事情后。并不赞同子贡的作为。感叹的说,从此以后没有人在赎鲁国的奴隶了。

  仔细想来,这是一个社会公德示范作用。子贡赎人不受金,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件美德。而且家资丰厚又能够承受。这种行为把赎人不受金推至了道德的极高点。使众人望尘莫及,赎人不受金,自己经济上承受不了。只好不再赎人。

  子路作为孔子的弟子,见义勇为救起落水的人,被救的家人为了感恩子路的救命之恩,送给他一头牛。子路高高兴兴的牵着牛回家了。这件是孔子对此大加赞赏。众人不解,做好事还要报酬?
这同样是一个社会公德的示范作用。见义勇为,扶弱济贫。是和谐社会所要倡导的。见义勇为者能得到相应的报酬。会激发众人努力去见义勇为。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我们当下遇到摔倒的老人,路人不敢去扶。不知大家会有何感想?

  子贡拒金:春秋时期,鲁国法律规定:如果鲁国人在外国看见同胞被卖为奴婢,只要他们肯出钱把人赎回来,那么回到鲁国后,就可以从国库领取报酬和奖金。这道法律执行了很多年,很多流落他乡的鲁国人因此得救,得以重返故国。后来,孔子的学生子贡,他从国外赎回来了鲁国人,但却拒绝了国家的报酬和奖金,孔子批评他说:“赐啊,你做错了。从今以后,鲁国人将不会从别国赎回奴仆了。”

  子路受牛:孔子的子路,救了一个落水者。落水者送了一头牛给子路作为报答,子路接受了。孔子却称赞子路说:“从此以后,鲁国人必定会去就落水者。”
 

  这两个故事反应孔子什么思想呢?

  1.大仁大义。子贡有钱,自以为不要鲁国的奖赏是仁义,结果害了其它相对钱少的人不去施救。因为施救鲁人之后,拿奖赏会被人说做不仁义。子贡做了一个错误的表率。而子路却做了一个正确的表率。

  2.考虑后果。子贡拒金时,只考虑自己(有钱),没有考虑其他人(钱少),也即是没有考虑这样做的后果。而孔子考虑问题是很周到的。比如孔子说过君子有九思,其中有一个为“忿思难”,也就是愤怒要想到是否有后患,有什么不良的后果?

  3.仁重于义。子路受牛,看似贪财,不义,但是考虑到这样做的后果对大部分人有好处,也就是仁,这点不义,反倒是大义了。

  有人说,孔夫子迂腐,我看,孔子是天下第一等的智者,他不仅能懂君子的心思,能懂小人的心思,更能懂平常人的心思。

  所以,孔子面对子贡拒金和子路受牛这样同类的问题,自觉的站到了子路一边,以此来告诫子贡和世人,这是最妥当的。

  原来子贡拒金,虽然高风亮节,却不过传扬自己一个人的德行。

  相反,子路受牛,虽然看似有失品德,却在成全天下的大德。

  由此观之,孔子之心怀不在个人,而在天下。是故圣人行事,多着眼于芸芸众生,而非个人谤誉。

  如有兴趣,可在下方评论或关注本人共同探讨。 只要你愿意,赞成也行,反对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当看客也行,当作师长也行。总而言之,都行。

  这老头子很社会我孔哥啊!虽然后来有称他为腐儒之祖的,也泯灭不了孔学入世务实的一面。毕竟圣人的冠冕不是靠捧上去的。圣,也决非不食人间烟火者。

  

 

  可惜,号称儒学一脉传承的中国,很多它的糟粕发扬光大,一些精华却泯然了。

  美德的传承,不是靠个别人品格的高尚,它是一个社会公共参与的系统,这也是孔孟之道“民为重,君为轻”思想的体现,即不依赖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倚重全体民众。因此,应制定相应律规来保证民众正当利益的实现,来引导民众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以美德为契引,形成良性循环。而不是空喊美德口号,空建美德楼阁。

  为什么我们看到“拒金”挨骂,“受牛”得赞的事,一听就觉得欣喜而且新鲜?

  因为我们总去指责做了好事而受事主财物的人品行不端。

  因为我们总去赞扬做好事不留名者道德高尚而自己却又不愿去干。

  社会层面上的“助人奖”,才刚设立起来,连同个人的若有“牛”谢,做完好事的你也笑纳了吧,不纳,有破坏社会美德传承系统之罪,孔子也会把你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子贡拒金”与“子路受牛”体现的是孔子的什么思想?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