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辛弃疾曾六年内三次登上建康赏心亭,都留下了哪些千古名词?哪一首哪一句更令你感动?

  辛弃疾三次登上建康赏心亭,留下的千古名词就是《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䯽。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大意是楚地天空广阔,秋色凄清,流水到天边秋色无边。遥望远山,他们都做出忧愁的表情也传送着幽怨。登楼看落日,大雁哀鸣。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又看,把栏杆拍了又拍。没有人能理解我登高的心意。

  不要说鲈鱼肉味美。秋风将尽,季鹰还没有归来。更不像许汜只顾谋私利,害怕时光流逝。忧愁见着风雨,树尚且如此。情什么人?叫一个多情的女子,为我擦去英雄的泪水。

  辛弃疾山东历城人曾随耿京起兵抗金,后在南宋任通判使,只因为人正直,官场险恶,屡遭贬抑。空有一腔热血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岂不哀哉痛哉!

  辛弃疾的这一佳作更令人感动的一句话就是“江南游子,把吴钩(兵器)看了,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此句深刻说明了作者壮志未酬的伤感情怀,正如唐朝诗人李贺所写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辛弃疾虽有如此豪情万丈,怎耐英雄无处施展自己的抱负,如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辛弃疾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在他的诗词里都体现的淋淋尽致。

  辛弃疾虽然没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但他在作词领域的贡献确是曲指可数的,正由于他跌宕起伏人生阅历,才成就了他的文才,创造出佳词名作流传万世!

  辛弃疾出生时,靖康之耻已经过去了十三年,但是,在北方金人沦陷区长大的辛弃疾,从小便怀着一腔忠义。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北方沦陷区也纷纷揭竿而起,二十一岁的辛弃疾,毫不犹豫地组织起了自己的义军,之后,又归附到耿京的领导下,担任掌书记。

  辛弃疾奉耿京之命,南下见到高宗,回来之后却听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了,一怒之下,率领五十余人,冲入金兵数万人的营地之中,生擒张安国,成为了他一生最雄壮的事迹之一,据记载,辛弃疾这一行为,“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然而,南下之后的辛弃疾,却并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反而多次被赋闲。朝廷本无心与金国打仗,辛弃疾想要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处处受到挫折,悲愤的辛弃疾报国无门,便通过写词抒发内心的痛苦。

  从乾道四年到淳熙元年,悲愤苦闷的辛弃疾曾经在六年间三次登上建康赏心亭,每一次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词,也抒发了心中涌起的万千矛盾。我们来看这三次登临留下的三首佳作:

  一、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乾道四年(1168),辛弃疾任建康府(今南京)通判,这是他首次登上建康赏心亭,也就是在这时,他写下了《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留守史致道》。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建康是长江下游的重要战略据点,也是南宋的重要屏障,当时,史致道任建康行宫留守(行政、军士长官),他是一位主张积极抗金的官员,可以说是和辛弃疾一样志同道合之人。

  

 

  辛弃疾上片描写金陵自古便是“虎踞龙蟠”之地,曾被诸葛亮称赞“钟阜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但是南宋统治者却不能利用它来力图恢复中原。所以面对这一现状时,辛弃疾心头充满了忧愤。

  下片辛弃疾通过追忆晋代谢安的故事,缅怀了东晋抗击北方强敌的谢安,功绩显赫却遭受猜疑排挤,以此隐喻现实中主张抗金人士的不幸处境,并借此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境。

  辛弃疾这首词,写景抒情浑然一体,可见,辛弃疾早期的作品已初具成熟老辣的风格,读来让人一唱三叹。

  二、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

  淳熙元年(1174)初春,三十五岁的辛弃疾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是,他已经南归十二年了,但是,在抗金报国方面,却仍然毫无进展,南宋朝廷的妥协态度,让他失望之极,这年初春,辛弃疾再度来到建康赏心亭,写下了这首《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叶丞相便是叶衡,辛弃疾此时是江东留守叶衡的部属,叶衡对辛弃疾颇为器重,算得上是他的伯乐,叶衡与辛弃疾一样力主抗金,因此交谊也非常深厚。

  

 

  辛弃疾这首词,看似诙谐幽默,实则满腹苦闷,上片写景,将青山看作万马奔腾的雄兵,但这最终只能是奢望,现实不可能实现,下片言愁,以幽默的笔触写“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意思是说如果说头发是愁白的,那么沙鸥岂不是一身都是愁了,因为它浑身都是白啊!词人的一腔愁绪,在谈笑之间,全部表露了出来。

  三、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淳熙元年(1174)秋,这是辛弃疾第三次登上建康赏心亭,词人立于亭上,将风景尽收眼底,但是胸中的愁绪却如水波一般翻腾,在这种百感交集的情绪下,他写下了这首极负盛名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此词上片以写景为主,从远到近,分层次写出了秋高气爽的天气,以及登临见到的景象,由天写到水,由水写到山,突出“献愁供恨”的苦闷,流露出中原尚未收复的痛苦。

  

 

  而下片以抒情为主,借助一系列的历史掌故,来表现心中感情。张季鹰因为思念家乡鲈鱼味美而辞官归乡,但现在辛弃疾是有家难回,他又不愿意做求田问舍的许汜,一腔壮志,只能化作满腹辛酸,“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一种英雄无奈的悲凉之泪,令无数人感动不已。

  

这三首登临建康赏心亭的词,都是名篇,可以说一首比一首值得深思和品味,若说哪一句最好,只怕各有不同的见解了。那你最喜欢哪一首、哪一句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辛弃疾曾六年内三次登上建康赏心亭,都留下了哪些千古名词?哪一首哪一句更令你感动?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