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唐诗宋词元曲,我们后人为什么感觉对元曲的熟悉程度远不如唐诗宋词?你怎么看?

  唐诗宋词更妙。

  中国的传统文学,不能自我对比,面临是《以经济为中心》《物质文明》的主导地位。偏离《精神文明》,中国古文学放置边沿。尤其是这网络时代,智能手机的普遍,书籍遗忘, 70@80后的打工主力军,更没多少真正读大学,九年义务教育就不错了。也就以唐诗,为主,宋词零星,元曲很少见。手机写评论,天天翻新,如看电话号码,这些就是原因。

  








 

  唐诗宋词元曲,我们后人为什么对元曲的熟悉程度远不如唐诗宋词?(像我个人,只记住了两首元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曲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虽然不如唐诗宋词那么有名,但他最接地气,贩夫走卒都能哼唱几句,俚曲散曲都是士大夫眼里的下里巴人难登大雅之堂,然而他好也就好在这难登大雅,他设有那么多的格律限制,可以随心所欲的抒发自己的情感,虽然句子松散了一点,却能恰如其分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正如题主所说:像我个人,只记住了两首元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正说明了这两首元曲的经典与流行。

  那么,唐诗宋词与元曲的主要区别有哪些呢?

  其一,他们形成的时代不同。唐宋元三个朝代不同,自不消说;

  其二,他们的格式不同,唐诗讲究格律;主要包括平仄和韵。宋词,体式灵活,又称“长短句”。元曲继承了唐诗和宋词的主要特点,只是更加灵活一些。

  其三,产生的背景不同(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等)唐诗是在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江山大一统和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下诞生的。

  唐人总结了诗经和乐府等前人诗歌的成就基础上,将诗歌的格律进行系统化和格式化。使得唐诗的创作有一个相对固定的体式。为了区别于以前朝代的诗歌,史称“新体诗”。

  宋词是在唐诗以后形成于青楼乐坊,用来和着音乐进行演唱的,由于有固定的曲式(又称“词牌”),所以将创作宋词称为“填词”。

  元朝以后,蒙古人统治中国,对汉族的知识分子实施打压政策,很多文人郁郁不得志,于是,转入到民间戏曲的创作中来。所以,促进了元曲的大繁荣。

  下来,我们说说我们后人为什么对元曲的熟悉程度远不如唐诗宋词?

  其中有六个主要原因:

  1.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唐朝国力强盛,文人地位也很高,使得唐诗在唐朝长时间繁荣;宋朝经济发达,文风开放,各类优秀词作品应运而生。但是元朝则不同了,因为是游牧民族统治,注重畜牧业与农业,轻视文人,并且各类制度严苛,这极大地限制了元曲的发展。

  2.唐诗、宋词的文学地位

  在古代,诗词是可以作为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依据的,并且诗词是较高的文学形式,能很好地体现作者的才华。它们在文人阶层、统治阶级具有更高的地位,而元曲更多是底层民众的娱乐形式,得不到文人们的重视。

  3.唐诗宋词的传播时间和范围

  唐诗自汉魏开始,并经唐朝的发展,前后发展了共六百余年,唐诗不仅深入各个阶层,甚至传到了日本等国;宋词自南唐李煜时兴起,至南宋灭亡,前后繁荣了三百余年,被各个阶层所认可。而元朝一共只延续了不到一百年,元曲的传播也主要在底层人民中,这是无法与唐诗宋词相比的。

  4.唐诗宋词背后的文人群体庞大

  唐朝的文人们将各个题材的诗写到了极致,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小民生活,唐诗几乎都包含进去了,唐朝诗人数量很多,自然能诞生许多优秀的诗作;因为难以在诗上超越前朝,宋朝文人们就将词写到极致,宋朝人口庞大,文人数量是元朝不能比的,优秀的词作品也是数不胜数。

  但元朝历经战乱,人口数量和文人数量都较小,诞生的优秀作品自然较少了。唐诗宋词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学的顶峰,是后人难以逾越的。

  5、文学艺术水准比较

  就文学艺术水准来说,元曲和唐诗宋词对比,还是不能比拟的,元曲不仅没有唐诗宋词高雅,而且艺术水平也没有多少超越。元曲是宋词的延续,其特点是词的基础上的通俗化、口语化。它不同于词的产生对于诗的格式的明显区别。虽对后世戏曲有影响,但它没产生对词的超越性的成就和更显明的曲别、建树,其仍属于词余、词尾。

  元曲属于民间小调,通俗直白,普白老百姓都懂,都会吟唱,不需要多高深文化修养,元朝统治阶级马上民族,多数都是没什么文化的人,所以对这种民间小调颇为欣赏,这对当时推广元曲广为流行也算是一大助力!

  但文人雅士们却颇不以为然,但当时的文人多属汉人,按现在话来说这些文人雅士都是些没有话语权的人,所以不能阻止元曲在元朝的大流行,当然元朝过后到明朝又是汉人士大夫主政,肯定又对唐诗宋词力捧,哪怕是清朝同属马背民族,但满人从上到下都喜欢汉化,所以元曲当然渐行渐远。

  6、很多元曲作品具有讽刺性影响了推广和受人关注

  元曲作品大多带有讽刺性,在和谐社会,比较少人关注这些事情,官方当然也不愿意去推广。

  元朝统治阶层将普通民众分成四等。汉人作为最底层,很难进入统治阶层。自身社会地位低下,而朝廷腐败不堪,敢怒不敢言,讽刺就成了家常便饭,当然也意味着阶级对立。那时的汉人很难参与社会建设工作,自己能有口饭吃就不错,在阶级压迫下,各个阶层是封闭的,没有上升的通道,阶层固化。无法参与建设和改变命运,普通百姓所能做的也只有讽刺和反抗。所以元朝不到一百年就灭亡了。

  唐诗五万多首,境高界宽,是唐王朝雄伟的国度派生出来的,它代表了唐的伟大和璀璨。宋朝之初(北宋)也很伟大,但它比不上唐的雄浑壮阔,宋的命运坎坷涩蹇,所以宋词风度跟国度一样,博广气度稍逊唐诗。元代属于少数民族统治汉人,其统治阶级残暴反动性质影响了元代文艺包括元曲的提升发展。元曲与时代同步,白话成分兴起,所以其韵味和曲深意味比唐诗宋词就淡了些。

  因为上述原因,元曲虽然也有优秀的作品存在,但总体上的影响力是无法与唐诗宋词相比的。为此,我们后人对元曲的熟悉程度远不如唐诗宋词。

  我是【小侠】,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题主的疑问可能是很多人的疑问,同为某一时代的主流文学形式,为什么我们对元曲的熟悉程度不如唐诗宋词?

  在我看来,不是我们不熟悉元曲,而是没有意识到,“哦,原来这也是元曲啊!”

  一、什么是元曲?

  元曲,顾名思义,就是元代的曲子。具体来说,元曲包括剧曲和散曲。剧曲就是杂剧的曲辞,杂剧里人物唱的内容就属于这部分。散曲是继诗词以后的新诗体,有小令和套数之分。

  题主所举的例子是元曲中的散曲,散曲中的小令,只是全部元曲中的一小部分。

  二、散曲之外的元曲也许你很熟悉的。

  元曲中,除散曲外是剧曲,包括当时北方的杂剧和南方的南戏。

  现在的戏曲很多都是由元曲发展而来的,也许现在很多人像我一样没有真正去听过戏,但一定听过这些故事。

  《窦娥冤》是元曲。

  窦娥临死前发了三桩誓愿——血飞白练、六月降雪、抗旱三年。现在人们常说“比窦娥还冤”,说明大家还是挺了解这个故事的~

  《黄粱梦》是元曲。

  做着黄粱饭睡着了。蒸一顿饭的功夫,梦到自己考取功名、荣华富贵,醒了啥也没有,都消失了。世事大梦一场,说的就是这个。

  《赵氏孤儿》也是元曲。

  为了救赵氏孤儿,程婴把自己的孩子都杀了。妥妥的悲剧,我们现在也或多或少听过。

  这样的例子还挺多的。

  三、为什么会感觉元曲没有存在感?

  这是因为元曲呈现的方式跟原来不一样了。

  我们看唐诗宋词,都是写在书上的。多读书,知道的唐诗宋词也就越多。

  但元曲不一样。散曲之类的我们能在书上读,而另一部分是在戏曲里唱出来的。有些听过了,但没把它们跟元曲联系起来,就会感觉元曲没有存在感。实际上人家已经偷偷进入你的视野了。

  另外我们现在听戏比较少,不像古人常常听戏,所以对这种文学形式的了解比不上原来了。

  这是我的见解,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欢迎关注日常记录文学和生活之美的@小侠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唐诗宋词元曲,我们后人为什么感觉对元曲的熟悉程度远不如唐诗宋词?你怎么看?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