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白蛇传里的法海是佛吗?为什么?

  不懂得爱的法海藏在螃蟹壳里,早年间就有这个传说,引得那些为许仙和白娘子打抱不平的人每当吃蟹时把法海找出来用筷子戳几下解解恨。

  可是人家金山寺的法海的的确确是一位大慈大悲得道高僧,名叫裴文德,中过状元,钦点翰林,唐宣宗时名相裴休之子。受父命替身染恶疾的皇子出家密印寺(湖南宁乡县),被赐法号“法海”。

 

  这位翰林出身的宰相之子和平常剃度修行的人一样,从寺院杂役开始,劈柴三年,挑水三年,磨练意志闭关三年,通研佛学,在密印寺主持灵祐禅师建议下,为继续提高自己的修行,法海外出游历参学。

  法海禅师先在庐山道场参学修道,几年后来到江苏镇江氏俘山东晋“泽心寺”遗址,并且还找到一尊东晋残佛。面对傾废残破的寺庙遗址,法海发愿修复这一古寺,在残佛面前燃指一节,以表决心。

  

从此法海禅师在这里白天开山种田,晚上身居山洞参禅。在一次挖土修庙时意外挖到一批黄金,禅师虽然建庙急需用钱,但他还是把黄金上交给了当时镇江太守李琦。

  这件事使当时的唐宣宗非常感动,敕令将黄金赐予法海修复庙宇,并将泽心寺改名为金山寺,这也是镇江金山寺的由来,法海禅师被广大信众尊为“开山裴祖”。金山寺志文中记载法海禅师在如愿以偿重修寺院后,没有贪图安逸,而是功成身退隐逸不知所踪。

 

  到了宋代,宰相张商英游览金山寺后题诗一首,诗中“白蟒化龙归海去,山中留下老头陀”,是提到法海禅师的一个传说。相传寺院附近有一条白色蟒蛇经常在山间咬伤上山烧香拜佛的信徒,法海禅师与白蟒搏斗,被白蟒咬伤右臂,最终降伏白蟒将其赶下江中。

 

  现在流行的《白蛇传》来自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而冯梦龙也是在唐代《白蛇记》,宋代《西湖三塔记》这些民间传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了创作加工。

  冯大才子可能因为作品里有白蛇出现,又根据法海禅师斗白蟒的传说,灵感一闪,把法海禅师嵌入到了故事中,这一笔使法海禅师被后人诟病至今,成了遭到报应躲入螃蟹壳的法海。

 

  但是如果您有机会去参观镇江金山寺,在“读经洞”里仍有一尊法海读经的坐像,受到众多信众的瞻仰。

  当年,一曲《法海你不懂爱》搅得九天寒彻,许多人听后恨不得化作斗战胜佛,大喊一声:“吃俺老孙一棒!”但是时隔不久,《金箍棒》又被恶搞。如此这般,恐怕空虚公子、天残脚之流是无力降魔了,非要请出升级版的《儿歌三百首》才行。实在,法海被恶搞又不是始于龚琳娜,早在明清小说中,法海就已经成了破坏恋爱自由的老顽固了。如果说非要控诉,那么应该首先控诉《白蛇传》。盯着一首歌不放,未免舍本逐末。同时,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很多人在控诉龚琳娜以及《法海你不懂爱》的时候,绝少谈到历史上的法海,也绝少谈到《白蛇传》里的法海,好像法海被恶搞是破天荒头一次。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彼此都不知,能维护得了谁呢?一、历史上的金山寺法海说起法海,大家心目中多半是《白蛇传》中那位法力高强又不近人情的形象。实际上,他是禅宗沩仰宗的高僧,宰相裴修的儿子,沩山灵佑的弟子,仰山慧寂、香岩智闲的师弟。会昌法难之后,宰相裴休恳请沩山灵佑出来弘法接众。但沩山却向裴休开出条件,说除非裴休送儿子出家给他做徒弟,不然坚决不出来。裴休说:“这个事我还不能答应你,因为他现在已经是翰林,是有功名的人。如果我的夫人,还有皇上都同意他出家,我就送子出家。”结果一沟通,裴休的夫人,以及皇上都表示同意。于是,裴休送子出家,还认真叮嘱,留下了著名的《送子出家文》。裴休的儿子正是法海,又唤作裴头陀。法海出家后,领父命先去湖南随沩山灵佑修行,接着又远赴江西庐山参学,最后到镇江氏俘山的泽心寺修禅。泽心寺建于东晋时期,法海过去的时候,寺庙已然倾毁,杂草丛生。46岁的法海跪在残佛前发誓修复山寺。为表决心,他燃指一节。从此,法海身居山洞,开山种田,精研佛理。一次,法海挖土修庙时意外挖到一批黄金,但他不为金钱所动,而将其上交当时的镇江太守李琦。李琦上奏皇上,唐宣宗深为感动,赦令将黄金发给法海修复庙宇,并敕名金山寺。从此泽心寺改名金山寺。法海凭着其超人的毅力,苦心经营,终于创建了规模宏伟,别具一格的金山寺。法海开江南一大佛教寺院,对佛教做出了很大贡献,被奉为金山寺的“开山裴祖”。今天,镇江金山寺塔西面下侧仍有一个山洞,称为“法海洞”,又名“裴公洞”,据说就是法海当年的苦修之处。法海圆寂后,弟子们在他坐的石洞里雕了这尊法海石像供奉他。

  据说1980年日本奈良唐招提寺主持护送鉴真大师像回扬州大明寺探亲顺访金山寺,进法海洞膜拜,见法海塑像,特别审视法海手掌,果然缺一节手指,十分感动。二、白娘子的传说法海是得道高僧,为什么会成为《白蛇传》中的大反派呢。实际上《白蛇传》故事有两个源头:其一:传说,法海恢复金山寺的时候,附近曾有一条白色巨蟒,未免乡民惧怕,法海便将白蟒驱入长江。对此,宋代诗人张商英曾作诗称赞法海:半间石室安禅地,盖代功名不易磨,白蟒化龙归海去,岩中留下老头陀。其二:镇江民间故事,明代初年,屌丝男许仙与白富美白素贞相爱,两个人私定终身,却遭到了白家父母的反对,就添油加醋说许仙拐带了自家女儿,到金山寺请法海禅师劝许仙收手。法海禅师下山劝许仙出家,但许仙坚持爱情,与白素贞完婚。后来,杭州人将这两个故事杂糅在一起,就成了《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故事,据文史学者吴恩赔考证,这一故事较早的版本见于《西湖佳话》,题曰《雷峰怪迹》。故事在流传过程中,不断有好事者添油加醋,这才有了“水漫金山”、“永镇雷峰塔”等情节。流传至今,《白蛇传》的故事不知被演绎了多少次,成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这一故事,不但在戏文里反复出现,也在《新白娘子传奇》、《青蛇》、《白蛇传说》这样的影视作品也不断翻新。法海是金山寺的开山祖师,那么在金山寺对此又是何种态度呢?在金山寺,同时有法海和白蛇的遗迹——法海洞和白龙洞。白龙洞中纪念的并非被赶入大海的白蟒,而是《白蛇传》中的白娘子——现实与传说,在此交融。白娘子的扮演着赵雅芝还着戏装在白龙洞前留影。

  当然,我并不赞同金山寺混淆真幻疆界的做法,但是积重难返,试问当今天下,究竟是知道作为禅宗祖师法海的人多,还是作为拆散白蛇婚姻的法海的人多?既然无法正本清源,不如学法海禅师莞尔一笑。三、法海其实很懂爱歌曲说“法海你不懂爱”,那么历史上的法海禅师究竟懂不懂爱呢?其实,佛菩萨也讲爱。四摄法中就有爱语摄,就是用慈爱的言语和行为来教化众生。佛菩萨还讲“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大般涅槃经》卷十五佛解释说:为诸众生除无利益,是名大慈;欲与众生无量利乐,是名大悲;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自舍己乐施与他人,是名大舍。《维摩诘所说经》观众生品第七中,文殊师利菩萨与维摩诘居士问答:何谓为慈?文殊师利言:“若菩萨作是观者,云何行慈?”维摩诘言:“菩萨作是观已,自念我当为众生说如斯法,是即真实慈也。行寂灭慈,无所生故;行不热慈,无烦恼故;行等之慈,等三世故;行无诤慈,无所起故;行不二慈,内外不合故;行不坏慈,毕竟尽故;行坚固慈,心无毁故;行清净慈,诸法性净故;行无边慈,如虚空故;行阿罗汉慈,破结贼故;行菩萨慈,安众生故;行如来慈,得如相故;行佛之慈,觉众生故;行自然慈,无因得故;行菩提慈,等一味故;行无等慈,断诸爱故;行大悲慈,导以大乘故;行无厌慈,观空无我故;行法施慈,无遗惜故;行持戒慈,化毁禁故;行忍辱慈,护彼我故;行精进慈,荷负众生故;行禅定慈,不受味故;行智慧慈,无不知时故;行方便慈,一切示现故;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行深心慈,无杂行故;行无诳慈,不虚假故;行安乐慈,令得佛乐故。菩萨之慈,为若此也。”文殊师利又问:“何谓为悲?”答曰:“菩萨所作功德,皆与一切众生共之。”“何谓为喜?”答曰:“有所饶益,欢喜无悔。”“何谓为舍?”答曰:“所作福祐,无所希望。”当然,“爱”在佛教的概念中,更多的是“贪爱”、“情爱”。这个“爱”是一种贪欲、占有欲,是十二因缘之一,是烦恼的源头,是轮回的根本。所以说,法海并非不懂爱,恰恰是很懂爱。因为懂得慈爱,所以能够以佛菩萨为榜样,成为一代祖师;因为懂得情爱,所以能断欲去爱,成为一代高僧。

  法海是天龙八部之一的摩伽蛇神。和女娲是亲戚。白素贞是他的小辈子。他触犯天条来人间渡劫。许仙前世是吕洞宾的底子。救过白素贞。小青是男的。算白素贞弟子。后来跟了法海。白素贞水漫金山受王母重罚,罚她为文昌帝君续缘,文昌帝君就是徐仕林。

  我问过一个老和尚:“佛,普渡众生,为什么法海连一条蛇也不放过?要致于死地”?和尚说:斩妖除魔,才能维护正义。我说:和尚呀!你学的什么佛!诵的什么经!白蛇,法海是虚无的两个东西,是世俗的墨骚人编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你还当真呢!和尚说:“就是真的”。当今和尚们有几个具有佛性?又是真和尚,全是好吃懒做的假和尚!

  肯定不是佛,我佛释迦摩尼示现成佛,下一个就是弥勒佛,在56亿7千万年后成佛,中间不会有,即便有阿弥陀佛等生到人间度化众生,也不会示现佛身,也不会说自己是佛再来。法海就算是个高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白蛇传里的法海是佛吗?为什么?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