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你听过苏轼哪些有趣故事?

  苏大才子和佛印不得不说的那几件事调侃高僧好友

  苏轼是个大才子,而他的好友佛印是个高僧。佛印也好写诗。而佛印为人老实憨厚。苏轼就没事调侃欺负这个好朋友(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大文豪)。等占了便宜就会沾沾自喜,洋洋得意的样子。回家后还乐意跟小妹(苏小妹,也是个才女,有时间应该好好介绍介绍介绍)吹。话说,苏轼和佛印在一起打坐,然后苏轼就问佛印“你看我像什么啊?”然后佛印就说:“像尊佛。”苏轼笑了说:“你知道你像什么吗?好像一摊牛粪。”苏轼自以为占了便宜回家和妹妹说及此事,谁知苏小妹不屑的对哥哥说:“参禅讲究的是悟性,心中有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人家修为高,看到的是佛,你看到的是牛粪可想差距之大。”结果,苏轼自取其辱了。

  高僧也顽皮

  苏轼和黄庭坚、佛印三人相交甚密。经常一起玩乐。一天,苏黄二人做面饼吃,想瞒着佛印不给他吃。等做好了饼,查过了数目。二人就去到观音菩萨座前去祷告。可谁知佛印早已藏身于神帐后面。在二人跪拜的时候伸手拿了两张饼。等苏黄起身后看见饼少了,还以为菩萨显灵了。就说:“菩萨如此神通,饼都吃了,为何不现身相见呢?”这时候,佛印听了话后,说:“我要是会会做饼,就跟你们一起做了,哪敢来打扰?”

  佛印藏猫猫

  佛印、苏东坡、黄庭坚三人要好,佛印喜欢大吃大喝,每次苏东坡请客他都会不请自来蹭吃喝。有天晚上苏东坡和黄庭坚在坐船游西湖。二人是有说有笑,喝酒赏月作对赋诗。苏东坡还笑着说:“每次聚会佛印都能赶来,这次他是无论如何也来不了了。兴起处二人开始出题助兴了。苏东坡先说:“浮云拨开,明月出来,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黄庭坚看了看满湖的荷花,也说道:“莲萍拨开,游鱼出来,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听了黄庭坚的话后,佛印再也藏不住了,原来他事先已经在船底板下面藏了起来,就等苏黄二人来。他言说到:“船板拨开,佛印出来,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苏黄二人很是吃惊,还以为是谁,一看是佛印,结果又被他蹭到吃喝了。

  古代美食家,美名“东坡肉”东坡肉的发明者

  不光是大才子,更可以称得上是古代的美食家。他对烹饪菜肴有一定的研究。尤其是红烧肉的做法。最早是在徐州创作的,后在黄州有所提高。在杭州时名声就响遍全国了。

  至于名字的由来,还有故事在里面。他在任时带领百姓抗洪筑堤。百姓为了慰劳他而杀猪宰羊。苏东坡看拒收不掉后,就亲自下厨指点江山。做了肉回赠给百姓。所以最初东坡肉叫“回赠肉”

  等到苏轼被贬到黄州时,猪肉便宜,没人吃。他作了一首打油诗叫《食猪肉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通过这首诗的传播,人们开始争相仿制,并把这道菜戏称为“东坡肉”。

  该回答内容,出自本所写的《美文故事,看人性是怎么去舍本逐末的,即使苏东坡也不能免俗看透》一文中节选。

  佛印了元禅师与苏东坡在郊外散步,途中看到一座观音佛像,佛印马上合掌礼拜观音。
 

  苏东坡看了看,不解的问:“观音本来是受人尊崇的佛,为何也手挂念珠合掌念佛,观音到底在念谁呢?”

  佛印禅师说:“这该问你自己。”苏东坡说:“我怎知观音在念谁?”佛印禅师说:“求人不如求己。”学佛,看似拜佛礼佛,本质却是去参透个“我”字。佛经虽万卷浩渺典籍,佛印却一言道破天机。“我”。搞定自己最不容易。求人不如求己。学佛不过是,先求外物,终求内心。

  识人不易,识己更难。古今中外,慨莫能外。别人再厉害,找到弱点,用点心总可以搞定。面对拖延、畏苦、自设天花板、永远在犹豫徘徊之中的自己,能用点心像摆平别人一样摆平自己吗?大部分人恐怕不能。因为我们总能找到理由,去原谅自己,却不知从此放逐了自己。这个是不是算舍本逐末、买珠还椟?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我的,可以阅读系列古典诗词、现代诗歌、对联、经济、美文、历史等品评鉴赏文章。原创不易(已与维权骑士签约),可以转发、收藏;但谢绝盗载。

  苏轼有趣的事儿咱知道的不多哈,不过,有一件事挺有意思的,少年时代听人说的,至今记忆犹新。

  话说,苏轼的妹妹——苏小妹喜迎新郎,结婚了,当哥哥的必须高兴啊!

  作文人的,都喜欢咬文嚼字,来点文化游戏,就连洞房花烛夜亦不例外。

  苏小妹那天夜晚给夫君出了个难题,考考他的文化水平,对对联,如果对不上,别想进门抱美人啊、

  苏小妹紧闭大门,在里面轻轻说出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夫君抓耳挠腮,不得要领,很是着急。

  苏轼悄悄藏在黑暗处,怕的就是妹夫受难为,果然遇到了难题。

  可当哥哥的想帮忙也不能吭声啊,眼看妹夫迟迟没有答案。

  看到身边的花池, 他灵机一动,抓起一块石头扔进花池,打破了水面的平静。

  妹夫一看,来了灵感,说出下联:投石击破水中天。

  于是,大门打开啦!哈哈。

  才子骂人之毒,胜过泼妇,区别只在于,泼妇能骂哭人,才子能骂笑人。更大的区别在于,才子骂人是艺术,品之若啖蔗含饴,大快朵颐,泼妇骂人是糟粕,闻之若鬼嘶兽嚎,又若蝇屎在喉。

  
有人拿诗来请苏东坡品赏,说是某大才子所作。苏东坡放眼望去,俗不可耐,令人作呕。于是不吝恶语相向: 正是东京学究饮私酒,食瘴死牛肉,醉饱后所发者也。 冬烘先生的学究,一无才情,何来好诗?真有诗,也是喝着廉价的私酒大醉,吃着病死的牛肉大饱,如此酒足饭饱喷出来的东西还能好闻得了?说的更难听者,这诗就是一附庸风雅老学究的私酒病牛肉呕吐物啊!

  
活灵活现如漫画,丑到极处是为美,当然这是艺术之美。恶语相向类泼妇,入目三分骂亦精,当然这是大才子之骂。 可以想见,苏东坡说完之后,当会得意地仰天哈哈大笑,倒像他作了一首好诗。而那求品诗者也当掷诗于地,抚掌畅笑,好像怕私酒病死牛肉的呕吐物脏了自己的手。

  苏东坡就是如此心直口快,坦荡率真,纯然无邪欢乐少年派。好便说好,不好便是不好,说的都是心里话。就以这恶作剧式的诗评而言,虚心者当听来如醍醐灌顶,字字切骨如珠矶,的是不可多得评诗妙语。

  
想起自己也做过类似的事。那时正当副刊编辑,有一妇女拿诗来非让发表不可,内容是歌颂镇里新建的计生大楼的,语言是标语口号式的狂呼大叫,草草地激动地写在一张小纸上。缓兵之计是让她抄在稿纸上,看着像准备发表。有人问诗如何,我说像老白菜帮子炖老猪肉。这时埋头抄诗的她突然抬起头来认真地对我说:“徐老师,白菜炖猪肉最好吃!”本来我们忍着没笑,却让她戳到笑点,开怀大笑,她也笑了起来。我心里明白,我们是各笑各的笑啊!一时间,被她的儿童天真派所感动,真选了她的几行诗发了个豆腐块,激动得她跑来专门感谢,还邀我们去参加联欢会,听她朗诵这首诗。

  这类笑谑,并无恶意,既图一时嘴头痛快,又想炫才,与小孩子恶作剧没两样,所以总是很可爱,很讨喜,也很艺术。事后我还为此写了一篇幽默小品文呢!当然与苏东坡笑嘲相比,是狗尾附骥,仅得其皮毛,聊博一小笑耳。而东坡之了不起处,是敢如此当面讥讽权贵与小人,而不惧惹祸上身,为好人出一口恶心也。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苏东坡和陈慥的有趣故事

  苏轼是全才式的人物,所涉及的领域很多,今天,我们不说他的诗词、不说他的书画、不说他的美食,不说他酿酒师的技艺、也不说他多妻多妾的浪漫情史……专门说一个他自己所讲的故事——

  1061年,25岁的苏轼出任凤翔判官,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在这期间,他结识了一个叫陈慥的官二代。这个陈慥出身于世代功勋家族,他的家富丽堂皇,园林环绕,是当地一大豪门;优裕的环境,造就了陈慥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豪放性格,非常阳光,苏轼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带着两个随从,拍着马,在西山游猎。当时,前方飞起一只大鸟,他指挥着随从出击,而随从却失手了;这时,只见他大喝一声,跃马向前,在奔腾的马背上,拉满弓箭,一箭中的;陈慥当时志得意满、英气勃勃的形象,给苏轼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多年以后,还一直记忆犹新。

  打猎结束,苏轼和陈慥两人,就在马背上道古论今,陈慥很是健谈,纵论天下大势,畅谈自己的理想和远大抱负,一副踌躇满志、对前途充满自信的神情。

  转眼十九年过去了,苏轼已经四十多岁了。

  1080年,苏轼被贬官到黄州。这一天,路过黄州的岐亭时,突然遇见了熟人,苏轼兴奋地打着招呼:“啊呦,这不是陈慥吗?你怎么会在这里呢?”

  陈慥也很惊讶,反问道:“你怎么也在这里呢?”

  苏轼就把自己遭小人陷害,被贬官到黄州的经过告诉了陈慥。这陈慥先是低头不语,接着仰天大笑,“好啊好啊,你这个倒霉蛋,也有今天!”

  陈慥高兴地邀请苏轼到自己家里做客。陈慥的家非常贫寒,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但是他的妻子、奴仆都神态安然,有一种怡然自得的快乐情绪弥漫在他的家庭里,这让苏轼非常吃惊,想起了十九年前,意气风发的陈慥挥金如土、嗜酒弄剑、豪气冲天的形象,与眼前的陈慥简直不能相比,但是,虽然陈慥的物质生活清贫,但当年那种英气勃勃的自信神态,依然在他的眉宇之间显现,说明他的精神生活非常充实,实际的生活质量好像并没有降低。

  通过交流,苏轼才明白,陈慥已经变成了隐士,成为了专职修行人。他放弃了豪华的生活,带着家人隐居在黄州岐亭这个地方,住着茅草房,吃着素食,不与外界交往,安步当车,徒步行走在山里,一心一意修炼。当地人看见他戴的帽子又高又大,像是古代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于是都叫他方山子。

  这时候,陈慥应该已经在修行上有了一定的造诣,他与苏轼见面的时候,先是低头不语,然后,不用苏轼介绍,他已经在低头不语的那一瞬间,把苏轼的情况弄了个清清楚楚,知道苏轼说的是真话,于是有了充满善意而又幸灾乐祸、哈哈大笑的那一幕。

  原来,光州、黄州这里一直是世外修行人聚集的地方,这里有很多人因为修炼而走火入魔,外在行为失常,成为了外人眼里的精神病人。而看到方山子的情况,虽然生活清贫,但方山子神态安然,功力大进,想来已经走在了正确的修行道路上,这让苏轼为他高兴。

  与方山子分别后,苏轼写了一篇《方山子传》的文章,记述这位好朋友的修行情况;因为文章文笔精炼、叙述真实,被选入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古文观止》中,方山子的故事也得以流传于世。

  苏辙《栾城集》:「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搴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谁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为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苏辙寥寥数语便描画了一个随性随心的少年苏轼。想象一下出门巡山踏水时那个总是跑在最前方的身影,所爱之处不得至,便要郁闷上好几天。一个陶冶山林间自得其乐,「适意为悦」的人,必定也是一个洒脱自洽的人。这世界上于他而言,好玩的有趣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他内心饱满,所以一花一叶都能得其意而悦之。

  一个有趣的人并不仅仅在于言语活泼诙谐,更在于内心,内化方能外现。

  《渑水燕谈录》载:子瞻通判钱塘,尝权领州事。新太守将至,营妓陈状,以年老乞出籍从良,公即判曰:「五日京兆,判状不难;九尾野狐,从良任便。」有周生者,色艺为一州之最,闻之,亦陈状乞嫁。惜其去,判云:「慕周南之化,此意虽可嘉;空冀北之群,所请宜不允。」其敏捷善谑如此。

  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正是其仕途不得意之时,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所以只能出任地方官。「新太守将至」即指离职之前,多少有些感伤。而有一个营妓以年老色衰为由乞以从良。苏轼应允了。「五日京兆,判状不难」所用乃张敞之典,亦是自谑之语,虽然他即将离职,但是允其从良,还是办得到的。赵令畴《侯鲭录》卷八:「钱塘一官妓,性善媚惑,人号曰九尾野狐。」「从良任便」不无戏谑,虽然我准允你从良,但是口头上还是要开一下小玩笑的,这就是子瞻。

  然而有此前例,一周姓艺妓便也想要从良。前面那位营妓有年老色衰为由,从良便从良吧,但是这位周姓艺妓,色艺双绝,若是允其从良,难免名不正言不顺;若是不允,又显得偏袒无情了些。机智的子瞻怎么可能无法呢?连用「周南之化」「冀北之群」两典,既赞美了周姓艺妓想要从良的想法,又全其脸面,我不准允,是因为你太优秀了。既解释了自己不能允其从良的缘由,又不失公正,可谓得体。

  短短两句,既见学识,又见性情。

  一天,苏东坡和佛印一起坐禅,坐了一会,苏东坡问佛印:“你看我坐禅像什么?”佛印平静而又不假思索的说:“像一尊佛”苏东坡很是洋洋得意。过了一会佛印又问苏东坡:“你看我像什么?”苏东坡看到佛印肥肥胖胖,衣服也很宽大,衣冠不整下摆还摊了一地,于是讽刺道:“像一堆牛
粪。”苏东坡偷眼看了一下佛印,只见他还是神情坦然,面无表情的打坐。以为他无言以对。

  

 

  苏东坡回家向苏小妹炫耀这件事,苏小妹讽刺道:“就你的境界还参禅那,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万物都是佛,你心中有屎所以看万物都是屎。”

  看到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一次苏轼写了一首诗,觉得境界特别高。全文是“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意思什么名利讥毁称赞苦乐都不能动摇自己的修养。得意洋洋地送给佛印禅师看,玄耀玄耀。谁知待书僮拿回来一看,佛印在上面写了个屁字,令他气恼。便怒气冲冲地乘船到河对岸佛印的住处,想要理论一下,心想我写得这么好,你不称赞也罢了,还写如此不雅的字,羞辱我,我一定要问个清楚。到了之后,佛印并不开门,门口贴一对联: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轼一看,惭愧而归。
 

  据说,苏东坡挺爱吃他媳妇做的肉,他媳妇有次请他给那道菜取个名,他正吃的美滋滋的时候,东坡吃肉,减个字就叫东坡肉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你听过苏轼哪些有趣故事?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