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那你真的了解孝道吗?

  谢谢邀请。弟子规开篇:首孝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首先是“百善孝为先”,孝是作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标准,从古至今广为中华儿女传承。在古代举孝廉可以为官,足见中华民族对孝的重视。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中华儿女的道德要求。父母对我们有生养之恩,从十月怀胎到我们成家立业,凝聚着父母无私的爱和付出。父母会随着我们的成长而逐渐失去他们最好的年华,父母对亲情的需要也会伴随年龄增长而增长。我们做为子女就应该对父母细心、贴心地去照顾!父母对我们的物质生活要求不高,他们需要的是我们的陪伴,使他们安享天伦之乐,因为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如果给存下个定义,我认为赡养并陪伴父母才是最完整的孝。常听一句话,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父母老。父母是怎样养的我们小,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冻着,你刚入学时,你在校园里流泪,父母守在校外流泪。你出远门时,父母恋恋不舍的送了一程又一程,直到看不见你的背影。我们习惯了小时候父母的陪伴,但我们却忽略了年老的父母也需要陪伴。孝是中华民族两大传统道德准则之一,几千年来,人们把孝当作评价一个人才的基本标准,一个不孝的人又怎能对朋友,对同事付出真心,又怎能对事业付出真心!

  孝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孝顺父母,赡养父母,传宗接代,婚葬嫁娶,建功立业,创造好的生活环境都是孝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此,我们说的孝也不是指天天陪在父母身边,对父母无所养,对事业无所求,这样也不是孝。最后,我们用《孝经·开宗明义章》的一句话做为文章的结束:“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我来回答:孝道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份,古有二十四孝的故事由来,也有举孝廉的考试,还有百善孝为先的倡导指示,尊敬父母,孝尽长辈一直延袭至今,中国孝道文化期待发扬光大[祈祷]

  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

  我们听到的有关孝道的词句有很多。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弟子规》之首篇乃《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这是狭义上的孝道。

  从广义来说,除了对长辈父母亲本人尽孝之外,对待手足兄弟以及整个家族范围内亲戚的亲近、爱戴、护佑、帮助、维护、救济、关照等,也属于间接地对父母长辈的孝心。

  兄弟睦,孝在中。

  父母好,力为具。

  兄弟和睦,是对父母的孝心。

  父母喜欢的、期望的事情,要努力去做到做好。这也是尽孝的一种方式。

  还有4天2018年就要结束了!2018年将成为永久的历史,在这匆匆一年中相信大家都有不同的收获:可以是学业的优异成绩;可以是家庭的幸福美满;可以是甜蜜的爱情结了果实;亦可以是找到了一份诚称心如意的工作。新年将至,马上迎来走亲串友的高峰期了,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了。所以对孝道一定要有所了解哦~下面介绍下古人对孝道的规定,大家可以参照一下哦。

  
 

  所谓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孔子认为:“父子之道,天性也。”意思是说,父母培养教育子女,子女奉养父母,这是人类一种天性。

  孝敬父母的五种表现体现在:“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即在日常起居生活中以最诚敬的心情任劳任怨地服侍父母;父母生病时以最忧虑的心情照料父母;父母过世时以最哀痛的心情来料理后事;举行祭祀时以最严肃的态度来追思父母。

  
 

  孔子强调对父母不仅满足其物质需求,最重要的要持尊敬的态度对待他们。“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仅仅是给父母钱,而不付出感情,岂不是像养犬马一样了吗?

  此外,孔子反对愚忠愚孝,“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父母如果犯错了,一定要警醒劝诫,让父母归于正道,不可陷父母于不义。

  
 

  最重要的一条,即是生育后代。儒家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生育后代既是承继孝道文化的责任与义务,也是生命延续与民族繁衍的需要,从这方面来说也是有道理的。
 

  你同意古人对孝道的认识吗?欢迎留言。

  孝是单向的义务,在生产力不发达的过去有一点点积极意义。今天,孝就是愚昧无知的代名词。我们应该倡导和谐的双向度的亲子关系。

  论孝亲文化

   儒学的思想精华就是仁义礼智信的做人文化、孝敬父母的孝亲文化、推己及人的泛爱文化, 儒学的思想精华——做人文化、孝亲文化、泛爱文化是超越时空、超越阶级、超越国界的普世家庭伦理价值观.

   解放以后,特别是1974年批林批孔运动以来,我们把孝亲文化视为封建意识不断加以批判,使几代人缺乏孝悌教育。一直到2007年3月11日,《人民日报》出了一个专版,题目是《弘扬孝道,共建和谐》,建国整整58年,党报才第一次把“孝道”当成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正面提出,随后,中央和各地电视台,相继开办了“孝行天下”栏目,各地也开始评选孝老爱亲楷模。国家也从2010年开始给年满60岁的老人发放养老金,给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高龄生活补贴。

   一、什么是孝?

   孝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什么是“孝”?

   中国文字是世界上最美的象形文字,充满了人生智慧。

   “孝”字上面是一个“老”字,下面是一个“子”字,意思就是儿女把父母顶戴在头上,这二个字结合起来就是“孝”。

   孝是一体,不但父子是一体,上一代下一代,过去无始,未来无终。

   孝字的构成,上有老、下有子,说明孝反映了老与少,大与小,父与子的家庭伦理道德关系。老在上慈爱子,这是人的本能,这是父母的责任,父母陪伴我们一天天长大;子在下支撑老,这是人的觉悟,这是儿女的孝亲,儿女陪护父母一天天变老。一个“孝”字是父母本能与儿女觉悟的无缝对接、有机统一、完美融合。如果仅仅有父母本能的仁慈,没有儿女觉悟的孝敬,就会出现不和谐的画面:父母的心就像温暖的太阳照在儿女身上,儿女的心就像冰冷的石头压在父母心上。

   二、什么是孝亲?

   孝亲——就是指基于血缘的孝养、孝敬、孝顺父母的家庭伦理道德。

   1、孝亲的两大核心概念

   一是感恩——感恩父母是孝敬父母的起点和源头,是做人的根本和起点;

   二是责任——百分之百地担当起家庭责任,赡养父母、呵护妻儿、善待家人,永远感念父母养育生命的恩情,永远用行动回报父母养育生命的恩情。我们为什么说,2016年2月23日坠楼自杀的西安中学高三学生林嘉文是天才少年、缺德人才呢?因为刚刚18岁的林嘉文,既不是孝敬父母、感恩父母、报答父母的孝子,也不是担当家庭责任的男子汉,仅仅是个会学习的史学天才、能思考的史学奇才、善写作的史学怪才罢了!

   2、孝亲的三个根本内涵;

   一是孝养父母——养父母之身,孝是自然亲情,乌鸦反哺、小羊跪乳,孝养父母乃人之常情。

   二是孝敬父母——悦父母之心,无论将来长大干什么,不让父母担心、伤心、羞辱,是最低的孝敬;能让父母放心、高兴、自豪,是最高的孝敬。

   三是孝顺父母——听父母之命,未成年听父母的教诲、上学后听老师的教导,长大后听祖国的召唤。

   三、什么是孝子?

   孝子——就是听父母之命、养父母之身、悦父母之心、谏父母之过、侍父母之病、祭父母之魂的好儿女。

   1.在自己未成年时要听父母之命;

   2.在父母年老时要养父母之身;

   3.在自己成长的全过程要悦父母之心;

   4.在父母有过错时要谏父母之过;

   5.在父母有病时要侍父母之病。

   6.在父母过世时要祭父母之魂。

   四、用一定的礼仪表达对父母的孝心、感激、敬意

   我们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怎样用礼仪来表达对父母的孝心、感激、敬意呢?那么《礼记》中有一句话:“德辉动于内”、“礼发诸于外”,就是说,你的内心要有一个“德”字,这个“德”字在发着光辉,你的合于礼的行为就会自然流露于外,我们内心感恩父母,自然会在礼节上表现出来。

   孝的礼仪有三种:

   一是鞠躬礼。

   鞠躬礼是常用的一种比较隆重的礼仪,既可以对父母,也可以对大家,但很多人不会鞠躬,欠欠身体,点点头都不是,

   真正的鞠躬礼有六大要点:

   1.头——随身体弯曲而低下去,如果有帽子,要脱帽;

   2.腰——弯曲15到90度;

   3.手——男子自然下垂,女子双手叠放在小腹;

   4.腿——自然并拢,立正;

   5.眼——目光平视;

   6.意——心怀恭敬,从容、端庄、喜悦。

   二是跪拜礼。

   跪拜礼是只对父母、长辈、祖先表达极度尊重和恭敬的礼仪,行双膝跪地、三跪九叩是最庄严最隆重的礼仪,其要点是双膝跪地三次,每跪一次磕头三次,在跪地、弯腰、低头的瞬间让对方感到真诚与尊敬。(封建社会,臣民、臣子对皇帝三跪九叩是基于皇权的淫威,并不是真正的感恩)。

   三是洗脚礼。

   洗脚礼是儿女对父母表达恭敬和尊重的重要礼仪,要求儿女放下自己的形象,俯下身子,给父母搓脚,给老人脚面、脚底、脚趾、脚后跟按摩,用手心接触脚心,用心灵沟通心灵,用行动打通亲子血脉至情。

   综上所述,所谓孝亲文化,就是孝养、孝敬、孝顺父母的行为规范。

  “孝”是供养、补给、仿效、尊敬的意思,\道\是法则、道理、孝道总的意思就是赡养和尊敬长辈,供给和顺从长辈的心愿以善事祖先。

  孝道是华夏子孙的传统美德,范例从古至今比比皆是,如:打虎救父的杨香、乞食养母的杨乞、涌泉跃鲤的庞氏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先学做人、再学做事,做人不必要求有多大的才、有多大的官、有多少财富、有多大的本事,但一定要有德,有一颗\孝道\之心。

  老一辈为了儿女们的成长含莘茹苦辛勤付出,无怨无悔心甘情愿无所祈求,所以对我们来说做到:“孝道、孝顺、孝敬、孝心”是对我们做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感恩前辈、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义不容辞的责任!

  尊敬的出处在于孝道,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对自己家的老人孝顺,以心换心就会对别人的老人尊敬,,,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从敬养上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所谓孝道文化,就是关于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

  孝指儿女对父母的一种尊敬,爱护的善行,良好的美德。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意思是能够善待恩养父母的人称之为孝。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从老一辈的人开始善待父母,再到你这一辈,要遵从老一辈的美德赡养父母,让孝心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古往今来很多关于孝道的例子:

  扼虎救父: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对父母孝顺不是嘴上说说而已,付诸于行动才是最重要的,有时候意见不一致,也不用非得让他们接收你的思想。而且父母说的一些经验,听听总没错,尊重他们的想法。

  其实我们与父母都是在不断的接收新的事物,有时候看法不一样也很正常,他们把我们养大,也付出了很多,遇到不顺心的事儿,更不要把气撒到他们身上。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善待父母,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美德,我们不能丢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那你真的了解孝道吗?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