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姜维临终一计害三贤,是怎么回事?

  邓艾在奇袭成都后,后主刘婵投降了。但后主降了不算,姜维大军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还在剑阁与钟会相持,后主令姜维降。姜维设计不降邓艾,却降钟会。姜维的目的很直接,就是要离间邓艾和钟会,从中取事。而邓艾和钟会都被妒忌蒙住了双眼。两个人兵分两路收川,又都是当世名将,却酿成二士争功的局面。收川的过程中就已经摩擦不断了,现在一下子蜀国投降了,两个人还不更加争个不可开交?邓艾觉得自己偷渡阴平,奇袭得手,蜀国是他拿下的。钟会觉得自己拿下汉中,并在剑阁牵制了姜维的全部兵力,才使邓艾顺利进入成都。二士争功还是小事,更要命的是在巨大利益面前皆有反意。蜀国“共户二十八万,男女九十四万,带甲将士十万二千,官吏四万,仓粮四十余万,金银二千斤,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余物在库,不及具数。”面对刘禅移交给他的这个富庶之国,更兼成都是不战而降,邓艾能不打自己的小算盘吗?可以说此时的邓艾已经接掌了蜀国的权力。“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诸葛亮隆中对就这样说过,邓艾当然很清楚了。洛阳小儿,谣说邓艾欲反,不用说肯定是姜维和钟会造的谣,司马昭当然疑忌了,加封钟会来牵制邓艾。被主子猜疑,加上钟会的妒忌,邓艾成为阶下囚是很自然的事。除掉邓艾之后,蜀国变成钟会所有,谁都挡不住争霸天下的诱惑。姜维就是明白邓艾和钟会这种心情,才会使出诈降的计策,先除邓艾,再图钟会。钟会对姜维很信任,“不受维印,仍令照旧领兵。”不过要怂恿钟会反,先要让钟会手下诸将同意。可惜他们不愿意反,道理很简单,蜀国刚刚平定,人心思归,都想回家和妻儿团聚,谁还有心思再打仗,更不要说造反。结果诸将先反了钟会,姜维又心脏病发作,双双被杀。最终姜维一计害三贤,包括自己在内三人谁都没好下场。姜维想的是独赢,结果是两败俱伤,最后的受益者只有司马昭一人。

  姜维是继诸葛亮以后的一个非常伟大的将领,他在北伐战争的过程中真的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影响力,他的能力再一次被我们所认可。而且我们也觉得北伐战争真的是相当的了不起,那么姜维真的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能力,而姜维曾经想出了一个计划最终导致自己和邓艾钟会等人一下子灭亡,通过这件事情,我们再一次觉得真的是让人悲哀,像是姜维这样的北伐将士还没有最终完成自己的任务,在蜀国被灭掉之后,忍辱加入了曹操的阵营,后来想出一条计划来陷害邓艾,没想到最终害死了三个人。其实这个故事也让我们觉得非常的痛心,如果姜维这个计划能够取胜的话,那么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影响。

  曾经邓艾在用奇袭的方法一下子赢得了成都,那么刘禅在看到这样的形势之后非常的气愤但是他也知道蜀汉的发展逐渐的走向了灭亡,而且北伐已经消耗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再这样继续下去的话也不过是一个坏的结局。那么在邓艾投降之后,姜维自己也认为根本就无法去对抗邓艾,但是有一点还是让人有一些意想不到,就是姜维并没有真正的加入到邓艾的营中,而是投降于了钟会,这一点真的让我们非常的无奈。当然这一点也是姜维的计谋吧,但是谁也不知道最后的结局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其实凭借着邓艾和钟会的才能也真的让我们见识到了三国时期的发展,当时姜维就是想要挑拨钟会和邓艾之间的关系,而且我们知道,当爱在想出暗度陈仓的计谋之前,就和钟会商讨过,但是钟会对于他的想法嗤之以鼻,而且我们也深深的感叹他们之间的关系真的是塑料,姜维就是抓住了这一点所以才会选择投降于钟会,但是奈何那两个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还是沉浸在了能够一举灭亡西蜀的高兴之中。而且我们知道,邓艾一直都是姜维的老对手,所以自然不会真的投降于他。

  而邓艾和钟会一直都是老对手,他们两个被嫉妒也蒙蔽了双眼,后来更是争的不可开交。姜维的眼睛还是非常的雪亮的,对于这件事情,他更是找到了对方的把柄,就等待着哪一天能够置他们于死地,当初邓艾实力也在慢慢的上升,就是因为他的计划才能够一举讨伐蜀汉,那么司马昭对他真的是非常的看好,而钟会又眼红。当然我们知道在三国时期这样的事情非常的常见,那么这些事情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了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最后他们这几个人都死于自己的这些计谋之中。

  当时就有人造谣邓艾,那么造谣的人就是姜维和钟会!他们的目的非常的明显,就是想要去铲除掉邓艾。最后邓艾也是因此而死,我们对于这位将领真的是相当的无奈。后来钟会的实力也在慢慢的上升,当时钟会对于姜维还是相当信任的,至少当时的姜维真的是足智多谋,但是他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会如此的坎坷。当时他还怂恿钟会造反,但是这件事情并没有得到更多人的赞同,后来却让这些人造反了自己。导致他们双双被杀!

  姜维一计害三贤。一计,即姜维离间钟会、邓艾和司马昭欲复蜀汉之计,害三贤却是害了邓艾、钟会和姜维三人。

  
 

  

 

  
 

  

 

  话说三国时期,曹魏司马昭为立威信,恼恨蜀汉一而再,再而三地北伐,决定伐蜀,共起大军二十万,分别由钟会、邓艾、诸葛绪率领,分三路攻打蜀汉。邓艾趁钟会率主力15万大军牵制姜维主力于剑阁之机,自己冒险率兵三万,历尽艰辛,偷渡七百余里阴平小道,江邮降马邈,绵竹斩诸葛瞻父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临成都城下。刘禅听从大臣谯周之言,放弃抵抗,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與榇,出北门十里而降。邓艾大喜过望,扶起后主,亲释其缚,焚其與榇,并车入城。未请示司马昭,擅承旧制,拜后主为车骑将军,太子为奉车督尉,其余文武,各随高下拜官。请后主还宫,出榜安民,交割仓库。又派官到各地招安军民,还派人传告姜维归降。消息传到剑阁,姜维大惊失语。帐下诸将闻知,一齐怨恨,咬牙竖目,须发倒竖,拔刀砍石,大呼道:“吾等死战,何故先降也!”号哭之声,闻数十里。姜维见人心思汉,人心可用,就好言安抚道:“众将无忧,吾有一计,可复汉室。”于是就率众人没有去成都投降邓艾,而是到钟会营投降。姜维对钟会说:“闻将军自淮南以来,算无遗策;司马氏之盛,皆将军之力,维故甘心俯首。如邓士载,当与决一死战,安肯降之乎?”钟会大喜,遂折箭为誓,与姜维约为兄弟,仍令照旧领兵。邓艾在成都封魏将师纂为益州刺史,牵弘、王颀各领州郡,又在绵竹筑台以彰战功,大会蜀中诸官宴饮。听说姜维投降钟会,很是恼恨钟会,就修书给司马昭,要求暂缓押解刘禅等赴京,提议封刘禅为扶凤王,赐其资财以供使用,爵其子为公爵,以显归命之宠。如此东吴可畏威怀德,望风而降了。司马昭看后感到邓艾颇有自专之心,一方面表彰其功,封邓艾为太尉,一面又发手书给监军卫瓘,让邓艾缓行其所言之事。邓艾不听,就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奉诏专征,奈何阻我安抚?”就又发书洛阳,说自己是衔命西征,元恶既服,自己当可便宜行事,以安定初降者之心。司马昭看书大惊,就听贾充计,封钟会为司徒,以钟会节制邓艾,防其变乱,又让卫瓘监督两路军马。邓艾问计姜维,姜维就说司马昭已疑忌邓艾,可正好上书司马昭言邓艾反状,让司马昭下令讨伐邓艾。于是钟会就派人赉表到洛阳,说邓艾专权恣肆,结好蜀人,早晚必反。又于路截了邓艾表文,按邓艾笔迹,改写傲慢之辞,以证明自己表文的真实性。司马昭见了邓艾表文,大怒,就派人到钟会军中,下令钟会前去收捕邓艾。但司马昭为防钟会,让贾充带三万军为先锋,兵入斜谷,自己同魏主曹奂率大军御驾亲征,随后进驻长安。钟会与姜维商议。姜维就建议钟会派监军卫瓘带数十人收捕邓艾父子,如果邓艾杀卫瓘,钟会就可以起兵讨伐邓艾。钟会听从。卫瓘手下人劝卫瓘说:“这是钟司徒要让邓艾杀您以证其反情啊!”卫瓘说:“我自有办法。”于是就先发了二三十道檄文,檄告中说:“奉诏收捕邓艾父子,其余一律不问。若早来归,爵赏如先;敢不出者,灭三族。”随备槛车两乘,星夜往成都而来。天明时候,邓艾部将看到檄文,都投降到卫瓘这边。于是卫瓘在邓艾父子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把他们押上了槛车。邓艾府中亲兵将校欲来抢夺,早望见尘土大起,报说钟会大军到了。众人一轰而散。钟会就派人将邓艾父子押赴洛阳,又收编了邓艾的所有军队,威声大震。钟会对姜维说:“吾今日方趁平生之愿矣!”姜维说:“以前韩信不听蒯通之言,致有未央宫之祸;大夫文种不像范蠡那样功成引退,致遭勾践赐剑而死。这两位都是有大功于国家的,却因不能激流勇退而死。您现在也大功建成,功高震主啊,是不是该吸取二人的教训,功成引退了。”钟会笑着说:“你这样说就不对了。我现在还不到四十岁,正是努力进取的时候,怎能效法别人退隐呢。”姜维说:“若不隐退,当早图良策。这就不用我多说了吧。”钟会抚掌大笑道:“伯约知我心也。”于是二人每日商议大事。姜维还暗中写信给后主刘禅:“望陛下忍数日之辱,维将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不久司马昭致书钟会,说恐怕钟会收邓艾不下,自己已率大军驻兵长安。钟会大惊,对姜维说:“我的军队是邓艾的几倍,收拾邓艾绰绰有余。司马昭明知我自己就能办到,却还带兵来,是在怀疑我啊。”姜维说:“君疑臣则臣必死,眼前邓艾就是例子。”钟会说:“我已决定了,事成则得天下,不成仍不失为刘备。”于是钟会就用姜维之计,利用元宵佳节,召集众将宴饮,出示假造的郭太后临崩遗诏,说:“司马昭弑君,大逆不道,早晚篡魏,命吾等讨伐他。你们要各自签名,共同完成此事。”众将大惊,面面相觑。钟会拔剑出鞘说:“违令者斩!”众人害怕,只得签字画押。钟会就将众将团团围困在宫中,严兵禁守。姜维说:“我看诸将都不服,应该坑杀了他们。”钟会说:“我已在宫中挖了大坑,准备了数千个大棒。如有不从的,就打死埋了他们。”正好有钟会的心腹将校丘建在身边,以往对他有恩的护军胡烈也在围困中。丘建就将钟会与姜维的谈话透漏给了胡烈。胡烈大惊,就求丘建帮他将此消息透漏给城外的儿子胡渊。结果丘建利用钟会对自己的信任,设法将消息透漏给了城外的胡渊。胡渊马上让城外众军将知道了这一消息,当然城外的监军卫瓘也知道了。他们就商定正月十八一同入城,并通过丘建告诉胡烈等众将作好内应。正月十八这天,钟会就让姜维带武士去坑杀众魏将。姜维刚要行动,忽然一阵心疼,昏倒在地。左右扶起,半晌方醒。忽报宫外人声沸腾。钟会刚要派人探看,这时喊声大震,四面八方,无限军兵齐拥而至。钟会令关闭殿门,让军士上殿顶以瓦击之。无奈宫外四面火起,外兵剁开殿门,涌入宫内。钟会掣剑立杀数人,却被乱箭射倒,乱将割下了他的头颅。姜维拔剑上殿,往来冲突,不幸心疼转加,仰天大叫:“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乱军争欲报仇,剖开其腹,见其胆大如鸡卵。众将又杀了姜维全家。邓艾部下的人,见钟会、姜维已死,就连夜去追截押邓艾槛车。早有人报知卫瓘。卫瓘说:“正是我捉的邓艾。今若留他,我就死无葬身之地了。”护军田续说:“以前邓艾取江油的时候,要杀我,幸得众人告免。今天正好由我去报此仇。”卫瓘大喜,就派田续带五百兵士赶到绵竹,正遇邓艾父子放出槛车,要回成都。邓艾只认为是本部兵到,没做准备。正要问时,被田续一刀斩之。田续又尽杀邓忠及随行军士。由于乱军群情激愤,失去控制,蜀汉太子刘叡、将军张翼等大多数大臣被杀,庞德之子庞会乘机公报私仇,将关羽在成都的家眷灭门。成都军民大乱,互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十天以后,贾充带兵来到,出榜安民,方才稳定下来。于是就留卫瓘守成都,将后主刘禅等数人迁往洛阳。就这样蜀汉至此绝灭。

  
 

  

 

  
 

  

 

  姜维一计害三贤,这一计害的岂止是三贤,蜀汉宗室和五十余位大臣及无数军民,都死于这场讧乱中。本来刘禅想以开城投降保成都及蜀汉军民平安的美梦,也被彻底破灭。在历史上,面对外部强敌入侵,是坚决抵抗到底好呢,还是屈服投降好呢?刘禅的面缚與榇是否能给我们后来人以启示呢?

  
 

  

 

  姜维是蜀汉后期的顶梁柱,也是诸葛亮的接班人。诸葛亮死后,姜维接过了北伐的大旗,而且姜维的北伐功绩不亚于诸葛亮。

  姜维在最后一次北伐被魏将邓艾、钟会击败,其实也只是一场败仗,蜀汉虽然摇摇欲坠,但是有姜维撑着,还不是灭亡的时候,而这时邓艾偷偷绕到成都,后主刘禅见邓艾兵临城下,竟然选择投降,并命令姜维投降钟会。

  姜维无奈只得投降钟会,但是姜维匡扶汉室的心还没有覆灭,他劝钟会造反,钟会觉得有姜维的帮助自己肯定能成功,杀了邓艾,自己就是蜀汉的皇帝了。

  于是,钟会杀了邓艾,但是计划败露,自己与姜维也会杀害。这就是一计害三贤,这三贤除了邓艾、钟会还有他自己!

  姜维假意投降钟会,唆使钟会造反,让钟会带领魏兵以郭太后遗命反对司马昭,自立为王。然后诬陷邓艾,说邓艾要造反,吞并邓艾的部队,把邓艾打入牢车,有想加害的意思。先以钟会灭了邓艾,在用钟会的手杀光魏国进攻西蜀的将领,再把钟会杀了,恢复西蜀国家,可是刘禅是个亡国之君,根本扶不起来。魏国将士灭亡西蜀以后,立此大功个个想回魏国升官发财,而且他们的父母,老婆孩子都在魏国,不会和钟会造反,钟会没有结婚,没有后顾之忧,但哪些魏国将领不会这样做,他们肯定考虑的比较多。而且西蜀国家被灭,将领和百姓都变成亡国之军和之民,那里还有能力随着钟会和姜维造反。这一点司马昭看的很透,所以他派了钟会和邓艾伐蜀,又自带大军进驻长安,就是防着钟会和邓艾,所以姜维的复国妙计不可能成功,只是把自己,钟会,邓艾都搞死了,解决了司马昭的心腹大患,而且还夺得了西蜀,提高了司马昭的声望,并且加封晋王,准备改朝换代。

  “三贤”是邓艾,钟会和姜维。

  邓艾奇袭成都,后主投降了。但后主降了不算,姜维大军还在剑阁与钟会相持,后主令姜维降。姜维不降邓艾,却降钟会。

  他掀动并利用钟会的野心,鼓动钟会做第二个刘备。于是,钟会诬告邓艾谋反,接管了邓艾的部队。此时,已经心在天下的钟会,与姜维称兄道弟。

 

  若是姜维忽悠钟会杀死手下不愿反抗司马氏的将领们获得成功,蜀国复活也不是不可能。但最终,钟会与姜维都死于乱军之中。

 

  姜维的妻室子女都被杀光,他的遗体被魏兵争夺报仇,共剖其腹,取得人胆如鸡卵,如今,却只剩一座衣冠冢。

  作为三国二十四名将中的“天水麒麟儿”——姜维,是一个三国后期争议较大的人物,他虽继承了孔明的衣钵,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然而终究回天乏术。

  武力强,谋略亦突出,可惜时运不济,是个生不逢时的悲剧人物。

  一计害三贤

  姜维临终一计害三贤,是怎么回事?简单回答,蜀灭亡后伯约投降钟会,然后看穿钟会野心唆使他谋反。

  钟会感觉有伯约的帮助自己可以成为第二个刘玄德,于是就杀了邓艾,还想杀掉一批军中亲司马的武将,但是计划败露钟会跟伯约也被杀了,所以说伯约一个害死了三。

  伯约当然算不上历史上杰出的名将,但他绝对算当时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伯约改变汉中布防确实为后人诟病。

  鄙人也认为确实不该如此,这一事件使得伯约要对蜀汉灭亡负起一定的责任,但把责任都算在他头上明显是不对的,而且也不能因此而掩盖他在这场战役中的出色表现。

  首先是一切事情的起因——去魏降蜀,难道他想降吗?还是说早有预谋?根本不可能!这还不是要怪伯约的逗比上司。

  我一直觉得东汉末年是最后还留有一些士人气节与君子之风的时代,投降要顶多大的压力?但是没有办法,上邽、冀县都不放他们进城,葛公追兵至,恐怕姜维本人对他的上司马遵等人是相当失望的。

  而根据傅子记载,伯约本人又是“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他当然是不愿意就这样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命运第一次跟他开了个玩笑,在那样的情形下,他没有办法,只能投降。

  被迫降魏

  至于葛公对于伯约的评价,所谓“心存汉室”云云不过是打个旗号,让伯约的归顺名正言顺罢了。

  根据魏略的说法也是“维本无去意”,毕竟当时魏国已建, 排除谁都没想到司马氏的因素,魏国一统只是早晚的事,若是没有碰上这个乌龙事件,伯约继续在魏国做着公务员,就算做的不会很大,毕竟也能安安稳稳度过一 生。

  不过命运显然不会就这么放过伯约,因为逗比上司马遵,伯约开始了注定不平凡的大半辈子。

  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伯约并不能从心所欲,在这件事上,他的立场和徐庶完全不同,徐庶毕竟也算大半个自由人。

  而伯约身为降将,未立尺寸之功,却蒙葛公厚恩,“既有胆义”的伯约怎么可能、又怎么愿意辜负葛公一片信任?而这点要立功报恩的单纯想法而后竟幻化为一种执念,伴随了他的一生又不免让人唏嘘。

  九死不悔

  伯约九死不悔,坚持到最后,还拼掉了邓艾和钟会,险些使当时的魏国内乱,可惜钟会无能,而司马昭招招紧逼。

  但这又怎么样呢?伯约这个人,本就是在逆天而行啊,他没有当年孔明的绝对权力,不能以臣子行君事。

  个人能力上也有不足,但他仍旧在坚持,这样的人不去赞扬,难道要赞扬望风而降的人吗?

  以九死无悔的态度贯彻了季汉的理想,即使在内外局势皆恶劣、乃至身处绝境时都不曾动摇,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而依三国志记载,此人私德也是很不错的,表里如一的秉性正直。

  换任何一个人,以当时的情况和当时的兵力,除了坚持北伐,还有更好的结果吗?蜀汉以一州之力对抗强大的魏国,只有坚持不懈的发兵骚扰,希求以此造成魏国内乱,趁机扩大战果这一条路。

  可惜这毕竟是一种太过需要天命所归的方式,概率太小,可遇而不可求,蜀汉的灭亡,几乎是一定的。

  坚守理想

  人间八苦之一谓“求不得”,有心栽花花不开,越执着越是求而不得,葛公逝世后,伯约“每欲兴军大举,费祎常裁制不从,与其兵不过万人。

  其实葛公六出祁山,除了第一次有望问鼎中原外,越往后面越类似小打小闹或者说北伐的目的完全已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也是因为北伐的成果甚微以至于费祎后来对姜维说 “吾等不如丞相亦已远矣;丞相犹不能定中夏,况吾等乎!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样的情形下伯约又如何立功,如何证明自己?我都不忍心说,伯约基本就是从头苦逼到死……但是很难能可贵的是,他自己大概是不会觉得自己苦逼的。

  自惜英雄有屈伸,危机应变亦逡巡,阴平穹寇非难御,如此江山空负人。

  这个男人,垂垂老矣,但坚守理想,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兵马没了,用计谋继续战斗,这才是真正的英雄!

  一计害三贤:姜维、钟会、邓艾。

  事情经过:

  1、邓艾偷渡阴平,直取蜀汉,后主刘禅投降

  2、后主命姜维投降,姜维在剑阁与钟会相持,闻讯假意投降钟会

  3、姜维看出钟会野心,结交钟会

  4、邓艾灭国之功,功高震主,司马昭起疑派监军

  5、姜维献图,激起钟会欲望

  6、钟会星夜兼程,收邓艾

  7、姜维再举韩信例,浇灌钟会反心

  8、钟会决心造反,不料事泄,三人均死于乱军中。

  至此,展现了司马昭高人一等的政治手腕,没有斧光烛影,没有杯酒释兵权,又给扣上了作乱的帽子,洗都洗不白了。

  一计害三贤,姜维是刀,司马昭才是捉刀人。

  关注“水泊之声”,看更多精彩问答!

  姜维姜伯约,原魏国天水人,时人称麒麟儿。

  建兴六年,诸葛亮军出岐山,败魏军。姜维无奈降蜀。

  自此,深受诸葛亮的器重,二十七岁姜维即封当阳候。

  诸葛亮死后,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成为北伐中原的主导者。累官至大将军。

  
 

  力挽狂澜姜伯约

  
 

  
 

  后期蜀国孱弱,魏国以邓艾,钟会伐蜀。

  姜维退剑阁,以拒钟会。钟会久攻不下,意欲撤返。

  而此时邓艾偷渡景谷道,进军绵竹打败蜀军,降刘禅。

  
 

  报告将军,我阿斗降了。

  
 

  姜维无奈,只能投降钟会。

  姜维知钟会有谋反之心,于是劝说钟会成为第二个入蜀的刘备,设法杀害魏将以自立。

  等魏将被杀后再意欲救出刘禅重立蜀国。

  而钟会一边陷害邓艾,一边准备起兵造反。不料事情败露,钟会,姜维均被杀害,而邓艾也被魏将田续杀害。

  自此,姜维的最后一计失败,未能复国,反而害死了自身,钟会,邓艾。

  时也命也。

  
 

  诸葛亮对姜维的评价: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

  干宝对姜维的评价:姜维为蜀相,国亡主辱弗之死,而死于钟会之乱,惜哉!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也。是以古之烈士,见危授命,投节如归,非不爱死也,固知命之不长而惧不得其所也。

  姜维临终一计害三贤是发生在三国时期,姜维利用三个人的关系,利用诡计加剧局部矛盾。故事选自小说家的故事,“三贤”指的是“”、邓艾、钟会和姜维“”。

  

 

  故事背景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钟会所指挥的主力军队被蜀军阻拦在剑阁。指挥官邓艾提出从阴平偷越,钟会接受,令邓艾实施。邓艾从沓中出发,通过阴平小道,直扑涪城。由涪城守将马邈投降后,成都迅速不战而降。姜维得知成都被偷袭,率蜀军主力5万由广汉、郪道撤退,观察动静,等到的是一纸投降的赦命。

  

 

  故事过程

  邓艾入成都后,姜维看出钟会想做皇帝的野心,利用人性弱点诈降钟会,并言邓艾欲谋害钟会,目的是挑起指挥官和将领的矛盾,重新替后主复国。钟会调动邓艾,用计谋杀掉邓艾;姜维将钟会的阴谋告诉邓艾,叮嘱邓艾做好准备。邓艾命令儿子邓忠保护自己主动来见钟会。

  

 

  故事结果

  邓钟进帐见帐内剑拔弩张,即用暗箭射死钟会。邓艾被姜维所杀,邓忠欲闯出重围未遂,战死。姜维亦呕血而亡,复国失败。后主高兴去首都享福,得以善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姜维临终一计害三贤,是怎么回事?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