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读过《镜花缘》的都说作者有卖弄才华之嫌,你认为呢?

  不知道伙伴们读没读过《镜花缘》这部书,但其中的一些典故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如“君子国”、“女儿国”、“两面国”、“无肠国”等等。

  《镜花缘》是一部写于清代的小说,书中的时代背景是从武则天废唐改周到唐中宗复位。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色彩斑斓的神话,但它更多的篇幅描写的是人类世俗,社会万象。

  作者李汝珍(1763——1830)用20年时间写成了这部书。故事梗概:百花仙子在王母的寿诞上不慎得罪了嫦娥,并发誓百花若在不应开放时开放,自己甘愿坠入凡尘,受一生磨难。

  后来心月狐奉玉帝旨下凡投胎,临行时嫦娥告诉她要让百花齐放才能显示她的威风。心月狐下凡转世成为武则天。在废唐改周时的一个大雪天,酒醉下令百花齐放。

  不巧百花仙子当时不在洞府,众花仙无从请示,又不敢违旨遂开放。这样违反了天条时令,都被贬入凡尘投胎成女儿。后命运多舛,流落海外。当时牡丹仙子违旨未开,被武则天命人用炭火烘烤后贬到了洛阳。

  王母寿宴上,嫦娥建议让百花齐放助兴。百花仙子说花开各有时令,岂可随意。嫦娥恼怒。武则天酒醉下旨百花齐放, 众花仙六神无主,不敢抗旨,纷纷开放。

  书生唐敖考上了探花,因有人陷害他与起兵讨伐武则天的徐敬业有关,就被取消功名,降为秀才。唐敖从此对仕途灰心无望,就跟随妻兄林之洋出海经商、游历。

  船上主要同行者有:唐敖、舵手多九公、林之洋夫妇和他们的女儿婉如(也是转世的花仙)。他们先后游历了三十多个国家,见识了黑齿国、白民国、淑士国、两面国、犬封国等各种奇人异事,并且在旅途中结识搭救了那些花仙转世的一个个女孩子。后来这些女孩子都回国参加了武则天开班的女试科考,考中后在朝为官作事。

  读着可笑,作者在喜怒笑骂中表达了武则天时代酷吏横行,残害人类肢体恶习的不满和主张男女平等的思想。

  在“无肠国”中,作品揭露了过分严重的剥削行为;通过“淑士国”中酒保的酸腐,讽刺了八股文,主张人人读书明理;“君子国”的“礼让不争,唯善为宝”是作者向往的和谐社会。在当时,不过是可望不可及的镜花水月。

  该书中作者对诗赋、琴谱、剑法、花卉植物甚至中药药方等无不涉及。曾有人评他借书中才女们展示自己的才华,过于卖弄。我认为只要有真才,卖弄得恰到好处也无妨。曹雪芹不也在《红楼梦》里尽情施展才华。

  作者博学多才,刻苦钻研,写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让人脑洞大开

  我个人也是认为,《镜花缘》在后期情节中加入了过多的学术知识,直接通过情节故事展现给读者,但却过于深奥。

  那么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镜花缘》的创作原因以及作者

  
 

  《镜花缘》这个故事以百花仙子与嫦娥打赌,百花仙子被贬下界成为唐小山开始,期间我认为最有意思也是最有价值的就是主人公们到海外遇到的各种国家见闻。

  唐小山改名唐闺臣回国应试,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百人,一如泣红亭石碑名序。才女们相聚红文宴,各显其才,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人人论学说艺,尽欢而散。

  通过这加粗的字眼,我们就可以想象作者会写出什么样子的故事情节,这堪称“百科全书”了!

  这样看来,作者如果没有相匹配的实力根本无法写出这样的情节。那么,作者又是谁呢?

  作者是谁

  
 

  李汝珍(约1763年-约1830年),字松石,号松石道人,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所以人称北平子,清代著名小说家。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现存最著名的作品是《镜花缘》。

  有人说,他精通各类技艺知识,尤其是音韵学方面的知识,在文章中说了很多,具体我会在后面讲到。

  清代是一个文字狱风行的朝代,众多文人被逼得只能静心钻研学问,因此清代学术研究之风遍及各处,而作者又经历过几朝几代,早已经厌倦了官场,研究学问,讽刺现实是这个作者主要做的事情。

  所以《镜花缘》这种奇书的出现也可想而知。

  对比《红楼梦》部分章节,来看《镜花缘》中卖弄文采的章节部分

  
《红楼梦》中关于酒令的情节

  鸳鸯道:“有了一副了。左边是张‘天’。”贾母道:“头上有青天。”众人道:“好。”鸳鸯道:“当中是个‘五与六’。”贾母道:“六桥梅花香彻骨。”鸳鸯道:“剩得一张‘六与幺’。”贾母道:“一轮红日出云霄。”鸳鸯道:“凑成便是个‘蓬头鬼’。”贾母道:“这鬼抱住钟馗腿。”说完,大家笑说:“极妙。”贾母饮了一杯。

  
《镜花缘》中关于音韵的叙述

  凤雏道:“《诗经》之句原多,要与所报之名相合的,一时何能凑巧?也罢,我借别书略为点染一句,也就算不辱命了。延娟《陈思王集》云髻峨峨,修眉联娟。‘峨峨,双声,‘联娟’叠韵,敬华芝姐姐一杯,普席一环。”小春道:“本题即无普席之酒,这个重字也不应普席有酒;若象这样,少刻都飞重字了。”若花道:“嗣后凡飞本题以及重字者,只算交卷,普席一概无酒。倘接令之家,情愿照常说一笑话,普席仍饮一杯。”众人道:“如此极妙。”

  对比看来,《红楼梦》对于这样的情节描写没有过多的解释说明,读者虽然不明白酒令具体要求是什么,但读起来朗朗上口,还带着个人特色,并不觉得十分烦闷。

  但《镜花缘》这里面关于音韵的描写,简直令人头秃,大多数人的想法是:无普席之酒是啥?为啥不能用这个字?他在说啥?一看三不知,就好像学文科专业的大学生考计算机二级去考c语言一样,两眼懵逼,顶多起到了不明觉厉的科普作用,但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反而给人一种她们都是“学霸”的单一想法。

  所以鲁迅说\则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已矣\。

  《镜花缘》的优点

  作者设想中以女性为中心的\ 女儿国\是令我最为喜欢也最有趣味的。

  \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

  除了这些,你能想到主角团队里有个人被女王看上被带走裹脚的情境吗?(其实我很担心这个人会不会不能走路了)

  类似脑洞大开的情节主要集中在前五十回,其中流露出作者的理想以及讽刺那些他所厌恶的事情,非常具有文学研究价值。

  总结

  因此,《镜花缘》确实有些部分涉及极强的专业性,而作者又是这样一位博学者,文人卖弄文采有时候是不自觉的,也是受清代考据文风的影响。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其中的价值,尤其是前五十回,非常值得大家去阅读。

  谈及清末小说,李汝珍的《镜花缘》似乎是必须提到的。

  李汝珍(1763—1830)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大兴区)人。曾做过河南县丞,终身不遇,博学多才,精通音韵学。小说《镜花缘》是他晚年的作品,原计划写二百回,但只完成了一半。

  作品写武则天称帝后下令冬季百花开放。众花神不敢违旨,一夜之间百花齐放。因有些花朵开放有违时令,遂遭天帝谴责,被贬下凡。百花仙子降生为落第秀才唐敖之女。唐敖科举落第,心情烦闷,随妻弟林之洋和船工多九公帆船出海旅游,经历异国奇闻异事,最后到蓬莱仙阁求仙不返。小女思父心切,乘舟出海,经异国见奇事,化险为夷。最后到泣红亭,见碑文,据其示而返。时值朝廷女科,小女应科成仙。

  《镜花缘》的主要价值在前五十三回,批判讽刺的对象很多,牵涉各个方面。但罗列现象过多,揭露本质较少。大约分如下几类:

  一、讽刺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如“两面国”“无肠国”“结胸国”等。“两面国”写唐敖等三人来到“两面国”,见男女老幼脑后都戴“浩然巾”,引起他们的诧异和兴趣。一次,唐敖等三人在“两面国”里的一人身后揭起“浩然巾”,见青面獠牙,三人吓得昏倒在地。这讽刺了一些人口蜜腹剑、两面三刀的嘴脸。“无肠国”讽刺了为富不仁的吝啬鬼。“结胸国”讽刺了寄生虫式的人。

  二、讽刺了不学无术的冒牌儒生和腐儒,如“白民国”“淑士国”等。“白民国”中的一个自称饱学、受人尊重的老学究的自欺欺人,揭露了冒牌儒生的伪学究的真面目。“淑士国”讽刺了腐儒泥古不化的穷酸气。这两个故事讽刺了长期八股取士的恶果。作者否定了酸丁、推儒,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有进步意义的。

  三、反对男尊女卑,如“黑齿国”。多九公被两个年仅十四、五岁的黑女问得哑口无言,瞠目结舌,这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道德大相径庭。“女儿国”中女主外事,男主内政。凡是穿裙装、缠足、穿耳洞等等,都是“女儿国”里男子的必须,而与女性无干。作者朦胧地提出解放妇女的主张,但没有提出解放妇女的良策。

  四、反映了作者的乌托邦思想,“君子国”里的好让不争表现了作者的空想主义。借宰相之口提倡节约,反对看风水、僧道、三姑六婆、算命合婚、缠足,这都反映了作者的进步思想。但过分夸张反而失真,堕入了空想主义的泥潭。鲁迅先生评价这一段时说:“因让而争,矫伪已甚,生息此土,则亦劳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五篇)”

  以上是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的进步倾向。

  五、思想糟粕与幻想。

  1.作者既反对八股文,又赞成科举;既反对风水迷信,又强调因果报应,宣扬一切都有定数、不可避免的宿命论。因此把人生看成“镜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即,表现了虚无主义思想。小说的后半部以很多笔墨描写酒色财气四官,结论是色即空,空即色,是佛家主观唯心主义的反映。

  2.受当时考据学的影响,在小说相当篇幅中表现了“学无所不窥”的思想,这是超乎现实的。作者在描写生活琐事的章节里,就不惜笔墨大讲考据,表现了学究气。作品后半部居然以二十七回的篇幅书写琴棋书画、医卜韵算、酒令灯谜、双陆马吊、斗草投壶、百戏之类。因此鲁迅先生批评说:“学术之汇流,文艺之列肆(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五篇)”。但是从另外角度说,可以从小说中学到一些知识。

  3.许多幻想缺乏生活基础。除“君子国”外,还有“大人国”。这个国家的人每人脚下都有一朵云。而这朵云又随人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光明磊落者脚踏五彩祥云,表现了作者企图改变虚伪狡诈社会风气的天真幻想。《镜花缘》中的讽刺言词大多词义浅陋,算不得讽刺和幽默文学的上品。

  李汝珍的小说《镜花缘》虽然存在明显的糟粕和不足,但作为清末的长篇小说,还是具有一定的可读性的。

  有些文学作品需要个性张扬,有时候太刻板严谨会限制想象力的发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读过《镜花缘》的都说作者有卖弄才华之嫌,你认为呢?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