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电影《江湖儿女》讲述了什么?

  这是一个江湖的故事,人有时候就是抹不开面子,当年的大哥如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一样会被淘汰,这部电影里有很多贾樟柯致敬自己电影的桥段,但是这并不重要,我们知道他想表达的是斌哥和巧巧的感情,有些女人跟你在一起并不是为了钱,巧巧就是这样的女人。故事是从2001年延续到2021年的,这期间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巧巧和斌哥也经历过辉煌和低谷,巧巧对他的感情可以用至死方休来形容。从本质上看斌哥人仗义,会为人,铁肩还能担点人情啥的,他为巧巧开枪被入狱五年,这五年是对他心理的折磨,却也因此而迷失了自己,他有些看轻了巧巧,也看低了自己。影片拍的不错,大时代洪流下人物的命运往往如此,看似漫不经心却是早已注定。

  在电影《江湖儿女》里,有两场戏用到了歌曲《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第一场是在女主人公巧巧初到奉节时,还未见到自己寻找的斌斌,路过一个广场时,一位青年拿着话筒声嘶力竭地演唱《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巧巧站在稀疏的人群中,听了很久。

  第二场是在见完斌斌之后,巧巧在一个剧院里,再一次聆听那位青年演唱的《有多少爱可以重来》。舞台上,那位青年深情地演唱着这样的词句:

  常常责怪自己当初不应该

  常常后悔没有把你留下来

  为什么明明相爱

  到最后还是要分开

  镜头反打给坐在观众席上的巧巧,表情平静,内心却五味杂陈。在此之前,她和斌斌在旅馆展开了一次漫长而伤感的谈话。

  她的双腿跨过了一个炙热燃烧的、具有重生意味的火盆,心里却迎来了一盆凉意十足的冷水。她为之付出牢狱时光、付出艰苦寻找的男人,已经有了别人,不愿跟她回去。

  舞台上的表演声嘶力竭,观众席上的巧巧安静如迷。

  这一场戏的镜头组接,源于两段素材:舞台上的歌唱画面,源于贾樟柯拍摄于2006年的一部纪录片;观众席的巧巧画面,源于去年拍摄《江湖儿女》时,贾樟柯找了一个差不多的剧场,用了当年相同型号的摄影机,通过后期剪辑,将两段跨越十二年的素材组合到了一起。

  他说这有点像魔术。而在我看完《江湖儿女》之后,发现这个“魔术”刚好包含了这部贾樟柯新作所要表达的核心。

  那是什么呢?

  即使过去快半个月了,对《江湖儿女》最后的一个镜头仍然记忆犹新。

  发现斌斌已经离去的巧巧,跑到监控室看监控录像。在一格格方块形状的监控画面里,她找到了那个对准门口的画面,那个斌斌离开之后的空白画面。贾樟柯导演这时候没有给巧巧一个反打镜头,而是以主观视角,盯着那个监控画面。然后在焦距的慢慢调整中,镜头越来越近地逼向那一格监控画面。

  越来越近,越来越近,近到整个大银幕呈现出一片灰白,颗粒状的影像布满画面,影片到此结束,故事嘎然而止。

  我觉得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镜头。

  监控画面交代了斌斌的离去,也交代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到处布满监控摄像头)。慢慢逼近的镜头,有一种巧巧“死死盯着”的感觉,但逐渐灰白的画面,却更有一种心如死灰的悲凉感。

  多年以前,巧巧看着死火山时,对斌斌说:“火山灰是最干净的”。那时候,他们的情感是炙热的,也是纯粹的,所以火山灰最重要的特点是“干净”。

  多年以后,巧巧推着斌斌又去看了一遍死火山,两个人的交谈已然变得平静。这时候,他们的情感已经变凉,火山灰最重要的特点变成了“灰”。

  于是最后那一个慢慢放大的灰白的监控画面,也有了很强的情感表现力:它意味着两个“江湖儿女”曾经五彩斑斓的江湖世界已经失了颜色,也意味着两个曾经相爱的男女已经不再有情感的色彩。

  从贾樟柯对江湖大哥的某种情结,到他接触到“江湖儿女”这个中文片名,再到他拍完电影之后对电影英文名的修改(将《Money Love》改为《Ash is Purest White》),字字句句,诚诚恳恳,让人看到了一位优质导演对作品所抱持的真诚态度,也看到了贾导对影片所赋予的真情实感。

  但在我看来,贾导的《江湖儿女》继续了他对故乡的表达,继续了他对时代环境的探讨,继续了他对时间的感悟,继续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但更多的,《江湖儿女》核心要表达的,其实还是对人、人与环境、人与时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观察与思考。

  而所有这些思考与表达的基础,都建立在一个关键字之上,那便是“情”。

  尽管贾樟柯导演自己也曾强调,《江湖儿女》想要表达的是“情与义”。并且片中也的确呈现了不少关于江湖道义的元素。只是,整个影片看下来,“义”虽然看起来贯穿了故事的始末,但它的作用更像是一种点缀,真正起支撑作用的,仍然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人与时间之间的“情”。

  巧巧在奉节旅馆跨越的那个火盆,是《江湖儿女》情感表达的分水岭。

  在此之前,巧巧对斌斌的情感是热烈又纯粹的。她会直接从他嘴中拔下烟来抽,会和他在舞池中恣意舞蹈,会陪伴在他身旁宛若小鸟,会在他遇险时挺身而出,会为他心甘情愿地承受五年的牢狱惩罚,也会为他不远千里地展开寻找。

  两人坐在旅馆的床沿交谈,没有好久不见的欣喜,也没有久别重逢的热烈,但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巧巧的内心仍怀揣着情感上的期望。她希望斌斌能把他的变化说出来,她期望斌斌还能如以前那般待她,但他没有说。

  这彻底伤透了巧巧的心。

  他让她跨越一个带有重生意味的火盆,火是炙热的,心却是冰冷的。跨过去之后,她对他便不再有爱了。她坐在台下听《有多少爱可以重来》,眼泪婆娑,脸庞坚毅,内心的决定开始促使她变得独立而强大。

  麻将馆、歌厅、茶室、街道等各种场所,丁嘉丽、张一白、张译、董子健、徐峥等演员客串的各色人物,大同、三峡、新疆等各个地方,2001、2006、2021这三个时间点,是围绕在巧巧身边的江湖。

  当斌斌身处江湖大哥位置时,巧巧更像是游离在江湖之外;当斌斌说出他不再是江湖中人时,巧巧才真正扎入江湖。

  旅馆之夜过后,巧巧对斌斌的情感不再有爱,但却仍然有情。这种情让她愿意接斌斌回家,招待他,照顾他,但却只是让他住在厨师住的小屋里,言谈举止也都带着克制的距离,不像以往那般带着情感。所有这些安排、照顾,都没有爱的成分在了,更多只是一种道义上的情感——这种情,便是义。

  可斌斌曾经是叱咤一时的江湖大哥,是能够镇住场子、协调纠纷、威震四方的男人。这种江湖大哥的经历,曾令他享受了巨大的尊重与荣耀。而当他再次回到大同,历经变故的他早已没了以往的威风,甚至自己要穿个衣服都格外费劲。

  他不再是大哥,众人对他也不再有畏惧甚至尊重。虎落平阳一般的境遇,他其实也还能忍。旁人的冷嘲热讽他也都还能接受。但巧巧对他的无爱的情,让他不能承受。越是百般照顾,越是扎得他疼,因为他还是一个重视尊严的男人。

  巧巧对他的情里头不再有爱,尽管她给了他吃、住、散步甚至治疗,但他感受不到爱,自尊心受到打击,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其实到了最后,巧巧和斌斌彼此心里都成了一座灰白的死火山。没有了爱的情感色彩,如同慢慢放大的灰色监控画面。

  这是贾樟柯导演的残忍之处,也是他的精妙之处。

  



 

  大家好,我是小福,有朋友聊到这个江湖儿女,哈哈,这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下,算是观后感吧:

  本有一个披着江湖的外衣,讲述的却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故事,这样可以理解吧,赵巧巧一位内心有真情义的女性生活历程。在该为爱付出时候可以轰轰烈烈,没有自己,但当看完了生活的欺骗之后,也没有沦陷,圆满平静地面对旧人,或者可以照顾旧人,但独立又有尊严地活着。或许不是表面上最温柔的那一个,但她的温柔是她对生活的全部理解与行动。不煽情也不刻板一个不平凡的“普通女人”。哈哈虽然不是一部香港黑社会影片,却无时不在表达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是吧,怎么样,剖析够透彻吧。

  男人的江湖是一把枪,女人的江湖是一瓶水,只不过枪响在女人手里,水泼在男人脸上。

  男女之间除了情,还有一样东西叫“义”

  很多人都以为贾樟柯的这部《江湖儿女》,拍的挺复杂的,其实在我看来,只要读懂徐峥出现的那几分钟,其实就看懂了贾科长眼中的《江湖儿女》。

  徐峥在剧中饰演了一个满嘴跑火车的大骗子,巧巧遇到他的时候,正好碰到徐峥在火车上忽悠人,而大家也相信了他所谓的UFO理论,只有巧巧一个人没有戳穿他。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徐峥告诉了巧巧,这一次他将要去的地方,新疆。

  
 

  当年巧巧就幻想着和斌哥能去新疆生活,只是斌哥放不下他的江湖,最终没有成行,但是斌哥忘记了,巧巧却没有忘记。

  所以即便眼前这个男人嘴里满嘴谎言,但是巧巧还是愿意跟他走,因为他要去的地方,正是巧巧理想所在。

  在火车过道里,徐峥拥抱了巧巧,甚至亲吻了巧巧一下,而巧巧都没有抗拒,直到巧巧告诉徐峥,其实她是一个囚徒,刚刚从牢里放出来的时候。

  徐峥眼里透露出来的懦弱和胆怯,却被巧巧一眼就看穿了,而这也是为什么巧巧在中途选择了下车的原因。

  因为巧巧在那一刻,看透了男人,也看透了所谓的江湖。

  就像斌哥许多年前跟巧巧说的那一句:“我是江湖人,你不懂!”

  而多年后,巧巧推着坐在轮椅上的斌哥去远山的时候,她也同样对斌哥说了一句:“江湖里讲义气,你不懂!”

  斌哥也好,徐峥饰演的大骗子也好,他们看起来都是这江湖里的人,但是到了,他们都没有巧巧这个女人家懂这江湖的规矩。而这就是贾科长这部《江湖儿女》最大的一个主题,不知道你们看懂没有?

  影片讲述了在2001年的山西塞外,一对恋人之间的错综复横跨15年的犯罪爱情故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电影《江湖儿女》讲述了什么?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