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韩信早期从未有过带兵经验,为何拜将之后可以战无不胜?

  谢谢邀请

  虽然说,韩信早期没带过兵,但是,他在楚营里呆过。他也曾跟随项梁南征北战过。也跟随项羽身经百战过。

  本来韩信从小就饱读兵书,加上天然的天赋,再加上跟随项梁、项羽打仗厉练过。

 

  然后又被刘邦拜为上将军,给了他一个军事大舞台表演,就让韩信如虎添翼了。

  再说 韩信曾是项羽的部下,几年的卧底生漄也让韩信在楚汉战争中把项羽的老底摸得清清楚楚的。

  这大概也就是兵书上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吧。

  所以韩信拜将后才可以百战百胜。

  用脑读历史,用心讲故事,欢迎关注【讲古场】

  韩信在刘邦登台拜将之前,确实没有任何统兵打仗的记录,更不用说克敌制胜的记录了。但是一个优秀将领的经验并不一定来源于亲自领兵打仗的过程,还有其他的途径。历史上,一出道就未尝败绩的将军有很多,比如孙膑、白起、岳飞……这一类人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下面我们一一进行说明。

  一、获取他人的经验

  韩信虽然在出道之前,没有统兵打仗的经验,但是他很早就参加了项梁的起义军,一定也参加了很多的战争。项梁死后,韩信在项羽身边担任郎中,参与了项羽在入关之前的所有战争。这些战争,有胜利的也有失败的,有以少胜多的,更有以弱胜强的。项羽的成名之战——巨鹿之战,韩信也一定是参与了的。在这些过程中,很有心的韩信一定在暗中总结经验,将来为自己所有。
 

  另外,当时天下顶尖的军事人才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韩信,一个是项羽。在韩信出道之前,就只有项羽一人。韩信在投靠刘邦之前,虽然没有得到项羽的重用,但一直跟随在其身边,耳濡目染,加上韩信的分析总结,一定是受益匪浅。这些他人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让韩信逐渐的形成了自己对战争的理解,变成了自己的经验。

  二、获取前人的经验

  读书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获取前人的经验。韩信一定是读过很多兵书,吸取了前人很多的经验。这一点史书上虽然没有正面的记载,但是却在一段对话中,表现出了韩信博览兵书、融会贯通的一面。
 

  韩信帅兵,通过井陉一战而灭赵主力。战后,很多将领向韩信请教兵法。诸将表示,兵书上说不能够背水列阵,而将军却反其道而行之,不按兵书办事,反而却赢得了胜利,这是为什么呢?韩信回答说,我就是按照兵法去布阵的,只是你们读兵书读的不仔细吧了……这段记载说明韩信不仅熟读兵书,而且还认真思考,理解了前人经验的精髓,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以才能够取得战争的胜利。

  三、优秀人才的共同特点

  韩信既能够从别人指挥的战斗中取得经验,也可以通过熟读兵书、认真思考吸取前人的经验。但是这样的人很多啊!可以说,每一个将领都看过别人打仗,也都接受过其他人的指挥,更看过很多的兵书,也是倒背如流,那为什么是有一个韩信呢?这就涉及到优秀人才的一个共同特点——悟性。

  上天是公平的吗?也许在整体上是,但是在具体的问题上就不是了。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很多人,就是聪明、智商高、悟性强,而且还谦虚谨慎、勤劳善良。哈哈,是不是很羡慕这样的人。虽然很少,凤毛麟角,但是各个历史时期都有。韩信就是同时代的佼佼者。所以,他能够以项羽集团的非核心成员,就能够学到项羽的本领,还总结出了项羽的弱点。仅仅靠死的文字的记载,就领会了战争的艺术,懂得根据实际情况而排兵布阵。正因为如此,韩信才被萧何称为国士无双。

  诸将效首虏,休,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亲若关注我,我必不负亲!

  诚邀!这里是行话历史,欢迎关注点赞!

  原因可以说多种多样。

 

  韩信在之前确实没有带过兵,韩信在拜将之前,最开始就是一个毫无梦想的咸鱼,后来也只是一个小小的持戟郎,说白了就是一个警卫员或者说卫兵的角色,根本没有上战场的机会。

  那么为什么如此一个毫无经验的小人物竟能战无不胜呢?

  1,韩信确实理论知识丰富

  一说到理论知识丰富,大家可能都嗤之以鼻,切,理论知识丰富,也就是说实践经验为零。典型的例子不就是赵括么,纸上谈兵,最终兵败。

  但是赵括的失败,不是因为他读的兵书多,而是因为他骄傲自满,再加上经验不足导致的。大家看《大秦帝国》有一幕,在长平之战兵败以后,其实赵括当时摆了一个阵法,也就是把战车围成一圈,确实抵挡了秦军,说明兵书于他而言是有用的。

  另外最关键的是韩信并不是闭门造车,读死书,还是可以联系实际情况的,自然结果也就大相径庭。

 

  2,韩信确实是个天才

  韩信这个人还真的就是个天才,这样的人其实古时候还是挺多的,比如我们熟知的诸葛亮,都是属于只有理论知识,但是却能够一出世就震惊世界。

  韩信也是如此,你要是说他出世以后,暗度陈仓那些计谋和他的天才智力没有关系,那是不可能的,而且这个聪明不只是单纯智商高。
 

  3,善于用人,揣摩人性

  这种东西是在兵书上很难学到的,恰好韩信就拥有这两项特长。我们都知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却不知道韩信除了注重数量,在质量的把握也十分的好。

  另外他出世以后得那些计谋,能够得以成功,无一不是因为对人性的准确把握。先是暗度陈仓打败章邯,后面也是各种花里胡哨打法。
 

  韩信乃楚汉之际一位风云人物,他有许多的故事,也有许多的谜团,比如他的老师是谁?他的出身是什么?但这位被后世尊称为“兵仙”的军事家,在史书中找不到一点关于其出身和师承的记载。

  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述关于韩信早年的事迹,只是说了韩信家境贫寒,没有什么作为,长期混饭吃,而且周围的好多人都看不起他,认为他是个无用之人。但是从后面韩信指挥作战的事迹和其所作所为看出来,韩信出色的军事谋略和政治远见在历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韩信的早年绝不是浑浑噩噩之辈,一定是立志高远,艰苦学习,最终才能有此成就。

  在后来的反秦起义中,韩信开始是跟随项羽,亲历了巨鹿之战,近距离观摩了项羽破釜沉舟,消灭章邯部下二十万秦军,战神一般的操作。这是理论结合实际很重要的学习经历。在项羽帐下两年多的实习生涯,韩信的成长很快,逐步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事指挥官。韩信一开始是忠于项羽的,他积极建言,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不过项羽从来没有听从过。项羽刚愎自用,不能容人,韩信的才华得不到施展,经过萧何的推荐到了刘邦阵营中才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综合历史记载,可以看出,几乎战无不胜的韩信是靠这么几个特点成为兵法大家的。

  一是韩信志向远大,能屈能伸,关键时刻能够保持头脑清醒。

  【胯下之辱】

  班固《汉书》记载,“信从下乡南昌亭长食,亭长妻苦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自绝去。至城下钓,有一漂母哀之,饭信,意漂数十日。……淮阴少年又侮信曰:“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众辱信曰:“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于是信孰视,俯出跨下。一市皆笑信,以为怯。”

  可以看出,少时贫寒的韩信,没有生活来源,基本上是有上顿没下顿,靠别人救济为生。但面对亭长妻子的嫌弃,能够“自绝去”,可以看出其傲骨之性。但面对少年屠夫的羞辱,又能做到“孰视,俯出跨下”,被众人讥笑胆小怕事而坦然处之。这就说明韩信能够在非常时期保持清醒的头脑,懂得取舍。

  二是韩信是一个心理学方面的专家,很懂得利用他人的心理需求,借助周边形势环境为己所用。

  【背水一战】

  这里读一读《汉书》里在韩信击败赵军,擒拿赵王歇后,与众将对话的描述。

  诸校效首虏休,皆贺,因问信曰:“兵法有‘右背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阵,曰破赵会食,臣等不服。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弗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经所谓‘驱市人而战之’也,其势非置死地,人人自为战;今即予生地,皆走,宁尚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非所及也。”

  意思是,众将献上首级和俘虏,向韩信祝贺时借机询问:“兵法上说:‘行军布阵应该右边和背后靠山,前边和左边临水’。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列阵,说‘打垮了赵军正式会战’。我等并不信服,然而竟真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啊?”

  韩信回答说:“这其实也是一种兵法,只是诸位没留心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平素没有机会训练诸位将士,就是在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啊,这种形势下只能让将士们置之死地,使得人人为保全自己而战。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

  将领们都佩服地说:“将军的兵法的确不是我们所能赶得上的呀。”

  三是韩信的谋略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虽然他之前没有带过兵,但用兵之道在于谋而后动,尤其在知彼知己方面韩信做到了极致。

  【谋而后动】

  拜将之后,刘邦询问韩信定国安邦的计策,韩信不仅有理有据的分析了天下的大局,同时指出了项羽的弱点和刘邦的优势,并且给刘邦严密制定了进攻的先后次序,甚是缜密,刘邦听完了,非常高兴,于是按照韩信的策略展开行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韩信的话给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并且之后的战事也证明韩信谋略的正确性。

  继续看《汉书》对刘邦拜韩信为将后的对话。

  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上曰:“然。”信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弗如也。”信再拜贺曰:“唯信亦以为大王弗如也。然臣尝事项王,请言项王为人也。项王意乌猝嗟,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上特匹夫之勇也。项王见人恭谨,言语姁姁,人有病疾,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刻印刓,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逐义帝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自王善地。项王所过亡不残灭,多怨百姓,百姓不附,特劫于威,强服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而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邯、欣、翳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于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毫亡所害,除秦苛法,与民约,法三章耳,秦民亡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户知之。王失职之蜀,民亡不恨者。今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意思是,任命韩信的仪式结束后,汉王就座。汉王说:“丞相多次称道,将军准备用什么计策指教我呢?”韩信谦让了一番,趁势问汉王说:“如今向东争夺天下,难道敌人不是项王吗?”汉王说:“是。”韩信说:“大王自己估计在勇敢、强悍、仁厚、兵力方面与项王相比,谁强?”汉王沉默了好长时间,说:“不如项王。”韩信拜了两拜,赞成地说:“我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呀。然而,我曾经侍奉过项王,对他有一定的了解,请让我为大王分析分析项王的为人吧。项王震怒咆哮时,吓得千百人不敢稍动,但不能放手任用有才能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遇有生病的人,心疼流泪,将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但等到有的人立下战功,该加封进爵时,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里玩磨的失去了棱角,还舍不得给人,这就是所说的妇人的仁慈啊。项王虽然是称霸天下,使诸侯臣服,但他放弃了关中的有利地形,而建都彭城。又违背了义帝的约定,将自己的亲信分封为王,诸侯们愤愤不平。诸侯们看到项王把义帝迁移到江南僻远的地方,也都回去驱逐自己的国君,占据了好的地方自立为王。项王军队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横遭摧残毁灭的,天下的人大都怨恨,百姓不愿归附,只不过迫于威势,勉强服从罢了。虽然名义上是霸主,实际上却失去了天下的民心。所以说他的优势很容易转化为劣势。如今大王果真能够与他反其道而行:任用天下英勇善战的人才,有什么不可以被打败的呢?把天下的城邑分封给有功之臣,什么人能不心悦诚服呢?以正义之师,顺从将士东归的心愿,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能击溃呢?况且项羽分封的三个王,原来都是秦朝的将领,率领秦地的子弟打了好几年仗,被杀死和逃跑的多到没法计算,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向诸侯投降。到达新安,项王狡诈地活埋了已投降的秦军二十多万人,唯独章邯、司马欣和董翳得以留存,秦地的父老兄弟把这三个人恨入骨髓。而今项羽凭恃着威势,强行封立这三个人为王,秦地的百姓没有谁爱戴他们。而大王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没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根据诸侯的成约,大王理当在关中做王,关中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大王失掉了应得的爵位进入汉中,秦地百姓没有不遗憾的。如今大王发动军队向东挺进,只要一道文书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于是汉王特别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就听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

  除此之外,在学习他人的经验这方面,韩信也是做得非常成功。

  【师事之】

  韩信也曾遭遇致命的对手,此人名为李左车,其生平不详,坊间传说为赵国名将李牧之后。在韩信伐赵时,曾献计于赵军统帅陈馀。李左车的计谋十分毒辣,是以主力拖住韩信之军,同时派出奇兵,断其粮道,令韩信之军进退不能,困厄而亡。

  可惜陈馀乃迂腐之徒,只知道纸上谈兵,搬出兵书教育了李左车一通,没有采纳。

  结果韩信得以逃过一劫,随后摆下一个千古奇阵——背水阵,以少胜多,大破赵军,李左车也成了他的俘虏。

  引人深思的是,韩信并未对这个差点要了他命的俘虏有所忌惮,反而引以为师,“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在韩信的虚心求教下,这个李左车后来成了他的幕僚,为他出谋划策,在韩信扫灭燕、齐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这句名言,即出自于他之口。

  李左车也曾留下兵法一篇,列入《汉书·艺文志》中,与韩信所留兵法同属于兵权谋一类,由此看来,二人倒可算得上有些师徒关系,或者说师友关系。

  我认为这种说法有问题,经验是积累的,没有任何人一开始就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这主要看人的天负,天赋高的人就具备这种功能。比如毛主席,毛主席年轻时候就读过一些古书其中就包含兵书,也没有什么作战经验,可他老人家指挥红军却是手到擒来,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你能说他不懂军事吗?而韩信的情况与此一样。

  天才都是直接变成天才,不和人打招呼的

  韩信成长简史略看一看。

  约前208年的二月,项梁带军北渡江淮抗秦,淮阴人韩信加入到了项梁的军中,职位不清,因为韩信是个有文化知识的人,大概不是普通一兵。韩信在项梁这边经过的主要战役有东阿之战和定陶之战,东阿之战中项梁与田荣联军把章邯打败了,反过来在定陶之战中章邯用夜袭的方式把骄傲的项梁击败了,韩信是侥幸逃脱的一名楚兵。

  约前208年的十一月,韩信归到了项羽的帐下,职位是郎中,在项羽身边工作,有机会跟项羽近距离交流,项羽没听过他的,但项羽也照样打了胜仗,在项羽的营中韩信经历了巨鹿之战。

  约前206年四月,韩信跟随刘邦的队伍到了汉中,几度反转,最终做上了汉军的大将军,但这时指挥权仍在刘邦手里。在刘邦回定三秦的战役里,大将军韩信做的是一个军师的工作,所以在三秦战场上看不到韩信攻城夺邑的记录。

  约前205年四月,刘邦率诸侯联军共击西楚彭城,刘邦军在彭城遭遇项羽袭击大败,这时大将军韩信也在刘邦的军中,为什么已经拥有了战神韩信的汉军仍被项羽击败了呢,这一战,不只刘邦,包括韩信、张良、陈平都有检讨的地方。

  约前205年五月,韩信收拾残军在荥阳立稳脚跟,与项羽的楚军形成对峙,从这个时候起韩信真正握有指挥权了,而此前韩信沙场上经历都是累积,韩信当然有天分,但也是需要不断体验、提升和学习的。

  约前205年八月,韩信被派往西魏战场,从此一路开挂,两年间,西魏、赵代、齐国都给他打了下来。最后来到前203年十二月的垓下,这一次刘邦又与韩信捆绑在了一起,但刘邦并没有去争这个军事指挥权,项羽败走。

  
 

  我写的上期文章呢?不刋登上期的文章,这期我还敢写吗?

  举一反三的心理专家~~~

  韩信是一代用兵奇才,后世甚至尊称他为“兵仙”。

  抛开韩信在政治上的愚蠢和幼稚不谈,在行军打仗这方面,整个中国历史能够与韩信比肩的也没有几个,至少屈指可数。

  说到这,问题来了,韩信拜将之前并没有过实战经验,充其量也就是个纸上谈兵的角色,为何一实战就能无往而不利呢?

  一名优秀的将领,往往是身经百战,从一个基层军官甚至是小兵一步步爬上来的,岳飞便是如此。

  韩信从小军官,瞬间变成了汉军的最高指挥官,樊哙这一批老将自然是第一个不服的。

  如果他打不了胜仗,下场可想而知。

  韩信的确看过不少的兵书,但他为何没有落得和赵括一样的下场呢?

  第一个原因就是,韩信是一个心理学方面的专家。

  无论是为自己开罪,还是迷惑章邯,甚至是背水一战,都是利用了他人的心理需求。

  对刘邦来说,他也不想窝在汉中一辈子;章邯身为秦人,打死也不信韩信能翻过秦岭搞偷袭;士兵们则只想活命,所以不得不玩命杀敌……几乎所有的名将都是心理学专家。

  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做到“百战不殆”。

  “知己知彼”虽然只有4个字,但只有韩信理解的最通透。

  其次,我们常说不能闭门造车,但韩信闭着门为何能够把车造好呢?

  值得注意的是,“闭门造车”后面还有一句,叫做“出则合辙”。

  也就是说,把自己关起来专研是可行的,但一定要和实际接轨。

  以岳飞为例,从基层到最高统帅是自己长期作战经验的积累,是直接经验。

  韩信则恰恰相反,属于间接经验。

  但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只要经验是对的,就可以直接拿来用。

  就像一加一等于二是真理,用的时候就不需要纠结为什么等于二。

  在学习前人的经验这方面,韩信是做得非常好的。

  实话实说,韩信的许多战例都是不可复制的,这也代表着韩信打的许多仗都是自己没有面临过的挑战。

  但即便如此,韩信也能够将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运用到实际中来。

  而几十年之前的赵括,在这方面上做的不如韩信,未能将理论付诸于实践,所以输的一塌糊涂。

  由此看来,学习是必要的,但是把学到的理论合理的运用到实践中来才是最重要的。

  喜欢的话不妨关注一下“历史怪诞说”!

  关于这个问题,很多答案说领兵作战是一种天赋。不可否认,韩信无疑具备这种天赋。但说韩信完全没有学过兵法,那也不是事实。

  有一处旁证是,韩信在来到刘邦阵营的时候没有任何战功,为什么夏侯婴和萧何会对他另眼相待?很显然,韩信已经跟他们讨论了战略战术的问题,并且十分高明。萧何向刘邦推荐韩信,让刘邦直接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并且说,其他将领都容易得到,只有韩信独一无二。如果您想在汉中王的位置上养老,当然用不到韩信,如果想争霸天下,则非韩信不可。看中的就是韩信的战略眼光和理论高度。

  那么韩信之前是跟谁学的兵法呢?

  《淮阴侯列传》虽然对韩信的出身语焉不详,但是从几处细节我们可以判断出他的出身:

  一,韩信随身佩戴长剑,而在战国时期随身佩剑的大多是贵族。

  二,韩信“不得推择为吏”,“不得”的意思就是不准,不准担任官吏是秦王朝对于六国子弟的限制。

  从这两条看,韩信应当是破落贵族之后,并且是六国子弟。考察六国姓氏,韩信极有可能是韩国王族,与那位跟他同名的历史上称作“韩王信”的人同族,只是相对于韩王信,淮阴侯韩信的血缘稍远。而他的兵法则是学习于家族长辈,一如项羽在项梁那里学书、学剑、学兵法。

  人民日报姚秀军:五星红旗备导弹!韩信身独子方肛,顶风尿足智足谋;天生从未带过兵,当将军战无不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韩信早期从未有过带兵经验,为何拜将之后可以战无不胜?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