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故事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首先这是一个成语,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按照名词解释的意思是: 指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误判,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达到出奇制胜。

  这个成语产生的背景是在秦末楚汉相争的时候,是大军事家大战略家韩信攻取项羽的经典战役,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历史上十大经典战役之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说白了就是出奇制胜。

  在平定秦国以后。项羽大封诸侯领地,刘邦分得其中把巴蜀、汉中三郡。得以晋封汉王。

  大阴谋家刘邦在听取张良的意见以后,故意烧毁三郡道路上的栈道,意图表白自己无意东出。一争天下的意图。就希望固守三郡,老婆孩子热炕头、而此时的刘邦待却在积蓄力量,然后就是等待时机准备挥师东进。与项羽一争高低。这是典型的扮猪吃老虎的状态。刘邦实力发达以后,韩信就开始了积极运作,一方面他派人修葺栈道,准备进取关中,而驻守关中的章邯却毫不在意,蜀道艰难,修复栈道绝非易事。因此没有引起他的足够重视,而韩信就在此时,带领主力部队奇袭陈仓(今宝鸡)随后克服咸阳,占领整个关中。成就刘邦之霸业。 韩信的意图就是名暗两条线主次相符,用明的意图掩盖真实意图,也就是采取非正规,以特定方式,用迂回包抄的方式取得了战略性胜利。古人按语说:“奇出于正,无正不能出奇。不明修栈道,则不能暗渡陈仓”。所谓出奇制胜就在于此。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因敌变化而取胜者,为之神,韩信就指挥艺术而言却称上是神。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也成为三十六计里之一。

  

 

  秦朝被推翻后,实力最强大的项羽独霸天下,自封为西楚霸王,和原先各路反秦的起义军首领瓜分了全国的领地。
 

  为了打击实力仅次于自己的刘邦,项羽在分封各反秦起义军首领时,故意把刘邦分封到地域偏僻、交通闭塞的巴蜀和汉中,想把刘邦困在大山里,这样就威胁不到自己。为了彻底堵死刘邦出山的路,项羽把关中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大将章邯、司马欣和董翳镇守,以阻碍刘邦向关中发展。刘邦由于实力弱于项羽,虽说心里不服,但也没办法,只好带着部属前往分封地。
 

  栈道:

  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唐·李白《蜀道难》。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充分描述了关中通往巴蜀、汉中地区的道路的峥嵘和异常崎岖。

  自古巴蜀、汉中地区因山高水深、峰绝壁险而和关中往来间的交通唯有古时修在悬崖峭壁边的栈道这一条相对来说比较快捷的通道,由此可以想象刘邦大军和辎重部队此行的困难。

 

  刘邦听从了军师张良的计策,在去的路上把身后几百里的栈道全部毁掉,以此来麻痹项羽,给项羽一种刘邦不想再出山的假象。项羽和关中守将章邯果然放松了警惕。

  明修、暗度:

  刘邦在巴蜀和汉中的封地养精蓄锐后准备杀回关中,刘邦先派人表面上去修复通往关中的栈道,消息传到章邯那儿,章邯认为修栈道是一项浩大的工程,猴年马月才能修到关中,所以就没当回事儿。章邯的观点其实是正确的,巴蜀的栈道可不是一年两年就能修好的。在麻痹了项羽和章邯后,刘邦暗中派兵历尽艰辛抄小道袭击了通往关中的军事重镇宝鸡陈仓县(今陕西宝鸡市陈仓区)。趁章邯不备取得了胜利,章邯兵败自杀。
 

  这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以及真实历史事件的出处。

  有没有修栈道不知道,但是韩信声东击西,暗地奇袭陈仓是真实发生的。而明修栈道一说最早来源于元朝戏文。

  元《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攻完三秦,劫取五国。\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指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

  韩信兵出关中时,樊哙、灌婴等人率兵从祁山道佯攻陇西地区,韩信部从陈仓道奇袭陈仓,从而夺取了关中之地。

  所以暗度陈仓是真实发生的,但是有没有明修栈道呢?就不得而知,《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并没有明修栈道的记载。

  如果没有的话,为什么会产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说法呢?

  一方面刘邦就国时听从张良的计谋烧掉了栈道,所以为明修栈道的发生创造了客观条件;

  第二方面韩信兵出关中攻下陈仓时吗,也的确采取了声东击西等迷惑对手的信息。

  也许因此给了元人创作戏剧时灵感。

  史书中并没有记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说法。对于韩信平定关中的整个战事,史书《史记·高祖本纪》仅用了可怜的68个字来进行描述,“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畤,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看似惜字如金,其实是无可奈何的历史缺失。

 

  不过,当历史学家严谨不语之时,在艺术的殿堂里便开始出现了文学化的历史加工。元代无名氏在元曲《暗度陈仓》中让韩信唱到:“着樊哙明修栈道,俺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

  这个唱词以文学的手法弥补了历史的缺憾,此后,韩信进攻关中的具体方法的历史,被唱成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广为流传。之后,这一说法更是被总结成了三十六计的第八计,化为了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

 

  其实,从史书中可以看从,最为重要的点是韩信“从故道还”中的故道是何地,这是判断的最要标准。

  关于这一点,除了《史记》之外,最早的史料是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的石碑《汉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碑文写到:“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秦。”意思是,汉高祖刘邦接受天命,兴起于汉中,道路经过子午道,从大散关进入秦国旧地(即关中),大散关为陈仓道上的一个关口。这恰恰也与韩信刘邦在“汉中对”的计策“明出子午,暗度陈仓”相呼应,为历史又留下了让人难以揣度的一份史料。

 

  “暗度陈仓”是可以确定的,但是“明修栈道”的说法确实是难以找到依据。或许,“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真相早已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的一切,可能是后人基于文学的想象。

  汉中对,远非隆中对可比,世人只知有隆中对,却不知刘邦遵循汉中对一统天下,可悲,可叹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个故事历史上真的发生过吗?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