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华佗真的为关羽做过刮骨疗毒吗?

  关羽(160-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 河东郡解县(今 山西 运城)人, 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 刘备辗转各地,曾被 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 袁绍大将 颜良,与 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

  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 周瑜攻打南郡 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 益州,关羽留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 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 徐晃前来增援,东吴 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有这样的叙述,“佗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乌头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此后就上演了刮骨疗毒的千古绝唱。这事儿并不是罗贯中拿大伙儿开涮,陈寿的《三国志》里面也提到刮骨疗毒,只不过动手的是关羽军中的医生而已。

  因为觉得这个有趣,我把乌头药性细看一遍,顿时觉得从科学角度看关公的刮骨疗毒,里面大有文章,不过,《三国演义》里的华陀之医术,却多少有些颠三倒四。

  乌头,属于多年生草本药物植物,含有剧毒乌头碱,只要零点几毫克就可以要人性命,涂抹在箭上就成为毒箭,古代通常用于狩猎,有野兽“中者立仆”的效果。说白了,这是一种生物碱毒剂。古代化学不发达,生物碱是常用的主要毒物,像马钱子,就是剧毒,如果看《基督山伯爵》,你会发现这些东西无论东西方,想给谁来个暴毙都是通用的。乌头作为毒剂不但可以通过箭,还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我们邻居一位会推拿的研究员先生有几个弟子跟着学中医学大了,“###”中为吓唬一位领导,就给他的生殖器上抹了乌头,告诉他不听话就不给解毒,回去以后领导那话儿肿成一尺多长萝卜粗细漆黑无比,吓得这位大人要多听话有多听话(详见拙作《梦里燕赵》)……

  曹仁用乌头制造毒箭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而且效果应该很好,不过,咱们要说关羽还算是幸运的,同样是生物碱,要是曹仁用箭毒木造毒箭射关羽,那就不是刮骨疗毒能解决的了,两者的作用机理不同,乌头是“中者立仆”,箭毒木则是“中者立毙”。

  箭毒木,又名“见血封喉”,是我国古代南方如云南等地的少数民族处死犯人的家伙,对付凶恶的野兽也常用此物制成毒箭,人称“七上八下九不活”,意思是中箭后野兽向坡上跑能跑七步,向下跑能跑八步,第九步必死无疑。它的毒性机理是造成凝血和心脏狂跳,但是这东西不能用来打猎,因为其毒入血,中箭的野兽如果人吃了也会死。《人猿泰山》里面提到泰山学黑人用毒箭射狮子来吃,那是想当然,真这样泰山不死也得半身不遂,可见作者属于闭门造车。

  而乌头是神经毒剂,多量摄入会造成人体神经系统紊乱,运动神经麻痹,心律失常,所以中箭后的反应是“中者立仆”,而后才引发中枢神经兴奋,作用于心脏,造成死亡。看关公中箭后的表现,一个是“翻身落马”,你看他中了孟坦和庞德一箭都没有这个反应,这次显然不太正常,估计是运动神经麻痹,控制不住肌肉才从马上掉下来了,一个是“右臂青肿,不能运动”,那应该是中毒后肌肉强行被拉直的表现。换句话说,关羽也跟被射中的动物一样来了个“中者立仆”了,但是没有“立毙”。

  关羽没有死,看来是毒剂没到致死的剂量。既然曹仁造毒箭就是要取人性命,关羽怎么能够幸免呢?我的推测关羽中箭不死的原因大概有几条,

  姑妄言之吧。

  第一,关羽体格特别好,对毒药抵抗能力强……这个证据不足,徐宁体格也够好,中了一药箭还不是当时毙命?

  第二,曹仁的箭有问题。这里面就比较复杂。

  首先,可能是曹仁的箭用的是川乌不是草乌,二者的区别是前者属于栽培,后者属于野生,考虑到曹仁是正规军,这箭是弓箭手用的,大量使用的兵器需要标准化,采用川乌比草乌的可能性更大,但是从毒性上来说,培植的玩意儿就不如野生的了,很可能配药的工匠弄混了两种药,换算错了单位,关公因此幸免。

  或者应该考虑曹仁的作战环境,当时关公水淹七军,围攻樊城,大雨下的荆州战船可以直接靠城垛子,很有可能曹仁的箭也让水给泡了,这样毒性自然减弱,而且箭给水泡了以后可能曹军要生火来烤,乌头碱遇热容易分解,现代用乌头制剂都是先煎制去毒性,这一烤估计毒性又小不少,射到关羽身上就效果差些,当也正常。

  

华佗真的为关羽做过刮骨疗毒吗?

  第三,可能是这一箭射得太巧了,箭镞整个钉到了关羽的臂骨上,这样大部分毒没发挥作用就被骨头挡住了,未能进入血管和肌肉。好处是关公没有当场毙命,坏处呢?骨骼被毒剂污染,逐渐扩散释放,改慢性中毒了。所以无法痊愈。

  我想这也就是华佗要给关羽刮骨的原因,所谓“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似乎有点儿不符合病症,最可怕的恐怕是慢性中毒最终可能还会达到致死量,即便达不到致死量,毒剂逐渐释放,箭伤的恢复就困难了。

  关羽中箭后的表现有些失常,“众将入帐见关公。公问曰:‘汝等来有何事’”——主将中箭,大家来问候很正常,怎么会问“汝等来有何事”,看来关公思维有点儿混乱,随后又“怒曰”,显示情绪不够稳定。从乌头的药理作用看,它可以引发中枢神经的异常兴奋,看来关公的情绪激动不全是性格使然,至少是在药物的作用下变本加厉。刮骨的目的,就是清除骨骼上的留毒吧。

  历史上,刮骨疗毒是关公的军医给做的手术。这其实更真实一些,那时候交通不便,华佗没有那么灵通的消息,只不过他确实做过关于乌头等药物的研究,据说着名的麻沸汤里面就有乌头的成分。关公的军医给关公动手术应该有技术基础,中国自古南方比北方制作毒剂和用毒的水平就更高,关羽的军医极可能来自蜀占荆州的湘西一带,后来为关羽报仇的作战序列中,就有这一带战斗力很强的武陵蛮,也就是苗族的祖先,苗人对蛊、毒的研究,应该达到了当时的“世界先进水平”,给关羽看看毒箭不算稀奇。顺便说一句当时另一个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毒药研究中心,应该是彝族系统的朵思王和孟获一支,三江城之战,朵思王的乱箭使蜀军“但有中箭者,皮肉皆烂,见五脏而死”,只怕用的就是箭毒。他们对毒药武器的研究肯定在曹仁军的水平之上,因此几十年后阳平关蜀军的连弩毒箭才让司马师大开眼界,晕头转向。

  不过,如果从乌头的毒性来说,刮骨疗毒时关公的表现要打一点儿折扣,因为乌头对神经有麻痹的作用,关公神态自若,一方面是神勇可嘉,还有一方面恐怕就是中的箭毒起到了一定的麻醉作用。手术显然是成功的,手术后关羽的手臂“伸舒如故”,看来已经不受乌头毒剂的影响了。

  最后说点儿蹊跷的事情,按照马王堆帛书和阜阳汉简,乌头虽然有毒,但是也有毒品的作用,当时被用作兴奋剂和,曹仁生得晚于马王堆墓葬时代,又是官宦子弟,如果对这种药物作用比较了解当不奇怪,那么,假如他是故意用这种箭射关羽又不射死,其用心就很可琢磨了。

  阴险啊,曹子孝!

  过去事,不用深究!只是历史而已……

  听三国,是有这回事!但我们听的三国是演义,三国志如果读一下有可能会有答案的

  华佗说:我只会开瓢,不会刮骨啊!

  你还别说,倒是真的有关羽刮骨疗毒这个事情,这是在正史中有记载的。

  不得不说,关二爷是个狠人!但是从历史书记载来看,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事情可能性不大,因为时间对不上!

  话说当年华佗医术高超,赋予盛名,当时曹操有头疼病,四处求医也没有彻底根除。但是在把华佗请来之后,结果人家三下五除二一顿折腾之后,曹操头也不疼了,睡觉也香了,吃饭都敢食生肉了。曹操很是欢喜,想着这样的人才留在军中可是大有用处的,因此就三番五次请求华佗留在自己部队中。

  虽然华佗吵着闹着要给曹操开瓢,曹操也忍了,谁叫他华佗是个人才啊!

  怎奈何华佗心里想的是天下苍生,岂是军队可以容得下的,华佗一再回绝了曹操的邀请,以老婆有病告辞回家了。曹操本多疑,派人打探,发现华佗老婆好好的,没有生病,认为华佗欺骗了他。

  在曹操眼里,你给我脑袋开瓢可以,但是你不能打我脸。正所谓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于是哪里还顾得上华佗对他的救命之恩,直接把华佗给抓回来,然后把他给杀了。估计华佗在临死前也很后悔,早知道就先把你脑袋给开瓢了。

  曹操心想,这下好了,不用担心有人要给我脑袋开瓢了。

  

华佗真的为关羽做过刮骨疗毒吗?

  注意这个华佗死的时间,实在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而根据《三国演义》来看,关羽受伤的时间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也就是襄樊之战关羽战败,失了荆州那个时间。这个时间华佗已经被处死了,二者有着很大的时间差,所以,华佗不可能为关羽疗伤。

  差了十多年,华佗都烂成一堆白骨了,你让他刮谁的骨头?

  那么这个为关羽刮骨疗毒的又是何人?我觉得倒有可能是他的徒弟,华佗把自己所学传给了自己的徒弟,那个时候能够有如此胆量以及如此超前的医学理念,也就只有华佗和他的传人了。

  至于为什么会被说成是华佗,也应该是人们对于华佗的妙手回春的医术有着至高的敬仰,对他的为人很敬佩,所以,自然就会把这样的荣誉直接给了华佗。《三国演义》里面有很多类似的张冠李戴,比如诸葛亮吧,草船借箭、火烧赤壁,那都不是他干的啊!

  

华佗真的为关羽做过刮骨疗毒吗?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中有关于华佗医术的详细记载,我以前的文章中也有对华佗之死的论述,他创作了五禽戏,是当时的名医,然后无论是华佗还是关羽的史料都没有记载华佗曾经为关羽刮骨疗伤一事。三国志中关羽确实有刮骨疗伤一事,一边疗伤,一边与朋友饮酒,吃肉,谈笑风生,非常惬意。为关羽疗伤的大夫没有记录姓名,但确实不是华佗。

  华佗为关羽作刮骨疗毒的故事,为后人所津津乐道,为何很多三国史迷会对这段情节如此钟情呢?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这两位在当时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一位是武艺超群的关二爷,另一位是医术高明的神医华佗,两个人的故事组合在一起,这种营销的亮点的确可以打满分,这都要归功于罗贯中编造故事的造诣之高,令人钦佩。

  我们先看一看,关羽的刮骨疗毒的有关历史的记载是如何的?《三国志·关羽传》写关公“尝(曾)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伤的是“左臂”,而不是“右臂”。以后虽然有医者“刮骨去毒”,但《三国志》记全文85字并无一字说医者为谁,也就是个无名氏,栽在华佗头上,若非“名人效应”,基本仅仅是臆测而已。而关云长战曹仁于樊城,时间在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关云长也就是在那时中箭受伤,并因而发生“刮骨去毒”的故事。

  然后,我们看看历史记载华佗这边的情况,在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华佗因为曹操头风发作屡召不至,操“大怒”,拿回许昌,“遂考竟佗”,也就是拷打至死。后来曹操的儿子仓舒(曹冲)病危,曹操还“吾悔杀华佗”呢——人都死了十多年,上哪儿去给关公“刮骨疗毒”?,从这个时间上推测华佗是不可能发生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手术事件的,前后相差11年的时间,在公元219年华佗都已经上西天11个年头了。

  所以说这个故事仅仅是演义故事,史实上是站不住脚跟的,但是《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一位大师级的小说家,把关羽和华佗的手术疗伤故事组合在一个剧情里,是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一来显示了关将军的真丈夫性情和将军本色,二来可以点缀出华佗的妙手回春之医术高明,可谓一箭双雕也。

  没有这回事.华佗刮骨治病和关羽疗伤都是真实发生的事,但是给关羽动手术的人却不是华佗.

  华佗医术高超,率先使用止痛剂\"麻沸散\"减轻痛苦,但是,按照史书上记载,关羽疗伤时,华佗早已经过世了,所以是假的.

  罗贯中确实是妙笔生花,将真实的两件事情拼凑在一起,如此拼凑看起来的事情便变得十分的合情合理、栩栩如生了。但是,罗贯中是写小说大师,不是历史学家,他写的《三国演义》是小说,小说某些情节是虚构的特别正常。华佗是名医,关羽是名将,将他俩安排到一起不仅合情合理,更是成全了一段佳话。

  历史上确实有华佗,而且是一代名医。华佗是在公元208年被曹操所杀,而关羽中箭是在公元219年左右,中间差了十一年。也就是说华佗和“刮骨疗毒”是不相干的。

  不知道大家在读《三国演义》中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这一段时,有没有生疑呢?华佗自创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药,华佗发明出来的目的就是拿来运用于他擅长的外科手术,减少病人的痛苦的同时也可减少自己手术的难度。在《三国演义》中,华佗却对关羽提出要将关羽绑在柱上,然后才开始手术。我相信名医华佗是不会故意调侃关将军,有麻药却不肯给他上麻药。所以剧情上的不合理处也证明了华佗并没有给关羽刮骨疗毒。

  给关羽刮骨疗毒的医生在正史《三国志》中仅用一“医”字,一笔带过,所以也不知道是谁。不知是因为陈寿无从考证这位医生,还是因为其它原因。

  《三国演义》中对于关公刮骨疗毒的描写,还是为了突出关公勇猛无畏的形象,以及三国时期的医术十分的高明。将武圣关羽与神医华佗安排在一起的情节也是让人觉得是成就了一段佳话,成为后人的美谈,逐渐让人们深信不疑也是不难理解的。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请关注一下,谢谢。

  这个是真实的。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喜欢的话可以关注我哦。

  虽然史书中有记载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但是给关羽刮骨的人一定不是华佗!

  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三国志》里是这么记载的。

  那么史书里提到的这名医生有没有可能是华佗呢?答案是不可能的,因为《三国志》里虽然没有记录华佗的生卒年月,但却记载有这样一句话:

  也就是说,华佗的死亡时间一定是要比曹冲早的。曹冲病故于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这一年赤壁之战爆发。所以可以推断出,华佗在赤壁之战前就已经死了。

  那么关于什么时候刮骨疗毒的呢?确切的时间史书上同样也没有记载,但是《三国志·关羽传》里是这样说的,

  也就是说,关羽刮骨疗毒的时间应该是在他当襄阳太守之后。很明显,关羽是在赤壁之战胜利后,才当上襄阳太守的,也就是时间一定晚于公元208年。

  我这么分析,大家就明白了吧,公元208年前,华佗就死了,公元208年后,关羽才刮骨疗毒,所以华佗给关羽动手术是根本不可能的,另外史书上也从未记载过两人曾经见过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华佗真的为关羽做过刮骨疗毒吗?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