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为什么关羽的谥号是壮缪?

  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出现了一个错别字——“候”,正确的写法是“侯”。

  我知道,有些人会执着于争论“壮缪侯”是美谥,说这不是贬,而是褒。

  其实,“壮缪侯”的的确确是个恶谥。

  其恶就恶在“缪”字上。

  “缪”是通假字,通“谬”。

  按照《逸周书•谥法解》上的解释:“名与实爽,曰谬。”

  “爽”的意思,就是“错失”——平时我们说“爽约”,就是错过了约定时间。

  “名与实爽”,就是名称与事实不相符。

  所以,东汉人蔡邕对“缪”的解释又为:“名实相反为缪。”

  即,名称与事实相反,即为“缪”。

  显而易见,这“缪”字就是恶谥。

  那些认为“缪”是美谥的人,他们认为,“缪”是通假字,不但通“谬”,也通“穆”。

  “穆”可是一个好谥号。

  因为《逸周书•谥法解》称:“布德执义曰穆。”

  即“穆”有广施美德、坚持大义的意思,是个很纯情、很美的美谥。

  我们所熟悉的岳武穆,就拥有了“穆”这个美谥。

  问题是,“缪”字真的通假“穆”吗?

  我们看,《史记.蒙恬传》记:“蒙毅曰:‘秦穆公杀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故立号曰缪。’”显然,“穆”和“缪”是不同的。

  秦穆公的“穆”不是谥号,而是昭穆排序而来,其谥号为“缪”。

  实际上,“缪”与“穆”不但不通假,而且,它们根本上就是对立的。

  比如宋孝宗加岳飞谥号为“武穆”,不久之后,宋宁宗就把秦桧的谥号由“忠献”贬为“缪丑”。

  一“穆”一“缪”,一忠一奸,黑白分明!

  补一句,秦桧的谥号“缪丑”,早在西晋时,差点就一个名叫何曾的人获得了。

  《晋书•何曾传》记:何曾为人贪鄙,在礼官议论谥号时,有人曾提议谥为“缪丑”,但最终没被采纳。

  与关羽时代较接近,惨获“缪”恶谥的人有西汉张勃、北周薛善等等,这些都是有严重缺陷的人。

  甚至,中唐武将伊慎和宦官勾结,行为下作,死后谥号便和关羽一模一样,都是“壮缪”。

  所以,“壮缪”真的属于恶谥。

  那么,最后的问题来了,刘禅为把这恶谥加在关羽头上呢?

  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名将晚缪》中早有解释,就因为关羽刚愎自用,丢失了荆州,致使蜀汉政权从此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有利条件,因此获得了“壮缪”的恶谥。

  另外,还有一点,洪迈没有点透。

  关羽丢失荆州,引发了后来的夷陵之战,刘备不但几乎输光手上赌本,他自己也因此郁郁而终。

  那么,于公于私,刘禅对关羽都是不满的,一个“壮缪侯”,恐怖尚不足表现其愤懑之情呢。

  历史上存在两个关羽:

  一个是真实的关羽,他是蜀国灭亡的罪魁祸首,关羽失荆州使蜀国走向灭亡之路,所以刘禅贬关羽为壮缪侯是还原历史真相。

  另外一个是传说中的关羽,生存于小说中生存于民间传说中生存于鬼神儒道中。这是一个被统治者利用而美化的关羽,特别是元朝统治者大肆炒作关羽的忠义思想以笼络和驯服中原汉人。以后历代统治者,把生前如乞丐的孔子死后封为文圣公,生前重大错误的关羽封为武圣人。这都是政治需要,但不是历史的真实!

  一

  公元260年,这一年魏、蜀、吴三国都经历了许多事情。

 

  这一年,对曹魏而言,既是甘露五年,又是景元元年。曹魏第四任皇帝年仅20岁的曹髦,终于喊出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口号,然后就死在了率宫人讨伐司马昭的路上;随之,司马昭改立燕王曹宇之子常道乡公曹璜为天子,改元景元。

  这一年,对东吴而言,是永安三年,曾经是东吴的第二任皇帝孙亮死于被贬的路上。孙亮是孙权的第七子,自从二年前被权臣孙綝废为会稽王后,此时又被自己的哥哥(孙权第六子)孙休贬为侯官侯,最终死于前往封地途中,死因扑朔迷离,年仅18岁。

  这一年,对蜀汉而言,是景耀三年,是蜀汉第二任皇帝及末代皇帝刘禅在位的第48年,也是蜀汉政权即将灭亡的倒数第三年。自从公元234年,蜀汉建兴十三年,执掌蜀汉大权长达12年的诸葛亮病逝于渭水之滨,征西大将军魏延也随之被杀,中军师杨仪被贬为庶民,蜀汉大权正式回归刘禅手中。

 

  这一年,已经独自掌权长达37年的刘禅,在经历改换建兴、延熙、景耀三个年号,开始宠信宦官黄皓,任由其专权,对朝堂有识之臣进行架空或排挤。也许是对自己手中朝臣的无奈,以及朝野对刘备时期忠臣义士的怀念,刘禅决定对已经去世的功臣进行追谥,史书记载“时论以为荣”。

  其中这一年,对关羽追谥为壮缪侯,张飞追谥为桓侯,马超追谥为威侯,黄忠追谥为刚侯;第二年,对赵云追谥为顺平侯。

  二

  这里对关羽的追谥有许多不同的看法,许多人认为是一个恶谥。

 

  这里问题就出在“缪”字上,“名与实爽曰缪,伤人蔽贤曰缪,蔽仁伤善曰缪”。缪用在谥号中最常见的含义就是名与实不相符,这与前面的“壮”联系起来,是不是刘禅认为关羽的名气和实绩不相符合、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曾经的书生也是这样认为的,但随着对三国历史的学习,对刘禅这位末代皇帝的进一步了解,也就产生了不同的看法。既然如此,刘禅何必要执意对关羽进行追谥呢,或者说给与如此明显的恶谥呢,与当时的士族及功臣之后对着干,这与刘禅善于韬光养晦的个性有点不符。

  那么,我们不妨当做一个美谥来解读,毕竟当时史料都反映“时论以为荣”,也就是一件光荣的事情啊。其实在古汉语中,还有一种含义,那就是“缪”“穆”通用,关羽的谥号就是“壮穆侯”。

  “穆”含有恭敬、严肃、沉默的含义,这与关羽忠义、话语不多、勇往直前、能当大任的形象是相符的。另外,刘备谥号“昭烈”,关羽谥号“壮穆”,同事的的史学家刘晔就曾经说过“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的话,又有“父曰昭,子曰穆”的传统,那么,关羽谥号中出现“穆”也很容易理解。还有结合对张飞的谥号是“桓”字,是不是意味着在刘禅的心目中,对于曾经最早跟随父亲创业的刘、关、张组合的一种深度认可,或者接纳,都是自己家族的成员呢。
 

  蜀汉景耀三年,后主刘禅对关羽、张飞、庞统、马超、黄忠等为蜀汉建立做出贡献的重要大臣进行追谥。

  关羽被追谥为“壮缪侯”,张飞被追谥为“桓侯”,庞统被追谥为“靖侯”,马超被追谥为“威侯”,黄忠被追谥为“刚侯”。

  法正死后被追谥为“翼侯”,诸葛亮死后被追谥为“忠武侯”,赵云被追谥为“顺平侯”,基本都褒奖赞美的谥号,唯独关羽的“壮缪”二字,争议很大,刘禅为何要如此追谥关羽呢?

  两汉三国,获得谥号,本身就是一种荣耀

  谥号制度起源于西周,是人死之后,用一两个字或一句文字对一个人的一生作概括性的评价,有盖棺定论的意思。

  谥号有两个特点,一是要概括总结一个人的生平特点,符合这个人的为人;二是谥号是死后由别人评定的。

  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定,继位的皇帝进行宣布,大臣的谥号议定大体相当,由礼官商定,朝廷赐予。

  与唐朝以后,谥号泛滥不同,两汉三国时期,大臣的谥号是非常珍贵的,汉朝规定只有封侯的人才有得谥的资格,“谥者,行之迹也;号者,表之功也”。

  整个蜀汉,获得谥号的,也只有法正、诸葛亮、庞统、蒋琬、费祎、关、张、马、黄、赵等十二人,延续了两汉严格控制谥号的标准。

  因此关羽的“壮缪侯”不管是褒奖,还是贬斥,能够获得谥号,都说明了他在蜀汉建立中立下巨大功绩,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

  一般来说,两个字的复谥要好于一个字的单谥

  古代虽然有“事死如事生”的说法,但在礼仪方面,生死之礼的区别比较大。比如说,人们日常生活中讲究藏富,叫财不外露,但死后却讲究厚葬,尤其是两汉时期,极为讲究厚葬;再比如,士人在穿着上讲究素雅,死后的着装都是华丽鲜亮。

  谥号与封号是有区别的,封号一般都是越短越牛逼,比如一个字的王爵是亲王,两个字一般就是郡王了,一个字的公爵一般是国公,两个字的郡公了。

  而谥号则不同,一般是越长越好,起初谥号,都是一个字,两汉时期,只有皇帝的谥号是两个字,到唐朝谥号开始泛滥,皇帝的谥号长达二十多个字,但对大臣的追谥一直维持在两个字以内。

  两汉四百多年,死后被追谥两个字的大臣,也仅有萧何谥“文终”,张良谥“文成”,霍光谥“宣成”,马援谥“忠成”等寥寥十几人获得两个字的复谥,可见两个字的谥号是何其的荣耀。

  蜀汉刘禅在追谥功臣时,仅有诸葛亮、关羽和赵云三人获得两个字的复谥,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赵云两次将刘禅从虎口中救出,自然受到了刘禅的特殊厚待,而关羽被追谥复谥,说明刘禅等人是认可关羽为蜀汉做出的贡献的。

  古代的谥法中,两个字的复谥,一般第一个字是对一个人的定论,属于主谥,第二个字是进行补充,对为人或者功绩进行补充评价,一般都是补充赞扬的。

  比如萧何和张良的谥号中的“文”字,对两人进行定调,萧何第二个谥字“终:有始有卒曰终;克成令名曰终”,张良的第二个谥字“成:安民立政曰成,政以安定。”

  诸葛亮的“忠武侯”,赵云的“顺平侯”,都是双重褒奖的谥号,按说诸葛亮的主谥应该是“忠”,但后世习惯称其为“武侯”,是对诸葛亮生前受封的“武乡侯”,与死后追谥的合并称呼,以示尊敬,在谥法中“文”优于“忠”,“忠”优于“武”,谥号一般都是“文忠”,“忠武”。

  谥法中“壮”:威德刚武曰壮;赫威克服曰壮;胜敌克乱曰壮;好力致勇曰壮;屡行征伐曰壮;武德刚毅曰壮;非礼弗履曰壮。

  很明显,“壮”的谥号是褒奖的意思,关羽跟随刘备南征北战,为蜀汉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镇守荆州不忘匡扶汉室,积极对抗东吴和曹魏的侵袭,发动襄樊之战,锐意进取,意图将汉军的势力推到南阳一线,因而追谥“壮”是名副其实的。

  “缪”:名与实爽曰缪;伤人蔽贤曰缪;蔽仁伤善曰缪。

  这个谥号其实就有点批评的意思了,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因为自身性格的原因,被部下背叛,使得东吴吕蒙抓住机会拿下荆州,蜀汉损兵失地,实力大损。

  因此来看“壮缪”的谥号,属于一个褒奖,一个批评,从主谥来看不是褒奖的意思,“缪”字的批评,最多将其降为平谥,不存在恶谥的意思。

  其实刘禅给关羽“壮缪侯”的谥号,也算是煞费苦心的,既要有褒奖的意思,又不要批评他的失误,同时给予两个字的复谥,彰显关羽在蜀汉的特殊地位,这也非常符合关羽在蜀汉的功绩和地位。

  刘禅为何要对关羽等人进行追谥呢?

  蜀汉景耀三年,刘禅对关羽、张飞、庞统等人进行追谥,用意非常深远,景耀三年,蜀汉已经人才凋零,危机重重。

  此时继任诸葛亮为相的费祎、蒋琬等人均先后去世,只留下姜维在苦苦支撑,刘禅又宠信黄皓,祸乱朝政,蜀汉国力逐渐衰落,难以再与曹魏抗衡了,三年后蜀汉就灭亡了。

  刘禅此时对开国重臣进行追谥,一方面是表彰这些谋臣武将为蜀汉立下的功绩,另一方面更是做给活人看的,激励更多谋臣武将为国征战,复兴汉室大业。

  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刘禅也绝不允许对关羽加以恶谥,即使关羽有错,也是为国而死,恶谥不仅恶心了关羽的家人,更是让人感觉刻薄寡恩了,这明显不符合刘禅的性格。

  最后,刘禅追谥关羽“壮”,已经是有点贬低关羽的功绩了,关羽对刘备不离不弃、始终忠诚,完全配得上一个“忠”字的,“壮”字已经表现了蜀汉朝廷对关羽失败的不满了!

  关羽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武圣”。他一生对刘备忠心耿耿,被奉为忠义的典范。在军事上,他武艺超群,指挥若定,曾经阵斩颜良,水淹七军,在中国的军事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但是,他的谥号“壮繆”却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按理说,关羽作为刘备手下的首屈一指的大将,为刘备立下了汗马功劳,就算死也不背叛蜀汉,应该给一个好的谥号。

  可是,给他的这个“壮繆”的谥号,却根本就不是一个好的谥号,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恶谥。按照谥法说,死于原野曰壮,武而不遂曰壮,而繆就更不好了,名与实爽曰繆,伤人蔽贤曰繆。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有很多的奸臣的谥号都有这个繆字。

  那么关羽的谥号为什么这么不好。和他一起的张飞的谥号则是桓。谥法辟土兼国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壮而有力曰桓。和张飞一比,关羽的谥号简直是天壤之别。那么,关羽怎么会得到这样一个谥号呢?

  我们从给关羽谥号的过程里可见一斑。关羽战死后,就一直没有得到过谥号。在刘备的时代,只有法正死后得到了谥号,其他人都没有得到追谥。关羽比法正的死还要早上一年,可是却没有得到追谥,这里就似乎透露出一些信息。

  而到了刘禅一朝,诸葛亮及他指定的继承人蒋琬、费祎的时代,对于这些老一代将领也没有追谥。直到姜维的时候,才对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赵云这些老将进行了追谥,而相比之下,诸葛亮、蒋琬、费祎、陈祗这些文官都死后立刻得到了追谥。这里本身就体现出了刘禅一朝对刘备那一代武将的轻视。在这种环境下,关羽如何能够得到好的谥号呢?

  我们从关羽的谥号可以看出,在蜀汉朝廷上下,是认为关羽对荆州的失败负有一定的责任的。刘备将荆州交付给关羽,而关羽却轻易的把荆州丢失,这使得蜀汉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并由此引发了夷陵之战,更是险些使得蜀汉陷入灭亡的深渊。

  这一切,都是荆州的实际管理者关羽造成的。我们从襄樊之战中,可以看到,关羽出兵襄樊,根本就和刘备的战略行动脱节。不错,这一次出兵是抓住了曹操主力从关中欲归未归的机会,抓住了东吴声称攻打合肥的机会出兵襄樊。并且在战役中,利用天时地利,水淹七军,取得了巨大的战果。可是,这次战役,从头到尾都没有见到有刘备的意志。

  既没有刘备下命令的记载,也没有刘备对战役的指导,甚至还没有西川对荆州的支援。连上庸刘封、孟达这样一支本身负有支援攻打襄阳任务的军队,都没有去支援关羽。可见关羽完全是在孤军奋战。

  关羽这样一支孤军,哪怕没有东吴偷袭,曹操的关中主力撤回,他也无力继续发展战果。可是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关羽还在襄樊前线纠缠,不知撤退。尤其是不可原谅的是,曹操为了坐山观虎斗,把东吴袭击荆州的消息透露给关羽,关羽居然一不撤兵,二不防备,造成了荆州轻易丢失。

  就从这一点来说,给关羽谥号壮字是名至实归的。关羽自恃武力,不管整体的战略计划,一心想依靠自己孤军奋战,取得更大的战果。结果不能如愿,战死原野,这都符合这个壮字。

  而繆字则是对关羽性格上的批判。史书记载,“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这个骄字是一个动词,是用骄傲和看不起的态度去对待压制那些士大夫。而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一句话叫做,士可杀不可辱,关羽对士大夫的这种态度严重的挫伤了他们的心,使得荆州上下离心离德。

  在东吴袭击荆州的时候,关羽长期的所作所为显出了恶果。整个荆州除了廖化一人,全部都投降了东吴。这里甚至包括刘备的亲戚糜芳和跟随刘备多年的老部下士仁。关羽费尽心力修筑的城池,被东吴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

  等到几年之后,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时候,自己认为对荆州士人多有恩德,专门停留时日,想得到荆州士人的相应。可是,除了武陵蛮人外,整个荆州无声无息,竟然没有一点动静。我们可想而知,刘备在失望之余,对关羽昔日的所作所为该是多么气愤啊。

  我们可以想到,在给关羽决定谥号的时候,本身在诸葛亮和蒋琬、费祎掌握朝政遗留下来的风气,对刘备那一朝的武将轻视,而关羽的所作所为又得罪了整个士大夫的阶层。再加上他在行为上要为失去荆州负有责任,所以,对他的谥号当然就比较苛刻了。

  不过,虽然士大夫阶层给了关羽这样的谥号,但是老百姓对他忠心耿耿,重情重义的情操,对他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的武艺,对他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的军事才能还是赞不绝口的。虽然关羽也有大意失荆州,走麦城的悲剧,可在老百姓的心中,关羽依然是大家公认的英雄。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谥号”是在中国古代,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而给出的称号,就是用寥寥几个字高度概括一个人的是非功过而做盖棺定论的评价。

  谥号通常有美谥、平谥和恶谥之分,褒扬性的是美谥,怜惜性的是平谥,贬义性的是恶谥,在死者为大的古代,恶谥是对死者的批评,因此被评恶谥是件很耻辱的事情。

  
 

  蜀汉景耀三年,后主刘禅下诏追谥已经故去的五位大将,其中追赵云为顺平侯,马超、黄忠分别为威侯、刚侯,张飞更是被追封为开疆拓土、威震边疆的桓侯,这些都是表彰功劳的美谥,但作为蜀汉第一名将的关羽却被追封了一个“壮缪侯”的恶谥,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古语有言:武而不遂曰“壮”,名与实爽曰“缪”,意思是说武力高强,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壮缪连用明确给出了关羽名不副实,关羽跟随刘备东征西战,可谓忠心耿耿,其威名远扬,威震华夏,但他对蜀汉的贡献却远远低于他的威名,看来这个“壮缪侯”实在不能说是个好的谥号。

  
 

  历史上,秦桧也有一个带“缪”字的谥号,南宋的奸贼秦桧死后,宋高宗给了他个美谥“忠献”,可谓是荒唐至极,等到宋宁宗准备北伐时,为了调动国内的舆论,除了为岳飞平反外,还褫夺了秦桧“忠献”的谥号,改为“缪丑”,可以说这个“缪”字如果出现在谥号中那就是不折不扣的辱骂。

  关羽确实可以称得上蜀汉第一名将,但是纵观三国历史,关羽也确实没有几个胜战的记载,唯一对蜀汉贡献最大的就是镇守荆州,然而也是因为他的狂妄自大,导致蜀汉丢失了荆州这块战略要地。

  
 

  当初刘备想要争夺天下,一切的基础都在于兼跨荆益二州,而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机又是完全错误的,此时刘备刚刚打完汉中之战,人困马乏,根本无力回来支援,所以关羽只能孤军深入,而关羽为了保证兵力,竟然撤走了荆州守军,要知道,孙权早就觊觎荆州多时,此前还曾因为索要荆州而差点与刘备发生冲突。

  作为荆州主帅的关羽自然知道这一点,但他却不顾孙权的狼子野心,最终丢掉了荆州,之后刘备为了夺回荆州而伐吴,结果又失败了,使得蜀汉再次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自此以后,蜀汉便只能屈居于益州,再也难有作为,而这一切的原点都是因为关羽的失误造成的,所以刘禅给关羽这样的谥号也就说得过去了。

  
 

  不过,也有人说在古代,“缪”是通假字,与“穆”相通,如果换成“穆”字的话,可以说关羽的谥号就变成了一个美谥,但这有点说不过去,因为刘备入主益州后,迎娶了吴懿的妹妹,后来被封为皇后,她死后的谥号就是“穆”。

  要知道,她和关羽的谥号在《三国志》中都有记载,而且作者陈寿就来自蜀汉,他是不可能用两个不同的字来表达一个意思的,所以关羽的谥号只能是“缪”。

  关羽有蜀汉第一名将的身份,却无功业建树,反而丢掉了蜀汉的半壁江山,因此刘禅追封的“壮缪侯”这个谥号可以说贴近事实,但这样的评价对于一个已故的重臣,就未免显得太过寡恩了。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历史
 

  “壮缪”是刘禅赐予关羽的谥号,代表着刘禅以及当时蜀汉朝堂上下对关羽的看法,那么“壮缪”到底是什么意思?蜀汉君臣为什么要给关羽这样的谥号呢?

  1、谥号

  谥号是中国一项灿烂的传统文化!封建社会中,每一个有身份的人去世之后都会由后人来用一个或者几个字概括其一生,这就是谥号。

  比如说汉武帝中“武”就是刘彻的谥号,岳武穆中“武穆”就是岳飞的谥号,范文正公中“文正”就是范仲淹的谥号。

  谥号有美谥,比如说“文”、“武”、“宣”、“景”、“文正”、“忠武”等等;有平谥,如“平”、“元”、“肃”等等;也有恶谥,比如说汉灵帝的“灵”,隋炀帝的“炀”,秦桧的“谬丑”等等。基本代表了当时人们对他们的看法,不过从唐朝之后,很少看到恶谥了,而且谥号成了歌功颂德的工具,所以说唐朝之前的谥号还是比较中肯的。

  《谥法》中对每一个字都有定义,那么关羽的“壮缪”代表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2、关羽的壮缪背后是什么含义

  壮缪是两个字,要分来看。

  《谥法》是周朝修订,并没有“壮”,到了汉朝才出现,在三国时期大量使用,谥号里面有“壮”的大将徐晃、张郃、许褚、邓艾、庞德等等,释义为:

  戎昭果毅,蹈难成名,声溢当时,义高在昔,寡人愍焉,谥曰壮侯。

  是指武将当时名声在外,果敢勇猛,所以“壮”是美谥,关羽完全配得上。

  缪在《谥法》中释义如下:

  名与实爽曰“缪”。

  意思很简单,就是名不副实,这个谥号就是恶谥了,秦桧的谥号里面也有”缪“。

  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指关羽名声很大,襄樊之战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是实际上名不副实。那么为什么武圣关羽会得到这样的谥号呢?

  3、败走麦城成了一生的污点

  很明显,关羽得到这样的谥号完全是因为败走麦城,大意失荆州。

  荆州对蜀汉的战略意义重大,在诸葛亮给刘备的未来规划之中,未来克复中原是从益州和荆州两路出兵夹击关中,现在失掉荆州,蜀汉相当于断了一足。

  而且荆州比益州更为富庶,人口稠密,可以为蜀汉政权提供充足的资源供应以及兵员补充,如今失去荆州,仅凭益州以及荆州市郡想要与曹魏五州之地争雄无异于痴人说梦,这也是后来诸葛亮北伐如此吃力的根本原因。

  另外在大意失荆州这件事情上,也表现出关羽的战略眼光不足,当时大的方向是联合东吴,抵抗曹魏,在刘备取得益州及汉中之后,应该抓住机会休养生息,壮大力量。但是关羽坐镇荆州,却与东吴交恶,不仅丢了荆州,而且差点将东吴推向曹魏,如果这两家联合起来,那么蜀汉政权早就灰飞烟灭了。

  在关羽身死之后,刘备倾全部兵力为关羽报仇,结果夷陵惨败,蜀汉的根基受到重创,不仅军队大量阵亡,而且很多优秀的人才如马良、赵累等等也被杀,让本来人才青黄不接的蜀汉更加捉襟见肘。

  所以关羽丢掉荆州就是原罪,对蜀汉影响深远,也无外乎刘禅给他这样的谥号了。

  先说观点,古代对于文臣武将的谥号,一是看他的生平事迹,二是看其君主对于他的态度。关羽的谥号“壮缪”二字,是他个人功绩的客观概括,不能简单地归类为“美谥”或者“恶谥”。

  一、武德刚毅曰壮

  谥法中“壮”与“庄”通常混用,这个谥号总体而言是一个中等偏上的谥号,一般用来表述有威严、性格刚毅、为人端庄、征伐作战等等特点。和关羽相匹配的几个表述大概有“威德刚武曰壮”、“屡行征伐曰壮”、“武德刚毅曰壮”、“武而不遂曰壮”。

  关羽无论是在正史还是在演义中,其个人武力都是毋庸置疑的。早年追随刘备转战南北,在官渡之战中斩杀颜良,包括演义中的过五关斩六将等等。后期坐镇荆州,独当一面,并且北伐襄樊,威震华夏。这些表现都配得上“壮”这个谥号。当然,关羽被孙权偷袭荆州,最终败亡,也对应了“武而不遂”的评价。

  二、名与实爽曰缪

  
 

  谥法中“缪”字则是比较明确的贬义了,“名与实爽曰缪”,即表明名气与实际表现不相匹配。在当时的三国乱世,关羽的名气虽然远没有达到后来“武圣”的高度,但也是赫赫有名,位于“前后左右”四大将之首,说是刘备手下头号大将也不为过。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贬义的谥号呢?这基本上要归因于关羽最后的失败,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普通的失败不会影响武将一生的评价。可惜关羽的这次失败造成蜀汉失去了荆州的结果,对于整个战略布局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可以说断送了刘备统一天下的希望。所以这次失败,直接影响到关羽的谥号。

  三、后世谥号逐步升级

  
 

  关羽在当时的谥号,比不上同期的张飞、黄忠等人,例如张飞的“桓”、马超的“威”、黄忠的“刚”等等。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关羽的谥号却一路拔高,脱颖而出。

  最初关羽受封“汉寿亭侯”,是侯爵,所以死后的谥号是“壮缪侯”。到了北宋的时候开始逐步升级,先是“忠惠公”,然后又变成“义勇武安王”,从侯爵变成了封王。到了元明清时期,更是封帝,成为“关圣大帝”,也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武圣关羽,其地位可谓是不断上升。

  因此,关羽的谥号“壮缪”,基本上是对他一生功绩的客观评价。但是由于关羽的忠义思想,后人推崇备至,所以最终演化为今天的“武圣”称号。

  真不想和文盲谈这个问题!什么叫贬?汉寿亭侯是爵位,壮缪是谥号,这两个就不挨着,谁贬了。汉寿亭侯是对他功绩的奖励,壮缪是对他一生的总结。

  关羽死的时候没有获得谥号,刘备时代的蜀汉只有法正死的时候有谥号——翼侯。包括五虎在内许多大臣都是刘禅时代追谥的。谥号根据《谥法》拟订,古人认为这个能通鬼神,十分神圣,褒贬都会提现,很少遮丑。比如郑灵公,汉灵帝都是不好的谥号。关羽的谥号,也出现过美化,清朝学者考证说古代缪字通假穆字,以关羽为壮穆,这就是很美化了。但是这个说法完全不可以信,如我前面说的《谥法》是很严谨的国家礼仪,其中对这两个字的用法大相径庭,怎么可能通假。

  名与实爽曰缪,意思是名气很大实力却匹配不上。布德执义曰穆,这个就很直白了,岳飞谥号就用了这个字。这两个字一褒一贬怎么可能混着用。

  结合壮字——武而不遂曰壮,意思是,有武力却没有干出大功业,颇为惋惜。比如邓世昌,谥号壮节。这个和关羽就有点心心相惜的意思了。那么有武力又干出了大功绩的用哪个字呢?——请参照岳飞的谥号。

  这样解释关羽的谥号壮缪,有武力可惜没干成大功绩,名气很大,实力却不够匹配。可以很好的解释蜀汉对关羽的看法,襄阳大战威震华夏,却在巅峰时大意丢了荆州,丢了性命,表现实在是差强人意。

  要弄清楚刘禅为什么要把关羽的谥号定为壮缪候,必须拨开《三国演义》和各种民间传说的迷雾,回归到历史本身去看。

  
 

  一、关于谥号

  
 

  谥号制度源于西周,秦始皇曾予以废除,但是西汉又捡回来了,并一直传承了整个封建社会。

  所谓谥号,就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但谥号不是谁都有资格有的,只有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才有资格被给予谥号。

  其中,皇帝除了谥号之外,还有庙号。两者的区别是:谥号一般都是某某帝,而庙号则是某某宗或某某祖。例如,杨广的谥号是炀帝,而庙号是世祖;李世民的庙号是太宗,而谥号是文帝(后加谥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谥号可分为上谥(美谥)、中谥(平谥)和下谥(恶谥)三类。前者为褒扬性的,后者为贬义性的,而中间为怜惜性的。

  那么,壮缪究竟是属于那一类谥号呢?我们来看看《逸周书•谥法解》上的解释:

  壮:威德刚武曰壮;赫围克服曰壮;胜敌克乱曰壮;好力致勇曰壮;屡行征伐曰壮;武德刚毅曰壮;非礼弗履曰壮。

  缪:名与实爽曰缪;伤人蔽贤曰缪;蔽仁伤善曰缪。

  从以上内容,再联系关羽的生平来看,“壮”应该是属于褒扬,但“缪”应该是属于贬义。

  
 

  
 

  二、历史上谥号带“缪”的人物

  
 

  那么,“壮缪”究竟是美谥,还是恶谥呢?我们不防来看看历史上谥号带有“缪”的人物都有哪些:

  西汉平干王刘元,因为谒者被杀害而连座,死后谥号缪,封国被废除。

  西汉将领郑吉,西域第一任都护,谥缪侯;

  西汉张勃,因他所推荐的陈汤犯罪削去食邑200户,死谥缪侯。

  北周薛善,因为打了齐轨的小报告,被高祖谥曰缪公。

  中唐名将伊慎,因晚节有亏,谥号壮缪。

  南宋大奸臣秦桧,先谥“忠献”(宋高宗这个大昏君给的),后谥“缪丑”,又改回“忠献”,最后又谥“缪狠”。

  另,西晋何曾,为人贪鄙,礼官议论谥号时曾提议谥为“缪丑”,但最终没有被采纳。

  以上谥号带“缪”字的人,多多少少都有些品德问题。由此可见,“壮缪”这一谥号,应该还是偏向于恶谥多一些。

  
 

  
 

  三、为什么要给关羽谥号“壮缪”

  
 

  因为我们印象中的关羽一直都是完美的形象,所以有人说这是因为刘禅和姜维联手黑关羽,才给了这个谥号。但个人以为不然。

  其实我们都被《三国演义》和各种民间传说给蒙蔽了。历史上真正的关羽并不完美,而是一位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的将领。优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勇冠三军万人敌,忠心耿耿随刘备。缺点则是刚愎傲慢易生气。

  吕蒙说关羽“性颇自负,好凌人。”陆逊则说“羽矜其骁气,陵轹於人。始有大功,意骄志逸。”再来看自己人怎么说。廖立(诸葛亮把他和庞统并称“良才”):“是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杨戏:“(关羽)交待无礼,并致奸慝,悼惟轻虑,陨身匡国。”

  这从关羽对待马超、黄忠、糜芳、傅士仁等人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所以陈寿说:“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辛弃疾的好朋友陈亮更直接:“夫关羽好勇而无谋,恃气而骄功,此其势甚易谲也。”

  
 

  
 

  然关羽的最大败绩,并非丢了荆州、败走麦城,而是破坏了蜀吴统一战线。诸葛亮的“隆中对”,重点就在于“联吴抗曹”。然而,关羽不但拒绝了孙权的联姻请求,还数度辱骂吴国君臣,使得吴国倒向了曹魏一方,并袭取荆州。

  后来,吴蜀爆发夷陵之战,曹魏坐收渔人之利,蜀国元气大伤,事实上已经丧失了争夺天下的实力。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关羽。所以毛主席说:“关云长大体上是不懂统一战线的,这个人并不高明,对待同盟军搞关门主义,不讲政策。”

  由此看来,关羽虽然有大功,但也有大过,以“壮”旌其功,以“缪”责其过,基本上还是合理的,并不存在“黑”的情况。

  谥号是古人在一些身份较高的人物去世之后,对他生前事迹作一个总的评价,有一个盖棺定论的作用,谥号始于周朝,只有在秦始皇时期被废除一段时间,其他时期都沿用了谥号来定论一个人的生平,一般用在皇帝、后妃、朝中重臣及有影响力的人物身上。

  蜀汉政权作为三国三大政权之一,死后有谥号的人物不过十二三人,除了法正一个是刘备生前评过谥号的,其他所有大臣都是在刘禅时代定的谥号,蜀汉重要的文武大臣少说也有几千人吧,能享乐有谥号的不到百分之一,所以谥号也是一个人身份尊贵的象征,这是一个前提。

  关羽、刘备、张飞

  刘备的谥号是“昭烈皇帝”,法正的谥号是“翼侯”,张飞的谥号是“桓侯”,赵云的谥号是“顺平侯”,马超的谥号是“威侯”,黄忠的谥号是“刚侯”,诸葛亮的谥号是“忠武侯”,关羽的谥号是“壮缪侯”。

  这些人当中,其他人基本上是美谥,只有关羽的谥号很多人有争议,一部分人认为壮缪是美谥,一部分人认为壮缪是恶谥,那么壮缪二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壮”这个字在周朝的古谥法中是没有的,把“壮”用作谥号是从汉朝开始的,比如西汉时期的名将赵充国,他还是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到了三国时期,壮这个谥号也用得蛮多,比如庞德,他的谥号是“壮侯”,还有许褚、张郃、文聘、徐晃、曹休等人的谥号都是壮侯。

  关羽

  壮有豪壮、壮烈的意思,应该与庄字是通假字,根据古代谥法的记载,对于庄字有以下解释:

  兵甲亟作曰庄;叡圉克服曰庄;胜敌志强曰庄; 死于原野曰庄;屡征杀伐曰庄;武而不遂曰庄。

  1、兵甲亟作曰庄

  这句可以理解多次率军出战。这符合关羽的一生,关羽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就跟随刘备创业,直到公元220年被杀,跟随刘备36年之久,一生不离不弃,刘备早年在北方颠沛流离时,全靠关羽、张飞两个万人敌相助,而且刘备但凡分兵,一定是自己率领一支军队,再让关羽率领另一支。

  关羽征战

  关羽的军事才能不用怀疑,一生身经百战,无数次率军作战,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所以说关羽多次率军作战跟“兵甲亟作”是吻合的。

  2、叡圉克服曰庄

  这句可以理解为睿智地防御。这同样符合关羽一生,关羽守荆州就是最好的证明,从刘备率军进入益州后,关羽就成为荆州的主将,在诸葛亮、张飞、赵云进入益州后,关羽更是一个人镇守荆州,无论是东吴也好,曹魏也罢,有关羽镇守的荆州,敌人都无法突破,所以这句也是符合关羽的。

  3、胜敌志强曰庄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打败敌人而强盛。这也符合关羽的一生,关羽在白马之战中斩颜良,一战定胜负,在南郡之战中,关羽率领少量军队绝北道,阻击从襄樊南下支援南郡曹仁的兵马,与曹营多位名将有过交手,最终确保南郡之战的胜利。

  关 羽威震华夏

  在襄樊之战中,关羽更是威震华夏,打败了吕常、曹仁、满宠,迫使他们只能紧守城池,生擒了于禁和庞德,及手下三万多人成建制的军队,并斩杀了不愿意投降的庞德,整个曹魏中原地区因为关羽的北伐而躁动不安,都希望依附于关羽,搞得曹操差一点要迁都,这就是关羽的强盛,与这句谥号是很相配的。

  4、死于原野曰庄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死在野外,东吴偷袭荆州后,关羽败走麦城,最后在临沮被潘璋手下的司马马忠所俘虏,随后就被杀害,首级还被孙权送给了曹操,这话印证的关羽的结局,用在关羽身上再合适不过。

  5、屡征杀伐曰庄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多次出征,关羽镇守荆州期间,多次主动出击与曹魏在边境地区进行过一系列战争,别外,北伐襄樊就是如此。

  关羽和张飞

  6、武而不遂曰庄。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有武功却没能实现愿望,有半途而废的意思,或者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关羽北伐襄樊就是如此,打了个虎头蛇尾,虽然有威震华夏的战绩,但最终却落得身首异处、失去荆州的结局,这也可以称为壮志未酬。

  所以“庄”这个谥号用在关羽身上其实是很合适的,有两层意思:

  一是表达了关羽一生战绩颇多,很有能力,这是对关羽一生的肯定。

  二是表达了关羽壮志未酬,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去世了,有惋惜的意思。

  所以“庄”或者“壮”这个谥号是个美谥,庞德、许褚、张郃、文聘、徐晃、曹休等人也是壮,他们不可能是恶谥。

  关羽大意失荆州

  再来看缪这个谥号,缪这个字比较复杂,首先他是个多音字,有8种读音,其次他又是个通假字,可以通”穆“(mù)和“缭”(liáo),而在古代谥法中,只有一句关于缪的记载,这就是:

  名与实爽曰缪;伤人蔽贤曰缪;蔽仁伤善曰缪。

  1)、名与实爽曰缪

  这话可以理解为名不副实,有种盛名之下难却的意思。这应该说的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导致蜀汉国力大减,势力退出荆州,间接影响就是导致蜀汉失去了与曹魏争夺天下的实力,关羽得负这个责任,所以这个缪有点点追责的意思,这是不可否认的。

  2)、伤人蔽贤曰缪

  这话可以理解为伤害别人和欺骗贤人,这个关羽倒是没有做过,他无非就是有点骄傲罢了。

  关羽骄傲

  3)、蔽仁伤善曰缪

  这话可以理解为欺骗仁义和伤害善良,这个关羽也没有做过。

  所以这三句中只有“名与实爽曰缪”放在关羽身上是合适的,但是关羽的谥号是二个字“壮缪”,前一个字是表达了关羽的功绩,赞扬了关羽的一生,是美谥;后一个字是表达了关羽造成很不好的后果,有一种责备的意思,但并不是恶谥,而是带一种同情和责备的谥号。

  一般常规意义上的恶谥有:厉、灵、炀。相对应的是周厉王、赵武灵王、隋炀帝,这才叫恶谥,关羽的缪只能算一种带同情意味的中谥。

  关羽的失败并不是他主观愿望上的失败,襄樊之战关羽失败导致了大意失荆州,关羽是有责任,但不是主要责任,主要责任在刘备身上,因为关羽是受了刘备命令北伐襄樊的,而且在整个战争期间,刘备没有支援关羽一兵一卒,于情于理上说,刘备作为整个政权的最高负责人,都是有责任的。

  关羽地位崇高

  如果给关羽上了恶谥,那等于是刘备也有责任,有否定刘备的意思,这在蜀汉是不可能的,刘禅给关羽等几人上谥号还是在姜维的上书上同意的,因为关羽的谥号不好上,有功有过,既不能过度赞美,也不能过度否定,因为关羽对蜀汉的贡献真的太大了,相当于蜀汉的创业元老和合伙人。

  关羽既不能过度赞美,又不能过度否定,那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半赞美,一半否定,所以关羽的壮缪谥号中,前一个字是赞美,后一个字是否字,这就是刘禅的高明,显示了他的智慧,但这绝对不是恶谥,关羽是不可能被否定的,他在蜀汉的地位太高了,不仅仅是在蜀汉政权,在整个三国民间,关羽的地位也是非常崇高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为什么关羽的谥号是壮缪?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