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诸葛亮号称卧龙,为啥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是刘备不是曹操孙权?

  1、曹操麾下谋士众多,孙权手下能人不少,所以对人才的渴求欲不高,同时诸葛孔明等待的也是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重用的主公,而非象曹操、孙权阵营,淹没在权力的争斗之中,无所见树。

  2、诸葛有足够的自信,辅佐一位有得之治世之才俊,从无到有,成就一番伟业。

  3、孔明三分天下之见地早就胸有成竹,就像汉为刘邦之建国,根基在蜀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得天下。

  4、诸葛亮本身就是一位汉室天下的追随者,思想中以建立汉室天下为更本。

  


 

  三顾茅庐一直是三国演义的一段佳话。刘备得到诸葛亮辅助以后,才有了后来的三分天下。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三国中也流传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能得天下”。可见诸葛亮的才华之高,但是放着这么一个厉害的角色,为什么曹操孙权不去请呢?偏偏是刘备去请?

  要说原因,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刘备早期的智囊~徐庶。徐庶此人颇有能力,曹仁攻打刘备老窝樊城之时,就是徐庶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致使曹军大败。曹操知道后,就控制了徐庶的母亲,用来要挟徐庶,徐庶不得已只能离开刘备。徐庶临走之时,向刘备举荐诸葛亮,这才有了刘备的三顾茅庐。

  所以说,刘备是第一个知道诸葛亮这个人的存在的,而且刘备当时急需一个军师,他不会让别人捷足先登的,而曹操、孙权在当时根本不知道诸葛亮的存在。

  这个问题要抛开《三国演义》来看,因为写书的罗贯中是有的放矢,也就是是先有了目标才侧重描写的。

  罗贯中为何正统化刘备,奸化曹操,边缘化孙吴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刘备称不称帝都是汉,曹操后人建了魏,而孙权偏安建立了吴国,而汉才是正统,这也是封建王朝最看重的东西。

  既然正统既定,那么正统的一方就格外NB了,按照现在一句流行的话讲,那就是带了主角光环了。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是被夸大了的,所谓卧龙凤雏也是后人评价而已。那么诸葛亮这个人在当时的名气到底有多大呢?

  从他被人一直称为“诸葛村夫”就可见端倪:有点名气,却并非名门贵族。

  无论是袁绍,曹操,还是孙权,他们阵营的谋士大将大都是有世家身份的贵族后裔,即便是曹操号称收天下贤士如其囊中的目标也大多是名门中人或后人。所以在他们眼中,诸葛亮是不够资格让他们屈尊去请的。

  刘备就不一样了,他本身就是卖鞋的出身,虽自称皇叔,却并不为大家所承认,所以有能耐的贵族是不屑与之为伍的,他所能找的也都是一些草莽英雄。到最后有了本钱,这才收服了诸多名将。

  第二,就诸葛亮本身而言,他家族之前是属于陶潜阵营的,而陶潜跟曹操有仇,而且是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所以曹操时不太可能收陶潜旧部的,为什么,疑心重呗。

  陶潜最后把地盘送给了刘备,所以即便诸葛亮有点名气,那也是刘备近水楼台先得月。至于孙吴,离得太远了,别说他不知道有这号人,就算知道也时鞭长莫及。(后来有人给他推荐了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孙权就毫不犹豫的收归帐下了,还称之为“神交”好友。)

  所以无论是天时还是地利,诸葛亮若想有所作为就必须跟刘备,这是形势所逼。所以估计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时候,诸葛亮也在合计这个事。倒不是诸葛亮不想投其他两家,而是实力不允许啊!

  说这个问题我认为是家族战略,不是刘备选择了诸葛亮,而是诸葛亮和诸葛家族选择了刘备,他们同样也选择了曹操和孙权。我们先来了解下这个“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家族。

  诸葛家族简介,三大特点:起点高、人才多、战略深

  首先诸葛家族绝对是当时荆州乃至三国势力极其强大的家族,诸葛亮绝非南阳一个普通务农者。我们来回顾下诸葛家族的发家史和发展路线。

 

  
 

  1.起点高。西汉文帝时,朝廷为了追赏秦末农民起义军名将葛婴反抗暴秦所立战功,赐封葛婴孙子为诸县侯,并世居于山东诸县(现在叫诸城)。葛氏家族感念汉文帝的恩情,将姓氏与地名合并改称“诸葛”,诸葛家族从此发迹,而且直接从封侯开始,起点之高少有人及。

  
 

  
 

  2.人才多。祖上发迹后,汉元帝时期,诸葛家族第一位大人物出现了,他叫诸葛丰,此人德才兼备少年成名,仕途一路顺风顺水,最终官至光禄大夫(大夫中的最高职务)。但是此人性格刚直,得罪了很多人,最终被贬老死家中,此后诸葛家族近200年与汉代官场无缘,默默发展。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动荡,朝廷人才匮乏,各地诸侯都在大肆招募能人志士,诸葛家族的后代们趁势而起,先是诸葛珪当上了泰山郡郡丞(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他弟弟诸葛玄当上了荆州牧刘表的属官(地方老大的文职秘书)。诸葛玄就是诸葛亮的叔父,此时诸葛亮14岁,父亲去世,叔父去荆州上任时带着他们兄弟姐妹,并抚养长大。诸葛玄是眼光高远之人,到荆州后快速关联本地氏族提升家族势力,将诸葛亮的两个姐姐分别嫁到了蒯氏家族和庞氏家族,这两大家族在荆州树大根深,尤其是蒯氏为荆州第一大氏族。从此诸葛家族在荆州站住脚跟,成为本地大族,家族的年轻人可以有充分的学习发展环境,从此人才迸发。

  
 

  
 

  3.战略深。诸葛家族在荆州稳定后,家族的发展战略就有了新的变化。东汉末年群雄争霸,鹿死谁手仍未可知,所以第一阶段诸葛家族在等待,并没有贸然的下本,而是等局势明朗。这就是为什么三国初期并没有诸葛家族的影子。随着曹操和孙权势力稳固,诸葛亮在内的家族成员,分析出天下大势,即诸葛亮告诉刘备的隆中对,家族开始派人分线发展,化解风险,将家族人才向魏蜀吴三家同时输入,保证无论最终哪个国家统一天下,诸葛家族都可以利于不败治理。可见诸葛家族战略明晰,眼光长远。

  
 

  三国时期诸葛家族势力分布

  《世说新语》中描述:“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量。”

  蜀汉

  诸葛亮一支,以诸葛亮为首,官至蜀汉丞相,权倾朝野。

  东吴

  诸葛瑾一支,以诸葛瑾为首,官至大将军,领豫州牧。

  曹魏

  诸葛诞(诸葛亮堂弟)一支,以诸葛诞为首,官至征东大将军。

  总结

  我们通过上述诸葛家族的发展历程和三国时期家族势力分布来分析,诸葛亮追随刘备应该是家族整体战略,因为诸葛诞、诸葛瑾已经去了另外两方,所以诸葛亮在等待刘备即蜀汉一方,和现在的投资风控一个道理,所有钱不能放一处,所有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这样无论天下最终如何变化,谁称霸,最终诸葛家族长盛不衰。刘备呢此时在荆州寄人篱下,想尽快立住脚,徐庶推荐的诸葛亮就是绝佳人选,缺谋士正好诸葛亮是顶级谋士,却势力正好诸葛家族在荆州势力强大,得到诸葛亮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使,怎能不去三顾茅庐。此做法正好和诸葛家族战略高度吻合,所以诸葛亮才能最终出山追随刘备。

  
 

  
 

  可惜万万没想到,最终折腾了100来年,魏蜀吴全废了,诸葛家的鸡蛋全碎了,司马氏一统天下,最终诸葛家族只得返回山东琅琊继续平静生活了,可谓人算不如天算啊。

  
 

  你怎么看?欢迎关注留言讨论!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幼时与弟均随叔父诸葛玄投奔荆州刘表,诸葛玄死后就在隆中隐居。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最终形成三国鼎足之势。
 

  诸葛亮出山之时,刘备只有新野一县,几千人马。论实力,与曹操和孙权甚至刘表马腾刘璋相比,都是势力最弱的一支,可是他既不去投奔不仅军事实力强而且有雄才大略的曹操,又不去归依地盘稳固、人才济济的孙权,也不选择像刘表刘璋马腾这些诸侯,而偏偏选择了落魄无比的刘备。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志向异同

  作为一个儒生,诸葛亮有着强烈的正统观念,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二者都是要取汉室天下而代之。刘备一直号称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即是汉室宗亲,也一直将匡扶汉室挂在嘴边,这就与诸葛亮志向相同,两人拥有共同的目标才能走到一起。

 

  第二、性格使然

  曹操虽然能做到唯才是举、知人善任,但他生性多疑、狠毒残忍 从忌杀杨修、故杀吕伯奢、借头抚众、许攸问粮、焚书不究、梦中杀人等事件中,就可以看出曹操生性奸诈的特点。

  而孙权虽然文韬武略,胆识过人,这是很好的优点,但他的性格还有个缺点,就是气量狭小。赤壁大战前,刘备派诸葛亮说服孙权联合抗曹。当时东吴的大臣张昭想留下诸葛亮,被他婉言谢绝。后来他人问起此事,诸葛亮解释说:“孙权是人中豪杰,他有可能会对我很好,但以他的度量,不会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不能留下。”

 

  第三、受重视程度

  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平日喜欢吟诵《梁甫吟》,又常自比管仲、乐毅。梁甫吟中的晏婴、管仲、乐毅都是一代名相,说明他的志向就是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丞相,先汉时期丞相是可以与君主分庭抗礼的。这需要所遇之主,从一开始就对他抱有充分的信任和尊重。

  曹操本人既有武略又有文韬,其智慧才干,远高于孙、刘之辈。而且帐下已有荀攸、程昱等一大批满腹经纶和韬略智谋之士,并且多年追随,已经获得多疑的曹操信任。所以诸葛亮投靠曹操,只能是锦上添花,没有多大施展空间,也就不会有什么大作为。

  孙权胸无大志,一心守着父兄创下的基业,进取心不强。却又也武有周瑜、鲁肃,文有张昭等一大批谋士,历经三代根基已经非常扎实。诸葛亮如果投靠,在“文”的方面毫无根基的他,争不过张昭等江东士族;在“武”的方面,也争不过孙策留给孙权的周瑜等托孤之臣,所以在孙权处施展空间也不大。

  刘备有王霸之雄心和谋略,帐下缺乏真正有才干、有见识的谋士,所以能够礼贤下士,求贤苦渴,诸葛亮若投其帐下,一是定会受到尊敬和重用,得到充分的信任,能够独当一面,可以充分发挥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而历史证明,诸葛亮的选择没有错。三顾茅庐出山之后,刘备就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其后,在军政上给予充分信任,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打败曹军。211年,随刘备夺得汉中。221年诸葛亮被任命为蜀汉丞相,主持朝政,持国十三载,234年病逝于五丈原。

  诸葛亮是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一个人,他本人也自视甚高(常自比管仲乐毅)。从他辅佐刘备一步步创造蜀汉的经历来看,他是个虽然有着天纵之才,却也是个安分守己的忠诚之士。

  那么,这样一个人,怎么能去辅佐挟天子的曹操呢?况且曹操集团的实力在当时已是天下第一,诸葛亮去了曹操集团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而东吴集团对诸葛亮来说应该是不错的选择,东吴具备一定的实力基础,按诸葛亮隆中对的规划,东吴的成功概率更大。只需拿下荆州或者合肥作为发力点,之后一步步蚕食接壤的各州郡,或者延着隆中对的规划取西川汉中后再与曹操对决,胜算很大。

  当然,这样一来,有一个问题是不可回避的,那就是曹操不会看你东吴一步步坐大,或许没等你取西川,他已经集中火力把你东吴乱拳捶死了。毕竟以上的假设都是建立在诸葛亮没有投刘备的前提下的,没有刘备集团与之争锋,曹操就不用分心其他,一门心思打东吴。

  再回到诸葛亮为什么没有投东吴的问题。

  首先,没有徐庶的大力推荐,东吴也许不知道有诸葛亮这么一个人存在呢。那诸葛瑾呢?他有没有向东吴推荐过他的弟弟?这个就不得而知了,也无从考证。即使知道,孙权会不会放下身段三顾茅庐去求诸葛亮出山?我觉得,孙权也会亲自去,但是不会连去三次。

  而诸葛亮本人的意愿呢?我觉得像他这样的世外高人,不能按常理去猜测,也许我等燕雀怎么也琢磨不透诸葛亮的鸿鹄之志。也许,他真的如徐庶所说的,没有合适的主公,他就自己创造一个主公出来。

  那么,一穷二白的刘备,你准备好了吗?大奖砸到你头上了。

  因为曹操与孙权在孔明出山之前,从来就不知道这世上还有卧龙凤雏的存在,倒不是他们孤陋寡闻,没有敬贤之心,而是诸葛亮就不许他的名字传到曹操与孙权的耳中,那么诸葛亮是如何做到的呢?

  诸葛亮居住于南阳卧龙岗,他的兄长诸葛瑾就在东吴孙权帐下做幕宾,可笑孙权从来不知世上还有一个王佐之才的诸葛亮,若不是诸葛亮自己禁住了哥哥的嘴,只怕卧龙岗的茅庐之中要宾客盈门了!诸葛亮生平有四个好友,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还有就是那个为母亲而屈身进了曹营的徐庶徐元直,孔明的这四个朋友务于精纯,都是世所罕有,腹怀韬略的奇才,他们了解孔明的性情,首先出山而谋取功名就已经违背了淡泊明志的本性了,何况还让他去辅佐曹操这样明摆着篡汉之贼呢?孙权虽然豪杰,然而于汉室天下大约也是谋私之心,只有刘备忠君爱民,是真真正正为百姓着想的仁人君子,所以徐庶本不想推荐孔明出来呕心沥血,一来可怜刘皇叔一腔忠君报国之志,缺乏贤人辅佐;二来可怜天下百姓与汉室皇帝为曹操所欺;诸葛亮纵然图清净不愿意理会尘俗之事,然而为了天下万民也就无可推脱了,所以徐庶走马荐诸葛,敢说出诸葛亮名字,也不算对不起友人了。

  所以如此看来,诸葛亮的名字别人是轻易打听不到的,他的亲戚友人都被他塞住了口,而徐庶也是在无奈之下漏了风的。

  我们来看下这个时间点:建安十二年(207年)

  在公元207年的“东汉”势力划分的情况是什么呢?

  这年,刘备拥有一块小小的地盘;这年,曹操在官渡之战后又去打乌桓,迎来了人生当中的顶峰,近乎整个北方都握在手上,袁绍的残余势力被消灭殆尽,曹操这年真的很忙;这年,孙权忙着去征黄祖……

  这些“枭雄”都在忙着争地盘,将争地盘放在了第一位,因为他们手下的能臣武将都够用,没有达到奇缺的地步……

  这一年,刘备手上仅仅有武将,能够进行战略层次定位的“军师”是没有的,刘备在这个千载难逢的“空隙”,抓住机会,能够认清楚自己的优缺点,在自己的短处方面进行补充,并且寻求这方面的补充,而身处的地理位置也给其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我们不能光谈当“主公”的,我们还要来谈谈臣下诸葛亮,借用演义中的煮酒论英雄来说,诸葛亮也许和罗贯中的想法是一样的,不过他的哥哥在江东,根据“世家子弟”的习性,首先就否决了投奔孙权账下;至于曹操,还真别说,在他的候选名单上,此时诸葛亮的名声是有了,但是还不够大,曹操顶多是听过而已……

  曹操此时却正在进行封赏,手下立功的都享受到了战胜的果实,曹操此时真的是兵强马壮,如果没有他看中的人的推荐,此时的诸葛亮的名声难以“撼动”曹操进行“邀约”,诸葛亮多么聪明的一个人,与其我眼巴巴的去投靠,得不到重视,我还不如从候选名单里重新选择呢;

  此时的势力也就剩下“三刘一张”,用简单的排除法都可以知道诸葛亮将要怎么办,而且相信大家都看过《隆中对》,里面的三分天下这个说法,真的是万金油式的说法,换做刘表、刘璋等等任何一位带入进去都同样适用,赶得巧的刘备成功的将自己带入其中,是因为他的品性和能力,以及拥有争霸天下的潜力,此时的刘备全面接收了诸葛亮在南阳这个地方的“朋友圈”,为之后“吞并”刘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再来看看仅仅过了一年之后的势力划分:

  短短一年的时间,刘备取代刘表,之后更是取代刘璋,用大家都说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试问投靠曹操、孙权会给他带来这些极具“成就感”的东西吗?

  也许在诸葛亮那个层次的思维已经是:开局不给我地狱般难度,就不给我面子的情况,而不是我们这种“渣渣”,想怎么简单就怎么来的简单思维。

  你觉得呢?最后感谢下天地史话的地图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被誉为一段佳话,充分展示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同样的也说明,诸葛亮恃才自傲、寄货可居,不愿意随随便便的就把自己给卖了。

  自称卧龙,又常以管仲、乐毅自居,不是一般人还真不敢这么称呼自己。那么问题不禁来了,为什么躬耕于南阳的诸葛亮,吸引到的是刘备,而不是曹操和孙权呢?

  一,诸葛亮并不在曹操、孙权的势力范围内

  刘备是公元206年的冬天去三顾茅庐的,这个时候的天下大势,曹操已经基本统一北方,孙权也稳定了整个江东的局势。此时如果非要找一个,可以和他俩一较高下的人出来,也只能是荆州的刘表。

  刘表手上拥有着十多万大军,即便是曹操也无法在短时间内拿下,就更不要说孙权了。试想,当刘表知道,曹操和孙权的人在他的地盘上,挖他的墙角,刘表会是什么反应?

  二,曹操和孙权身居高位,也不愿意放下身段

  公元206年的曹操,早已经是大汉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手下拥有几十万军队。

  孙权也是如此,位居吴侯,拥有江东六郡,东吴水军更是天下无双,他俩都已经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物。

  这个时候,让他俩亲自前往乡下去请诸葛亮,对位居高位,常年对别人发号施令的上位者来说,的确是有些困难,甚至是不可能。

  三,曹操和孙权手底下的人,不会欢迎诸葛亮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曹操和孙权经过多年的发展,早已是人才济济,能安排的重要岗位都已经有人了,更何况曹操和孙权,也不会一开始就给诸葛亮重要岗位,毕竟那时候的诸葛亮,并没有什么经验,可以说是简历空白。

  如果曹操和孙权直接就给诸葛亮一个高管职位,那肯定会引起其他人的不满。他们会觉得,凭什么自己跟着主公奋斗这么多年,结果一个刚刚加入的就能获得跟自己一样,甚至比自己职位还更高的岗位?

  四,自称卧龙,但诸葛亮并没有实际经验

  诸葛亮自称卧龙,又天天以管仲、乐毅自居。但要是问他有过哪些成果,不好意思还真没有。

  这就好比,有个人天天自称是马云、马化腾,但一番询问下来,不仅没钱甚至还没有工作,我们就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只会说大话没啥实力的人。

  那时候的诸葛亮就是这样。已经26岁,却还在乡下种地,的确是很难让人相信,他是有真才实学。

  就这么的,基于这4点原因,曹操和孙权最终都没能发现诸葛亮,就更不要说三顾茅庐,去招揽诸葛亮了。

  而当时的刘备正处于人生低谷期,手上的确是没有什么人能用,急切需要一位合伙人来当他的军师。正好又有徐庶的推荐,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去碰碰运气,万一呢?

  于是,诸葛亮便加入了刘备阵营。

  不管小心求证,只管大胆胡说。

  诸葛亮的志向远大,为什最后投奔了刘备呢?

  一,就像现在很火的一个问题,刚毕业是高薪重要,还是选择重要。诸葛亮当然是后者。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哥哥,当然要有一番大作为。

  二,曹操的势力已经基本成型,谋事如云猛将如雨,对人才的渴望已经不是当初那么急迫。而且人家有荀彧呢,介绍的谋士都能打一场足球比赛了。一个南阳种地的,虽有点名声但身在北方的曹操也不知道啊。他那卧龙的名号也是庞德公和司马徽吹出去吸引刘备的鱼饵。再说本来北方士族和南方士族多有学术或者地位上的矛盾,有点竞争的意思。就是诸葛哥哥主动跑到曹操哪里,虽有高工资可没有他施展的大舞台啊。

  三,再说孙仲谋,他的江东本来就是一个烂摊子,江东的士族更是抱成团的,从孙策杀了许贡后,虽表面上臣服孙氏,可暗地里面没几个为他们孙家着想,只是为了利益关系。赤壁之战前,都劝孙权投降,孙家的利益根本没考虑,直接就卖了。你又跑南阳找个外人回来,估计还没怎么样呢就被害死了。诸葛家族也不会这么干啊,东吴有诸葛瑾呢。

  四,诸葛家族那可是猴精猴精,诸葛瑾在东吴,最后做到东吴大将军。诸葛诞在曹魏,做到征东大将军。又把诸葛亮安排去刘备的蜀汉做了丞相。这就是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生逢乱世谁也不知道最后那个能得天下。最后不管那个赢了,诸葛家族都能够有一脉相承不会断了香火。可谁知道诸葛诞真是个猪队友,居然在司马昭得权后杀死乐进之子乐綝反叛,最后被司马昭砍翻在地覆灭三族。后入管诸葛三杰叫,龙,虎,狗。

  所以,诸葛亮是不会跑到孙权曹操哪里的。再说这只是演义里为了神话刘备和诸葛亮杜撰的。其实是诸葛亮自己跑到刘备哪里的,而且根本没被刘备看在眼里,经历的是庞统那样,不被重用。自己又跑回南阳继续种地,这时候刘备遇到司马徽等人,才知道有个卧龙凤雏什么的。这个后悔啊,哭着喊着才把诸葛亮又拉了回来。演义不能全信啊,会死人的。

  喜欢加关注哦,一起来讨论。

  因为有人推荐,说自己不如他,还有刘备求贤若渴的性格。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诸葛亮号称卧龙,为啥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的是刘备不是曹操孙权?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