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如何理解孟武伯问的:“子路仁乎?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孟武伯向孔子询问的这段话出自《论语·公冶长》,下面通过对该章内容的通释和解析来回答提问。

  [原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如何理解孟武伯问的:“子路仁乎?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原文通释]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吗?”孔子说:“不知道啊。”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啊,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那里的赋税,不知道他做没做到仁啊。”孟武伯又问:“冉求做没做到仁?”孔子说:“冉求啊,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可以让他当那里的总管,不知道他做没做到仁啊。”孟武伯又问:“公西赤怎么样啊?”孔子说:“公西赤啊,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可以让他与贵宾交谈,不知道他做没做到仁啊。”

  [注释]

  治其赋,管理那里的赋税。这个“赋”实际是兵赋,向居民征收的军事费用。

  仁,用作动词,“做到仁”和“没做到仁”。

  邑,古代居民的聚居点,大致相当于后来的城镇,周围的土地也归属它。邑又分为“公邑”和“采邑”,直辖于诸侯的属地为“公邑”,诸侯分封给卿、大夫的领地为“采邑”。文中“千室之邑”当指“公邑”。

  家,指卿大夫的采地食邑。家可设家臣,以管理政务。当时大夫有车百乘,是采地中的较大者。

  宰,原本称管理奴隶的总管,后来成为官吏的通称。邑的行政长官也称宰,相当于后世的县长。

  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史记》称他“少孔子四十岁”,以此推论,他生于公元前509年。

  

如何理解孟武伯问的:“子路仁乎?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束带,穿着礼服,扎好衣带。

  [解读与点评]

  孔子对自己的弟子都有中肯的评价。在孔子这里,仁、义、礼、智、信的标准是很高的,他认为专长都必须服务于礼制、德治的政治需要,必须以具备仁德情操为前提。特别是“仁”这种内在的东西,是不但要察其言,还要观其行的。

  

如何理解孟武伯问的:“子路仁乎?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当有人问及弟子“仁”否时,孔子的回答都很谨慎,多未置可否。孔子比较肯定的称赞过颜回,在《公冶长》篇里称赞过子贱。除了评价子路比较直率外,在评价其他弟子时,都用“不知”比较委婉的字眼。但可以明显看出,孔子认为这些弟子各有不足。

  

如何理解孟武伯问的:“子路仁乎?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孔子在回答大是大非问题时,在对人进行评价时,常使用“不知”的字眼,在问话者进一步追问后,再从侧面回答。在这段文字中,孔子没有直接回答孟武伯的提问,没有直接用“仁”的标准对自己的三个弟子进行评价,而从侧面回答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赋税,有的可以管理内政,有的可以处理外交,各有专长。“不知其仁也”的回答表面上是回避,至少是说“他们还没有完全做到仁”。这在冉求身上就表现得非常明显:他做季氏宰时帮助季氏聚敛(见《先进》第17章),并策划伐颛臾(见《季氏》第1章)。

  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儿子,他向孔子问这几个人时当在孔子晚年周游列国后,大概此时他在跟孔子学习,《为政》第6章孟武伯问孝大约也应该在此时。兼顾《左传》记载,我想此时孟懿子的身体大概出了问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如何理解孟武伯问的:“子路仁乎?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