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沈丘听障小伙考了全县高考状元,他的成长故事带给你的触动有哪些?

  一岁半时发现听力有问题,两个月后被诊断为感应神经性耳聋,听力残疾二级,同龄孩子快到几分钟能学会的发音,对他而言,需要几天甚至十几天的练习,甚至,需要家长一次次用手帮忙矫正舌头的位置……

  而就是这样在很多人眼中“输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十几年后,成长为学霸,在今年的高考中以理科639分的优异成绩,被南京大学提前批录取,在全县名列前茅。

  除了学习好,他还有着钢琴十级、硬笔书法四级、2021年度河南省三好学生等诸多实力标签,多次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还能做一手好菜……

  ▲分享活动现场

  7月17日上午,省残联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四楼的“家长学校”,来自沈丘县的黄蔚和妈妈受邀前来做分享,“听说孩子感应神经性耳聋的时候,感觉天塌了一样!”听黄蔚妈妈分享一路走来的“育儿经”,现场60多位听障儿童家长认真地埋头做笔记,听到动情处,有人忍不住抹眼泪。

  听障学霸有多牛?

  一句话赢得全场掌声

  作为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的毕业生,黄蔚曾在2002年至2004年在该中心接受康复训练,今年高考取得理科639分的成绩,被南京大学提前批录取。现场做分享时,他一身休闲装,阳光帅气,仔细观察,会注意到他耳朵上戴着助听器,流利讲话时个别发音不太清晰标准。

  正如省残联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专家康复服务门诊的马卫红老师所说,十几年前,黄蔚和正在这里的康复很多听障孩子一样,听力不好,发音也不好,如今一脸自信,大大方方地跟大家分享,让这位老师很欣慰,“相信他的成长经历,会给更多听障孩子的家长带来鼓励和希望。”

  黄蔚有多牛?首先,他心态好。对于自己的听力障碍,他风趣地说,带来不便的同时也有“好处”,比如,当有人当面或私下说难听话,自己听不清,也不至于影响心情。

  其次,他学习棒,在全校乃至全县都是数得着的学霸。这位阳光男孩自信地说:“成长的路有很多条,听力不好要比别人多费一点力,可只要努力,同样可以达到目标。”比如,受听力障碍影响,他的英语听力成绩不太好,在老师鼓励下,他意识到,听力不好,那就在英语笔试方面多努力,超过别人……于是,他多做练习题,还积累了厚厚的错题本,英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今年高考成绩超过很多听力健全的同学,让他更加相信:“听力残疾,不是阻碍成功的理由。”这句感悟,赢得全场掌声。

  此外,和很多单单学习牛的人不同,在大家眼中,黄蔚是多才多艺的学霸。妈妈为了刺激他的听力,鼓励他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学习钢琴,由老师一对一教学,每天,黄蔚都要练习40分钟到一两个小时,5年下来,他顺利通过了钢琴十级考试,在开心时,难过时,他还懂得通过弹琴抒发情绪。

  让很多同学和家长称道的,还有黄蔚不错的厨艺。在父母的引导下,从小学开始,就开始学着熬粥,帮忙做家务,如今,他跟着妈妈学会做水煮鱼等多个拿手菜,每当妈妈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他的手艺,都会引来众人点赞……

  “我觉得,学习应该是广义上的学习,像餐桌礼仪、社交礼仪、生活技能等等,这些都要学习。”黄蔚明白,自己做得更好,就会更容易被人接纳。

  ▲黄蔚妈妈翻看当年的康复笔记,孩子跟别人愉快交流。

  咋把听障孩子培养好?

  十几年前3本康复笔记是缩影

  黄蔚成长为“听障学霸”背后,家人是如何培养的?掌声再起,黄蔚的妈妈分享多年来积累的“育儿经”。

  “孩子能走到这一步,是老师、孩子、家长和很多关爱孩子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黄蔚妈妈说,其实,在刚得知孩子有听力障碍时,她很崩溃。

  黄蔚1999年8月出生,一周岁时说话和别的孩子一样,一岁半时却莫名其妙地不再说话。两个月后,家人带孩子到郑州一家大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感应神经性耳聋。“当时真不愿相信。”回忆当年,黄蔚妈妈哽咽着说,拿到检查结果时,感觉天塌了一样……

  不甘心。她和家人又带着孩子去北京寻访名医,诊断结果都一样。其间,她很感激在北京遇到的一位老医生,对方说,孩子的病很可能和用药中毒有关,已无法挽回,家长能做的就是接受现实,改变思想和态度。“抓紧时间做康复!”对方的叮嘱,督促她走出绝望。

  给孩子佩戴了助听器,2002年3月18日开始带孩子到省残联做康复,通过看书、网上、QQ群交流、请教等方式,学习其他家长的成功经验,黄蔚妈妈杨晟楠下决心:沿着别人成功的路子,少走弯路,也要把孩子培养好!

  此次来做分享时,她还特意带来了康复期间留下的“宝贝”——三本康复笔记。

  “听力,左:80分贝,右:90分贝。”“入园前情况:一岁半时发现听力有问题,2001年5月份即一岁零十个月时配戴助听器,在家自己进行家庭康复训练有半年时间,到现在为止,可以清楚的喊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阿姨、伯伯(叔叔、姐姐发音不准)……”入园后的第一篇康复笔记中,有着这样的记录。

  ▲康复笔记截图。

  三本康复笔记中,有康复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及跟家长的互动,更多的,是黄蔚妈妈认真书写的“回执”和孩子的康复记录。

  比如,2002年9月12日,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练习儿歌《大苹果》、拍手歌,以及练习“卷舌头”、“绕舌头”。杨晟楠在回执中写道:“今天回到家,练了儿歌《大苹果》,说得可以,只是自己不能连起来完整地说,要我说一句他可以重复,有时,自己玩时说一句‘大苹果圆又圆’或者‘好宝宝’。拍手歌说的也行。‘梳小辫’说得不太好,会做梳辫子的动作,但说成‘梳辫’。卷舌头、绕舌头的练习做的不太好,我教他,他不太感兴趣,只会伸舌头。”

  3天后的康复笔记里,孩子有了进步,“学习卷舌头的动作,做的很好,现在已经知道用力上翘了”;“《大苹果》现在可以完整连贯地唱下来了”;“拍手歌可以唱到三,自己边拍手边与我手掌拍一下……”

  康复笔记中,为“闹nao”之类的一个字的发言,反复练习几天是常有的事儿,而对正常孩子来说,快的可能几分钟就学会了。有时,见孩子迟迟学不会,黄蔚妈妈也会又气又急,不过,她还是耐心地按照康复老师教的慢慢辅导孩子,“有时孩子发音不准,还要用手帮忙矫正他舌头的位置。”

  渐渐地,孩子翻看故事书后可以学着复述情节,再后来,能连贯地自己说出“今天我和妈妈、老师去买助听器了”之类的句子……

  而对孩子日复一日的教导和陪伴,除了在郑州康复的3年时间,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黄蔚妈妈从未中断。比如,孩子从小学3年级开始学英语后,她为了能在家帮忙辅导孩子,特意把丢了多年的英语重拾起来,跟着复读机一遍遍听读练习,在一遍遍陪着孩子学习巩固……

  “无论是在康复中心还是学校,老师主要教方法,家长要全力配合老师完成好。”黄蔚妈妈说。

  一路走来,她对听障孩子融入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孩子要真正地融入社会,就是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尊严、有底气、有存在感的正常人。这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把康复过程贯穿到生活中。”而正是为了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完整的人”,她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从小学习做家务、做饭做菜,“我觉得,男孩子做一手好菜,不丢人,也让他感受到生活中的多种兴趣。”

  台下,听障儿童家长们认真地听着,记着,有人在笔记本上写下:“任何挫折面前,我们要记住今天!去爱孩子!用爱前行!爱的加油站!”

  新闻延伸

  “0~6岁是听力语言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的最佳时期。”河南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语训部部长闫艳军表示,早发现、早诊断、早手术、早康复,是听力残疾儿童能够顺利康复、回归社会的关键。目前,全省有包括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在内的省市县听力语言康复机构80余家,每年约有2200名孩子在这些机构接受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与此同时,目前我省有0~14岁听力残疾儿童3万多名,每年新增听力残疾儿童2000名左右,需要数年的康复和家庭干预。

  为让这些孩子及时有效康复,我省已启动困难家庭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救助工程,今年省财政已拨付资金4000多万元,用于解决困难家庭0至6岁听力语言残疾儿童的康复问题。凡是纳入地方低保的贫困家庭以及进入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数据库的贫困户,若孩子出现听力障碍,均可到筛查医院进行医学检查,再持相关检查报告到当地残联申请救助,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听障儿童可免费安装人工耳蜗,还将免费进行1年的术后康复训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沈丘听障小伙考了全县高考状元,他的成长故事带给你的触动有哪些?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