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清正廉洁的海瑞是怎样的人?

  一说起海瑞,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清官。在明朝中叶,像海瑞这样的清官,可谓是异类,用周敦颐的那句\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海瑞最贴合不过。

  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家庭的教育息息相关。海瑞之所以成为明朝官员们眼中的异类,跟他的出身以及他的母亲的教育密切相关。

  明武宗正德九年,海瑞出生于广东省琼山县(今海南海口)的一户乡宦人家。据现存于海口的《海氏族谱》记载:海瑞的祖先原籍福建,南宋时有个名叫海俅的人,从福建迁移到了广东。海瑞的高祖海答儿即为海俅后人。海答儿后来在明太祖时从军迁居海南琼山,成为海南海姓始祖。海瑞的父亲名叫海瀚,为廪生。

  出身书香门第的海瑞,继承了家族刚正不阿的为官之道。更难能可贵的是,不仅父亲是读书人,就连海瑞的母亲谢氏幼年时也读过一些儒家经典,且能通晓一定的经义。这位略懂儒家经典的母亲,在后来成为了海瑞人生的启蒙老师。

  因为在海瑞四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成为了海瑞人生当中的启蒙者。史载:\父海瀚去世,母谢氏时年 28 岁,决心教养海瑞成材\。根据海瑞后来自己的回忆称:\盖母幼粗识书史语,瑞少学,口授《孝经》、《学》、《庸》等篇\。

  母亲对海瑞的影响还不止是在读书上,在为人处世上,母亲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的。本身海瑞母亲谢氏就是一个能力非常强的女性,史载:\质秉近刚一,父性警敏不羁,不事家人生业,相励护持,能使内外不致乏绝。先后苦针裁,营衣食,节费资\。在海瑞父亲去世后,谢氏撑起了家庭的重担。正是这样的经历,让谢氏的性格变得十分坚毅,也正是如此谢氏对海瑞的为人处世要求也非常严格,甚至可以说是达到严苛的境地。

  史载:\矢志励节,教训惟严,有断机画荻之风\。

  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是到了谢氏这边就成了不务正业。据《海瑞集》记载:\谢矢志教育,有戏谑,必严词正色诲之\。由此可见,年幼的海瑞竟不能跟同龄儿童嬉戏,这样就造成海瑞性格上的孤僻。除了压制海瑞的天性之外,谢氏算是一位优秀的母亲了。为了让海瑞接受良好的教育,谢氏多次为海瑞寻访到严厉的老师对其进行教育。史载:\日夜同瑞寝处。访询戚近,惓惓然举而讬之严明之师,以琢以磨,兼有父道。\

  在谢氏的教诲之下,十四岁的海瑞屹然知晓了\案公稍知识即欲学为圣贤\。二十八岁时,\在郡庠读书,与二三同志辨明学术,严课功修\。到了海瑞三十五岁时,在乡试当中中举。

  虽然谢氏严苛的教育,让海瑞成为了一位刚正不阿的君子。但是却也对其性格造成了极度不利的影响。因为海瑞自幼失去父亲,有没有兄弟姐妹,再加上谢氏严苛的教育(主要是禁止海瑞与其他孩子嬉戏),在这多重因素的影响之下,海瑞成为了一个性格孤僻的人,这为海瑞以后与同僚糟糕的关系埋下了伏笔。

  \道德洁癖\是谢氏赋予海瑞性格第二个性格缺陷。继承了母亲严于律己又严于律人的人生哲学,再加上自幼读了许多儒家经典,又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海瑞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道德洁癖\。在《海瑞集》中有这么一段记载:\会抚臣王元敬、按臣邓链,又相与言及瑞之为人。二臣皆自广东而来,臣问其居家何状,应曰:此老大概好异,作事多不近人情\。透过这段文献记载,不难得知海瑞的\道德洁癖\是多么的严重。正是这种\道德洁癖\,让海瑞成为其他同僚眼中的异类。

  除了孤僻、\道德洁癖\之外,海瑞还是一个十分固执、方方正正的人。同时他也是一个原则性非常强的人,但是这种高标准的原则加上他原来的孤僻、执拗、严于律己、严于律人与\道德洁癖\却最终导致了他日后处事缺少一定的变通。在老百姓看来这是道德的模范,但是在其他同僚看来这就是官场上的异类。所以谢氏的这种教育,对海瑞而言,不知是好、还是坏?

  《二十四孝》里又一个很诡异的故事名叫“郭巨埋儿”,说的是我们的男主人公郭巨是个孝子,原本也是富贵人家,但郭父去世后郭巨不仅没要任何财产(都分给了两个兄弟),还亲自赡养老母。但是想要尽孝至少得解决家里的温饱问题啊,已经娶妻生子的郭巨明显感到经济压力不小,郭母又尝尝把属于自己的饭喂给小孙子吃,面对此情此景,郭巨就跟他媳妇说咱们现在已经快养不起母亲了,为了养活母亲咱们把孩子埋了吧,这样家里就少了一张吃饭的嘴,他媳妇说那就埋了吧。于是夫妻俩开始刨坑,突然挖到一坛金子,坛子上面还写着“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小两口得到黄金后也不埋儿子了,拿着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为什么逻辑文史妹先要引一个二十四孝的故事呢,因为我们所知的海瑞除了是个大清官外,在野史中的他已经愚孝愚忠到了极点,甚至有点残忍。

  首先,海瑞有个女儿,生卒年不详,但是享年只有五岁。这个女娃娃不是死于疾病也不是死于战乱,而是死于海瑞的逼迫。有一天海瑞见到在园中玩耍的女儿在吃零食,就问她零食哪来的,小女儿支支吾吾的说零食是仆人给的,海瑞听罢居然雷霆大发,说你怎么能吃仆人的食物,简直丢尽了我海家的脸,你必须饿死,才配做我海家的女儿。小姑娘就很听话的开始绝食,一周后饿死了。

  在现代人看来,海瑞的做法过于极端,可在当时,海瑞的表现思想让女儿知道尊卑有别,只有女儿饿死了,才能正海家的家风,才能让世人知道海瑞的家教严厉程度,甚至可以为此不近人情。

  当然,海瑞丝毫不用顾忌女儿的生子,因为在官场之外,海瑞的风流程度可不亚于娱乐圈的某些男星们。在《野获编·补遗》中,海瑞不停的在纳妾与休妻中徘徊,更是在年过花甲之时宝刀不老,依然又纳了两个年轻貌美的小姑娘做妾室,同事们在工作层面黑不了他,只能在个人作风方面对其下下文章了。

  所以,海瑞虽然是个清官,但“公司分明”,又是个纠结的个体,如果这两则故事属实的话,海瑞真的让人觉得没什么人情味,他一生信奉的只是死板的文字与教条,他根本不懂什么叫做爱。

  文/逻辑文史妹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贤,海南琼山人。此人一生经历较为坎坷,少年丧父由其母亲含辛茹苦抚养长大,受其母亲性格影响养成了刚直不畏强权的性格。做官以后一生清廉生活较为艰苦,他的老母过生日买了二斤肉就是极为奢侈的事。有三房夫人两房小妾,两房被休一房中年暴毙,共有三子两女,其中一女被其活活饿死(有待考证)。

  海瑞做官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皇帝,曾任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的六品官,忧国忧民怒上四千余言《治安疏》,对于嘉靖朝的种种弊端及嘉靖帝的种种不作为大加抨击,痛骂嘉靖“不君、不父、不夫”,严厉批评嘉靖帝妄想长生,早已无父子、君臣、夫妇之情,天下人都骂嘉靖是个昏君(“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

  海瑞是有一定能力的官员任职地方官时兴修水利,打击豪绅恶霸,颇受百姓爱戴但断案水平不算是明察秋毫断案如神。为官期间作风清廉嫉恶如仇不畏强权与严嵩及其党羽斗争。政治主张和价值观与当时的张居正不同,加之性格原因在朝中备受排挤。做官生涯几经罢免复职,后期付出时更多的是被皇帝作为一个清廉的标准榜样。死后家徒四壁丧事也由同僚凑钱所办。

  《剑桥中国明代史》:海瑞,是严峻守法的官员,热心保护老百姓,制止绅士的非法行为。

  海瑞的清廉正直是永载史册流芳百世的,但他永远不受贪官\精英\的待见也是人性的必然。他死后用船载着灵柩返乡,在交通和讯息传播都极不发达的当时,竟然两岸数百里站满了自发为他送行的民众,盛况只能用空前绝后来形容!他身后的哀荣充分证明了真正的清官在国人心目中比泰山还重的份量!

  恩……海瑞,清正廉明确实没跑,但平庸没真材实干也是真。

  其实海瑞是一个很直的人,他有自己固守的信仰,他相信这个东西他就去坚守它,不仅信了而且确实做了。他不贪污,不畏权贵,也立身刚正。

  可是他却不是一个好官。甚至不是一个好的士,不是一个好的知识分子。

  不贪污不畏权贵是个人人格上的高尚,可是对于做官来说却是最基本的要求。他只是做好了最基本的东西。虽然这种东西对于任何时代任何官员来说都属于难得。

  但他不是一个好官,他审案子的标准是偏向穷人,偏向兄长,偏向老者,可是这种偏向的标准首先就失去了公正。没有了公正,又怎么谈正义?又怎么谈好官?

  他坚守的是礼教,道德,不是公正。

  他的直是他的优点,可也正是因为这样,反而做不成事。他信的是书本上的礼教,他读的书太死了,所以他不懂人性,他知道不能贪污,眼睛里容不得沙子,可他不会利用贪污去做点儿什么。他不会,也不能,所以他在一个贪污横行的时代,就只能与所有人对立。所以当然也就做不成事。

  没人想理他,连皇帝都讨厌他。

  他当然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标杆,让所有人见到他都瑟瑟发抖,可是正因为他成了标杆,所以更只能走向孤立。

  他喜欢自己成为标杆,所以更爱自己的羽毛,也就更容不得沙子,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可是他忘了孔子说的话:“君子不器。”一个真正能做事的人不应该是刚直不阿的,而是能屈能伸,懂得审时度势,即使是在最不好的环境里能做到最多的事,达成最好的结果。这才是一个好的官员。

  对于官员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他自己立身多正,这是最基本的东西。最重要的是他能为人民做点儿什么。

  爱惜羽毛当然值得夸奖,可是能为了百姓或者政治目标去牺牲自己羽毛的人,难道不是更值得我们尊敬吗?

  海瑞是个敢把皇帝骂个狗血喷头的人,为官一身清廉,是贪官中的眼中钉肉中刺

  那个年代的道德模范

  为政清廉,洁身自爱。为人正直刚毅,职位低下时就敢于蔑视权贵,从不诌媚逢迎。一生忠心耿耿,直言敢谏,曾经买好棺材,告别妻子,冒死上疏。海瑞一生清贫,抑制豪强,安抚穷困百姓,打击奸臣污吏,因而深得民众爱戴。

  海瑞放到如今也不受待见,我老家有个公安局长,为人比较刚正,不给人办事,退休后和老家人商量想从老家买个小房子住住,老家人话不都愿意跟他多说,在我们国内清官也难做啊

  海瑞的清廉,其实是表演。

  不过他能表演一辈子,倒也让人佩服。

  担任淳安知县时,海瑞规定衙门用纸“先用后偿”,“用过纸一张,则给与一张,用过四五张,则给与四五张”。对一张小小的纸,珍惜到这种地步,可谓惜纸成癖。

  隆庆三年,1569年6月,海瑞调升右佥都御史,钦差总督粮道巡抚应天十府。

  在他新官上任颁布的安民告示《督抚条约》里,竟然也对用纸,做了事无巨细的规定:

  “各官参见手本用价廉草纸,前后不着壳,后不留余纸。别事具手本亦然。凡册用稍坚可耐久而价廉纸,不许如前用高价厚纸。申文纸亦然。册用白纸裱褙为壳,封筒用单纸,内先用一草纸护封防弊,不用裱褙纸。凡文册俱指顶大字便览,防洗补。申文供招等项,不许重具书册。”

  如果说还在当一个小小知县,对用纸这种小事,关注一番,还说得过去,做到了堂堂的巡抚大人,还对一张纸念念不忘,真是奇葩了。

  今天的人们读读那段历史,还以为明朝的纸张是多么金贵的东西,实际据考证,不过是每百张银六至八分,买不到几个包子。

  而海瑞所作所为,都喜欢标榜、宣扬,唯恐人不知。

  海瑞最出名的举动,是骂嘉靖。然而,这件事实际也是为了博出名,被皇帝杀了,可以流芳千古,如果没被杀,那就是当朝的英雄、明星。

  果然,海瑞运气够好,在等待受刑时,嘉靖驾崩,海瑞活了下来。身边的大臣都向他贺喜。海瑞却大哭了起来,哭得悲痛欲绝。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他的忠诚。

  嘉靖死后,海瑞平步青云,以一个举人身份入仕,从南平县的儒学教谕开始做起,竟然爬到巡抚的高位,最后又死在南京右都御史(正二品)的任上,追赠太子少保。这在极为看中出生的明朝官僚里,可谓绝无仅有。

  能够取得这些奇迹,海瑞善于表演、宣传,居功至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清正廉洁的海瑞是怎样的人?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