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能分享一个知恩图报的懂得感恩的故事吗?有哪些知恩图报的故事

  

领导校友聚会,领导十分不愿意去。

  佳佳被继父虐待,姑姑姑父救她于水火,她知恩图报,在姑姑病危时,转40万给表弟,让表弟一定要救姑姑,妈妈找到她说:“你就是个傻子,你有钱可以孝顺我。”她说:“你不配,姑姑姑父是我的再生父母,我以后只会孝顺姑姑姑父。”

  佳佳6岁的时,爸爸在工地受伤去世,没过半年,妈妈就拿着10万赔偿金嫁给了继父。

  继父人长的帅气,嘴巴会说,最会哄女人,他就是看妈妈手里有钱,故意找机会认识妈妈,把把妈妈哄到手。妈妈不顾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反对,执意要嫁给继父。刚开始几年,妈妈手里有钱,继父对妈妈和佳佳都很好,一家三口还比较幸福。

  爷爷奶奶在爸爸去世后,伤心过度,五年里相继去世。

  妈妈手里的10万块钱在六年间被继父全都哄走了,花光了,继父就露出本性,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没钱花就找妈妈,妈妈没钱给他,太就打佳佳出气,刚开始妈妈会出来劝阻,他就连妈妈一起打,他再打佳佳时,妈妈怕挨打,不敢管了。那时弟弟两岁,继父为了让妈妈出去赚钱给他花,他就让小学六年级的佳佳辍学,在家带弟弟。

  佳佳被迫在家带弟弟,可弟弟总是哭着叫妈妈。继父听着烦,又打一顿,说她带个孩子都带不好。她那时候真的很绝望,妈妈也不保护她,她很继父和妈妈。

  佳佳趁着继父外出,带着弟弟找到姑姑家,姑姑看到她又黑又瘦,营养不良,心疼的落泪。妈妈自从改嫁,就跟姑姑没联系了,姑姑想去看她,妈妈也不准。

  佳佳把自己的遭遇跟姑姑说了,姑姑找到姑父,跟她一起来到继父家,继父看到她告状,又举起手要打她,被姑父拦下了。

  妈妈下班回来,姑姑骂妈妈:“你个狠毒的女人,为了我哥的赔偿款,承诺会一辈子好好对孩子,你就是这样对孩子的?她才12岁啊,你怎么这么狠心,不让她读书,让她在家给你带孩子。你这是要毁孩子一辈子啊?我把孩子带走,以后我就是她的监护人,我供她上学。”

  继父说:“那不行,她是我家的人,她走了,谁帮我带孩子。”

  姑姑愤怒的说:“现在实行9年义务教育,你不让孩子读书,我就去检举你,我还要告你虐待儿童。”

  继父有点怕了,他转了转眼珠子,说:“你们要带她走可以,给我6000块钱,不然我们不可能让你带她走。”

  姑姑姑父为了让佳佳脱离苦海,同意出6000块钱,但要和妈妈去民政局,把佳佳的监护权和户口都转到了他们名下,这样做,是为了摆脱继父这个无赖。

  姑姑姑父把佳佳带回家,给她找了学校,送她读书,给她做她喜欢吃的菜,家里还是一个小表弟,对她也很好,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也会和她分享。姑姑一家给她家的温暖,她把这份温暖牢牢的记在心里,长大了一定要好好对姑姑姑父。

  小学之余,佳佳也会帮姑姑做家务,姑父累了,她就给过分捶捶肩敲敲推,给姑姑姑父打洗脚水,让他们放松放松。姑父特别开心,说有闺女真好,佳佳也高兴的问姑姑姑父:“姑姑姑父,我以后能叫你们爸爸妈妈,在我心里,你们就是我的再生父母。”

  姑姑姑父说:“当然能,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

  佳佳努力读书,想长大后有出息,她高考考到了一本学校,这时候,姑父下岗了,姑姑姑父愁的啊!她主动跟姑姑姑父提不去读大学了,她出去打工赚钱给表弟读书。

  姑父说:“你的任务就是读书,姑父只是下岗,我们会向办法供你和弟弟读书的。你要是敢不去读书,我就打断你的腿。”这是姑父第一次对佳佳说重话,佳佳却感动的哭了。

  姑父为了快速赚钱,到了工地去干活,几天不到,一双手就变的乌漆麻黑,还有很多血口子,佳佳心疼的流泪。佳佳也去餐馆洗盘子,赚点钱减轻姑姑姑父的负担。

  佳佳顺利读了大学,后来,表弟高考只考到一个三本,原本姑姑姑父是想表弟读的,可表弟心疼姑父赚钱辛苦,主动提出不读,去了修车店当学徒,一边学手艺一边赚钱。

  佳佳很心疼表弟,只能更加努力学习,只有自己优秀才能找到工作,多赚钱回报姑姑姑父。同时,她在学校勤工俭学,让姑姑少给她打钱。

  大学毕业后,佳佳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找了个福利待遇很好的工做,工资9000多,她努力工作,经常加班,经常出差,努力汲取工作经验,不到三年,她就升了两次职,年薪26万左右了,后续还有升职加薪的机会。

  佳佳赚钱后,每个月都给大姨寄2000块钱,后来升职加薪了就打3500块钱,姑姑和姑父很欣慰的说:“女儿最贴心了。”

  表弟学修车5年,他想开个小的修车店,佳佳知道了,拿出30万积蓄给表弟开了修车店,姑姑姑父也在表弟店里帮忙。表弟结婚,佳佳给了6万礼金。

  佳佳只要放假就会回去陪他们,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吃团圆饭,她很满足也很幸福。

  今年年中,佳佳还在开早会,手机在口袋里震动,她偷偷看了一眼手机,是表弟的电话,她肯定家里出了急事,表弟是不会在工作中找她的。她赶紧结束早会,接通表弟的电话。表弟哭着说:“姐,妈妈脑出血了,现在正在医院抢救,医生下来病危通知书,姐,怎么办?”

  佳佳心里也很着急,但还是用冷静的口气说:“别着急,妈妈不会有事的,我先给你打40万过去,医生让交费,你就去,一定要把妈妈就回来,我马上请假回去。”

  佳佳在手机上转钱给了表弟,然后跟领导请了假,她不敢开车回去,找了出租车,不管多少钱,都要先去医院看姑姑。

  佳佳赶到医院,姑姑还在抢救,又过了半年小时,医生才推着姑姑出来,送到了ICU,医生说手术成功,后期恢复就看姑姑自身了。她跟医生说:“谢谢医生,我妈的药也用最好的。”

  姑姑一个小时后醒了,佳佳穿上防护服,哭着说:“妈妈,你要好好的。”姑姑点了点头。

  过了半个月,姑姑终于转到了普通病房,佳佳的领导也体谅佳佳,把她以前没请的年假都批给她,让她有空好好照顾姑姑。

  姑姑又住了一个星期院,能下地走动了,就出院回家休养,姑姑住院一共用了80多万,报销下来花了56万,表弟要把40万还给她,她生气的说:“弟弟,妈妈也是我妈妈,你不让我出钱就是把我当外人,40万,就当我孝顺妈妈的。”

  佳佳和表弟不惜一切代价救姑姑的事,传遍整个县城,大家都在赞扬他们,老人还以他们教育孩子。妈妈也听到了,她心里特别不平衡,找到她说:“你是不是傻,花40万给你姑姑看病,她又不是你妈,你没义务赡养她,我还听说你每个月给她3500生活费,你表弟创业也给30万,你钱多烧得啊,你有这钱,你好好孝顺你妈妈我不好吗?你去跟你表弟把50多万拿回来孝顺我,你弟要结婚了,我得给他买婚房。”

  佳佳毫不留情说:“你倒是我妈,但我真希望你不是我妈?你为我做过什么,不是我姑姑,我现在就是一个文盲。现在我姑姑就是我妈妈,她值得我孝顺,而你,不配。”

  妈妈骂骂咧咧的说:“我辛苦生了你,好歹养你到12岁,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得给我养老。”

  佳佳说:“你只是生了我,开始养我的是爸爸和爸爸留下的赔偿金,后来养我的是为姑姑姑父,养恩大于生恩,而你,只会纵容别人打我。以后只孝顺两个人,那就是我姑姑姑父。”

  妈妈恼羞成怒骂:“你没良心,不要自己的妈妈,你太冷血无情了。”

  佳佳说:“我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对我好的人,我会加倍对他们好,对我有恩的人,我会不计代价报恩,对我不好的人,我就当她是空气,你现在在我眼里就是空气。”

  佳佳把妈妈赶走了。

  佳佳对姑姑姑父更好了,有假期就带着他们出去旅游,带他们吃好吃的,玩好玩的,她真的把姑姑姑父当亲生父母孝顺。

  知恩图报是中华人民的传统美德,知恩图报的人都会有好运。

  我三叔是一个跑长途运输的货车司机,有一年他去外地送货,正好遇到了收货方家里遭遇变故,他慷慨解囊,帮助了对方。这几年,三叔的运输生意一落千丈 ,正当三叔愁眉不展时,家里突然来了两个陌生人……

  三叔是一个有多年驾驶经验的货车司机,一直被人家雇着开车。

  三叔家有两个儿子,学习都很好,俩儿子相差三岁。聪明伶俐,非常有出息。

  为了多挣点钱给儿子将来读书和买房子用的,三叔吃住都在车上,经常全国各地跑,由于天长日久熬夜,长期疲劳,三叔的皮肤黝黑,弯腰驼背。

  三叔知道,自己受雇于人,挣钱不多,想挣钱就得自己买车单干。

  三叔和三婶商量了一下,他们daikuan买了一辆大车,利用自己多年以来跑货物运输积攒下的客户人脉资源,干起了长途货运。

  三叔买了自己的大车后,更是成了拼命三郎,他几乎一天都不舍得歇,到处里寻找货源。

  沉甸甸的车贷压在身上,三叔不能停下努力的脚步。每月的车贷不是小数目,三叔只能风雨无阻,天天出车,虽然非常劳累,但是他歇不起啊!

  两个儿子一个读大学,一个读高中,都花钱不少,平时三婶在家也是种菜卖钱。

  我们这里蔬菜大棚种植已经初具规模,好多农户家都种菜园。

  到了摘青菜的时候,大家自发成立了一个蔬菜市场,好多商户开货车来贩卖青菜。

  三叔联系了外地的客户张成业,他们商量好了,三叔在我们当地收黄瓜,运到张成业那边卖,赚取差价。

  三叔负责这边的收货和运输,张承业负责在那边卖货,他们配合得非常默契。

  我们这里一年四季都种植黄瓜,因此三叔和张成业合作了多年。

  三叔为人憨厚老实,他每次收的黄瓜都是货真价实,足斤足两,从来不对张成业虚报价钱。

  每天早晨四五点钟,三叔就早早蹲在蔬菜市场,等着人家来卖黄瓜,他就汗流浃背地装车。

  到了张成业那边,三叔不是卸下货就走,他热心肠,总是在那边帮着张成业把黄瓜卖完,他才往回赶路。

  多年以来,三叔和张成业就像亲兄弟一般交往。

  张成业只有一个儿子,正在读大学,妻子身体不好,他也是靠力气吃饭的人,以前在建筑工地打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他多亏和三叔常年合作卖黄瓜,补贴家用,日子才渐渐有了起色。

  为了把黄瓜卖个好价钱,他们不舍得批量卖给菜贩子。

  黄瓜不同于别的蔬菜,气温不高的时候,放个三五天没问题。

  张成业和三叔总是守着黄瓜叫卖,由于他们的黄瓜又长又直,顶花带刺,大家都愿意来买。

  他们总得等到下午两三点时才吃吃饭,他俩不舍得下个饭馆,就买份凉拌菜,买块饼,在路边吃饭。

  张成业总是非常照顾三叔,他知道三叔出门在外不容易,下午的时候他就让妻子炒上几个菜,盛情款待三叔。

  卖完了黄瓜,三叔得往回走了,张成业就掏钱给三叔买上面包和火腿肠,再买上一大包水果,让三叔在路上吃的,他说:“兄弟,穷家富路,在路上别不舍得吃喝,开车小心一点。”

  有一年夏天,三叔又收了一大车黄瓜去了外地。

  但是,那些日子一连下了好多天的大雨,街上行人很少,买菜的人没有几个,眼瞅着黄瓜都要烂了,三叔和张成业心急如焚,但是没有任何办法。

  他们想贱价卖给菜贩子,但是由于连日的暴雨,菜贩子也不露头了。

  一大车黄瓜慢慢地烂掉了,他们俩欲哭无泪,一车瓜,再加上来回的路费,损失不小啊!

  三叔愁得蹲在马路牙子上只知道吧嗒吧嗒抽纸烟,张成业更是脸色焦黄,瘦弱的身体蜷缩在大车边上。

  俩人相互安慰着,盼着下一趟贩卖黄瓜卖个好价钱,把这次的损失补回来。

  虽然张成业家里也比较困难,但是,他主动承担了大部分损失,他体贴地对三叔说:“兄弟,你比我还不容易,你开车来回那么累,我不能让你掏钱赔本,收这车黄瓜的本钱算是我的。”

  三叔非常感动,临走时,他悄悄放下了2000块钱,做人得讲良心,他不能让张成业一个人承担损失。

  虽然三叔每月的车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是他为人忠厚,他不能让朋友吃亏。

  不久,三叔又收了一大车黄瓜,但是,当他来到张成业家里时,他的家里闭门锁户,找不到人了。

  三叔一打听邻居,原来 ,张成业生病住院了。

  三叔赶紧去了医院,张成业病怏怏地躺在病床上,他见了三叔眼圈就红了,他说:“兄弟啊,我以后不能和你合作卖黄瓜了,我得了肝癌,也活不时间长了。”

  三叔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张成业怎么突然就得了肝癌?他以前只是看上去脸色发黄,人比较瘦弱,但是也不至于得了这样的重症啊!

  张成业的妻子哭哭啼啼,她泣不成声地说:“兄弟,我家的日子怎么过下去?我身体不好,老张又得了癌症!儿子还在上大学,我们怎么办?”

  “老张病倒了,家里没有一分钱的收入了,连住院费都付不起了,我想出去打工,可是身体不好,再说老张也离不开人照顾。”

  三叔陪着他们掉了一阵子眼泪。

  三叔赶紧便宜点把这车黄瓜卖给了菜贩子,他不能再零卖了,病床上的老张急用钱啊!

  三叔拿着卖这车黄瓜的钱,来到了医院里,悄悄替老张交上了住院费。

  可是,这些钱对于高昂的治病的费用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三叔的口袋里有一本存折,里面还有五万块钱,那是准备攒着添上给儿子买房子的钱。临出门时,他刚刚存上钱,还没来得及放下。

  儿子已经大学毕业了,回到了县城上班,三叔和三婶省吃俭用攒了这五万块钱,打算再借点钱,给儿子daikuan买房子。

  三叔把存折摸了又摸,他拿不定主意是否把这些钱拿出来。

  三叔在医院里陪了几天,他知道自己和老张见一面少一面了。

  张成业拉着三叔的手,虚弱地说:“兄弟啊,我现在病倒了,亲戚朋友只是买礼物过来看看我,但是没有一个真心实意想帮助我的。他们害怕我张口借钱治病,他们怕我还不起啊!”

  “兄弟,你是我的贵人,你把卖黄瓜的钱给我充上了住院费,都没有和我说一声,这辈子我是无法报答你的恩情了!”

  “兄弟,这辈子我没有和你相处够,可是老天爷却让我摊上了这样的病,咱们只是合伙做小买卖,但是你却把我当成了亲人,你对我这么好,我却无法报答你,我心里不好受啊!”

  说着说着,老张热泪盈眶!

  三叔看着张成业虚弱而又无助的样子,他想起了每次在老张家里吃饭时,老张总是把肉菜推到三叔面前,他自己不舍得吃一口。

  三叔在老张家里住下 时,临睡前老张总是细心地给三叔打来洗脚水,让三叔烫烫脚,放松一下。

  老张对三叔就像对待一个爹娘的亲兄弟一般,看着病床上的老张,三叔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终于,三叔下定决心, 他拿出来了存折,去银行提出了那五万块钱,送给了老张,让他先治病要紧。

  老张看到厚厚的一沓钱时,他说什么也不要,他说:“兄弟,你赶紧收起来,我是病入膏肓的人了,不能再糟蹋钱!”

  “你的心意我领了,可是钱我不能要,你家里俩儿子,大儿子得买房娶媳妇了,花钱的地方也很多,你不能为了我耽误你家的事情。”

  三叔又把钱塞到了老张的怀里,他实心实意地说:“这钱是给你治病的,你一定得收下,咱们是好兄弟,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你没钱治病,躺在这里受罪啊!”

  “我比你身体好,我还有力气挣钱,你放心吧,我家的事情我能安排好的。人与人之间,比钱更重要的是真情,这些年你是怎么对待我的,我刻骨铭心,我不帮助你良心过不去!”

  三叔身无分文地回来了,他这一趟外出, 不但没有拿回来卖黄瓜挣的钱,而且还把存折上积攒的钱借给了张成业。

  三叔如实地对三婶说了他把卖黄光的钱给张成业交了住院费,三婶也是善良的人,她说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谁都有个难处,能帮一把是一把。

  由于张成业生病住院了,三叔就不能继续贩卖黄瓜。

  他开始零零散散地干点拉货的小活。

  有一天,三婶要买化肥,她找三叔要存折,她想取点钱,但是三叔支支吾吾拿不出来。

  实在没有办法了,三叔只能如实相告,说存折上的钱借给张成业治病了!

  三婶一听,当时就和三叔吵了起来:“你帮助朋友可以, 我完全理解,但是需要有个分寸。”

  “儿子快三十岁了,还没有买上房子,你不着急吗?你把钱借出去了,他们什么时候能还给你?”

  说着说着,三婶气得眼泪哗哗而下。

  三婶让三叔打电话问问张成业的妻子,什么时候能还钱?

  电话打通以后,那边开口就大哭,张成业的妻子说:“兄弟啊,老张昨天刚刚走了,临终前 他还念叨欠你的钱怎么办?”

  “你的大恩大德我们永世不忘,我身体稍微好一点时,我就出去打工,慢慢还你钱啊!”

  三叔一听张成业病故了,他的眼圈都红了,他哽咽着说:“还钱的事不着急,你好好保重身体,身体是本钱,你是儿子的依靠,你们娘俩儿好好过日子,别太难过了!”

  三婶一看这阵势,她也不好意思催着还钱了,人不能落井下石啊,张成业人都不在了,一切只能顺其自然了。

  但是,三婶只要想起这事就奚落三叔。那毕竟是五万块钱啊,这些钱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

  大儿子需要买房子,小儿子还在读大学,到处里都需要钱。三婶想想就闹心。

  但是三叔就像没事人一样,就知道埋头干活。如果三婶抱怨了,他就甩出几句话:“你不用嘟囔了,我把这五万块钱给张成业治病是应该的,他对我那么好,我不能袖手旁观!”

  儿子知道后,他非常支持父亲的做法,他安慰三叔说:“爹,你不用愁着给我买房子,我自己挣钱买房子。你把钱借给朋友治病是对的,换作我也会这样做。”

  这几年由于疫情,运输行业的生意很艰难,好多大车主纷纷转让车辆。

  开始三叔不舍得往外转手大车,这辆大车寄托了三叔全部的希望。

  但是,生意一天少起一天,大车经常闲在家里,可是所有的各项费用却一天也少不了,车不能闲着,闲一天就是一天天的钱。

  后来实在没有办法了,三叔只能把大车转让了,还清了所有的欠款,所剩无几了。

  没有了大车,干了大半辈子运输的三叔,就像鸟儿失去了翅膀,他经常呆呆地注视着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

  我们的镇上有几家杀鸭厂,三叔只好去厂子里打工。

  三叔在车间里拔鸭毛,他天天穿着白色的长靴 ,站在污水里干活。

  三叔的脚都和手都被水泡得发胀褪皮了,但是他一声不吭。

  每天凌晨四点他准时去厂子干活,毕竟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一段时间下来,三叔的腰更弯了,人累得更瘦了。

  那些日子厂子里没有活儿,三叔又失去了经济来源,他愁眉不展。

  那天,三叔正在菜园里锄草,突然邻居过来找他,说他家里来了两个外地人。

  三叔边往回走边纳闷,外地人?现在自己也不跑运输了,以前的外地朋友都不联系了,谁会来找他呢?

  三叔走到巷子口时,他看到了两个年轻人站在他家门口,他家里锁着门,三婶那天走娘家了。

  当这两个年轻人确认了三叔就是他们要找的人后,个子稍微矮一点戴眼镜的小伙子说:“叔,我们可找到你了,我叫张明,我父亲是张成业啊!”

  三叔一听这个小伙子是老友张成业的儿子,他激动得把扛在肩膀上的锄头一下子扔到了地上。

  三叔赶紧把两个小伙子让到了家里。

  他握着张明的手,激动得语无伦次地说:“孩子,你们是怎么找到我这里来的?你父亲走了这么多年,我也没有去探望你母亲,你们还好吗?”

  张明的眼睛湿了,他说:“叔,我是专程来感谢你的。我母亲告诉了我,当年你是怎么帮助我父亲的。”

  “你借给我父亲的五万块钱,我们应该早就还你了。但是那几年我刚刚大学毕业,事业没有起色,手里没有钱,也不好意思联系你。”

  “这次,我是来还钱的,叔 ,再次谢谢你,当年我父亲身患重病,多亏了你帮助我们。你就是我们家里的恩人啊!”

  张明拿出来了一摞钱,那是六万块钱,小伙子说那一万是他的心意,是表达谢意的。

  三叔把那一万块钱硬塞给了张明,他说:“孩子啊,我和你父亲不是一天两天的交情了,多年以来我们亲如兄弟,只是他走得早,我天天想他啊!”

  “人与人之间,交情比钱更重要。这一万块钱我不会要的,你留着孝敬你母亲的吧,她不容易啊!”

  张明详细询问了三叔当前的生活状况,当他了解到三叔在家里闲着没有收入时,他的眉头皱了一下。

  三叔热情挽留张明和同伴在家里吃饭。

  趁着三叔生火做饭的空档,张明悄悄和同伴商量了一下,他要帮助三叔。

  原来,张明大学毕业后,他就和同学一起开了一家物流公司,刚开始小打小闹。

  但是年轻人肯吃苦,他们又运用了新的经营理念,慢慢地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如今他已经事业有成。

  来之前,张明就听母亲说过,三叔家有两个儿子,大儿子还没有结婚,小儿子马上就大学毕业了,两个儿子都面临买房娶媳妇,三叔的负担比较重。

  当张明听说三叔没有活干时,他心里一动,他知道现在是他回报恩人的时候了。

  张明热情地邀请三叔去他的公司里上班,他说自己的父亲没了,公司里正好缺少个三叔这种父辈的人帮他照管一些事情。

  三叔一听连连摆手说:“孩子啊,我也没有多少文化,我去了纯粹是给你添乱,我可不能麻烦你。”

  张明恳切地说:“叔,你怎么能这样说呢?你去了,是在辅佐我啊,我父亲没了,我的身边需要你这样的长辈帮我照管一些事情。”

  “公司里有专门的车队,如果你去了,正好是发挥你的特长,你有多年的车辆管理和运输经验,你可以帮我管理车队。”

  三叔非常感激!

  三叔把家里的一些事情处理了一下,就动身去了张明的公司。

  三叔在公司里如鱼得水,帮着张明把公司里的车队管理得井井有条。

  后来,三叔的小儿子也去了张明的物流公司,他在大学里学的正好是物流,人尽其才,很快,三叔的小儿子成了张明的得力助手。

  张明给三叔和他的儿子都开出了丰厚的薪水,年底时他还会特意给爷俩包个大红包。

  对于当前的生活状况 ,三叔心满意足,大儿子已经买房结婚了,只要在公司里好好干,小儿子的房子也不愁,这一切多亏了张明的帮助。

  下午,下了班后,三叔就下厨炒一桌子菜,张明招呼公司里的一帮年轻人,坐下欢聚一堂。

  三叔忙前忙后,照顾他们吃饭,让他们多吃菜。

  张明说:“叔,看到你就仿佛看到了我父亲,有你在真好,你就是我的亲人。”

  三叔听了张明的话,他心潮起伏,他也想起了张成业,如果他还在多好啊!

  三叔和张明,好人遇到了好人!

  我想说的话:

  三叔和张成业是生意伙伴,更是亲如兄弟,在张成业病重时,三叔虽然贫困,但是他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

  多年以后,张明又帮助了三叔。

  衔环结草,恩恩相报!人性的光辉在闪耀,善良的人,总会有好运气。

  当你用善举为别人挡风遮雨时,风雨过后, 你会收获艳阳高照的美丽晴空。

  懂得感恩,学会担当,这是做人的格局和胸怀。

  厚德载物,知恩图报,这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传承下去的美好品质。

  是人,都应该知恩图报。这事憋在我心里好多年了,那是上世纪的1969年冬,我正在学校读书。冬季征兵工作开始了,我在公社报了名并通过了目测,以后就没消息了。我呢照常上课。因我的成绩很好,老师们都喜欢,当时还是班干部嘞!

  一天课间,教物理的老师(杨明良,已故)问我,怎么没去县城体检?我说没有得到通知。杨老师当时是我们公社的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有权,下课后他回公社就将我的名字补上,并通知我第二天到县城补检。一切顺利,过关了。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哪,政审又出了问题。无意间冒出我一个幺公,说是解放前在重庆空军校给校长当勤务兵,解放时随那校长坐飞机逃去了台湾。我是解放后出生的,从没有听父母讲过,也无书信来往。为有这么一个关系,当兵的事差点黄了。这又多亏我那老师力争,加之接兵干部点名要我,就走进了军营,一呆,28年。

  人家常说: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我能从军,完全是那热心的老师,我从内心感激他。以后,不管是休假还是出差,只要回家我都会去探望他,聊部队聊学校,还聊社会聊形势,很投缘,可以说是无话不谈。几年以后,得知老师患了癌症,我还给他寻医买药,不久老师就去世了。休假时,我还专门去墓地祭奠。杨老师,我人生路上的“贵人”,能忘吗?

  前几天看到曾在香港“修例风波”中支持暴徒、无底线抹黑港警的“港独”艺人黄秋生,“无预警提前返港”,被网友骂背弃祖宗骂到天际的时候,回应了一句:“我祖宗是欧洲人,你查看后再吠。”

  这下,骂他的人更多了,有人就骂他:“你认爹,你爹认你吗?”直接点明他是被他欧洲父亲遗弃的私生子。

  知恩不图报,反过头来骂养父或继父,应该就是他那个没良心的亲爹的种儿。

  今天说一个“不能寒了天下养父母心”的故事。人性高低,可见一斑。

  话说有对夫妇离婚,姑且称他们为某男某女吧,两个人谁也不想扶养自己四岁的儿子,就商量着把他卖了。

  买主是一对无儿无女的中年夫妇,对这个孩子视如己出,供他上学读书,吃穿用度不肯委屈他一点。

  这个孩子也争气,大学毕业后进了政府机关,后来,凭借自己的努力,更是当上了副区长。

  他对自己的养父母极尽孝顺,到哪里工作,就在哪里给父母找房子,一起居住。

  先是他的亲生父亲知道他有出息了,找他,求他给他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帮忙。他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多多少少也帮了一把,他亲生父亲不是特别满意。

  后来是他亲生母亲听说了,也跑来找他,要求他给同母异父的妹妹找工作,他也帮着找了。但他亲生母亲不高兴,觉得不是铁饭碗,工资也不高。对他就有些怨言。

  发展到后来,某男某女竟然约着,一起跑到他的家里来,要求他赡养他们。

  他挺生气的,让他们立刻离开。

  可这两个人临走时撂下狠话,说,“你不认亲生父母,就不怕被人戳脊梁骨?不怕组织找你谈话?”

  他笑了笑说,“你们说的这些我都不怕,我怕我认下你们,寒了天下养父母的心。以后那些像我一样被父母遗弃的孤儿,就再也没人收养他们了。”

  人活着,难免不受别人恩惠,懂得感恩,是做人的根本。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那些忘恩负义的,已经不配为人,更有那些恩将仇报的,哪里有半点中国人的样子?

  知恩图报是一个人的品质,能知道感恩的人才有作为。在我老家的村子里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对小两口生了一小男孩,刚满周岁,孩子的父亲因违法被抓判了死行,孩子的母亲得知后就带着孩子另嫁,可是男方不要孩子,孩子母亲就把孩子送人了。收养这个小孩的人是个贫穷的老光棍,这个老光棍由于年龄大了,也没有亲人,特别爱这个孩子。老光棍没有什么收入,带着孩子夏天在街上卖水果,冬天卖烤红薯,就凭这小生意来供养孩子。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就把孩送到学校读书。这个孩子很聪明,也很争气,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没有落过课,经常受到学校的奖励,在大学基本上是用自己的奖学金供养自己的,他的养父给他的生活费、学费他都不要,他考虑到养父年龄大了,做生意也不容易,自己在校读书,没人照顾老爸,于是就把养父带在身边,租房子和老爸一起住,给老爸做饭一起吃,老 爸有病带着去医院去看,就这样父子相依为命。这孩子大学毕业后安排了工作,买了房子,带着父亲住在新房子里,到了他要结婚的时候,他的养父要回家,他坚决留下年迈的养父和他在一起生活,他跪在养父的面前说:爸呀!没有你哪有我的今天,我要饭或者做官都要把你带着,我带你去旅游,带你去吃美食和品尝西餐,你好好的活着,有你才是我精神的依靠。村子里的人都说:李二拾了这么好的儿子!比亲儿还要好。

  我们村子里面的于叔已经卖了许多年的猪肉,因为于叔待人十分的真诚,并且于叔从来不缺斤短两,而他的猪肉又特别的新鲜,所以于叔的生意特别的好,每天不到中午的时候,于叔的猪肉就早早的卖完了。

  有一天早上,于叔刚刚摆开摊位没有多长时间,他的摊位上面就急匆匆地来了一个人。

  于叔抬头看去,正是村子里面的阿斌。

  阿斌在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去世了,阿斌跟着父亲艰苦地生活着,因为家里穷,阿斌一直没有结婚,听说前些年阿斌去外地打工挣了一些钱,准备回来盖房子娶媳妇。

  谁知道,还没有轮到阿斌娶媳妇,阿斌的老父亲就有病了,阿斌只好回到了家中,给父亲看病。

  听说阿斌因为给父亲看病,用光了所有的钱,并且还借了一些帐,阿斌的家里现在已经很穷了,但是,阿斌在村子里面的名声非常的好,因为他是一个人人称赞的孝顺孩子。

  阿斌今年已经快30岁了,他的老父亲得了胰腺癌,听说已经是晚期了,躺在床上面动弹不得。

  阿斌从来就没有嫌弃过自己的父亲,他虽然是一个男孩,但是他不怕累不怕脏,每天都把父亲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喂饭的时候,阿斌也是一勺一勺非常耐心的给父亲喂饭。

  阿斌孝敬父亲的做法和他高大帅气的外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大家实在是想不到:看着外表高大的阿斌竟然能细心地照顾自己的父亲。

  于叔看到摊位前面的阿斌,他也是愣了一下,他想不到阿斌来到他的摊位前面想干什么,难道是想买猪肉?但是,听说阿斌已经欠了一堆债,他不会是想吃猪肉了吧!

  正在于叔疑惑的时候,阿斌低着头说到:“于叔,今天麻烦您一个事情,能不能赊给我2斤猪肉?”

  于叔心里一动,想到:我果然没有猜错,阿斌近来确实是想吃猪肉了,但是再想吃猪肉也不能出来赊账吃猪肉吧!

  阿斌看到于叔正在沉思,他又眼含热泪地说到:“于叔,我的父亲现在病重,他弥留之际想吃红烧肉,但是我实在是没有钱,您能不能赊给我2斤猪肉?等我有钱了一定还您。”

  于叔听了阿斌的话,他的眼睛也是一热:这个阿斌果然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啊!我果然是没有看错这个阿斌。

  于叔想到这里,赶紧递给了阿斌一块上好的猪肉,当于叔拿起来那块猪肉的时候,因为于叔卖猪肉的时间长了,他只是拿起一块肉,就大概能估算出这块肉有多重,几乎每次都很准,于叔感觉到那块猪肉起码要有3斤。

  于叔递给了阿斌,说到:“孩子,只要您的父亲想吃肉,你来我的摊位上面拿就行,什么钱不钱的,以后等你有钱了再说。”

  阿斌感动得热泪盈眶,他大声的向于叔道过谢,恭恭敬敬的给于叔鞠了一躬,然后拿着猪肉快速的走了。

  于叔旁边的于嫂看到了这一幕,她好心地提醒于叔:“你是一个卖猪肉的,一天才挣多少钱?给阿斌那么大一块猪肉,你过一下秤也是好的,你连秤一下都不秤,你是不是将来不打算让阿斌还给你钱了?”

  于叔笑着说道:“像阿斌这么孝顺的年轻人,我们大家应该鼓励他才对,他的父亲想吃肉了,他也是没有办法才出来赊账的,就算是阿斌将来不给我还钱,我也不会生气,只当是我奖励给孝顺的阿斌的。”

  于嫂听到于叔这么一说,她也是笑了笑,什么话都没有说,和于叔相处这么多年,她知道于叔是一个正直善良的好人。

  这件事情大概过去了不到10天,一天中午,于叔刚刚卖完了猪肉,准备和于嫂收摊回家,阿斌又出现在了于叔的摊位前面。

  于嫂看到阿斌,心里一阵高兴:难道阿斌今天是来还上次的猪肉钱了?

  还没有等于叔夫妻二人说话,阿斌就先开口了:“于叔,上次的猪肉钱等我将来了一定还您,今天您能不能再借给我200元钱?”

  于叔愣了一下,因为在20年前,猪肉才5元钱一斤,于叔一上午除去本钱也没有挣多少钱,上次的肉钱阿斌还没有还,于叔也不计较了,只当是送给阿斌了,今天阿斌又来借200元钱?他怎么能说得出来?

  阿斌看到于叔开始犹豫,于是又说到:“于叔,我借您的钱有用处的,请您信任我,我将来一定还您!”

  于叔抬头看向阿斌坚定的目光,他和阿斌对视了一下,于叔能感觉出来:阿斌的眼里充满了真诚,阿斌在村子里面是一个人人称赞的好孩子,他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难事,要不是阿斌怎么会向我张口?我今天一定要帮这个孩子一把。

  于是,于叔犹豫片刻,立刻从钱包里面拿出来了200元钱,递给了阿斌。

  阿斌又一次千恩万谢地拿着钱走了。

  站在一旁看着的于嫂实在是ren不住了,阿斌在跟前的时候,她不好意思说什么,现在看到阿斌走了,她直接开口说到:“老于,今天我总算见识到了像你这么老实的人,阿斌上次的肉钱还没有还给你,今天他又来借钱,你竟然又给他了,你知不知道,阿斌可能就不会还钱了,他这是骗你的钱呢。你竟然连借条都忘记让他写了,200元钱估计要不回来了。”

  于叔只顾自己收摊,他什么话都没有说,他觉得自己还是信任阿斌的,因为他能看出来,阿斌是一个善良老实的人,能指靠的住,可以信任。

  转眼之间,过去了好几个月,阿斌也一直没有来给于叔还钱,眼看着就要过年了,于嫂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她决定自己一个人去阿斌的家里要钱。

  于嫂当时就想着:猪肉钱就不向阿斌要了,只要阿斌能把200元钱还给她就行,因为20年前的200元钱还是很多的。

  于是,于嫂在一天上午,她直接就去阿斌的家里要钱了,但是,于嫂很快就回来了,她告诉了一个让于叔不能相信的消息,那就是:阿斌的家里早就已经上锁了,并且院子里面看着十分的荒凉,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住过了。

  于嫂就问了阿斌的邻居:阿斌去了哪里?

  邻居苦笑着告诉于嫂:阿斌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在家了,前几个月,阿斌的父亲去世了,阿斌还是去邻居家里借了200元钱给父亲办了后事,阿斌也是承诺邻居很快还钱的。

  但是,邻居有一天早上出门的时候,发现阿斌的家里人去楼空,阿斌已经走了,也不知道去了哪里,他没有和任何人打过招呼。

  于叔听了于嫂的话之后,他也是吃了一惊:阿斌看着也是一个很诚信的人啊,他究竟去了哪里?他现在过的怎么样?那个可怜的阿斌,他出去到了外地也不知道受苦了没有?

  就这样,一直过了5年,前二年春节的前夕,于嫂总是能想起来那个阿斌,总是在于叔的面前唠叨,而那个阿斌也一直没有出现在村子里面。

  随着岁月的流逝,于叔和于嫂也想开了:阿斌只不过是借了200元钱,那么懂事孝顺的孩子,只当是自己捐赠给阿斌的钱。

  而阿斌的邻居也是和于叔一样的想法,邻居是看着阿斌长大的,邻居心地善良,她知道阿斌是一个好人,所以才借给阿斌200元钱,如今阿斌已经好几年没有回村子里面了,她也是想着只当是自己送给阿斌200元钱了。

  谁知道,就在善良的人们都原谅阿斌的时候,有一年的春节,阿斌竟然回来了。

  当一辆小轿车停在于叔的猪肉摊位前面的时候,于叔还以为是买猪肉的顾客,当衣着光鲜的阿斌从车上下来的时候,于叔揉了揉眼睛,愣了好久,才看出来是阿斌。

  阿斌笑着和于叔打招呼,他从车上搬下来二箱酒和许多过年的礼品,放在了于叔的摊位前面,接着从包里面掏出来了700元钱,双手递给了于叔,说到:“叔,谢谢您这几年对我的信任,那一年您借给我的钱,对我的恩情,我终身难忘,这些过年的礼品送给您,这是还您的200元钱,另外的500元钱是我送给您的,感谢您对我的帮助之恩。谢谢您了于叔。”

  于嫂看到这些之后,她也是感动不已:看来自己一直是误会阿斌了。

  于是,于叔夫妻二人只收下了200元钱,于嫂想把阿斌送给她们的另外500元钱重新还给阿斌。

  但是,阿斌说什么也不要,他告诉于嫂:他还要去他的邻居家里,感谢邻居当年对他的帮助之恩。

  阿斌说完这些话之后,就开着车往邻居家里去了。

  因为阿斌的家里好几年没有住人了,也没有人做饭,于是,晚上于叔就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阿斌来自己的家里吃饭。

  在饭桌上面,于叔亲切的问阿斌:“孩子,你这几年在外边过的还好?”

  阿斌放下手中的筷子,说到:“叔,你要先原谅我前几年的不辞而别,我主要是想去外地挣钱,刚开始那一年,我说我在外地睡过大街,住过桥洞,你信吗?但是,现在我已经熬出头了,我现在手里有很多钱,并且我还开了一个装修公司,手下有十个员工,苦日子总算是熬出来了。”

  于叔说到:“那二年我能想得出来,你在外地要受苦啊。”

  阿斌笑着说到:“叔,我还年轻,我不怕受苦,幸福都是自己拼搏出来的,那二年在外地受的苦,刚好能磨练我的毅力,您的大恩大德,我铭记在心。现在我有钱了,如果您随时需要钱了,我随时就给您。”

  听了阿斌的话,坐在桌子上面的于叔和于嫂都感激地流下来眼泪。

  心地善良的于叔帮助了阿斌,而知恩图报的阿斌又回报了于叔。

  所以说,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感恩的心,如果您有了感恩的心,您会感谢善良的人们给您的每一份温暖的关爱。

  感恩是发自内心的,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无言的回报,感恩是一种阳光向上的心态,只要我们每个人懂得感恩,我们的世界就会到处开满鲜花,到处充满阳光。

  商业局的陈局长一生清正廉明,乐善好施,经常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整个商业系统口碑很好;没想到因为一个知恩图报的姑娘的举动,却让陈局长退居二线后闹出了绯闻,这让姑娘觉得自己真是羞愧难当,太对不起陈局长……

  陈局长的绯闻,还是另一个也是商业局退居二线的干部,无意中发现陈局长的诡异行为后,把这事当成秘密告诉了单位的人,单位的人又告诉了另一个人,就这样,退休局长出 轨的事慢慢传开了。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早上,没有退休以前,从来没有买过菜的陈局长,拎着一个菜篮子去了菜市场买菜。

  进了菜场,陈局长没有逛其他摊位,而是直奔一个姑娘的菜摊而去了。

  那姑娘看起来二十出头,年轻漂亮朝气蓬勃,那姑娘就是陈局长绯闻的女主角笑笑。

  笑笑姑娘卖的菜,绿油油的很诱人,看上去就很新鲜;笑笑和陈局长一个买,一个卖,本来是很正常的事;但明显人发现,笑笑卖给陈局长的菜价钱比旁人每斤少了几毛钱,而且分量比其他人多。

  笑笑卖菜给陈局长的行为,正好被陈局长同个单位的一个同事,也已经退休的一位干部看见了。

  这人不像陈局长,以前不买菜,他没有退休之前也一直买菜,所以菜场的菜价他是知道的。

  所以他知道陈局长买的菜既便宜质量又好,而且分量也足过了;这人平时在单位就是个挺八卦的人,这引起他的好奇心。

  第 二天,陈局长又去菜场买了菜,他刚走不久;陈局长那个同事,就去了笑笑的摊位,他问笑笑:“这个番茄多少钱一斤?”

  “4块一斤。”笑笑回答道。

  “4块钱一斤,我明明看见前面那个人买去是2块钱一斤,为什么你卖我就要贵一倍呢?你是杀猪啊!”那人毫不客气地戳穿了笑笑。

  “您大概是听错了吧,前面我卖的就是4块钱一斤,您如果不信的话,可以去市场转转,今天的番茄,市场都卖4块到5块钱一斤。”

  笑笑连忙向那人解释到,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撒谎的原因,她的脸居然红了。

  “那好,跟前面那个人一样,这番茄给我来一斤,不要缺斤少两啊!”

  笑笑给那人称了一斤,足斤足两,她还特意把斤量数指给那人看过,不过看着番茄比陈局长买得少了一半。

  陈局长的同事看了看自己买的番茄,又看了看笑笑,一脸不可思议地笑了笑,把笑笑都笑毛了,以为这人精神不正常。

  这个退休干部平时就八卦,也是个好瞎琢磨的人,他越想越觉得不对;自己一个人琢磨来琢磨去,他琢磨出一个重大发现,他觉得陈局长应该和卖菜的姑娘有一腿。

  他觉得有两个一点,第 一,陈局长以前可从来不会像他一样去菜场买菜的,难道退休了就转了性子?事出无常,必定有妖!

  第 二,那个卖菜的姑娘看上去太不正常了,他好好地去买菜,就问了价 格,再问她卖给前面人的价 格,那姑娘为什么要脸红啊。

  这证明,姑娘心虚了,肯定是做了坏事,才会心虚,才会脸红,否则说不过去啊!

  他和陈局长都住在商业局的宿舍楼里,一天,他和原来单位的同事聊天,就把自己发现陈局长和菜场买菜的小姑娘有染的事,告诉了同事。

  “我亲眼见到,陈局以前没有退休前,哪里会去菜场买菜?他也许连菜场大门在哪都不知道?”

  “我就告诉了你这个秘密,你可不要跟别人说。”

  秘密往往就是这样,第 一个人透露给第 二个人时,都要他发誓不能透露给第 三个人;结果往往是一个透露给另一个,并要下一个人发誓。

  所有人都以为只有透露给自己的人与自己透露给的人知道,但实际上秘密已经像流水一般四处流开。

  很快,一人传一人,这件事就传开了,许多人知道了这件事,后来这件事都传到了陈局长老婆那里了。

  这让陈局长老婆很是恼火,她没想到,自己老公年轻的时候倒是挺正派的,没想到退休了,居然做出这么荒唐的事情。

  于是陈局长老婆暗下决心,一定要抓个老公的现行,好好教训他和那个姑娘一顿。

  这天,陈局长提着菜篮子刚一出门,他老婆就偷偷摸摸地跟在陈局长的身后,看看陈局长要做什么?

  果然,陈局长像别人说的一样,来了一位小姑娘的菜摊面前,那位小姑娘热情地招待了陈局长,两个人有说有笑的,陈局长老婆看见了,恨的牙根直痒痒。

  陈局长在小姑娘那里买了好几样蔬菜,走的时候还和小姑娘挥手说再见。

  陈局长刚走,陈局长老婆就走到笑笑面前,问她:“我说这位姑娘,你前面卖给那人的菜多少斤啊。”

  笑笑不由自主地答到“2斤啊。”

  “2斤有那么一大把,你以为我瞎啊!你信不信,如果我回家把刚才那把菜称一下,起码有3斤。”陈局长的老婆眼睛瞪着笑笑说。

  笑笑听她这么一说,怕她以为自己也要给她那么多菜,连忙说“那是我家亲戚,所以多给了点。”

  “亲戚啊?什么亲戚啊,他自己家的还是他老婆家的。”局长老婆追问到。

  “他老婆家的。”笑笑随口说了一句。

  没想到陈局长老婆听完,朝着笑笑冷冷地笑着,那笑容让笑笑心里觉得有点发毛。

  “我就是前面那个买菜人的老婆,我怎么不知道自己有你这么这个亲戚?你是我哪门子亲戚啊,你自己说说看!”

  笑笑一听她说自己是陈局长老婆,一时有点蒙了,吓得低下头不敢说话了。

  这时局长老婆的怒火,一下子上来了,她直接冲到摆摊里面,就给笑笑来了个嘴巴子,嘴里还骂着小三。

  她手也一点没有空下来,只往笑笑身上招呼,几个耳光把笑笑嘴里都出血了,头发也被她扯下一大把,菜摊上的菜也被扔的乱七八糟满地都是。

  但就算局长老婆怎么打笑笑,骂笑笑,笑笑只是任她打骂,没有还手,也不回嘴。

  陈局长老婆正打着起劲的时候,陈局长闻讯返回来了,他先喝住了他老婆,让她不要动手了,然后蹲下来把地上的菜捡起来。

  陈局长知道自己老婆不是个无理取闹的人,连忙问老婆是怎么回事?

  没想到,老婆居然连陈局长也打上了,嘴里还一直骂着:“老不修的,我看看你多大了,你都可以快做别人爷爷了。”

  “现在整个局的人都知道你做了见不得人的事,你丢脸可丢大发了。”

  陈局长听得莫名其妙,自己做出什么丢脸的事了?难道退休了?帮老婆买菜是件丢脸的事吗?

  看陈局长一脸迷惑的样子,陈局长老婆把宿舍大院的传言,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陈局长。

  陈局长听了以后,只能问笑笑:“姑娘,我先要跟你说声对不起,我爱人动手打你了,这是她不对,我也要她向你道歉。”

  “我退休前也没有买过菜,不知道菜价,我也不会看称,我只是看见你的菜好才到你这里买菜的,为什么你要卖我比别人便宜,东西还多呢?”

  本来笑笑不想说的,可陈局长就是不断地追问她,没办法,笑笑怕陈局长和他老婆有误会,只能开口说了。

  “叔,”笑笑叫了一声陈局长,笑笑说道,“您还记得十多年前,您碰到的那个,跟着一个乡下农民来城里卖西瓜的那个小姑娘吗?”

  “您看我和我爹可怜,还给了我钱交学费,让我不要辍学,继续上学,说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摆脱贫困,那时的那个小姑娘就是我。”

  “那时,我爹和我娘拼命在家种地,种西瓜,为的是给重病的爷爷挣医药费;因为太辛苦,我娘病倒了,我也因为家里实在没有钱,交不起学费不能上学。”

  “家里的西瓜熟了,原先我们都是给批 发商的,那年批 发价很低,我爹为了多挣几个钱,就拉了一车西瓜来城里卖。”

  “可刚到城里,我们才把车停好,一个瓜都还没有卖呢?城 管就过来了,说我们违反了规定,这里不能卖东西。”

  “城 管要把瓜拉走,那可是我爷爷的救命钱,我娘的药费,我的学费!尽管我爹说尽了好话,我都跪在地上求他们可怜可怜我们,说了我们家的不容易,可他们还是不依,就是要把瓜拉走。”

  “就在我哭得撕心裂肺稀里哗啦的时候,您走过来看见我们可怜,帮着我们说了好话。而且还和他们领导打了电话,说了我们的困难和不容易,让领导法外施恩。”

  “因为您的求情,还有他们领导的电话,那些人才放了我们,没有拉走我们的瓜的。”

  “您还帮着我们要吆喝,帮我们一起卖瓜,我们没多久就卖完了一整车的西瓜。”

  “您还给了我1855元钱,那是您兜里所有的钱,您说给我交学费,让不要辍学。”

  “您告诉我,您原来也是农村娃,是您靠着努力学习,考上大学才开始改变命运的。”

  “您还给我留了您的电话,所以后如果我遇到困难,可以给您打电话,您力所能及的事,您一定会帮我的。”

  “叔,您不知道,如果那天您没有从那里走过,或者晚来一步,那就出事了,出大事了。”

  “那时,我爹可绝望了,他都要失去理智了,我已经看见,我爹他抓着的那把西瓜刀准备出手了……”

  “因为您的善心和举动,您救了我们全家,否则我们也许家破人亡了!”

  “家里用您给我的钱,给我交了学费,这几年我一直很认真努力地学习,就是想成为像您一样的人,以后有能力可以帮助别人。”

  “哦,我还记得这件事,你就是当时那个卖瓜的小姑娘,你爹还好吗?”陈局长关切地对问笑笑。

  听到陈局长说到自己爹,笑笑的眼泪掉了下来,“4年前,我爹因为生病走了,我爹快咽气的时候,把我叫到他床前。”

  “说叔您是好人,以后如果还能看见您,一定要好好谢谢您,好好报答您。”

  “叔,其实在我Z困难无助的时候,我曾经想过给您打电话,想让您帮我一把,但我又更想靠自己自食其力!”

  “爹爹不在了,爷爷也不在了,娘身体不好,还为了我努力挣钱;我得更加努力成为让娘可以依靠的人。”

  “我考上大学了,就在您所在的这个城市,爷爷也不在了,娘身体也不好,我就带着娘一起上大学了。”

  “我的学习成绩挺不错的,我每年都拿到一等奖学金,我还勤工俭学,虽然第 一年的学费我是靠助学金贷 款的,但现在我可以负担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了。”

  “这个摊位是我帮我娘租的,她Z近身体不好,在家休息,我替她出摊:您那天一进菜场,虽然我十多年没见您了,但我还是一眼就认出您了,后来我就……”

  陈局长老婆愣住了,周围看热闹的人也愣住了,笑笑看见那个躲在人群后面等着看热闹的干部也愣住了。

  “这姑娘很励志,以后我如果买菜要到她这里去买……”

  “这姑娘不错,孝顺,还知道知恩图报,我买菜也要去她那里去买……”

  “对不起啊,姑娘,因为我的胡乱猜想给你造成了麻烦,真是太不好意思了。”

  陈局长的那个同事走到笑笑的摊位前,跟笑笑道歉。

  “姑娘,姨冤枉了你,我不分青红皂白,就动手打了你;这都怪姨,你原谅姨,姨到了更年期;你打我吧,打回去解解气。”

  陈局长老婆说完,一把抱住笑笑,拿着笑笑的手就往自己脸上招呼。

  笑笑急忙收回手,连忙说:“没关系,没关系,姨,您这是不知道真 相才会急得。”

  “以后我们当个亲戚走,不是说是我家亲戚吗?你不是在这里上大学吗?以后有什么困难尽管告诉姨,你娘身体哪里不好?姨给你联系医生,姨的妹妹就是医生。”

  陈局长老婆拉着笑笑的手说,听了陈局长老婆的话,笑笑的眼泪止不住地掉下来!

  我的总结:

  笑笑是个知恩图报的人,陈局长也是个热心好心的人,因为一个善举救了一家人。

  而且因为陈局长的鼓励和善举,让笑笑成为一个认真学习,哪怕自己很困难,也能成为自食其力的人,而且她还知道回馈社会,她希望自己可以成为像陈局长那样对社会有用的人。

  古人有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处世哲学,是一个人对自己和他人以及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

  感恩也是一种责任,知恩图报,有恩必报,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是一种朴实的感恩文化。

  对于助人者来说,可以不要求对方给予回报;但对于被助者来说,却要永远记住对方的好,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用某种方式加以回报,即便对方并不需要或在意,也应回报给社会。

  所以有时候我们不经意的一个善举也许就给了别人帮助,让我们做个善良的好心人吧!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秋天。在靠近沁源县的一个山区小村里,来了好几辆北京212吉普车。听人们说,是过去在这里打游击的县委赵书记,如今从副省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到他曾经战斗过的太岳抗日根据地,看望当年的老乡们来了。这位当年的县委书记兼游击大队的大队长,在当地群众们口里是个胆大包天的人物。据说是有一次,游击队里岀了一个叛徒,还是他平时比较信任的一个人。对他在什么地方隐蔽、食宿都了解的比较多。因此上级决定,派一个叛徒不熟悉的、枪法了得、武功高强的人,进城把叛徒干掉。赵书记等不及上级派人。游击队里的人又都与叛徒熟悉,他就决定自己和新派来的警卫员,进城锄奸。那时候,县委最近的驻地,离县城有四十多里路。全靠步行。他作岀锄奸决定后,也没有告诉警卫员。只是说有任务。就和警卫员两个人,穿戴打扮得就像是拾粪的农民一样。怀里揣着两枝张着机头的驳壳枪,就步行上路了。走到离城大约十里的一个十字路口旁,碰上了一个汉奸在这儿搜刮过往行人的钱财。这家伙之所以这样胆大,是因为离他不远处,有一小队日本鬼子驻扎的炮楼。他才敢在这儿这样猖狂。警卫员提醒他这条路上今天敌人太多。咱们绕道走吧。赵书记不吭气。径直走到了汉奸面前。这个汉奸提着一枝二把盒子,枪上的烤蓝瓦亮瓦亮的。是枝好枪。汉奸要搜他俩的身。赵书记就伸手去解扣子。顺手掏出枪来,一枪就崩掉了面前这个汉奸。然后捡起汉奸的枪,弯腰转身就跑。枪声惊动了据点里面的敌人。鬼子和伪军一窝蜂地追了过来。俩人交替掩护,边打边退。终于在两个多小时后,摆脱了敌人的追捕。最近的驻地是不能回去了。追捕的敌人认岀了对方是赵一。的县委书记。因此才穷追不舍。他和警卫员在受到沿途敌人的封锁后,又开了枪。打开缺口,回到了离城六十多里的山区根据地。边打边跑,一连折腾了六个多小时,跑了将近九十里路。他和警卫员都累的不行。到了木家庄之后,就住到了村里武委会主任家里。武委会毛主任的老婆端出油糕、和煎,招待他们。吃了饭刚刚连身衣服躺下,两边山上就响起了枪声。木家庄位于山沟里,往北是一个三岔路口。制高点全被敌人占了。看来突围是不可能的了。情急之下,毛大嫂就把他俩安排进了放山药蛋的地窖里——这个地窖的洞口就在院子里的牛圈旁边。挖的时候很少有人知道。洞口做的很隐蔽,盖上沾满牛粪的石板,根本看不出来。一会儿,敌人进村了。在汉奸的指认下,毛大嫂就被敌人抓起来了。那个汉奸用鞋底子猛抽毛大嫂的脸,问她赵一究竟藏在那里了?毛大嫂被打得满脸鲜血,一口咬定没有见过赵一,不知道!最后,日本鬼子用枪托子把她打昏过去,捣落了半边牙齿。又在身上捅了两刺刀。最后拉走了她家的牛,又放火把房子烧了。日本鬼子退却之后,毛大嫂被乡亲们救醒了。她赶紧让人把地窖上的石头挪开,俩人已经被捂得快昏迷不醒了。这次赵一回来,就是看望当年的毛大嫂来了。他走进那个熟悉的小院,看见三十多年前火烧过石窑的门脸。对跟着的人说,当年,我就是在这里,被毛大嫂救的。赵一进了门,对坐在炕上满头白发的毛大嫂说:老嫂子,你还认得我吧?我是赵一呀!老人瘪着嘴,激动的老泪纵横。好半天才说出一句话:哎呀!你吃饭了没有啊?我给你熬米汤,蒸莜面栲栳栳吧?还有你爱吃的蔓菁!俩人坐在一起,手拉手拉起了家常。赵一说解放后,他先当了行署办公室主任,后来又去了太原。中又坐了三年牢,出来后去了大同。后来又回了省城。最近写了报告,退下来了,这才有时间回到故地,看望当年一起战斗过的父老乡亲。临别前,赵一掏出了三千块钱,送给当年有救命之恩的毛大嫂。让她能够安渡晚年。这在1983年的山区农村,简直就是一笔巨款了!要知道,当年这儿的年人均纯收入,才45块钱!

  大伯40多岁的时候救了一个7岁的孩子。这孩子却成了大伯的干爹。每年春节,他干爹置办很多礼物来看他,后来,他病了,是他干爹照顾他,死了,也是他干爹给他办的葬礼,干爹的儿子给他打幡摔盆。

  小时候的我很不理解,为什么一个老人认年轻人为干爹。

  大伯和我们只是本家,又是对门邻居,每年春节大年初一,他干爹看着老婆孩子来他家做客,总是带着大堆的礼物。

  我们的风俗是,大年初一,只能走干爹干娘家,其他亲戚都不可以走动。

  我家没有干亲戚,每年初一都待在家里不去别家走动。

  大伯煮饭水平很一般,大年初一,总是让我妈去帮忙煮饭招待干爹一家,让我爸去陪客。

  顺带着,我们几个孩子当然也去大伯家吃一餐了。

  当然,也不会白吃,我妈每年准备年货的时候,炸各种东西的时候,总会送给大伯一些,他一个人懒得做这些,也不大会做。

  大伯的干爹也是我们村里人,叫石红升,但和我们不一个姓氏,虽然不是一个姓氏,但世世代代同一个村子居住,在不同姓氏之间也有着按传统排下的辈分关系。

  论辈分,我叫大伯的干爹石红升为爷爷,虽然他很年轻,才二十多岁。

  当时我妈三十多岁,叫他红升叔,我嫌他太年轻了,叫不出口。

  我知道有不少小朋友有干爹干妈,但一个老人叫一个小伙子为干爹的却是唯一一个。

  不过我也没听到过大伯叫石红升为干爹。

  我妈说,大伯其实一直叫石红升的名字。之所以说是干爹,不过是硬牵扯上一层亲戚。

  “大伯为什么认这么年轻的人做干爹呢?”我纳闷不已。

  后来,听我爸讲述了大伯和石红升的故事。

  大伯父母死得早,跟着他的奶奶长成人,他刚成人,奶奶也死了,这么一个孤儿,打光棍也是顺理成章。

  进门一个人,出门一把锁,大伯的生活虽然凄清,但人却乐观。

  邻村里有个剧团,专门在附近三里五乡的接各种活计,谁家生了孙子,谁家娶了媳妇,村里哪个人发了个财,请来三天大戏。

  那个时候,电视还没有普及,一个村子里有一两台黑白电视都不错了,大家的娱乐项目极为匮乏。

  打着光棍的大伯,没事就打听着消息,到处追着戏班子看戏是他生活的一大乐事。

  哪怕唱大戏的村子离我们很远,他很会不辞辛苦地去看戏,有时候回到村里已经是大半夜了。

  那一年,石红升七岁,正是讨狗嫌的年纪。

  在家里淘气,被他妈妈揍了后,就一个人跑出去了。

  到了晚上依然没有人影。

  家里人都急疯了,村里村外的水井枯井都找了,遍寻不着。

  整个村子里回荡着他们家人的呼喊声。

  到了夜里十点多,石红升突然跟着大伯回到了村子里,七岁的石红升,满身泥泞脏污,大伯也满身脏污,孩子手上还拿着大伯给他买的零食。

  大伯把石红升送回家,家里人看到孩子回来,他妈妈抱过孩子就瘫在地上。

  原来,七岁的石红升,被胖揍一顿后,很是伤心,想到疼爱他的姑姑,决定去姑姑家。

  他自己一个人走着并不是很熟悉的乡村小道往姑姑家走,因为淘气,哪里肯走最平坦的路中间呢,专门走不平坦的小路边沿,踢一块瓦,拔一棵草,似乎忘了父母打他那回事。

  七岁的孩子再也想不到一片隐藏在荒草里的枯井,正在前面等着他。

  他随意在小路边上蹦跳着走,一脚踩空,掉进了一口井里。

  他反应过来,已经晚了。

  半截身子都陷在泥泞里,是个半枯的井,里面没有水,但是深深的泥泞。小小的身子陷在泥泞里,他怕极了,大哭起来,但没有任何回应。

  正是初春时节,天气还很冷,农田里都是矮矮的小麦,这个时候,农田里基本是没有多少农活的,很多田里很多天都不需要去看一眼。

  而枯井地处偏僻,这处小路是属于我们村子到石红升姑姑村子的小路,只能步行或者单车通过,除我们两村人往来偶尔路过,很少有外村人路过。

  而且因为不逢节日,两个村子来往也很少。小路很是冷清。

  小小的石红升大哭了一阵子,没有任何回应,哭得累了,绝望地停下,默默地抽泣。

  不知道等了多久,天黑下来了,天黑下来的时光过得更加漫长。

  这个时候,在井底抽泣的孩子,听到了希望。

  一个唱戏的男人从远及近。

  声音越来越近,他听出来了,是我们村里的光棍汉,叫国伟的。就是我大伯。

  大伯人很乐观,爱听戏,爱唱戏,经常走到哪里都唱到哪里。

  七岁的红升听出了我大伯的声音民,他听着声音逐渐地靠近时,大声呼喊:“国伟!国伟!救救我!”

  石红升虽然是一个七岁的孩子,他却比我大伯长了一辈,大伯该论辈份喊他叔叔,所以他只能称呼我大伯的名字。

  在农村,这种现象很正常。

  大伯听到了井底里的声音,急跑上来,用手电筒往井底一照,发现了被枯井泥泞陷住的石红升。

  他尝试趴在井口往下伸胳膊,想把孩子拉上来,但差太远。

  这个井口离我们村较远,有五里地左右,离石红升的姑姑村里也一里地左右。

  大伯就赶紧跑到他姑姑村里,大伯并不知道他姑姑住哪里,也没有找他姑姑,就在村子最外围处找了两个男人帮忙,拿了绳子和铁锹,大伯腰上绑绳,由另外两个人拉着绳子,把石红升救了上来。

  满身泥泞的大伯牵着满身泥泞的孩子回了村子,刚进村,大伯先去代销店给孩子买了一袋麻糖吃,孩子在井里困了快一天了,饿坏了。

  一家人对于大伯救了孩子,很是感激。在那个过路人稀少的时节,如果几天没人路过,后果不堪设想。

  在我们乡下,有交情却无血亲的人家想结为亲戚只有一个法子,就是结为干亲,一方的儿女给另一方做干儿女,从此两家正式成为亲戚。

  但是,两家人的辈分想结为亲家非常尴尬。

  因为大伯当时都四十多了,石红升的爹才不到三十岁,论辈份,大伯却要喊石红升为叔叔,喊他爹为爷爷。这干亲怎么结?

  石红升的爹却说:“不管什么辈分,咱们都要结为干亲戚,反正咱们也不是一个姓氏,没有血缘,辈分不过是祖宗一起论的,咱们论咱们自己的,就让红升叫你为干爹!”

  大伯也是很传统的人:“这可使不得,虽然不同姓氏,也是祖宗排下来的辈分,怎么能乱来!”

  后来,两家还是结为了干亲戚,称呼依然延续以前的。大伯年纪大,喊石红升和他爹都喊名字。

  但村里人都说,他们结的干亲戚,是大伯认七岁的石红升为干爹。因为论辈分只能如此。

  不管称呼如何,两家干亲戚算是认下了,每年春节初一,石红升的爹都带着儿子来大伯家做客。

  后来,石红升结婚后,换成他带着老婆儿子来做客。

  村里人说石红升一家人知恩图报,却有时候也会拿他们的干亲戚关系干个玩笑。说什么干儿子比干 爹 大四十岁。

  后来,大伯生病住院,因为他也没有亲侄子,全是石红升夫妻俩像儿子一样服侍左右。

  大伯老了,失去了劳动能力后,石红升把大伯接到了自己家住,像照顾亲爹一样,照顾他到人生终点。

  大伯的葬礼,也是石红升来办的,他让他的儿子为大伯打FAN摔盆。

  “真是重情重义的人啊!”村里的人夸赞石红升。

  石红升也没有多大文化,也不过是一个庄稼汉子,他听到类似的话,只会说一句:“他救了我的命啊!”

  

能分享一个知恩图报的懂得感恩的故事吗?

  

能分享一个知恩图报的懂得感恩的故事吗?

  

能分享一个知恩图报的懂得感恩的故事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能分享一个知恩图报的懂得感恩的故事吗?有哪些知恩图报的故事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