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表现的很轻松,真的是这样的吗?你怎么看?

  谢友邀请!本人知识浅薄,对历史人物不敢妄加评论。只知道诸葛亮是家喻户晓,能知前后五百年事的能人,是天文地理无所不晓的神奇人物,能气死周瑜的人物唯孔明也!回答不周,抱歉了!

  








 

   按常理,诸葛亮来到东吴,对于孙权来讲是友邦访客,东吴接下来的外交政策如何走向,是联刘抗曹还是主动请降,孙权首先通过诸葛亮来了解刘备集团的态度,然后关起门来和自己的众文武畅谈利弊,然后听取各方意见,最后自己拿个注主意。


 

  像小说里那样,邀请外人参加集团内部关系到将来命运的政策探讨会议,因为利益相关方不同,会干扰内部决策,所以小说里的这种做法与常理不符。
 

   史实上也是如此,诸葛亮确实在曹操大兵压境,刘备处于窘境,孙权举棋不定是出使东吴。他也面见了孙权,为促成孙刘两家联盟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事实上只记载有诸葛亮和孙权的对话,没有记载他和东吴群儒之间有曾经有什么会谈。


 

  又是按常理,诸葛亮只身一人来到东吴,和孙权的部下探讨一下孙刘两家下一步该何去何从也是正常情况。如果有人反对,或者东吴的臣僚有保留意见,想必这些也是诸葛亮出使东吴之前有所预料或有所准备,但他们之间的切磋,史料并没有记载。
 

  显然《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是作者虚构的,只是为了让诸葛亮的东吴之行显得更加曲折精彩,并特意突出诸葛亮的雄辩之才。


 

  小说作者除了刻意安排诸葛亮“舌战群儒”这一桥段,为诸葛亮浓墨重彩描上一笔,还故意在曹操给孙权的檄文中添油加醋,增加诸葛亮“舌战”的难度。作者在文中增加了“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这样一来对于孙权而言,和曹操对抗显然风险巨大,可能失去一切,但如果顺从曹操,那么他可能和曹操瓜分刘备,得到好处。
 

  在生存威胁和利益引诱面前,不是人人有胆色做出正确决策的,孙权和他的幕僚也不例外。这时候诸葛亮的作用就凸现出来了,通过子虚乌有的“舌战群儒”,他超群的智谋和雄辩的口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出于尊刘的出发点,作者虚构了故事情节,为了突出诸葛亮是智慧和胆略的化身,在他的身上作者是从来都不惜笔墨的。但读者欣赏起来,似乎又是合情合理,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就是《三国演义》的魅力。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诸葛亮舌战群儒,正史并无记载。只是《三国演义》作者为诸葛亮初涉江湖所作的一个形象刻画,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塑造,让读者对这个人物有个更加全面清晰的了解。既然是编故事,那么我们就故事论故事~

  诸葛亮初赴江东合纵孙刘联盟抗曹,首遇江东谋士文臣诘难质疑,以张昭为首二十余人。张昭首先挑言于诸葛亮,参予质辨诘难者,有名有姓的共为八人,三五成群,是谓舌战群儒。

  这些人提出的诘问内容,五花八门,涵括了天下大势,敌对实力对比分析,经史子集,战略战策,甚至诸葛亮从前的经历,理想抱负,旨在刁难这个年纪不满三十岁的年青人,让其知难而退。但均被博学而才思敏捷的诸葛亮一一据理针锋相对地完胜驳斥,进而说服吴主孙权,达成孙刘合纵联盟抗操的战略目的,可谓不辱使命!为实现三国鼎立奏响了序曲。

  事说至此,我们不难从中感悟到,诸葛亮早在隆中茅庐的学习阶段,就已经打下了良好的知识架构,才会有今日实现自已远大抱负之用。这个短短的故事,折射出一个道理:努力刻苦地构建一个适应所处社会发展的个人知识架构,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大小。

  记得有两个鲜明对比的抖音视频:一个人挥汗如雨地在搬砖,扛水泥。文字却标着:为了爱,为了责任,为了xx!

  另一个同样内容的视频,广东话的话外音却说了实话:这是责任吗?是爱吗?是因为穷啊!

  努力的方向错了,再辛苦都是错的!还是老生常谈,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虽然以前因为种种各自不同的原因,使我们错过了读书的机会,但是我们应该趁未老之时,去自学、去进修培训,构建一个属于自已的、适应现社会发展自我的知识架构,不断刻苦完善自我,去谋求更好的发展。为家人,也为自已。这才是责任,这才是爱。

  


 

  感谢邀请,我是“宁静影像故事”。爱思考历史,喜欢分享有趣好玩视频,给生活加点新料。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里是智慧近乎于妖的存在,关于他的故事很多。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等,家喻户晓。

  当年曹操率大军攻打东吴,诸葛亮过江游说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击曹操。诸葛亮在东吴当地舌战群儒,终说服孙权同意联合刘备抗曹。正是因为诸葛亮舌战群儒获胜,才促成了孙刘联盟。但是这只是《三国演义》里的故事,正史里没有相关文字记载。

  不论诸葛亮舌战群儒是否确有其事,但就诸葛亮与东吴多位名人的辩论而言,难度可谓不小,不是一般人能坚持到获胜的。

  当时和诸葛亮辩论的东吴名人有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他们早就做好了准备,就等着问诸葛亮话。

  先是张昭发难,张昭是东吴重臣,孙策临死时将孙权托付给了他。张昭主张投降投降曹操,不先难倒张昭,诸葛亮就不能说服孙权。张昭讥讽诸葛亮和刘备,但被诸葛亮大篇幅的谈论反讽。最后张昭居然回答不了诸葛亮的言论。

  之后又有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畯等人刁难诸葛亮,但都被诸葛亮三言两语给解决了。原文记载,他们听到了诸葛亮的回答,皆羞愧不已,满面羞惭不能应答。

  诸葛亮与东吴的名人文士们的辩论,内容从军师战略到伦理大义,从心理和道理各个方面侃侃而谈,从气势上压倒了对方,起码使对方认可了他的个人魅力和能力,才有利于进一步说服孙权。

  幸亏刘备派的是诸葛亮过江东,换一人,恐怕就败在辩论了。

  己家看法,欢迎关注“宁静影像故事”,留言讨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舌战群儒表现的很轻松,真的是这样的吗?你怎么看?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