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历史上有哪些“以貌取人”的著名事例?

  说故事前先说两个小段子:

  古时候男子上门提亲,若长得好看,姑娘满意,就会一脸娇羞的说:“终身大事全凭父母做主”。如果长得丑不满意就会说:“女儿还想孝敬父母两年”。

  古时候英雄救了美女,如果英雄长得帅,美女就会一脸娇羞的说:“英雄救命之恩,小女子无以为报,唯有以身相许”。如果不帅就会说:“英雄救命之恩,小女子无以为报,唯有来世做牛做马,报此大恩”。

  但如果女的好看,英雄就会说:姑娘此话当真?如果女的难看,英雄会说:姑娘万万不可……从古至今,全都是套路……

  不论男女,相貌总是很重要的。在先秦时,就已经有了“威仪”一说。推选出的官员,必须看起来有比较唬人。晏子使楚的故事,其实是社会风气的一个明证。齐国大夫晏婴个子矮小,他出使楚国,楚王看不起他,就三次侮辱他。一次故意从大门边开一五尺高的小门(狗洞)让他进入,一次称齐国无人才,派矮子晏婴出使,一次在宴席押来小偷说是“齐人”。晏婴由于说话机智,均巧妙地顶了回去,才让楚王不得不向他道歉,叹道“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到了汉代,崇尚阳刚之美,体貌丰伟、仪容端正是时代要求。魏晋、南北朝时,转为偏好阴柔之美,即奶油小生与娘娘腔的男子颇受欢迎。唐朝确立了“身、言、书、判”的标准,身即身高、容貌,言即谈吐、风仪,但唐朝反而是一个不那么重视容貌的朝代。到了宋朝,对文人要求低,但武官,则一定必须身材魁梧之人。再到明清,文武官员则都必须在容貌上比较出众了。你纵然再有才华,若容貌不佳,甚至身有残疾,那状元、榜眼、探花三甲,一般是轮不到你的。

  古代,为了颂扬男人的贤德,记下了一些著名的丑妻故事。一是皇帝的妻子嫫母,她被授予“方相氏”官位,可她的丑陋是用来驱邪的。齐宣王娶钟离春(无盐女),齐愍王娶宿瘤女,均有诫美色之意,但他们实际都有其他美丽女子相伴。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长得非常吓人,她又黑又小,一头黄发,身形猥琐,对成就诸葛亮的名声起到不小的作用。东汉有一丑女孟光,立誓非梁鸿不嫁。梁鸿是有名的贤士、美男子,听了孟光的誓约,主动来找孟光,结果当真娶了她。两人琴瑟相和,安于清贫,留下“举案齐眉”的经典爱情故事。梁鸿著书十余种,成为东汉著名的隐士与诗人。

  但这些君王、名士娶丑妻的故事并不常见。缺什么吹什么,不常见,才成为传奇。而这种为数廖廖的传奇,除了成为后世腐儒空洞的说教与道德的虚伪外,对社会并无实际指导意义。在中国民间,真正的规则叫做“郎才女貌”。如果男子有才学,则相貌可以迁说些。再一个规则是“门当户对”,如果相貌不怎么的,两家门第相当,则可结为秦晋之好。在古代社会,缺少自由恋爱,民间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许多男女婚前素未谋面,不知对方长得如何,性情如何,就稀里糊涂结为夫妻了。男人无所谓,婚后可以纳妾,逛窑子,女人则要守妇德,从一而终。但在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实际又有一定的自由选择权。有人上门提亲,或是女子已经看中了,授意的,或是在男方上门前来,设法见个面,让心中有个底。所以,见男方长得帅,就愿意全凭父母作主,若男方生得猥琐,实在看不上眼,那就坚称自己仍要在家服伺父母两年。但在官宦之家,如果是属于政治婚姻性质,那么,不管女儿愿不愿意,父母许了婚配,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侦探君想说,千万不能以貌取人啦,不信你看看马云。。。

  我想最著名的“以貌取人”的例子,应该就是“以貌取人”这个词语的来源本身吧。

  按照《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的说法,澹台灭明长相非常丑陋,孔子认为长相如此,才能自然有限,于是并没有很看重他。最后澹台灭明不但在其他诸侯处名声远播,而且率领三百门人弟子前往楚国,在楚国传播孔子学说,成为儒学南传的重要人物。故此孔子后来感叹,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就是因为宰予这个人比较能说会道,结果却“昼寝”,还参与了齐国的田常之乱,气得孔子想跟他断绝师生关系。对比澹台灭明,孔子自愧自己没有足够的识人之明。

  澹台灭明

  其实早已经有人把澹台灭明向孔子推荐过。《论语》中记载,孔子弟子子游做武城宰的时候,孔子就曾经问过子游,说你在武城遇到过什么贤人,会跟他一起说点什么私房悄悄话吗?(“汝得人焉耳乎?”)子游说,有位澹台灭明,这个人平时走路都只走大路不走小路,从来没有因为公事以外的事情到我的寝室来过。言下之意,这人行得正,不跟我来套近乎。但是显然孔子见到澹台灭明之后的第一印象不好,所以没有足够重视。

  在古代来说,以貌取人是非常普遍乃至正常的事情。《史记·留侯世家》说张良长得像女人一样娇弱,然而却有如此智能,就引用了孔子的以貌取人云云。说白了其实就是张良个子小,今人觉得小个子脑筋灵活,不是傻大个,古人可不这么想。容貌包括身高和体重,具备一副好身材,在先秦两汉人看来,这就是才能的表现,是为古代的“颜值即正义”。

  张良

  蒋介石对相貌平平的以貌取人,无意造就日后敌手曾国藩是清朝后期的重臣之一,他曾经学过相学,对看相识人很有一套。因此,他在掌权时,就会对一些部下进行见面谈话,以此观察此人的能力和将来的发展。曾国藩是蒋介石的最为崇拜的人物之一,因此,凡事都要学习曾国藩、效仿曾国藩。蒋介石在任黄埔军校校长时,就找每一位学生来到办公室谈话,以此观察学生的潜能,也是他拉笼学生的手段之一。蒋介石常以貌取人,喜欢那些侃侃而谈,口口声声追随校长、张口闭口忠于校长的人。而对那些情感内敛、不善言辞的人,便没有好感,甚至认为此人以后也是没有出息的。这其中就有一个人,蒋介石不但没有慧眼识珠,而且令其大跌眼镜。他后来不仅是蒋介石的强劲敌手,还是蒋家王朝非常重要的掘墓人之一、共和国的元帅——。

  选妃之类的就不说了吧。

  唐朝科举对相貌有要求,晚唐才子皮日休因此不得志,后来追随了黄巢。但他儿子后来做了吴越国宰相的皮光业却“美容仪”……

  还有就是后来也效力吴越国的罗隐了。宰相郑畋的女儿是他迷妹。有一次罗隐去拜访郑畋,郑畋让女儿偷看。从此,郑小姐再也不念罗隐的诗了。

  再说因为相貌得福的。

  唐高宗年间,大将王孝杰被吐蕃俘虏。吐蕃的小娃娃赞普见到王孝杰就哭了:您长得像我死去的父亲!于是对他很礼待,最后放回去了。

  唐德宗年间,徐州兵乱,濠州刺史杜兼趁机诬陷从事李藩。德宗大怒,先下令处死,经淮南节度使杜佑辩护改为召入京城当面审讯。结果德宗觉得李藩仪态自然优雅,怎会是谋反之人?从此李藩做了朝廷官员,最后做到宰相。

  唐朝末年,掌握神策军的大宦官田令孜听说神策军有个将领叫宋文通的风评很不好,就召宋文通来要清理门户,结果见面后却很喜欢,收为养子,取名田彦宾。不过这娃长得像老鼠,也不知道哪里入了老田的眼,难道老田是看他比自己更丑,心理平衡了的缘故?后来这娃因为有功又改了ID,叫李茂贞。

  主人公觉得对方丑,于是鄙视对方,结果惨被对方打脸,这就是以貌取人的最常见含义。

  以貌取人反被打脸的故事设定符合大家的心理,于是一些经典的故事都采用了这一设定,比如三国演义中刘备嫌弃凤雏,曹操嫌弃张松,都被打脸。

  但是和以貌取人相对应的还有一个词,叫做相由心生。

  其实以貌取人是从古至今以来最常用的用人、识人逻辑,以貌取人被打脸这种才是小概率事件。以史为鉴举几个例子。

  幕僚问他原因,林肯竟然堂而皇之地宣称:“我不喜欢他的长相!”

  

历史上有哪些“以貌取人”的著名事例?

  幕僚非常不解地问道:“难道一个人天生长得不好看,也是他的过错吗?”

  林肯回答:“一个人40岁以前的脸是父母决定的,但40岁以后的脸却是自己决定的,他要为自己40岁以后的长相负责。”

  于此对应的中国版本也有。

  《论语》.阳货篇提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意思是一个人四十岁的时候大家还讨厌他,这个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潘安可以说是古代美男子的代表了,每次出门都被美女围着马车送瓜果。同时代的左思长得很丑,也学潘安坐在马车上出门,结果被女的扔瓜果皮。

  但是左思丑归丑,挡不住左思有才,三都赋一出,洛阳纸贵。可以说左思就是熟读诗书气自华的典范了。

  其实长的好看也好,长的难看也罢,人相处久了,一个有趣的灵魂才是最重要的。

  正如网上著名的一句话:漂亮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我是头条号:以史为鉴,埋没的历史真相、误解的历史人物、不为外人所知的关系……我来为您讲述,欢迎关注。

  “以貌取人”古今同,历史从来未走远。

  春秋末期的澹台灭明,比孔子小三十九岁,长得甚是丑陋。他想跟随孔子学习,孔子见他其貌不扬,本想拒绝,但转念一想,不能放弃任何一个上进的学生,便勉强收其为徒。澹台灭明入学后刻苦学习,最终学有所成,成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因差点失掉一个好苗子,孔子后悔地说:“以取貌人,失之子羽。”

  三国时,王粲十七岁时,就被皇帝征召为黄门侍郎。他因长安动荡不安,便去荆州投靠刘表。长得很帅的“军阀”刘表,因为王粲相貌丑陋,身体瘦弱,并且不拘小节(喜欢听驴叫),所以不很重用他。刘表死后,王粲归附曹操。曹操任命他做丞相掾,还赐爵“关内侯”。魏国建立以后,王粲因博闻强识,就负责制定典章制度。后人称为“建安七子”之一。曹操真是唯才是举,不看其余。

  唐朝选拔人才的第一个必要条件便是“体貌丰伟”,也就是要身材挺拔,容貌英俊。第二是能言善辩;第三是书法遒劲;第四才是文采斐然。唐代诗人罗隐因其貌不扬而 “十试不第”。明初,朱元璋为显示大明“国威”,换掉相貌平平的原定状元郭冲,而钦点一表人才的吴伯宗。

  吴伯宗因为外貌优势被钦点状元,有的则因为帅气而英年早逝!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的卫玠觉得王敦不是忠臣,就到京城建邺来谋生。京师的人听说他相貌出众,都来一睹他的“花容月貌”,因此道路堵得水泄不通。本就体弱多病的他,此时病情加重,去世时年仅二十七岁。

  相貌是父母给定的,不能改变;才华是后天修炼的,全凭自己!

  其他答案已经介绍了很多以貌取人的案例,我在这也介绍个以貌取人的制度吧。

  我国古代选官制度,有世官制、察举制、科举制,到清朝的时候,还制定了一个特殊的制度——“大挑”。大挑选官的标准,不考察一个人的能力才华,完全看脸。

  只要长得帅就能当官,听起来是不是很荒谬?不过这一制度,在清朝是实实在在的施行了的,并且作为科举考试的一个重要补充,给许多士子提供了出仕的另一条路径。

  清朝的大挑制度,起于乾隆十七年(1752年),乾隆皇帝颁布了这样一道诏书: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大挑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参加的。参加大挑的入场券,是举人的身份。我们平常看古装剧,可能觉得什么状元啊、进士啊,才是高级知识分子。其实,清朝的科举,考上秀才已经不容易。考上举人,相当于现在高考全省前几十的水平了,是相当难的。

  考上举人之后,理论上来说,已经有了当官的资格。但是全国的举人数量,大概是进士的5倍,而编制就那么多,很难才能轮到举人。乾隆为了解决大量举人候任壅塞的现象,就发明了“大挑”的制度,给数量庞大的举人群体一个提前出来当官的机会。

  大挑一开始每6年举办一次,到嘉庆年间成为定制后,改为每9年举办一次。连续四次会试没通过的举人,即可参加大挑选举。

  根据清人笔记,参加大挑的举人会分成三个等级:“一等用知县者,又借补府经历,直隶州州同、州判,散州州同、州判,县丞,盐大使,藩库大使,凡九班;二等以学正、教谕用,借补训导。”

  即一等知县,二等学政,而第三等,自然是没选上,只好回家继续备考。

  大挑选拔,在皇宫的内阁进行,由皇帝钦派的王大臣充当面试官。王大臣面北而坐,被挑者南面跪。

  当然,有许多士子觉得大挑像是选秀女,有辱斯文,不参加的也有。而参加大挑的考生们,则以每二十人为一班,进殿接受面试。

  大挑的标准,前面已经说过,主要是看脸,完全不考察考生的知识水平。具体的标准是八个字:“同、田、贯、日、身、甲、气、由”。

  

历史上有哪些“以貌取人”的著名事例?

  “同”指脸型方长,“田”指脸型方短,“贯”指头大身长,“日”指肥瘦长短适中。这四种相貌,是面试官们比较喜欢的,一般都能通过面试。

  “阎敬铭出去!”所以阎敬铭后来只好又发愤图强,通过正规的科举考上了进士。

  看见有人长得丑,我们都喜欢打趣他:“你怎么长得跟闹着玩似的。”殊不知,在对待颜值这件事情上,古人可比我们毒舌多了:

  “丑妇竟簪花,花多映愈丑。”

  “吾视之面容,欲刃之。”

  人长得丑了,不仅戴朵花打扮一下要被吐槽,还到了让人想动刀的地步,古代颜控的怨念好可怕。所以,要说以貌取人的事例,古代还真不少。

  今天你对我爱答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这句话用来形容左思再适合不过了。

  当年,国民老公潘安驾车穿行于洛阳大街小巷,姑娘们追出好几条街,用水果使劲往潘安的车里扔,创造了“掷果盈车”的佳话。然而这份美好,总得有个人衬托吧……

  这个倒霉孩子就是左思。

  (左思的逆袭之路)

  小左皮肤黑、头发黄、五短身材,活生生一个糙汉子,在以阴柔为美的魏晋时期,却效仿潘安那样在洛阳城里闲逛。本以为自己也可以弄点小姐姐们的水果尝尝,没想到引来的却是老太太们的追逐。不要误会,这可不是为了表达爱意,而是纷纷朝他吐唾沫。那唾沫星子,差点儿没把他淹死。最终,他只得狼狈而归。

  

历史上有哪些“以貌取人”的著名事例?

  两两对比,谁丑谁受伤。左思竟然如此肤浅吗?当然不是。

  相貌不足,才华来补,增长才华的唯一途径就是读书。于是,左思深居简出,埋头苦读,写下了《三都赋》。

  十年后,左思拿着自己呕心沥血之作拜访当时的名家,名家们看后,没有不被其文采征服的。经过一番品评,豪门贵族们争相抄阅《三都赋》,一时间,让整个洛阳的纸价飞涨。洛阳纸贵,可以说是左思行走江湖最大的金字招牌了。

  这时,谁还有那闲工夫管左思长啥样?不管男女老少,纷纷开始吹捧他的才华,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个大型真香现场。

  可是有时候,即便能够做到才华横溢,颜丑照样会被人嫌弃。

  晋朝名僧支道林,天资卓越,二十五岁时落发为僧,潜心研究佛经,见解颇为精妙,受到当时名士的推崇。然而,他因相貌丑陋,也遭遇过不少嘲笑。

  (支道林画像)

  某次,有人邀请阮光禄一同前去拜访支道林。谁知阮光禄推辞说:“我很喜欢他讲经授课,但是……实在是不想看到他那张脸。”

  阮光禄还算客气的,只是在私下调侃一番,居然还有人当面直言。比如王徽之,本来是去拜访谢万的,没想到支道林也在。当时可能是支道林的神色看起来略微有些高冷吧,王徽之调侃道:“假如林公的胡须、头发都在,是不是神情相貌会稍微好一点,不至于这般丑陋?”

  耿直的谢万看不惯了,站出来说:“这神情相貌不佳,关胡须、头发什么事?”

  对于王徽之的这番调侃,支道林只得忍耐,自嘲道:“唉,反正我就长这样了,你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估计支道林内心也是挺郁闷的,说好的颜值不够,才华来凑,怎么到了自己这儿就不起作用了呢?心疼林公一秒钟。

  选官这么严肃的事情,竟然也看脸?

  当然了!当官的长得不好,形象猥琐,那还怎么能树立起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威望?况且,一个长得奇丑无比的人整天在你身边晃悠,你要是皇帝你能不糟心?所以,无论是女要选妃婚嫁,还是男要入朝为官,颜值高都是加分项。

  在唐朝,士子们通过了科举考试之后,还必须经过吏部的选官审核,审核的内容就分为身、言、书、判四项。看见没有,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身”,也就是形象问题。

  所谓“身”,其实就是两点要求:一是必须五官端正,也就是颜好;二是身高也得达到一定标准,也就是高大。如果颜值和身高都离合格线差得老远,那就给个芝麻小官,最惨的,连官都没得做。

  因此在唐朝以后,有许许多多的士子虽然寒窗苦读数十载,却被自己的颜值拖了后腿,最后还是当不了官。比如明朝的徐祯卿,是个大才子又能怎么样?长得不好看,还不是要靠边站。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有的人虽然能力不咋地,可是因为长得好看,照样美滋滋地做了官。

  比如宋神宗时期的王迥,史书中对王迥颜值的记载是:“貌莹寒玉,神凝秋水,姿状甚美”。这颜值,要是放在当今娱乐圈,那可是妥妥的流量小生啊!

  (王迥画像)

  然而,王迥这个人并没有没念过什么书,知识水平也非常一般。偏偏他长得帅,于是,看在他颜值这么高的份上,蔡确就向宋神宗举荐了他。宋神宗一看,这小伙子,确实长得不错,就让他当个纪检官员吧。

  再比如乾隆时期的选官方式“大挑”,那些没能考中进士的学子,吏部根据他们的身形样貌进行挑选,一等以知县用,二等以教职用。

  

历史上有哪些“以貌取人”的著名事例?

  看看,颜值鹤立鸡群,连机会都比别人多了一些。

  明英宗朱祁镇就是一个非常非常以貌取人的皇帝。他手下好多大臣都是因为长得帅而得到重用的。

  朱祁镇偏重北方士人,而不喜欢南方士人,所以在选拔庶吉士的时候,特地嘱咐内阁大臣李贤,一定要多选北方人,但是,总有例外,江西人彭时因为风度仪表俱佳,得到了朱祁镇的偏爱,于是朱祁镇又告诉李贤,南方人“必若时者方可”,虽然朱祁镇不喜欢南方人,但是,只要像彭时一样长得那么帅,,那也行。

  另一个因为长得帅而被重用的,就是岳正。岳正“长身美须髯”不仅个子高,而且胡子长得很好看,这在古代绝对是帅哥特征。朱祁镇看见了,“色喜,连称善”,拉着岳正问长问短,然后就把岳正拉近了内阁。

  有因为长得帅而得到机会的,当然,也会有因为长得不帅失去机会的。出名的神童张元祯选庶吉士的时候,就因为长得矮小、不好看,差点被刷下来。但是,多亏了李贤老成持重,对同事们说道:“此神童,不可以貌取。”于是派人赶紧把已经送出去的名单追了回来,把张元祯的名字加了上去,这才保举张元祯当上庶吉士。

  而因为长得帅而入阁的岳正,很快也遇到了阻碍。岳正才能很高,但为人不拘小节,又一次对着朱祁镇说话,说的口沫横飞,竟然把唾沫喷到了朱祁镇的衣服上,自己还没察觉。朱祁镇很生气,对身边的太监说:“龌龊胡子对我言,指手画脚!”很快,就不再喜欢和岳正说话了。

  参与了夺门之变的徐有贞,长得也很丑,而且没有仪态,看到人家摔跤,就“俛首侧项,噱然而笑”,朱祁镇看了也不喜欢,便说道:“朱祁镇自己的颜控属性,决定了不少大臣的升降啊……

  大家好,我是趣撩历史,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个“以貌取人”的事例。很多答友说的都是因为相貌丑陋被人嫌弃的事例,下面我要说的却是因为长得太俊秀被人猜忌,差点被赶走的一位才子,他就是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的宋玉。

  登徒子这个词大家都很熟悉,是泛指非常贪花好色的这样一类人,这个典故出自宋玉的作品《登徒子好色赋》。登徒子是楚国的大夫,他嫉妒宋玉的才华,就在楚王面前败坏宋玉的名声,说宋玉长得像个娘们,平时口花花,四处勾搭大姑娘,特别好色。让楚王小心他,不要让宋玉出入后宫,否则楚王的帽子会变绿。

  楚王就把宋玉招呼过来,把登徒子的话转述给宋玉,然后对宋玉说:“帅哥,解释解释吧。”宋玉就说:“大王你看,我长得俊秀那是天生的,平时能言善辩那是因为我的老师把我教育的博学多才、口齿伶俐,至于说我好色,那纯属是登徒子在放屁!”楚王就说:“你说你不好色有什么证据吗,有就说清楚,没有证据现在就滚蛋,从此不要在我面前出现。”

  宋玉说:“当然有证据了,大王且听我分说。全天下漂亮小姑娘属我们楚国最多,而楚国的美女都集中在我的老家臣里,而臣里最漂亮的小姐姐就在我家隔壁。我家隔壁老王家的小姐姐长的老带劲了,那长的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倾国倾城、霹雳闪电,我们那的大小伙子看到她都浑身发抖。就这样一个花容月貌的美女,趴我家墙头看了我三年,就想和我零距离接触,我都没答应,您说我好色吗?”

  “您再看看登徒子那个家伙,我都不稀得说他,他媳妇长得老难看了,那娘们长的是豁牙漏齿、蓬头垢面、口歪眼斜、腿瘸脚跛,浑身都是扁平疣,还有内痔外痔混合痔肛瘘肛裂……。就长成这样人神共愤的德行,登徒子还宝贝的不得了,天一黑就往他媳妇被窝里钻,在登徒子勤奋的耕耘下,到现在都生了5个娃了,您说到底谁好色!”

  楚王被宋玉这番言辞逗得是哈哈大笑,然后就继续重用宋玉。颜值如宋玉者,都差点因颜值高而遭到贬斥,可见长得太好看也容易被“以貌取人”。

  我是趣撩历史,原创不易,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请您关注我,我会为大家奉献更多精彩内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历史上有哪些“以貌取人”的著名事例?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