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里孙膑为何想去魏国?

  孙膑为什么想去魏国?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要明了几个著名历史人物:

  一是孙膑。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他的军事理论影响了后代许多军事家。根据考证,孙膑的祖上曾是陈国公子,因为讨伐莒国有功,而被当时的齐景公皇家赐姓为孙,以示荣耀。也有一种说法,孙膑是著名军事家孙子也就是孙武的后代,原名孙伯灵,因为受过“膑刑”而后改名孙膑。到了孙膑一代,家乡是现今的山东菏泽市鄄城城北一带。

  二是庞涓。战国时期魏国人,魏国名将。曾和孙膑一起拜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先于孙膑下山回魏国被魏惠王拜为大将军。后来阴谋陷害孙膑,迫使后者忍辱负重,投奔齐国。最终在与孙膑的较量中不敌而羞愧自杀。后世评价为阴险狡诈不可为之人。

  三是鬼谷子。鬼谷子是个很神秘的人物,战国中期的纵横家鼻祖,有说是齐国人,也有说是楚国人,也有说根本无此人,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传说鬼谷子姓五,名之利,也有说姓刘名务滋,隐居于颖川阳城即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告成镇的鬼谷,自号“鬼谷子”。鬼谷先生在山中总结斗争经验,潜心治学,并教生授徒,传播政治斗争权术和游说技术,是张仪、苏秦纵横术的教授者。

  战国时期群雄逐鹿争霸中原,风起云涌豪杰辈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两位杰出的军事家闪亮登场。

  孙膑和庞涓曾一起拜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都学得神奇的军事才能,但庞涓为人阴险,而孙膑正直好学,更得老师欣赏,最终孙膑学得鬼谷子真传,才能也在庞涓之上。后来,庞涓在学业未精之前受诸多利益诱惑先行下山,回到自己的家乡魏国,受到魏惠王赏识,拜为大将军,开始帮助魏国取得一系列军事胜利。

  其实,魏王想要尽收天下奇才为自己效力,助其称霸中原。于是有意要庞涓招引孙膑,而庞涓知道孙膑才能胜过自己,怕他下山后被其它霸主所用,将来对阵杀场自己不是对手,便派人并亲笔书信邀请。此时孙膑学成之后也想下山建功立业,考虑到庞涓毕竟是同门学艺。跟我们今人追求事业发展是相同的道理,有人引荐就有一定的基础,将来也便于发展。这样孙膑就下山到了魏国。

  开始魏惠王确实很欣赏孙膑的才能,并有意提拔利用。然而因于庞涓妒忌孙膑才能,骗他到魏国目的就是加以控制。自此,庞涓编造理由罗织罪名,终对孙膑施以“膑刑”和“黥刑”,也就是砍掉双足并在脸上刺字。致使孙膑在魏国遭受折磨,受尽委屈。后来孙膑利用自己的才能,首先取得齐国使者的同情和信任,并在对方帮助下终于成功出逃到齐国,自此与庞涓两军对阵,铸就了自己一生的辉煌伟业!

  孙膑的出奇谋略和军事才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事例。

  一是田忌赛马

  齐使把孙膑带到齐国后,将他推荐给将军田忌。田忌很欣赏孙膑的才能,也很同情他的不幸遭遇,招他为宾客,以上礼待之,言听计从。

  当时,在齐国的王室贵族之中,流行一种赛马游戏。田忌与齐威王赛马时胜少负多。孙膑在场观察了多次,发现双方出场的马大致可分为上、中、下三种水准,每一种水准的马力相仿,于是对田忌说:“下次赛马,我可以使将军获胜,赌注不妨下得大一些”。田忌非常高兴,和齐威王赛马“逐射千金”。比赛当天,孙膑给田忌出了个主意,让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最后再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田忌恍然大悟,依计而行,结果,田忌两胜一负,赢得了千金的赌注。正因为“田忌赛马”这个小故事里蕴含着真理的内核,所以一直传为佳话,流传深远。另外,孙膑在“田忌赛马”中所采用的方法,也被视为“策对论”的最早运用。

  通过这次赛马谈兵,孙膑一鸣惊人,由—个“刑余之人”一跃而成为统帅齐国大军的首领,在战国群雄角逐这个动荡的大舞台上,开始崭露头角,大显身手。

  二是桂陵之战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想任命孙膑为统帅,但孙膑考虑自己是一个“膑刑之人”会受人嘲笑或反对,于是建议以田忌为主帅,自己辅助。齐王采纳孙膑建议任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赵国。具体作战方面,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必然空虚,可乘其不备而攻之,于是率军围攻魏国都城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伏袭庞涓,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之著名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倍受后代诸多军事家的推崇。

  三是马陵之战

  马陵之战发生于公元前341年,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抵抗魏国。在得到齐国答应救援的允诺后,韩国人心振奋,竭尽全力抵抗魏军进攻,但结果仍然是五战皆败,只好再次向齐告急。齐威王抓住魏、韩皆疲的时机,任命田忌为主将,田婴为副将率领齐军直趋大梁。孙膑在齐军中的角色是充任军师,居中调度。此次战役中孙膑再次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 而后根据战场形势定下减灶诱敌,设伏聚歼的作战方针,造成在魏军追击下,齐军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 ,并在马陵利用有利地形 选择齐军中1万名善射的弓箭手埋伏于道路两侧,规定到夜里以火光为号,一齐放箭,并让人把路旁一棵大树的皮剥掉,在上面书写“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字样。 庞涓见齐军退却避战而又天天减灶,武断地认定齐军斗志涣散,士卒逃亡过半,于是命令部队丢下步兵和辎重,只带着一部分轻装精锐骑兵,昼夜兼程追赶齐军至马陵,见剥皮的树干上写着字,但看不清楚,就叫人点起火把照明,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便万弩齐发,给魏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魏军顿时惊恐失措,大败溃乱。 庞涓智穷力竭,眼见败局已定,又不愿再次被俘受辱,遂愤愧自杀。齐军乘胜追击,又连续大破魏军,并俘虏了魏军主帅太子申。 经过马陵之战,魏国失去霸主地位,齐国走上历史舞台开始称霸中原。

  孙膑功成名就后选择退隐家乡,著书《孙膑兵法》传于后世,终其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宠辱不惊。其军事理论也倍受后代推崇,被历代帝王树为兵家楷模。

  


 

  孙膑是被庞涓骗去的,为的是要除掉他。

  魏国有个大将军庞涓,此人生性多疑,他到了魏国之后,凭着自己学到的才能取得了魏惠王的信任,让他当了魏国的元帅兼军师,当魏惠王听说孙膑更是个才能过人的人,让庞涓通过师兄弟的关系,去请孙膑也到魏国来共事,庞涓担心日后孙膑下山,如果来到魏国,自己的声誉和地位就会受到妨碍和影响,如果孙膑投奔到别的国家,将来在战场上兵戎相见,自己恐怕不是他的对手,庞涓想来想去,觉得只有早日除掉孙膑才可以消除后患,确保自己无敌于天下,于是,他派人上山去请孙膑,用花言巧语劝孙膑前来魏国,孙膑心想庞涓是自己的好朋友,魏国又是一个地处中原的强国,到那里可以发挥自己的才智,施展自己的抱负,欣然允诺,孙膑一到魏国,庞涓假意欢迎,热情款待。

  


 

  战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军事家,这一时期各路诸侯国混战大量的谋士得到了重用。孙膑就是这一时期的兵法家,他曾与魏国的将军庞涓同拜鬼谷子手下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出师做了魏国的大将军,而孙膑还是为一介草民。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和计谋担心孙膑日后会成为自己的对手,就把孙膑给骗到魏国处以极刑。孙膑的膝盖骨都庞涓给挖下,并在孙膑的脸上给刻了字。庞涓虽然折磨了孙膑,但是却始终没有杀掉孙膑。为自己日后被杀埋下了祸因,而关于庞涓为何不直接杀掉孙膑也成了历史谜题。

  要出仕就算名气很大,也是需要名人引荐的,没人引荐运气好的也要从基层干起,当时的情况是没有功劳凭什么身居高位。

  
 

  就算老大要用你,其他的门客、大臣三天一个小投诉,五天一个大差评,保准你屁股还没有坐热,就要从军事家、政治家转行成为一个诗人,“怀才不遇兮云飞扬,壮士一去兮泪汪汪。”
 

  老话说得好啊,有便宜不占那是王八蛋,有后门不走那是有点丑(后面一句是我自己加的,为了押韵,大家凑合着听吧。)

  
 

  况且还有猎头直接发出邀请函,而且这个猎头还是原来的同学。老话又说得好啊,什么叫死党?

  
 

  死党就是一起扛过枪、一起下过乡、一起同过窗、一起爬过墙、一起开过裆、、一起分过赃、一起嫖过……

  
 

  虽然当时没有枪,也不下乡,爬墙、开裆估计人家也没干过,那毕竟一起同过窗嘛,都是师兄弟吗,结果就被死党弄残了嘛。

  
 

  再说回走后门吧,大家可以想想有人跟你说,“我是世界五十强企业的高管,我跟老大说了,你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你来了咱们兄弟两个一起干,以后的银子、票子大大的。保证你可以一展所长,你来了我直接举荐你做高管,妥妥的。”

  “欧了。”孙膑放下手机之后,心里想:“庞涓原来学习也没我好,长的也没有我帅,瞧他长的跟吴镇宇似的,虽然我长的有点像孙红雷。”孙膑摸了下胡子思索道:“好像吴镇宇比孙红雷要shuai吧,不管了。反正我最帅我最帅了。”

  
 

  孙膑一边打包一边整理思绪:“1.我有大才,可线.魏国当世已经通过改革成为了世界前三强企业,很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强企业,只有这种企业才符合我的身份;3.庞涓是我的学弟,通过这层关系,进企业我就会被重用。4.庞涓学习不如我,他都可以身居高职,我进公司以后好好工作,一定可以成为CEO,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啊,贝贝(baby)。”孙膑想完两眼怀春,这么厉害,那还不走,赶紧的,走起。

  科普一下,孙膑原名孙伯灵,是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武的后代。因为受了膑刑,而被人称为孙膑,膑刑一说是断足;一说是剔掉膝盖骨。因为髌骨指的就是膝盖。古人称老师或是特别有学问的人为“子”,例如孔子、孟子。

  
 

  孙子原名孙武,是春秋时期的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代表作《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其实是孙武所做,所以也可以叫《孙武兵法》。

  
 

  据说孙膑是孙武的后代,看来基因这东西还是挺厉害的。孙武是吴孙子,孙膑是齐孙子,虽然有点像骂人,但就是这样。

  
 

  感谢大家,对历史比较感兴趣,以后也会以通俗、活泼、搞笑的形式做描述,谢谢大家的支持。

  避实击虚,攻其所必救。

  庞涓是魏国人, 孙膑也是魏国人, 他们俩还一起上过鬼谷子教的军事理论科,不过他们俩是同学,庞涓知道自己兵法根本就不如孙膑,所以当他成了魏国军事领导之后就很恐慌 ,所以陷害孙膑, 说他私通敌国 ,孙膑被排斥了,所以流亡齐国,但他是魏国人,他心里肯定想去魏国

  孙膑受师弟庞涓的邀请,自已也想借助庞涓的引荐在魏国建立功业,最终得到诸侯国认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魏国是战国七雄中第一个变法图强的国家。

  变革,带来机遇。有远见卓识和魄力的人才,肯定是哪里有发展的机会就往哪里去。这个今天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都去北上广深的道理是一样的。

  孙膑出山的时候,魏国已经通过变法强盛起来了,与当时国力最强大的齐国摩擦不断。

  两国交锋,拼的就是综合国力。于是天下英才,不是去魏国,就是去齐国。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里通过黄蓉之口引用了前人的一首诗,流传甚广。诗中有句:“当时尚有周天子,何是纷纷说魏齐”。就概括了当时的这种社会现象。

  此时孙膑的师兄商鞅,师弟庞涓都在魏国发展,而“最亲最亲的”亲师弟庞涓不但在魏董事长面前大力推荐自己,还给自己唱了一首歌:“亲爱的师兄你快过来,快过来,快过来……”

  孙膑被深深地感动了,就去了魏国。结果爽的不要不要的,被剔掉了膝盖骨,靠装疯卖傻吃猪粪才得以保全性命,恨的牙根咬碎,非把庞涓碎尸万段不可。

  这时的他的唯一去处,就是齐国。不去齐国,怎么报仇呢?后来齐魏马陵之战,孙膑在马陵道前用冒蓝火的加特林把庞涓突突在剥皮树下,魏国的霸主地位从此衰落,魏国人才市场解散,纷纷跑秦国去了……

  战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军事家,这一时期各路诸侯国混战大量的谋士得到了重用。孙膑就是这一时期的兵法家,他曾与魏国的将军庞涓同拜鬼谷子手下学习兵法。后来庞涓出师做了魏国的大将军,而孙膑还是为一介草民。

  为什么孙膑会想到魏国去呢?

  孙膑去魏国是庞涓骗取孙膑利用了同门的身份取得了孙膑的信任,庞涓给孙膑写信要把孙膑推荐给魏王,给予孙膑很高的官职。孙膑出山到了魏国后确实见到了魏王,魏王起初对孙膑也是很欣赏,孙膑为魏王治理国家出了不少计策。魏王一度想立孙膑为军师,正是因为孙膑太过耀眼了。庞涓才后悔把孙膑给引荐给魏王了,担心孙膑会取代自己的位置,庞涓不得已对孙膑下了黑手。后来孙膑借助齐国大使逃离魏国。最后在邯郸之战中,孙膑设计打败了庞涓。

  因为他的同门师兄弟庞涓在魏国,所以他第一选择是去魏国,投靠自己的同门。

  当时的魏国在七国之中是最富庶强大的,他师兄庞涓又在魏国,他前去投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里孙膑为何想去魏国?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