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卖镜人的故事?

  古时候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

  诗人刘禹锡有一次来到一个卖镜子的店里。这个卖镜子的是自产自销的。店里陈列着十面镜子,其中只有一面磨得雪亮,可以照得清清楚楚,其它九面都磨得似明似暗,人照上去很不清楚,就像雾中看花,水中望月,只能看出个大概。

  刘禹锡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把这种劣质品同精品摆放在一起?卖镜子的人跟他解释道:并不是没有能耐把镜子都做得一样好。而是人们大多数都喜欢买那种看不大清楚的镜子。那种雪亮的镜子把人脸上的细微之处都能照出来,一点缺陷都掩盖不了,只有长得十分漂亮的人才会喜欢那种雪亮的镜子。这种好镜子往往卖不出去,每卖掉的十面镜子中差不多只有一面是好镜子。刘禹锡听后,感叹世人竟然宁要劣货不要精品。就赋诗一首:

  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

  随容多自欺,谓若他镜明。

  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

  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

  饰带以纹乡,装匣以琼瑛。

  秦宫岂不重,非适乃为轻。

  为什么质量低劣的镜子反而受人欢迎呢?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动动脑筋--

  劣质镜子,照起来模模糊糊,看不到脸上的坑坑包包,可以用来\自欺欺人\,留下尽情想象自己\美貌\的空间。这样的镜子,拿在手里,照了还想照,越照心情越好,一天可以照上很多次。而那种精致雪亮的镜子,不对照镜人的胃口,能不遭到人的冷落吗?芸芸众生中,有西施、潘安之貌者毕竟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大部分人在雾蒙蒙的镜子里才能够看到最好的效果,干嘛要用\西施\们照的镜子把自己弄得信心全无,心情低落呢?再进一步说,如果镜子的质量更精益求精了,能够清晰到可以让人看见自己毛孔中嬉戏的螨虫的程度,恐怕美若天仙的人也会避之不及,非把这种科技含量高的优质镜子砸碎了才能心安!

  这个古老的故事,道出的是永恒的真理-- 我们卖商品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还是精神需要?一面镜子的功能,在于帮助人在想看见自己的时候能够看见自己。从物质性上讲,越是能把自己看得清楚的越是好镜子。可是如果太清楚了,揭示出自己的丑陋,难免使很多人心里不痛快。为什么粗制滥造的镜子可以与精工细作的镜子出售一样的价格,并且劣质镜子远胜过优质镜子备受欢迎?这样高的利润率,这样高的竞争力,说明了什么?物质(镜子的质地、材料)的价值远远不如心理(让人自信、舒服、高兴)的价值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卖镜人的故事?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