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我国古代的十二生肖年兽出自哪里?都有哪些典故?

  感谢邀请

  中国十二生肖的起源历来有多种解释。

  
 

  大致有如下这几种说法:

  1. 黄帝创制甲子《史记》中黄帝:“建造甲子以命岁”,“大挠作甲子”

  这个说法存疑,因为“建造甲子”并未说明曾经在定义十二支的同时,与十二种动物关联起来。

  (注:大挠传说是黄帝的史官)
 

  
 

  2. 佛教十二神兽

  根据《大方等大集经,卷第二十三》的记载:世界初成、人类诞生时,佛菩萨的化身变为神兽,分别镇守东南西北四方,护佑众生,教化万民。

  
 

  善男子。阎浮提外。南方海中有琉璃山。名之为潮。高二十由旬。具种种宝。
其山有窟名种种色。是昔菩萨所住之处。纵广一由旬高六由旬。有一毒蛇在中而住。修声闻慈。
复有一窟名曰无死。纵广高下亦复如是。亦是菩萨昔所住处。中有一马修声闻慈。
复有一窟名曰善住。纵广高下亦复如是。亦是菩萨昔所住处。中有一羊修声闻慈。
其山树神名曰无胜。有罗剎女名曰善行。各有五百眷属围绕。是二女人常共供养如是三兽。

善男子。阎浮提外西方海中有颇梨山。高二十由旬。其山有窟名曰上色。纵广高下亦复如是。亦是菩萨昔所住处。有一猕猴修声闻慈。
复有一窟名曰誓愿。纵广高下亦复如是。亦是菩萨昔所住处。中有一鸡修声闻慈。
复有一窟名曰法床。纵广高下亦复如是。亦是菩萨昔所住处。中有一犬修声闻慈。
中有火神。有罗剎女。名曰眼见。各有五百眷属围绕。是二女人常共供养是三鸟兽。

善男子。阎浮提外北方海中有一银山。名菩提月。高二十由旬。中有一窟名曰金刚。纵广高下亦复如是。亦是菩萨昔所住处。中有一猪修声闻慈。
复有一窟名香功德。纵广高下亦复如是。亦是菩萨昔所住处。中有一鼠修声闻慈。
复有一窟名高功德。纵广高下亦复如是。亦是菩萨本所住处。中有一牛修声闻慈。
山有风神名曰动风。有罗剎女名曰天护。各有五百眷属围绕。是二女人常共供养如是三兽。
善男子。阎浮提外东方海中有一金山。名功德相。高二十由旬。中有一窟名曰明星。纵广高下亦复如是。亦是菩萨昔所住处。有一狮子修声闻慈。
复有一窟名曰净道。纵广高下亦复如是。亦是菩萨昔所住处。中有一兔修声闻慈。
复有一窟名曰喜乐。纵广高下亦复如是。亦是菩萨昔所住处。中有一龙修声闻慈。
山有水神名曰水天。有罗剎女名修惭愧。各有五百眷属围绕。是二女人常共供养如是三兽。
是十二兽。昼夜常行阎浮提内。天人恭敬。功德成就已。于诸佛所发深重愿一日一夜。常令一兽游行教化。余十一兽安住修慈。周而复始。七月一日鼠初游行。以声闻乘教化一切鼠身众生。令离恶业劝修善事。如是次第至十三日。鼠复还行。如是乃至尽十二月。至十二岁。亦复如是。常为调伏诸众生故。善男子。是故此土多有功德。乃至畜生亦能教化。演说无上菩提之道。是故他方诸菩萨等。常应恭敬此佛世界。

  
 

  此十二神兽中,只有狮子与十二生肖中的虎不同,其余都一致。

  这个说法存疑,因为《大集经》于公元 414 年才传入中土;而1970年代出土的秦代文献中,已经发现使用动物与地支相配,和如今的生肖差别不大。

  
 

  《睡虎地秦简》:鼠、牛、虎、兔、(缺失)、鹿、马、羊、猿、雉、老羊、豕。
 

  《放马滩秦简》:鼠、牛、虎、兔、虫、蛇、马、羊、猴、鸡、犬、豕。
 

  其中鹿、老羊、虫等等,都是今天的十二生肖中所没有的陌生面孔。

  
 

  3. 起于北方游牧民族

  根据清代学者赵翼的《陔余丛考,卷三十四》:

  陆深《春风堂随笔》谓本起于北俗,此说较为得之。
《唐书》黠戛斯国以十二物纪年,如岁在寅则曰虎年。
《宋史•吐蕃传》:仁宗遣刘涣使其国,厮囉延使者劳问,具道旧事,亦数十二辰属,曰兔年如此,马年如此。
《辍耕录》记丘处机奏元太祖疏云:“龙儿年三月日奏”云云。
顾宁人《山东考古录》亦载泰山有元碑二通,一泰定鼠儿年,一至正猴儿年。此其明证也。盖北俗初无所谓子丑寅卯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类分纪岁时,浸寻流传于中国,遂相沿不废耳。

  
 

  这个说法同上一条(佛教起源说)情况一样,都无法解释秦汉时期已有生肖记录的事实。

  
 

  4. 起源于古人对天象的观察

  《甲骨文字研究·释支干》中,认为十二生肖与巴比伦黄道十二宫可以一一对应:

  卯——狮子座,辰——巨蟹座,巳——双子座,

  午——金牛座,未——白羊座,申——双鱼座,

  酉——宝瓶座,戌——摩羯座,亥——人马座,

  子——天蝎座,丑——天秤座,寅——处女座。

  (注:《释支干》并非认为生肖源自于巴比伦黄道十二宫,只是进行对照,印证假设;相反地,《释支干》一书认为:中国的十二生肖是由西域各国传播到西方,)

  著名科幻作家郑文光借助《释支干》的思考,发表过一篇文章:《论十二辰与十二次》(刊于1978年3月《北京天文台台刊》)。

  文中提出,先民仰观天文,依据星象而画出十二支符号,其年代可上推于公元前2000多年,即传说中的夏朝初期。

  先民们关注月亮的圆缺变化,认识到每十二个朔望周期大约等于一年,于是人们观察每次新月出现的天区,记下十二次新月附近的星象,并联结为图形,这便是十二地支。

  但还是没有对生肖的解释。

  
 

  5. 十二地支与二十八星宿

  
1. 到了公元1世纪,东汉王充(西元27-97年)的《论衡》中的十二生肖,推论出的生肖内容与顺序已经和今天完全一致: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

  
 

  2. 二十八星宿出现的历史则很久远
 

  《尚书‧尧典》有鸟、火、虚、昴星之记载:

  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民析,鸟兽孳尾。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鸟兽希革。分命和仲,宅西,曰昧谷。寅饯纳日,平秩西成。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厥民夷,鸟兽毛毨。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共分成四组,按东、南、西、北四宫,并与用动物命名的四象相配(始于汉代);

  此外,每宿以宿名以及按照七曜(木、金、土、日、月、火、水)的顺序(始于唐代)与一动物相配。

  
 

  可以发现这12种动物存在于28星宿中,而且将整个黄道和天赤道附近的天区均分为28个区域。

  
 

  因此,是否可以大胆假设:十二生肖,是十二支与二十八星宿相配时的衍生物呢?

  
 

  
 

  6. 玉皇大帝组织动物运动会

  ……我们还是把这个说法看作民间故事吧,至少小朋友们会很开心地接受滴。

  
 

  
 

  【关注历史,坚持原创,我是夜未央】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则相关的典故,欢迎查阅,供参考。

  年兽的传说典故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

  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

  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腊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答,十二生肖一一年曾出於与类似的,冬各类单细胞生命经大自然长时期进化而成有者,至於故典之说,有不同说法,据已所闻,所有生物都是神话中说的古圣人一一伏儀姨妹用泥土造就而成的。

  古代纪年是依天干地支,

  天干,子丑寅卵辰已午未申西戍宾

  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字与十字搭配着转,甲子年后,再到第二个甲相拒六十年。一个人生活在世一般只能有一个甲子。逢=个甲子是极少。

  那么故代(我学浅不知那个時代)觉得人生在世,自已的年令好不太好记。所以创始了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是与天干是一致的,就是说你是甲子年出身的是属鼠。以此推算,你的年令就永远不会忘记了。即使忘了,你可从用:子鼠,丑牛寅虎,印兔,辰龙,申猴,酉鸡,戍狗,亥猪。进行推算出你的年令。这是为了记岁,古人的创造,延用止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我国古代的十二生肖年兽出自哪里?都有哪些典故?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