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故事网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原著和中国电影版本(中西方)的爱情有什么不同?

  2005年,由徐静蕾自导自演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国内上映,由姜文担任男主角,影片上映后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和讨论。电影改编自奥地利著名作家施台凡·茨威格的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与1948年美国版的改编影片《巫山云》相比更多了些本土化的元素和气质,影片凭借出色的执导获得了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金贝壳奖和金鸡奖最佳摄影与最佳美术奖项,可以说是徐静蕾不可忽略的一部代表作品。

  影片讲述了一位知名作家在他四十一岁生日那天收到了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 信中倾诉了她从十三岁起对这位作家的至死不渝的爱情。按照陌生女子信中所述, 他们曾有几次邂逅并有了一个儿子, 但是作家对此却一无所知, 因为这只是他无数风流韵事中的一桩而已, 但对女子而言这爱情却是她生活的全部。随着儿子的夭折, 她与作家之间唯一的联系纽带也中断了, 致使她对爱情和生活均感到绝望, 在她临死之前给作家留下了一封哀婉动人的书信。

  徐的改编将一个发生在20世纪初奥地利维也纳的故事移植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北平,经历时间与空间的双重跨度。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在影片的时空结构上,以倒叙和插叙的手法展开故事情节,以陌生女人第一人称旁白的方式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影片节奏定位准确,讲故事的方式是淡淡的娓娓道来,而非跌宕起伏,故事在十分舒缓的节奏下从容道来。徐静蕾曾说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不是故事性特别强,像悬疑片的那种电影。它主要表现的是一种情绪和一种心灵对话,不是光靠外在的东西来渲染,它的旁白就像一个死去的人和一个活着的人的心灵对话。”

  这部电影中的主色调采用了蓝灰色,影片中冬天北京胡同里灰色的天空,灰色的树枝,灰色的街道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冷色调的运用使其电影的总体氛围偏于沉静内敛。在某些对全剧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场景中,徐静蕾使用了红、黄等引人注目的颜色,把这些场景从整体的蓝灰色调中抽离出来,这种颜色冷暖对比的运用在电影里起到了暗示和强调情绪和主旨的作用。

  从立意上, 影片有着我爱你,但与你无关的氛围,非常现代、脱俗,该版本电影中女人刚毅的面部表情冲淡了小说中女人对爱情的无悔和精神满足,将原著女人对男人的被动期待变成了女人对男人主动的离开, 而将叙事的重心放在了自己感动自己上。

  纵观影片《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其在立足于原著文学框架的基础上,加入了导演自身的理解,对这一文学作品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影片声光与音乐的运用使得影片画面极具质感,而影片中女人对男人的复杂情感和幻想的立体刻画展现的淋漓尽致,在用影像化形式重温这一经典文学作品的同时,也给观影者带去对两性情感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看罢后,虽然有些遗憾其变成了东方式的暗恋,但也不是说不好。姜文是好演员,不过有些不适合这个电影,不够英俊,不够万人迷,这个家伙有匪气,不如路易斯·乔丹一下子就能俘获一个女孩的心。那封信写的有些废话,有些话用镜头说就好了,总是念白,韵也没了,文艺腔太重。但配乐帮助了许多,片尾的琵琶曲很优秀。故事大体上忠实原著,又能自圆其说,叙事中规中矩向观众娓娓道来,影像极富有质感。总的来说,电影瑕不掩瑜,是一部成功的文学改编电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睡前故事_儿童故事_睡前小故事_童话故事-乐乐故事网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原著和中国电影版本(中西方)的爱情有什么不同?

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