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为什么客家人“宁卖祖先田,不忘祖宗言”?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什么意思

  “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这是客家地区广泛流传的一句话,可以说是客家人的一句祖训。

  大家都知道,在以往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年代,田地可以说是老百姓最重要的财富,可是从这句“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中可以看出,在客家人心目中,他们的客家语远比田地还重要,即使卖了田地,背井离乡,也不能忘了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方言,可见客家人对自己方言的重视程度。

  很多客家人去往异国他乡谋生,几十年后回到故土,依然是一口流利的客家话,甚至自己的子孙辈也都会讲客家话。这很显然,是客家人重视自己方言的结果。

  大家所熟知的哥哥张国荣,祖籍广东梅县,他就是典型的客家人。还有曾志伟、周润发、王心凌、钟汉良、刘若英、陈小春等都是客家人。陈小春在《三个院子》这个节目中,有一期因为踫到了客家人,还兴奋的讲起了客家话。

  客家话是客家人的母语,是客家之所以成为客家,区别于其他民系的主要标志。客家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坚持着本民系的语言。在客家人眼里,语言就是自己的命脉,就是自己的根。

  1、客家人和客家人之间相互认同为同属群的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双方都讲客家话。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客家人都坚守着“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祖训,只要会说客家话,就会互相视为“老乡”、“自家人”,就会格外亲切,相互之间会抱团,互帮互助。

  2、正因为客家人的这句“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语训,对于那些不讲客家话的人会被看成是忘本叛祖。而后代中不会说客家话的年轻人,即使祖辈有客家血统,一般也只会被看作客家后裔,而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客家人。

  3、甚至在一些比较封闭的客家地区,在婚嫁中仍会以男女双方是否会说客家话,作为能否百年好合的标志。正是由于这些习俗,使得客家话能够世代相传。

  客家人是“衣冠南渡”的中原汉人!因战乱从长江上游的中原地区越过长江向南迁徏简称江南后到世界各地(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浙江、江苏、台湾、香港、澳门及世界八十几的国家),总人口8000万右右。

  “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 是对比取舍关系重在取不忘。客家人根在中原,动荡战祸被迫南迁。形成了历史上特有的衣冠南渡人口迁移现象。这里面饱含太多的不舍和无奈。无论走到哪里,身在何处时刻铭记自己是客居,回归故土是南迁中原移民的念头。

  中国传统社会以置地购屋为财富积累的主要方式,也是彰显门第、福荫子孙的主要方式。一句宁卖饱含着太多的不舍和抉择。客家秉承敬天尊地供祖的儒学传统,虽背井离乡不敢忘祖。估计临行之前也在祖宗牌位前焚香立誓。直到现在客家省亲寻根依然不绝。

  祖宗之言成为南迁移民的精神支柱,回归念想和团结扶助的精神动力。也是开业拓土的奋斗动力,自不敢言忘。

  客家人是一个具有华夏族特征的汉族分支,也是汉族分布较广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为汉族唯一不以地域命名之汉族民系。在古代客家人原是与本地人相对的外地人之意,只是相信没人会喜欢称为外地人、外省人,而使用客家人这个较能接受的称呼,如在明代移民至云南的官话人群现在仍是叫客家人。

  而客家的英文是Hakka,在客家话发音「客」与「夏」类同音,故亦蕴含着夏家人之意的研究学说,在古代中原人多自称夏人、夏家、夏族,周天子分封的诸侯为诸夏。

  该民系分布于南方各地,如广东、广西、福建、江西、台湾、四川、湖南、海南、浙江等省份,近代亦有些回迁陕西、河南定居。

  许多客家人现在还自称“河洛郎”,我以前在福建地区见到过有客家人的门口贴有“源自河南固始县”之类的对联,这说明客家人与中原人有着很深的渊源,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客家人牢记祖宗之言从不忘本的优秀品质。

  “不忘祖宗言”的意思就是客家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记着自己的根与自家祖先说的语言。客家人现在最直接的判定标准就是看一个人会不会说客家话,如果会说了,那么大家就是一家人就是老乡,就是自己人。

  当然,时至今日客家人交流的首要语言是客家语,客家语是古汉语的活化石,能与《切韵》《唐韵》《广韵》《集韵》等古代韵书记载的发音对应,今仍保留大量文言文字眼,如客家语发音的你、我、他就是尔、吾、其的古音。

  还有例如客家人常用的一个字类似“捱”字,意思是\"我,我们\",它正确写法是把提手换成单人旁,我手机打不出来这个字(见下图)。这个字发音类似\"俺\",与今日中原地区特别是河南方言的说法与读音相致。

  而客家文化源远流长,亦被誉为中原古文化的活化石,为华夏历经岁月之瑰宝。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客家人经常背井离乡,不断迁徙,不得不把祖宗艰辛劳作换来的田地出卖给他人。然而有着强烈崇正传统的客家人,无论身在何方,都牢记着自己的母语——“祖宗言”,即客家方言、客家话、客语。

  客语不仅是客家人的通用语言,更是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的载体。时至今日,我们不仅要努力传承客语,更有义务和历史使命去将她发扬光大,与时俱进,却不忘根本。

  客家人的尊祖和敬祖

  “宁卖祖先田,不忘祖宗言\"这是客家人尊祖敬祖的优良传统和追宗念祖的美德。不忘祖宗言,不仅是指世代流传的客家话,这里还包含祖训祖诫之类。什么是祖训祖诫呢?我是兴宁客家人,下面让我讲三个小时侯听老人讲的一些祖训祖诫的小故事吧!兴宁有个地方的人(姓氏隐去)是不吃狗肉的。传说是这样的:从前,这个姓氏的创基祖宗去铲坟(扫墓),因为铲完坟喝多了点酒,便醉沉沉地躺在祖宗坟地不远的一块坪地上睡着了。(旧时有铲地时在坟地上进餐,相当于野餐的习惯)他养的一只大黄狗也在旁边躺着。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坟前插着燃烧着的香烛吹倒了,烛火点然了附近荒草,火势迅速向四处蔓延。这些这个老祖宗却一一全然不知,等到醒来时,周围已是一片黑灰。但这个老祖宗却安然无恙。只见身边四周的荒草没有烧掉,全是湿的。他的大黄狗也是浑身湿漉漉的,躺在一也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老祖宗望着眼前的景象,明白了一切。是大黄狗救了他的命。他立刻把大黄狗抱在怀里,亲了又亲。原来这个老祖宗醉睡着时,又引起火灾。幸好附近有一个水圹,大黄狗见主人有险,便迅速跳进水圹,浸湿了全身,又迅速来到主人四周乱滚,再迅速跳进圹里浸湿自已,又迅速来到主人四周乱滚……就这样,主人四周的草弄湿了,旁边的荒草烧光了,这个老祖宗却平安无事,因为四周的草是湿的,火烧不着。是这大黄狗救了他的命。后来为了报大黄狗的救命之恩,他告诫后代,发誓子孙累代不吃狗肉,他祖孙后代也一代一代牢记祖训一一不吃狗肉。代代相传下去。

  又有一个地方(姓氏隐去)的祖宗发誓每天下午天未黑就必须吃完晚饭。传说他的落居祖宗一次吃晚饭时小菜里发现有鸡屎。要知道,当时的农村天晚靠点松汁火或蜡烛火的。祖宗便发誓:今后天未黑就必须吃完晚饭。后来祖孙后代便牢记祖训,天未黑就吃完晚饭。即使是早晚两造农忙时节都不例外,都要天未黑就吃完晚饭,世代相传延续下来。

  兴宁有好些地方,每年的大年初一,整天都吃素,不吃半点荤菜,甚至年三十晚(吃荤)用过的碗筷都要洗得干干净净,用沸水烫过,供年初一用,表示诚心斋戒。据说,祖宗有斋戒的习惯,每月逢初一十五都要吃斋的。后来觉得麻烦,就决定每年大年初一全天吃斋,因为大年初一是一年的初始,年初一吃了斋,就表示全年都吃斋。这个风俗延至如今,他们的子孙后代牢记祖训:年初一吃斋。代代相代到今。客家人牢记祖训祖诫的传说有很多很多,不可能在此全部表述。暂搁。

  客家人尊祖敬祖,把祖训祖诫奉若圣旨,把祖宗奉若神灵,每年的除夕一大早,家家户户都配置三性礼品,纸宝香烛,长辈偕全家大小来到本姓祠堂里,烧香燃烛放鞭炮,虔诚礼拜祖宗。

  如今兴宁地方一股续族谱的风气,姓氏联宗祭祖活动方兴未艾。客家人是勤劳善良的,是重情义的,重感情的,是尊祖敬祖的,是牢记\"不忘祖宗言\"的。牢记祖训祖诫就是不忘祖宗言的具体表现。

  中原地區,就是最初的”中國”。客家人,是夏族先民南方直系後裔,是因歷代天災及戰爭動亂,而被迫離開中原祖地的河洛郎。客家人,以正统華夏人而自居,不輕易同化於南蠻。”寧賣祖宗田,勿忘祖宗言”!虽身處異地他鄉,但仍頑強保留華夏民族的文化傳統習俗,說的也是夏語(即華夏人所說的語言)。

  

为什么客家人“宁卖祖先田,不忘祖宗言”?

  

为什么客家人“宁卖祖先田,不忘祖宗言”?

  

为什么客家人“宁卖祖先田,不忘祖宗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为什么客家人“宁卖祖先田,不忘祖宗言”?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什么意思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