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柳公权的“柳体”楷书究竟好在哪?其留世经典墨迹有哪些?

  柳公权和他的书法特点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后世往往把他和颜真卿的书法并称为“颜筋柳骨”。他聪颖好学,精通音律,能诗善赋。31岁进士及第,之后一直做着比较低级的官吏,直到书法成就广受赞誉才开始他漫长而通达的仕途生涯。柳公权一生共侍奉过七位皇帝,先后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谏议大夫、工部侍郎等职,咸通六年卒于家,终年88岁。他不仅工于书法,且性情耿直,敢于直言进谏,为后世留下了“心正则笔正”的“笔谏”故事。

  

 

  柳公权的书法源自家学,他的族兄柳宗元善书法,但终因诗文成就太高而致书名不显,柳公权受其影响,远追钟爵、王羲之的笔法,近仿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的体态,最后从颜真卿书法中化出,逐渐形成“柳体”的独特风貌。他在用笔上吸取了北魏碑刻作品的犀利,下笔斩钉截铁,干净利落;在结体上又借鉴吸收了欧、虞中宫紧缩,峭拔险峻的特征,瘦硬匀称,结构十分严谨,不随性任意。在整体气势上,他更多的受到颜真卿的影响,但他不落案白,化颜真卿的丰脾为瘦劲,使法度更为严谨,真正做到了“法度森严”。正如苏轼所说:“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东坡题跋》)柳公权传世楷书作品很多,影响较为广泛的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金刚经碑》、《回元观钟楼铭》等,其中尤以《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声名最为卓著,影响也最大。此外,他的行书也清和劲畅,较有特色,代表作为《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等。

  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由裴休撰文,柳公权书丹,邵建和、邵建功兄弟刻字,于会昌元年(841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立于长安(今西安),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碑文共28行,每行54字,记述大达法师在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蒙受朝廷恩宠的情形。作为柳公权楷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品,该碑集中体现了柳体的书法特点和艺术成就。

  此碑整体清俊劲挺,开阔疏朗,一变中唐肥脾之风。作为唐人“尚法”的极致,其用笔精雕细琢,近乎苛刻;其结构谨中有变,无懈可击。具体来说,点画爽利凝重,横画运笔健劲舒展,大都方起圆收,起止清楚,短横粗壮,长横瘦长,干净利落;竖画劲挺有力,凝练结实,特别是悬针竖,力送笔端,入木三分;撇画锐利流畅,捺画厚实,一波三折,在追求变化的同时还避免了单调重复的尴尬,更显英姿飒爽。需要指出的是在处理横竖关系时,柳公权打破了颜真卿楷书中横细竖粗的形态,整体上各笔画更加均衡匀称,爽利快健,给人以不可屈折的力量感。结字方面,中宫紧敛,外围展拓,各笔画间讲究穿插、避让,且每字之中多有一、二笔画突出,或长或粗,轻重有致,突出造势,使字体风格彰显干练紧凑。章法上行列关系整齐,空间布白均匀,整体“疏密合度,张弛入理”,赋予均衡整饰的美感。

  神策军碑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唐会昌三年(843年)四月刻立,由崔钛撰文,徐方平题额,柳公权书丹,碑文记录了回鹤汗国灭亡及安辑没斯来降等事迹,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以及书法价值。此碑立于长安宫廷禁地,加之后来碑石毁秩,所以拓本极少,传世所见只有南宋贾似道藏本,现藏于北京图书馆。

  

 

  该碑因为是奉皇命书写,所以作者竭尽全力,写得特别慎重,比起早出两年的《玄秘塔碑》而言,减少了些许吟持之色,而显得更加成熟,更为苍劲,可以说是柳公权晚年的得意之作。用笔干,方圆兼施,以方为主,多中锋用笔,笔画以瘦硬取胜,却也刚中带柔,因而其线条瘦而不柴,丰腴而不臃肿,点画灵活变通,顾盼照应,虽在法度的严格要求下,仍表现得极为生动;结字稳健沉着,中宫紧收,四围开阔,敬正相生,顾盼天成;章法方面,字体大小参差错落,随形布势,浑然天成,整体给人以精致劲美,疏朗大气的美感。

  谢谢邀请。 柳体字,有以下特特征:一、藏锋显骨法气质到位,与众不同,有自己的独到独立的藏锋。二、送笔力度到位,有自己独有运笔气势。三、结字大气、大方。四、笔画画与画各有不同变化,不是千篇一律雷同。五、从一个字的整体看,气势磅礴、生动。

   建议初学者,以读熟透于胸有成竹,进行学习。学习柳体,一、初学者学习其运笔,容易导致一滑而过,产生滑笔浮于纸上。这就是特别要注意好的地方,运笔须压力进行运笔书写。一、初学者结字须要注意,掌握不好容易产生生散之病。三、初学者注意气势学习,气势掌握不好,容易产生作品浮气性表面生动,没有沉着气势,导致全局气氛浮躁。

  建议初学者:一、把藏锋掌握好。二、压沉着之力慢行适当运笔。三、学习时不要强求形似,须要达到气势、气度、霸气掌握好才是真正获得其法。四、藏锋一定要大胆按下、提转运笔,不可以小气和小心奕奕。五、注意结字。以训练手性、眼睛到位。学习前人优秀作品,不要过于追求外形式,应掌握好其内在东西,把上面的叙述特点特征掌握好了,内在气质就掌握好了。例如、一个人的优秀、优雅气质,就是通过读书、学习、实践获得的,就是内在气质。装腔作势人为之质,丑态环生。如果没有通过上述三要,内在气质就平庸于藏呢。写字的内在气质与此同理。

   柳体掌握好了大气、霸气运笔对写草书有帮助。因为柳体运肘跨度相对比其他字大,以求神韵为目的。可以同时结合草书练习。还可以结合大篆同时练习,目的让大篆运笔制约柳体运笔痛快之嫌。吸柳气势、气度于胸,始得于己,方为不枉习之!

  练习整张大开版报纸书写一个字,通过练习其大,训练运肘及眼睛。纸不要折叠痕迹、打格子。直接训练手性和眼睛准确度。

   建议:本人此处主页,点击头像进入后,往上推至底部,参考本人此处发表的拙文,读熟理解。磨刀不误砍柴工。

  不管学习谁的范本、作品等等,吸收其内在气质性东西总总没有错。学习其方法也没有错,将其原理代入自己的作品中去,这样你运用了在自己的作品中,实际别人看不出来是来自何方的,这叫:巧学巧取。这样从事艺术才是正确的。齐白石先生说了一句绝妙的话,告诫了后来者: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意思是:学我的方法可以,学象了我的没有出路。别人一看就是齐白石先生的。齐白石只能有一个。这就是创新的重要性,占有艺术一席之地了。

  虽然在柳公权和欧阳询之间有一个书法高山颜真卿,但柳体却越过颜体直承欧体。

  柳体在结构上直承欧体,且有所发展——更加挺秀。

  在笔意上,显得更为精到,笔笔实入实出。回笔藏锋是其最大特点。

  《玄秘塔》《神策军》《金刚经》是其流传最广的几块名碑!

  柳体具体是指柳公权的楷书,柳公权的经典楷书作品并没有墨迹传世。柳公权的最为经典墨迹当属“满纸烟云”的《蒙诏帖》,另有墨迹《兰亭诗》传世,但破有争议。

 

  柳体楷书好在哪?

  骨力,柳体楷书最重骨力,“颜筋柳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除了骨力,柳体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柳体是唐楷最晚成熟的书体,可是说是唐楷的集大成者和终结者。唐楷发展到柳体已然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用笔和结字综合欧颜之长,用笔严整,且出现装饰性趣味,结字介于欧颜之间,平正中又见欹侧。

 

  为什么说柳体楷书的优点就是缺点?就是因为唐楷发展到柳体已无发展空间,尽善尽美,装饰性更强,艺术性削弱,影响了后世的台阁体和馆阁体。
 

  柳公权(778年-865年),唐代书法家、诗人。历仕宪、穆、敬、文、武、宣、懿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享年八十八岁,赠太子太师。

  之前我们学书法的,总说的颜筋柳骨,常说的楷书四家也是欧颜柳赵,可见柳公权在我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性。

  但是今日,学书法,写书法,却非常难得见到一副柳体字。

  岂不奇怪?

  那就先从柳公的传世代表作来说吧,具体多少作品传世,我也懒得百度了,但是他最著名的还是玄秘塔碑帖,我之前也学过一阵子,但是后来就淡忘了。

  而且越写我越觉得此碑帖美感不符合现在的时代,也疑惑过是不是当时的刻工水平不是很高,没有刻出柳字的精髓。实在没有写下去的动力,就放弃写柳体。

  而且无奈,柳体楷书只有传世的碑刻,没找到楷书笔墨迹,只有据说是他的几幅行草。但是从他行草看,功力非常深厚,绝对的大家。

  却也更让我疑惑玄秘塔是不是真被一个水平不高的刻工给耽误了??就当我个人观点吧。

  个人说说柳体字的特点吧,硬朗,有骨气,用笔有力,可见浩然,美的很内在。

  也是现在很难有人去学柳体了,因为写不出那份骨气,如梅花傲立寒冬。

  




 

  真有人临习柳体呀!在很少见柳体的消息,我还以为只有我在学习呢,学柳难呀!但是柳体美,学柳的老师们共同加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柳公权的“柳体”楷书究竟好在哪?其留世经典墨迹有哪些?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