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你读过哪些瞬间感觉古人很可爱的历史典故?

  守株待兔;此地无银三百两;杯亏蛇影;画蛇添足;人心不足蛇吞象;望梅止渴;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黔驴技穷等好多好多。

  庄子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强词夺理的说法,把他的性格显得更生动。而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个严肃刻板的大学者。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魏文帝曹丕的一件趣事。

  一个叫王仲宣的大臣挂了,在葬礼上,曹丕心情沉痛,表情冷峻的告诉大家“王仲宣活着的时候喜欢听驴叫的声音,现在他死了,大家都学一声驴叫为他送行吧。”

  说完,他率先垂范,学了几声驴叫,大臣们面面相觑,但皇帝已经做了示范动作,大臣们焉敢不从,于是一个个都学了驴叫。

  
 

  
 

  这个事情出自于刘义庆的笔记体小说集《世说新语》。这本书记载了许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逸闻趣事,作者出身于高官世家,耳濡目染了许多诸如此类的事件,读来饶有趣味,让人浮想联翩。

  我们惯常印象中的古人,大都是忠臣良将,君子淑女,或者是奸夫淫妇,男盗女娼,一个个都趋向于脸谱。

  然而这则故事中,一个活生生的调皮的皇帝形象让我们大开眼界,还有这样的皇帝,还有这样的大臣!

  这说明,古代人也并非刻板僵化如雕塑般一个个面无表情或如同面瘫,他们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喜怒哀乐,甚至还有自己各种各样的“恶趣味”。

  这算是我读过的古书中比较有意思的而且非常可爱的一个典故吧。

  
 

  东汉时期有一个大学问家叫蔡邕,文史、辞赋、音乐、天文无不精通。他在皇室中任右中郎将职位,但他平易近人,从不摆架子,待人诚恳有礼,很善于和人交往,所以结交了很多好朋友。有一次,朋友王粲来拜访他,恰好蔡邕正在睡午觉。家人来向他禀告,说王粲来拜访。蔡邕听到后,迅速起身跳下床来,急急忙忙披上衣服,穿上鞋子就往门外跑。由于太慌忙,把右脚的鞋子穿到了左脚上,把左脚的鞋子穿到了右脚上。但他怕王粲已经进了宅门,怕是来不及把鞋子换回来,就将错就错,跑出去迎接王粲。王粲未见到蔡邕之前,还有些胆怯拘谨。当他看到这位德高望众的蔡先生原来也会反穿着鞋子跑出门来接客,不禁笑了。由此便有了“倒履相迎”的典故传世,意思就是倒穿鞋子出来迎接宾客,借以比喻对朋友的热情与诚意。

  那么,古人出门迎接客人仅仅需要热情就够了么?

  迎来送往是自古以来都是社交中常见的一种礼节,在古代是有很多讲究的。主人首先要迎于门外,向客人施礼,互致问候后,再由主人引客人进入门内,这就是古人常用的“见面礼”。凡和客人一道进门,每到一个门口都要让客人先入。客人来至主人内室门口,主人要请客人稍等,而自己先进去铺好席位,然后再出来迎接客人,主人请客先入,客人要推辞两次,主人这才引导客人入室。

  引客人进屋如果遇有台阶,在登台阶时,还有“拾级聚足”的礼节。主人进门后向右走,客人入门后向左走,主人走向东阶,客人走向西阶。如果客人身份较主人卑下,就应随主人走向东阶,要等主人一再谦让,然后客人才又拐回西阶。到了阶前,主客又互相谦让谁先登阶。谦让的结果主人先登,客人跟着,主人登上一阶,客人跟着登上一阶,每阶都是先举一足,而后举另一足与前足并拢,如此这般地一步接着一步地上去。上东阶的主人应先举右足,上西阶的客人应先举左足。

  古人的“拾级聚足”之礼实在有些繁琐,未必原样传承。但从中可见古人迎接来访客人的恭敬热情,这是应当传承的。

  东晋名臣王述(王蓝田)性格急躁,动不动就发火,《世说新语》中记述王蓝田跟一个鸡蛋较劲的故事,很有意思。

  原文是这样的: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履齿碾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

  故事的一开头,就说“王蓝田性急”,怎么个性急法呢?有一次王蓝田吃鸡蛋,用一根筷子去刺,一下没有刺住,你想啊,剥了皮的鸡蛋滑溜溜的,怎么可能一下子刺穿,王蓝田就开始大发脾气,“举以掷地”,就拿鸡蛋并高高举起来,扔到地上,看样子是要把鸡蛋摔碎。

  哪知这个鸡蛋弹性极好,扔到地上也没碎,就在地上骨碌乱转,好像故意在气他,王蓝田马上去用脚碾碎鸡蛋。

  恰好那天王蓝田穿了一双木屐,也就是现在日本人穿的那种传统鞋,前后都有跟,中间是空的。王蓝田去踩,鸡蛋正好卡在鞋底中间,又没碎。

  这时候,王蓝田的火更大了,弯腰拿起地上的鸡蛋,放在嘴里嚼碎,然后又立即吐了出来。

  和他关系不好的王羲之听说了,笑话他:“即使王安期有这样急躁的脾气,也没有一丝一毫可以称道的。更何况比他还地一等的王蓝田呢?”

  王蓝田出身于魏晋豪门太原王氏,接父亲的班任蓝田候,后来慢慢升到散骑常侍、尚书令,地位和声望都不小,他的爷爷、父亲以及儿子王坦之都是魏晋“一流人物”,与他们相比,王蓝田还算不上当时的“雅士”。

  但王蓝田说话做事向来是直言不讳,他成名比较晚,当时人甚至以为他有点缺心眼,王导因为他父亲的关系,就在自己手下给他安排了一个小官。平时,王导一发言,底下的人都开始赞美他,最下座的王蓝田却说:长官又不是尧舜,怎么可能说的都是对的?”

  在别人手下做事,还这样说,自然是一个不会伪装的人,所以谢安称赞他说他“掇皮皆真”,意思是剥掉王蓝田的皮全都是刚直直率。

  晋简文帝也曾经这样评价过他:“才即不长,与荣立又不淡,直以真率少许。”是的,王蓝田算不上雅士,也脱不开名利,但很多人比不上他的“真”。

  这也从他与鸡蛋较劲的故事也看的出来,吃鸡蛋的过程尽管可笑,但不可厌,率性而为的人,总比虚伪的雅士好玩。

  《世说新语》中记录魏文帝曹丕的行为:

  说曹丕的臣子王仲宣有个奇怪的癖好,就是喜欢学驴子叫唤。老王去世后,曹丕来参加他的葬礼。曹丕回头看了看来客,发话说老王生前喜欢学驴叫,我们大家每人学一声驴子叫唤,送一送他吧。于是来客都学驴子叫了一声。

  原文: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与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

  《南齐书·舆服志》中嘲笑晋朝皇帝没有传国玉玺,让人感觉记录历史的史官也很幽默。当传国玉玺是秦始皇时期制作的,传到西汉、东汉、曹魏。晋朝永嘉之乱后,国玺落入北方政权的统治者前赵刘氏、后赵石氏、冉魏冉氏之手。

  南方的晋朝相当一段时间内没有传国玺,虽然他们自称是正统。很是尴尬。《南齐书》中说北方人把晋朝皇帝称为“白板天子”。

  原文:乘舆传国玺,秦玺也。晋中原乱没胡,江左初无之,北方人呼晋家为白板天子。

  话说有一天,大教育家孔子向东游历途中,碰巧遇到两个小孩子正在争辩,便一时八卦,凑上前去了解一二。

  两个小孩倒也听说过孔子的名头,便将争辩原因说了出来。

  一小孩说:”我认为早上太阳离得近,早上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盖子,而中午却看起来像个盘子,这不就是因为远时看起来小,近时看起来大嘛。“

  另一个小说却说:”我认为中午太阳离得近,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还挺凉,中午明显暖和多了,这不就是近时热、远时凉嘛。“

  说完,两个小孩眼巴巴望着孔子,问道:”您老说说到底我们谁说得对。“

  孔子听罢,也是直挠头,原来他也分不出来谁对谁错。

  这时,两个小孩不再争辩了,反而笑着对孔子说:”谁说您见多识广来着?“

  
 

  东晋名士顾恺之,

  有一天晚上,

  他在自家院子里听到隔壁邻居在念诗,

  他就很捧场地叫好。

  邻居念一句,他叫一声好,

  被鼓励的邻居念得很起劲,

  但是夜深了,顾恺之困了,

  他就把家里的一个仆人喊过来,让他继续在那里叫好,

  自己就睡去了。

  第二天,顾恺之得知,邻居念诗念了一整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你读过哪些瞬间感觉古人很可爱的历史典故?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