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历史上有哪些“人之将死,其言坑人”的例子?

  这样的例子很多啊,牛人死前都会考虑后事,这里举一个例子。唐朝时有一个宰相叫姚崇。浙江湖州人,产丝的地方,武则天的时候,他是兵部尚书,参与了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让位。所以唐玄宗对他是很信任的,什么大事都交给他办,认为他能够拯救时事,称为救时宰相。

  那活着的时候,自是恩宠无比,稳如泰山。

  但确实年纪大了,到了开元九年,已经71了,眼看身体不行要挂。这时候,他就开始想了,自己当了三朝宰相,得罪的人不少,自己死了,难免有人要找家族的麻烦,一算,还真有这么一个人。这个人叫张说。

  此人也是一个名臣,但是他跟姚崇关系不好,唐玄宗有一次想提拔姚崇当宰相,张说便在后面动手脚,指使人弹劾姚崇。但唐玄宗自己心里有底,没有听,还是让姚崇让了宰相。

  姚崇也不客气啊,当了宰相之后,就告发张说私下跟王爷接触 ,这在唐朝是犯了大忌,于是,张说就被贬到外面当刺史。

  而到了姚崇死的时候,他一算,也就是这个张说有能力对他们家不利了。因为这时候,张说通过平定边乱有功,拜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当宰相了。

  那怎么办呢?

  姚崇就把自己的儿子们叫过来。与老张跟我有过节,但是这个人比较贪财,喜欢珍玩之类的东西,等我死了之后呢,你们就把我这些年珍藏起来的东西放到我的帐前。如果他来了,这些东西他看都不看,那完了,你们自己想办法吧,尽早避难。不然全家都要仆街。如果看了,那就好办了,我们家有救了,把一些他看过的东西送过去,只请他写一个神道碑,然后如此如此,这样就能保我们一家了。

  那好,到了姚崇的追悼会了,张说当然要来啊,自己的大敌终于躺下了,看了心情愉快啊。

  一来,看到外面摆了好多东西,一下就走不动了,盯着不放。姚的儿子们知道了,他父亲的第一计成功了。

  赶紧把这些好东西送过去,只求对方给自己的老父写个墓志铭,这对文人来说不是事,而且张说确实是大文人,文坛领袖人物,跟当时的许国公苏颋齐名,人称燕许大手笔。

  张说是燕国公啦。

  而唐朝给人写墓志铭,其实跟现在写软文一样的,无非就是夸两句,属于收费项目,而且收费不低,唐朝公务员工资不高,很多还是发花椒这些实物,所以给人写墓志铭是当时名人的一大收入来源。

  张说一看,这送来的都是自己看上的好东西,本来不想写,但这些东西太好了,那就写吧。

  写墓志铭那自然要写好话,虽然肚子里对姚崇有意见,但不能写出来,不然,流传开来,大家都说张说小鸡肚肠。所以,张说这个墓志铭也写得漂亮,尽是好话。什么“八柱承天,高明之位,列四时成岁,亭毒之功存。”

  姚崇的儿子们拿了这个墓志铭,千谢万谢,留下宝贝回家了。

  张说得到宝贝之后,玩了两天,心也淡了,再琢磨一下,感觉不对,自己把姚崇写得太好了,说出去,那岂不是说我张说捧姚崇。

  于是,张说到了姚家,说昨天写的那个东西,我想了一下,还有一点东西要加上去。

  姚崇的儿子嘿嘿一笑,就不太好改啊。

  张说答,有什么不好改的,笔墨的事。

  姚崇的儿子们说,请宰相大人来看一看,到了后院,一看,是块石碑,那块墓志铭加班加点赶工,已经刻上了。

  这一下。张说的脸青了,又想了想,说:“没关系,我改好了,再刻一个碑就行了。”

  答:“这个你要问皇帝。”

  “为什么?”

  “宰相大人的文章太好了,我们拿去给皇帝看了。皇帝说写得很好呢?”

  皇帝看过了,而且说好,那已经定了板啊,你说不好,那你跟皇帝说去吧。

  张说这才上了当,而且他后面还想着打点小报告,揭发姚崇的问题,结果唐玄宗就很奇怪啦:你在墓志铭上,不是说他八柱承天,高明之位,列四时成岁,亭毒之功存吗?怎么这会又变了。

  张说:……陛下,我可以抽自己两嘴巴子吗?

  人们常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是也有些人死前扔用言语或者行动伤人杀人,真可谓虽死犹坑人。能在死前设计弄死活人的人,一般都是人杰英才;但是也有沽名钓誉之徒,在临死前一语拉来无数人殉葬。以下分享几则历史小故事,以证明“人之将死、其言也坑”!

  秦穆公一生雄才大略,他东平晋乱,西霸戎狄,灭国十二,益地千里,是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在百里奚的辅助下,采用王道治国,一次外出狩猎他的马被三百野人吃了,秦军捉住野人欲斩之。秦穆公说他们饿了才会偷吃马,此非野人之罪,于是赦其罪且赐给他们衣食土地。后来秦穆公在于晋国的交战中被围,快被晋军俘虏之时,一群野人冲出来悍不畏死救了秦穆公且击败了晋军。秦穆公释野人而得救的事被广为传颂,同时被广为传颂的秦穆公将死之时让子车氏三贤殉葬。秦穆公死前说:子车氏三兄弟贤明,当于地下辅助我,于是子车氏三贤被活埋殉葬!

  秦孝公与商君是千古之下再无其二的明君强臣组合,二人变法强秦,收复河西,迁都咸阳,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大势。秦孝公对商君无疑是充分信任的,可以说秦孝公就是商君,商君就是秦孝公,嬴鞅合体促成了商鞅变法的伟大成功。秦孝公为了商君,可以杀亲大哥,可以把亲妹妹嫁给商君,还可以把国土分给商君。秦孝公死前,认为儿子嬴驷不贤,故对群臣说:商君乃大秦驸马,亦是嬴秦公室之人,如嬴驷可扶则辅,不可扶则废之自立为秦君!这句话促使嬴驷杀商君,最终商君被逼谋反,嬴驷派兵杀了商君后车裂其尸。

  明朝朱棣起兵靖难,通过一两年的战争击败了朝廷的百万大军,入主南京成为明朝第三任皇帝。当时有很多士大夫反对朱棣当皇帝,朱棣将这些反对的大臣尽数诛杀,多数是杀大臣本人,流放其家人,严重的诛三族。方孝儒曾经亲自起草了讨伐燕王朱棣的诏书,这道诏书写得文采斐然,可与三国时的陈琳、唐朝的珞宾王相比肩。现在燕王当了皇帝,让方孝儒替皇帝写即位诏书,方孝儒誓死不从。朱棣曰:汝不惧朕诛尔九族乎?方孝儒对曰:诛十族亦不惧矣!于是方孝儒的九族外加师生一族尽数被诛杀,本人则被施以腰斩酷刑而亡!

  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吴起,吴起在被杀的时候可是生生将杀他的人全给坑了。

  吴起离开魏国到了楚国之后,一年后便被升为令尹,开始在楚国大刀阔斧的推行改革。吴起的改革使得楚国国力逐渐强盛,楚国的疆域得以扩展。然而,吴起的变法也严重触及了楚国贵族的礼仪,招致了贵族们的怨恨,这为他埋下了杀身之祸。

  根据《吕氏春秋·卷二十一·开春论·贵卒》记载,公元前381年,任用吴起变法的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举兵,想要诛杀吴起。贵族们用弓箭射伤了吴起,吴起眼看性命不保,拔出身上的箭就逃到了楚悼王挺尸的地方,将箭插在了楚悼王的尸体上,伏在楚悼王的身体上大声喊道,“群臣叛乱,谋害我王。”

  (楚悼王)

  贵族们只想着射杀吴起,根本没有在意吴起身下的楚悼王尸体,于是吴起和楚悼王的尸体一块被射成了刺猬。毁坏国君尸体这可是重罪,是要被诛灭三族的。

  (楚肃王)

  于是,楚肃王继位后,便命人根据箭矢查找主人,将毁坏楚悼王尸体的贵族全部处死,因此受牵连被灭族的足足有七十多家。而吴起的尸体随后也被处以了车裂之刑。

  荆王死,贵人皆来。尸在堂上,贵人相与射吴起。吴起号呼曰:“吾示子吾用兵也。”拔矢而走,伏尸插矢而疾言曰:“群臣乱王!”吴起死矣,且荆国之法,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吕氏春秋·卷二十一·开春论·贵卒》)

  吴起一句话害死七十多家贵族,一句话为自己报了杀身之仇,这种急中生智的能力我算是服了。

  此题有趣,福垊为您揭秘两位。一文一武都是超级大牛人。都牛到人之将死,一言可以杀人的地步!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就是比您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学霸锥骨的结果不是王者荣耀而是草根逆袭——比王者还荣耀,大吉大利晚上吃鸡。没错,苏秦通过拼命学习改变了命运,身挎六国相印,荣归故里!努力永远不晚,怕的是永远不努力!七旬也要秉烛夜读,学不可以已。

  

 

  话说苏秦晚年遭人刺杀,生命垂危。齐闵王欲为其报仇,可抓刺客如大海捞针。苏秦出一计:“我死后,君上可诈称我为内奸。裂我四块,对那刺客赏千金。竖子自会送死!”齐王依计行事,有四个假装是英雄(刺客)的想好事者前来领赏,决定平分。然后齐王怒呼:“把这四个二百五给孤王烹了。”二百五就是这么来的。下面这位说的话没有一点技术含量却能秒杀于人。让您领教下什么叫血口喷人。

  

 

  真正的人生赢家,就是功成名就做人也要低调而厚道。常百万的妻弟就是因为高调跋扈而死全家还株连数万人的。做人一定要低调,做人一定要厚道。常百万不是他有百万虽然他不缺百万,而是他统军百万必将横行天下(朱元璋语)。他就是传说中的春哥——常遇春。其妻弟蓝玉更是后来者居上,挥军北上,剑指捕鱼儿海(贝加尔湖),并大败北元。因跋扈还多不听朱元璋的劝,梁国公变成凉国公,晾他一边儿。做了太子太傅,他怒道我不够格做太师?他跟太子还是亲戚,太子死后,终于祸从口出,被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huán)告发其谋反。这就是骇人听闻的“蓝玉案”!

  

 

  朱元璋派皇太孙朱允炆和吏部尚书红人詹徽审问。詹徽喝令:“逆贼蓝玉,速速招供。同党都有谁?”蓝玉高呼:“詹徽是我同党!詹徽是我同党!”还能这样玩?这样也行?还真行!朱允炆一声令下,詹徽就由主审变被审,最终在高呼冤枉中步入天堂。

  

 

  有人说,这朱允炆不是仁孝善德吗?怎么这样草菅人命,糊涂不堪?恰恰相反,他正是聪明才有意为之。之所以草菅人命,一是对皇爷爷不满!为什么不满?这就是二了,二是蓝玉是皇太孙的亲戚靠山。皇太孙他妈姓吕,乃吕本女。他嫡母姓常,春哥之女。如果蓝玉不死,朱允炆削藩,借燕王十个胆,您让他试试清君侧?!一试必然束手被擒,死无葬身之地。三呢,詹徽高调审问,刺激到皇太孙,蓝玉负气一嚎,詹徽丧命。

  鸟死之前,它的鸣叫之声是哀伤的,人在死之前,遗留下来的话是和善友好的。但是一些人死了,也要拉下个垫背的。

  说两个人,一个人说:“来吧,哈哈,谁怕谁”?这个人心狠。另外一个人,他逞一时之快,害死了身边的一大群人。

  第一个人是吴起,与他并列有个人叫商鞅,两人是法家杰出代表人物,分别实施了著名的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然而虽说变法一个成,一个败,但两人都为变法而死。

  

 

  变法改革,在封建社会是动别人奶酪,虽说国君背后撑腰,国君没了,你也离死不远。吴起在楚国辅佐楚悼王实施的吴起变法便是如此。楚悼王一死,忍了很久的一批人终于动手,兵变来杀吴起。

  吴起啐了一口痰,“妈的,来吧,哈哈,谁怕谁?”连忙逃到楚悼王尸体所放之地,把楚悼王从棺材拉出,用力忍痛拔除插在膀子上的箭,使劲插在楚悼王身上。大声高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

  诸贵族纷纷射箭,射死了吴起,死尸的楚悼王也中箭。等新的国君上位,首要任务便是清查这一批人,一共七十多家受到牵连,被灭族。

  另外一个人是明朝的方孝孺。朱棣发动靖难,夺取了侄子朱允炆的帝位,直接将建文四年改为洪武三十五年。

  
在破城之前,朱棣的黑衣宰相姚广孝知道方孝孺很有气节,所以曾请求朱棣,手下留情,不要杀掉方孝孺,否则读书种子没了。

  进了南京,朱棣本没打算杀方孝孺,想让他帮忙草拟个继位诏书。但方孝孺拒绝了,朱棣强盗行径,他怎么愿意答应?还跟朱棣谈了一谈“周公和成王”的故事。

  最后,朱棣问他,“你这样做,不怕灭九族吗?”特别说明,所谓九族,是“父四族,母三族,妻二族”。

  方孝孺回答道:“你灭我十族又如何”?朱棣冷笑一下,“那老子就成全于你”。没有十族怎么了?把他的学生、亲戚等凑了一凑,组合成第十族。

  

 

  这两个人真有意思,一个心狠,一个很有气节,但两个也是“坑货”。

  历史上临死还作妖,害人害己的很多,天王洪秀全就是一例。

 

  1862年,湘军围攻南京城,忠王李秀成建议洪秀全离南京城,到别处另立“天国”。洪秀全早已习惯了纸醉金迷,失去了当初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对李秀成说“我在天国为王是天父天兄的旨意,清妖能奈我何?你若出城就去吧,我是不会离开天京的!”说的李秀成无可奈何,李秀成又做了最后的努力,提出城内粮食短缺,不够军用。洪秀全对此早有考虑,他下诏说:“合城俱食甜露,可以养生”。所谓“甜露”实际上就是地上各种野草。为了鼓舞人心,洪秀全身先士卒,每天都吃野草直到后来中毒。

 

  中毒后,洪秀全拒绝接受治疗,1864年6月,终于坚持不下去。临死前,洪秀全对左右大将说:“大家放心,我这是要去天堂,向天父天兄借天兵,用不了多久天兵就会下凡保卫天京,清军必败。”然而2个月后,天兵没来,湘军倒是杀进城了。南京城被攻破后,湘军在宫女的指引下,将洪秀全的尸体挖出挫骨扬灰。

  苏秦在齐国被刺杀,他临死前向齐王献了最后一条计策,擒杀了刺杀他的四个刺客。

  苏秦身披六国相印,在诸侯面前纵横捭阖,但是也得罪了不少人。结果就有人派刺客刺杀苏秦,但是没有当场毙命。苏秦在临死前对来探望他的齐王献上一条计策,可以令刺客自投罗网。

 

  齐王按照苏秦的计策,把苏秦五马分尸,然后宣布苏秦是奸细,要重赏刺杀苏秦的义士一千金。后来刺客果然上当,来了四个都说是自己亲手杀了苏秦。

 

  齐王还煞有介事的问那这一千金,你们四个怎么分呢。没想到这四个刺客倒也爽快,我们四个可以平分吧,每人二百五。齐王当场就下令把这四个二百五杀了。这就是二百五的由来。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苏秦在齐国那么长时间就是为了离间齐国,膨胀齐王,让齐国差点亡国。这才是他临死前最坑人的。

  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几乎同时在笔者脑海里又浮现了另外一个人:殷素素,也就是张无忌的妈妈。还有殷素素临死之际对张无忌说的那句经典名言:我没跟这和尚说,我骗他的,孩子你长大了要提防女人骗你,越是漂亮的女人越会骗人。

  “我骗他的”我想这应该是少林空闻法师一辈子的阴影。你说这殷素素到底是有多漂亮,那么会骗人,不止骗了空闻法师,在场的所有人她都骗了。这可坑毁了空闻法师,此后无论空闻法师如何解释,其他人就是不信。况且殷素素说完之后就死了,最让笔者感到有趣的是殷素素在说完之后的另外一句话:“该说的我都告诉你了,谢逊就在那里,你赶紧带着大家去找吧”。简直就是神补刀。

  有坊间传闻称,当年金庸在写这一段的之前恰好上街去买香烟,在自家楼下不远处有一个长相清秀的女孩子挂着香烟箱。金庸也没多想,过去就要买,但是这个小女孩极力的给金庸先生推荐一款金庸从来没见过的牌子的香烟,抽烟的朋友可能知道,一般是不轻易的胡乱尝试自己没抽过的香烟的。

  但是金庸也耐不住小姑娘的再三推销,而且小姑娘长得蛮清秀的,金庸认为小姑娘不会骗自己。就买了一盒,这盒价格还是很贵的,要比一般的贵3倍还多。等金庸回家之后打开包装一看,里面装的就是最便宜的那种香烟。也算是被骗了吧,金庸摇头感叹:看着顺眼的姑娘不能随便相信。于是这就有了殷素素那句:越是漂亮的女人越会骗人。也算是一个奇闻吧,真实性不太高,但是蛮有趣的。

  虽然这并不是历史,但是笔者认为也算是一个例子。

  真正的正史上也有一个人,死前同样坑了很多人,他就是吴起。

  吴起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主要成就是为楚国带来了“吴起变法”,让楚国强盛了一段时间。大家也都知道战国时期主持变法的人一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比如说主持秦国变法的商鞅,由于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被追杀,最终死于自己所规定的命令。吴起也是的,他也得罪了很对的楚国旧贵族,旧贵族也是恨不得杀他而后快。但是由于楚王的支持,大家也都不敢轻举妄动,在楚王去世之后,贵族发动武装叛变。

  很快吴起就败下阵来,还被贵族用箭射伤了自己。吴起眼看自己快不行了,心想我死了,你们也不要想着可以过得更好。要死大家一块死。他居然一路小跑跑到了楚王的停尸房中,趴在了楚王的身体上。此处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贵族见吴起没死透,也不管楚王的身体了,又接着射他;另一说是吴起自己箭头从自己身上拔下来,插在了楚王的身上。

  无论是那种说法,总之贵族的箭出现在了楚王的尸体上,这还得了。在那个时候,损伤王上尸体可是大罪!吴起于是趁机大喊:呔,你们这帮乱臣贼子,居然敢伤害王上的尸体,来人啊,依法处置。闻声而来的士兵包围了贵族,楚肃王并且真的按照法律判处了:凡是往尸体上射箭的人全部杀喽,并且灭族。据说被灭了70多族。

  吴起这不是典型的人之将死,也要坑大家一把吗?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家要是知道的话,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一下。

  作者:历史一尘埃。

  这让我想起了魏文帝曹丕临死前说的话。曹丕临死前,对着太子曹叡(甄姬之子)说,这里的三个大臣,都是忠臣,可以绝对信任。老爹临死前安排几个大臣辅佐新皇帝,这是没有问题的。刘备临死前也让刘禅向侍奉父亲一样对待诸葛亮。

  但曹丕安排的那三个人是有问题的。这三个辅政大臣是谁呢?分别是曹真、陈群和司马懿。

  最后的结果,就是司马懿在魏明帝时代继续被重用。他掌握了魏国最精锐的关中兵团,用这支兵马跟诸葛亮多次对抗。魏明帝临终前,又再次任命司马懿和曹爽为辅政大臣。

  最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司马懿发动政变,杀死了曹爽等人,并控制了曹魏政权。

  曹丕也实在是认人不准。他结识了司马懿十几年,却没想到,司马懿不是忠臣,而是大奸臣。临死前还告诉太子要绝对信任司马懿,实在是坑人啊!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是善言有时候也是会坑人的!

  抗日战争中,有不少抗日志士的遗言,对激励中华民族抗日有很大鼓舞,这对日本鬼子来说,简直太坑了。

  今天听我给你讲讲几位抗日名将的遗言。

  1,张自忠: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至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张自忠的遗言,呼唤中华民族的抗日热情,激励全民族团结抗日。可是,鲜为人知的是,张自忠在七七事变时受宋哲元委托留守北平与日军周旋,被骂做汉奸。仅仅几个月后,张自忠就在台儿庄大捷中证明了自己。

  也许正是那种一心求死的壮烈和勇气,让张自忠成了抗日战争中最为著名最为勇猛的国军将领。

  2,杨靖宇:我杨靖宇虽然珍惜自己的生命,但如今大多数部下罹难,只剩下我一人。如今我的抗日同志还在各地辗转,日本帝国主义必定有灭亡的一天。不用多说了,开枪吧!

  杨靖宇被捕前,曾经被汉奸劝降,杨靖宇好不容易听到一句汉语,确实汉奸的话。十分气愤地说:“这些天遇上的怎么都是这号中国人?!”

  杨靖宇1929年奉党中央命令到东北组织抗日工作,临行前妻子马君已经有了一个2岁的孩子。1945年,马君去世时告诉孩子,他的父亲叫马尚德,让他找父亲,却没想到马尚德就是杨靖宇,那时候已经死了多年了。

  3,江竹筠: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去年6月被捕)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的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蒋王八的来渝固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不管他如何顽固,现在战事已近川边,这是事实,重庆在(再)强也不可能和平、京、穗相比,因此大方的给它三、四月的命运就会完蛋的。

  江竹筠就是江姐,在重庆的渣滓洞受尽了非人的折磨,可是他也看到了解放军的节节胜利,江竹筠临死前成功预见了蒋家王朝的灭亡,看起来线,戴安澜:现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

  戴安澜在滇缅战场上担任第五军第200师师长,曾取得同古保卫战等胜利。在野人山,戴安澜遭到日军和残酷自然环境的双重打击,壮烈牺牲。上面的话,来自于戴安澜给妻子王荷馨的遗书。

  5,唐淮源:中国只有阵亡的军师长,没有被俘的军师长,千万不要由第三军开其端。

  唐淮源在中条山战役中,为了不被日军俘虏举枪自尽。其实唐淮源在此之前就有类似的话。母亲死后他说“吾向以老母在,故有所虑,今大事已了,此身当为国有,誓与中条山共存亡 !”

  殉国之前他说“现在情况极险恶,吾人在事有可为之时,应竭尽心力,恢复原态势,否则当为国家为民族保全人格,我已抱定不成功便成仁之决心!”

  6,赵登禹:“军人战死沙场乃是本分,没有什么值得悲伤的,只是老母年高,请副军长予以照顾。”

  七七事变后,日军进攻南苑,赵登禹带领132师死后五天五夜,结果被汉奸出卖,突围中被日军伏击,壮烈牺牲。赵登禹不知道的是,他托付老母的副军长佟麟阁也在不久后战死。

  其实,抗日战争中,指战员的牺牲本身是无意义的,如果一支冲着壮烈牺牲这条路去走,抗日战争永远无法迎来胜利的一天。真正的战略应该是,保存自己发展自己,在战斗中壮大自己削弱敌人。

  革命战争年代,死是容易的,可是要活下来完成烈士们的事业,才是最难的。所以,比牺牲更有意义的是坚韧地活着,坚韧地抵抗!

  论中国历史上的坑货之最,莫过于方孝孺这位铁骨铮铮的人物了。不仅成功的把建文帝给坑没了(失踪),还凭借一句『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功的导致了十族被诛杀。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朱棣诛杀方孝孺十族并不是出自于清朝人编撰的《明史》,而是记载于明朝人自己编撰的《明熹宗实录》。

  己亥,诏恤先臣方孝孺遗胤。孝孺在建文朝,以侍读学士直文渊阁。当靖难师入,以草诏不从,致夷十族。
 

  所以,方孝孺这个污点,并不是清朝人给朱棣泼脏水。应该是确有其事的。

  我觉得,临终遗言坑人有两种情况,一是坑了不在场的人;二是坑了听遗言的人。方孝孺就属于第一种,而第二种情况的代表,就是刘备在白帝城的托孤了。

 

  (教科书般的惊恐表情)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临终托孤于诸葛亮: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意思就是说,刘备把季汉江山交给诸葛亮,他很放心。唯一的遗憾是刘禅不成器,若刘禅可以辅佐,那就拜托你辅佐他了;如果他不成才的话,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

  附:还有另外一种解读,若刘禅不能辅,诸葛亮可以从刘备的其他儿子中选择新的继承人继承皇位。

 

  接着,刘备又下诏教训刘禅说:你和丞相一起做事情,要待他好像待老父一样!
 

  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备这一招算是绝了。季汉江山不稳,托付给别人他不放心,诸葛亮靠谱一点。但是也不能不防,干脆以退为进,来点狠的。

  不仅把江山托付给诸葛亮,把三个儿子也托付给诸葛亮,甚至让三个儿子都认了诸葛亮当干爹。我这么委曲求全,你还敢当曹阿满那种汉贼吗?

  历史上这么“豪爽大气”的托孤遗言,我个人感觉也就是刘备一个人说过。

 

  诸葛亮的反应则是一边痛哭,一面标示自己的忠心。表示要竭尽所有辅佐的力量,献上忠贞的节操,坚持死为止!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老三国在处理这一段戏份时,还是很有内涵的。诸葛亮吓出一身汗,头也磕破了。)

  就这样,刘备满意的闭上了眼睛。虽然没有统一天下让他很遗憾,但是用一句话就套死了诸葛亮,他也无憾了。

  最后的结果也应了诸葛亮的那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自己累死在了北伐前线,而刘禅则稳坐皇位四十年。是三国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刘备果然是老狐狸!就凭一张嘴和几句话就把诸葛亮给绑住了。不仅累死诸葛亮,还保住了吾儿的皇位。先主真乃大智慧之人。
 

  

 

  不过作为临终遗言,刘备还买一送一。他告诉诸葛亮,马谡这个人难堪大任,不要让他办大事。只可惜诸葛亮没听,为后来招致祸事。

  (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
 

  另外,还有一个靠遗言,既坑了当事人,也坑死一大票人的沙陀族猛人——李克用。

  据《五代史伶官传序》记载:

  世言晋王(李克用)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李存勖)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这个内容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毕竟高中课文都学过。

  晋王李克用临死前跟儿子李存勖说,我这里有三根箭,代表了我的三个死仇。分别是死仇朱温、小人刘仁恭、背信弃义的契丹人。你要给老子报仇。

  一口气让儿子替自己灭三个敌人,这当爹的心也是狠。

  后来李存勖真的很争气,先后灭了刘仁恭的燕国和朱家的后梁。契丹虽然没有灭掉,但是让契丹人吃了一场大败仗。

  天佑十一年(914年)···诛守光。遣大将李存霸拘送仁恭(燕王)于代州,刺其心血奠告于武皇陵,然后斩之。天佑十九年(922年)···李嗣昭跃马奋击,敌众(契丹)大溃,俘斩数千。龙德三年(923年)···麟进刃于建国楼之廊下,帝(朱友贞)崩。(梁亡)

  李克用一生没办成的事,全部甩给李存勖这小子了。李存勖年纪轻轻的就继承父业(23岁),太年轻了。建立后唐时,也才38岁,顺道还灭了前蜀。

  天下若九分,李存勖就占了六成。难免会有轻敌的思想。后来果然应了那句老话『太早成功不是什么好事』。

  为父之人,不应该给儿子如此大的压力。结果李存勖也是晚节不保,凄惨而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历史上有哪些“人之将死,其言坑人”的例子?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