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当今的吕梁,为什么有大禹乡,大禹渡,吕梁与有什么联系?禹州吕梁山在哪里

  上古时期,吕梁江是禹州境内的一条性情暴躁、四季澎湃、汹涌泛滥的河流。它分为东西两个源头。东源开始于柏山、金山和三峰山之间,流经禹州境内的梁北、小吕、张得等乡镇,后来逐渐汇合,称为柳河。西源称为父城河,北部连接九龙山和三峰山的南面,成为吕梁江的又一个支流。

  据说,吕梁江的水面最宽处有270米,最窄的地方只有30米,每当汛期山洪暴发的时候,浊浪滔滔,泛滥成灾,岗陵被之淹没,成为一片汪洋,致使当地老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三峰山▼

  当时,颍河古道从白沙东陵关蜿蜒而来,经龙门口,最终向东汇入淮河。颍水在禹州城北与吕梁江汇合后直冲龙门口,形成颍水向南奔流之势,导致龙门口成了咽喉,颍水与吕梁江的合流,增大了水流量,致使禹州城南洪水横流。

  颍河闸▼

  大禹治理颍水的时候,审时度势,找出水患的关键在于龙门口。于是,先打开了阻碍颍河东南流的峡靡口,使颍河水顺利东流,经过襄县颍桥最终注入淮河,而不再漫入吕梁江。然后大禹又凿开吕梁山与父城岗相连的龙门口,使吕梁江向南通过郏县,经汝河、沙河,在下游回归颍河,最终汇入淮河,从而彻底驯服了吕梁江。

  昔日两条灾难之河变为造福人民的母亲河,甘泉良田,政通人和,百姓乐享其中。“颍水东流”和“小龙过江”也成为大禹治水的佳话。

  在治理吕梁江的时候,相传,大禹与当地的七娘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七娘是夏邑李通的女儿,父女二人带领大家治水,但是收效甚微。当大禹来到吕梁山,拿出了疏导的方略,立即得到李通众人的响应。大禹日夜守在治水工地,虽然离家很近,但也没有时间与家人团聚,甚至三过其门而不入,感人至深。七娘看在眼里,疼在心头,在治水之余,把年幼的启和体弱的女攸接到大禹身边,使其全家团聚。

  七娘聪慧贤良,容貌出众,才智非凡,人称七仙姑,在治理吕梁江的水患中,成为大禹的左膀右臂,她与大禹并肩苦战,开凿龙门口,疏通吕梁江,使黎民百姓“不当游民归家园,安居乐业种良田”,受到大禹的爱慕,李通感叹大禹治水的才能,遂将七娘许配给大禹。

  七娘与女攸姐妹相待,共同把启作为亲生儿子抚养,授其文韬武略。当大禹疏通吕梁江离开后,七娘担起了善后的重任,她带领乡民种五谷、植果蔬、养蚕桑、织布帛、饲家禽、养六畜,使这里的人们丰衣足食。后来,为纪念七娘的功德,人们在吕梁山修建了七娘庙,每年都沿袭接送七娘的风俗。

  夏启继位不久,有扈氏不服,七娘又协助夏启征讨,并取得胜利。她去世前,嘱咐夏启不立碑不立传,圣不留名。夏启感其恩德,为七娘立“无字碑”,其传说至今都在民间流传,七娘庙遗址至今香火旺盛。

  大禹和七娘用疏导的方法开凿峡靡沟,引导颍水向东南流,并顺利驯服吕梁河后,禹州城南的水患被解除了,成为一片沃土,梁北和鸿畅两地的农业和经济也随之繁荣发展起来,成就了后世“金梁北、银鸿畅”之美称。

  如今,站在禹州城南十余公里处的吕梁山上俯瞰,已经找不到吕梁江的影子了,但从当地岗陵地表上淤积的卵石、蚌壳和村民农耕翻地时挖出的铁锚等物件上,依然可以想象出当年吕梁江洪水泛滥的景象。

  时至今日,禹州的许多村子:峡靡坡、湖坡、金坡、罗坡、半坡、梁北坡、陈口等都有大禹治水时留下的足迹。 而“打开峡靡口,湖泊旱地走”、“打开龙门口,干了吕梁江”等俗语也在禹州世代相传,禹州人民无不赞扬着大禹治水的智慧,感念着大禹造福人民的功德。

  你确定大禹渡在吕梁吗?我怎么觉得是在运城市芮城县黄河边上呢?30年前曾经去过,据说现在有大禹渡风景名胜区。

  至于大禹乡确实属于吕梁市的临县,据传说是当年大禹治水时曾经路过此地。

  吕梁西有黄河,东有古晋阳湖(现在的太原盆地),都是大禹治水的主要战场,大禹在这些地方工作生活过,所以有大禹的相关地名不足为奇。吕梁黄河边的孟门有大禹的传说,你可以了解一下!

  

当今的吕梁,为什么有大禹乡,大禹渡,吕梁与大禹有什么联系?

  

当今的吕梁,为什么有大禹乡,大禹渡,吕梁与大禹有什么联系?

  

当今的吕梁,为什么有大禹乡,大禹渡,吕梁与大禹有什么联系?

  

当今的吕梁,为什么有大禹乡,大禹渡,吕梁与大禹有什么联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当今的吕梁,为什么有大禹乡,大禹渡,吕梁与有什么联系?禹州吕梁山在哪里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