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春秋时期相继称霸的五位霸主,其最终结局如何?

  第一部分:活活饿死的齐桓公

  (一)齐桓公结局:

  齐桓公最惨,结局是活活饿死。死后无人收尸,蛆虫爬到窗外。

  堂堂一国之君为何到如此不堪地步?难道他没有儿子吗?当然有儿子,齐桓公有五个儿子,而且个个都当上了国君。争当国君就是齐桓公惨死的原因。

  (二)辉煌的年轻时代:

  齐桓公年轻时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联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九次召集诸侯国会盟。取替了周天子,充当盟主。

  (三)昏庸无知的老年生活:

  可是,年老之后的齐桓公贪图安逸享受,重用易牙、竖刁、开方三位奸佞小人。易牙善于烹饪美食,竖刁善于打趣逗笑,开方善于甜言蜜语。

  这三个人把齐桓公伺候的服服帖帖,舒服得忘乎所以,连太子之位都含混未定。五位公子都暗暗积蓄力量,觊觎王位。而臣子们也择木而息,各自依附他们看好的公子。朝中派系林立,暗潮涌动。

  (四)奸佞小人作乱:

  齐桓公年老病重后,三个奸佞小人原形毕露。他们假传圣旨,说是静心养病,禁止文武百官入朝觐见,连几个儿子也不得觐见。

  三小人在齐桓公卧室周围修筑三丈高的围墙,断绝饭食,只留下一个小洞,早晚派小太监爬进去查看齐桓公生死。

  连口凉水都喝不上的齐桓公就这样活活饿死,在位43年,终年73岁。

  (五)五个儿子争当国君:

  齐桓公的五个儿子顾不上为齐桓公收殓尸体,就开始王位之争。易牙竖刁拥立公子无亏继承王位。公子昭不得不连夜出逃,其他公子不服,大家都是先王骨血,江山平分。

  于是,公子潘占据皇宫右殿,公子元占据左殿,公子商人占据朝门。大家势力均衡、互为犄角,枕戈待旦,战乱一触即发。文武百官见无所朝宗,都闭门不出。

  国无君主,一片混乱,谁也顾不得挺尸在床的父王。

  (六)可算是入土为安了

  如此相持,将近两个月了。老臣高虎焦急万分、心如刀割。找到老臣国懿仲说:“先公还没安葬,诸公子只知夺位,不知治丧,我们拼死一谏,来报答朝堂爵禄之恩吧!

  为了能让齐桓公入土为安,二人招呼群臣,拥立长子无亏为君。

  此时,齐桓公去世整整76天了,尸体一直无人照顾,腐烂不堪,臭气熏天。蛆虫一直爬出三丈之墙的外面,惨不忍睹。堂堂一代霸主,没有战死沙场,落得如此下场。

  (七)血雨腥风的王位更迭:

  无亏只当了3个月君王,就被杀死。连个谥号都没有。其余公子为了王位,征伐不休。五个儿子开始了“你方唱罢我登场”的轮换。每一次更迭都是血雨腥风的杀戮。齐国霸业就此灰飞烟灭了。

  第二部分:退避三舍的晋文公

  (一)逃亡时代:

  大器晚成的晋文公是病死的。

  晋文公名叫重耳,晋国内乱,重耳开始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19年的流亡使得重耳从一个不谙世事,缺乏谋略的温室富贵公子成长为一个深谋远虑,愈挫愈勇,从谏如流的晋文公。

  (二)君子之约:

  在逃亡中,重耳流落到楚国,楚成王好吃好喝地招待他,闲谈中,楚成王问:“如果你将来做了晋国国君,怎样酬谢我呢?”重耳说:“金银财宝这些东西,你们楚国不缺。假如不幸,我们两国战场兵戎相见的话,我主动避让三舍(古代三十里为一舍)。”

  (三)城濮之战:

  公元前632晋楚两军对峙于城濮。晋文公践行诺言,退避三舍(主动让出90里),这既是报答以前楚成王给予的礼遇,也是运用\卑而骄之\、\怒而挠之\的避其锋芒的诱敌之计。

  楚军见晋军退避三舍,得意忘形,率军冒进,结果陷入晋军埋伏。楚军被拦腰截断,两面夹击,楚军大败。晋国霸业自此而成。

  (四)晋文公结局:

  重耳43岁流亡,62岁即位,66岁称霸,真可谓“老蚌生珠”了,死于70岁,也是古稀之年了

  前628年,功成名就的晋文公病重,年迈的身躯已经无法支撑他的生命。不久,一代霸主晋文公与世长辞。

  第三部分:假仁假义的宋襄公

  (一)备受争议:

  假仁假义的宋襄公备受争议。大部分人认为宋襄公愚蠢不堪,称不上春秋五霸之一,现在的历史教材已经不提宋襄公了。

  宋襄公在“泓水之战”表现的最为愚蠢。今天讲讲“泓水之战”,大家评判一下:宋襄公是贵族精神,还是假道学?

  (二)“仁义之师”:

  公元前638年,楚国发兵攻宋,公孙固阻止宋襄公迎战。宋襄公却说:“寡人是有道之君,让我躲避无道之君的锋芒,不如杀了寡人吧!想当年,周武王伐纣,只凭三千虎贲之师,就战胜了商朝三万的无义之师。

  宋襄公命人制造一面大战旗,在旗上写下“仁义”两个大字。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敢反对。心里暗暗叫苦:“战争就是厮杀,怎能只凭仁义取胜呢?”

  (三)泓水之战:

  11月,宋襄公屯军泓水,楚军渡河而来。

  公孙固对宋襄公说:“敌众我寡,把握战机。趁楚军渡河中间,出兵进攻,必定会大获全胜。

  宋襄公指着大旗训斥道:“难道你没看见‘仁义’这两个字吗?寡人怎能做出这种趁人之危的行为?”

  过了一会儿,公孙固又请求说:“楚军刚刚渡河,还没排兵布阵,现在去冲击敌军,他们必定会自乱阵脚。”

  宋襄公责骂道:“呸!你这样贪图小利,难道就不顾万世的仁义了吗?”

  公孙固无可奈何。

  等楚军渡河完毕、阵势成型后,漫山遍野、人强马壮。

  宋军见势,十分害怕。尚未开战气势就输了。不管宋襄公怎样击鼓号令,宋军都溃不成军。

  (四)宋襄公结局:

  这一战,宋襄公大腿受了重伤,在公孙固等人拼死掩护下,狼狈逃回宋国。不久,宋襄公伤势加重,不治而死。

  第四部分:秦穆公的殉葬

  秦穆公: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无病无灾、寿终正寝,安葬于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殉葬而死的有177人,其中包括很多英勇善战的贤臣谋士。

  秦穆公死,竟用大量人才殉葬。这种残忍、落后、愚昧的殉葬制度备受诟病,被认为是枉死良臣,自断基业。也有史学家提出“士为知己者死”的观点,认为这些人是自愿追随秦穆公而去。世事变迁,今人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古人感一饭,尚能杀其身\的尚义精神。

  第五部分: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一)韬光养晦:

  楚庄王即位时,年仅20岁。楚国大权在掌握在斗克和公子燮手里。在复杂的形势下,楚庄王韬光养晦,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三年之间,没发布过一个政令。

  (二)一鸣惊人:

  有识之士非常着急,大臣伍举冒死进谏楚庄王,说:“楚京有大鸟,栖上在朝堂,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这又是一只什么鸟呢?”

  楚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为了丰满羽翼;三年不鸣叫,是为了分辨忠奸。一飞必将冲天,一鸣必会惊人。请拭目以待吧。”

  从此,楚庄王发愤图强,任贤用能,熄灯摘缨,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三)楚庄王结局:

  公元前591年,楚庄王突患重病,不治而亡。

  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种下黄瓜,长不出绿豆。五位霸主,性格不同,结局各异。

  专心写有参考价值的历史,想了解更多麻辣历史,请点击关注。

  关于春秋五霸的版本有很多,比较主流的权威有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荀子在《荀子·王霸》中记载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是以《史记》作为五霸的版本来解读,但是我对卧薪尝胆这个故事了解挺多的,所以我就按照荀子的五霸说法来解读了。

  齐桓公

  公认的春秋五霸之首(最先称霸),是我们最熟悉的春秋国君之一,齐襄公的时候,国政混乱,齐桓公当时还是公子小白,被迫离开齐国,后来齐国打算重新立国君的时候,管仲利用计谋率先跑回齐国,成为齐国国君。

  齐桓公主政期间,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励精图治,使得齐国逐渐变强,并且东征西战,最终成立霸业。

  齐桓公与管仲的故事堪称教科书上的典范,纵横小学时学校放的睡前故事就经常讲齐桓公,然而实际上齐桓公晚年的时候昏庸无道,管仲死后,齐桓公任用小人,最后导致齐桓公的儿子作乱,齐桓公最终被活活饿死。

  晋文公

  历史上关于介子推的故事就是讲晋文公的,晋文公名重耳,早年晋国发生内乱,太子被人害死,重耳就逃亡国外,前后共计19年,因为有人追杀重耳,重耳经常饥寒交迫,当时他的追随者介子推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熬汤喝。

  晋献公9个儿子全部死于内乱,只有剩下重耳一个,最终继承王位成为晋国国君,然而在封赏的时候却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因为厌恶那些向晋文公请赏的人,所以隐居山林,晋文公得知后就去寻找,后来别人告诉晋文公可以放火烧山,逼出介子推,结果介子推被活活烧死。

  当然,这只是关于晋文公众多故事中的一个,总之晋文公最终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霸主,在功成名就之后病重而亡。

  楚庄王

  春秋时期关于楚庄王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一鸣惊人的故事,楚庄王继位后的三年里,什么事情也不做,而是选择韬光养晦,表现出沉迷声色,不问政事的形象,任由楚国内乱,随后任用孙叔敖为令伊,重视社会生产,发展经济。

  另一个关于楚庄王的成语就是问鼎中原,楚庄王励精图治后,决定北上争霸,不断打败晋国与宋国,最终实现了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愿望。

  然而楚庄王突然病重,对于楚国来说也是一个打击,楚庄王死后,立仅有十来岁的太子继任楚君,结果在楚庄王尸骨未寒的时候就发生了暴乱。

  吴王阖闾

  楚庄王死后,在长江下游的吴国开始变得强大,从楚国逃到吴国的伍子胥为吴国建言献策,希望吴国去攻打楚国,公子光(后来的吴王阖闾)对吴王僚说:\伍子胥的父兄被楚平王杀害,劝大王讨伐楚国是为了报私仇罢了。攻打楚国未必能攻破。\

  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有野心,想要杀吴王僚而自立为王,又不能说穿此事,于是就将勇士专诸推荐给公子光。于是就有了专诸刺王僚的故事。

  于是公子光继承王位,并且帮助伍子胥报了在楚国受的侮辱。

  在吴国多次打败楚国后,吴王阖闾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后来吴王阖闾兴师伐越在槜李之战中被越军打败,吴王阖闾也因为受伤而死。

  越王勾践

  吴王阖闾死的时候立夫差为吴王,并且对夫差说,你能忘记你的父亲是怎么死的吗?夫差说不能够忘记。

  在夫差担任吴王的第二年,就击败了越国,并且打入越国都城会稽,越王勾践派人向吴国求和,伍子胥认为不能答应,要求灭掉越国以除后患,但吴王夫差志得意满,答应越国的求和,并让越王为之服役。

  于是就有了卧薪尝胆的故事,被夫差释放回国后,勾践励精图治,后来趁吴王夫差北上争霸的时候,率军攻打吴国,最终迫使夫差自尽,然后趁势北上争霸,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

  一直辅佐勾践的范蠡认为勾践不是一个可以共富贵的人,因此离开,有了典故“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关于勾践是如何去世的,史书没有记载,然而越国后来多次发生宫廷政变,最终使得越国从春秋五霸到战国时期,连七雄都没有排进去。

  由此可以看出,没有永远的霸主,很多霸主晚年昏庸无道,有些霸主成功后兔死狗烹,最终都淹没在历史的潮流中。

  关于春秋五霸后世史学家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和秦穆公合称为春秋五霸,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合称春秋五霸,不管是哪种说法,这些霸主最终的结局到底如何呢?下面随小编一起看一下。

  第一霸,齐桓公。齐桓公先后任用鲍叔牙和管仲为相,在两位贤臣的辅佐下齐国蒸蒸日上,国力渐渐强盛,适逢戎狄肆虐中原大地,齐桓公打起“尊王攘夷”旗号九合诸候,使中原不再受戎狄侵略,齐国从此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应当说齐桓公对中原文化的保存延续作了很大的贡献。然而就是这样的明君晚年也变得昏庸,宠信小人易牙、开方和竖刁三人,致使他病死后尸骨末寒时五个儿子为争夺君位互相残杀,他的尸体在床榻之上躺了二个多月无人收敛,尸虫都爬到了窗外。

  第二霸,晋文公重耳。重耳在经历一番颠沛流离之后,在六十八岁高龄时因秦穆公的帮助而成为晋国国君,成为国君后他先后平定周室内乱、图霸中原、城濮之战大败楚军,成为春秋第二大霸主,于公元前628年寿终正寝。

  第三霸,楚庄王。楚庄王即位后韬光养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整顿吏治,平定内乱,北上争锋,问鼎中原,成为春秋第三霸,于公元前591年病逝。

  第四霸,宋襄公和吴王夫差。宋襄公在位时,恰逢齐桓公死亡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联合卫、曹、邾三国一举平定齐国内乱,使得宋襄公声明鹊起。宋襄公志得意满欲继承齐桓公霸业,遂与楚国争夺霸主地位,讨伐郑国时与楚国在泓水大战,因宋襄公追求贵族之间推祟的仁义之战,在楚军度过泓水时,没有趁人之危,而是等楚军列好阵形后再战,因楚军强大,宋军大败,宋襄公中箭,回国后不治身亡。吴王夫差,继位后不忘父仇,厉兵秣马,大败越国,使越国臣服,后又与晋国争霸未遂,越国趁吴国内部空虚,一举攻破吴国首都,吴王夫差自刎而死。

  第五霸,秦穆公和越王勾践。秦穆公继位之后励精图治,任用贤臣,帮助晋文公回国继承君位实现了秦晋之好,虽后来与晋国分裂,东进争霸失败,但秦穆公并末消沉,而是整装待发向西发展,离间西戎,得西戎谋士由余帮助称霸西戎,这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葬于雍城。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6年即位,他的一生大部分都在屈辱中度过,因被吴国打败,越国举国臣服,越王勾践忍辱偷生,卧薪尝胆,最后终于让他等来了时机,趁着吴王夫差举全国精锐之师尽出之时,一举灭亡了吴国,迫使吴王夫差自尽,后又会合诸侯于徐州,称霸中原,于公元前465年寿终正寝。

  


 

  春秋五霸,可以说是春秋时代的标志。从战国时期到清代,关于春秋五霸一共有8种说法,其中提及的君主达到12人,他们分别是(按称霸时间):郑庄公 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晋襄公 楚庄王 晋景公 晋悼公 吴王阖闾 吴王夫差 越王勾践。

  郑庄公

  前744年-前701年在位,史称庄公小霸,是自然死亡。

  齐桓公

  前685年-前643年在位,春秋时期公认的第一位霸主,但却是结局最惨的一个。重用小人易牙、竖刁,被软禁,最后病死,尸体两个月后才被发现,爬满了蛆虫。

  宋襄公

  前650年-前637年在位,春秋五霸中最没有霸主相的霸主,在泓水之战中负伤,后因伤病死。

  晋文公

  前636年-前628年在位,与郑庄公一样是自然死亡。

  秦穆公

  前659年-前621年在位,自然死亡。死后殉葬100多人,秦国因此人才断档。

  晋襄公

  前628年-前621年在位,自然死亡。

  楚庄王

  前613年-前591年在位,自然死亡。

  晋景公

  前599年-前581年在位,《左传》中详细的记载了其去世的经过,“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晋悼公

  前572年-前558年在位,自然死亡。去世前策划第十次会盟,此前晋悼公在8年之内九合诸侯,是春秋霸主中会盟频率最高的。

  吴王阖闾

  前514年-前496年在位,攻越时中箭,伤重不治。

  吴王夫差

  前495年-前473年在位,吴国战败,夫差被勾践流放,自杀而死。

  越王勾践

  前496年-前464年在位,自然死亡。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在我国,春秋时期是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指的是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春秋时期,诸侯国开始摆脱周王朝的统治,开始了争霸之路。

 

  “春秋五霸”是历史的特定产物,为后来战国兼并统一做了先期准备,“春秋五霸”有两个版本:《史记索隐》—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王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那么春秋时期相继称霸的五位霸主,最终结局如何?事实上,除了齐桓公不得善终,宋襄公遭受重伤去世外,其余三位君主都是善终。

  一,齐桓公

 

  齐桓公是齐僖公之子,齐襄公之弟,齐襄公死于内乱,齐桓公与其兄公子纠争夺君位,后夺取王位史称“齐桓公”。齐桓公继位后,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齐桓公对内改革,对外“尊王攘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但是齐桓公晚年,他宠幸奸佞,最终病死,晚节不保。

  二,宋襄公

 

  宋襄公是宋桓公嫡子,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宋襄公妄图称霸,结果“泓水之战”被楚国打败,遭受重伤,不久去世。

  三,秦穆公

 

  秦穆公是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秦穆公继位之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国、芮国、滑国等。秦穆公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以实现秦晋之好。后秦国东出无望后,秦穆公平定西戎,拓地千里,秦国也一跃成为大国。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

  四,晋文公

 

  晋文公是晋献公之子,“骊姬之乱”中晋文公逃亡国外,经过19年的流亡生涯,晋文公在秦国的帮助下成为国君。晋文公继位后,任用贤能,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公元前632年于城濮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开创了晋国百余年的霸业,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

  五,楚庄王

 

  楚庄王是楚穆王之子,他继位之初三年沉迷酒色,后经大臣劝谏洗心革面,开始励精图治,他任命孙叔敖为令尹,对内改革,对外全力争霸。楚国在北林打败晋国军队后,郑国开始听命于楚国。为了争当霸主,楚晋之间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双方互有胜负,楚国在楚庄王十七年(前597年)的邲之战中大获全胜。使楚国的声威大振,国势日强,楚庄王最终称霸,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去世。

  
 

  齐桓公

  年轻的时候,依靠管仲、鲍叔牙等名臣,大胆改革、锐意进取,开创一霸盛世,经济、军事实力突飞猛进、国家繁荣富强。

  老年,齐桓公宠信佞臣易牙、竖刁。而齐桓公的子女又是朋党众多,易牙、竖刁恭维公子亏,想让其继承王位。后来齐桓公生病,两奸臣支走齐桓公身边人员,将齐桓公的宫殿全部遮挡只留一小洞,方便人员查看齐桓公是否去世,最终齐桓公被活活饿死,死后67天还被两奸臣当做挡箭牌。

  

 

  晋文公

  文治武功,谦虚好学,结交良才,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春秋五霸中唯一个善终的君王。

  骊姬之乱被迫流亡十九年,身边的追随者不计其数。流亡过程中他处处逢凶化吉,平安到达秦国,秦穆公还把女儿嫁给了他永结秦晋之好,并且帮助他夺得了君位,他不像齐桓公那样死的很惨,寿终正寝的。

  
 

  楚庄王

  春秋时期,楚国的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物产最丰,文化最盛。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后来庄王称霸后,楚国持续强大,威名远扬,“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就是他的代名词。

  
 

  宋襄公(有争议,其仁义受儒家推崇,成为五霸之一)

  宋襄公是个非常有个性的君王,因其仁义被儒家推崇。

  第一,他主动让位给自己哥哥,目夷。宋国因其势力并列五霸之一非常差强人意,军事实力差,经济实力差。他老爹宋桓公年老,要安排继承人,找到宋襄公,宋襄公以其年龄最小为借口推荐他的哥哥目夷,目夷听说后认为宋襄公有德行,可以当君王,就跑到宋国隔壁的国家去了。

  第二,宋襄公与齐桓公的交情一直不错,齐桓公死后,宋襄公为其报仇,组织联军攻打齐国,联军仅仅有几个小国家组成,但因齐国内乱,被宋襄公攻破。攻破之后,宋襄公拥立公子昭为齐国国王,也就是后来的齐孝公,什么都没要就回国了,惹的跟随他攻打齐国的小诸侯们一阵抱怨,军费都没挣到。

  
 

  秦穆公

  重义有谋略,任用贤臣,秦穆公时先后灭掉戎族12国,开辟国土千余里。奠定了作为春秋大国的基础。任用百里奚作为重臣,实施改革创新,提高部队军事作战能力,秦国因此与日俱强。

  不请自来,一般而言,春秋五霸是指以下五位春秋霸主(顺序为称霸顺序)

  1.齐桓公,小白

  公元前685年,齐桓公继承齐国君位,他任用为相,推行改革,齐国国力一路飙升,公元前681,齐桓公平定宋国叛乱,齐桓公以周天子名义迫使宋国归顺,开启了称霸天下的道路,公元前679年,齐桓公成为天下的霸主,但是管仲死后,齐桓公少了这位春秋第一名相的辅佐,晚年昏庸,任用奸臣,最终被活活饿死。

  2.宋襄公,兹甫

  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带兵平定齐国内乱,因此扬名天下,宋襄公的称霸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笑话,与楚国打泓水之战时多次错过战机,最终兵败,伤重病死。

  3.晋文公,重耳

  重耳早年经受骊姬之乱,在外奔走长达十九年,十九年时间,重耳从一个翩翩少年,长成一个老成持重的英明君主,他任用跟他一起流亡的一群贤臣,最终把晋国实力提升到了春秋第一的地位,是名副其实的春秋第二霸主,多数文献记载重耳是年老病死,但是,也有说重耳是被活埋的,因为重耳下葬时,有记载棺木中发出牛叫声,因此,晋文公的是是有争议的。

  4.秦穆公,任好

  秦穆公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等一大批贤臣,秦穆公继位以后,一心想要向东发展,无奈有晋国阻挠,于是穆公采取由余的建议,向西发展,最终称霸西绒,成为一方霸主,公元前621年,秦穆公病逝。

  5.楚庄王,熊吕

  有个著名的典故,一鸣惊人,就是讲的楚庄王,楚庄王刚继位时,国内局势复杂,庄王采取静观其变的方法,不问政事三年,他任用孙叔敖为令尹,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在与晋国的角逐中胜出,楚国成为春秋最后一霸,楚庄王问鼎中原,俨然一副霸主之风,公元前591年,楚庄王病逝!

  


 

  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阖闾、勾践。

  齐桓公生病后,被易牙、竖刁、开方三人困死在宫中了。

  晋文公是寿终正寝的。

  楚庄王是因病而亡。

  吴王阖闾在战争中中箭后回国而亡。

  越王勾践因病而亡。

  第二种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以及

  宋襄公、秦穆公。

  宋襄公是在弘水之战中中了毒箭后回国而亡。

  秦穆公是因病而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春秋时期相继称霸的五位霸主,其最终结局如何?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