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历史上都有哪些坏了大事的小人物?做坏事的名人

  众所周知,主席的妻子杨开慧为了革命,壮烈牺牲。

  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杨开慧原本可以不用牺牲的。

  是一个小人物,导致了杨开慧的遇难,让主席痛失爱人。

  这个小人物叫姚楚忠。

  一、夫妻分别。

  1918年,杨开慧和主席在北京确立了恋爱关系。

  1920年的冬天,27岁的主席和19岁的杨开慧结婚。

  婚后,两人生育了三个孩子。这对年轻夫妇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革命。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全国笼罩在一片之中。

  在这危急时刻,主席去湘赣边界,领导秋收起义,而后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而杨开慧则带着孩子回到板仓同敌人开展地下斗争。

  夫妻俩就这样分别了,此时他们没有想到,这次分别竟然是两人的永诀。

  杨开慧太艰难了,她在板仓与上级失去了联系,独自一人带着孩子,一边坚持战斗,一边躲避敌人的追捕,坚持了整整三年的斗争。

  当时她并不知道自己丈夫的情况,两人断绝了联系,音讯全无。

  杨开慧非常思念和担心自己的丈夫。

  1929年2月12日,朱德的妻子伍若兰被反动派杀害,杨开慧得知消息后,心中是有些担心的。

  她知道自己也是反动派的眼中钉,于是这年3月,她给堂弟杨开明写了一封信。

  她坦言自己是一个弱者,仍然是一个弱者!好像永远都不能强悍起来,蜷伏着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颤慄而寂寞。

  此时的杨开慧已经预感到了危险,并希望堂弟能帮忙照顾自己的三个孩子。

  她在信中写道:“我决定把他们——小孩们——托付你们,经济上只要他们的叔父长存,是不至于不管他们的,而且他们的叔父,是有很深的爱对于他们的。 倘若真的失掉一个母亲,或者更加一个父亲,那不是一个叔父的爱,可以抵得住的,必须得你们各方面的爱护,方能在温暖的春天里自然地生长,而不至于受那狂风骤雨的侵袭!”

  1929年12月26日,这天是主席36岁生日。 杨开慧又给主席写了一封信。

  杨开慧的信

  杨开慧在这两封信中既表达了自己的彷徨无助,也表达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和孩子的牵挂。

  这一刻,她就是一个普通的妻子,一个普通的母亲,更是一个柔弱的女子。

  可惜的是,这两封信都没能寄出去,这个孤独的女人并没有得到一点帮助。

  二、不幸被捕。

  1930年,蒋介石集团和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军阀集团爆发中原大战。 这给了红军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

  红军当即决定攻打几座中心城市。

  正好,当时湖南军阀何健的主力部队在衡阳一带追击张发奎、李宗仁的部队,驻守长沙的兵力只有两个旅,长沙力量空虚。

  7月下旬,彭德怀元帅率红三军团、湘赣边红军独立师趁长沙守军薄弱之机,于7月25日沿萍浏进击长沙。

  7月27日,彭德怀元帅渡过浏阳河,突破敌军的防线,迅速迫近长沙,战至黄昏,分由雨花亭、五里牌突入城区,于午夜完全占领长沙。7月30日,红军在长沙组建湖南省苏维埃政府。

  杨开慧得知丈夫领导的红军部队攻打长沙,便匆匆赶往长沙,希望能见到阔别多年的丈夫。

  就在这时,何健得知老巢长沙被红军攻占,恼羞成怒,马上调集十五个团发动反扑,由于敌强我弱,红军被迫撤出长沙。

  随后,何健对湖南境内的革命志士以及革命群众进行大规模的捕杀。

  杨开慧身份特殊,何健马上开出一千块大洋的赏金要将她捉拿归案。

  等杨开慧赶到长沙后,红军已撤走,无奈之下只能返回板仓。

  就是这次长沙之行,杨开慧不幸暴露了行踪, 好在杨开慧因为有众人的掩护,多次躲过敌人的追捕。

  1930年10月24日,这天是毛岸英8岁生日,杨开慧在回乡看望家人时,被特务跟踪。

  当天晚上,化装成贩卖陶罐的小商人并在板仓一带盯梢的密探余连珊领着何键武术训练班教官、长沙县福临乡乡长范瑾熙等60多个特务,板仓的杨宅,抓走了杨开慧和毛岸英以及保姆陈玉英。

  杨开慧就这样不幸被捕,被押到长沙城里的司禁湾陆军监狱署……

  何健得知消息后如获至宝,马上对杨开慧进行审讯,希望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审讯的人问杨开慧:“你犯了法晓得么?”

  杨开慧回答道:“我没有犯法,是何健犯了法。”

  审讯员又说,“现在你能悔过自新就无生命危险了。”

  杨开慧说:“我誓不屈服。关于政治,各有己是,我的生命早不计较,不成功便成仁。”

  审讯员再问:“还有什么话要说没有?”

  杨开慧回答道:“我的话说完了。”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杨开慧始终坚贞不屈,只字不提,誓死不透露秘密和主席的信息。

  何健无计可施,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杀之而后快。

  不过杨开慧身份很特殊,她不仅是主席的妻子,也是北京大学教授杨昌济的女儿。 杨昌济具有较强的社会号召力,虽然他已经于1920年不幸病逝,但他在社会上有很多朋友。

  其中以蔡元培、章士钊等人影响最大。

  蔡元培是同盟会元老、担任过北京大学和中法大学校长、民国首任教育总长、监察院长等职;

  章士钊也是同盟会元老,曾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等职。

  杨开慧被抓后,轰动一时,杨开慧七舅向定前赶紧派同济青布庄店员杨振湘护送杨开慧母亲向振熙去南京,与正在南京的杨开慧的胞兄杨开智,找到章士钊、蔡元培等人,进行积极营救。

  他们联名向蒋介石致函要求何健放人,给何健施加了很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在这社会名人的联名保护之下何健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没有对杨开慧使用刑具。

  章士钊、蔡元培等人迫切想救出杨开慧,持续施压。 蒋介石迫于多方面的压力,拍电报到长沙,命令何健采取缓刑的措施。

  何键顿时非常难办,审又审不下去,关又不好关,至于放人,好不容易抓住了杨开慧,就这么放了,这算什么事? 再说,如果放人了,就更是等于不打自招,乱抓无辜吗?

  何健知道自己已经没办法劝杨开慧投降,且事情如果拖久了还会有其他的变化。

  何健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决定索性枪毙杨开慧,想要以此为自己开脱。

  于是,他就把从南京传来的蒋介石的电报给掩盖住,另一边又叫嚣“的堂客不杀,别的政治犯都可以不杀了……”

  而后将杨开慧斩首示众、改为“枪决、暴尸三日”。

  在杀害杨开慧之前,何健故作姿态,给了杨开慧一个活着的“机会”,何键要求杨开慧发声明,同时解除和的夫妻关系。

  但这个自称弱者的杨开慧毅然拒绝道:“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牺牲我小,成功我大”;“要我和脱离夫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这一刻,杨开慧从一个弱女子变成一个勇敢的革命者,一个顽强的战士,更是一个不朽的英雄!

  三、不幸遇难。

  何健囚禁杨开慧近20天后终于忍不住下手了,斩首示众改为枪毙,而且是秘密枪毙。 为防止阴谋泄露,何健动用了自己的特务营,这些士兵都是何键从老家醴陵招募的子弟兵,专门为何健干见不得人的事。

  1930年11月14日上午,钟吕潜、晏国务、谭青云、唐冬初罗国林、姚楚忠、黄正榜、帅保云等特务营4连2排几个特务,将杨开慧从位于教育坪的清乡司令部押出,由北正街到南正街,然后在学院街口的马路上停留了片刻,找来一辆黄包车,又从天心阁,绕到浏阳门外押到浏阳门外的识字岭刑场。

  自始至终一声不吭、大义凛然的杨开慧用她那特有的沉默表示着心中的仇恨与愤怒。

  随着监斩官晏国务一声令下,刽子手帅保云抬起了罪恶的驳壳枪,朝杨开慧的背心砰砰就是两枪,杨开慧应声扑倒在地。

  杨开慧转脸瞪了帅保云一眼,帅保云低着头也看了一眼杨开慧,便将驳壳枪插到腰里,转身离开。

  而后罗国林和姚楚忠给杨开慧的尸身松开绳索,紧随大队人马而去。

  但帅保云没有打中要害,杨开慧并没有当场死亡。

  中午,当特务们吃过饭后,监斩官晏国务接到报告称杨开慧还没死。 晏国务当即命令道:“副目姚楚忠,你去补枪!”

  姚楚忠带了两个士兵,提着驳壳枪直奔识字岭。

  只见杨开慧匍匐在荒草地上,枯草上浸透了一大片血迹,血一直在流,似乎还有一丝气息。 杨开慧一直在挣扎,她的嘴里已啃满了泥沙,两只手深深地抠进了泥土里,地上留下了两个大坑!

  但冷血的姚楚忠见此并没有半点怜悯,而是朝杨开慧举起了驳壳枪,这一枪,真正要了杨开慧的命…… 杨开慧当场牺牲,年仅29岁。

  姚楚忠被捕

  四、百身莫赎。

  事后来看,当时蒋介石并没有杀杨开慧的意思,社会各界也在积极营救杨开慧。

  如果这些特务但凡有一点怜悯之心,如果不是姚楚忠补枪,杨开慧是可以不用牺牲的,主席是可以不痛失爱人的。

  杨开慧之死,何健是罪魁祸首,姚楚忠责任也难逃其咎。

  姚楚忠这个小人物改变了历史。

  当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悲伤不已, 悲痛欲绝的表示,“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1946年,毛岸英返回祖国,主席到机场接回儿子,父子重聚。

  主席第一句话便是:“你母亲临走之前,对我说了什么话吗?”

  毛岸英回答道:“母亲要我告诉您,您离开后她从未背叛您,更没有背叛革命,她说她永远爱您!”话音刚落,主席已泪流满面。

  最后说说两个凶手的结局。

  新中国成立前夕,当年下令逮捕杨开慧的军阀何健,跟随蒋介石逃往台湾,最后于1956年病逝。

  而最后补枪的姚楚忠,因为是个小兵,不能去台湾,留在了大陆。

  新中国成立后,姚楚忠被逮捕,但他隐瞒了对杨开慧补枪的事实,只是被当作普通的特务关押劳改。

  直到1970年才坦白了自己的罪行。 1974年,姚楚忠在醴陵县被枪毙, 此时,距离杨开慧同志英勇就义已过去了44年。

  虽然是姚楚忠百死莫赎,但他伏法起码可以告慰英灵。

  1937年8月13日的深夜,空军扬州机场值班室接到一个奇怪的电话,电话里的口音挺难懂,但是总算最后听明白了:命令该机场出动飞机带上炸弹,沿江追击,把顺着长江逃往上海的日本舰船全部炸掉,语气急促而又贼拉的外行。值班军官还算聪明,没有马上张嘴就喷这个乱下命令的主,而是小心翼翼的问:您是哪位啊?电话那头还是宁波官话:蒋中正。

  老蒋为何气急败坏直接把电话打到空军作战单位呢?因为他鼻子气歪了,必须做点什么来发泄一下,所以就绕过了空军指挥机关(当时还没有军种司令部)下达作战命令。注意一个时间点,在淞沪会战爆发之前的8月9日,已经出现了两个日本兵硬闯上海机场被击毙的“虹桥事件”,两天后南京就召开了“最高国防会议”,决心在上海“先机下手”。

  会议决定以张治中集团军立即扫荡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同时以沉船和水雷封锁长江的江阴水面,目的是将还在长江中上游的日本舰船全部“瓮中捉憋”,也防止上海方面的日本海军溯江来攻击南京,属于一箭双雕的做法。海军部长陈绍宽上将领命后,遂于8月12日组织将八艘老旧军舰和二十艘征集来的民用轮船,全部凿沉于江阴要塞俯瞰下的江面,因为这里是长江江面最窄的一段。

  根据1858年晚清政府跟列强签定的《天津条约》之规定,这些国家的军舰可以在中国内河游弋巡查以“保护侨民和贸易”,日本舰船正是凭借这一丧权辱国的条约,始终活跃在长江水面。当时在武汉还停有五艘日舰,在南京、武汉、九江、宜昌等港口也有几十艘日本货轮,如果封锁长江成功,这些舰船必然成为国民政府扣押的“人质”,作用还是蛮大的。

  可惜陈绍宽和部下们白忙活了,就在海军完成沉船和布雷之前,从8月11日黄昏开始,一夜之间长江中上游的所有日本舰船全部升火逃窜,迅速通过了江阴水面撤往上海,甚至包括汉口租界的几十名海军陆战队员也跟着军舰跑了。最高国防会议在绝密情况下做出的决定,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被日本人侦知,只有一种解释:有内鬼泄密了。

  这次会议的规格和密级都很高,出席者除老蒋之外,只有“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汪某人、正副参谋总长何应钦、白崇禧、以及在宁的“军事委员会”委员等十几人,并且个个都是国民政府的大人物,普通工作人员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会议内容,那又是怎么泄密的呢?老蒋震怒之下,一边命令空军亡羊补牢,一边命令特务处戴笠限期破案。

  在空军总指挥部的专业指挥下,1937年8月13日清晨,18架战机各携带500磅炸弹升空,沿江向东追击日本舰船,最终只在吴淞口外的白龙湾逮着一艘日本炮舰,于是一顿狂轰滥炸将其击沉,这也是封江计划失败后,唯一干掉的日本舰船。而戴笠这边也开始着手破案,可是面对参会名单,他也实在是脑袋嗡嗡作响,因为那都是他惹不起的军政大员,怎么查?

  然而不久以后,再次发生了英国大使座车在前往上海时被日本飞机轰炸(老蒋原本打算搭车视察前线)的事件,时间是1937年8月26日。坐悬挂英国国旗汽车的建议,是白崇禧在前一天的小范围会议上给出的,戴笠仔细分析两次会议的出席人员名单,发现了一个关键的“小人物”:行政院秘书黄浚,因为他负责了两次会议的现场记录。

  说明两点历史事实,第一这个黄浚不是汪精卫的秘书,因为当时的行政院长是老蒋自兼着,尽管汪逆后来成为了汉奸,但这事跟他确实一毛钱关系没有。第二也没有什么日本美女间谍“南云造子”,那都是杜撰出来的谍战故事,真正出手策反黄浚的是日本驻宁总领事须磨弥吉郎,这厮在南京已经呆了四年多,早就盯上了曾经留日、生活腐化的黄浚。

  黄浚这一年46岁,福建人氏,年轻时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比较亲日。回国后先在北洋政府混事,北伐成功后又混入南京政府的外交部做事,为人聪慧多才,史称4岁识字7岁能诗,早年就有“神童”之誉,也所以才能够被高层欣赏,成为行政院幕僚。然而此人却是有才无德,特别追求个人享受,且收入又不能支撑开销,终于成为了日特的猎物。

  戴笠怀疑上这家伙之后,派出特工实施全天候跟踪和监视,终于发现黄浚跟须磨的秘密接头地点和方式,并且拿到了相关证据(某科上说是南京宪兵司令谷正伦破案,也是不准确的),在请示完层峰之后,下手将黄浚及其也沦为汉奸间谍的儿子黄晟一起捕获,这两个家伙在特务处的手段下,很快对所犯罪行供认不讳,南京沦陷之前被双双处决。

  说黄浚这个小人物坏了大事,不是因为他泄露消息让日本舰船跑路(只扣下两艘比较笨的货轮),也不是因为几十名日本海军陆战队员漏网,而是这个家伙把最高国防会议的全部内容都告诉了须磨,后者则直接电告了东京。其中最重要的,是张治中所部准备扫荡驻沪日本海军陆战队的情报。因此日本人提早有了防备,虹口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大楼及周围抢先进行了加固和布防,让第87师、第88师的突袭变成了强攻,最终功败垂成。

  由于没能尽快消灭那4000多名日本海军陆战队,且日本陆军也立即闻讯派兵增援,从而让中国军队从淞沪会战的一开始就陷入被动,汉奸着实可恶!

  专注历史的中国小贱,与你分享。

  不知道广大读者老爷们中,有没有人经历过2003年的高考,还记得被当年史上最难数学试卷支配的恐惧吗?

  2003年,在四川南充,一个叫杨博的高考应届生经过踩点后,于6月5日凌晨一点左右进入县教育局,利用身上带着的工具潜入保密室,盗走了当年的高考语文卷、数学卷、理科综合卷、英语卷各一份。

  这个熊孩子一时鬼迷心窍,却不知道坏了大事,这得影响全中国多少个孩子的命运啊!

  这家伙回去后倒头就睡,一直睡到下午才起来去学校探听消息,没想到在学校教室办公室里,就听到老师们在议论试卷被盗的事。

  这事东窗事发后,立马就受到了最高层的重视,直接从北京派人下来查办,整个南充县都警备起来了。

  被盗的试卷也立即作废,启用备用卷考试,尘封着的史上最难数学卷,就这样被释放了出来。

  这套卷子有多难呢?一般来说,前几道选择题都是送分题,即使像我这样的数学白痴,也能排除掉两个错误答案。咱们来看看下面这开篇的选择题:

  这简直透漏出深深的绝望啊!有木有!开局就是王炸啊!有木有!

  你们以为这就是绝望吗?不!后面还有更绝望的在招手。

  就这种选择题,我点兵点将选答案,手都能点成帕金森信不信,颤抖不停。

  我以为开局王炸以后,应该飘一个单三了吧,不!后续连着全是炸弹!

  03年的高考全国数学卷,平均分只有50分,也就是说,能考上100分的都是大神,即使考个80分,也能嘚瑟了。

  我们都知道,高考就如同战场,心态是何等的重要。遇到这种数学卷,心态直接给你考崩溃了,后面还怎么发挥出来。

  据说这一套数学备用卷是葛军大神出的,当然,他一直否认此事,不过我倒觉得这个试题确实有点像他出题的风格。

  估计出这一套备用卷的人,也不会想到会有人盗取试卷,于是搞出来这个魔鬼,他或许以为这个魔鬼会永远被封印,却不曾想被一个叫杨博的熊孩子揭开了封印。

  我在来说说这个熊孩子吧,警察在每个学校挨个验证指纹,他想出了一个小把戏,在手上抹上502胶水,这种小把戏明显太嫩了,当场就被揭穿了。在加上他解释时候的慌乱,自然成了重点怀疑对象。最后在他住的地方发现被焚烧残留的试卷,以及作案工具。

  这个熊孩子最后被判七年,其实以他的实力,考一个二本院校是完全没问题的,问题就出在临近考试前的几次模拟考,他都没有拿到理想的分数,心态就崩了。

  随后而来的就是问责了,守护试卷的两名工作人员和县招生办正副主任被判3年徒刑,缓刑3年执行,县教育局局长直接被免职,各级相关的行政领导都受到了严重处分。

  这事最直接、最大的受害者还是当年的广大高考学子,杨博就像是一只蝴蝶,挥一挥翅膀,就扬起了一片“蝴蝶效应”,不知道他的行为,会改变多少人的命运和人生轨迹?

  还好当年我没参加这次高考,老师给我们做过这套试卷,我很幸运的斩获了七分!

  1915年3月8日,奥斯曼帝国海军布雷艇“努斯雷特”号正在达达尼尔海峡晃荡,图坦利·哈基(Tophaneli Hakki)中尉满头黑线的看着海面,头几天刚布下的水雷都哪去了?无可救药的虚弱感笼罩着哈基全身,他开始腹诽帝国那群脑残的高层。

  其实哈基大抵是有点冤枉高层了,已经跟俄国打出仇来的奥斯曼帝国基本没啥选择,凡是能给俄国找不痛快的事儿他们都干,何况还有德国1亿法郎贷款在顶着。只是这个选择让他们必须面对以前的盟友英国和法国,而奥斯曼那点破烂海军在他们面前明显未够班,在海上德棍也提供不了太多帮助。

  在英法联合舰队大举进攻后,信心不足的奥斯曼在家门口的海里扔了一堆水雷,可是没几天就被英国舰队给清扫一空。哈基中尉面对这种情况也没啥办法,随手把自己艇上的20颗水雷扔了下去,算是知天命而尽人事。

  3月18日,拥有16艘战列舰的英法联合舰队开始强攻达达尼尔海峡,如果顺利就一鼓作气拿下君士坦丁堡,将奥斯曼帝国彻底扫进垃圾堆。然而他们刚刚进入海峡,4艘战列舰就在本已清空的海域相继触雷沉没。

  目睹这一切的联合舰队司令官德罗贝克当场崩溃,也不晓得海里还有多少水雷,赶紧下令全军撤退。他完全不知道那时候奥斯曼的岸防重炮只剩下30发炮弹,帝国高层都开始准备迁都了......

  英法联军如此拙劣的表现让本来处于观望状态的巴尔干强国保加利亚直接投靠了同盟国,然后把塞尔维亚和希腊全部干挺,协约国就此彻底切断了东西欧之间的联系。这样的态势对西线影响不大,但东线的俄罗斯大熊被坑惨了。

  他们本来工业底子就薄,打世界大战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英法两国的装备援助,交通线被切断后缺乏装备的俄军战斗力急剧下降,士气开始低迷。为了维持西伯利亚方向的输血,英法俄果断出卖掉中国,换取日本的支持,造成中国全面参与一战换取摆脱殖民统治的幻想泡汤了......

  然后在西线进展缓慢的德国使出浑身解数狂殴沙俄,为此他们不惜从西线调走大量兵源,还把一个叫弗拉基米尔的人放回了俄国。额.....后面的故事我就不用再讲下去了吧?总之欧洲几十年都笼罩在苏维埃惩戒的阴影之下。

  就这样,一个连百科都查不到生平的哈基中尉把自己的奥斯曼炸成了今天的土鸡,把整个欧洲扔进了巨熊阴影,还顺便把中国第一次摆脱殖民统治的计划报销掉,这个小人物算坏了大事儿吧?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维也纳艺术学院的无名老师。

  希特勒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恶魔的,他曾经是个一心想要做画家的普通人。

  希特勒一直很喜欢绘画,立志成为一个作家。

  我们多年后看看希特勒少年时期的画作,客观来说就这个年龄段来说,画的相当不错。

  1906年,希特勒说服母亲让他从边疆小镇去首都维也纳,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

  希特勒的学历是够的,因为是奥地利人,德语水平也没有问题,关键在于绘画水平。

  1907年和1908年,他两度被维也纳艺术学院拒绝。

  其实,我们看看当年希特勒的画,平心而论,还是足以进入维也纳艺术学院就读的。

  然而,他为什么连续两次都被拒绝呢?

  说到底,他的画作不符合这些艺术学院老师的胃口。

  当时维也纳艺术学院已经有200多年历史,风格非常保守。

  希特勒的画作风格独特,尤其古典主义色彩太重,侧重建筑物的结构。

  这种风格在后来很流行,但当时确实主流绘画界不认可的。

  

历史上都有哪些坏了大事的小人物?

  当时老师甚至建议希特勒去学习建筑,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希特勒的画,只是建筑图纸。

  这显然是不公道的,也是一种学术风格上的偏见和傲慢自大。

  到了1908年,希特勒两次在入学画画考试中失败后,甚至第三次提交考试申请,都被维也纳艺术学院否定。

  此时希特勒的母亲也去世,他的父亲早就死了。

  于是,希特勒失去了生活来源,又是一个18岁年轻人,思想的困惑和对维也纳艺术学院的仇恨,可想而知。

  这段期间,他几乎成为乞丐,靠卖画为生,有时被雇佣来扫雪、扛行李。

  有时候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希特勒还被迫去施粥站打发饥饿的日子。

  1909年和1910年,开始依靠自己的绘画能力担任素描画家和水彩画工,注意是画工不是画家。

  他以临摹明信片为生,这种临摹甚至不能算是画画,只是机械的重复劳动。

  得到的收入,也就勉强维持希特勒吃饭。

  由于希特勒长期成为社会底层盲流,开始成为激进的民族主义者、有着强烈的国家社会主义倾向,反对贵族,反对帝国列强,反对犹太人。

  然而,如果希特勒当时能够进入美术学院学习,毕业后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画家,他未必会去搞什么政治。

  那么也就不会有杀死无数人的二战,600万犹太人不会被集体屠杀。

  改变历史的小人物,就是维也纳艺术学院几个傲慢的老师。

  要说历史上坏了大事的小人物,我想恐怕莫过于明末兵部尚书陈新甲的那个小书童了。

  公元1640年3月,皇太极率领清军进攻明朝辽东重镇锦州,准备长围久困,迫使明朝守将祖大寿投降。到了第二年的3月份,皇太极攻占了锦州外城,把锦州团团包围起来。

  在此危机情况下,明朝朝廷集结了天下的明军精锐,出兵救援锦州。

  在统帅洪承畴的率领之下,共有曹变蛟、吴三桂、唐通、白广恩、王朴等八总兵,马步精兵十三万,会师于宁远,出击清军,以解锦州之围。

  就这样,明末著名的松锦大战爆发了。

  一开始,洪承畴用兵持重,步步为营,使皇太极无机可乘。双方陷入胶着对峙状态,就看谁能坚持到最后了。

  可是,明朝朝廷以“兵多饷艰”、财政吃力为理由,主张速战速决。而崇祯皇帝更是个急性子,不断严令洪承畴迅速出击,结束战事。

  在朝廷的严令之下,洪承畴终于顶不住了。他只得率军出战。

  在经过几次大战之后,皇太极偷偷派兵挖掘长长的壕沟,把明军包围起来。但是,双方兵力旗鼓相当,而且明军在火器上还占据优势,因此,洪承畴决意同清军决一死战。

  可是,明军将领丧失斗志,不愿死战。为了保存实力,总兵吴三桂、王朴率部乘夜逃跑,引起全军大乱。最终,招致了松锦大战的惨败。

  松锦大战的结果使得明朝军队精锐大损,元气大伤;长期以来形成的辽东防线业已崩溃。

  在此情况之下,明朝兵部尚书陈新甲向崇祯皇帝建议:与皇太极议和,结束辽东战事;以集中军事力量去国内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

  (陈新甲画像)

  崇祯皇帝同意了陈新甲的建议。特意嘱托陈新甲秘密行事,不要走漏风声,招致朝廷清流非议。

  于是,陈新甲奉旨行事,派遣心腹亲信秘密潜往盛京,与皇太极接触,商谈和议的条件。

  在取得了松锦大战的巨大胜利之后,皇太极急需时间来消化胜利果实;同时,清军在历时两年的松锦大战中伤亡惨重,也需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不愿再继续打仗了。

  正瞌睡呢,陈新甲给皇太极送来了个枕头;皇太极大喜。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就议定了和议的具体条款。

  当陈新甲看到了秘密发送回来的议和密函之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他认为自己为国家完成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心里很是欣慰。

  但是,陈新甲在精神松懈之下,竟然疏忽大意,把附有议和条件的密函忘在了书案之上。随后,本篇文章的主角登场了。

  陈新甲的小书童进来收拾文件塘报。看到这份密函,误以为这也是兵部的一份普通塘报,就附在其他塘报之中,交给各省驻京书办官员传抄。

  于是,朝廷与满清和议之事,就这样被公之于众。

  一时间,朝野舆论大哗,清流四起,纷纷声讨主和大臣的卖国罪行,要求深挖幕后黑手,严惩不贷。

  (崇祯推卸责任,处死陈新甲)

  一贯毫无担当、虚荣爱面子的崇祯皇帝把责任推给了陈新甲,满心想着陈新甲把这件事的锅给背起来。谁知陈新甲不愿背这个黑锅,反而辩解自己奉旨行事,有功于社稷。

  崇祯皇帝大怒,就把陈新甲抓捕入狱,很快就处死了他。

  而在盛京方面,满怀期待的皇太极左等右等,也没有得到崇祯皇帝的答复。盛怒之下,皇太极马上整顿八旗精锐,率部越过长城,进入明朝境内大肆烧杀抢掠了一番,出了一口恶气,才带着抢掠到手的财物人口,退兵回盛京去了。

  结语:就这样,一个书童无意之间,就改写了大明王朝的历史。

  从此,明朝继续深陷两线作战的困境,左支右拙;终于在1644年耗尽了北方的军事力量,使李自成农民军一路畅通无阻,顺利进入北京城,宣告了明朝的灭亡。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扣押,群龙无首的东北军由少壮派孙铭九、应德田等酿造了“二二事件”,枪杀了军中实力派人物王以哲等人,从而使东北军陷入支离破碎局面,并直至最后灰飞烟灭。

  张学良不顾周恩来劝说,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执意送蒋校长回南京,结果不出所料被扣押,这也导致了东北军军心动荡,危机重重。

  在如何对解救张学良的问题上,东北军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歧,实力派人物王以哲、何柱国等元老支持顾全抗日大局,通过谈判解决,而少壮派的代表特务团团长孙铭九、政治处处长应德田等却主张动用武力营救张学良。

  双方僵持不下之时,孙铭九、应德田竟派兵闯入王以哲家中枪杀了他,并同时还打死了其他几位将领,制造了亲者痛仇者快的“二二事件”。

  突发的变故让本已摇摇欲坠的东北军立即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骑兵10师、105师、106师等部队见风使舵,接连投向了国军的怀抱。

  虽然周恩来竭力拯救局势,但鞭长莫及,东北军分崩离析已成定局,这让红军、东北军、17路军组成的“三位一体”军事同盟宣告瓦解。主席闻讯后对孙铭九应德田等人所作所为大为愤怒,曾一度坚决主张严惩。

  “二二事件”极大的分化了东北军,作乱的少壮派却根本无力掌控部队,加上后来孙铭九、应德田又跑到红军驻地避难,让不少东北军将领认为其行动为我方所指使,从而使他们人心惶惶,失去了对红军的信任,不少将领都急于离开这一是非之地。

  蒋校长抓住机会顺势而为,将东北军各部分调各地接受整编,最终恩威并施将20余万人马全部划归己有。兵强马壮、但因不抵抗丢了东三省弄得声名狼藉的东北军,从此烟消云散,溶于无形。

  杨虎城的17路军独木难支,也被分别瓦解,总指挥部被撤销,杨虎城被迫出国。

  西安事变是改变历史的一个重大事件,它使全国形成了共同抗日局面,我军也在抗战中发展壮大,也才有了后来的新中国。张学良的功过是非,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他和杨虎城在西安事变的功绩有目共睹。而张学良大半生被软禁、杨虎城被暗杀,也不免令人唏嘘。

  造成东北军土崩瓦解的小人物孙铭九和应德田等,都是张学良悉心培养的心腹,也是张学良秘密组织“抗日同志会”的主要成员,蒋校长在西安事变中被捉,他们也都参与其中。

  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口口声声坚决抗日的少壮派,在把东北军搅得天翻地覆、土崩瓦解后,在抗战爆发不久却有不少人投靠了汪伪政权,当了汉奸。

  孙铭九、应德田两人就先后做了汉奸,但解放后两人却都相安无事,并且担任过一些社会职务,最后都活到八九十岁,高寿善终。

  可能张学良做梦也没想到,他父子两代苦心经营的家业,也是他殚精竭虑尽其所能要保住的、甚至不惜发动兵变也不能丢掉的东北军,竟然被他悉心培养的中下级军官们有意无意的送进了坟墓。西安事变改变了历史,不起眼的小人物在葬送东北军的同时也让张学良失去了东山再起的可能。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历史上坏了大事的小人物,今天和大家分享三位,如果没有这三人的出现,秦始皇可能被刺客杀死,闯王李自成也有可能卷土重来,西楚霸王项羽或许不会乌江自刎!

  说到这里,了解历史的人可能已经知道我要说的是谁了。

  荆轲刺秦,虽然失败却也千古扬名,不过当时如果不是侍医的一个举动,荆轲有可能就刺杀成功了。

  荆轲在“穷图匕现”后开始刺杀秦始皇,当时秦始皇腰间和背上分别佩带着宝剑,由于事发突然,他本能的去拔腰间那把间。秦始皇腰间的剑有1.5米长,是象征性的一把剑,并不适合上阵杀敌,而且在情急之时很难把这么长的剑拔出来。

  拔剑失败后,秦始皇开始在宫殿里四处躲避,周围的大臣们都手无寸铁,没人敢上前制止,殿下的武士们也因为没有始皇的命令不敢带武器上殿。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大殿上的侍医夏无且把手中的药匣子扔向荆轲,为秦始皇赢得了躲避的时间。

  

历史上都有哪些坏了大事的小人物?

  这时候,周围的大臣们提醒秦始皇:“王负剑!王负剑!”(大王,背上还有剑!)秦始皇这才反应过来,拔出背上的剑与荆轲搏斗。

  荆轲刺秦以失败告终,救秦始皇的不是殿前武士,而是一位不起眼的侍医。

  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被逼得煤山自杀,大明皇朝宣告终结,大顺政权建立。

  然而,李自成的皇位还没有坐热,吴三桂打开了山海关,满清的骑兵直驱南下,大顺军抵挡不住强大攻击,只能弃城而逃。

  公元1645年五月,李自成带着大军来到湖北和江西交界的地方,他亲自率领几十名骑兵在前面探路,结果遇到当地团练的农民武装团,双方展开激烈交战。在战斗过程中,李自成将程九伯摔倒在地,准备抽刀杀之,没想到刀鞘里进了血渍和污泥,把刀卡住了,拔不出来。

  

历史上都有哪些坏了大事的小人物?

  就在两人僵持的时候,程九伯的外甥在旁边拿铲子朝李自成的头部猛击,李自成当场身亡!就这样,大顺皇帝死在了乡野山民之手,而且,程九伯等人根本不知道他们杀死的是李自成,以为是。

  楚汉战争末期,项羽兵败垓下,在四面楚歌的夜晚,他率领八百精兵突逃。

  项羽刚突出包围,刘邦就派灌婴率兵五千骑兵追杀,一直到过了淮河的时候,项羽的八百精兵就只有一百多人了。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项羽逃到安徽定远县的时候迷路了,不知该往哪里走。这时候迎面走来一位老农,项羽上前问路,老农说:“左!”项羽带人就往左疾驰而去,结果走进了一片沼泽地。

  项羽因为走错路,最终被灌婴追上,逼得乌江自刎,而这一切只因为那位毫不起眼的“田父”。

  我们看历史人物都会记住那些“大人物”,其实很多时候,一些不起眼的“小人物”也会有大作为!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经常互相攻伐。有一年,宋国大夫华元率军攻打郑国,夜宿某地。由于第二天就要和郑军交战了,为了振奋士气,华元吩咐炊事员给大伙加餐,每人分一大块羊排骨。

  当晚,士兵们兴高采烈地捧着骨头大啃特啃,只有华元的马车夫羊斟在一边喝凉水。原来华元军务繁忙,忘了交代人分给羊斟一份。羊斟见其他人吃得满面红光,不禁气不打一处来,决定以牙还牙,第二天要华元好看。

  第二天,宋郑两军相遇,双方摆开阵势,互相厮杀起来。就在两军激战正酣的时候,羊斟忽然一甩鞭子,驾着马车风驰电掣般向郑军的营地驶去。车上的华元大惊,对羊斟喊道:“你晕头了吗?那边是敌营啊!”羊斟回过脸答道:“我的地盘我做主,昨晚你有权不给我羊肉吃,今天我有权让你当俘虏。”就这样,羊斟驾着指挥车径直到了郑军大本营。可怜华元研究了一晚上的兵法计谋还未施展,就稀里糊涂地成了战俘。

  民以食为天,不给人吃饱饭带来的后果还是非常严重的。

  谋士许攸

  小人物不仅能够毁家灭国,他们的厉害之处还在于能够深刻地影响历史的走向。

  公元199年,袁绍和曹操之间爆发了争夺北方老大地位的官渡之战。在战争过程中,曹操处于不利的地位,眼看就要弹尽粮绝了,不久后曹军却等来了战争的转机。

  原来袁绍手下有个叫许攸的谋士,他经常喋喋不休地给袁绍出谋划策,但却始终得不到重用,伤了自尊,便投降了曹操,向曹操提供了袁军乌巢粮仓的详细情况。曹操听了后喜出望外,急忙派军夜袭乌巢,把袁绍辛辛苦苦积攒的粮食连烧带拿,折腾了个精光,从而一举扭转了战略上的被动局面。

  降将朱序

  历史总是喜欢重演,一百余年后,前秦皇帝苻坚也尝到了小人物给他带来的苦果。

  公元383年,已经一统北方的苻坚率90万大军攻打偏居江南的东晋。苻坚率领前秦军的先锋部队到达了寿阳(今安徽寿县),和晋军隔淝水相望。他派出东晋的降将朱序去现身说法,劝说晋军统帅谢石和谢玄放弃无谓的抵抗。没想到朱序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他一到晋营,不但没有劝降,反而向二谢建议,应该趁前秦军还没集结完毕,速战速决,歼灭其先头部队。

  晋军采纳了朱序的建议,强大的前秦帝国由是被击溃,北方又重新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中国统一的时间,在某种程度上,被朱序大大地推迟了。

  这三个人告诉我们,在历史上,不可一世的帝王将相们固然能够深刻地影响历史的走向,但是小人物在某些时刻也能起到关键作用。

  蔡孝乾叛变,导致在台湾的地下党组织被一网打尽;

  1949年4月20日,渡江战役爆发,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渡过长江,在4月23日解放了统治首都—南京,宣告了统治的覆灭。随着解放军继续南下,到了1949年建国前夕,除了边远地区和沿海的海岛之外大量的国土已经解放。

  但是蒋介石不甘心失败,在大陆被解放之前,将大量黄金和军政人员迁徙往台湾,妄图寻找时机进行反攻。同时撤台湾的军政人员比起在大陆的是时候各方面能力反而提升了很多,因为台湾是其最后的老巢,各方势力暂时放下了成见。此时发生了“光明报事件。”《光明报》是地下党在台办的报纸,主要宣传解放军战役推进的,结果这一张报纸竟然阴差阳错地上了蒋介石的办公桌。

  蒋介石大怒,下令严查,通过分析《光明报》纸张材料来源保密局人员查到了台湾大学法学院的党支部成员王明德。原来当时王明德为追求一名女子,想在她面前建立英雄形象,因而让这女子知道自己有参与地下组织,将《光明报》展示并交给这个女子,女子将光明报随意置于家中,被其家人发现送交警局而曝光,警局立即逮捕王明德,并循线扩大收网,很快的瓦解了成功中学支部、台学院支部,进而造成基隆中学支部的破获。

  于是,保密局顺藤摸瓜,抓获地下党台湾工委委员陈泽民,随即将其逮捕。在审讯中,陈泽民最终招供。保密局依据其供词,于1950年1月逮捕了中共台湾工委书记蔡孝乾,蔡孝乾直接受命与,是唯一参加过长征的台湾籍党员。

  内战爆发后,受命中央进入台湾与之前的进入的地下党人员一起做工作,对于蔡孝乾,保密局局长谷正文也摸不到底,刚开始也不确定这个人的具体情况。只知道他叫“老郑”,面对谷正文的审讯,蔡孝乾说带领保密局去抓同伙,在路上蔡孝乾找了一个店铺溜了。保密局的人暂时捞不到好处,但是谷正文在这几天的接触中发现了蔡孝乾的一个弱点。他发现蔡孝乾这人没有什么过于坚定的意志,贪图享受。

  蔡孝乾在台湾的工作可以说奢华无度,他让人让时常给他买饺子。还说“想着牛排的味道都快想疯了”,并指定要到台北最高档的波丽露餐厅买。根据这个习性,谷正文安排了特务去追踪此人。谷正文通过之前一些人口供的一些关系,通过追查拷问,得知蔡孝乾已躲往嘉义农村,便派之前看押过此人的手下去加查找。

  为了掩人耳目,手下特意换上农民服装下乡,岂料刚下去迎面走来一个穿着西装革履的人,因为当地贫困,出现一个穿西装的人非突兀。特务们追上去查问,一看正是之前逃跑掉的“老郑”。原来是他躲在乡下清苦难耐,想到镇上西餐馆解馋,没注意到这个西装出卖了他。

  第二次被捕,蔡孝乾面对谷正文,此时谷正文已经知道了蔡孝乾的真实身份,下令大刑伺候。蔡孝乾根本受不住刑法,马上招供了,他承认了自己的身份同时供出了大量在台的地下党同志。

  同时根据蔡孝乾的记事本,上面写有一个“吴次长”,全台当时只有一个吴次长—国防部中将参谋次长吴石。结果吴石被逮捕,而蔡孝乾逃脱时曾向所能联系到的人发出撤离指令,作为吴石的联络人化名陈太太的朱谌之也收到了指令,由吴石亲自签署特别通行证携带大量情报,飞往尚在控制下的舟山群岛伺机前往上海。

  吴石被捕后,朱谌之很快暴露行踪,毛人凤亲自电令保密局逮捕朱谌之,朱谌之被押回台湾。最后吴石、朱谌之及副官聂曦、联勤总部第四兵站中将总监陈宝仓,参谋王正均、林志森被判处死刑。

  由于蔡孝乾的变节,1800多人被捕入狱,不肯屈服即被肉体消灭,中共台湾工委组织受到毁灭性打击,台湾进入戒严时期,许多人因“通共”或处死或入狱。而蔡孝乾叛变后倒是官运亨通,官至防部情报局匪情研究室少将副主任兼司法行政部调查局副局长,1982年在台湾病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历史上都有哪些坏了大事的小人物?做坏事的名人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