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在文采上和前八十回真的相差甚远吗?

  你想问的是曹雪芹写的与高鹗编的有什么区别对吧。

  曹雪芹是看透了,但是他不说破,他的态度隐藏在贾宝玉与林黛玉这对璧人身上,贾宝玉厌恶四书五经,林黛玉也支持他。因为曹公的经历决定了他觉着四书五经是“政治的工具”,但到了高鹗整理后四十回的时候,那其实是民间自己写的,与曹公没啥关系,而且后四十回,根本不能确定作者是谁,但后四十回里,贾宝玉开始学四书五经,林黛玉也说多学习没什么错。

  你看,其实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最大的差距,不是文采,而是三观。很多人诟病的也是这一点,相比于曹公看破红尘超然物外心怀大慈悲相比,后四十回的作者,不但功利,浮躁,还浅薄。前八十回里有一次出现几个姑娘,后四十回几十年后这些姑娘还没嫁出去,还在园子里。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在文采上和前八十回真的相差甚远吗?

  看书,真的看的是作者。因为你与作者谈话的时候,作者是什么样的人,你很轻易就能看出来。

  所有文学大作都有虎头蛇尾的毛病,也恰恰是好的小说的布局精妙之处,中国文化有画龙最重要的是点睛,龙的睛是画整条龙的最精彩部分了,绝无中国人要说画龙要突出龙的尾巴部分,这是绝对不符合审美的境界的,也是说创造维美作品时,作者就知道要将最美高潮的部分放在那个场景的,恰恰红楼梦绝大多数读者戏迷都公认,宝玉大婚与黛玉之死是红楼梦这部作品写得最好的部分了,也就是如果否定了高鹗对红楼梦的贡献,也就是否定了红楼梦这部书的伟大。当然本人认为红楼梦这部书是经过很多出色的作家共同参与创新的,与《圣经》也经过四十多位作家创作,可能有某些相似之处。

  网上已经传出后28回的真本了!对只有28回,没有所谓的40回!想要的关注我!哈哈!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在文采上和前八十回真的相差甚远吗?

  怎么说呢,后四十回不仅在文采上相差甚远,而且情节和情感上也没办法与前八十回比较。

  一、黛玉之死,到底是还泪之后无怨无悔的离去还是带着满腔愤恨而去?

  二、贾府的重新崛起,曹雪芹的本意,贾府衰落之后,大抵不会崛起。

  曹雪芹是根据人生经历创作的,而续者,是根据前八十回创作的,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所创作,他的理解不代表曹雪芹的本意,也不能代表所有读者、学者的理解,所以差距肯定会有的。

  关于《红楼梦》原作者是否曹雪芹、续书人是不是叫高鹗,一直有争论,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形成定议。

  我所能肯定的,就是八十回之后的文本,绝对不是原作者所写,虽然可能有只言片语、个别片段,是原作者留下来的。原因很简单,文字水平差异太大。至于说后文能够照应前文,那是废话:哪一个续书不是根据前文来续的?你另起炉灶,那还叫续书吗?前后照应就证明同出自同一人之手,那是最明显的逻辑混乱。

  事实上,《红楼梦》的续书不止一种。除了“高鹗”之外,我至少还见过两种版本,听说的更多。无可否认,这些续书之中,“高鹗”的续书是最好、艺术水平最高的。打个比方,高氏续书是狗尾续貂,而其他版本则是狗尾巴草。

  用最高的续书与原著对比,问题就出来了:不说饱受诟病的黛玉的“赤金扁簪”“五香大头菜”,也不说贾母对黛玉态度迥异、判若两人,也不说鸳鸯也跟着势利起来,黛玉病重竟不报告贾母……只看下面一个情节:

  “施毒计金桂身”,简单地说,是夏金桂想毒死香菱,就命宝蟾做了两碗汤,其中一碗下了毒药,与香菱各喝一碗。下毒分两次,头一次香菱烫了手、泼了汤,夏金桂因为心里有鬼,“倒没生气,自己还拿笤帚打了,拿水泼净了地”。第二次,宝蟾端了汤来放下,受命外出,金桂下了药;宝蟾回来,把两碗汤换了位置,金桂误饮毒药而死。

  下毒害情敌,是现下时髦的宫斗戏里常有的情节。现代人不能想象古人的生活,就像乡下人想象中的皇帝就是“左手一锭金了,右手一锭银子,行动人参不离口”一样枯竭。其实别说古代深宫之中,就是现代医药发达、行动自由的今天,你想买点毒药害死人,那么容易吗?别说害人了,就是想自杀,成功率有多高?深宫大内的皇后妃嫔,那么容易就能得到毒药,又那么容易投放到敌人碗里,并且是一击命中?你真的相信吗?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在文采上和前八十回真的相差甚远吗?

  夏金桂的毒药倒是有来源。宝蟾交代,是为闹耗子买的老鼠药。不过现在农村,也偶然会有赌气吃老鼠药自杀的,可不是百分之百都会死去吧?剂量、饮食冲突、当事人生理状态,许多因素都会干扰自杀“事业”的成功。夏金桂怎么那么有研究,一碗汤里放了多少,正好要了命?

  潘金莲是文学作品中有名的淫 妇加毒妇形象。在她毒杀武大的时候,尚且“手脚软了,不得安排”,需要王婆来帮她处理善后。夏金桂虽然泼辣粗俗,毕竟是娇生惯养“花朵儿似的”,完全自己谋划害香菱,一次不成又害第二次(两次喝汤),毫不慌乱,这得有多么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别说夏金桂这个年轻妇人,就是薛姨妈也做不到呀。

  同时,金桂在两碗一样的汤中选一碗下毒,下毒之后又轻易离开,以至于宝蟾换了位置,然后她又毫不堤防地喝下其中一碗,丝毫没想过有弄错的可能。这金桂的神经得有多大条?对自己的生命毫不珍惜吗?

  最可笑的,是香菱洒了汤,金桂“倒没生气,自己还拿笤帚打了,拿水泼净了地”。心里有鬼,不敢对香菱发怒,这我可以理解。但薛家再不济,也是富贵之家,“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怎么就到少奶奶亲自扫地的程度了?就算宝蟾不听使唤,还有陪嫁丫鬟小舍儿吧?而薛家也不可能不给新少奶奶安排丫鬟仆妇吧?香菱自己还有个丫鬟臻儿呢。难道金桂有病、特别喜欢扫地、以至丫鬟仆妇不敢插手吗?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在文采上和前八十回真的相差甚远吗?

  分析这一个情节,就可以与八十回原著对比,不难得出结论:续书人没有富贵人家的经历,写日常生活捉襟见肘,只在重大情节上根据前文的暗示,所以不出大错。反过来推想原作者,一定是生长在极富极贵的人家,耳濡目染,熟悉不过,才会写得得心应手。写作才能、心血精力先放下,那从出生到青少年时期的富贵,是别人难以复制的,也是对作品的深刻影响。

  我很早就看《红楼梦》了,它的好,抛开中心思想不计,就是特别的“真”。

  虽然是大宅门里的事儿,但那些家长里短,却也发生在我们寻常人家。有些事我们从小也干过,比如黛玉解的九连环,比如大家一起猜的谜语,比如莺儿几个编的花篮,比如晴雯用花染的指甲。有些拌嘴的话我们从小也说过,比如“你管我呢!”、“我死,与你何干!”、“你怕死,你长命百的!”、“我还怕死?倒不如死了干净。”、“我说我自己死了干净,别听错了话赖人。”就是这些个真言真语真事,让人觉得《红楼梦》朴实可亲,即寓意深远,又接地气,所谓雅俗共赏。

  《红楼梦》前八十回自然文采奕奕、妙不可言,曹雪芹用妙手生花的笔描述了一个又一个使人感叹的故事,让广大读者见识了林黛玉的才华、薛宝钗的大气、宝玉的女性观和一众女儿的“贤”、“勇”、“俏”、“慧”、“烈”、“痴”……好像走进了一个大花园,里面开满了迥然不同却都美丽的鲜花。

  那么高鹗续写的《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好不好呢?

  不可否认,续书照比曹雪芹主写的前八十回当然差。差到什么程度呢?小时候看不出来,很多年后再看几遍方慢慢解过味来,属实存在一定差距,没有曹雪芹写的生动有血脉,也少了许多争光添彩的诗文。也就是说续书在文采上是远不如前八十回。

  但是,不能说续书写得不好,如果没有曹雪芹做比较,高鹗的水平也是第一的。在他后四十回目里的情节描写,还真没有哪个大作家能及,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除去文采,比起今天嘈嘈杂杂、奇奇怪怪的红学论调,高鹗对主要人物的最终命运安排,也是比较正确的。

  87版的电视剧,对宝玉和湘云的结局处理非常不合适。宝玉的结局是乞丐;湘云的结局是妓女,这不符合情理。宝玉、湘云为什么去要饭和卖笑?是为了苟活吗?我想不会。他们和黛玉、宝钗一样,都是洁净高傲之躯,可能会出家、会死,但绝不会要饭和卖笑!想象一下黛玉会去卖笑吗?宝玉给她和手串都不要,说是哪个臭男人戴过的!湘云也不比黛玉差什么,她们都认可死也不会卖笑的。因为死是命运悲惨、而卖笑是气节不足,气节是高于性命的。曹雪芹对他笔下的女孩是爱护的、仰慕的,那种要饭和卖笑的结局不会是曹雪芹的初衷。还有认定湘云为妓女的人过意不去,说什么可以是艺伎,那就更可笑了,湘云会什么呢?前八十回里写湘云擅长唱歌了还是跳舞了!倒是没少提到她做针线活做到深更半夜,关键这个“艺”在青楼里也没人买不是!

  而高鹗续书里给出的结局是宝玉出家;湘云守寡。首先、这么写不仅合乎情理,更合乎曹雪芹的意思,因为前面第五回判曲【收尾 飞鸟各投林】里有“看破的,遁入空门”一句,另外在第三十回和三十一回,两次提到宝玉说做和尚去。这都是暗示宝玉的结局是和尚,又怎么会为了苟活去要饭呢!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基调是繁华过后一场空的悲剧,并不是惨剧。其次,高鹗的生活年代比我们更接近曹雪芹,他更有机会捕捉到红楼梦原著的一些真切信息。说不定他自己读过原著后四十回或者有听读过的人讲过,毕竟曹雪芹写完了整部小说,后四十回只是遗失。这样一来,高鹗根据记忆填补成册也说不定,高鹗的后四十回的情节与原著应该是最接近的。

  以上看来,高鹗的续书虽有瑕疵,但是和原书的匹配率还是很高的。如果没有高鹗的贡献,真不知我们这些爱红楼的读者,有多失望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在文采上和前八十回真的相差甚远吗?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